感悟《三字经》

2013-04-27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依稀记得,才刚刚上小学,《三字经》就已经人手一本,前面的部分也早已被我们念得滚瓜烂熟,虽然当时并不知道里面蕴含的博大精深的道理。光阴似箭,转眼已工作多年,去书店给孩子买书,无意中看到醒目的“国学”标志,《三字经》安静的躺在那里,再一次翻开扉页,一股淡淡的墨香萦绕在身边,一股久违的感动涌上心头。“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一串串琅琅的书声,将我带进了深深沉思……《三字经》中讲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讲述的是:孔子十分好学,曾经把7岁的神通项橐当作老师;宋朝中书令赵普读了一辈子《论语》,做了宰相之后,仍认真学习,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也不忘勤奋学习;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不用别人督促,仍坚持自觉勤奋苦读。读到这里,不禁想到,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像路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车胤等这些古人,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用萤火虫,积雪,担柴的时间,放牛的时间,甚至通过虐待自己的方法……为的就是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勤奋学习。而我们,每当从会议文件上或讲话中看到或听到要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力度,要多培训、多组织竞赛、职工要积极自学等时,我们往往不屑一顾,总是想,上学的时候学习,上班了还要不断的学习、考试,心里就首先抗拒。企业提供给职工的图书馆,往往也成了摆设。而当上级问到,“为啥没有拿到资格证,这个问题为什么不知道”时,我们也总能找出一堆没有时间学习的理由。作为烟草职工,行业给职工畅通学习渠道,提供良好的师资培训基地,又开展网上培训等,在如此好的工作条件及良好的氛围中,我们仍然推三阻四,不但对不起行业的辛勤栽培,更对不起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时时为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为“卷烟上水平”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三字经》就像一面明镜,以短小的篇幅最大限度地涵盖中国传统美德,教会我们纯朴的做人的道理,诚实守信、尊敬父母、无私奉献、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社会、企业提供给我们的一切,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敬业爱岗,潜心做事,才会懂得工作的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知足,才会懂得惜福

下一篇:对我国佛教世俗化的反思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