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敬父母 佛说的5种智慧孝顺法大有讲究
【经典介绍】《善生经》出自《长阿含经》,由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是佛陀专门针对在家佛教徒讲的一部在家生活指南,涵盖了如何勤奋工作,如何孝敬父母,处理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族关系等等详细的方法,是一部世间生活的智慧指南。
孝敬父母的方法大有讲究
【经典原文】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经》
一者,供奉能使无乏。”就是你供养父母,不使他们缺乏生活物资。比如说父母没有能力了,供养点油盐米醋,这些东西不让它缺乏,让他们生活无忧。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得到福报。
第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凡所有的事情你都先跟父母说,就是说有什么事情要跟父母商量。一个是对父母表示尊重,另外父母岁数大,生活经验丰富,会给我们提出很多建议,所以有什么事情要先跟父母说。
第一个供养父母,在物质上的供养,这个很主要。供养父母不是说人人都能做到。有的说我能供养父母,买一袋米我放那儿了;我买一袋面给父母了,这就叫供养父母。实际上这个只能说是把父母养起来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地供奉。
供是什么意思呢?“供”就是非常尊重,用你全部心血来奉献为供。不是养活,像养活一个什么东西似的,能有吃的,饿不死就完事了,这叫养,这不可以的。供奉是有恭敬在里面,特别是对父母的供奉,要有极大的孝心和恭敬在那里。要超越一切,超越自己。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果你要能这样做,就会获福。
讲个例子,这也是咱们附近一个居士的例子。有一年行脚,碰到一个女居士,她跟我说这么个问题。她说她公公得病了,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她又想照顾公公。但她向周围的人借钱都借得很多了,就是说人家已经不爱借给她了。这个老人也有其他的儿女,但是他们供养的程度,和对老人治病的信心都不到位。她想要好好地供养父母,她说:“你看我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特别是没有钱,不能给父母去治病这个问题,但我还想这么做,怎么办?”
这是零三年的事。后来我给她说那么一句话,我说你现在不还住着房子呢吗?你可以卖房子啊!当时她听完了生起极大的欢喜,她说太对了,我明白了。她回家了以后,就准备在别的地方搭个小茅棚住,要把这个房子卖掉,卖掉自己唯一的财产——房子,要供养她的公公。她这么一努力,一卖房子,最后把所有的人都感动了。包括她原先的亲属,不借钱的也借钱了,公公那面也感动了,包括原先公公家的儿女也都被感动了。最后房子也没卖成,公公也得到了治疗。
就是说这个供奉不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我们能够舍去自己唯一的财产去供奉,必然获福。必须有恭敬心才可以获福,如果没有恭敬心能不能获福呢?获福很少,甚至还有过失,因为父母你不供养是有过失的。必须得供养,无条件地供养,不管你们关系好坏都得做到。
我过去曾经听老人讲过这么个故事。就是说有个要饭的母子俩,儿子要饭去了,要了两个火烧(一种烧饼),想带给母亲吃,走到半道的时候,去上厕所,火烧一下就掉到粪坑里了。因为没加小心,掉粪坑里去了,他就赶紧捞上来,把火烧的皮给扒下去,那瓤就拿给母亲吃。那时候要饭也比较难,好不容易要两个火烧。当这两个火烧给他母亲吃的时候,天就打雷了,开始下雨,这个雷就围着这个儿子头上打。后来儿子马上就知道自己错了,跪下就跟他母亲说这个事。他母亲是个瞎子,他就跟母亲说:“雷老围着我头顶打,我可能做错一件事情。”就把这个经过说了一下。他母亲说:“孩子你不要怕,你背着我,你到院子里跪着。”他就背着母亲到院子里跪着。这雷围着他头顶转一会儿就走了,就不劈他了。
这里有一个什么问题?就是说,虽然他能孝敬父母,但恭敬心不到位,天地也是不容的。但是由于他确实有一个恭敬心和忏悔心,背着母亲忏悔——因为父母都爱儿女,最后解除了他的灾难。
像这种例子,是比较罕见的。但在我们生活中对父母不恭敬却是常有的事情。现在不可能有人给父母买两个火烧,甚至要两个火烧给父母捎回去,一旦埋汰了,把皮扒扒又给父母吃——恐怕这样的例子很少,几乎不可能出现,但类似这样的事情可常有。
有时候斋堂做饭,我也说他们,我说你们给佛做供菜,有时候锅刷得不干净。比如做供菜,有的炒完一个菜,这个锅就不刷,因为还有油啊,接着又炒下一个菜。因为我们以五色去供养佛,要清净供养佛。锅里有油没刷,表面是节省了,实际上你这里有一个懒惰,恭敬心不到位。那时候我在五台山做供菜,每次炒完菜,我都要刷锅。不管有油没油,必须得刷干净了再炒下一个菜,不让味道互相混杂。这是一个。另外,比如说做供菜的勺、筷子,有时候放在锅台上,每次再往锅里使用的时候,都要重新刷。现在有的做饭菜随便就放到锅台上了,锅台有些不干净,拿过来又开始做供菜,这都是不恭敬的行为。
我记着在五台山有一回,煮水准备做米饭。一大锅水好不容易把它烧开了,马上就准备开始做米饭了。那时候不像现在带口罩,鼻子让热气一熏,鼻涕就淌下来了。有一滴正好淌到锅里了,这一大锅水,你说一个鼻涕滴进去了,水到底是能用不能用?最后把所有的水全倒到下水道里,全扔掉了,重新又换水,重新又烧水了。当时我想如果要有浪费财物这个因果我承担,但是我不可以给所有的僧众做饭时有半点脏,这都是不可以的。
所以说我们不管对僧众也好,对父母也好,恭敬心一定要到位,你做出的饭菜才会香、才会甜,而且你所办的事情才会事事如意。因为什么呢?一切都从恭敬心来,何况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更应该恭敬。
供养父母,这个供不是一般地给点东西就可以了,必须挑最好的,甚至是最干净的,以恭敬心奉上,这才可以。使他们不缺乏衣食,不少衣、不少食,而且应该是有恭敬心,也就是说你尽心尽力去做,这为供奉。
父母本身就是福田之一,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福报不够?就因为其中一条,供养父母不到位。父母把我们养大,念上书,念完书了回来对父母一点贡献也没做,就要结婚生子。还得让父母做劳工,给操持家务、看护孩子,甚至因为个人的利益嫌弃父母,这都会失去福报。
所以我们想获福,首先应该这么供养父母。为什么这么做能获福呢?因为这些本来是你应该做的事情,因为你没做,所以说福报就没了。为什么叫获福呢?不是通过你做而有福,而是你本来就有这个福,是你因为不做而失去了。因为你做了,又获得你本来应该有的,这叫获福。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做事情,是因为有错误失去了福报。那我们讲《吉祥经》是什么意思?是要去掉你不该做的,称赞你应该做的。知道你应该做的,再获得你本来应该有的东西,这叫获福。这是讲第一个问题,就是说第一个应该供奉父母,使物质无乏。这个供奉一定要记住了。
二者,凡所有事情先跟父母商量。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跟父母商量是一种好的习惯,或是走一种形式,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有些事情跟父母商量,一个是对父母的尊重,再一个父母的经验使我们远离了很多的灾难。
我就在这方面比较有感触。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叫什么?武斗据点,我也去了。刚去,晚上我父亲就把我找回来了,我当时还挺生气,说:“你看,我刚到你就把我找回来了。”等回来的第二天,就听说晚上连枪带炮的打了一宿。你看,我就躲了一个灾难。所以说,父母跟你说的事情都是非常有道理的,虽然没随你的意,但其中的好处不是一下能看出来的。事后想来,还是父母帮助了自己。
再一个是父母生活经验丰富,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另外更主要一点,父母有加持力。比如你出远门了,顺便跟父母打个招呼,说我今天出远门,或是到哪儿去了,父母只要知道了,你这一路就非常吉祥平安。
僧团也有这个规定,凡是出门都要跟师父请假、告假。这样的话,你出门这一路就会吉祥平安。包括我出门也是一样,虽然我作为师父,我也得请假。有时候跟亲藏师啊,还有亲舟啊、亲融啊,甚至如果没比丘,我遇到了沙弥,也要告诉一声:“我要出门了,你跟大家说一下。”因为这种请假,恭敬的态度你就会获福,获一路吉祥。所以我们所有的事情先告诉父母,先白父母,这样的话我们就会获得吉祥。
第三个问题,还是孝养父母的问题。孝养父母还从哪方面入手呢?父母所为恭顺不逆。这主要是讲对父母所作所为不要随意背叛和批评。因为父母所做的事情都有他的道理,就算父母有时候所做的事情我们并不能理解,但我们应该隐恶扬善,不要随意去说。如果你去随意说,对父母有所批评,别人一看你对父母都敢说,将来我们和你相处,那你更敢说了,我们有点隐私的事情你都会给漏出去了。这样随意批评父母的人,大家都不愿意和你相处。
人和人之间都需要隐恶扬善的,何况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更应该隐恶扬善,只称父母好。因为父母有养育之恩,如果我们随意批评,首先坏的是我们的心地。父母做的事情事小,但是我们批评事大。因为不点儿事,就把自己的福田给毁了。就像一块稻田似的,长几棵草,因为这里长草,而把所有的田全给毁掉了,今年可能就没有收成,粮食就缺乏了。我想大家谁也不愿意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都希望把草除掉,获得丰收。所以对父母这块儿,我们应该隐恶扬善。这样的话,不至于毁掉我们的福田,我们就会获福。过去很多的古人,在孝敬父母这块儿都做出榜样了。
第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意思是说父母的命令,父母叫我们做的事情,不要违抗。“正令”也就是正确的事情,父母叫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不要违背和违抗,因为父母有很多经验。首先我们应该怎样呢?像寺院讲的要依教奉行,应该先努力去做,然后再去分辨好和坏。父母刚讲完,你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样就不合适,我们应该先去做。
比如说父母的指令,说你去做那件事情,但这个事情不太正确,比如说你去杀生,去杀鱼。最起码我们先依教奉行,先走到鱼的跟前,我们看到鱼,再回头跟父母讲,这鱼不能杀。或是说把这个鱼放生比什么都好,这样的话事情就容易解决了,父母可能就随顺我们的心。如果父母刚告诉你:你去把那鱼杀了。你没等怎么样呢,就说我不能去杀,我不去做。这样父母就起烦恼了,互相就争执不下,事情反而办不好。
首先你得有个依教奉行的心去做,然后再跟父母请教一下是不是不杀,或是怎么给它放掉,这样的话就容易解决问题。这里强调一个什么呢?就是我没有违背父母的意思,在没有违背父母意思的前提下,我再把事情做得最好,这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方法。
第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这句话是说要把父母的事业继承发扬下去。注意的是:指父母所做的正业,而邪业就不行了。父母的正业让我们继承,我们应该继承,父母好的传统,好的方法应该继承。比如说勤俭,父母一般都比较勤俭,我们应该继承,不应该违背。这五种就是善能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