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
索达吉堪布答: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每天上班、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幸福。但如果不知道人身存在的意义,苦苦追求今生的名利,不一定能得到幸福,甚至后世可能更加痛苦。
比如,很多人在追求幸福时,没有满足感,要求不断攀升,一直达不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就痛苦万分。而佛教告诉我们,该争取的可以争取,但没必要过于贪求,追求自己力量以外的东西。
我本人来说,对每天的生活都很知足。知足不是懈怠和消极,而是在努力的同时,对结果并不强求,有一种满足。若能如此,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要知道,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与此同时,幸福又不得不谈到死亡。因为人都会死,对于死,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怕。如果提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就会早做准备,死亡来时也能从容面对。如同军人先要操练,上了战场,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敌人。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死亡不仅没有准备,反而掩耳盗铃,一听到“死”就不高兴。前不久有个96岁的老人,医生说“你可能不行了”,他火冒三丈去打医生,嫌他说话不吉利。
回避死亡,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有生必有死,对死应该有个正确态度,尤其要明白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它只是今生的结束,却是来世的开始。
基于这一点,佛教在谈论幸福,尤其是来世的长远幸福时,不得不谈到死亡。
文:索达吉堪布下一篇:如何理解「行善得乐,造恶受苦」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