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诚罗珠堪布答:怎样抉择外境是心的现象?

2013-12-18 佛学入门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传记中有这样的描述:一次,当他在摇铃杵的时候,不小心将铃杵失落于石头上,当铃杵落地之时,石头忽然如同酥油一般柔软。铃杵清清楚楚地印在石头上,石头也清清楚楚地印在铃杵上。在西藏的很多寺院,都留下了类似的脚印、手印等等。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并非所有的脚印都是成就者的足迹。通过其他的歪门邪道,也能达到这个目的。据说,有一种动物的油,将其涂在手上去抓石头时,就会象抓泥土一样。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轻信,一看到谁能抓石如泥,就将其奉为成就者,以为是佛陀亲临。这些现象不一定能说明他的修证,却能更进一步地证明外境是心的观点。如果外面的世界与心是截然分开的,那么,那些证悟空性的人,就不可能留下足迹。

  在米拉日巴的传记中也描绘道:一次,他与一位学因明的人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对方问道:天空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天空当然没有阻碍。正当对方以为抓住了把柄而洋洋得意之际,米拉日巴出人意料地飞入天空,在空中犹如踩在地面一般任意行走、站立。对方又问道:岩石是否有阻碍?米拉日巴回答道:没有阻碍。随后,为了证实自己的答案,他又令人瞠目结舌地在岩石中任意穿越。这又更充分地证明了我们的观点——外境与心本为一体,当心自在以后,外境也就得到了自在。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些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并不值得相信。但是,我们应该思索:所谓神话,就是大家认为根本不存在、不可能,或自己不能理解的事情。很多人不承认的所谓理由,就是他没有亲眼见到,但仅仅没有见到,就能证明不存在吗?如果这种理论能成立,那么,人现有的很多观点都立即可以推翻。当然,我们不排除有神话的可能。但这种观点却是千真万确,经得起考验的。

  比如:如果给一千年前的一个普通人讲宇宙飞船、计算机等等,他们一定会认为这些都是胡说八道。同样,给现在的很多人讲内在的世界,他们也会断然否定。这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没有体验的缘故。但是,毕竟有些人经过开发,已经证实了这一切。

  密宗认为一切都是佛的坛城,有的刚学密法的人虽然口中不讲(因为怕犯密乘戒),心中也肯定会嘀咕:怎么会是佛的坛城呢?如果我已经是弥勒佛或阿弥陀佛了,为什么还要修行呢?当然,虽然实际上是这样,但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修行,一旦内在的世界开发以后,就可以出现这些境界。为什么呢?因为外面都是心的显现,当我们将心控制了以后,外境也就被控制了。这就犹如看幻灯片时,幻灯机上装的什么底片,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也就是什么图象。我们的心中有什么习气、有什么种子,我们所看到的外境,也就是这些习气和种子的外现。一旦我们的心清净以后,就再也不会流转于轮回当中了。

  这些观点,是无数的前辈经过自己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其实,只要我们努力去开发自己内在的智慧,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神奇莫测的境界,了解这个世界的庐山真面目。这是无数人屡试不爽的经验。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都是人——一名活生生的浊世普通人,所能够作到的事情,而不是什么天人或者仙人才能做的。只要按照佛所指引的路线精勤迈步,不但可以得到人天福报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今生也可以成佛

  六、要想解脱,必须修行

  但是,如同一个人在梦中得到的某个东西或某种境界,如果他非常欢喜、贪爱的话,就不要醒来,继续保持在梦境中。那样,只要他想要就会有。轮回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贪爱轮回世界的外境,那我们就去执着于它的实有,那么,我们所看到的都必将长久存在。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如果这样将错就错,执迷不悟,当临死的时候,就没有任何人可以拯救。如果错过了今生,以后何时再有这种机缘,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你有对此不满意的念头,有一点头脑,想看得更细,那么,在如理观察之后,你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对外境越看越失望,最后就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并非是佛不要我们相信,而是我们找不出一个证据来相信它。有依据就可以信,没有依据就可以不信,如果没有依据也相信,那就是愚痴

  人的根基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人生的目的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仅仅满足于温饱;有的人除了温饱以外,还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有的人却并不满足于感官的刺激,还要追究人生的究竟价值,探寻生死轮回的本原;……如果仅仅将温饱作为人生目的,那就与普通的动物别无二致了。人应该有智慧,这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也是人特殊的优点。要发挥这个优点,就要不满足于温饱,就要力图去看清这个世界,看清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真正看清了,可能会对原有的观点失望,但这个失望与其他的失望迥然不同,这就是证悟空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证悟空性,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要知道万法都是心的现象,而心本身又是空性的。关于这个见解也分很多层次,最顶峰的是大圆满的见解,将一切世俗、名言的东西抉择为心的幻觉,心的本性又是光明清净,这就是密乘或者第三转法轮的见解,这个见解极为重要。

  实相唯识的一小部分见解与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贝克莱经验论在表面上某些地方有点相似,实际上佛教既不是唯心论,也不是唯物论,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佛教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但是,佛教里却包含了很多唯心、唯物、哲学、科学的内容。佛经里早已解决了很多西方哲学家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有关这些问题的解答,请诸位参阅《因明释量论》及麦彭仁波切所写的释文。佛所讲的理论不但经得起观察,而且越是观察,自己的立场就会越坚定,就会越清楚地体会到万法唯心造的道理。然后,就依照我们前几天所讲的那样观察自心,进行具体的修习。

  当然,做不到这些也可以,实相派也不代表整个佛法。本来佛教就如同一个超市,针对不同人的需求,就可以分别提供出让他们各自称心如意的商品。如果这种观点不适合你的胃口,你就可以暂时将它弃置一旁,走其他的解脱道。但是你却永远不可能将它推翻,只是你自己不能接受而已。如同某种可以治愈很多痼疾的良药,有些人吃后不但不能见效,反而加重病情。如果不能接受这些观点,就可以降格以求,从因果入手,尽量地弃恶行善,发出离心菩提心,脚踏实地地去做。万丈高楼从地起,佛给我们指出了八万四千条道路,每一条道路都可以直接和间接地通往解脱,做不做就看我们自己。

  有的人说我不会修行,修行有什么不会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都是非常深奥的法门。噶当派的很多大德,就是修持这些法门而获得成就的。所以,不会修行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只要我们如法炮制,就能证悟与前辈一样的境界。

  本来修行人有上中下三等,最下等的也是一年比一年更有进步,但是我们很多人,在刚刚学佛的时候,信心、出离心,都非常坚定,过了几年以后,不但信心、出离心没有增长,反而江河日下,一落千丈。这本身并不是佛教的过错,如果佛教错了,那么历史上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不胜枚举的成就事例,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高僧大德了。一切的过错就是因为没有修行。要想解脱,并不是来一位活佛,接受一些摸顶加持,得到某个灌顶,取一个法名,结一些善缘,就能解决的。

  你们应该明白,上师们苦口婆心地为你们传法,并不是向你们介绍一种文化,让你们开开眼界,然后几位居士聚在一起纸上谈兵,将“万法空性”的理论说得天花乱坠,自己却一点体会也没有。

  大圆满、大手印等无上密法不仅名称美丽,实际上也是非凡的。但如果我们不从基础做起,这些法对于我们而言就没有太大的用处。要明白,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星!有的人听了此话,就想当然地认为,既然这样,那就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善知识的引导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句话只是说明,仅仅依靠皈依以及善知识的引导,是不可能解脱的。我们既需要皈依,也需要善知识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努力。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解脱,必须修行!就是因为没有修行,让无明禁锢了我们的思想,所以我们才流荡到今天。如果我们再不修行,还将无边无际地走下去,等待我们的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有的时候是黑暗,有的时候是一点点光明,大约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是黑暗,只有百分之十几是光明。光明里还有光明中的不光明。所以,光明在轮回里是极为稀有的,如果继续痴迷,就会这样无穷无尽地走下去。

  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作一名本分的、真修实干的佛教徒。如果我们从当下起,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精进地修行,就一定会有收获。最后,当自己的人生旅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回想自己的一生,我们就可以无怨无悔地说:我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我没有浪费宝贵的暇满人身!

文:慈诚罗珠堪布

下一篇:希阿荣博堪布答:很多佛学著作中说“万法唯心”,但缘起法则说事物是“因缘和合”而生,这两者是否矛盾?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