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和佛法胜利地握手

2016-12-05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周三晚,一次临时带班,修学的内容是“略示修法”的前四加行。整个共修,师兄们热议的话题似乎只有一个“座上修和座下修”——学了不少,但生活中的烦恼还是很多,对境一来还是不堪一击,用不起来,为什么?

周六上午,交流会,“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工作、修学、义工的关系”。问题还是类似:生活和工作已经疲于奔命,基本的自修和共修都要保证,还要做义工?对不起,我“福报”不够!

周六下午辅导员继续热议:班里师兄,违缘不断。都说做义工可以培福报,那就推动学员去做义工吧,但真的一做就灵吗?

感恩这些接二连三的交流和碰撞,给了我很多启发。认真梳理和思维了后,我也总结如下:

首先,什么是座上修?对座上修,导师在《道次第》的基础上做了延伸,“我们将座上修行贯穿到自修和共修中。也就是说,只要运用八步骤来修学,不论自修还是共修,都属于座上修的范畴。”这是针对我们现代人特别施设的。

然后,“当观念有了改变,进一步,就是把这些观念带到生活中,使心态得到调整。这种座下的修行,既是对座上修的落实,也是对它的检验和巩固。”这就是三级修学所施设的座下修,也就是《道次第》的未修中间,这同样是为我们现代人特别施设的。

但问题来了:进班了,也学了不少,结果还是违缘很多,没时间修学,更没时间做义工,或者做了也不欢喜。左手是佛法,右手是现实生活,法还是法,生活还是生活,修学和生活打成了两截,愣是握不了手,怎么办?

其实,这些还只是现象,是果。那因在哪里呢?答案还是要回到两套模式。

自修不到位,三遍、笔记、提纲、前三步,步步打折,于是就连锁反应:小组共修没话说,班级共修没感觉,定课没动力……“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对于修学,我有骗自己吗?

那是不是自修和共修到位了就万事大吉了呢?可能对有些人是,但对大部分人还不可以。为什么?甲说,敌人太狡猾,现实太残酷;乙说,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丙说,八步骤后面几步用不起来,座上修和座下修连接不起来……

那佛法和现实怎么握手呢?阶梯在哪?如何过渡呢?答案在三级修学中的服务大众模式。

相比现实生活的残酷,三级修学中的服务大众模式可能要“软化”一些,错了;很容易被谅解,对了,哪怕就是一点点善念的苗头,可能马上就是鲜花和掌声。而同时,心,相比在现实中的信马由缰,在服务大众模式这里是有保护的:六和敬、向内看、检讨自身不足……试想,如果一个环境,大家都在检讨自己,我好意思继续自我感觉良好吗?而在现实中,当心力还不是很强大的时候,一味检讨自己,我行吗?

很多时候,在服务大众的模式中检一检,验一验,可能就会发现,之前所谓的“自修和共修很到位”也许是打了引号的,经不住晒的。但好在这里的检验是温柔和留有余地的,通过检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真正的“因”在哪里?知道了用力点在哪里?再老老实实回去修学,去补足那些“不该偷懒”的地方。这总比“出门挨了一闷棍”要好得多,对吧?

其实,我也想说,如果老老实实按两套模式的要求做了,哪怕是部分地做了,有一天,你也会忽然发现,原来所谓的违缘,忽然减少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忽然少了。自己的心力,也不知不觉日渐增强了。这,就是三级修学的魅力、两套模式的魅力,更是真诚、认真、老实的魅力!更何况,三级修学的魅力还远不止此。

又及:很多时候,做义工,也不是没有代价。错了,也一样要“交学费”,但跟在社会上做事不同。在这里,学费实际上是大家帮忙一起“交”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义工岗位,真的是福田,真的不只是义务,是众生用各种福报搭建起来,是一个允许我犯错并帮助我不断修正,在修行之路上不断成长的平台,是一片殊胜的福田,是一方相对的“净土”!

下一篇:一次次用实际行动告诉别人你有多空虚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