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识的含义和所应具备的德相

2015-03-08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一)善知识的含义

善知识音译作迦罗蜜,迦里也曩蜜怛多。指具有正知正见,德才兼备,能引导众生断恶修善,趋向佛道的良师益友,又称善友、亲友、胜友。何谓善知识?《大涅槃经》云:

何故名为善知识耶?善知识者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以是义故名善知识;复次,善知识者,如法而说,如说而行,自不杀生,教人不杀,乃至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若能如是则得名为真善知识;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复以是义名善知识。

在修行路上,善知识是导师,具善法行,具正知正见,行者时常会遇到恶缘的侵入,善知识能帮助行者远离恶法,趋于正道。尤其当今社会,一些邪教组织打着佛陀正法的旗号,显现与正法相似的形象,迷惑众生,让人误入歧途。《楞严经疏解蒙鈔》云:“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此具正知见的善知识,才能引导众生远离一切恶法,修习一切善法,能够如法而说,如法而行。倘若见地不正,只能以盲引盲,遑论解脱?可见,佛法修行善知识是何等重要,在善知识身边时常会体会到他们的悲心,时刻为众生着想,受种种善行的感召力,努力向善知识看齐。

末法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华严经·入法界品》记叙善财童子于求道过程中,共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即上至佛、菩萨,下至人、天,不论以何种姿态出现,凡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于佛道者,皆可称为善知识。

(二)善知识应具的德学

学佛法不能没有师长,《宗镜录》云:“佛法无人说,虽智不能了。”可见从六道轮回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需要有善知识引导。那么如何选择善知识,这又是至关重要。圆满的善知识,必须具足八种功德。《瑜伽师地论》云:“云何名善友性?谓入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八?谓安住禁戒,具足多闻,能有所证,性多哀愍,心无厌倦,善能堪忍,无有怖畏,语具圆满。”

从以上论中可以看出善知识应具如下德学:

1.安住禁戒:谓安住具戒,善能守护别解脱律仪,乐沙门性,乐婆罗门性,为自调伏,为自寂静,为自涅槃修行正法。作为善知识,须安住禁戒,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戒的内涵是调伏烦恼,作为师长要调伏弟子,首先必须能够调伏自己,自己未调伏,而去调伏他人,是不可能的事。

2.具足多闻:谓若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类众多妙法能善受持,言善通利,意善寻思,见善通达。善知识对于经、律、论三藏典籍,博闻广识,令求法者,于微妙的佛法,能够受持实践,语言上能广为宣说。

3.能有所证:谓于佛法中有真实的受用,在禅定智慧上,有一定体会之人,才能引导他人。能证四禅八定,进入禅定安住境界,常作无常想,对于世间作不可乐想、过患想,又能证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4.性多哀愍:谓于他人常起悲怜,乐与其义,乐与其利,乐与漪触,乐与安稳。见一切众生漂泊在生死苦海中,内心非常哀愍,视一切众生同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著心,纯粹为度化众生而传布佛法,不为钱财、名利所动。唯以大慈悲为本,为救度一切众生,出于生死苦海,入究竟涅槃而为说法。

5.心无厌倦:谓善能示现,善能教导,善能赞励,善能庆慰。处于四众宣说正法不辞劳倦,翘勤无堕,起发圆满,为性好乐发勤精进。作为师长,应该勇猛不退却地去修持善法,断除恶法,对治懈怠、懒惰,以圆满一切善业为最终目的。对弟子的法身慧命负责,无有厌倦,能够善于引导鼓励,宣说正法。师长心无有厌烦,弟子无论何时请教问题,都能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长无有厌烦心。

6.善能堪忍:为人之师,德行应增盛于学僧,并常以德服人,能够堪忍。因为每个人都愿向比自己殊胜的人学习,不愿向不如自己的人学。对于一切众生能难忍能忍,对于他人诲骂,瞋恚不以报瞋。在道业上对于寒热饥渴、蚊虻风日等能堪忍一切境界。

7.无有怖畏:在大众中说法时,心无怯劣,声无栗缩,辩无误失,终不由彼怯惧因缘,为诸怖畏之所逼切。

8.语具圆满:所讲的法让人易懂,众生乐听,善能从浅入深,慢慢深入引导,善于辩才,善于说法。

一个具德的善知识,犹如大船,能救度众生脱离轮回大海;犹如甘露,能熄灭业惑炽燃的烈火;犹如日月,能遣除深深的无明黑暗,现出正法的光明。慈如父母,对无边无际的一切众生无有亲疏、爱憎,平等慈爱;悲如河流,对无边无际的众生生起广大悲心,尤其是对无依无怙的痛苦众生更是迫切悲悯;喜如山王,不为嫉妒心所转变,不为实执之风所动;舍如雨云,不为贪瞋所扰乱。

下一篇:概括邪师邪教、附佛外道的特点(避免被骗财骗色、断慧命)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