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认识自已就是佛

2014-11-28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平常我们都是从表相来认识所谓的“佛”,例如看到一尊佛像,就说这是释迦牟尼佛,那是阿弥陀佛、药师佛,或是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我们所认识的都是外面的佛。学佛修行,要紧的是认识自己的“自性佛”。

每一个人自己就是佛,但是你能认识自己是佛吗?”

过去,有信徒问禅师:“如何是佛?”

禅师说:“我不敢告诉你,告诉你,怕你不相信。”

信徒说:“不!禅师!我是诚恳地来向您问道的,您的话我怎么敢不相信呢?”

“喔!你相信,那你刚才问甚么?”

“如何是佛?”

“喔!如何是佛?你就是啊!”

佛性人人本具,但因凡夫众生不敢直下承担自己是佛,所以只能是凡夫。所谓“迷即众生,悟即佛”。

唐朝的裴休宰相,有一天请黄檗禅师到他家里去为佛像开光,黄檗禅师就对他说:“何必一定要在佛像身上开光呢?何不在你自己的心上开光呢?”

所以,禅,要我们不要心外求法。你能认识自性,自己就是佛。

如何是自己的自性佛呢?有一次,六祖大师集合大众,他说:“有一样东西,无名无字,无背无面,无头无尾,请问你们大家,这是个甚么东西啊?”

与会大众都说不出是甚么,这时座下弟子神会挺身而出,说:“这是诸佛的本源,也是我神会的佛性。”

神会回答以后,六祖大师就呵斥他说:“跟你们讲,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你偏要替他安个名字,叫做本源,称做佛性。将来如果你有办法的话,也只是个以佛法作知解会的人,不是大彻大悟的禅师。”

所以,禅的悟道,所谓认识自性,自性是甚么?那也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不过,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觉的时候,他曾发出宣言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意思是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把妄想执着一除,当下就是自性佛了。

讲到自性佛,我们的佛性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你成佛了,佛界里并没有多增加一个,因为本来大家都是佛;你成佛了,凡夫里也没有减少一个,因为佛性在凡不减。佛与众生只是迷悟的差别而已,所以“参禅悟道”,就是要认识自己的佛性。

甚么是自己的佛性?以下列举十点略作说明:

1常:俗云:“人生七十古来稀。”凡夫一期的生命,数十寒暑;但是我们的佛性,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永远不死,是恒常不变的。

2乐:娑婆世界,苦多乐少,充满生老病死诸苦,虽有物欲之乐,毕竟是短暂而虚幻不实的。但是在我们的佛性里,只有绝对安详自在的和乐。

3我:平常我们所讲的“我”,是妄计所执的“假我”;现在我们讲的“我”是“真我”。因为平常的我,无法自在,不能永恒;现在我们真如佛性的这个“我”,是永恒自在,且能自我主宰的。

4净:一块黄金,即使把它摆在污水烂泥里,仍不失黄金的明亮;我们的佛性,尽管在五趣六道轮回,仍不失其清净自性。

5真:佛性真实不虚,你能体会到自己真实的本性,那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

6实:佛性真实不虚,是实实在在的。

7善:佛性是绝对善美的,不带一点污染、邪恶、烦恼

8美:佛性是最善美的,是最庄严的。

9广:佛性广大无边,大如宇宙虚空,因此,你能认识自己的佛性,则十方世界任我们遨游。

10静:佛性在安详寂静里,是随缘而动,随自然而生。

认识了常、乐、我、净、真、实、善、美、广、静,那就是我们的佛性。然而参禅学道的人,每每忘记了自己是佛,往往心外求法,心外觅佛,甚至于在心外之法又再生出许多的妄执分别。

过去有一位女居士,收藏了一尊非常庄严的白瓷观音圣像,后来她听说要让佛像灵感的话,一定要送到寺院里,在佛前烧香、礼拜、分一点佛的灵感回来。于是她决定把这尊白瓷的观音圣像请到寺院去分香、拜拜。

当女居士到了寺院,看见佛桌上已摆满了供品及等着分香的佛菩萨像,于是就把别人的供品和佛菩萨像移开,将自己的白瓷观音摆在中间,开始烧香祝祷。

可是,自己点的香,随风四处飘散,都飘到别人供的佛菩萨像上去了。女居士心想:“我的香怎么都给别人供的佛菩萨像闻去了,而我的白瓷观音反倒没有闻到这个香。”因此,她就自作聪明,把香环绑在瓷观音的鼻子上。这样一来,本来很美的白瓷观世音一下子变成了黑鼻子的观世音,所以,后来,这个白瓷的观音菩萨就叫黑鼻观音。

这是说明,佛性是超越时空,超越你我的对待法,然而凡夫众生因为有时间的观念,有方位的观念,有种种的分别、计较,因此不能认识自性佛。

天台学者道文法师有一天向研究天台教义六年,而后习禅有成的日本真观禅师请法,他说:“《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都能成佛,请问:花草树木真能成佛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为甚么不关心自己如何成佛呢?”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山河大地、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自己成佛,树木花草、大地山河就跟着成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心中的众生,只要我们自己证悟自性,一切大地山河都是我的。

所以,佛教常用“明珠在掌”比喻佛心般若并不在高远之处,而是人人可握之物。然而,“石中之火,不打不发”,石头虽可发火,不经敲打,火不出来。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佛性,但若不修不证,就如同“宅中宝藏匿济,乏于孤穷;衣内明珠弗解,贫于佣作”。那么,如何才能明心见性,找回自己的自性佛呢?最重要的是必须放下我执、我见,抛弃一切迷妄、分别,如此才能超凡入圣,见自本性。

下一篇:定弘法师:晚上能播经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