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个 念佛诵咒难免“喊破喉咙也枉然”

2016-08-22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十象图(九住心图)比喻学习佛法的九个阶段

九住心:成就一心不乱的阶次

让内心从散乱无序提升至一心不乱,必须经历九个阶段,称为“九住心”。这也是佛教各派修定的通途,除非不重视内心的安住训练,否则这九阶段是获得禅定的惟一通道。

1、内住

当听闻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以及需要念佛才能往生的教导后,开始念诵阿弥陀佛名号。最初念佛的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心根本无法系念在佛号上,思绪就如万马奔腾,东窜西跳。但有正念的帮助,及时将心内收,继续安住在佛号上。

2、续住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的心会有少许时间安住在佛号上了,但时间并不长,过不了多久仍然继续散乱。这两个阶段是念佛初始最需要努力的阶段,因此此刻的心不是在打妄想,就是在打瞌睡,极少有专注的时候。

3、安住

通过辛勤的努力,念佛便有了初步的效果,虽然也会出现内心散乱的时候,但大部分时间中,内心都是安住在佛号上面,一心念佛。

4、近住

在这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散乱的情况了,内心始终系念在佛号上面。但如果遇到外界干扰,仍然会出现动荡。

5、调伏

此时,我们的心可以绵密地念佛,既不会生起各种粗大的妄想等念头,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昏沉和瞌睡。内心专注的功夫算小有所成。

6、寂静

这个阶段功夫更进一层,即使是细微的内心昏暗乏力也不存在,但仍然会有微细的妄想。就象在平静的海面,偶尔有小鱼泛起的涟漪一般。

7、最寂静

在此阶段,哪怕是极微细的沉暗和妄想都已经不存在了,偶尔的波动,也会被及时制止——念起即觉。

从第三到第七阶段,虽然我们看起来已经很有功夫了,基本上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扰念佛的专注,但这仍然不是一心不乱。因此在这几个阶段中,念佛仍然会有被沉暗及妄想中断的时候,一心的要求是持续性念佛,中间没有一丝隔断。

8、专注

经过前面七个阶段,内心才真正专注在佛号上,没有丝毫的松动和困扰。从这里开始,便进入一心不乱的境界。但此时必须刻意才能达到,没有达到不需努力的自然程度。

9、等住

在此阶段,即使不用刻意用功,也会一心不乱的念佛,这时候,一心不乱才算成功。

在此基础上,如果继续修持,产生八触等身心验相,则会进入初禅,则一心不乱的境界更加稳固。

达致一心不乱的修持方法

在念佛达臻一心不乱的过程中,会经历种种的困扰,因此在经论中阐释了各种对治的方法,这就是弥勒论著中的著名的“八断行断五过失”。

弥勒菩萨的《辨中边论》中说:“懈怠忘圣言,及沉没掉举,不作行作行,是为五过失。”这五个过失存在于念佛到一心不乱见的所有过程中。需要用八种能断除这些过失的方法——即八断行来对治。具体的修习过程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心安住佛号前应如何修;二是心安住佛号时应如何修;三是心安住佛号后应如何修。

1、在念佛前障碍修持的过失是“懈怠”,它能令内心懒惰而不愿意念佛,也能使以前偶尔所得之念佛体验付诸流水。对于初学念佛者来说,是成就念佛的最大障碍。因而怎样对治“懈怠”就成了念佛者的首要问题。

对治这个过失的断行依《辨中边论》所说是“轻安”、“精进”、“希求”、“信心”四种。

如果能获得念佛一心不乱后而引生的身心“轻安”,无量的喜乐就会充满身心,由于增加了身心行善的堪能性,疲于修持的懈怠就会尽除无余。但轻安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对能生轻安之因——念佛至一心不乱的“精进”修持基础上;而“精进”的产生,必须对一心不乱有强烈、持久的“希求”愿望和兴趣;而“希求”的愿望和兴趣是靠了解念佛到一心不乱功德后树立坚定“信心”产生的,所以最初应该了解、思维一心不乱具有什么样的功德而修信心。

这个修习次第是各大论师所共同认定的,修一心不乱最殊胜的窍诀。《辨中边论》中说:“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所依即是希求,精进必依希求乃产生,故称“所依”;能依即是精进,依靠精进方可成就一心不乱,故称“能依”;所因即是信心,这一切的基础、原因在于信心的生起,故称“所因”;能果即是轻安,真正能以身心的喜乐而达到灭除懈怠过失目的的即是轻安,故称“能果”。

因此,要想达到一心不乱,平时多多思维极乐世界的庄严及一心不乱的利益,是极为重要的前导。

2.当对念佛达致一心不乱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便开始进行念佛修持了。最初念佛的时候,会产生忘记念佛的过失。譬如刚开始念佛,便因各种原因忘记了如何念佛以及极乐世界的庄严等。要对治这个过失,必须加强正念的训练——即每当忘记念佛的时候,将心收摄回来,安住在佛号上。

3.当念佛之时,由于昏昏欲睡的昏沉和心猿意马的掉举,使得内心不能持续念佛。这时候应该运用正知的力量——即每当发现有昏沉或掉举的时候,就立刻觉知,以保持继续念佛。

4.虽然粗显的沉掉已经断除,但微细的尚在,这时候如果不加以对治,放任自流,也会阻碍一心不乱的证得,因此必须刻意审查,用功断除。

5.当通过前面的努力,念佛达到第八住心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昏沉和掉举产生,这时候如果继续刻意关注它们的产生,反而成为一种阻碍,所以这时候要放弃刻意的努力用功,但使念佛连续不断、绵密相续即可。

如果能正确掌握八断行,在念佛修持的时候尽力断除这五种过失,获证一心不乱也并非极难之事。但在正修念佛之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粮,即经文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以及净业三福等。如果不具备这些资粮,即使努力也很难达到一心不乱。

《观佛三昧经》中说:“此念佛三昧欲成就有五因缘:一持戒不犯,二不起邪见,三不憍慢,四不恚不嫉,五勇健精进。”当今念佛者鲜有成就一心不乱,除了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外,主要源自前行基础不足。譬如信愿不坚固,戒律不清净,不努力集资净障等等。若资粮不足,则如古德所说“喊破喉咙也枉然”。

文:曲世宇

下一篇:为什么莲花可以作为佛教的象征?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