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第21-25集1994年)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一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1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六面最后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这一品里面第四段。世尊告诉我们,迷惑颠倒是很可悲的一桩事情,这就是说的愚痴。前面讲过贪毒、 毒,这是痴毒,我们通常称它作三毒烦恼。这个世间人对於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分别不清楚,『自不能见』,所以时常把它搞错了。自以为善,没有想到那个后来结果是恶;往往自己看到是恶的,它的后果的确是很善。的确这是要智慧,没有智慧不能够辨别。
善恶的标准,最高的标准、绝对的标准是自性、真心。与真心、自性相应的,这是善;与自性相违的,这是恶。这样高的标准,通常都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们才知道。纵然佛为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见不到。於是佛很慈悲,怜悯我们众生,就在我们自己境界里面,日常生活当中,为我们指示出来,哪些是善,哪些是恶。三毒是恶,贪 痴是恶,反过来,不贪、不 、不痴这就是善;杀盗淫是恶,不杀、不盗、不淫是善;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是恶,如果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这是善。世尊教给我们这些程度的人,这个标准是十善业道。我们学了佛,这个十善,我想大家都能说得出来,可是常常自不能见,又去造恶了,这个境界现前又迷惑颠倒了,不容易。
佛就为我们这样明显的说出来,我们还是时时处处迷惑,依旧是造恶,不知道修善。『吉凶祸福,竞各作之』。那个真正明白人,觉悟了的人,我们不是说大觉,小小的觉悟。能够听懂佛所说的话,相信佛的教训,依教奉行,这是觉悟。听明白了,没做到,那不算是觉悟,觉悟一定是会做到,为什么?作善得吉(吉祥)、得福,造恶,造十恶,得的是凶,得的是祸;所以吉凶祸福是自己造的因,自己受的果报,不是从外面来的,自作自受!可惜世间人对於善恶的因缘迷惑颠倒。
【身愚神暗。】
『愚』是愚蠢。『神』是讲心神,我们讲心思,心思迷惑。『暗』就是没有智慧。心里没有智慧,身体造作愚痴。
【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这一句是这段里面最重要的一句开示。因为身愚没智慧,就会听从外教。这个『余教』就是不是佛的教诲。在过去,世尊在世的时候,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这是我们经上有记载的。去接受这一些教化,这一些教导都不能够了生死,都不能够出三界。如果这个教是善的、是好的,来生只能得人天福报;如果这个教门是邪的、是恶的,来生一定堕三途,这就是『颠倒相续』。因颠倒了,缘颠倒了,果报颠倒了。
『无常根本』。无常就是指六道轮回,生死不断。这一句话说得是非常有道理,说得非常的深刻。从浅近的地方看,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都要靠良好的教育。所以古时候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在那个时候称作皇帝、帝王,他对於全国的国民负有教育的责任。所以,中国从前代表帝王治理政事的,我们今天讲的政务官,这是代表统治者来处理政务的,最低层的,县市长。县市长在过去叫父母官,他要爱民如子!所以他的职责三个,作之君,君是领导人,这一个县市的领导人;作之亲,他是父母,对於子民要照顾无微不至,要爱护自己的子女;作之师,他是老百姓的老师,要好好的教导他。从前这个政务官都是君、亲、师,是这样的身分。
现在民主不一样了,民主现在的官员是人民的公仆,诸位想想,是你家的佣人对你好,还是你父母对你好?你佣人照顾你周到,还是你父母照顾你周到?这是教育。所以古代这些圣贤教给那些统治者,说得很好「建国君民」。建立一个政权,你要统治这些老百姓,哪一桩事情最重要?教育!教育教的是什么?教的是让全国的人民,明了人与人的关系,这就是伦常,伦理。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职责义务,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环境的关系,这是教育,这是根本!我们看看现代,现在有没有教育?没有了,至少这一方面的东西不讲求。现在的教育是科技的教育,人与人的关系不知道,所以,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社会大乱,世界大乱,原因就在此地,「教」太重要了。
佛法是至善美满的教育,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就被中国朝野所欢迎、所接受,而且历代的帝王大力的推行,为什么?它的确是最良好的教育,跟其他的教育不一样!佛法不但能解决我们现在社会上现实的一切问题,它能帮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了生死,出三界。这是余教办不到的,佛法能办到,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教育,尤其要重视佛陀的教育。
任何一桩好事,如果它在世间流传久了,都会变质,佛法也不例外。佛法流传到今天,要依据中国历史记载,三千年了。三千年辗转相传,免不了有传错的地方,传讹的地方,甚至於还有人有意作弄佛法,利用佛法,有!魔王外道要想破坏佛法,就想法子利用佛法,来破坏佛法。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魔王波旬也常常在座,也来听经,闻法也欢喜!但是魔王很执著。释迦牟尼佛度众生,一个一个都教他了生死,出三界了,魔王看到心里很难过。魔王,所有一切世间众生都是他统辖的,都是他统治的,看到一个一个人好像都出国了,都再不回来了,这他看到很难过。有一天,他就跟释迦牟尼佛说:我要想方法破坏佛法。世尊说:我的法是正法,邪不胜正,你没有能力破坏我的法。魔王就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都披上袈娑,来破坏你佛法。释迦牟尼佛一听,一句话不说,流眼泪了,所谓「譬如狮子虫,还食狮子肉」。世尊在《楞严》上讲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个邪师,不是佛教以外,是佛门里面的,就是魔王波旬的子孙,现在也都出了家,都受了戒,都披上袈娑了,这是令世尊头痛的事情。我们要能辨别,这个经上说「转受余教」,我们要特别小心这一点。
这一部经我们要深深的信仰它,它决定是真,决定是正,决定不错。为什么?传到中国来最早,历史上都有明确的记载;翻译最多,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八百年间,曾经十二次的翻译。所以古人讲,传来最早,翻译最多,十二种译本!过去经本都是手抄本,没有印刷,所以量少,很容易失传。流到今天,我们《大藏经》里面保存下来的,只有五种本子,有七种译本巳经失传了,但是那个经题、目录有。目录在古时候《藏经》目录里面看到,但是书没有了。所以十二次的翻译,会集,第一次会集是宋朝时候王龙舒居士,他做了个会集本;第二次是清朝乾隆年间,彭绍升居士有一个节本,他不是会集的,是节录的;第三次是魏源居士有一个会集本。这些本子印光大师都看过,也很赞叹,但是不够圆满,所以印祖不主张流通。
因此,民国初年,我们有福,感得夏莲居老居士重新会集,就是我们这个本子。这个本子会集,他用了三年的时间初稿完成,然后不断的修正,到我们现在用这个本子,是十年完成,十年时间慢慢去修订,所以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可惜印光大师往生了,他老人家没有看到;看到了,我们深深相信,他一定非常赞叹,一定是劝勉我们大力的弘扬流通,这是正法!我们依这个本子修行,是决定不会错误的。所以感叹,这是没有福报,没有智慧,遇到邪师,传授的是没有法子了生死出三界这些法门,这是值得惋惜的。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於 恚。贪於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所以,世尊看到世间人这些现象,贪著欲毒。『蒙冥』。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糊涂!愚痴蒙昧,糊里糊涂,没有智慧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抵突』。就是我们现在人讲固执。他还不听人劝告,先入为主,固执。『不信经法』。对大乘经典不能接受,这个修行的方法,他也不以为然。特别是净宗,说一句佛号就能了生死出三界,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听了他也不接受,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心无远虑』。什么叫远虑?为来生著想,这就有远虑。人这一生的确很短暂,数十年寒暑一弹指就过去了。学佛的人,大概都相信三世,都相信轮回,那三世,我们有来世,来世怎么办?来世比现在要紧。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想到来生。来生纵然生到人天去享福,不能出轮回,那还是严重的问题,问题没有解决!必须要超越三界,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现在我们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的确确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可以脱轮回,可以出三界;不仅如此,还保证你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机会到哪去找?所以古人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逢到了,这比中特奖都难。可惜,这些人业障深重,他不相信,没有想到来生来世,没想到这个问题。
『各欲快意』。贪图眼前的享受,这实在是麻木不仁。『迷於 恚』。这是真的,现在这个社会,暴力的事件、 怒的事件比过去要多得太多。大家如果平心冷静的想一想,你想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社会上,很少看到人动怒,特别是公共场所之下,很少看见,现在随时随地你都会看见。我们在公共场所,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定人家看不顺眼,麻烦就找上头上来了。无缘无故的,我没有得罪他,他觉得看得不顺眼,他就找麻烦,暴力事件太多太多,这就是经上讲的迷於 恚!这个迷是心迷,动不动就动粗。这从前我们读这个经文,想不出这个意思,现在这个社会上常常有这个情形,所以一看这个经文,没错。这释迦牟尼佛了不起!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现代的社会,看得这么清楚。
『贪於财色』。我们现在在报纸里面,新闻广播电视里面,去看现代人,现代人的生活,确实世尊这两句话,描绘的淋漓透彻!现在是什么社会?就是这个社会,迷於 恚,贪於财色。『终不休止』。现在是加速度在增长,它不能停止,这个事情麻烦,果报就不堪设想,乱世就是这样形成的。佛说话很含蓄,『哀哉可伤』。这四个字里面有无尽的感叹。为什么世间人会变成这个子?就是不信经法,转受余教,原因就在此地。今天整个世界动乱的现象、动乱的根源,你看这个经上四句话十六个字,我们不能不佩服,因果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这是指早先,早年,最初,愚昧无知。这些可以原谅,这是指什么时候?佛没出世。佛没有出世,这世间没佛法,可以原谅的;或者这个地区没有佛教,这也可以原谅。像今天我们这个世界五大洲,确实还有不少地方,佛法还没有传到那里,从来没有听过佛名字,没有见到佛的经典,还有这些地方;他们愚昧无知,这是不能怪他。『不识道德』。这个道是成佛之道,利生之德,他不懂,没人教他。『无有语者』。没有人跟他讲过,这可以原谅,不能怪他。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这里有佛法、有经典,大家都接受佛法了;如果还是愚痴蒙昧,那就不能原谅,特别是遇到正法。
【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
这个后面虽然说的是佛法不及之处,佛法弘扬的地区,那就更严重,就是刚才所说的,那是不可原谅的。『生死之趣』,就是六道。『善恶之道』。这是六道的业因。生死之趣,趣就是五趣轮回,那是果报。对善恶轮回的因果都不相信,以为这个没有,这是假的,这是骗人的,不能相信,不能接受。
【更相瞻视。且自见之。】
口里不相信,心里面疑惑,为什么?这些现象有时候摆在面前,你能看得到。我们这个世间确实也有少数人,他知道前生的事情,去查查,对一对,果然没错,我们就传出新闻出来了。像这些事情,古时候、现代,中国、外国都有发生。不承认有鬼,偏偏有鬼屋,还偏偏还见到鬼,那有什么法子?
我在洛杉矶。洛杉矶有一位同修,买了一个房子,原先不晓得,买了之后,住进去才知道是个鬼屋。从前住在这个房子一个女主人死了之后,那个鬼魂没有离开,在家里。住在家里,常常那个门没有人动它,自己开了,窗户自己开了,窗帘动了,吓死人!有一天这个老居士在洗澡,洗澡的时候,又看到外面这个门在那里响了,他就问她:你叫什么名字?她居然答应了一声,名字说出来了,他吓了一跳,衣服没穿,就跑出来。你看真有鬼!这不是假的,她居然把名字报出来了。这在外国很多很多,这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但是他嘴还是硬,还是说不相信,还是说没有,这就没法子!可是到生离死别的时候。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
那有什么用?没用,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
【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
这就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本,也是前面两句「迷於 恚,贪於财色」的广说,给你举几个例子,叫你想想,就是前面这两句话!前面两句总说。你不信经法,转受余教,给自己找来这些麻烦,这些麻烦谁也不能替你解决,谁也不能替你担当,自作自受!
【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
这是佛在此地教诲劝勉我们,这些人他不能够『深思』,不能够『熟计』,计就是计算,没好好的算算。现在在这个世间,时日不长,纵然受苦也很有限,假如来生要是堕到三途,那个岁月就长久了。地狱不必说了,这个饿鬼,人死做鬼这是很平常的事,而且是多数人死了都到鬼道去了,所以世间人常讲,人死了就做鬼,不一定的,六道轮回,那里刚刚好就到鬼道?可是人说,人死了都做鬼,也不能说没道理,是为什么?大多数到鬼道去了,为什么?鬼贪心重。人贪心重,鬼头鬼脑,贪心重的人,贪爱心重的人,鬼头鬼脑,死了以后都做鬼去了。做鬼可麻烦!鬼道里面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它的寿命很长,短命的也一千岁。你们想想,一个月是一天,一年有三百六十天,要活一千岁,那个苦就长了,这样一计算,鬼不能去,那地狱更不能去了。地狱,以前李老师跟我们讲,地狱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多年,中国号称五千年的历史,在地狱才两天!寿命短的也万岁,长的是万万岁!你说怎么能去?这个叫你熟计,叫你「深思熟计」,太可怕!你要把这些事情多想想的话,你就会『专精行道』,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可贵,这个机会的难得。我们真正把握著,趁著这个好时节因缘,身体还健康强壮,赶紧办这个事情。
【年寿旋尽。无可奈何。】
如果你不趁早办这个事情,到你寿命到了,你想办也来不及了,这个时候就叹奈何也枉然。修行需趁年少,愈年轻愈好,年轻念佛办道有精神,有体力。譬如打一个佛七,他不累,念个一天一夜,两天两夜不在乎;年岁老的,七、八十岁不行,很想念佛,念几声佛号累了,要休息一下了,你说那怎么行?统统要趁年少身体强壮的时候,要认真努力去干。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
『惑』是迷惑。对於真实的大道,迷惑的人多,觉悟的人少,即使是念佛人。我们常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什么原因?念佛人也迷惑。愚痴、蒙昧、贪爱,他不断,念佛不能往生。所以,许多念佛人他的目的是求人天福报,他没有想到生死轮回的可怕,还是贪图现前的享受,这就难了,真正觉悟的人少。
【各怀杀毒。】
个个人,我们平常常见,三餐还要吃肉,不但要吃肉,要吃活的!吃活的就得杀生。为什么要吃?贪,贪毒。他不是恨它要吃它,他是喜欢要吃它,你们自己想想看,喜欢它要吃它,所以喜欢到了极点的时候,就会被他吃掉。这个不好,这不是好事情。这个 有杀,贪爱里头也有杀,『各怀杀毒』。
【恶气冥冥。】
这实在讲我们愚痴的人,心不清净的人看不出来;有定功的人,心地清净的人看到,我们俗话说杀气。这『恶气冥冥』就是杀气,这个地方有杀气,这个地方怎么会好?怎么会太平?这是人鬼畜生冤冤相报。
【为妄兴事。】
『妄』是妄想。统统都是为妄想在那里造作。
【违逆天地。】
这个『天地』是讲大自然,我们今天讲自然生态。自然生态它是有秩序的,「违逆天地」就是违背了大自然的生态,这个罪造的就重。所以,这一句话,我们用自然生态来解释,大家的印象就很清楚、很明白。现代科技发达,对於人伦天地大家都不相信、都不关心,所以,这个生态是破坏到非常非常的严重。科学家做出统计、做出报告,也提出严重的警告,这个地球上如果对於自然生态、环保要不努力认真改善,他们提出的警告,五十年后这个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原因是什么?水有毒,人需要饮水,水有毒,空气有毒。可能是人类就像从前恐龙一样,在这个世界上突然灭迹了。这很可能的事情,现在臭氧层都破坏了,真是天被污染、地被污染、水被污染,有方法能改善吗?我的看法是不太可能,我根据什么?根据佛法。佛告诉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环境是属於依报,依报这样严重的污染,起源在哪里?起源是人性的污染。所以正本清源,先要大家都能修清净心,然后环境这个污染可以改善;如果人不修清净心,这个心地污染一天一天还在增长,要想环境污染能改善,这个事情不太可能。不太可能,这问题就严重了,五十年之后这地球上不能生存了,赶紧移民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拿到保证书,我们有办法去,可怜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还没有拿到保证书,他们去不了。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违逆天地。
【恣意罪极。】
这是我们自己造的,自己造的罪孽。
【顿夺其寿。】
你看,本来你寿命有一百岁的,五十年之后地球不能生存了,你的寿命就减短了,你就被夺去了。【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不能往生的话,这个三毒在心里面,无恶不作,将来必定感得三恶道。佛这些话,这三千年前讲的,我们今天现实社会对照一样,就好像是他今天替我们讲的一样。我们今天这个环境,句句都应验了,跟他说的一模一样。末后这一段,世尊劝勉我们。
【若曹当熟思计。】
这个『若曹』是汉朝时候的口头语,就是你们大家、诸位大家,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大家应当熟思,深深的去计算计算,多去想想。
【远离众恶。】
佛在经上给我们讲,哪些是恶行,哪些是恶事,我们决定不能做;哪些是善行、善事,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
【择其善者。勤而行之。】
我们要断恶修善!
【爱欲荣华。】
这是人所追求的,可是你要觉悟。
【不可常保。】
保不住的!
【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要把这个看破。『爱欲荣华』要能看破、要能放下,然后知道节俭,多多做好事,多多帮助人觉悟。这是好事里面的第一桩大事,帮助人觉悟,唤醒人回头,这是第一善行。
【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我们要勤奋、要精进、要努力,求生西方净土,这『安乐国』就是西方净土。
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认真努力去修,帮助别人,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有智慧。『智慧明达』。就是殊胜的功德。
【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这是劝我们万万不可随著贪心,随著 恚心、愚痴心去造作,那就错了。佛给你讲经,教戒,你都不相信,你都把它当作耳边风。你这一次听到佛法,听到弥陀名号,当然这是金刚种子,可是你免不了轮回受苦。你的同参道友都已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作菩萨、作佛了,你还在六道搞轮回,将来当然也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在人后也』,你落后太多了。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这一品里面弥勒菩萨听到佛前面的教诲,他明白了,他觉悟了。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这开头对世尊的赞叹。佛对我们的教诲,如果广泛的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如果狭义的来说,专指《无量寿经》,就是在这一会上面所给我们的『教戒』。『甚深』,是说的理,理很深。『甚善』是讲的方法,方法,信愿持名就能往生。这个方法实在太好了,简单容易,稳当快速,不要找麻烦!什么人都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只要一心一意去称念,真相信,真愿意,就能往生。这个方法甚善!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忧苦』,是三界六道。无始劫以来,忧是心忧,苦是身受,没有办法解脱,这一次得到佛的教戒,信愿持名往生净土,这个问题就解决、就解脱了。
【佛为法王。尊超群圣。】
佛确确实实是法王,这个法王是比喻佛在一切法当中都不迷惑,都彻底通达明了,於法自在,称之为法王。『尊超群圣』。群圣,一般讲是十地菩萨,我们常讲三贤十圣。因为弥勒菩萨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尊超十圣。可是我们也能往上去体会,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这个法门,无异於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实在讲无二无别!那阿弥陀佛尊超群圣,那就是超胜一切诸佛如来,所以我们可以这样体会,决定没有错。一切诸佛如果要是讲《无量寿经》、讲《阿弥陀经》,他这个功德就超越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是相等的。这个地方尊超群圣有很深的意思在。
【光明彻照。洞达无极。】
『光明』是智慧。尤其是世尊为我们讲这个法门,我们在前面曾经看过,在发起序里面看过,世尊这一天光明殊好超越平时,什么原因?因为要讲《无量寿经》,要介绍净土法门,就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同时又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佛今天的光明相好特别的奇特,『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我们想想前面那段经文,前后照应。
【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这个『一切天人』,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弥不欢喜。心得开明。】
今天有缘遇到佛,遇到佛不容易。我们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难,得到人身,能遇到佛,那就更难;遇到佛,刚刚好听佛讲《无量寿经》,是难上之难。这确确实实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事,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今天遇到了,哪有不欢喜的。他为什么欢喜?听佛开示之后,心得开明,他开悟了,觉悟了。明是明白了,开是开悟,明白了。我们中国人俗话常讲茅塞顿开。从来都没有明白,今天听佛一说法,明白了,叫茅塞顿开。这是弥勒菩萨赞佛,同时提出他闻法的心得。他听懂,他听明白了。
【佛告弥勒。】
佛又重复的叮咛嘱咐,实在说弥勒菩萨哪有不晓得的?对著弥勒菩萨讲,实在就是对著我们大众来说的,我们大家要认真的学习。
【敬於佛者。是为大善。】
对於佛要敬仰,佛是老师。这一句话要用我们中国世俗话来说,就是尊师重道是为大善。这个『敬於佛者』,就是尊师重道;谁是我们老师?佛是我们老师,所以我为大家传授三皈依,我这个传法很特别,有很多人说我的传法不对,说我这个传法太狭义了。但是,我听说大陆上有些老法师听说我的传法很赞成,说我的传法没错。我也很安慰!我的传法,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皈依观世音、大势至。观音、势至菩萨僧。这个三宝是绝对可靠!如果皈依某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又没有好好的修,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是不是?要依他有问题!所以,我们现在找这个三宝决定靠得住的,绝对不会出问题的。所以皈依佛法僧,我是落实在西方三圣、《无量寿经》上,使大家真正有个依靠。通常讲皈依佛法僧,佛太多了,法也太多了,僧也太多了,到底是哪一个?实实在在讲,那个皈依很渺茫!就好像船行在大海上,没有方向,很渺茫,我这样一指点的时候,他有一条路,有一个方向,一点都不迷惑。「敬於佛者,是为大善」,能够尊师重道,对阿弥陀佛尊敬,对《无量寿经》尊重。尊重就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不是尊重。老师的话句句记在心上,这是敬於佛者。不记在心上,那怎么能叫敬?
【实当念佛。】
这一句话就是教我们真真实实,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念佛不是念别的佛,念阿弥陀佛。
【截断狐疑。】
对於西方净土决定不怀疑。
【拔诸爱欲。杜众恶源。】
这是决定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功夫就成就了,就能成就。这个地方讲的爱欲,包括世间法跟出世间法。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贪爱的我们舍弃;出世间法,其他的一切大乘法门、大乘经论,我们也把它放下,专依靠这一部经,专依靠一尊佛。『杜众恶源』。恶源,贪 痴!对世间法不能贪 痴,对佛法也没有贪 痴,这才把恶源断掉。
【游步三界。无所 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这就能像一切大菩萨一样,随缘、随处、随机教化一切众生,没有障碍。『正道』。正道当中的正道就是往生净土,我们一定要发心帮助那些未度之人,还不晓得这个法门的好处。我们今天把佛法介绍给人,这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对佛法一无所知者,我们要帮助他认识佛法。现代人喜欢简单,因为他的工作繁忙,时间有限,生活压力沉重,看到长篇的东西,他就不愿意看了,所以是愈精简愈受欢迎。我们有个小册子《认识佛教》,帮助一切人明白佛法究竟是什么。他对佛法有兴趣,想修学,我们就把《无量寿经》介绍给他,这是『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
佛在此地,真的是苦口婆心再再的忠告我们。大家应当知道,『十方人民』,那就是不限於我们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都是这个样子。『永劫以来』。永劫是无量劫,过去无始,无量劫来,都是在搞生死轮回。『辗转五道』。五道就不说阿修罗道,如果说六道就是加上阿修罗道,所以五道跟六道意思完全相同。为什么不加阿修罗?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畜生、饿鬼里头也有阿修罗,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他是那一道,所以这叫五道,地狱道里面没有阿修罗。如果说六道是专说天道的阿修罗,人道阿修罗算人道,不叫做阿修罗,单单讲天上阿修罗。所以这些在六道轮回,『忧苦不绝』。这个忧跟苦说不尽!诸位如果要是想多知道一点,《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比较多,《楞严》里面也有很长的经文,把六道轮回的因因果果也说得很详细,特别是地狱道,说得很详细,忧苦不绝!
【生时苦痛。】
来的时候就很苦。
【老亦苦痛。】
人喜欢长寿,长寿就要接受老的考验;换句话说,要接受老苦。不喜欢老苦,那就短命,你总得要受,要承受。
【病极苦痛。死极苦痛。】
生老病死,六道里面的众生没有一个能够避免的,统统都要接受的。告诉你这个世间没有乐,只是有苦,苦是真的,乐是假的。你以为这个身体很健康,很快乐,其实一身的毛病,乐在哪里?三餐饭是三餐药。你看不吃,饿苦了,这苦马上就来了;到时候就要给你用一点药治疗治疗,不治疗病就发作了,饿病!所以你才晓得这个身不是好东西。除这个生老病死之外:
【恶臭不净。】
新加坡在热带,一天不洗澡,一身的臭气就出来了,有什么可爱的?
【无可乐者。】
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为什么会疏忽掉了?没有发现?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世间没有一样可爱,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人不要自迷。别人不会迷你,是自己迷了自己,自己糊涂,自己造作罪业!
这个迷的现象,我们举一个例子。世间人迷於财宝,这个现象很普遍,你想想看是不是自己迷了?财宝是你的吗?新加坡这个地方政治清明,人心淳朴,治安良好,今天这个世界很难得的一个地区。我过去在香港讲经,同修当中也有很多有钱的,富有的。我不讲经的时候,带著我去逛街,看他所收藏的那些金银珠宝。藏在哪里?藏在银行地下保险柜里,不敢放在家里。放在家里怕强盗来偷;不敢带在身上,带在身上怕强盗抢的时候,手都给你砍掉,放在保险柜里头。我一看很感叹!我说这是你的?是!那我比你多得太多太多了,你这一点有什么希奇,还要我来看。他觉得很惊奇,法师你有这?太多太多!放在哪里?我说我没有放在保险箱,我放在是银楼,你想想看,到那地方去看看、摸摸就算是自己的,又不敢拿回家,又不敢带著手上,那银楼也是的,银楼我也不敢拿回家,也不敢带手上,是不是?我也是要看就看看,拿出来我摸摸也可以,他乖乖的拿出来,为什么?这样算是我的,那所有天下银楼都算是我的了。人就这么迷,就这么痴!不知道拿这个去做好事,不知道拿这些财富去积功累德、去做善事,藏在那个地方认为是自己的,你说傻瓜不傻瓜?那么愚痴!所以你看清楚了,假的不是真的。『无可乐者』。看清楚了,看明白了,那就很快乐了。你有,我比你多,多得多了,那很快乐了。
【宜自决断。】
自己心里要明白,要有决断。
【洗除心垢。】
这个『垢』是污染。什么污染?贪 痴慢,这些东西。要把心里面这些毒素,这些污染,把它洗干净。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言语、行为标准是『忠信』,不自欺,不欺人,表里一如。内真诚,外忠心。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第一句是讲自修,自己修行,自己度自己。第二句是化他,除了自度之外,要帮助别人,『转相拯济』。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
『至心』是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所求之愿,一个是愿成佛道,第二是愿度众生,这是真实的大愿!有这个愿心,要去做,要真正去实践,那就是『积累善本』。你要问善本是什么?这个经上所讲的都是善的根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
这就是我们要深思熟计的。我们这一生『精进勤苦』,时间不长!佛在这里说『须臾间耳』。这很短的时间,这个苦值得,这个努力是可以获得很大代价的,值得我们去做的。
【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我们今天不肯受这点苦,那无极的快乐你得不到。我们要想得无量寿,要想得真实的快乐,眼前这一点苦头算得了什么?所以的确是要精打细算。我们在生活上,能够多节省一点,我跟大家说了,你能够节省一块钱,这个世间就多一本《无量寿经》,就多一个人有机会得度。我们要朝这一方面去打算。佛教我们这样做法,我们节俭一点,世间人就得福。特别是这一部经典确确实实能帮助众生一生当中,解决生死大事,能够不退往生成佛,这个功德利益无量无边!我们常常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去干这个事情。
【永拔生死之本。】
六道轮回生生死死永远远离了,永远不会再做了。
【无复苦恼之患。】
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统统都断掉了,不会再有这一些又被苦恼了。
【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这个好处,这个利益,到哪里去找?我们为什么不在这上面细细去想想,随意自在!这四个字里面,包含著无尽的幸福,圆满的快乐,没有一桩事情不是称心如意。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生活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别人想亲近、想见,见不到的诸佛如来,我们可以随时去见到,随念就见到。这种自在快乐,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只要我们能够依教修行,我们这一生就能够证得。所以下面佛嘱咐我们。
【宜各精进。】
『宜』是应当,应该。每一个人应当要精进。特别注意「精」,精是纯一,就叫精,夹杂就不精。要专修、要精进。
【求心所愿。】
不求别的,只求我们唯一的心愿,往生净土,见阿弥陀佛。一心一意,庄严佛国土。
【无得疑悔。自为过咎。】
这是劝我们对净宗法门决定不要怀疑。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决定不要后悔,不要看到人家学密、学禅了,好像人家都是即身成佛,比我们高,我们这个不如他,学了之后,后悔。这个错了!大错特错!这是你自己造的过失。
【生彼边地。七宝城中。於五百岁受诸厄也。】
这个疑悔也有能往生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情?他虽然疑、怀疑,到底西方世界有没有?不管它有没有,我们认真努力念,有,我就往生了,没有就算了。这样的态度,因为他很认真努力念佛,他果然往生了,生到哪?生到边地(这个边地后面还会说,还有解释),是这么一回事情。就是,他也是抱著一个怀疑的心去念佛,但是他念得很认真,他真的往生了,所以生到边地。『七宝城中』,边地也是七宝城。五百岁受诸苦厄,就是五百岁他不见佛、不闻法,他的苦就是这个。就是因为他有怀疑,所以他要受这个罪。五百岁,诸位要知道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不是极乐世界。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
『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诲。
【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菩萨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好学生。好学生对於佛的教训,听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就要认真,『专精修学』。专精很难,专精非常可贵!『如教奉行』。佛怎么教,我就怎么做。『不敢有疑』。决定没有怀疑。我们再看底下一品。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这一品里面劝我们断恶修善,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哪些是恶,哪些是善,佛在此地明白的为我们指示出来。
【佛告弥勒。汝等能於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
佛对於弥勒菩萨一类的行者,修行人,跟弥勒菩萨一类的修行人,对他的赞叹。你们能够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五浊恶世!这是很不好的一个环境,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面,你们能够修善、能够向善,不造恶,这个难得,这真正是大德。德是德行,这不是普通德行,是真正有大的德行。这句里面总纲领,『端心正意』。这句话就是真诚意心,儒家讲的诚意正心,端心就是正心;底下正意就是诚意。心地真诚,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就叫做端心。所以意诚而后心就正。那个心是讲心的作用,诚是心之体,也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这就是菩提心。底下说:
【所以者何。】
为什么世尊对这些人如此的赞叹?这个赞叹一定有道理!『所以者何』,为什么这样赞叹?
【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
十方诸佛刹土,善人多,恶人少,佛在那里教化众生容易,所以『易可开化』。开是开示,佛讲经说法,善人多,都喜欢听,这讲经说法容易,听经觉悟的人多。这个化就是变化气质,听了之后他就变化了。我们中国过去世间教学,目的是变化气质,佛教化众生目的是转凡成圣,就是化凡成圣,所以这个「化」是教学的成就。这两个字,开是因,化是果。佛法,佛说法都不离开因果的观念与事实。
十方世界,实在讲也包括我们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有好的时候,现在是坏的时候。风水轮流转,有走好运的时候,有走坏运的时候。现在地球走坏运,整个地球共业所感。十方世界,这个时候他们走好运,我们走坏运,不尽然是五浊恶世,只有我们这个世界有,他方世界也有,但是不是这个时候。
【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这是佛感叹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间五恶!一切众生在造作五恶,而五恶在这个世间是非常非常的普遍,非常非常的严重。五恶是什么?杀、盗、淫、妄、酒,五戒的反面,五恶世界。所以这一段里面,我们观察这个经文就是讲的五戒;换句话说,你能够持五戒,这就是善,反过来造作的时候,那就是恶。『最为剧苦』。这里面因缘果报,众生的确没有智慧,没有道眼,见不到,迷惑颠倒,所以执意的在造作,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所以这段经文我们要认真、好好的来读诵。
【我今於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这一小节经文是总说,是这品经的总纲领。下面一段、一段来细说。『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於此』,在我们这个世间。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示现作佛』,教化众生。佛这个基本的教导,是教我们舍恶,这是因,恶是因。下面这个痛跟烧是果报。你造的因,你将来一定要承受果报,『痛』是你这一生生活带来的痛苦,这个痛苦叫花报,好像开花一样,开花后来结果。『烧』是地狱,死了以后堕地狱,地狱叫果报。开花后来结果!花是什么?痛苦。所以,我们人生这一生生活很痛苦,后来的果就不会好,花开的不好,果怎么会好?如果在这一生当中,确实心开意解,很快乐,你将来的果报就好。纵然不学佛,也不会堕三恶道。一个人心地善良,处世待人正大光明,他心清净光明,他生活就会很快乐、就会很自在;如果天天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天天干这样的事情,这造作罪业,纵然得到一点利益,他的心里不安,良心责备,晚上都做恶梦!活在这个世间,常常忧虑,怕人家揭发他的短处,怕别人陷害他,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坐卧不安,这个生活就痛苦。所以这五痛,五种恶因带来你五种生活的痛苦,将来感得地狱的苦报。佛教化众生,基本的教学,就是这一点让我们明白,让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
『降化其意』。意就是妄想、贪痴。我们明白了,明了了,这个贪心、 恚自然就降服了。知道这个东西不能做,做了之后,后果不堪设想,还是少做,不做为妙,降化其意。《金刚经》上须菩提尊者提两个问题,我想很多人念过《金刚经》。《金刚经》说的什么?就是两个问题。须菩提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云何降伏其心」,我们的心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烦恼纷飞,怎样能够把它降伏?这的确是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应云何住」,我们这个心到底安住在哪里好?释迦牟尼佛说了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解答这两个问题。我相信不少同修都读过《金刚经》,甚至听过《金刚经》,你懂得怎样降伏其心?你的心安住在哪里?如果还是不晓得,那《金刚经》就白念了。
《金刚经》是对须菩提讲的。由此可知,《金刚经》对我们来讲不契机,我们两个问题没解决。佛给我们讲的那些话,我们不晓得,莫知所云。不知道他讲些什么?还是这个法门好,云何降伏其心?南无阿弥陀佛。你看心里妄想来时,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妄想就断了、就降伏了。应云何住?你心安住在哪里?南无阿弥陀佛,安住在阿弥陀佛上。你看问题不就解决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须菩提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哪用得著《金刚经》那么麻烦。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为什么称为第一,道理在此地。所以确实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降化其意。极高明、极妥当,而且又快速。
『令持五善』。这个心意降伏了、安住了,你叫他行善容易了,这轻而易举的事情。自然向善,你不教他,他也想学善,那一教,那不就更好。『获其福德』。这样的人,他自然有福,为什么?行善。心善、行善,果报是福、是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你得到了真正的福报。你这样修才得到真正的福报。所以吉凶祸福是每个人自己感召而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愚人求佛菩萨赐福,那是愚痴。佛菩萨哪有权力赐福给你?自己造了一身罪业,向佛菩萨忏悔,求佛菩萨饶恕;你造的罪业,与佛菩萨不相干,佛菩萨也没有权力饶恕你,这是真的。佛菩萨跟你讲理,给你讲事实真相。你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晓得应该怎样做,这是佛菩萨教导我们的。佛菩萨不是神明,神明也不能够保佑你、也不能降福给你;你要是没有福报,他要是真的帮助你,降福给你了,他造罪业。福报一定要自己修!令持五善,就是叫你修因。修善因,你必定得善果。这是正说,这是正教。
下面是详细为我们说明这五种恶。五种恶的反面就是五种善。第一个是杀生恶,第二个是偷盗恶,第三个是淫欲恶、妄语恶,末后是饮酒恶,这五个。这本经的五段。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二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2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三十四面,第三行第三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 。】
这一品经实际上就是五戒的正受。同修们,有不少要求在法会当中受三皈五戒。三皈我们有一个传授的小册子,五戒,这一篇是最殊胜的开导。如果我们仔细的把它听明白了,依教奉行,这就是世尊真实的五戒弟子。前面一节说得非常的明白,世尊示现在这个世间作佛,教导我们一定要舍五恶;换句话说,就是教导我们要严持五善。这个地方说的五善就是五戒,这样才能够得到真实的福报。这种福报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会给我们带来安稳,身心安稳,幸福快乐,也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基础。因为西方世界,大、小本经文都告诉我们,那个地方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我们连五戒都不能清净,念佛纵然念得再认真,也很难参与西方诸上善人的法会。人家都是善人,我们不善,那怎么能参与?因此这品经里面所说的是根本的根本,基础的基础,决定不能低於这个水平之下,那我们在这一生往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同修们要特别的留意。
今天我们就开始一段、一段的介绍。第一段是杀生恶。杀生是大恶!不杀,这就是善。底下的文很长,这是世尊无尽的慈悲,为我们说出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其一』,这是第一段。『世间诸众生类』,这句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众生要广说,九法界都是有情众生,但是在这之中,四圣法界他们是觉而不迷,他不会造恶;六凡法界里面,也就是我们讲的六道,天人智慧高,福报大,也不会杀生。生天的条件是上品的十善业道。十善业道里面,第一个就是不杀生。当然不会作恶,作恶的人怎么会生天?这我们就明白会造恶业的,人道以下,人、畜生、饿鬼;地狱实在讲是受报也不会造罪业,他是完全在受苦报的事。这是讲的容易造作恶业的这些众生们。
『欲为众恶』。造恶,他有个欲望。这个欲望,总而言之,都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总是这么一个因素。如果不是这个因素,那就是严重的愚痴也会造罪业。『强者伏弱』。总是强的欺负弱者。像我们看到的小朋友。小朋友抓蜻蜓、抓蝴蝶,抓来玩,一直把它玩到死为止,这是杀害!你说他有什么欲望?他只是好玩而已。小动物,他比它大,他可以欺负它,这就是强者伏弱。这里面并没有贪心,也没有 恚心,愚痴造下了这样的恶业。这种恶业,我们看到小朋友常造,想想我们小时候也干这种事情,不晓得干了多少次!有没有罪业?当然有罪业,小动物也是一条命。我们学了佛,明白事实真相,才知道这个因果厉害,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债,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完没了。我们不是有意的,无意的,不错,无意造的业,将来还属於无意来偿还。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给我们说的全是事实真相。
『转相克贼』。这就是互相的偿债,就是这个意思。这一世你欺负他,来生他欺负你,辗转的酬偿。『残害杀伤』。这是苦报里面最残酷的。『迭相吞 』。末后这一句,特别是侧重在饮食上。佛家常说,我们这一生吃它半斤,来生要还它八两。你今天喜欢吃肉,来生的时候,所以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羊肉,羊死了,来生做人;那我们人死了,来生投胎做羊了,又被他吃,又被他杀,就这么回事情,吃来吃去。这个事情冤冤相报,非常的可怕。
佛法,虽然戒律里面没有叫我们吃长素,戒律里面没有,戒律里面只教给我们吃三净肉,这个三净肉就是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不是为我杀的)。现在市场上买的冷 的这些东西,都是属於三净肉之类的。那佛为什么这样说?诸位一定要晓得,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僧团里面没有开伙的,每天出去托钵。那托钵的时候,你要一定叫人家做素食给你,你不是找人家的麻烦!所以佛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是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僧团里面才有伙食。中国人的习惯,如果看到,到外面去托钵是要饭的,乞丐!我们中国人并不尊重。可是在古印度,像现在斯里兰卡、泰国,出家人到外面托钵,社会大众都非常尊重。在中国这个环境要出去托钵,要饭的,叫化子,没有人尊重,反而叫人造业。何况佛教到中国来,是中国帝王派特使去迎请过来的,来到中国的身分是帝王师,那皇帝怎么可以叫老师出去讨饭,哪有这种道理的?所以就在寺庙里面就有很好的供养。生活方式到达中国之后完全改变,完全是中国化,穿的衣服也是中国衣服。我们穿这个大袖子的,这汉朝时候的礼服,叫海青,汉朝的礼服,读书人穿的。在家人的衣服上绣很多花纹,它那个花纹代表他的身分,不是随便可以绣的。出家人穿的衣服素,就是上面没有花纹,颜色比较朴素,差别就是在此地。所以到达中国完全中国化了,在中国本土化了。
那中国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梁武帝读《楞伽经》,佛在经上说,菩萨大慈大悲不忍心吃众生肉。梁武帝读了之后很受感动,自己就从此吃长素。他是我们佛门的大护法,以国王的身分来护持佛法,当然在佛教里面发起素食运动,立刻就有很好的回响,所以学佛,佛门吃素,是中国佛教的特色。现在我们走到全世界,全世界任何国家的佛教没有吃素的,不但小乘托钵没有吃素,你们到日本,日本佛教没有吃素,韩国也没有吃素。所以在外国许多佛教国家都没有吃素的,唯有中国佛教吃素。我们到其他国家佛教的访问,我们看他们吃肉又喝酒,觉得很怪怪的。你看那个日本的佛教,佛菩萨面前供的那个酒都是很好的酒,很有名的酒,他们供佛,拿来自己就吃,我们看到很奇怪;他们看我们不喝酒、不吃肉也看得很别扭。我们了解这些历史的状况,我们就晓得了。
不吃众生肉决定正确,尤其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现在在美国,许多美国人现在都吃素食,他并不是学佛,他为了身体健康,所以素食对於健康有很大的好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采取这种生活方式。我二十六岁学佛,学佛半年了,我就吃长素,我就接受这一个观念,觉得素食对於我们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於众生生生世世的冤仇,我们从此一笔勾销,不要再跟众生结怨。不仅是不杀生,更积极的放生,护生,不食众生肉。如果你要说是没有肉食对身体健康有妨碍,你看我已经七十岁,不比你们差!我二十六岁学佛,我那个时候感觉得学佛太晚了,实在讲愈早愈好。所以这两句经文意义非常深长!一定要明理,要知道事实真相。我们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不知为善。】
这个『为善』,在此地就是讲戒杀,长斋,就是吃长素,这是善行,不知道为善。
【后受殃罚。】
『后』是后世。来生那个果报就很可怕,佛在此地举几个很明显的例子。
【故有穷乞。】
这就是乞丐,要饭的。『穷乞』。他为什么会受这个果报?前生造的杀业太重。
【孤独。】
凡是破坏众生的家庭,不能不受报应!我们最常见的,小鸟也有家庭,你去抓这个鸟,抓窝里面的蛋,你破坏人家的家庭,你叫人家家破人亡,来生你得人身,也要有家破人亡的这个报应。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什么样的果报,过去生中一定有因缘,『孤独』。
【聋盲。 哑。痴恶。】
『痴』是愚痴,我们世间一般人常讲的白痴。
【 狂。】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神经失常。现代这个社会里面常说的老人病,痴呆症,都是属於这一类的,这都有果报!过去生中,我们已经造了这个恶业,这一生中,这个果报能不能够免除?行!如果你懂道理、懂方法,认真的去修学,你的善力超过恶业的力量,善业就先报,那个恶业不是不报,恶业就放在后面,延后去了。善的先报,最善的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头那个恶就永远不会再报了。这就是最保险、最安全的方法,出了三界。如果不出三界,因缘聚会时,果报依旧不能够避免,那总是一个麻烦事情。就是能免一时,不能免长久!这要知道。这是举几个例子。
【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前世对道德他不相信。这个道德要广义的说,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狭义的来说,就是指佛讲的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道,你能够修这个道,你将来得善果,那就是德。你不肯为善,所以才有这种果报现前。翻过来看。
【其有尊贵。】
现在社会上『尊贵』是讲有地位,得到大众的尊敬。
【豪富。】
我们这个世间像企业发大财的,有大财富的,『豪富』。
【贤明。】
这个人有智慧、聪明,有德行,有道德的长者。在印度称长者,不但有年岁,上了年纪,还要有学问,有地位,有财富,这才能称之为长者。
【智勇。才达。】
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文才、武略。『智勇』,是属於在这个世间讲武官一类的;『才达』,文才,文学。这些都是好的果报,我们世间人所向往、所希求的。这一类的果报:
【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它有来由的,不是平空所能够得到的。『宿世』,不止一世,这是我们能够相信的。必须要晓得,这一世好的果报,大概都是好几世修得,修慈悲心,修孝敬心。佛教给我们,不但要孝顺父母;大乘菩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要把孝顺父母之心推广孝顺一切众生,这才是尽孝。所以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这个字我们要特别的重视。
如果有人说,整个佛法说的是什么?可以讲整个佛法就是说的一个「孝」。中国的文字之美、之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所不能比的。中国文字,文字是个符号,这符号里面充满了智慧,让人一看,他就能领悟,这是外国文字里面所没有的。「孝」字是属於会意。你看这个字,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意思就是说,上一代跟底下这一代是一体。西方人讲有代沟,有代沟就不孝,孝就没有了。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彻始彻终是一个整体,一个生命的整体,这是从竖的上说。竖的明白了,横的那就是遍法界,所以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代表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我们佛法里面讲,那是什么?那是法身。每个人的法身,这个符号就显示出来,所以这个孝就是法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所以你要说是尽孝,多不容易!
什么人才把这个孝做得圆圆满满?成佛,这个孝就圆满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个孝道还有一分的欠缺,还没有圆满,这个字真是大道!无极的大道!从哪里做起?从孝父母做起,然后慢慢的扩展到你的尊长,你的老师,再扩展到你的亲戚朋友,再扩展到一切众生。以大慈大悲来实践孝道,这是道德的根本。
『修善积德』。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世尊在这一部经里面,给我们指示的非常详细明白。我们从纲领上来说,净土宗是所有宗派里面最容易修的,它的方法最简单,经典最少,很适合现代人修学。除了信愿持名之外,信愿持名是正行。我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还在这个人间,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念佛人应该如何跟大众相处?佛教给我们几个原则,这些原则就叫助行。正助双修,如鸟之二翼,车之二轮,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的愿望。
助修里面最重要的,《观经》上讲的三福。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标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说出了,我们要相信,要了解,要认真去做。三福成就自己修行的基础。跟团体相处,特别是僧团,大家在皈依的时候曾经念过,「皈依僧,众中尊」。你会念,这句话什么意思一定要懂得!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团体。僧团是世出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这个团体,为什么?因为他修六和敬。六和敬,是世尊教给我们如何跟团体大众相处重要的戒条!这六条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不能细说。这是我们入众,一个团体能够做到这六条,大众都能遵守,这个团体是诸佛菩萨护念,龙天拥护。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学、定学、慧学。第四个科目六度,第五个科目普贤十愿。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大众相处,处事待人接物,要遵守这五个科目,这就是修善积德。要真做。世尊在此地,把这些因果都为我们明白开示出来。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 飞蠕动之属。】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这是我们眼所见,耳所闻的,身所接触的,这些因缘果报之事,只要我们冷静留意去观察,不需要佛再多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造作恶因的人,造作恶缘之人,寿终之后他就堕三途。『入其幽冥』。幽冥是泛指三途。『转生受身,改形易道』。人身失掉之后,就看这一生所造作的行业,我们的行为,我们所造的业。如果是善业,当然是三善道受生;恶业,就是三恶道去受报。转生受身,受的这个身不一样。改形易道,六道里头换了,就是人造恶业堕畜生,从人道堕到畜生道去,易了道,改了道,人身换成畜生身,这是改形,形状不一样。这些事情我们这个世间常有。
前些年,说这个事情大概总有二十年了,大概总有二十年前,台湾在高雄出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高雄小港那个地方是个小镇,有一个小庙,庙里面养著一条狗,这个狗对这个庙非常护持,早晚课它都参加。可是很奇怪,一打三皈的时候,它就走,就像什么?像老和尚一样,架子很大。以后人家发现,这个狗很奇怪,有一位法师就跟这个狗说法,知道可能这个庙里面,从前那个老和尚死了投的胎。就是他!就告诉它,你现在已经不是住持,你是畜生,早晚殿要上完,你才可以走,不可以打三皈你就走。它果然听话,从此以后它早晚课都会把它做完,最后一个走。二、三个月之后,它就死了。所以说,它那个灵性还在,就是这个庙里头过去世的老和尚,真的是「转生受身,改形易道」。好在它的善根还没有完全泯灭,还能够听法师开示,还能够继续去念佛,这个还不错,想必它这个狗身离开之后,可能会有更好的果报;可是要是一迷,那就很苦了。
『故有泥犁』,就是地狱。有地狱。『禽兽, 飞蠕动』是畜生。这就是有饿鬼、地狱、畜生这些报应。底下是比喻:
【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
这就好比你造作罪业,你一定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三恶道就好比世间的牢狱一样,你造作这些罪业,你应当要去受这个果报,这里面『剧苦极刑』。刑法很多,很残酷!非常之苦。
【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
当然你去投胎,不是这个身去投胎,我们俗话讲,那个灵魂去投胎。在我们佛门里面称之为神识,世间人叫灵魂。这都是错误的观念。那个魂是决定不灵!要是灵的话,他怎么会去变畜生、变饿鬼?他不灵。所以,那个魂很迷惑,颠倒的,迷魂才是对的,迷惑颠倒,他不知道选择。中国孔老夫子,也差不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人,他在《易经》里面讲的就很有道理。他讲「游魂」,这个说法跟佛法非常接近。因为魂的速度很大,他到处乱走的,确实是游魂。这个大意里头说「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跟佛经典里面解释宇宙人生的真相,非常贴近,很接近。
他去投胎,『随罪趣向』。随著他的罪业,到哪一道去投胎,所受的寿命长短不一样。譬如在畜生里面,有些畜生寿命就很长,有些畜生寿命很短。我们看到水上的蜉蝣,朝生暮死,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有很长寿命的,在饿鬼里面,在地狱里面,也不相同。地狱里面有根本地狱,有无间地狱,那个寿命就长,那就太长太长,长得太可怕!但是还有一些,叫游增地狱,地狱上这个边地,这个小地狱,那个寿命就不很长。这随他的罪业轻重,受报不等!
【相从共生。更相报偿。】
这是讲一切众生,一个是命,一个是债!互相报偿,真的是没完没了。这是很可怕的一桩事情。所以我们没有学佛,不明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今天明白了,搞清楚了,我们欠人家的一定要偿还,人家欠我们的,不要了,从心上就断掉,不要了,省事,搞来搞去很苦恼,没完没了。我们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就把它统统结帐,把它结掉,然后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轻轻松松的去往生,没有一丝毫的障碍,这就对了。
【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殃』。是你的祸殃,你造作的恶业,你没有报尽,你欠的命债没有还了,你怎么能脱离六道?你以为那些冤家债主找你的麻烦,修行人也不行,你们这边不知道有没有拜三昧水忏?你要拜三昧水忏,你看看悟达国师,十世高僧,还有冤家债主在他面前等候。哪一天你破了戒,哪一天你造了恶业,立刻就报复到你身上来,你才晓得这个可怕。悟达国师说老实话,没有我们的缘分好!没有遇到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不是早往生了吗?冤家债主找不到身上来了,他没能往生。所以,冤家债主还是在旁边耐心的去等候,等到他道心一退,麻烦就上来了。总算是有修行,遇到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三昧水忏是这么个因缘来的。
所以说「殃恶未尽,终不得离」。想脱离六道轮回,的确不是容易事情。『辗转其中』。辗转就是搞轮回,在六道里头轮回。『累劫难出』。这个时间是以劫来计算,累劫,无量劫!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没有法子出去。修行要想出离三界,最低限度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出不了三界,断见思烦恼,难!『难得解脱』。四果罗汉才出了三界,所以在六道里面轮回,是『痛不可言』。这里面太苦太苦!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这几句话,简单讲就是因果不虚,必受其报。这一桩事情不是有人在主宰,不是阎罗王在主宰,也不是上帝在主宰,佛菩萨更不管这些事情,这个因缘果报是自自然然的现象。譬如说,人做坏事,做了一桩坏事情,自己感觉到心不安,晚上会做恶梦。那晚上做恶梦,是谁叫你做的?谁在那里做主宰,叫你去做恶梦?没人主宰!
『自然有是』。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然有是。没有神明、鬼神给你做主宰,这个六道轮回的现象也是如此。阎罗王、小鬼他是执法的人,就像我们世间,这个警察、法官,一样来判罪。你不犯法,他不敢抓你,你犯了法,他才执法,他才来执行。阎罗王、小鬼,那是饿鬼道里面的执法者而已。你不犯法,他对你也无可奈何,他也不敢随便惹你,惹你,他犯法。所以一定要晓得这是自然的定律。
『虽不即时暴应』。这个果报通三世,有现世报,有来世报,有后世报,后世这不定时间长短。所以造作这个恶业,纵然我们现前没有看到报应,要晓得『善恶会当归之』。就是因缘聚会的时候,果报一定现前。这是第一段世尊为我们说杀生的果报。我们要知道、要明了,这才真正提高警觉心。不但不杀生,从今之后,我们决定不吃众生肉,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过去生中给众生欠的命债,这一生当中给众生欠的命债,算不清,还不尽!那这些冤家债主难道就肯饶了你?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念佛人,每天为什么要诵经?为什么要念佛,为什么要认真修行还来认真的回向?回向里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把自己所修积的功德,与他们共享,这就是报答他。希望他能够接受,不要再找麻烦,我成佛对你们统统都有好处。过去错了,是我们无知,愚昧无知造下的恶业,这就是调解的方法!你要不是认真修行,他一看,你是假的,你不是真修行,他绝对不肯饶过你;看到你真修行,他佩服你,他也沾光了,你成就的时候,他沾光,所以你要真修!这些冤家债主不会找上门来,假修,还是免不了。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讲偷盗的恶业,恶报。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
『法』是法律。『度』是制度。违背法律,违背了制度,这叫不顺法度。
【奢淫骄纵。任心自恣。】
这就是讲随著他的愚痴,贪 痴慢,任意的造作罪业,图一时的快意造作这些罪业。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
这是讲有权力、有地位的,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里面所说的贪赃枉法。『不明』,就是不辨是非,不能够明察事理。『在位不正』,拿到他的权力地位来作威作福,这一类的。
【陷人冤枉。】
为了自私自利害别人,陷害损害忠良,为什么?这些正人君子一定是对他有不利,对他有妨害。他为了要逞他自己的私欲,凡是於他有障碍的,他统统要把他拔除,所谓是利欲薰心!
【损害忠良。】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宋高宗杀岳飞,岳飞有什么罪?宋高宗知不知道他忠?知道。知道忠,为什么要杀他?道理就是说,岳飞如果再继续不断的把金人打倒之后,把徽、钦二帝迎回来了;宋高宗心里一想,徽宗是他爸爸,当然已经退位了,当时的皇帝是钦宗,钦宗是他哥哥,他哥哥回来了,他想当皇帝,他让不让位?他一想,还是不要他们两个人好,我自己做皇帝。那岳飞愚痴!一定要去打金兵,把两个皇帝接回来,那就是宋高宗眼中钉,他怎么不杀他?所以岳飞很愚痴、不聪明。岳飞要了解宋高宗的心里,最好是退休,赶快退休!那就没事了,所以这愚忠。秦桧做宰相,这徽、钦二帝回来之后,秦桧这宰相一定让给岳飞,宋高宗的皇帝要让给钦宗,这两个人怎么会甘心情愿?好了,杀了他。忠,忠也不行,忠也把他杀掉。为了自己的权力、欲望,『损害忠良』,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古今中外,诸位头脑稍为冷静一点,你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心口各异。】
心里面想的,跟口里说的不一样。
【机伪多端。】
『机』是讲机诈,自欺欺人的这个心。『伪』是虚伪。
【尊卑中外。更相欺诳。】
『尊』是对於自己的长辈,对於自己的部属,都不说真话,都是用欺骗的手段。
【 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这些都是属於盗心。像我刚才所说的,宋高宗这就是盗心,夺哥哥的王位。这个盗,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不是人家情愿给你的,你把它取过来的,都叫做盗。宋钦宗并没有传位给高宗,你做了皇帝的时候,拒绝他,不让他回国,盗心。所以诸位从这个例子里面,你就能够明了,这盗的范围非常广大。佛在经典里面解释盗的意思,「不与取」。那个有主之人没有答应,你就取来,无论用什么手段;像前面讲的是「居上不明,在位不正」,他在这个地位,他有权力,今天你要想拜托他做什么事情,他要贿赂,你就甘心情愿把钱送给他;实际上,不是甘心情愿,不得已而给他的,也是盗取,他那个也叫做盗。为什么?不是人家甘心情愿供养你的,是你以权势逼迫他,他不得不向你送礼,这样都是盗心,这都是犯了所谓的盗恶。『 恚愚痴,欲自厚己』。希望自己得丰厚的利益。
『欲贪多有』。对於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而无厌。『利害胜负』。这讲他所得到的有利有害,有胜有负。眼前你是有利、有胜,可是冤仇结上去了,果报不能避免。『结忿成仇』。到果报现前的时候,『破家亡身』,这叫现世报。这些事情眼前都有,在他得志的时候不可一世,有权有势的时候。到他下台的时候,从前所得罪的那些人都找他麻烦了,都要来报复他。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显赫一时的人物,几个人能传三代?多数的到自己晚年都不保,一生都保不住,儿孙更不用说了,太多太多!不知道修善积德。自己在当权的时候,有权有势的时候,这个时候有智慧的人、聪明人,那就大修善德,那他的果报就殊胜;要作威作势,要以这个来欺压别人,那罪恶就不得了,到后来就是「破家亡身,不顾前后」。这个前后就是讲因果,前因后果。你造的什么因,后头有果报,那个果报在等著你。这个果报是地狱、饿鬼、畜生,在等你。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
『富有』。实实在在说,是前生修布施的果报。为什么他得了这个好的果报,再不肯修因了?愚痴。这佛说的,修福不修慧,得的大富,他愚痴,不知道再继续修善,那个福报一生就享完了;一生享完了,他这一生所造的是恶业,恶业成熟了,又要往下堕落。佛家讲的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享福造业,福享完了,恶业成了,第三世堕落,三世怨。冤枉!如果真的明白,真的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这一生富有,希望生生世世都富有,你就施财,财布施得财富。财布施是修因,得财富是果报。
今天我们同修当中,也有不少很有财富的,我都跟他们说,你以为你有本事你赚来的?你错!比你本事强的人多得是,比你机会好的人也多得是。为什么那些人不发财,偏偏你发财?是你前生修的,你前生修的财布施,你今生得的这个财富,是有一定的。你过去修得多,这一生得的多;过去修得少,你这一生得的少。过去布施的时候,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你这一生赚钱也赚得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一点不操心。过去世布施,布施的很困难,像割肉一样的,这一生你做生意,做买卖赚钱,赚得好辛苦!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就是这么桩事情,这个要懂得。
法布施是因,聪明智慧是果,我们要想得聪明智慧,要修法布施。健康长寿是果报,要修无畏布施。诸位晓得,持戒就是无畏布施,譬如说,你持不杀生的戒,这一切动物看到你不害怕,为什么?你不会伤害它,它不恐怖、不害怕。你持不偷盗的戒,他的钱财露白,这个人持戒的,不偷盗,没有关系,他不会偷我的,他没有害怕的心,离开怖畏了,所以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什么样的果,有什么样的因在!所以这个悭吝,舍不得帮助别人,不肯施与,这来生是得贫穷的果报。
【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这个『爱』是贪爱。贪爱世间的金银财宝,贪心很重,他总想能够保有、持有,其实什么都得不到。都是愚痴,都是在那里打妄想。这世间人常讲,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还没死,所以他还想保持。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晚上都要死一次!你睡著的时候,说老实话,你身体被人抬走了,你都不晓得,何况金银财宝?你想想看,你睡著在作梦,哪一样是你的,没有一样是你的,要觉悟!要真正知道修善积德。这个世间东西没有一样能够得到,包括自己的身体都得不到。身体如果能够得到,你愿意老吗?你愿意病吗?人人都愿意年年十八。青春保不住,就是身体得不到,没有一样能得到。身体都得不到,何况身外之物,所以一定要看开,要看破!真正能放下了,那个人就得大自在,那真正幸福快乐。所以这个放下是应该的,应当要放下,为什么?得不到。得不到,为什么不放下?果然得到了,你要不放下的话,佛也点头,佛也赞成。就是因为你怎么样想都是空的,都得不到,一场空!所以佛教给我们放下是绝对正确的。什么理由叫我们放下?就是因为你根本得不到。所以那个愚痴的人,迷惑的人,就可怜了,『心劳身苦』。他愚痴,得不到东西,他偏偏想得,这就苦!身心都苦。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
这是到最后一口气不来了,没有一样东西带走,就是死不带去。
【善恶祸福。追命所生。】
有一样东西能够带去,就是善恶的业力跟著你。你这一生行善,福追著你后头,有福报;你这一生作恶,灾祸跟著你,你免不了受苦受难。『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无论你到哪一道,它会跟著你去。
【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如果是善、是福,那好,你就生在乐处,你享福。如果你是造作恶业的,恶业多端,那你将来一定入三恶道去受苦。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 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到这一段非常明显的把那个盗心,盗的行为,显示出来。见到别人善,别人有善行,有善事,有善福,他看到难过,嫉妒 恨!要想方法破坏它,要把它的利益归为己有,据为己有,这个盗心。见善憎恨毁谤,这就造业了。『不思慕及』。他不懂得,他不晓得见到善人善事,应该要欣慕,应该要懂得随喜,成人之善。看到人家有善,看到人家有好处,我们看到心里生欢喜心,这就是修福,这就是积德。如果,看到之后有嫉妒,有 恚,还要想方法去破坏,这个罪业就造重了,不懂得慕及,不晓得修随喜功德。
『常怀盗心』。念念当中,有这个盗的意念。『 望他利,用自供给』。这就是要想方法夺得别人所得到的利益,我们前面所讲的宋高宗就是这个做法的。宋高宗跟秦桧把岳飞的功劳利益据为己有。『消散复取』。这个用完了,享完了,再干!再去夺取别人的,这个罪业造得重!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他没有想到后面的果报太可怕了。『神明克识』。这个字念ㄓ ,念破音字,这个「识」,就是记载的意思,就是有天地鬼神,你在造罪业,他那个生死簿上给你记下去,就是这个意思。所谓是阎罗王旁边那个判官,就是记载一个人一生的善恶,这个神明就是那些判官。他来记载,你一样也漏不掉!这是从事上讲。如果,从理上讲,你的良心里头,没有办法磨灭这个罪业,这从理上说。
『终入恶道』。你的结果决定堕三恶道。『自有三途』。饿鬼、畜生、地狱,就看你造作罪业的轻重,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受罪去,这是我们要警觉,要认真猛醒。在这个世间,我们纵然享福,能享几天?不义之财,不应该得到的,我们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得,纵然享受一百年;人活一百岁的,不多!你要堕落到三途,那个果报真是千千岁,万万岁!实实在在不值得。为什么不肯咬紧牙根,过几年苦日子,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得无量寿,快乐无比!何必要造这个罪业?这是世尊在本经里面,一再叫我们要深思、要熟计!好好的去想想,好好的,仔细去计算计算,这个真正是得不偿失。决定不能做,这个甜头太少了,后果太苦太苦了。这是讲的偷盗之恶,因果报应都为我们说出来了。第三段是讲淫欲之恶。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
这是世尊一开端,就把世人的真相为我们说出了。世间人,『相因寄生』。这个相因就是互相依靠。人确实不能独立生存在这个世间。你看看,我们三餐吃的,多少人在那里经营,供给我们。农夫耕种,我们才有稻米;种植蔬菜,我们才有这些菜吃;这些油、盐、酱、醋、调配,多少工厂员工在工作;我们穿的衣服,无论是棉的,无论是丝的,无论是现在化学成分的,多少人工在那里流汗。佛清楚,佛明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多少人对我们有恩德,我们怎样去报答他们。「相因寄生」,互相支援的,少哪一个行业都不行。这就好像是自然生态一样,少一个行业都不行。
『寿命几何』。我们在这个世间能活多少年?实在是我们跟阎罗王没订契约,一口气不来,这一生就过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这都说的是实话。所以,一定要知道警觉。以我们有限的时间,好好的去修积功德,尤其是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实在难遭遇!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你有机会超越六道轮回,你有机会一生成佛作祖。没有遇到这个法门,没有遇到这个经典,你是没有遇到这个机会,那搞六道轮回是情有可原,可以原谅!遇到这个机会,还去搞六道轮回,这不能原谅,所以,一定要提高警觉。这下面说:
【不良之人。】
『不良』。就是不善,我们一般讲恶人!佛说话含蓄,不说恶人,不良之人。
【身心不正。常怀邪恶。】
这个『邪恶』。就是讲的邪淫。现代这个社会,伦理道德大家不讲,从前社会保守,大家都守礼。现在开放,自由开放,於是这一种现象,在这个社会上非常普遍,比过去不晓得增长多少多少倍!这个世间怎么会不乱?这可以说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常念淫欲。烦满胸中。邪态外逸。】
这两句话是形容淫心炽盛,这是烦恼,欲望像火烧的一样。
【费损家财。】
这是讲那个浪子!吃、喝、嫖、赌,败家子。
【事为非法。】
这个事情决定是犯法的,决定是违礼的。是不合理的,是犯法的,违背伦理道德。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当求』。是我们守礼,守法。他不肯做!他还要做这些为非作歹的事情,要去做这些邪恶之事。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
这段话一般同修恐怕不太容易理解,熟读历史,你就会明白了。佛所说的这个意思,在中国古代,许多的战争,都是因贪图女色而引起的,国破家亡。殷纣王是个例子,周幽王是个例子,历代多多少少,只要犯了这个事情,不是亡国,大概也差不多了。唐明皇诸位晓得,宠杨贵妃几乎亡国,得力一个好人,郭子仪。如果没有郭子仪平定了安禄山,唐朝就没有了,为什么?为了杨贵妃。满清入关,吴三桂接引清兵,为什么?不是为保国家,是爱那个陈圆圆。都是为女人!这一段就是讲这个事情。
『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去干这个事情。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外国历史上也有。现在这个社会上,这一类的情形太多太多了,不过他没有高的权位,没有大的伤害。我们每天在报纸上看到,每天在新闻里面看到,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只要犯了,纵然不是家破人亡,带给自己,带给许许多多受害之人,害人决定不止害一个。害一个,他还有亲属,还有父母,甚至於说还有自己的儿女家亲,这我们在今天社会里面,确实是非常普遍的看到。
『众共憎厌』。这个众共是社会大众。看到这些行为都讨厌他,不喜欢见到。『患而苦之』。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给大众带来的忧患,带来的痛苦,这个伤害所造的罪业就重了。世间造作这些罪业的人,他可没想到,他没有想到,他这个伤害的面有这么大,伤害会有这么深,他没想到!这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
【如是之恶。】
这是指邪淫。邪淫里面会引起偷盗,会引起杀害,但是那个根本的原因是因为邪淫,所以它统统归在淫恶,归在这个里面。因这个动机,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
【著於人鬼。】
这个『著』是显著。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鬼神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神明记识。自入三途。】
这是讲将来的果报,必定得地狱、饿鬼、畜生的报应。
【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果报跟前面所造的,杀生、偷盗之恶,没有两样。很严重!再看底下第四段。第四段是讲妄语的果以及它的报应。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
这个『善』是指口业。口的善业。
【两舌。恶口。妄言。绮语。】
『两舌』,是挑拨是非。『恶口』,是言语粗鲁,损人尊严。『妄言』,就是妄语,存心骗人,欺骗人。『绮语』,也是骗人,但是他用的言语,花言巧语,你要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他说得满好听,往往就上当了。这个绮语范围包括的非常之广,像现在许多广告,我们讲黄色的广告,灰色的广告这一类的。这个音乐、电影、歌剧,只要是内容诱人去做杀盗淫妄的都叫绮语。它的范围包括很广很广,造作的罪业就非常之重!因为它影响整个社会,诱导社会人心。
【憎嫉善人。败坏贤明。】
这些妄语之人,对於好人,贤善之人,他不但不尊敬,他嫉妒,伤害他,想办法破坏他。
【不孝父母。轻慢师长。】
这是一定的道理,假如他孝顺父母,尊师重道,决定不会妄语。为什么?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哪有父母师长教子弟去骗人的,没有这个事情。这个就是连父母师长都欺骗,都不尊敬,『轻慢师长』。
【朋友无信。】
这些人在社会上,他的心目当中只有利害,只要对他有利,就无恶不作;如果没有利,他就完全排斥了。纵然是父母师长,家亲眷属他也不认得,他只知道贪图享受,贪图眼前的小利。
【难得诚实。】
诚实,他不知道这是什么一回事情!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
这个就是骄慢。从妄语,欺骗别人,当中所生出来的傲慢。这种慢,在佛法叫卑慢,实在讲从自卑感里面产生的强烈的傲慢。『尊贵自大,谓己有道』。这一句在佛法里称之为叫大妄语。大妄语,佛在戒经上告诉我们果报在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他破坏三宝。学佛的人,无论是在家、出家,要持戒,要真诚。拿著佛法去骗人,那个罪就大!骗哪些人?骗那些很诚实、很虔诚的信徒,信徒不怀疑,看到你是大善知识,你是大法师,你是大德居士长者,他对你相信,如果你要存了盗心,存了欺骗,你的罪就重了。这些人如何宣布?宣布他自己得道了。现在在这社会上,我们常常听到,我都常常听到。
有人告诉我,某人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是什么佛再来的;再来人多!我们佛门当中确实有再来人,但是那个再来人身分一显露就走了。如果身分暴露出来,还在没走,这奇怪!佛门当中,诸位晓得,永明延寿大师是再来人,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个历史上有记载的,可是人家身分一露就走了。从前,天台山国清寺的丰干、寒山、拾得是再来人,人家身分一露也走了。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身分露出来不走的人,没见过,现在很多。那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自己去辨别,我们就不必说,你自己去辨别。
『谓己有道』。这是大妄语!没有得禅定的说得禅定,没有开智慧的说开智慧,这是很多很多。我在洛杉矶讲经,这好几年前,洛杉矶有五个年轻人,我听别人讲这五个年轻人都开悟了。西藏有一些喇嘛、仁波切在那边弘法,给他们五个人授记,证明他们开悟了。我在那边讲经,讲完之后,他们来找我,问问我:他们有没有开悟。我都讲老实话,我说你们没开悟!他就很生气,活佛、仁波切都说我开悟了,你怎么说我没有开悟?我就说,我没开悟,你来问我,你一定没开悟。你开悟,还来问我?世间就有这么些怪事情。我不打妄语,我说老实话,这是欺骗人,自欺欺人。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横行霸道,侵犯别人。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
他的目的,实在讲很简单,就是希望别人对他恭敬,求名闻利养。尤其现在这个社会,不择手段的,所谓提高知名度,搞这些,这都是妄语恶。不晓得惭愧,不怕因果报应,难可降化,佛菩萨对这些人也没有办法教导他,为什么?不肯接受,不肯学好。
【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他现在生活还过得不错,好像还满有福报的样子,什么原因?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大,这一生中造作的罪业,恶的果报没有现前。他现在这一生所受的,是前世所修的福报,佛家常讲「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这一生他享受的,过去生中修大福报,所以他现在享福;「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他今生做这样的恶事,大恶,果报没有现前,果报在来世。所以,现在世间人,很多人不相信因果报应;看不是,某人,你看善人做好事,他那么可怜,那么样穷困,没有好报!那些人作恶的,大富大贵,耀武扬威的,好像说佛家讲的因果报应是假的,不是现世的。他不懂得因果,果报是三世!他不晓得这个道理。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
他的那个福报,过去生修的福报,因为这一生作恶,他的福报享得干干净净,余福都没有,那个福报享尽了。
【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到他寿命尽,福报享尽了,这个恶的业力现前了,这就堕落了,那个时候就苦不堪言。『诸恶绕归』。他是决定不能够免除的。
【又其名籍。】
他的名字,他的那些事迹,造作的这些恶的罪迹,罪业累累。
【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
他是决定不能够脱离的,果报他一定要承受的。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
『火镬』,就是我们讲的油鼎。地狱里头有油鼎,油锅!入这个鼎。
【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到地狱里面受这个果报。刀山箭镞油鼎,受这种苦报的时候,后悔来不及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三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3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一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后面这第五段,在五戒里面这是饮酒,这段里跟我们说酒的过失。同时这段文里面含义很广泛,也提到了贪 痴,这是意业的三恶。由此可知,这品经里面,不但是说五戒,实际上也把十善都包括在其中。譬如我们读到妄语恶,这妄语里面,他也说了口的四种过,恶口、两舌、妄语、绮语,所以实际上这个经文是很圆满的,包括了十善业道,五戒与十善业道。我们念到经文的时候稍微提一提,诸位就明白了。
一开头还是讲造因,『世间人民,徙倚懈怠』。徙倚就是心不定,徘徊不定的样子;懈怠,懒散。这四个字它的意思就是形容这个人在世间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犹豫不决,懈怠懒散,是形容这个样子。『不肯作善,治身修业』。这两句连起来看,就是我们俗话常讲的不务正业,苟且放逸的意思;不肯从事於正当的职业、正当的工作来谋生,是这个意思。对於父母的教诲,『违逆』就是不愿意接受。『反逆』那就更严重,反抗,不但是不能接受,而且还反抗。『譬如怨家,不如无子』。使父母对於子女真是失望,为子女操心忧虑,反而不如没有这个儿子来得好。这是从这个地方看到父母对於儿女的失望达到痛心的地步。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辜负父母教养之恩,他不懂得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义!义是应当要做的,应该要做的。连动物有些都知道报恩,我们在书本里面所看到,乌鸦有反哺,乌鸦老了,小乌鸦会到外面去找食物来喂老乌鸦;羊有跪乳之恩,小羊吃奶,跪在母亲的面前,所以这样的人实在说连动物都不如。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
这段是讲的贪。『放恣,游散』。贪玩,游手好闲。『耽酒,嗜美』,这是贪吃。这个地方的美是指的美味饮食,喜欢喝酒,喜欢吃好东西,讲求这些。这都是属於贪 痴里面意三业的贪恶。『鲁扈,抵突』。鲁是粗鲁,扈是跋扈,抵突是不顺人情。就是我们讲或者在言语,或者在态度上顶撞,就是这个意思。『不识人情』,不能够通情达理。
【无义无理。不可谏晓。】
如果能够接受别人劝勉,那还不错,还能回头;这些人你劝勉他,他不但不能接受,还要抵突。也就是他以恶言、恶的态度来相报,不能接受。这是在佛法里面讲愚痴,业障很重,不能听人劝告!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一个正常的人他会孝顺父母,对於亲朋好友会常常关照,常常念在心里面,他们现在生活过得怎么样,他会关心。这句『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对於亲戚朋友毫不关心!
【不惟父母之恩。】
这个『惟』是思惟。他不想父母养育之恩。
【不存师友之义。】
『不存』。存是存念。『师友之义』。也不会怀念老师对他怎样教导,这些好朋友对他些忠告,他心里面完全没有,他不想这些。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这是讲意身口三业,身口意三业没有一桩是善的;换句话说,真正叫作恶多端!找不出他有什么一桩好事情值得人赞叹的,找不到。这段我们看到贪恶。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
这两句是愚痴。佛是人天导师,世出世间大圣人!佛是一个圆满的觉悟者,对於世出世间诸法的实相,他都明白、都觉悟了。他为什么能够究竟圆满觉悟?佛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心地清净,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彻底明白觉悟。佛说了,这是每个众生本能的事,本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众生为什么不觉?为什么会迷了?就是因为有妄想执著。佛妄想执著放下了、断除掉了,所以他这个本能自自然然的恢复,不是从外面学来的。佛把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希望我们也能够快快的恢复自己的本能;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我们这个能力就很快的恢复。佛法教化众生就如此而已!所以我们要相信佛所说的经,要相信佛教导我们的方法;经典所说的理论、境界决定是真实的,经典所传给我们修学的方法一定是正确的,不信那是愚痴!从前李老师讲那不是愚痴,就是狂妄!狂妄还是愚痴,总离不了愚痴。
『不信生死善恶』。生死善恶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六道轮回的果报。善因善行一定有善果,恶因恶行一定是三恶道的恶报,决定不能够避免,这要相信。真正相信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会有收敛,不敢造恶。为什么?造作这个恶因,后来的恶报受不了!这就是聪明人,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他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愚痴到了极处。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
这两句是 恚。从嫉妒、 恚心生出来的。『真人』,是修道之人。有道德,有修行的人,他看了不顺眼,要去伤害他,去毁谤他,去伤害他。僧团,是传持佛法的团体,佛法在世间,决定是利益这一方,后面经文有详细的说明。这个地方没有佛法,众生就苦了,所以经典上也常常把佛法比喻作灯明,在黑暗当中有这一盏明灯,可以指引我们的方向。他要破和合僧团,『斗乱僧众』,就是破和合僧团,这是 恚。所以这段里面,贪 痴这是意三恶。这是十善里面所说的。
【愚痴蒙昧。】
这是说痴恶之痛。
【自为智慧。】
他自己以为聪明,自己以为很有智慧,这是我们常讲世智辩聪,自以为是,这样的人。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
佛这两句话说得好!你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你生从哪来,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晓不晓得?不知道。那不知道,就不是真智慧,真有智慧的人晓得,我们生从哪里来,死了以后会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概学佛,在佛法上稍稍有一些修养,真正有一点心得,都不会迷惑,都应该很清楚。我们现在学佛,学了很多年了,看到经上这两句,我也不知道,我也糊里糊涂。如果是这个情形,我们这几年学的是糊涂佛。为什么学佛学了愈学愈迷惑?没搞清楚。这不但我们在座的同修,糊里糊涂学佛的人太多太多了。真正学佛,几个人把佛法搞清楚了?搞清楚的人不多。假如搞清楚的人多了,这个社会就不会说我们学佛人是迷信。现在我们走到外面,很多这些年轻人、知识分子看到我们这样子,迷信,他在后面讲迷信。我们也遭了不白之冤。这就是什么?真正搞清楚、真正搞明白的人不是多数,是少数。这我们极力要弘扬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心尽力为社会大众说明,佛法真实的功德利益对我们有切身的好处。我们每个人都想生活得很快乐,生活得很幸福,佛法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达到。
【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仁』是仁慈。没有仁慈的心,他没有;他也不能随顺大众,还希望『长生』,还希望长寿。所以,从这经文上看,这样的人心里面是充满了贪 痴,希望长生是贪心。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
谁教诲他?父母、师长!这个儿子再坏,父母还是关心他,还是爱护他,还是教导他,但是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老师也是如此,但是现在这个世间师道也没有了,现在的学校,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跟过去师生的关系,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过去,老师对学生那个爱护关心超过父子,为什么?老师的道德学问要找个人传授,要找个传人,儿子不一定能传,学生能传,所以把道学看得非常重;能传道的这个学生,那个关心爱护决定超过自己的儿女。所以师徒如父子,有这样深厚的关系,决不是一般泛泛之交!这样的恩情,现在人没有这个福报。现在老师到钟点上课,上完之后就下课,老师跟学生没有什么接触了。老师上课甚至於为什么?为薪水、为钟点费。学生来求学为什么?为分数、为考试。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彼此没有关怀了。
我这个年龄真的还算是很有福气,小时候念书,在抗战期间我们远离家乡,没有父母照顾,学校收容,老师就代替了父母。老师对我们,生活上照顾,生活在一起,学校就是一个家庭,所以我们对老师那种感恩戴德怀念,是现在人无法想像的。生活起居老师统统照顾。夜晚老师总要到我们寝室,要打个小灯笼来看两次。怕什么?学生睡觉不老实,被子踢下去了,老师还要替你盖被子!所以我们对老师很怀念、很感激。这是『慈心教诲』,不信那就没法子。不信不接受,这就没法子。
【苦口与语。无益其人。】
这是父母师长苦口婆心的教诲,但是对他来讲没有利益。为什么没有利益?他不能接受。
【心中闭塞。意不开解。】
他心里头好像有东西塞住一样,茅塞塞住一样,不会开悟,不会明白的。这个人愚痴到这样的程度,这所谓讲痴恶之痛,确实是如此。前面这是说的因。这段里面有「放恣,游散,耽酒」,有这句,所以在五戒里面这是属於饮酒恶;可是整个经文里面又讲到贪 痴恶,所以包括十恶业。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我们看果报。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到他命终的时候,这恶报现前了。人在临终的时候果报现前,一定见的是很不好的境界,见到无常大鬼、见到牛头阿傍,见到这些,这是临终的时候他会见到。这是果报现前,这个时候恐惧后悔没用了,来不及了。
【不豫修善。】
『豫』是预先。不懂得预先修善。
【临时乃悔。悔之於后。将何及乎。】
后悔没用处,来不及了,还是要接受恶报。底下的经文是世尊劝我们。前面这些恶因、恶缘、恶果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反省、去检点有没有犯这些过失,如果有这些过失赶快要改。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天地之间』,就是宇宙之间。『五道』,是天道、人道、地狱、饿鬼、畜生,真有不是假的。『分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这些事情是善恶报应。修善的人,人天去享福;造恶的人,三途去受报,有福、有祸。『祸福相承』。相承,这个意思就说明福里面有祸,祸里面有福。祸享尽了,他所修的那点善就现前了;享福的人很容易造罪业,你看祸跟福那两个字很像,差不了好多,要仔细的观察。到底是福是祸?很不容易辨别。愚痴的人往往把祸当作福,把福当作祸,愚痴搞错了!所以『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没有人能够代替。善恶果报真的是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替。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
善因、善缘、善果,这是真正得乐;唯有行善才会得乐。
【从明入明。】
『明』是心地有智慧、聪明!愈来愈有智慧,愈来愈聪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
这叫身苦,愈来愈苦。这一生人身很苦,来生要变畜生、变饿鬼那个身就更苦!
【从冥入冥。】
『冥』是愚痴、糊涂,愈来愈糊涂,愈来愈愚痴。这是善恶所显示出来的现象,确实是这个样子。
【谁能知者。独佛知耳。】
哪个人对这桩事情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知道。佛所说的我们怎么能不相信?佛所教导我们的如何不去奉行?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
佛晓得,佛清楚明白,佛教导我们,为我们开示,可是听的人、相信的人不多。相信的人不多,佛还是要讲,为什么?一切众生无始劫生死轮回,愚痴、习气很重,哪有听一次开示就开悟了?没这个道理。所以一定是长时期的听,长时间的薰习,他豁然开悟、明白了。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听经不可能听一次就明白的,就省悟过来的,一定要多听!在从前这个缘很难,只有这一个地方有法师讲经,长年不断的讲经,你常常听经,听个一年、二年、三年,觉悟了,回头了。这是要这么长的时间来薰习才有效果。现在这个世间讲经的法师大德很少,偶尔请个法师来讲一天经、讲几天经,讲完他走了,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诸位在这听一个月,一年才听一个月,其他的十一个月打妄想,你想想看那有什么用处?所以没有效果!
现在讲经的法师虽然少,科学工具比从前进步,咱们可以利用。没有法师讲经,我们这有录音带、录影带反覆不断的去听。这部经如果能够听上三十遍,听上五十遍,那个效果就不一样。没有三、五十遍,不行!没用处。这是大家,真正在佛法上要得受用,决定是长时间的薰习;中国古来的祖师大德们也不例外。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这是学戒律的,他专攻《四分律》,哪个地方有法师讲《四分律》,他一定去听。他这部《四分律》听了二十遍。那当然不是一个人讲,也不是在一个地方讲的,哪里讲他就到哪里去讨经单。古时候叫讨经单,就是我要听一部经,我想住在你这个地方,你给我一点工作,我也替你做工,等於像半工半读的样子,在这寺庙里讨经单,这部经听完了,他就走了。那个二十遍相当辛苦!《四分律》也相当长,讲一遍也得要好几个月,那个时候求学苦!现在这个录影带拿回家去,打开电视机,躺在沙发上,是不是?这多痛快!泡了好茶,这不一样。以前人多苦,现在人是享受!希望大家认真享受。
没有这二、三年的时间,佛法究竟什么好,究竟什么好处,你真的得不到,一定要真正下个三年工夫。这三、五年工夫,我们才会尝到法味!法味尝到之后,法喜充满,你才真正入进去了。所以说,这是经文里面讲的『从乐入乐』,你才入得进去;『从明入明』,你真入进去了;入明,开悟了,入乐是得法喜了,真快乐!然后你才晓得人生真正幸福,真正快乐,你尝到了。现在给你讲人生真正快乐,真正幸福,你体会不到,为什么?你没有享受过,你体会不到。只有在这上下功夫,你就得到了。
【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生死不休』。这两句是讲轮回。在轮回里面舍身受身,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完没了。业力支配你,这个人可怜,这个人真苦!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
像这样的世间人,『难可具尽』。就是太多太多了,说不尽!
【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
六道轮回不是佛造的,也不是上帝安排的。从哪里来的?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的境界从哪里来的?自己业力变的。所以说是『自然三途』,没人制造,是善恶业力变现出来的。这里面有无量的苦处,你得在里面受这个报应。只要不出轮回,诸位一定要记住,必定是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这一定道理。你要问究竟为什么?你自己想想就明白了。我们从早到晚,想一天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这事就明白了。恶念就是为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是恶念,三恶道受报;会想著别人,会念念为别人好,这个念头是善念,两相一比较就晓得,恶念多,当然恶道的时间长久;善念少,这是善道的时间短暂!我们得人身,人身是善道,能活多少年?顶多一百岁。可是三恶道那个时间就长久,堕到三恶道那个寿命决定不止一百岁,所以说是『无量苦恼,辗转其中』。
【世世累劫。无有出期。】
这个话都是真的,我们在六道里头已经是无量劫个无量劫,没有办法出去!
【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没有法子解脱,没有办法超越,生生世世修行也没成功,为什么修行不成功?佛前面讲的这些过失我们犯了。有意犯,无意犯,都造成解脱的障碍,也造成了往生的障碍,念佛不能往生。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一节是比喻。『五恶』就是杀盗淫妄酒,里面还包括了贪 痴,这是恶!造作五恶,你这一生当中,自然就没有快乐幸福可言,你的生活过得很痛苦,『痛』是花报,你的日子不好过,过得很痛苦。诸位要明了,世间有富贵之人,虽然他是大富大贵,像古代一样,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几个帝王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快乐的?很少!太少太少了,所以我们看到贵,贵而不乐;富,富而不乐,为什么富贵不乐?那就造的因不好!他造五恶。『五烧』是来世的果报,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譬如大火,焚烧人身』。造这个恶业就像火烧,受的果报就像身体被火焚烧一样,那么样的痛苦。末后这三行佛才为我们传授五戒十善,说了那么多,到这个地方正授。
【若能自於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
『若』是假设。假设你自己能够在这五浊恶世之中,这个『其中』,前面讲五浊恶世。我们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一心制意』,就是能够克服自己的念头,不正当的念头,杀盗淫妄、贪 痴的念头,我能够控制得住,制就是制服,克制。把这些妄想、把这些烦恼伏住。『端身正念』。身体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遵照佛的教诫,都如世间的法度。『言行相副』。表里一致,心里面想的跟所说、所行的决定相应,而不是口是心非。『所作至诚』。真诚的心对自己,也以真诚的心对人对事。这就是一片真诚。
【独作诸善。】
『诸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乃至於不贪、不 、不痴。诸善就是五戒十善。你能够做,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我要做;我是佛的弟子,我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诫。做佛弟子的标准,这是最起码的标准,一定要遵守五戒十善。
【不为众恶。】
前面所讲的这些恶决定不做。
【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五恶翻过来是『五大善』。我们的身,别人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我们这个身可以,我这一生就超越六道轮回了。『脱』,脱离三界,脱离轮回,脱离六道。当然这是持戒念佛,这段是讲持五戒,五戒十善,持戒念佛!这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可得长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极!这得无量寿,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不退成佛。『泥洹之道』。就是大般涅盘,就是成佛,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五样善是帮了大忙,所以叫五大善。我们经文讲到这个地方,这才是五戒十善的真传、正授,大家今天统统都受了五戒,统统都受了十善业道。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品。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佛在这品经里面,显示恶因恶果。应当要怀这个畏惧之心,这不能不怕、不能不警觉!再劝我们要正心诚意,不忘功夫,以免后悔。看经文: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
还是叫著弥勒菩萨的名字,底下的话就非常重要了。叫著弥勒菩萨,这是提醒大家的注意。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
就是前面这品经里面所说的、前面所讲的。
【辗转相生。】
怎么『辗转相生』?你造五恶,你就得痛烧之报,他在受报的时候,他又迷惑颠倒,又再造五恶,於是乎因果循环,这麻烦大!他不觉悟。譬如世间,受这个恶的果报的人,他不甘心,他认为老天爷不公平,为什么对他这么不好,於是就更造罪业,来生的果报就更苦,他不会回头!所以轮回很可怕。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劝勉同修们,这轮回是一世比一世苦,你说是来生比这一生好的,太少太少,那是哪些人?学佛的人,认真修行而没能往生的,只有这些人来生会比这一生好一点,除此之外,堕落下去,一定是一世不如一世!我们常讲,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事实,很可怕、很可怕!
【敢有犯此。当历恶趣。】
你要是敢做,那你必定要经历恶道,你要受折磨!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
这些佛在经上讲的这一句,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老人病。医生给他诊断,实在讲也诊断不出什么病,可是他就是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迷迷糊糊,一天要三班护士去照顾他,他也不死,所以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得这么样的怪病,这是恶业所感!痛,这是五痛,这痛!来生决定恶道去了。
【死生不得。示众见之。】
让大家看在眼里,有智慧的人、警觉性高的一看到觉悟了,就明白了,愚痴人看到还是不觉悟,他还是不懂。
【或於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 然。】
这或者是人在临终的时候,我们看了临终很恐怖的这个现象,也会叫人觉悟。为什么他走,走的这个相这样难看,这样恐怖?凡是这样走的,必定入三恶道。假如他生前造的有善因,他走的时候,那个相一定很好看。人走的时候就像睡著了一样,相貌很慈祥,颜色很好,这是好相,这种人纵然不念佛,他也不会堕三恶道。所以我们从这个相上能够看得出来一个人,他可以能够判断他是到善道、是恶道,这不难知道的。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
这段是从因上来教诲我们,谆谆教导,苦口婆心。『共其怨家,更相杀伤』。这就是讲的冤冤相报。冤冤相报,往往起因很小。『从小微起』。微不足道的因,会变成惨烈的一个结局,『成大困剧』。剧是剧烈,剧苦!与前世的冤业有关系。因此一个觉悟的人、学佛的人要懂得忍让,不能够计较,处处忍让,时时刻刻提高警觉,特别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吃一点亏,上一点当,实在讲是消灾免难,不要去计较。
【皆由贪著财色。】
这是说明原由。人与人之争执,总不外乎贪财、贪色,彼此不相让,才会酿成杀身的大祸!
【不肯施惠。】
不肯布施,不肯帮助别人。有财富的人要懂得『施惠』,你的福报才能够久享。假如你有财富,你不肯布施,只知道自己享受,我们中国古人常讲「一家饱暖千家怨」。别人看到你,嫉妒、 恨!嫉妒、 恨,时间久了你的麻烦就来了。譬如说,你家里失火了,旁边人说:烧得好、烧得好!为富不仁;你家里被强盗、小偷抢,他在旁边看到,他也不会报警:抢得好!这是人心不平,这要知道。如果你富有,你对於,特别是你的邻居,邻里乡党,你常常照顾他,逢年过节都送点礼物,请请他,照顾他。他们感恩,希望你发财,为什么?你发财,我们大家沾光!你发得愈多,他大家愈快乐!你家里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来帮忙,不一样!这才叫真正有智慧,能够保全。一家如此,诸位想想,那个国也如此!你这个国家富有了,你能够帮助别的国家,常常对人家有恩惠,大家对你就拥护,会把你拥护到,你是我们这许多国家的一个领导,对你尊重!假如你也为富不仁,常常去赚别人的钱,欺负别人,其他的国家对你就敌对了,就把你看作仇敌,积怨久了,对你也就没有好处,一样的道理。所以自己有福报的时候,要懂得再修福,万万不要叫自己那个福报享尽了,那就可怜了,那个恶的业果就会现前,这是真正的愚痴!这种人是贪著财色,不肯施惠。
【各欲自快。无复曲直。】
只贪图自己的享受,只贪图自己的快乐,他不晓得这种福报里面藏著祸根!古人讲「福兮祸所依」,你在享福的时候,那个祸根已经藏在底下,这是没有智慧。『无复曲直』。曲直是讲个道理。所以说横行霸道,不讲理!
【痴欲所迫。】
这是什么原因?愚痴、欲望!愚痴、欲望使他造作这些罪业。
【厚己争利。】
总希望自己占到便宜。占尽便宜,实在讲就是吃了大亏,这个『利』哪里可以能争得到?争不到的。所争到的还是命里头有的,你才争得到。不争也得到,那何必去争?他为什么去争?愚痴,不明理,明理的人不去争。命里有决定是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
【富贵荣华。当时快意。】
实实在在讲,人间的富贵荣华时间非常短暂,真的,古人讲「昙花一现,石火电光」,一下就完了。
【不能忍辱。不务修善。】
『忍辱』就是忍耐。自己能够稍为忍,能够忍就可以帮助别人,能够欢欢喜喜的帮助别人。最聪明的人、最有智慧的人,他能把自己的财富,他自己取多少?取自己生活之所需,其余的他可以尽量的去施舍、去帮助人,这是大智慧,大聪明人。我们印光大师最赞叹的苏州的范家,宋朝的范仲淹,他们一家人世世代代都这个做法。苏州范家,从范先生到现在差不多将近一千年,家道不衰,代代都出贤人,都有好子孙,什么原因?积德修善!自己能够吃得饱,能够穿得暖就够了,多余的帮助社会,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他这么做。我们在历史上,读范先生的传记,他在读书的时候家境非常清贫,在寺庙里面念书,借寺庙的一个房子,在寺庙里读书。每天吃饭,哪有饭吃,煮的粥。大概粥煮的比较厚一点,这一小锅粥切成四块,一餐吃一块,过这么样苦的日子。但是这个人念念没有想到自己贫苦,他没有想到,他这个心念想到天下苦难的众生,他没有想到自己,一生都没有改这个念头。
有一次他也去看相算命,看到一个看相算命的先生,替人家看相算命,他也去了。他就问那个看相的:你看看我,我将来可不可以做宰相?那个看相的笑他:你的口气未免太大!他马上就再换个口气,他说:你看看我可不可以做个医生?这个看相的人就奇怪了,他说:为什么你一下掉就掉到这个底下来了?他说:做宰相可以救天下人,叫我不能做,我做医生也可以救人!这看相的人很佩服他:你这个心,真宰相也!后来果然做宰相了。他从小那个念头不是为自己,是为救天下苍生。到他真的做了宰相,你看《义田记》这篇文章,诸位看看你就明白了。他把他的俸禄,也就是国家给他的这一份薪水,薪金!他拿去养了三百多家,没有去享受,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吃好一点,穿好一点,住的房子好一点,没有,还是过最低的生活水平,把他所有的钱救济这些贫穷苦难的人,养三百多家!这是我们的好榜样,说是积善修德,范仲淹先生他做到了。我们积的是什么善?修的是什么德?有一万块钱,拿二、三块钱去布施,我做了好多好事,,我做了善事;比那个一毛不拔的好多了,总是拔了一毛了,这不行!这将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样去,没有法子!
所以你要真的去修善、真的去积德,那才管用。这我们一定晓得,要能够忍。像范先生他就能忍,能够忍受这艰难困苦的生活,他能忍受;这也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代众生苦」。他可以过得富裕一点,但是他不这样做,自己还过苦日子,希望别的苦人能够过得好一点,这就是菩萨心肠,真的是大慈大悲。明眼人看到富贵荣华时间太短了,不值得,应当节省节俭去帮助别人;这迷惑颠倒的人他不懂,他不能忍,他贪图享受。『不务修善』。不是认真努力去修善。
【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威』是我们常讲的某人很威风、很有势力。他那个威风势力没几天,时间很短就报掉了,他只有这么大的福报,就报掉了。因为他没有继续修善,所以他那个福享得很快,尤其享福的时候在造罪业,犯前面这五恶、十恶,那他这个福报很快就消掉、就报尽了。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天道』,就是自然之理,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所以『自然纠举』。不是别人来纠举,自自然然,你要福报尽了,恶业现前,必定要受恶报。『茕茕忪忪』。这是形容,形容这个人心里头没有主宰,惊慌失措,无依无靠,身心不安,是这个意思,形容这个状态。『当入其中』。这个「中」是三恶道。你一定要入恶道,一定要受轮回之苦。『古今有是』。古今中外,因缘果报的定律是真的、是事实,这不是假的。到这个时候就『痛哉可伤』。这个果报是非常非常之苦!地狱的苦报,《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下面这是世尊对我们的教训: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
『汝等』。就是弥勒菩萨在会的这些大众,今天也包括我们在其中;我们今天读佛经,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其中。我们今天得到『佛经』,读到佛的教训,应当『熟思惟之』。读了之后,细细去想想,想想佛所讲的话,佛所讲的道理,要多想想,细想想。当你想明白、想通了,你自自然然就会遵守,就会接受了。
【各自端守。终身不怠。】
『怠』是懈怠。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自己认真端守,恭恭敬敬的遵守佛的教诫。『端』是恭敬的意思。以真诚之心,恭恭敬敬的来接受佛的教诲,遵守佛的教训,『终身不怠』。一生当中,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不可以懈怠。
【尊圣敬善。仁慈博爱。】
佛给我们提出几个重要的纲领,对於圣贤人一定要尊重,其实这个字里面就是尊师重道。『敬善』。前面给我们讲的善人,贤人,善事,五戒十善,我们要敬重,要仁慈,要博爱。仁慈博爱是教给我们对人。对待一切众生,我们用什么样的心,用什么样的态度?要用仁慈博爱对待一切众生。果然仁慈博爱,自自然然就像范仲淹先生一样,能够舍己为人,这仁慈博爱才真的表现在事实上,不是在这里喊口号。我们要真做,真的去帮助人。
【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
这两句是教我们要立志,要以永脱轮回为目标。不要再有意念我还要在这个世间。有这个意念,就不能出轮回,轮回心。念念『求度世』,超越世间,就是超越轮回!那要超越轮回,必须要『拔断生死众恶之本』,要断恶。生死众恶之本,就是贪 痴,这是根本。前一品里面所讲的五恶十恶都是生死众恶之本,我们要把它从根拔除。不但不造作,连心里头这个恶念都没有,这叫拔除。这个恶的意念都没有,这才行。
【当离三涂。】
『三涂』是三恶道。三恶道是忧,心忧虑、恐怖,身苦痛,这是形容三恶道之苦,我们一定要有出离这三界六道轮回的念头。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
这是佛教给我们修善。『若曹』,是你们大家。你们大家要『作善』,前面讲的是断恶,恶要断,善要修!怎样修善?佛告诉我们这第一善:
【当自端心。】
心是根本。不仅仅是禅宗的大德讲到修行,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这是我们要懂得的。所以,大乘法跟小乘法不相同的地方,小乘人修著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戒律结罪的标准论事不论心,就像杀生,你动了念头要杀生,但是你没有做,在小乘戒里面不犯戒,我没杀它,没杀生;大乘戒就不一样,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你事上没有杀它,心里动念要杀它,已经破戒了。所以大乘戒戒条少,很难持,小乘戒戒条虽然多,容易持,跟世间法律一样,论事不论心;大乘菩萨论心不论事。所以大乘人心清净,小乘人戒律持得很严,心未必清净,所以,他不在起心动念上结罪;菩萨戒是在起心动念上结罪。如果菩萨,譬如说是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误杀了一个众生,算不算犯戒?不算,为什么?他心里头没有,所以,他不在事上结罪,在心上结罪。但是小乘人,你说是我没有起个念头,你杀了人就算结罪,小乘人结罪,大乘人没罪。所以这个结罪不相同,标准不一样,这是我们要晓得的。
『端心』。这个经是大乘经,是以菩萨戒的标准,我们一定要端心。心要怎样才是真正的端正?用儒家来讲,就是正心诚意,端心就是正心诚意。这里面也有许多不同程度的标准,如果以世间标准来说,五戒十善这个心那就是端心。这是世间的标准。如果以菩萨的心,菩萨是六度万行,自利利他,这是菩萨的端心。在我们净宗里面,这个端心就是本经「三辈往生」里头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净宗的端心,这是第一!我们要把心安在阿弥陀佛上,要定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对了。
【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这是教给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谓守口摄意身莫犯。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决定不能违犯,样样要合乎规矩,合乎礼法。可是现代就很麻烦了,礼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你说哪个规矩是对?实在讲,因为没有标准,都对!
我有一次在台湾,见到这世间人,老人过世了,子孙在做丧礼,有些儿女披麻带孝,穿著白衣服,披著麻;有些穿著是黑布的长衫。就有同修来问我:这个礼哪个对、哪个不对?我就说都对!怎么都对?因为没有礼!没有礼,你怎么做都对。那个穿白的孝服,披麻的那个,满清的礼服,民国成立以来没有制礼作乐,那是满清的礼;穿黑的长袍是外国礼,是西洋的礼。没有礼了,你用哪个礼,我都觉得大概都讲得通。这是乱世,真是可悲!没有标准。因此,此地讲端身耳鼻口,这就难了。我们一定要懂得,心正则行就正,一切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我们心端正,心里面没有邪思、没有邪念。身口造作,要懂得现代,要懂得此时此地大家的习惯、风俗,我们遵守这些就不为过了,就不会有大的过失了。当然佛的教诫是基本的精神,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上,要知道此时此地大家的习俗,我们不要违背,我们样样遵守,这就可以了。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
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在礼乐崩坏的时代,我们能够守住这个原则就不错了。我们身清净,心清净;这个地方的清净,诸位要懂得,不是说你把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洗得干干净净当然也重要,可是佛意思不在此地,意思在断除一切污染,你就清净了。我们心里面远离贪 痴慢,贪 痴慢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五欲六尘也是污染,我们要远离这些;除了这些之外,对於圣贤人的教诲要怀疑不信,那也是污染,那是愚痴、无明!把这些污染统统远离,我们的心就清净了。心清净,我们身怎么清净?身一切造作自然如法如理,就是能够遵守五戒十善。身不造杀盗淫,身清净;口没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口清净。这身清净是这个意思。而不是叫你把这个身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不是这个意思。『身心净洁,与善相应』。这要是和前面的意思来讲,与五戒十善相应,五戒十善你都做到了。
【勿随嗜欲。】
这是心,千万不要随自己贪心、愚痴这些欲望,不能随这个心。
【不犯诸恶。】
这是身,身一定持戒,一定行善。所以这两句就是身与行。世间人造恶都是心里头有恶念、有欲望,这是一切恶之根本。佛教导我们对於欲望要舍掉,要知道它是我们心里面的毒素,心里头有毒!不但世间的欲望我们要舍,对於佛法里头的欲望也要舍,因为舍的是欲不是对象,不是换对象。世间对象换个佛法对象,那还是不行,你那个欲望还存在;欲望就是贪心,就是痴心。所以一定要舍得干干净净,然后我们的身口自然就洁净了,就不会犯过失了。
【言色当和。】
我们处世待人的时候,我们的言语、我们的容貌、我们的态度要温和,言语要柔软,态度要和睦。
【身行当专。】
这句里面含的意思很深。在生活里面,『专』的意思是敬。专是专一,专一是表敬,我们敬人、敬事、敬物。如果在学佛、在求学上讲,那就是一门深入,你才会有成就。所谓「教之道,贵以专」。世间求学,这也是一个科系,你念大学你念一个科系,你不能念很多的科系,很多科系去念的话,你这一辈子也毕不了业,你学杂了。你专心学一个科系,四年就完成了,四年就毕业了。在社会上,从事行业也要专,专心致力於一个行业容易成功。有很多大企业家,他经营许多的事业,他必定是一个行业成就之后,才能够遍及一切,是这么个道理。佛法也常说,譬如说学经,一经通达了,然后一切经就可以通达;一个法门成就了,一切法门都成就了。是这么个道理。开始学一定要专,专在一门上,这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所以这个字里面包含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常常去细嚼它的味道。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这实实在在是说讲修养。真正是一个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举止一定非常安详,不会很急躁。凡是急躁的人成就都会很有限。真的建大功,立大业,自古以来态度都是很端庄的,这几个字他真的做到了,心安,身安,心定。徐是慢慢的,一点急躁的这种现象都没有,非常的安详。这点佛在这里教导,我们一定要学。过去我们在曾国藩的家书、家训里面看到他教导他的子侄,他的晚辈,曾先生对於『安定徐为』四个字他是非常重视。说话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准你急躁的,做事也要求你慢慢做,样样要做的踏实,他要求这个。最忌讳的是浮躁!这不能成大功,立大业;成大功立大业一定是安定徐为。
【作事仓卒。】
这就是完全相反的,急躁!
【败悔在后。】
现在好像有成就,你将来一定会失败。小事情尚且如此,事情如果事业愈做愈大了,愈是大事愈要细心,愈要周详的顾虑。那个急躁的时候,小事情急躁还无所谓,处理大事情急躁,往往就有疏忽,这个疏忽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於造成很大的失败。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败悔在后』,世出世间都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修行,愈到后愈见功效,愈到后愈困难,这也是一定的道理。所以,佛教我们修忍辱波罗蜜,你能忍才会能够安、才能得定。你不能忍,这个安与定你得不到的。菩萨六度,忍辱才能够有进步、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杂进、乱进不能得定,要精进才能得定。精就是前面讲的专,身心当专,他才能得定。可见得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安定当中,他就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才能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你去指挥、去经营不会出乱子!这些事情,古今中外都脱离不了这个原则,虽然现在这个社会形态跟从前不同,但是这个原则还是管用,还是不可以违背。
【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谛』是真实。如果你所行不谨慎,不踏实;不谛就是不踏实、不谨慎,你的功夫会前功尽弃,那就很可惜了。所以说是,尤其是大的事情。我们在美国看到一桩事情,王安电脑,在美国非常有名的。你看王安一死,不到一年就完了,这就是『为之不谛,亡其功夫』,这就是一个例子。所以,你看到大的事业,它垮的时候很快就完了。这些事实如果诸位稍稍冷静一点,随时随处都看到,你在看到仔细想想,这个经上讲「做事仓卒,败悔在后」,跟佛讲的完全一样,佛把它为什么会那么样快的垮掉,前因后果讲得就这么清楚、这么详细。所以我们一读,想想这个完全正确,这就给我们一个很高的警惕,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诲,遵循佛的教训,我们的功夫才不致於丧失。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四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4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四十九面第一行。「如贫得宝第三十七」。佛在这品经里面要给我们说善因善果,劝勉我们精进努力修善断恶。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佛的苦口婆心。请看经文: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是一小段。这一小段是总说。『广植』。广是多的意思。『德本』。在本宗来说就是信愿持名,这是真实大德之本。因为修行如果不能把目标定在成佛,这个修行就不究竟、就不圆满,这是一定要知道的。目标定在成佛,一般经论上说,成佛要三大阿僧 劫;《华严经》上说成佛要无量劫,好像这个目标要想达成,似乎是太遥远。这个想法、说法都不无道理,可是在这个法门就不同,这是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愿望,所以信愿持名是真实大德之本。
底下这句,『勿犯道禁』。这句话很重要。我们决心取净土,这一生能不能真正往生,要看你的修持。修持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造作恶业。此地所讲的道禁,究竟而论就是前面所讲的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违犯;也就是说,一定要以清净心,决定来受持,持戒念佛,这是狭义。广义的说,我们也不要推得太广,就是世尊在本经所说的,乃至於净土三经里面所讲的,《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再要扩大一点,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净土五经,包括《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里面所说的教训都不能违背。
其实净土五经一论里面所讲的,《无量寿经》上统统具足。我们在经的一开端第二品「德遵普贤」,就已经把《行愿品》的精要都包括在本经之中。由此可知,《无量寿经》的教学是非常的圆满。这是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都要认真努力,第一个要把它记住、要熟读。第二要求解,佛讲的意思我们要真正明白,不能把经义错解了,不能够误会、曲解了,这要不得。再进一步,要把这些教训,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把它做到,这才叫学佛。学得跟佛一样,这叫学佛。如果做不到只是念经、只是讲解,研究讨论,而不能认真去做,这样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很难往生。为什么?你违犯道禁。
这底下三句都是破除我们往生的障碍,这很要紧。第一个就是要持戒,要把佛陀的教训认真去做到。『忍辱精进』。忍辱是讲你修学要有耐心,要能够忍耐。当年译经的这些法师,把忍耐翻做忍辱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人,中国的古人,不是现在中国人。古时候中国人对於这个耻辱看得很重,所谓是「士可杀,不可辱」,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侮辱是不能忍受的。这些翻经的法师说,你们对这个辱看得这么重,忍辱,辱都能忍了,那当然没有一样不能忍。忍辱是这么翻过来的。所以要有很大的耐心。《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世间法、出世间法,大的事业要大的耐心,小事业要小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够成就。所以求道要忍耐,要能够忍耐。
念佛功夫不能够欠缺,譬如说每天早晚课诵,一堂不缺,这就是很大的耐心。如果自己有时间,我们的课就要加多,这个多,不是种类多是数量上加多。譬如,我现在工作非常繁忙,早晚只念几十声佛号,有时间这佛号加多,加到一百声,加到一千声,加到一万声,加到二万、三万,这样把它加多,这是叫精进!进是进步,不能退步。所以初学佛的人道心很勇猛,往往定的功课就定得很多,做了几天,没有时间就减少一些,这个相是衰相,是走下坡的衰相,这不好。应当是初学的人课定得很少,做得很如法,做得很欢喜,然后再加一点,这样子做才正确。所以进步里头要纯而不杂,叫精进。
『慈心专一』。这也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是大慈大悲!他们的大慈悲的确远远的超过诸佛,诸佛所不及。我们今天要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没有慈悲心怎么行?所以要培养慈悲心,要能够处处谅解众生。一切众生对我们有什么过不去,不要把它放在心里,不必去计较,欢欢喜喜的跟众生们相处。修道要专一,前面讲精进,一定要专一。只有专成就才稳当、才快速,简单容易,决定不能搞复杂。杂修、乱修,纵然很用功,不容易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弥陀经》是一心不乱,这是往生的条件。本经虽然没有讲一心不乱,它讲的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才行,这是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那是一定要遵守的,决定不能够疏忽,要专!
专修净土的人,古来的祖师大德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自己用功的那个小佛堂里面,自己一个人清修的时候,像印光大师的佛堂,苏州灵岩山寺他老人家的关房,有机会到苏州去可以去看看。他的佛堂只有一尊佛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面是他老人家写了一个大字,「死」。天天看到死,我就要死了,底下就一尊阿弥陀佛,念佛求佛来接引,除这个之外,其他佛菩萨形像都不供,为什么?一心专念,怕杂(怕复杂),要专要精,专一,这就对了。经只念一部,印祖是念《阿弥陀经》,供一尊阿弥陀佛,就念一部《阿弥陀经》,再就是弥陀佛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真的叫专精。
慈心所表现的,印祖的《文钞》。他老人家一生不常讲经,大概是他北方口音的关系,讲话人家听不懂,在那个时候找翻译不方便,所以很少讲经。只有一次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里面讲了一个星期的开示,最后一天跟大家做皈依,这有文字的记录留传下来,其他的多半是一些学佛的或者是学者们,对於佛法修行有一些疑问,写信给他老人家,那他是用文字来答覆,这以后会集起来就是《文钞》,《印光大师文钞》。你从《文钞》里面去看,看到他老人家慈心度众,看《文钞》而得度的就不晓得有多少人。晚年,皈依的信徒多了,仰慕他的人多了,供养也多了,他拿这些供养办了一个佛经流通处。这个佛经流通处名字叫弘化社,苏州灵岩山寺的弘化社,那个基金就是信徒们供养老法师的这些钱,就做了这个事情,从这里看到慈心专一,他真的是专!
【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
有些人看到这句经文,他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了,为什么?我在这个地方修行一天一夜,胜过西方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一百年是我们这个地方的算法。诸位一定要知道,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年月岁时,没有,只有我们这个地方才有。凡是讲这些数目字,统统是以我们此地来算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地方修行的确是很有功德,是很不容易,真的超越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要知道一个事实,佛为什么这样说法?这个地方难修,太难!这是形容难能可贵,西方世界修行太容易。你想想看,是容易的好还是难的好?味道在这里。你不能够错会了意思,这是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的太多太多了。此地难!一万个人修行,难得有一个成就的。西方极乐世界人修行,一万个人修行是一万个人成就。那边容易,这边难,难就可贵,我们这边修行是大起大落,成功了,这是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就成佛了;不成功的就堕三恶道,依旧搞六道轮回,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地,不能够错会。
西方极乐世界缘好。阿弥陀佛是老师,阿弥陀佛,佛中之王,没有一尊佛能跟阿弥陀佛比。这样好的老师,十方诸佛都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那其余的菩萨更不必说。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地位就不一样。现在在此地见到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菩萨高高在上,我们趴在地底下;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是同学,平起平坐。他也是阿弥陀佛学生,我也是阿弥陀佛学生,那就不一样。古德常说,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与文殊、普贤、观音、势至把手同行。到外面去游玩,手拉著手一道去玩,是这个情形。这句是难易的形容。
『斋戒清净』。这就说明斋戒清净不容易。西方极乐世界个个人都清净。斋的意义是身心清净。现在人把这个斋,把吃素食就叫做吃斋,这是错误。在生活上讲这个斋是日中一食,叫斋。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持午,持午这就错了。因为午时从十一点到一点钟是午时,日中,十二点。过了十二点那斋就破了。如果持午的话,到一点钟还是午时,所以持午是不对的。应该是日中一食。但是日中,我们要晓得地球自转,公转,它有时差,每天日中的时间都不相同。所以真正持斋的人,大概都是上午十一点钟吃饭,这是决定不会过午的。在从前,用日晷测量太阳,阴天就没法子,现在比从前的确方便太多了。现在天文台有天文日历,我不晓得新加坡有没有发行,在台湾天文台有发行天文日历,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得到。这个日历每天它给你记载,日中是几点几分几秒,记载得很清楚。我们要真正持斋,要发心持斋,用天文日历,这就方便多了。可是还有一个麻烦,如果常常去旅行的话,每个地方时差又不一样,这地球是很麻烦。譬如说,我们此地现在是晚上,美国是白天,这是必须要知道的。
斋的用意在哪里?用意是帮助心清净。饮食不能没有,我们要靠饮食来维持身命,来养这个身体。可是古人又说「病从口入」,由此可知,饮食不能不讲求,要讲求营养,要讲求卫生,要讲求适量,就是分量正好,不要贪吃。贪吃,吃得太多了,超过这个分量,那就容易得病,你的肠胃消化系统负荷不了,那问题就严重。每个人体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体健康状况都不相同,消耗的能量也不相同;像汽车有省油的车,有耗油的车。省油的车几天加一次油可以,那耗油的车,一天也许加一、二次,这要知道。我们的身体消耗能量,到底是消耗得多,还是消耗得少,这不可以不知道。消耗多,你补充就要多,你不补充,这身体衰弱,做什么也不行,办道也不行。你说念佛在那里坐,坐不住,肚子饿难过,哪里还会有心念佛?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这诸位要晓得。修行人为什么日中一食?他妄想少,杂念少,烦恼少,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天补充一次就足够了。我们现在的人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补充三顿不够,还要吃点心、吃宵夜,是不是?才能维持!这些现象给诸位说,统统都是正常的。他消耗多,一定要补充这么多。
从前佛在世的时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并不重视这些问题。而是当年佛陀在世那个时候,印度的确叫宗教之国,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经里面所记载的就九十六种。这些宗教徒们,他们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来教化众生,人家一看到释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顿饭,大家对他印象就不好了,是不是?你看你还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也采取他们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当然,佛心清净,佛的弟子们身心都清净,一餐是确实是足够了。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是一顿吃掉。
我看到有不少持午的,他们那个钵好大!那个一钵饭,我们三餐都吃不了,他居然一餐就能把它吃掉。所以细细的去打听打听持午的人,几乎一百个持午的人,有九十个都有肠胃病,撑坏了!所以这我们一定要晓得,不要轻易去学这个。因为净土经典里面,往生是信愿持名,没有说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们在三经、五经里面都没有这个说法的。所以,大家在饮食方面要放心。修行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所以,你吃多了会昏沉,精神提不起来;你肚子空的、饿的时候也不行,也没有办法办道。所以禅宗他们对这个就不甚讲求。
禅宗,禅堂里面,这是从前老法师告诉我们,他们除了三餐饭之外,还有三道点心,为什么?因为禅堂参禅打坐要保持著不饥不饱,所以,他采取的是少吃多餐。因为你吃饱了,坐在那里就打瞌睡、就昏沈了;不吃就心里发慌,坐不住。所以,他一定要维持著状况是不饥不饱,这是很正确的。实在讲,念佛堂又何尝不如此?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能够把饮食减少,的确是好事情,省事。你看一天忙三餐饭,那么多时间去料理,实在讲是毫无意义,的确是很浪费。
我过去在台中,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并不讲求这个过中。他一天吃一餐,为什么?省事!煮三餐多麻烦,一餐省事。为了省事,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李老师的确非常难得,一直就是一个人,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烧饭洗衣服都是自己,没有人照顾。一直到九十多岁,才有个学生去照顾他。超过九十岁才接受人家的照顾,九十岁之前,他不让人照顾,他都是自己做。我们跟他很熟,也学他的生活方式。他吃饭就是一个带把的小锅,小锅带个把子,锅是它,碗也是它,他是饭菜煮在一起,你看多省事。洗就洗一个,是不是?真正是简单,非常简单。那别人看到,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快乐得不得了。这乐在其中!这样他时间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业。信徒,有些人晚上请他去吃饭,他也不拒绝,他照样去参加,也去应酬一点,这是大乘菩萨法。他对於这些不拘束的,当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请他,不是,那就错了,那就是真的叫犯戒、破斋了。所以,这斋的意义我们要懂得,帮助身心的清净,是这个意思。斋清净,斋就是心清净,身清净,戒律清净。戒律讲行为,身与意的造作,修善断恶,戒清净,斋是身心清净,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这个世间要想真正做到,心、身、行为都做到清净,实实在在是难。第一个,我们里面有烦恼习气,内不净;外面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诱惑,几个人能够禁得起这个诱惑?这修心就难了。所以身心、行持要清净非常非常不容易。如果,你真的能做到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清净,佛就说,那你超过极乐世界为善百岁。其实佛已经看透了,你二十四小时是决定做不到的,所以佛才这么说。这真的,我们不要说是一日一夜,十分钟都做不到,这是实在话。这个地方佛的深意,我们明了这个很深的意思。那就是劝我们一定要求生极乐世界,到达极乐世界,这个斋戒清净,可以说个个人都是满分,百分之百的满分。下面佛把这个原因说出来了。
【所以者何。】
这是为什么?
【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
这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环境好。每个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成就自己的净业。我们念佛往生,在修净业;这不是善业,不是恶业,这是修净业。就是修身心清净,行为也清净。行为里面断恶修善,不著断恶修善之相,这个行就清净了。如果我们做了好事,还常常念到,我什么时候做了多少多少好事,样样都记在心里,都不能够舍掉,这是做善事,这不是净业,心不清净,还有牵挂。所以,断恶修善都不要把它放在心里。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随时随处去做,不要放在心里,这个心就清净了。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叫净业。这是说那边的好处。
【於此修善。】
『此』是我们这个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
【十日十夜。】
当然这就更难了。
【胜於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
这是第二个比喻。第一个比喻是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用他方诸佛国土,为什么?
【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到这是一小段。说明他方的国土,在这时节因缘之中,在我们同一个时间之中,他们现在的环境比我们好,我们现在是五浊恶世!造业,造恶业容易,几乎不能不造恶业。他方世界善人多,没有这些恶行,所以造恶的机会没有,也就是造恶的缘没有,环境比我们这边就好了。这是专讲「斋戒清净,积德众善」。专从这上面来说。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这句话,过去这些大德们听了佛这样讲,我们不晓得他怎么体会,我们今天读这个佛经,的确有很深的体会。我们今天饮的是苦,吃的是毒!这一点都没错。现在不但一般是肉食里头有毒,素食里头也有毒。你看蔬菜里面有农药,过去没有发明农药,没有农药,所以那个菜的味道跟现在的菜不一样。现在的菜看样子比从前漂亮。你看我们台湾的蔬菜跟大陆的蔬菜一比,台湾的蔬菜漂亮,可是味道大陆那个蔬菜鲜美,台湾的蔬菜有毒,有农药,那米也是如此。台湾的米拿出来漂亮,里面听说有什么滑石粉,都有化学东西放在里头。所以现在人每天三餐服毒,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喝的水,的确水里头也有毒,真的是『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那个肉食就更不必说了。我们想像当中,决定有问题。我在过去,早年,有一次我去看方老师的夫人,方师母,我向她请教一个问题,我说我学佛很久了,这个肉食断了很久,我说师母你想想看,你在二、三十年前吃的肉,那个肉的味道跟你现在吃的这个肉的味道会不会一样?她想了好半天,告诉我,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你说猪!从前那个猪肉的猪是养在外面的,它在没有被杀之前,它很自由,它到处跑,它身心愉快,那个情绪不相同。现在养猪养在笼子里头,生下来就等於给它坐牢,终身监禁,到时候拿来把它杀掉,它那个心情多苦闷!那个肉还能好吃?你看看鸡,养的鸡,养鸡场,鸡也在坐牢,一个挤一个,动弹不得,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所以农村里面养在那里,那个不一样,不相同!我从这个地方想像,那个肉的味道绝对不会一样。所以,他们吃的,我请教他们,你们自己想想,果然不一样。这也就是说明现在的东西不能吃!比较起来海洋里面比较好一点。但是现在海洋污染,也不行!海洋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换句话说,水族里面东西大概味道也变了,也不一样了。这是个苦世界,我们天天在吃苦,这要觉悟!
所以这个世间善少恶多,这是讲造作恶业的人多,修善的人少,这个社会怎么能不出问题?我们想挽救这个社会,这个愿心可嘉,值得敬佩,能力做不到!不但我们做不到,诸佛菩萨,神仙来都做不到。你要问为什么?共业所感!佛经里面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个力量是相等的。所以,众生业力太大了,《地藏经》上讲「业力之大,能敌须弥」。这业力不可思议。唯一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共业当中还有别业。我们自己明白,自己认识清楚,在共业当中,我们自己可以保全。但是善恶一定要辨别清楚,要知道断恶修善,我们才能够避免这个共业,决定要求生净土,才能够永远保住我们的幸福快乐。这是佛把这个原因为我们说出来。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这一段是佛教导我们要受持经法。佛的苦心完全流露出来。『授』是给我们,经典里面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让我们觉悟。『法』是修学的方法。把修学的方法告诉我们,我们依照这个方法去做,也能像佛一样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成就圆满。经法我们今天得到了,这本经是一切经中第一经!古大德为我们做了详细的比较,让我们在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当中,认识哪个是第一。
隋唐时代,中国、韩国、日本的这些高僧大德们做了一次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家公认一切经中,《华严》第一。《华严》这是根本法轮,《华严经》也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里面的佛学概论,圆满的法轮。整个佛法都包括在其中,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都在《华严》里面。《华严》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华严》才达到究竟圆满。怎么圆满的?西方极乐世界去圆满,这要明白!所以,《华严经》跟《无量寿经》来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为什么?因为《华严经》的归宿是这部经;《华严经》的总结是这部经。《华严》是归《无量寿》,《无量寿经》是第一!
《无量寿经》,我们这个本子里面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我们继续不断去追,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是净宗的根本。你看世尊为我们讲这部《无量寿经》,哪一句哪个字离开四十八愿?都是四十八愿的详细说明而已。所以,我们选择四十八愿做早课的念诵经文,道理就在此地!这是特地为我们净宗同学编了一个《课诵本》。四十八愿里面有四十八条哪一愿第一?古德也几乎是公认的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这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第十八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所以整个佛法归纳到最后就是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展开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再扩大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再一扩大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顶尖!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
我过去对《华严》是特别喜欢,特别爱好。一出家就喜欢《华严经》。过去讲《华严》讲了十七年,现在不讲了,讲《无量寿》。我这是精进!我是进步,我不是退步,我是精进。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晚课,我们就选的三十二到三十七到这一品,作为晚课念诵的经文,为什么?持戒念佛,改过自新。这六品经文里面给我们说明,哪些是恶,哪些是善。我们每天读诵,心里明白了,恶一定要断,决定不能做;善一定要修,就知道怎样断恶修善。所以特别选这两段经文作为我们早晚的课诵。这个课诵本推出来之后,不少同修用这个课诵本得到利益,来告诉我。我们学了真的就管用,这个修行才有真实的利益。
所以要『悉持思之』。持是受持。我们要接受,接受过来要保持,不能丢掉。要常常去思惟,思惟佛所讲的道理,思惟佛教给我们的方法。『悉奉行之』。思惟明白之后,要去做,要把它做到,这叫学佛。学得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我们早课念四十八愿,没有别的目的,我们的心愿跟佛一样;晚课念三十二到三十七,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解行也跟阿弥陀佛一样。心愿解行跟佛都同,你怎么会不往生?决定往生,你不会到别的地方去,自自然然感应道交,必定得生。这是决定生净土的修行方法,所以一定要奉行,要认真去做。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
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不但我们自己要认真这样做,你学佛的慈悲,佛要度一切!这要度一切,先要度家人,家里面尊长,『尊』是长辈,『卑』是晚辈;『男女眷属』,这是讲家亲眷属;『朋友』。换句话说,凡是你所认识的人,你都会有义务去劝他学佛,你都应该去帮助他们学佛,转相教化,『转相教语』。你要教他,要把佛法这些道理,佛法的好处,真正的利益,要给他说明。
佛法的传授要懂得观机。你看佛菩萨接引众生,他也有几个原则,这个原则叫「四悉檀」。四悉檀第一个世界悉檀。悉檀是印度话,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施,普遍布施,四种普遍的布施。这第一个它里面的内容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要跟人唱反调。我们要想劝他学佛,看他喜欢什么,随顺著他的喜欢,他就喜欢听。譬如说喜欢打牌的,你就跟他讲,你要想把那个牌打得好,打得一流,我教你一个方法。什么方法?佛法。他就很容易接受了。佛法里有这个?有。佛法什么都有!所以他喜欢什么,你就告诉他那一样东西,为什么?他就欢喜,他觉得这个对他有利益,他就很容易接受了。这都是真实的不是假的。
佛法里面开智慧!有了智慧就高明了,不管干什么事情都第一,没有第二的。你喜欢唱歌,喜欢跳舞,学佛的第一,一流的。如果你不会的话,你说:那个造罪业,那个不行。那人家掉头就去了。你怎么能劝人?那不可能。一定要懂得,在利行这个一定要懂得了解他的心理,遵守佛接引众生的原则,逐渐逐渐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一定要把这个世间法导入正途,换句话说,在你一切欢乐的场合当中,你能够培养清净心,培养真实智慧,那不是第一是什么?
小乘佛法是保守的,所以戒律很严,适合於过去的时代。过去农业时代是保守的时代,大家欢喜那种型式;现在这个世纪是开放的时代,所以那种保守的在现在就很难让人接受了。所以,这大乘佛法是开放的。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讲经,我们没见到,敦煌壁画里面你们去看;佛在升座讲经,许多大众在这听,空中好多天女在那里唱歌奏乐,载歌载舞那个场面那多美!这是大乘法。那小乘法一看掉头就走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小乘人五千退席,他看不惯他就走了。大小乘不一样,你要懂得利益众生,要懂得辗转去教化。
【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
这几句是教给我们自省。我们自己修行要懂得『约检』。约是约束。不能够放逸,要懂得收敛,要懂得约束,要知道检点,这个样子身心才能够清净。『和顺义理』。与众生相处要和睦、要随顺。普贤菩萨教导我们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和顺的意思。要明白这个义就是当作的,理是合理;换句话说,合情合理。『欢乐慈孝』。这个孝的意思就包含得太广太深,包含的是真实的圆满。我们讲幸福美满,这个孝是包含的圆满,真的是究竟圆满,都在这个字里面。欢乐慈都是那个孝的起用,都是孝表现在生活行为之中。
【所作如犯。则自悔过。】
如果我们言语造作要是违犯了佛的教诫,就应当去忏悔。忏悔诸位要记住,忏悔是修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科目。忏悔不是求佛菩萨原谅我,不是求佛菩萨赦免我,不是这个意思。许多人忏悔是这样的心态忏悔,搞错了!忏悔真正的意思是改过自新,后不再做。就是孔老夫子所讲的「不贰过」。过失我知道了,下一次我不会犯同样的过失,这叫真正的忏悔。所以一定要晓得,这个忏悔里头最常见的是至心忏悔,我们良心责备,我们不再做这个恶事。
【去恶就善。】
就是断恶。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朝闻夕改。】
早晨听到这些道理,听了之后,就要想改过自新,这叫真正修行。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我在最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学佛大概还不到半年,接触佛法不到半年,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有一天告诉我,我那个时候向他请教了个问题。因为觉得佛法确实是好,但是那个时候有工作,不能专心来修学,专心修学,那当然最理想的是出家!把一切都摆脱掉,专心来修学。我就向章嘉大师请教,这个愿望能不能成就。章嘉大师就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然后,他老人家给我解释,他说可是有很多人求,求了没有应!不是不应,他求得不如法,如理如法的去求,一定有感应;不如理不如法,是不会有感应的。这段经文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有求必应。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这是讲我们对於佛经的态度,要把佛经当作真实的珍宝。诸位要晓得,世间什么样的珍宝都是假的,有什么用处?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你有那么多珍宝,阎罗王也不收贿赂,你也不能多活一天,不能买命、不能免恶道。由此可知,那个珍宝没用。
所以我看人家戴著那些,我都叫它说砖头瓦块、破铜烂铁!人家戴的金银,我一看破铜烂铁,是不是?砖头瓦块,没用!不能解决问题。你说好了,帮助你生活过得富裕一点,说老实话,造业。李老师那个日中一食,快乐无比!我在台中,我的确是跟老师学,我学他的生活方式。我学了五年,我也一天吃一餐,我是吃到第八个月才告诉他,他说:你八个月了。我说是!他说怎么样?你觉得身体怎么样?我说身体满好。他桌子一拍,永久这样做下去,一生不求人。人到无求就品自高,知足就是富有!你虽然有财富,你还不知足,我没事了,一切财富对我都不起作用了,知足叫真乐、常乐!生活简单,开销很小,日子很好过,你说这个多快乐。
真正的乐,有智慧的人晓得,世间一般人不知道。一般人知道要有钱,有好多产业,他不觉得那个多累赘!譬如说,你有房子,房子漏了还找人来修,这个事情多麻烦?还要什么缴税,填表,乱七八糟东西,这个东西都是烦人的事情,是不是?像我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你说这多自在!什么事都没有。这个世间哪一样事情都与我没有关系,不相干的事,这才叫真正自在。
什么是宝?经典是宝,特别是《无量寿经》,这是宝中的第一宝。我们得到它可以了生死,可以出六道轮回,可以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什么东西能跟它相比?可惜世间人不认识,拿在手上看得很轻,不晓得它的价值。佛在此地点醒我们,就像贫穷人得到宝,那么样的欢喜,那么样的珍惜,我们就体会这一点。得到之后,就依凭这个宝,『改往修来』。读读经,想想经里面,从前所思所见、所作所为跟经上讲的都相反,这才明白从前错了;依照经典的标准,把它改正过来,「改往修来」,过去也不必后悔,过去就过去了,只要能把毛病习气改过来就好。
『洒心易行』。这个洒跟洗刷的洗是一个意思。把心里面妄想、执著、烦恼、习气,把它洗掉。用什么东西洗?读经、念佛!用读经、念佛的方法把心里头肮脏东西洗干净。行是行为。过去行为有错误,现在统统换过来,这个易是改换过来。从前是恶行,现在我换成善行;从前我是染污行,现在换成清净行,那就行了。能这样做,就有求必应,『感降』。感是感应。感应降临。自自然然就感应了,为什么?我们的心,善心、善愿、善行,一切诸佛菩萨都善。善与善感应,感得诸佛护念,善神拥护。如果,我们的心,恶念多,心恶、行恶,那也有感应,跟什么感应?这个宇宙之间有很多恶鬼、恶神,跟他志同道合,他感应来了,他也来加持你,加持你什么?让你做更重的恶,做更大的恶,将来堕更苦的地狱,他就来帮助你干这个。所以,这个感应是自然的,善与善相感,恶与恶相感。
『所愿辄得』。有求必应。我们求往生西方,那怎么会得不到?一定会得到。这段文,我们要好好的记住!非常宝贵的教训!下面这一节文。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这是说佛教化的具体成果。『佛所行处』。这个意思是讲佛法,佛教育推行的处所,是这个意思,佛教育推行的处所,弘扬的处所,教化的处所,是这个意思。不是佛走过的地方,也不是说这里供一个佛像,那个没有用处。佛的教学,佛的教育,在这个地方普遍的弘扬,这么一个地方。这个大,这个『国』,国家。『邑』是城市。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还是上古的时代,这个地球上并没有大的统一的国家出现,还没有。我们中国统一是秦始皇时代才统一,才出现,在那以前都是诸侯,都是小国,部落一样,都是小国。这是「国邑」,就是一个国家的都城。实在讲,那个时候一个国家大概只有一个城市,顶多二、三个城市,那就是很大的国。『丘聚』。就是乡村。这是说都市跟乡村没有不蒙佛陀教化的,只要佛教育建立在这个地方,一定得到佛的教化。
【天下和顺。】
这是讲人和。佛教导我们,断恶修善,佛教导我们要慈悲,要和睦,特别是教我们三福、六和,人人都能够遵守,这个天下怎么会不和顺?人只要一和,就风调雨顺了,为什么?这个环境跟著人心转!人心善良,环境就非常美好!依报随著正报转。因为依报是正报变现出来的一部分,这当中的密切关系,唯有佛在经上说得详细,说得明白,所以是『天下和顺』。这是人与人相处,都能够随顺。个个人都能够恒顺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所感得的自然感降,所感得的。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日月清明,风雨以时』。是什么?天和!应当下雨的时候就有雨水;应当晴天的时候就晴空万里,没有灾害!『灾厉不起』。这是时和!没有暴风,像我们世间有飓风,有暴风、台风,这都带来灾害,豪雨也会带来灾害,这些都没有。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地震、还有海啸这些『灾厉』,统统都没有,这是善心所感。
【国丰民安。】
『丰』是丰富。丰富有两种,一个是物产丰富,大家在物质生活上享受,这就提高了;另外,是文化道德的丰厚,精神生活美满,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好!国丰!『民安』。老百姓人人安居乐业,身心安稳。这是,佛教化的成就。
【兵戈无用。】
这一句是说,这个国家没有外患,用不著养很多军队保护这个国;它没有外患,没有人欺负你,这没有用武之处。
【崇德兴仁。】
佛教育当中,推崇是道德,每个人心里面,都存著仁爱,想自己都能够想别人。
【务修礼让。】
人人懂礼,人人都能够忍让,这个国家从上到下没有争执的。现在竞争太激烈了,竞争就带来整个社会动荡的不安。佛教育里面是提倡的是礼让,每个人能够守礼,能够忍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这『各得其所』。好!我们从这一小段,你看它的政治,看它的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福利,短短的几句经文都说尽了。这一段经文实实在在也说明,佛法乃今世所必需!这是欧阳竟无从前在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佛法是今时所必需」,我们看到这段文,你晓得确确实实是必需的。它带给我们确确实实是幸福、是美满。事业的成就,社会的安全,国家的富强,世界和平,佛教育确实是能够帮助我们做得到的。现在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佛教是宗教,以为佛教是迷信,因为这个障碍,他不接触了,对於这个珍宝他就没有办法认识,他不能得其用。所以这个迷信实实在在是非常大的障碍。
我们过去在年轻,也是把佛教当作迷信。因为它是迷信,所以接触的意愿就没有了,远远不如其他宗教。我这个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法当作哲学一个科目给我讲,做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叫佛经哲学,我听了之后,才知道佛教这么好。才晓得确实像佛在《华严》里面,在《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我们既然知道了,明白了,就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去推广;经上讲的转相教语,我们要把它做到。现在实在讲,科学工具帮了很大的忙,我们录音带,录影带,在大量的印这些经书,确确实实比过去几年有很大的进展,可是还要努力!多数人都明白佛法的真相,知道佛法的好处,这个社会就会接受佛法的教导,我们就能得这样殊胜的果报,都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我哀汝等。甚於父母念子。】
释迦牟尼佛自称。佛对於我们真的超过父母对於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关怀。
【我於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世尊在这个世间示现作佛,当然在那个时候,有些人缘成熟了,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佛身而得度者」,释迦就示现佛身,来度这些众生,这是来示现成佛。佛教导我们的就是以善攻恶,以善对治恶业。让我们修善对治作恶!恶,这是三界六道生死流转的业因;善,则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生六道轮回,太苦太苦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的。所以他前面讲这个善就不是普通的善,不是六道里面三善道的善,超越六道,要了生死,要出三界。
『令获五德』。这个五德就是前面讲的五戒。『升无为之安』。晋升获得无为之安。无为就是不生不灭,也就是通常我们讲的,了生死,出三界。有为就有生有灭,无为是无生无灭。往生到西方世界,那就是无为之安,这个轮回没有了,生死也没有了。到达西方世界是无量寿,说实在的是永远的无量寿,是真实的无量寿,而不是有量之无量。有量之无量,那是阿弥陀佛的应化,你到那个地方已经成佛了,成佛是真实的无量,不是有量的无量。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佛这一段,现在来看,预言!释迦牟尼佛的预言。这个预言都兑现了。『吾般泥洹』。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我们世俗人讲佛死了以后。『经道渐灭』。佛的这个教化传的时代久了,逐渐逐渐变质,到最后也会断灭了。佛的法运一共是一万二千年。第一千年叫正法,所传下来的很纯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几乎都能够证果。第二个一千年叫像法,逐渐变质了,不像从前那么纯了,像就是相似,虽然不纯,还很像。所以,修行证果的人少了,但是,开悟的、得定的、生天的很多。第三个一千年以后,这总共有一万年,叫末法时期。我们现在是在末法的第一个一千年,照外国人的算法;要照中国人的算法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你看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他们采取中国传统的这个计算法,用他们的算法,今年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大概三千零二十一年,就是第二个一千年刚刚开始,愈传愈讹!有假的东西掺杂在里面,不纯了,这佛法不纯了。
「经道渐灭,人民谄伪」,人心对佛法也不像从前那么尊重,也不像以前那么认真。纵然信佛,虽信,里面打了许许多多的问号,怀疑!『复为众恶』。这个老毛病、老习气又犯了。这话里头味道很深,又犯了,你想想看这什么味道?佛陀在世的时候,可能我们也学佛。我们接受佛法,把我们毛病习气都改了,轮回里头又转几圈,现在老毛病又犯了,就这个意思。为什么会遭到这么困难?说实在话,佛陀在世的时候,给我们讲这个经,我们没认真,没认真想往生,要往生不就没事了,那现在都做菩萨!那就不是凡夫!就是一个大错误,没有往生,没有求往生!你看学佛的人多少,几个人去求往生?不求往生的人,一转世毛病又犯了,犯得可不轻;又造众恶了,前面所讲的五恶、十恶都犯了,『五烧五痛,久后转剧』。这个苦难一定是一世比一世要重,一世比一世苦!这些全是事实。佛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怎么能不警觉?
【汝等转相教诫。】
佛在这里又劝导我们,我们今天明白了,这是很幸运,把佛法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得度了,但是看看许许多多人,还在迷惑颠倒,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人,那是可以原谅的。已经接触到佛法,正在认真努力修学佛法,而修的是颠倒的,修的是这一生解决不了问题的,来生毛病习气还要出来的,这不究竟!一定要帮助他。
【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一定要依教奉行,决定不能够违犯。佛的心比我们父母的心还要慈悲。佛是念念希望我们好,希望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说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了,於他有什么好处?说实在话,与他根本不相关。佛无求於我们,我们讲老实话,对佛没有能报答的!佛什么都不求,那用什么报答?没有法子报答,唯一报答的,就是依教奉行,转相教诫。我们能够转相教诫,这就是佛的愿望,符合佛的愿望,这才能报佛恩!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
『弥勒菩萨』从三十二品到这个地方,听了佛这么多教诲之后,弥勒菩萨说,世间人所造的恶,所受的果报,『如是如是』。跟佛讲的完全一样。佛都看到了,佛都说出来了,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弥勒菩萨在此地也可以说是给我们作见证。弥勒是等觉菩萨,释迦牟尼佛的后补人,西方极乐世界他去过,这个地方,六道轮回他也清楚。他来给我们作见证,证明佛所说的完全是事实,完全是真相。
【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这是对佛的赞叹!佛对於这些众生,这些世人,平等的慈悲,这个『皆』是平等,没有等差的,平等的慈悲,『哀』是怜悯。佛的愿望是『悉度脱之』,是希望这些众生个个都成佛,而且希望大家是快快成佛,不希望你在六道里面老是拖延,希望你快快成佛。快快成佛,除这个法门之外,就没有第二个法门。所以,净土法门,古大德讲,叫门余大道,门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量法门以外的一条大道,成佛大道。所以,这个经就是成佛之道,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要辨别清楚,我们的心就定了,定在这部经上。这一生当中,没有怀疑,没有忧虑,也不犹豫,决定成就。
【受佛重诲。】
佛在此地,是一而三,三而四重复的劝勉我们,重复的教诲我们,这是慈悲到了极处。
【不敢违失。】
我们也应当像弥勒菩萨一样,不敢违背,不敢把佛的教诲离开。「失」就是离开!不能违背,不能离开。所以,经典天天读诵,意思不明了,要听经,唯有真正清楚、真正明白,才晓得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做就是修。今天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五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5
请掀开经本,一百五十三面第二行,「礼佛现光第三十八」。在这品里面,我们会看到西方世界与我们娑婆世界两位导师加持与会的大众,让大家都能够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就是作证转,在三转法轮当中,这是拿出证据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知道西方世界确确实实存在,决定不是虚妄的,当时有这个情况发生。虽然事隔三千年,经典的记载、承传必定是有根据的,决定不是虚妄的。我们要能够相信经典的记载,相信历史。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
这是世尊给当时在会的大众一个提示,我们现在讲提议,一个提议。你们大家想不想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在这个地方我们有见到阿弥陀佛的另外一个别号,就是『无量清净平等觉』,所以这是阿弥陀佛的别号;也在经题里面显示出来,这就是阿弥陀佛。以『及诸菩萨阿罗汉等』。这是西方世界弥陀的学生。学生众里面,有这个统统是讲自分的能力,不讲佛加持。若说佛加持,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平等的。如果说自分,修证功夫,假如是破了无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菩萨;如果只破见思,还没有断无明,等於他方世界的阿罗汉。所以这个名词是自分所称的,如果是佛力加持那统统是平等,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了解、要清楚。以及他们所居的国土,西方极乐世界。
【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佛教给大家的方法。佛讲经,大家都坐在那听,你要想见西方世界依正庄严,你得起来面向西方,太阳落的地方,西方。『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两句里面说明了三业清净,三业真诚,三业恭敬。这三业就是身口意,这就能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阿难即从座起。】
『阿难』在大会里面,非常乖巧,阿难一听到佛这么说,他立刻就从座起,他的动作比别人快。
【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阿难尊者前面曾经听世尊讲西方极乐世界,详细的给大家做了介绍,所以他非常欢喜,想见佛陀,想见西方殊胜的状况,而且发愿,『供养奉事,种诸善根』。
【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
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得到,感应之快,感应的不可思议。你看阿难这一拜下去还没起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显现在他的面前。他都看到了,看到阿弥陀佛,『容颜』。这个容貌颜色既广又大。我们在赞佛偈里面念的「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赞叹佛的报身。佛的身相现起来就像在虚空当中一样,『如黄金山』。佛的身都是显现的金色。『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当然一切诸佛世界这个时候也显现出来了,不但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刹土都见到了。我们看底下就晓得:
【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由此可知,世尊在这一次会里面给我们介绍的,没错!十方诸佛真的来作证明,一切诸佛都赞叹,就像本师赞叹阿弥陀佛一样。本师怎样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净土三经,净土三经里面对阿弥陀佛的赞叹,一切诸佛如来也是这样的赞叹。这里面赞叹最殊胜的一句,我们应该牢牢的记住,「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把阿弥陀佛赞叹到顶点了。如果诸位能够细细体会这个意思,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无量寿经》,一定也是经中之王,一个道理!弥陀名号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名号之王,你要懂得这个意思。孔老夫子讲,举一隅,我们要以三隅反。你才能看到这个经典、法门无比的殊胜,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古来许许多多的大德,到晚年接触到这个法门,统统放下,专念《弥陀经》,专念阿弥陀,道理就在此地。他真的明白、真的清楚了。如果他不是真正搞清楚,怎么肯放下?我们说怎么舍得放下?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原来经中之王,佛中之王,那个我们不皈依,我们皈依谁!
末后这一句很难得,『无碍无断』。无碍,没有障碍,一切诸佛的赞叹,尽虚空遍法界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无碍。无断,就是诸佛如来对於阿弥陀佛的赞叹,从来没有中断过。由此可知,《无量寿经》是一切如来在尽虚空遍法界,演说没断过。佛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到另外一个地方又讲,无论到什么地方确实没中断过。就以释迦牟尼佛来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如果以黄念祖的意见,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多大?是一百亿个银河系,佛在我们这里讲,可能就到别的星球轮流去讲,没断过!
【阿难白言。】
阿难尊者见到了,跟世尊说。
【彼佛净刹。得未曾有。】
他见了之后,十方诸佛的刹土他也见到了。这一比较之下,都比不上极乐世界庄严。极乐世界最殊胜、最庄严的是什么我们要清楚,决不是在物质受用上的庄严。如果讲物质上,这是六尘的受用上来说,世尊告诉我们,比西方极乐世界庄严的佛国土很多很多,西方世界比不上!它是什么样的庄严,令一切诸佛这样赞叹?教学的庄严,证果的庄严,这是诸佛世界没有的。你看一切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成了阿 跋致的菩萨,这不容易!阿 跋致七地以上,像我们凡夫烦恼一品都没有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当了七地菩萨,这不可思议!一切诸佛世界里面没有。他方国土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 劫,要无量阿僧 劫;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给它算一算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三劫、四劫跟三个阿僧 劫、跟无量劫不能比!就好比要学一样东西,人家要学二、三百年都学不会,在阿弥陀佛那边,二、三个小时就学完了,就好比是这么快速!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没有的,所以诸佛赞叹。这阿难见到的,阿难一见到的时候:
【我亦愿乐生於彼土。】
我们现在问,阿难尊者现在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个地方看到他发愿,阿难求生。阿难是世尊教下的传人,我们晓得这三藏经典是他集结的、是他传下来的;他又是禅宗的传人,他是禅宗的二祖。禅宗是世尊传给摩诃迦叶,摩诃迦叶传给阿难,所以阿难也是禅宗的传人。他现在在哪里?他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怎么知道的?《无量寿经》这有,他发愿求生西方。所以这是证明。
【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
这些经文我们要牢记在心。什么人能往生?过去生中,已经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我们想想,我们在前面看到,阿 王子与五百长者,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万万是亿,四百亿。诸位想想四百亿佛!听到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还没发心想往生,只是动一个念头,希望我们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还没有意思往生。阿难尊者的善根超过他们,阿难有意思往生,一听他就动了往生的念头。我们今天有缘,缘成熟了,什么缘?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这个缘成熟了。怎么晓得成熟?我们也发了往生的念头,尤其是一种强烈的往生念头。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就是你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这个善根这一生当中成熟了。
《弥陀经》上讲得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过去念《弥陀经》,不知道经上讲的少善根少到什么程度,不可以少,那当然要相当一个数字,这个相当数字到底是多少我们不知道!这《无量寿经》一念才晓得,最起码我们现在知道要超过四百亿佛。你过去生中供养的诸佛,已经超过四百亿佛,你才比阿 王子强,你才有往生的念头。所以这个法门,我们通常劝人,人家不能接受,不能认真修行,我们点点头。为什么?很正常,一点都不奇怪。他要是听了就相信,想发心往生,这不得了,这很不平常,这不简单!为什么?我们就知道他的善根成熟了,而且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善根,善根成熟了。善根不成熟,那个心起不来。所以,这是世间第一等的善根,我常说,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没有第一等的善根福报,这个法门他不会动念头、他不会动心。第一等的善根福报能有几人?这一定的道理,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因缘。「植众德本」。这个德本在此地讲就是跟阿弥陀佛结了缘,你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结了缘!
【如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这句要紧!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阿难尊者往生的方法。这一句是往生的方法。阿难想往生,这是前面世尊给他证明,他的善根成熟,他过去曾经亲近无量诸佛,善根成熟,怎么去?方法教给他。这个地方讲的方法比《观无量寿经》讲的就简单了。《观无量寿经》可以说是这句的详细说明,『应当一心归依』。
什么叫「归」?什么叫「依」?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下午举行了皈依,我看看大概有三百多位同修,了不起!你们一心皈依,瞻仰阿弥陀佛,将来这三百多人都要往生,三百多尊佛出世!这还得了,这不得了的事。我们皈依有一个录音带,过去这边同修们发心曾经做成了CD片,镭射的激光片,希望大家能多听几遍。过去,有些同修就从这个录音带里面把它写出来,写成一个小册,今天分发给诸位。
『瞻仰』,就是念佛。因为《观无量寿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念佛的方法有三种:有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观想、观像都不是属於瞻仰。由此可知,世尊不用念佛而用瞻仰,这个用意也非常之深;可以跟念佛会合起来看,我们就了解它的真实义。这个意思就是说,念佛心里头一定要有佛。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不行,那是没有用处的。古人这是笑话这些人说「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不相应。一定要心愿解行与佛都能够相应,这样才是真正的念佛,这就是真的瞻仰。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於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
我们的世尊,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你看沟通多快!世尊这话还没说完,阿弥陀佛光就放出来了,他们的沟通、配合默契很够。释迦牟尼佛一讲完,阿弥陀佛就放光,这个放光就是证明,给世尊证明佛所讲的没错,佛所教的方法也不错。同时这个佛光,佛光里面出现了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从佛的光明当中出现,这就是佛光普照一切诸佛的刹土。『皆悉明现』,明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显现在眼前,『如处一寻』。一寻是很短的距离;换句话,就在眼前,你一定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个一寻是多长?它是长度的单位。古时候的度量衡,八尺叫一寻,十尺叫一丈,可见得还不到一丈。八尺这么远的距离,那你当然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
佛光注照。我们平常这个光是日、月、灯光,我们现在接触的光是日月灯光。日月灯光,这个波长,我们现在讲光波,现在这个常识我们有了。比这个光波长的光我们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可见得我们的肉眼能力非常有限,见到的东西不多。佛光不可思议,我们现在藉著科学仪器晓得有X光,有红外线,我们现在能够晓得,波度长短不同的还有不少种,这些光波能够透过物质、能够透过人体,使日月灯光,这个光波不一样。佛的这个光波就更奇妙了,他这个光一照的时候,我们不必用仪器,这个世间里头六道轮回里面状况都见到了。这天道我们看不到,饿鬼道我们也看不到,地狱道我们也看不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这个世间,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我们也见不到;佛的光明一照统统出现了,全都见到了。
【於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
这是诸天,色界天,欲界天,天人的宫殿。
【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这一切里面包括饿鬼道跟地狱道,统统在佛光当中出现,佛说的没错。这是阿难与与会的大众,大家亲眼所见的。所以,这段算是历史的见证。我们今天看这是历史的见证,怎么能不相信?下面这是比喻:
【譬如日出。】
这是把佛光比喻作日出。
【明照世间。】
在黑夜的时候,我们在这个世间,这一切境界我们也见不到。太阳出来了,我们见到了,这就好比佛光出现了,诸佛刹土、六道轮回统统见到了,下面这补出来。
【乃至泥犁。】
就是地狱。地狱也看到了。
【溪谷。幽冥之处。】
『幽冥』指饿鬼道。『溪谷』里面是什么?是龙所居住的,畜生道里面的龙。有很多畜生我们肉眼也见不到,这个也都看见了。
【悉大开辟。皆同一色。】
因为在佛光照下去,都得佛光明的加持,所有一切众生都得殊胜的利益。
【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这是比喻,好像这个世界。世界动物、植物种类繁多!如果在大水,淹到水里面,那就看到这个水的颜色,其他都看不到,这是用比喻,比喻上皆同一色。佛的金光照耀之下,所有一切境界都变成金色的。这个比喻我们不难懂,因为现在人很多戴太阳眼镜,我们戴上红色的太阳眼镜,看到所有境界都是红色的,戴个蓝色的眼镜看到都是蓝色的,绿色的眼镜都看到是绿色的。佛是金光所照,所有境界都现成金色的,这是这个意思。他用水来做比喻。
【 漾浩汗,唯见大水。】
用这个来比喻。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佛光也像这样,看到所有的境界都是金色的,这是因为是金色光明所照的。说到这个地方,佛放光,菩萨放光,罗汉也放光,那个大小当然不同;可是我们凡夫眼光很浅,凡夫看的大概都差不多,因为我们心量不大。魔也会放光,妖魔鬼怪也会放光。魔的光明也是金色的,魔也有修持、也有大福报,他的光明也是金色光明。跟佛光不相同的地方,佛的金光你接触到,身上感觉到非常快乐、非常舒适,光明是柔软的,不刺眼睛;魔的金色光明它刺眼睛,像太阳光一样,刺眼睛,接触到身上不舒服,感觉到不舒服,就像这大热天在太阳底下不舒服,光刺眼睛,同样是金光,从这个地方能够辨别,这是光也有邪正之分。这里头意思很深很广,诸位很冷静的去观察,你能够开智慧。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这一段也做了一个比较。声闻是阿罗汉,菩萨就包括了等觉菩萨,跟佛就很接近了。但是,菩萨的光明,声闻缘觉的光明,在弥陀佛光之下,完全没有了,显现不出来了。譬如我们这边灯光很亮!在太阳底下,这灯光就没有了,为什么?阳光太强显不出它的光明。这菩萨的光明,在佛光之下,就像萤火之光比太阳一样。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
所以这一会实在不可思议!世尊不但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给我们做了详细的报告;没想到在这个地方阿弥陀佛出现了,把世尊所说的,统统给大家做了一个证明,让你都看到了。这是二土世尊的加持,阿弥陀佛加持大众,释迦牟尼佛加持大众,见到了。
『此会四众』。四众是讲出家二众、在家二众。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我们今天讲男居士、女居士,这是四种。除四种之外,佛讲经的道场都有天龙八部参与,他们不仅是护法,他也来听经。我们今天这个道场也不例外,也有菩萨声闻、天龙八部,我们肉眼看不见,他看得到我们,我们看不到他。统统都见到极乐世界,都见到阿弥陀佛了,以及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弟子们他们的活动,这些状况统统见到了。就像世尊前面所说的。
【阿弥陀佛。於彼高座。】
阿弥陀佛坐在讲台上。
【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
看到世尊说法的法会,这也就是法会的状况,菩萨恭敬围绕。这种也是诸佛所赞叹的,也是超胜第一,说明师资道合。阿弥陀佛是老师,其他是学生。老师真诚慈悲热心教导,学生真诚恭敬的学习,对老师没有一丝毫怀疑,百分之百的顺从,能依教奉行。看到这个状况,这也是诸佛刹土里面少见的。你看我们释迦牟尼佛,我们的本师,当年讲经的法会里面,还有一些徒弟(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对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还怀疑,还反对。带头的,提婆达多!提婆达多也是皈依释迦牟尼佛的,也是释迦牟尼佛剃度受了戒的弟子。他带了一批调皮捣蛋,专门给佛找麻烦的,专门在外面做坏事的,败坏僧团荣誉的,你看还有这些弟子。释迦如是,其他诸佛想必也没有例外!唯独阿弥陀佛没有,没有这些学生,个个都是好学生。所以这也是阿弥陀佛庄严里面无比殊胜,超越诸佛的地方。
【譬如须弥山王。出於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这是比喻就像须弥山一样,它不是一般的须弥山,『须弥山王』。我们晓得,佛在经上讲的一个单位世界有一个须弥山,三千大千世界有一百亿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就有一百亿座须弥山。当然每个须弥山高度不可能完全是一样的,我们这个世界人心不一样!所以,依报环境不相同,西方极乐世界人心一样。怎么一样?每个人心里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念,没有牵肠挂肚的,所以大家心都清净,现的世界清净平等。在不平等的境况之下,那个须弥山大小一定也不一样。须弥山王在一百亿座须弥山当中最大的,那他就成王了,举这个做比喻。
须弥山『出於海面』,很高大的这么一座山。须弥山实在讲并不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所以我们不可以把喜马拉雅山当作须弥山,你要把这个当须弥山,有很多地方讲不通。佛告诉我们,须弥山的北面是北瞿卢洲,是这个世间福报最大的地方;北瞿卢洲衣食自然,人不要去劳作,衣食自然,寿命都是一千岁,没有短命的。现在看我们这个地球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的北面是西藏,西藏人没有活一千岁的,没有个个都活一千岁,这证明须弥山不在我们地球上。须弥山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中心,这是黄念祖老居士他这样的说法,说得也满有道理的。
佛经上所说的,都是佛的现量境界。所谓现量就是亲眼所见,不是猜测,不是理想,是亲眼所见。我们凡夫肉眼这个见的能力太小了,刚才讲,在无量光波里面我们只见一小段,比这个一小段长的看不到,短的也看不到;佛的眼睛是所有一切无量的光波,他统统见得清楚、见得明白。所以他所看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不相同!要依我们的见,依我们的心量,去猜测佛的境界,那就会大错特错。那佛会不会骗我们?佛不会骗我们,为什么?佛的境界我们可以证明。那就是我们要如何突破我们六根的能量。譬如今天我们的眼睛只能见到这光波,怎样突破,使比这个波长的我们也能见到,比这个波短的我们也能见到。我们跟佛完全一样,能不能突破?能。用什么方法突破?佛给我们讲用定,用定功。
所以,佛说我们的能力丧失,什么原因丧失的?本来我们的能力跟佛完全一样,现在丧失掉了,为什么会丧失?佛在《华严经》上说得清楚,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跟佛完全一样;「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一句话把我们病根说出来。我们因为有妄想,因为有执著,所以把我们的能量变得这么小,可怜!那假如把这一切妄想执著都断掉了,我们的能力又恢复了。
佛对一切众生的教导,没有别的,无非就是破妄想执著而已,诸位一定要明了。既然破妄想执著,佛为什么许多经典里面教我们执著,教我们妄想?这是佛对初学人的,这要知道,这个初学人,叫以毒攻毒、叫择善固执。佛教制定许多戒律叫你遵守,那就是执著,那是以毒攻毒,前面说以善攻恶,你懂这个意思。这是在教学第一个层次。将来再往上提升?愈往上提升,那个执著妄想就愈来愈放宽了,到华严会上,完全开放。华严会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障碍的法界!
稍稍有一点执著,那就是障碍。《华严》到无障碍的法界,那是最高级的修行。我们中国孔老夫子说,他到七十岁的时候,「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那个随心所欲就好像是事事无碍,虽然事事无碍,样样都合规矩,没有乱,样样都如法度。并不是破坏法律、破坏制度,没有。样样合法、样样自在,入了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层次是要往上不断去提升,这是对的;不可以执著停留在一个阶段。就像我们念书,今年念一年级,一年级不错,老师也很好,同学也很处得来,不想升级了,有没有这种人?希望明年还念一年级,后年还念一年级,那这就是愚痴!那就错了,明年要提升念二年级,后年再提升念三年级。往上面去,下面就舍掉了,就放下、就舍掉了。这底下的不肯舍,老是不肯放下;换句话说,你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你的境界不能向上提升。这我们要明了,要知道佛教学的理论,教学的义趣,教学的方法,我们懂得。
须弥山,佛告诉我们是四宝所成,所以这个山能放光明,『无有杂秽』,清净光明。『及异形类』。没有其他杂的形类,它很庄严、很整齐。『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须弥山当中是四王天,四天王居住的地方。须弥山顶是忉利天,是三十三天忉利天王所住的地方,这里面有圣、有贤,有菩萨、有诸佛化现在其中,所以说是圣贤共住。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
前面这一大段都是阿难尊者记录的,记录下来当时的盛况。弥陀现身放光的盛况,阿难尊者记录下来的。『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见到这个境界非常欢喜。『踊跃作礼』。
【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
这是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三藐三佛陀』。这是正等正觉,南无阿弥陀正等正觉,要我们用中文翻译的话,这样子翻译法。这是恭敬、礼拜、称念。
【诸天人民。以至 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
『诸天』。包括有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都见到光明。『 飞蠕动』,畜生,这是讲的小动物,像蚊虫蚂蚁这一类的小动物。凡是佛光注照,他们都得到好处、都得到利益。他的疾苦在这个时候,在佛的光明之下,中止了,休止了,生欢喜心。『忧恼』。就是忧悲苦恼,在佛光之下也中止了,这个时候也停止了。『莫不解脱』。这个解,解开,这个心念所谓心结、烦恼,烦恼消除了,这叫解。脱是离开苦恼,就解脱。
『悉皆慈心作善』。离苦得乐,破迷开悟,都能生起慈悲心,都想做好事,都想作善。『欢喜快乐』。得益的浅深,当然是个个人不相同,不相同的原因在哪里?每个众生他的业力、习气不一样。业力轻的人、习气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大;反过来,烦恼重的人、习气深的人,他得的利益就小。总而言之,没有不得利益的。这底下一段是讲天乐的供养。
【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这个『鼓』是鼓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演奏。没有人演奏,自自然然这个音乐在空中。『五音』。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交响乐。因为,它有许多种乐器,这是交响乐,这是天乐供养。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於虚空散作供养。】
这是其他佛国天人散花供佛,这大家也见到了,所以,见到西方世界,见到诸佛国土,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画面,不是呆板的,生动的。佛与菩萨、一切大众他们的活动状况统统见到了。
【尔时极乐世界。过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
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的距离。释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神通之力,让我们见到,而且西方极乐世界好像就在我们眼前。
【如净天眼。观一寻地。】
非常明净的天眼看八尺的距离。我们眼睛看八尺距离也看得很清楚,用不著净天眼。这就是说看得非常仔细,看得非常的清楚。
【彼见此土。亦复如是。】
我们看见他了,他有没有看见我们?他也看见我们了。不像我们现在看电视,我们看得见他,他看不见我们;眼睛张得再大,他也看不见我们。在这个景观之下,我们看见他,他看见我们,彼此可以对话,这真正不可思议!
【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他们也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无量寿经》,大众在围绕,听的欢喜的状况。阿弥陀佛世界的人看到了,十方诸佛刹土那些人也都看到了。我们要问问,我们现在这一会他们有没有看到?当然看到,必定如是。彼土佛天见到我们这道场,听到我们这边道场,知道我们现在在做些什么。不仅如此,也知道我们现在每个人心里在想什么,所以不能胡思乱想。我跟大家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这段经文,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历史见证来看,显示世尊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不虚。阿难尊者一见到就想去;我们现在不想去,没见到、没听到。今天看到这段经文,等於见到。阿难见到了,我们也都见到了。再看下面第三十九品。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弥勒菩萨来为我们作证,证明释迦牟尼佛的话句句真实,帮助我们断疑生信。请看经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
这两位都是法会的当机者。
【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这问他,你们有没有看清楚西方极乐世界,佛所居住的『宫殿,楼阁』,大众所居住的宫殿楼阁,七宝池,八功德水,七重行树,七重罗网,有没有见到?地面上的庄严。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这是空中的庄严。空中有欲界天人,有色界天人,色究竟天是色界的天人,天人在空中散花,供养佛及大众。空中庄严。这个地方,我怕大家怀疑,西方世界,我们说了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一乘当中的一乘,怎么会有欲界、色界天?如果要有欲界色界天,这不变成六道了吗?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对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些诸天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是真的六道天人来散花。六道里面天人怎么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如同西方极乐世界有许多众鸟,像《弥陀经》上讲的,白鹤、孔雀、鹦鹉都能够说话,那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是真的畜生道;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是真的。这些天人亦复如是。空中的庄严。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唯然』是很恭敬的答覆。佛一问,是的,见到了。唯然见到了,都已经见到了。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
前面是见,见色相,这是听声音。阿弥陀佛在那里讲经说法,你们有没有听到?听到了,阿弥陀佛在教化众生。此地的这些众生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因为众生,除佛之外,都称众生,九法界有情众生。西方世界只有菩萨,菩萨也是众生。
【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阿弥陀佛讲经说法,大众听经,当然听经里面一定也有发问、也有讨论。这就不用细说了,这种状况我们都能够联想得到,阿难都听到了。阿难表示,大众个个都听到了,个个都见到。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
这是弥陀的本愿。本经所叙说的,佛在《弥陀经》里面所讲的,这又给我们作证明。你有没有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称为『净行』,凡是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修行净业。这我们要晓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是修净业,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你在这个世间是修善业而非净业,将来只能在三善道享福,不能往生,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你的业不净。西方世界称净土,这要很清楚、很明白。怎样净法?心清净。心怎么清净?对於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染污,你的心就清净了。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念佛,在佛菩萨面前发愿,我要求生净土;天天念回向偈,愿生极乐国,天天念,可是心不清净,身不清净,不能往生。就是经上讲的,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心不清净,行不清净。行是生活行为,表现在外面的;心是里面,里外都不清净,念佛回向,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去不了。这一生当中决定要去了,这决定要去了,一定要里外都清净。里的清净,对於这个世间,不但世间,出世间法,世法、佛法统统放下,世法、佛法都要放下。
你们看看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的开示。他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这个夹杂里面包括诵经。譬如说,我们一心想要求生净土,我们每天念《金刚经》,念《普门品》,念《地藏经》,念一大堆的经,夹杂!不能往生。夹杂是你心不清净,怎么个不清净法?大家自己冷静想一想就晓得了,不用我多说,世法里面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心里放不下,这个心不清净,世出世间法都被染污了。如果要达到清净,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我们的心才会清净。
放下,听著是叫你心里的放下,不是叫你事上放下。事照做,该干什么活还干什么活,事照做!心里头不沾染。你做的这个事,断一切恶是做事,修一切善也是做事,这个事就不叫善业,叫净业。断恶修善都是属於净业,心清净,不染著了。我做这个善事,做了好事,心里头牢牢的记住,你看我捐多少钱,做多少功德,一生一世都忘不掉。那是善,那个不净,心被污染了。所以佛教给我们,特别是《般若经》上所讲的,三轮体空。做要认真努力去做,决定不著相,不执著,心干净!这样心清净,行也清净,这叫菩萨。
所以不是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你不受菩萨戒,诸佛菩萨看到你都恭敬你,菩萨,都承认你是菩萨。受了菩萨戒,身心不清净,别人称你菩萨,自己也觉得我是菩萨,诸佛菩萨不承认,连那个鬼神也不承认你是菩萨,假菩萨,不是真的,冒充菩萨。那假的,冒充的,不但没有好处,还有罪过。不是菩萨,冒充菩萨,这还得了?所以一定要晓得。
要修清净心,这个经好!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看这标示得多么清楚、多明白,简单扼要。这是这部经最大的好处,为什么?我们不去读《华严》,不去讲《华严》,《华严经》要像我讲这个经这样的进度,这种讲法,一部《华严经》要讲五千个小时。现在的人谁有时间用五千个小时听一部《华严经》?不可能!就是笼笼统统不要细说,简单扼要的说,要把《华严经》讲圆满至少也要三千个小时,《华严》麻烦!详细是详细,显得罗嗦,抓不到纲领。这个经好!《华严经》的浓缩,全部《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说,说得详细一点,但是详细,太详细了,纲领抓不到。我们的人心太粗了,细心的人可以,聪明的人、细心的人可以。我们这样粗心大意,《华严》上抓不到纲领。这个经还行,这个经不太长,如果在这个经上再抓不住纲领,就念小本《弥陀经》,那就比这个更要容易、更简单了。那才能得受用。所以,这不可以不知道。对於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关键之所在。
所以,这个净行就很重要了。在日常生活当中,从早起到晚上睡觉,处事待人接物,在这里面修清净心,修清净行。你果然会了,那你这一生往生,决定是上品,不是中下。净行,普贤菩萨修的,不是普通的菩萨。无论做什么事情,身心清净,事事清净。心清净,语清净,言清净,行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这叫「净行之众」。这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是普贤菩萨,都是修普贤行的。普贤是高级的,普贤行最高级的,我们也把它列在修行五个科目之中。就好像五层楼一样,五层大楼,普贤行是最高的一层,它底下有基础!我们应该怎么修法?我们先修第一层。
第一层是什么?三福,我们从这修起。三福里面包括十一条,第一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我们这个经里面,第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就是第一福。第二福有三句「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在这一段。可见得这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包括三福里面前面两种,三皈依。什么叫三皈依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皈的基础是建立在孝亲尊师,十善业道的基础上建立的,三皈五戒没有底下这个基础,三皈五戒都落空。好像盖楼房,我们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这不能不知道。第三福「发菩提心,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劝进行者」。这是我们现在修行第一个阶段,好像这五层大楼第一层,包括这么多内容。
第二个层次六和。教我们怎样与人相处。与大众相处,最难的,意见的沟通,这个最难;见和同解,这一条最难。怎么样,我们跟大家能够做到见和同解?一般人听到之后,决定做不到。是不是真做不到?真做不到。佛教给我们怎样做到,心清净就做到了。他争我不争,我跟他就和。清净能够包容不清净,不清净不能包容清净。清净可以包容不清净,正如同六祖所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过太多了,什么叫不见?不是你眼睛没看见,不是耳朵没听见。眼也见,耳也听,眼见耳听为何不见?心清净,没有放在心上,这个见和就同解了,同诸佛菩萨,不是叫你同一切人。同诸佛菩萨,同真心法性,叫你在这里同。不是叫众生在妄想上同、在分别执著上同,那个同不了的,那是妄。我们要跟真同,跟真心同,跟本性同,这就同了。只要这个一同,下面五个就迎刃而解,一丝毫的困难都没有了。
戒同修,守法,一切自然守法;身同住,同在这个国土,同在这个社会;口无诤,他争我不争,就没有争了,遇到争论,这个方法很好,他看你不顺眼,骂你,你就乖乖的听,他骂上二个钟点,骂累了就不骂了。是不是?没事、没事!笑笑,没事。这个方法好得很,人家要打你,你不要还手,让他打,打了几下,他下不了台,他打不下去了。你看,打,人家不还手,不打,这怎么办?是不是?下不了台。这两个相骂,两个相打,程度一般高;一个高的,一个低的,绝没事情。你哪里看到一个老头跟三岁小孩打架,你有没有看到?没有看到过。一个高,一个低,打不起来,也骂不起来;一个心清净,一个心污染,打不起来,闹不起来。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所以最难的见和同解,那个见解要相同。今天我跟大家的讲法是深入了一层,这完全都是真实的。
再往上,这才能真正的入佛了,学三学,戒定慧三学;再学菩萨的六度,最高级的普贤十愿。普贤十愿完全是清净平等觉来修的,如果没有清净平等觉,哪来的普贤十愿?所以,那是最高级的修行法。我们向往,我们明了,我们从最基层去做,向著这个目标就对了,步步踏实,他们的感应,不可思议。
『游处虚空』。他为什么能够游行在虚空?道理在哪里?他们无心,就自在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游行虚空?我们心里有压力,好沉重!压在地下了,是不是?再重一点就往下面去了,这怎么能往上飘?没有压力,所以叫一身轻松!这是实实在在的。你要是试验爬楼梯就晓得了。你从底下,楼梯一步一步的爬到五楼来,你感觉到一身轻松,好像是走平地一样的,就证明你的心里没有压力,你的心比较清净;如果走上来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累,走到上面都喘气了,都走不动了,这就晓得你烦恼很多,你的压力很重;那要登山就更明显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们过去在台中,办大专佛学讲座的时候,讲座里面有一天老师带著同学们去郊游,那个时候郊游最近的地方就是彰化的八卦山。在那个时候,三十年前八卦山上只有一条很窄的公路上去,上面房子并不多,李老师带著这些年轻的大学生爬山,老师第一个登到山顶。老师七十多岁了,第一个登到山顶,学生一个个爬得是,还喘气!老师说,你看你们这些没有用的小孩!我七十岁了,走上来走到山顶不累,没喘气。心清净,身体轻,身体清净,爬山跟走平地一样。我们看到这里是果,你想到那是什么因?净行。身心清净,没有丝毫污染,游处虚空。
『宫殿随身』。宫殿随身,就证明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十足的证明。『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这是讲的活动空间之大。十方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极乐世界大众,他们生活的大环境。我们读到这个地方,的确是非常羡慕!羡慕就要赶快去,我们从台湾飞到这里四个多钟点,人家不要,一念之间,十方诸佛刹土就到了。
『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这就是净念相继。你看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还念阿弥陀佛,并没有说我们念佛生到极乐世界,你就不必再念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还念阿弥陀佛,这很奇怪。阿弥陀佛老听著我们念他,他耳不烦?这是我们世间人的一个妄想。其实阿弥陀佛的意思,我们要加上南无,皈依无量觉,阿弥陀是无量,佛是觉,皈依无量觉。阿弥陀佛听到点头,正确!念念不忘皈依无量觉。我们一切时、一切处要觉而不迷,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他怎么会厌?念到成佛了,成佛还念这个佛号,为什么?教化众生。我们是这个法门成就的,成佛的,还以这个法门度众生,净念相继。
【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
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你有没有见到?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弥勒菩萨在这里答应,就像佛所说,这一桩一桩我们统统都见到了。不但见到这些,佛还没有说,没有提起的,弥勒菩萨还见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些人还在那里受苦。世尊说了。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西方极乐世界有『胎生』的,你们有没有看到?这个胎生不是真的,还是莲华化生,胎是形容苦,胎生苦!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些人还在过苦日子,世尊把它比喻做胎生,问弥勒菩萨,你们有没有见到?见到了,弥勒菩萨也见到了。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於宫殿。】
你看那些人多快乐,虽然受苦,受什么苦?没有见佛,没有闻法。除了见佛闻法之外,他们的生活状况就像夜摩天人一样;夜摩天比忉利天还要高一级,像天人一样快乐。那他苦在哪里?不见佛苦,不闻法苦。不见佛,不闻法,像前面极乐世界的人游处虚空,宫殿随身,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他们没有,他们做不到。这就比喻作胎生,是这么个意思。为什么会有这个状况?下面一品要详细说明。世尊非常慈悲,希望我们不要去做这类众生。其实不见佛、不闻法也不过是五百年而已。五百年,我们这个世间五百年,极乐世界人寿都无量,那五百年算什么,所以说纵然住在边地也很幸福,我也很恭喜他,也难得!总算是超越六道轮回了,不过比那个九品往生的人耽误一些时间就是了。
【又见众生。於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段是弥勒菩萨见到一般念佛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都是莲华化生,他看得很清楚。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其实胎生还是化生,这里不可以误会。为什么缘故?实在讲为什么缘故,有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见佛、就闻法;而有一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马上就见佛闻法,他的疑问在这个地方。所谓『胎生』,下面一品经里面要为我们说明原因。在这个地方我们略略的提一提,他是疑心没有断尽,疑惑,那既然疑没有断尽,他怎么能往生?他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一种试探的心情。听说西方世界这些这么好,我就拼命念佛求往生,不能往生就算了,能往生更好,这样的心,而不是完全肯定。没有丝毫怀疑的心,那人家就是九品往生了。他这是对自己或者是对阿弥陀佛这个疑没有断。因此这个地方有一点障碍,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立刻见佛闻法,佛用胎生来做比喻。如果要克实而论,所有往生的人,包括这个地方所讲的胎生边地,都是莲华化生。
西方世界,世尊为我们讲得很清楚,是平等的世界,我们在第一天介绍经题的时候就跟诸位说明了。阿弥陀佛所以被称为佛中之王,他这些功德庄严是十方诸佛所没有的,就是用平等法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不平等,你看上从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九法界怎么会平等?一个法界里面就无量差别,何况九法界决定不平等的。他用一个平等法,这是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什么平等法?信、愿、持名。文殊、普贤也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的,我们今天还是用信愿持名往生的。我们跟文殊普贤差异太大太大,但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居然是相同的,这不可思议!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平等,他是以平等法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因平等,果平等,一切经里头没有,一切世界里头没有,所以他称为佛中之王,就是凭这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这个人,使这个人立刻就等同七地以上的菩萨。凡夫,业障深重的凡夫,一下就把你拉到七地菩萨的这个境界,你所显示出来的智慧、神通、道力,跟这些大菩萨们没有两样,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没有两样,这从哪里来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所以不可思议。
对於存著疑心往生的这些人,这些往生的人还是信愿持名,就是信里头有一点怀疑,我拼命,我很认真努力的念,认真求阿弥陀佛,绝对不会输於九品的。他一个念头就是有很好,我就往生了;没有,没有就算了,也就不在乎了。就是这么一个念头,这么一个妄想没断,这是生到边地的。阿弥陀佛是平等加持,平等。为什么他得不到?他这一念疑情没断,是他的业障,障碍了佛力的加持,他要是一觉悟,这个念头断了,立刻就入品。五百年是最高的限度,有些人到那边几天他就觉悟了,他就不怀疑了,那马上就入品。有些人要等个几年,几十年不定,最长五百年,五百年是最长的限期。明天我们来讨论这一段,这段也很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