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第16-20集1994年)

2019-09-03 佛教经咒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十六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16

请掀开经本第七十六面最后一行,「超世希有第十八」。这品经世尊要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正报庄严。正报就是为我们介绍导师阿弥陀佛,以及佛的弟子们。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这一段经文很重要,能消除我们很多的误会。西方世界,我们在佛的四十八愿当中,所看到的是平等法界,所听到的凡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无论是菩萨、声闻、天人,乃至於恶道众生,包括地狱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做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我们听说的。为什么世尊说经,还常讲西方世界有声闻,有天人、大众?这个地方为我们说出来了。

天人、大众不是真的。『顺余方俗』。就是他方世界,在极乐世界的来讲,其他诸佛刹土里面有天人、有声闻,随顺他方世界说的。这里面就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断烦恼。像我们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虽然都做阿惟越致菩萨,那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我们修来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功夫,而是佛力加持的,把我们硬是提升到那个境界,自己实在上讲一品烦恼都没断。从自分上来说,我们是人天身分,被佛一加持,我们也做了阿惟越致菩萨,是这么一回事情。诸位要搞清楚,佛这个说法意思在此地。第二个意思是说咱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我们是从人道去的,佛就说人;从天道去的,佛就说天;从声闻、缘觉去的,佛就说声闻,这个意思,而不是在西方世界的称呼。这个地方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西方世界平等世界。

『所有众生』。这就是我们平常讲九法界众生。这所有的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是同居土往生的,有余土往生的,实报土往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这相貌平等,没有差别,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你看跟佛的本愿完全相应,佛没说假话,佛的大愿,愿愿都兑现了,愿愿都实现了。这个「超世希有」意思很深,到底希有到什么程度,下面佛用一个比较的方法让我们去体会。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

这拿世间人来做个比喻。一个乞丐(讨饭的乞丐),一个是『帝王』,这两个人站在一起,你们看看他能不能相比?帝王人间富贵到了极处,这个富贵人他有富贵的相,贫贱人有贫贱人的相,那个相貌不一样,风采绝对不相同。这个比喻很好,佛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

人间的帝王要跟转轮圣王比较,实在讲,就跟那个乞丐跟帝王比差不了多少。转轮圣王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在经上讲转轮圣王有四种,有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有四种。他统治的这个范围就大!金轮王统治一四天下。这是一个星系,不是一个地球,一个星系。假如以黄念祖居士的看法,他在《无量寿经注解》后面有一篇文章,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佛家的世界观,这一个星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银河系,银河系的王!那我们这个地球怎么能跟他相比?不能相比的。

为什么称之为轮王?他有一个宝贝叫轮宝,这个宝是他的兵器。他的势力能够达得到的地方,才是他统治的范围;他要达不到,那怎么能算统治?他的武力要能够达到。这个轮宝是他的武器,就像我们现在的空军一样,过去战争是以陆军为主,往后的战争已经发展到以空军为主了。没有制空权,那你就决定赢不了这一场战争。这个轮宝也是他的交通工具。这个东西很像我们这些年来发现的飞碟,可能是轮王或者是轮王派的使者,到这个地方来巡查、来看看,是不是?那轮王我们没有见过,所以轮王福报之大不是我们世间帝王能够跟他相比的。

【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

这转轮圣王的福报大,你看统治一个银河系。统治银河系的这一个大王。

【转轮圣王。威相第一。】

他的威德相貌,在我们人间来看真的是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

他要跟天王比一比,那他差远了,他比不上天王。转轮圣王跟忉利天王要站在一起,就跟人间的帝王跟乞丐站在一起一样,那他就差远了,不能为比。忉利天就是帝释天,底下讲的:

【假令帝释。】

帝释就是忉利天主。现在很多宗教里面,他们敬仰的上帝、天主,可能都是指的忉利天王。因为我们看到他们经典里面的境界,很像佛经上讲的忉利天。『假令帝释』。帝释就是忉利天王,也叫做帝释天王。

【比第六天。】

这是欲界第六层天,忉利天是欲界第二层,第二层天再往上去,跟第六层天就是他化自在天。跟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两个一比较:

【虽百千倍,不相类也。】

怎么比也比不上!你才晓得这个天愈往上去相貌愈庄严、福德愈大,不修大的福德,怎么能生天?生天要修大福德。

【第六天王。】

这是讲他化自在天王。

【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

这跟极乐世界的人,这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跟他去比比看。

【光颜容色。】

他的光彩或者说他的光明,就是光彩、容貌。

【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诸位想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相貌真的是不可思议,超过第六天王『万亿倍』。我们在这个世间一生一世的修行,能够修到忉利天当一个普通的天人都不容易。到忉利的条件要修上品的十善业道,这个业因才能够生忉利天,还不能当天王。天王那个福报就太大!不能当天王,只能到那里做一个普通百姓。要用这种功夫,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蒙阿弥陀佛本愿威德的加持,使我们的智慧、道力、神通超过第六天王不晓得多少,没法子计算。这个地方虽然讲万亿倍,不相及也,这才晓得念佛往生的好处。这是说超胜,佛的确不用这个方法,我们很难体会。这个超胜到什么程度,不知道;希有到什么程度,也不晓得,这样一比较,我们心里就会有一个概念了,真的是超胜希有。下面跟我们讲依报超胜希有,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

【所处宫殿。】

居住的环境。

【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

这个福报之大,希有超胜,不可思议。他化自在天就是前面讲的第六天,很像第六天,比第六天殊胜太多了,第六天那怎么能比?哪些地方像他化自在天?一切都是自然的。欲界第五层天叫化乐天,第五层,那个受用就自在,全是变化的。他所居住的宫殿,生活所需的,不需要我们去经营、营求、去建造,不需要,完全是变化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不需要自己变化,第五天化乐天人变化来供养他,他自己变化的不需要。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所有一切受用不要自己变化,谁变化供养我们的?不是化乐天,化乐天变化的东西很粗糙,阿弥陀佛变化给我们受用!化乐天的天王怎么能跟阿弥陀佛比。所以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前面我们读过,他做大施主,他变化供养我们享受。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阿弥陀佛的福。所有一切生活所需,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来供养我们。

往生的人了不起!阿弥陀佛都供养你,你这个福报多大,福报从哪里来的?念佛来的。所以念佛真的是我们现前来讲,念佛是第一德,第一大福报。人不知道念佛,这是业障重。要从心里面去念,诚心诚意去念,这个福报不可思议。你要感得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受用,你才晓得这个福报的大,从果上来看就知道了。念佛,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人人都会念,哪有那么大的福报?一般人都怀疑、都不相信。可是你要看看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受用,那是果现前。果这样超胜希有,才晓得我们今天念这句佛号这个因,因超胜希有,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底下再说威德超胜。

【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

从这几个来讲,『威德』里面包含智慧,包含我们一般讲的品德、道德。『阶位』,阶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地位,或者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说四土九品的品位。他方世界声闻有四果四向八个阶位、八个阶级,菩萨从十信到等觉有五十一个阶位。西方这个阶位是平等的,为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证三不退,凡夫,恶道凡夫去往生的也是圆证三不退,也是位齐等觉,这都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刚才讲不是我们自分的,是加持的。佛加持的,我们可真得受用,我们表现出来这个威德的能力,确确实实就像等觉菩萨。所以古德常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把手同行,手牵著手,地位相同,同学、朋友!你看看一下把地位提升到那么高,我们才念几天佛,这才知道名号功德的确超胜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这都是事实真相。『神通变化』都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两样!

【一切天人。不可为比。】

『天人』,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去四禅天、四空天,怎么比也比不上。

【百千万亿。不可计倍。】

这是讲数量没有法子比。这品经文里面,告诉我们往生到那里,我们的正报,我们生活环境,威德、阶位是说我们显示出能力,都跟等觉菩萨彷佛。

【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这就是总结。告诉阿难就是告诉我们,经文的意思是极力的劝勉我们,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要知道这个真实利益,赶快求愿往生,何必在这个世间天天受罪、天天受气!这个世界有什么混头?不是不能去,要不能去那就不说了,能去,你为什么不去,还要在这里受罪,还要在这里受气,你不叫可怜悯者吗?这真可怜!

第十九章「受用具足」。这一章要说明生到西方世界福德无量!一切受用刚才讲了,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佛是大施主,供养我们无不具足,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有什么,不会有一丝毫的欠缺。请看经文: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

『已生』。是已经往生的。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了,这十劫当中,往生的人很多,已经去往生的。

【或现生。】

现在往生的。现在往生就是我们看到很多念佛人往生去了的,就是现在人。

【或当生。】

『当生』。我们现在在念佛想去还没去的,是不是?这是当生的。那当生也要了不起,虽然没去,一定要去。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报名、已经注册了,决定要去,这个早晚一定要去的,这当生,当生是指这些人。那怎么样去注册、挂号?这很重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一丝毫都不怀疑,我这一生一定要生西方世界,决定要见阿弥陀佛,你有这样坚定的心,这就报了名。能把一切万缘放下,这个世间不再有一丝毫挂念,统统放下了,一心一意只想阿弥陀佛,只想西方极乐世界,那你就注册了。这是早晚一定要去的。现在虽然在人间,要有神通的人看到你,他是阿弥陀佛弟子,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他很快就要去了,所以这是当生。

【皆得如是诸妙色身。】

这个『色身』,本愿里头讲都是紫磨真金色身。

【形貌端严。】

容貌端正、庄严。形是形状,容貌端正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我们今天造的这个佛像,画的这个佛像画不出来,我们造的这个相,跟真正阿弥陀佛的相差很远,我们造不出来的。

【福德无量。】

这有福,有福、有德,『福德无量』。福德里面包含的非常非常的广泛,我们中国人把它归纳了五大类,常说五福临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福德无量无边,不止这五大类。

【智慧明了。】

看到福,这又看到智。智慧圆满对於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不但对於现前,对於过去、未来都能够明了。

【神通自在。】

这一段是补充前面的意思,使我们看到更为清楚、更为明白。

【受用种种。一切丰足。】

『丰』是丰富,『足』是满足。你一切的受用、种种受用,都非常丰富满足,没有缺乏的。这刚才都有说过了,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来供给我们的。下面举几个例子。

【宫殿。】

居住的地方。我们今天讲居住的房子、房屋。

【服饰。】

服是衣服,饰是装饰。菩萨也有装饰,你看帽子上戴的很多花,胸口配的璎珞,他也有装饰。这些装饰都是无量之珍宝。

【香花。】

我们喜欢的,用它来点缀环境的,无论是室内、室外。

【幡盖。庄严之具。】

『幡盖』,就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旗帜,挂的旗子、彩带,都是属於这一类。无论室内、室外也都是庄严具。

【随意所须。悉皆如念。】

这里面就是日常生活当中,大的就是居住的房屋,这是大的。小的像香花、幡盖,说个大、说个小,当中一切都包括在其中,不必要一样一样来细说。总而言之,衣、食、住、行,你没有一样不自在,没有一样不丰足。

【若欲食时。】

这是讲饮食自在。我们这个世间人饮食很重要,你想想看大家每一天用在饮食上所花的时间、所花的精神有多少?特别是比较富有一点的家庭,对於饮食非常讲究,花的时间、精力更多。西方世界的人要想吃东西:

【七宝钵器。自然在前。】

『钵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餐具。餐具那个样式很多很多,质料都是七宝的。我们现在这个世间高级的餐具,银的那就是很名贵,这个我们还见过的。这是金的,那只是听说没见过。古代帝王有大福报,宫庭当中餐具是用金的。那我们现在,现在人没大的福报,银的有,金的就没有了,其他的珍宝那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这餐具都是七宝制造的。『自然在前』。用不著自己变化,自己心里一想,东西在前,谁变化的?阿弥陀佛送给你,送来了,变了送过来。弥陀对我们恩德就太大太大!照顾得无微不至,就像父母对於婴儿的照顾,全心全力照顾。你这一动念头,他就晓得,他就变化送到你面前。

【百味饮食。自然盈满。】

这餐具里面,样样你喜欢吃的那些好菜、好饭都盛得满满的。餐盘、碗不是空的,都是满满的。

【虽有此食。实无食者。】

这个东西现前了,不会去吃它。这一些现象都是我们初到西方极乐世界,每天吃饭这个习气还没有忘掉,常常在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了,这个念头一动,这个现象就现前了。到这些饭菜摆在面前,心里一想我现在不是凡夫了,我是金刚不坏之体,是清虚无极之身,哪里还要用得著这个东西?这个时候念头一动,它就没有了,自然就化去了,所以说『实无食者』。

【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

看到这个色香,心里就很满足,就不需要了。

【色力增长。而无便秽。】

我们这个地方,因为有饮食所以才有排泄;西方世界没有。这个身体都是透明的,虽然是紫磨真金的体质,它是透明的。

【身心柔软。无所味著。】

『著』是著相、贪恋。对於饮食不会起一念贪心,不会贪著。

【事已化去。】

到这个念头明白了,现在不需要了,就没有了、就化掉了、化去了。

【时至复现。】

如果你再打个妄想,又想起,又想吃了,它又现了,这境界就又会现前。这个地方看到那个自在的样子。下面一段讲衣自在。

【复有众宝妙衣。】

西方世界无量的珍宝,它宝是软的,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七宝都有相当的硬度,只能做一些装饰品,不能做衣服穿,这就是它太硬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柔软,那个金、银、玛瑙、琉璃就像我们这个布料一样很软,所以可以做衣服穿。所以他们的衣服都是宝衣,『众宝妙衣』。这是它的宝柔软,这个宝可以变得很薄、很薄,像个纱一样。

【冠带。】

『冠』是帽子。『带』是系在腰里面这个带子。

【璎珞。】

这是装饰品配在身上,这个手臂、这个手腕都可以戴这些『璎珞』。

【无量光明。】

宝放光。

【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你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它就什么衣服,想什么样的颜色,它就变什么颜色,一切随心所欲。你心只一动念头,它就自自然然就变化了。不但不需要裁缝,麻烦,穿衣都麻烦!不要穿的,一动、一想,衣自然已经在身了,不要穿的。我们这个穿,还要扣几个扣子的,这多麻烦!人家那里没有,西方世界人的衣服没有钮扣的,他不需要,是不是?你才晓得这好处!『自然在身』。

【所居舍宅。称其形色。】

这一段是讲住的地方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住的自在。我们住的房子,这个『舍宅』就是住的房子。『称其形色』。称是称心如愿,这房子想什么样式,它就什么样式;想什么样的色彩,就是什么色彩;想什么样的珍宝,它就是什么珍宝造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欲。

【宝网弥覆。悬诸宝铃。】

想这个房子外面宝网庄严,那外面就有;想里面梁柱上有宝网庄严,里面就有,一切都是随心如意,变化现前的。

【奇妙珍异。周遍校饰。】

这是形容不是事实。这个『校』就好像精心设计。这个校是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精心设计的,其实那个地方没有人设计。好比是精心设计的,那么样的美,那么样的庄严。

【光色晃曜。尽极严丽。】

它的光明色彩非常的明显,非常的耀眼,庄严美丽达到了极处。

【楼观栏。】

『栏』是栏干,这个台阶上有栏干。

【堂宇房阁。】

『堂』是殿堂。『房阁』是居住的地方。

【广狭方圆。或大或小。】

你喜欢大,它的房子就大,喜欢小它就小,总是称心如意。

【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我们看了西方世界,他们这些大众生活上的享受,我们有什么感想?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太苦了,买一栋房子不容易,纵然买了房子,年年还要维修,你说多麻烦,多少精神去照顾。而且还不能随意,不能称心如意,我想住个大房子里面有花园,在这个地方还没有这个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方便了,没有一样不称心,没有一样不如意。这样好的环境在等著你去,你要是不去的话,你想想看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我们听了这一句话,才晓得怎么可怜,是不是?这真的可怜,可怜到什么程度,我们也能体会到几分了。等著我们去,完全是事实真相。

「德风华雨第二十」。从第十四品「宝树遍国」一直到这个地方,都是介绍西方世界依正的环境庄严,同时里面也都告诉我们六尘说法,而这一段,这个六尘说法更为明显。请看经文。

【其佛国土。每於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

这个『食时』不一定当作吃饭的时候。因为我们晓得西方世界的人没有饮食的习惯。刚才所说的,那都是我们初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习气。这个食时怎么讲法?就是一定的时候,像我们吃三餐饭有一定的时候,这就是有一定的时候。把它看作定时。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有一番新的气象。这个气象就是『自然德风徐起』。风也有德,那风之德在哪里?这个风吹到人身上,不但你感觉到很舒适,也能够除垢灭罪,帮你开悟。风有这么好处。所以西方世界这个景观,样样都能帮助我们消灾、灭罪、明心见性,德是讲这个。「徐起」是微风。这个微风吹动,每隔一段时间,它有一阵微风。食时就是有一定的时间,每到这个时间它有一阵风,这个风很微。『吹诸罗网,及众宝树』。罗网,网与网交叉的地方都系的有铃铎、宝铃,树、枝条、华果、树叶都是众宝所成的,那个风一吹,彼此互相一碰到的时候,它就有音声出来。所以底下讲:

【出微妙音。】

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的交响乐一样,它有节奏。它这个音不乱,它有节奏,非常悦耳,不但好听,它还会说法。它所说的法可以说是无有一法不说,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那个地方统统都说。实在讲,十方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说之法,西方世界统统具足;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在现在地球上,你能够闻到的佛法,只是释迦牟尼佛遗留的这个《大藏经》而已;除这个之外,你就闻不到了。十方世界的众生,他要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所闻的法音都是局限於一部分,没有办法得到全体。唯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听到、才能够见到,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都接触到了。而且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去接受。我们今天不要说别的,《大藏经》摆在面前,你不能消化、不能接受,没这个智慧,没这个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智慧,一切诸佛所说之法,你统统能接受,所以到那里成佛快,一点障碍都没有。

【演说苦空。无常无我。】

这几句是包括了小乘法,小乘法破我执

【诸波罗蜜。】

这一句是包括大乘佛法,这就是全部的佛法。大乘佛法破法执,我执破了证小乘四果罗汉,大乘法执也破了,这就成佛了。

【流布万种温雅德香。】

这底下四句是说明风送妙香。树有香,花也有香,所有一切珍宝之物是统统放香,风一吹,这个香就远闻了。

【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

你看看这是风之德、香之德,不都显示出来了吗?称之为德风。因为一切众生闻到了、接触到了,业障就消除。尘劳是烦恼,垢习是习气,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在这个地方自自然然消除了,时时刻刻消除。所以消业障、断烦恼、破无明有进无退,他不退转了,这就快速。

【风触其身。安和调适。】

这是说风的妙处。『触身』。风吹在身上,身心安和。调适是讲心,你的心里面感觉到非常快乐,烦恼、杂念、习气不起。

【犹如比丘得灭尽定。】

『得灭尽定』就是证四果阿罗汉,得灭尽定,把见思烦恼统统灭掉了,就像那样的快乐,烦恼永远不生了。

【复吹七宝林树。】

风吹在宝树上,西方这个世界宝树很多很多。

【飘华成聚。】

这个树上的花被风一吹,飘到空中非常美丽。天空中就像散花一样的。更不可思议的,它这个花在空中会聚集起来,像后面讲的,它会成为一个华盖,会在空中自自然然摆成图案一样。

【种种色光。遍满佛土。】

那个华盖的形状很多、种类很多,光色不同,这是西方世界空中的庄严。风吹的这些花,点缀在空中的时候,是说不尽的庄严。

【随色次第。而不杂乱。】

这就是它摆成的图案很有秩序,并不是人工设计的,也不要人去排列,它自自然然的组合,组合的非常之美。

【柔软光洁。如兜罗绵。】

这个华盖会落下来,落下来之后,就像我们现在地上铺地毯一样。这个花飘下来之后,在地面上就铺成了地毯。这个地毯也非常之美,有图案一点都不乱。『柔软光洁』,洁是干净。我们这边的花,纵然把它摆成图案,摆成一个花坛,这些东西并不清净;西方这个世界干净,的确是一尘不染。『如兜罗绵』,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植物,就像我们中国的柳絮相彷佛,很细、很软。

【足履其上。没深四指。】

我们人走到上面,它软,它会陷下去,陷下去四个指头深。

【随足举已。还复如初。】

它有弹性,我们脚一抬起来,它又恢复了,它又起来了,它有弹性。

【过食时后。其华自没。】

这讲一定的时候,它每一个时候都有这个现象,这个时候过了之后,花没有了。

【大地清净。更雨新华。】

再过一个时候有新的花生了,西方世界它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现在讲周期性,一定的,它有周期性。所以说是空中、地面雨华的庄严,这一品题目叫「德风华雨」。这就是说落下来。

【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这个『六反』是比喻,因为世尊在我们这个世间说法,我们这个世间一天,在印度是六个时辰,六个时辰昼三时、夜三时;印度一个时辰是我们现在四个小时。这个四小时是周期,每隔四小时有一次雨花,这个时间不太长也不太短,这是非常非常美的景观,这个世界确实美不胜收。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这品经里面佛为我们说明宝莲妙光,现佛说法重重无尽不可思议的境界。请看经文: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做莲花世界。西方世界的莲花特别多,周遍国中。

【一一宝华百千亿叶。】

西方世界的莲花,跟我们这边的莲花不一样,我们这边莲花,莲花瓣很大,并不多。经典上常常赞叹佛的眼睛好,佛的眼睛像青莲花那个花一样。诸位想想如果像我们这个世间那个莲花花瓣,那个眼睛不太好看,是不是?西方世界的莲花,就像我们菊花一样,细长而且多,像我们这个世间菊花一样,所以那个眼睛就很好看。所以他们莲花跟我们不一样。它这个莲花『百千亿叶』,这个花瓣,这个叶是讲花瓣。

【其华光明。无量种色。】

这是佛跟我们说真话,莲花是无量种色,而不是四色,青、赤、黄、白,《弥陀经》上讲的四色,不止四色,无量种色。

【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

它是什么样的颜色,就放什么样的光,莲花放光。

【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

这一句是讲妙宝庄严。花已经非常美了,这个花间还有庄严。花间,花的上面都有无量妙宝,这是『摩尼』。摩尼是如意宝珠。莲放光,宝也放光。这『明曜日月』。它们的光明超过日月。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之光,所有一切万物自己都放光,所以那个世界也叫光明世界。佛经上常讲的大光明藏,就是指的西方极乐世界。

【彼莲华量。】

这是看莲花的大小。

【或半由旬。】

这是小的。花之小者,半由旬。

【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七宝池的莲花大小不一,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个大小不一,诸位要知道功能是一样的,功能没有差异,只是大小不相同。大小怎么来的?阿弥陀佛只变莲花供给我们,那个莲花大小是我们自己的心量,我们自己念佛的功德。所以你念佛功夫念得愈深,西方世界莲花就大;你念佛功夫很浅,你往生的时候,莲花比别人就小,与你念佛功夫浅深成正比例。所以诸位要晓得,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得不到也带不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场空!一场梦!唯有争取西方极乐世界大莲花那是真的,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不会灭的。这一点我们要认真努力,所以一定念佛功夫要深,这是我们带得去的,其他的带不去。带得去的是真的,带不去的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的,这个不假。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认真、要努力。

【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

这是莲放光。莲放光,放光刚才讲了跟大小没有关系,那个大莲花放光也放这么多,小莲花也放这么多光,所以这个功能是一样的,花的大小不一样,这个要知道。光都有『三十六百千亿光』,那个光明大小想必跟莲花大小也成比例。莲花大的光就大,莲花小的光就小,但是光的数字一定是相通的,这才合情合理。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

光中化佛无数亿,我们在这看到了,赞佛偈里面赞叹的「光中化佛无数亿」,什么光?莲花放的光。光中化佛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诸位想想每一朵莲花,阿弥陀佛都化无数亿的化身。西方世界莲花的数字,等觉菩萨都算不出来,那阿弥陀佛化多少身!世界无边、众生无边,佛要没有这个能力,怎能广度众生?怎能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我们在这里看到阿弥陀佛这个德能的确是超异,超出一切诸佛如来。

【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

佛又放光,莲花放光,光中化佛,佛又放光。

【普为十方说微妙法。】

说法利生,化佛为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一切众生说法,说微妙法。

【如是诸佛。】

『如是诸佛』是讲光中的化佛,这些诸佛。

【各各安立无量众生於佛正道。】

每尊佛都『安立无量众生』,光中化佛真的是无量无边,每尊化佛又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安立於『佛正道』。诸位要知道,这正道就是指西方净土;换句话说,没有一尊佛不教众生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是成佛的正道!在这品经里面,深深显示《华严经》上所说的事事无碍,重重无尽不思议的法界,我们在这段经文上看到了,重重无尽,事事无碍。西方净土以莲花为佛事,我们在这个地方也看到了,也看出来了。平常我们听讲莲华藏世界,那个意思我们很难明了,读这段经文我们明白了,莲华藏世界的殊胜不可思议,总是体会到一些。我们翻过来,请看底下这一段经文。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这品经,决是决定,完全是肯定的语气。极果是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决定证得。这就是四十八愿第二十九愿「住正定聚」、第十二愿「定成等觉」的说明,看他这两愿圆满的现象。在这品经文里面,经文不长,总结清净庄严,境界、智慧圆融集合。实在讲至今亦如,因果如如。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内无取舍,住正定聚,决证极果。请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西方世界没有这个东西,我们这个世间有黄昏、有夜晚,夜晚是暗的,有火光、有日月、有星星、有昼夜,有这些现象,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西方世界是光明世界,一片光明,没有这个现象。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我们这个世间今年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星期几,有这些东西,西方世界没有,这些统统没有。还有我们这个的世界,每个人姓什么,名字叫什么,西方世界没听说过。你居住在哪个城市,哪一条街,门牌多少号,西方世界也没有。奇怪!所以有些人听说之后,这个疑虑就很多,那我要到西方世界去了之后,我们两个都去了,那我找你到哪里去找?西方世界妙!比我们现在那个电脑还妙。无论你的近邻、远亲生到西方世界去,你心里一动念想见他,那个人已经在面前了,哪里需要去问门牌号码去找,是不是?那多费事,太费事了。为什么会没有了?诸位仔细去想一想,这些现象都是从分别执著心里头变现出来的,西方世界人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没有了。

有因就有果,有果当然有因,西方世界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这个境界就这样美好。心地清净光明,所以感得世界光明之相,没有黑暗。我们在这里人心有好的念头也有恶念,好的就是光明,恶念就叫黑暗。我们常讲的黑心,不好的就是黑心,感得的就有黑暗了。西方世界的人没有,都是纯善之心、清净之心,所以感得的是一片光明,没有黑暗。

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说这个劫数、这些数字,都是随顺我们分别执著这些习气而说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譬如说佛跟我们说,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这个十劫是从我们这里说的,不是从西方世界说的,西方世界没有,没这回事情。这我们晓得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们也很快乐,也很放心了,为什么?譬如《观经》上讲的,下品下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花开见佛。这个十二劫是我们这边的时间,那不是西方世界的,西方世界没有,我们这边的劫数,这个时间就不长。那又说这个怀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我们后面会念到,疑心生到西方世界生到边地疑城,五百岁之后才能够见佛闻法,那个五百岁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哪来的五百岁,五百岁是我们这个世间的。那我们这个世间的五百年,在西方极乐世界,那无量寿里头那算不了什么,所以即使是疑心生极乐世界也了不起,也很值得人佩服,这个问题留到后面我们再讨论。

【复无住著家室。於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

这是刚才讲的,西方极乐世界『住著家室』也没有,这个无并不是你没有宫殿、没有居住、没有身体,不是的。有居住、有宫殿,前面讲了饮食起居样样都自在。这个无是不执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那个世界真正平等、真正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美好到了极处了。『一切处』这总说。『既无标式名号』。像我刚才举的例子,大家居住在一起,并没有街道的名称,也没有门牌号码,没有这些标帜。

『亦无取舍分别』。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这真的符合「永离四相四见」。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菩萨这个标准,最低限度的标准要离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佛不承认的,那不是菩萨,他还著相!他有分别执著!不像我们人间哪个地方传戒,受过菩萨戒回来就是菩萨了,自己以为是菩萨,别人也称菩萨,是不是菩萨?他以为是菩萨,你要晓得佛不承认。佛一看到这不是菩萨,为什么?有四相,分别执著没有离开!那假菩萨,冒充菩萨,不是真菩萨,所以这要晓得。高等的菩萨还要破四见,《金刚经》的后半部比前半部的境界高,后半部讲的是「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此地讲的亦无取舍分别,四相四见都没有了,真菩萨,那不是假的,是真的。

像我们带业往生去的,这些习气常常还有,实实在在讲是蒙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去了,假菩萨也变成真菩萨,十方世界诸佛如来也不能小看,这是阿弥陀佛的弟子要特别看待,这是与众不同。你就想到要是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四相四见,难!说起来容易,你想想看你能破得了吗?这是真正不容易。回想到西方世界这种种庄严,不思议的殊胜,真的是难得。在这个境界里面,也就是常说「心智一如,心境一如」。内心跟外面境界一如,一切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这也就是四土里面的常寂光净土。这个经文上虽然没有这样写,这境界已经是常寂光净土的境界。底下说: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这个乐我们想不到,我们无法体会,为什么无法体会?因为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我们今天所讲的这个乐,都是我们分别执著里头的那个乐,离开一切分别执著那个乐,你怎么能体会得到?前面佛给我们做了一个比喻,比喻漏尽比丘,那个快乐如漏尽比丘,漏尽比丘那个快乐我们也体会不到。这是说什么?说浅的不是深的,在烦恼里面只是把见思烦恼断掉,小乘四果罗汉所证的境界,他那个乐就不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此地这是大乘菩萨,即使带业往生的人,得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一个个都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七地以上!超过四果罗汉太多太多,他们那个乐我们怎能想像得到?我们常听心净、土净,土净就是外面的环境清净,实际上的境界也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的,无法体会的,这是真乐,所以称为极乐世界。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

这个我们也在本愿里面读过,四十八愿第二十九愿。但是这个地方的正定,我们可以肯定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心就定在名号,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定在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特别是讲的『若当生』。当生指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念佛发愿,还没去即将要去,这当生。我们现在的心就住在正定之聚,这个正定之聚就是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心定在这上面绝不动摇,决不为世间一切法所诱惑、所动摇,我们心定了。不为佛法其他的法门宗派所动摇,我们心定了;当然更不会被其他宗教、外道所动摇了,这是我们现在住正定聚。心定了,将来就决定证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第十二愿「定成正觉」。因为我们现在心定,就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三不退,决定成佛。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这个事实我们也要清楚要明了。『邪定聚』。是你一心一意去学其他的法门,这也是专心,学其他的法门,或者学其他的外道,都很专心的学,这邪定聚,不能往生的。『不定聚』,那就更糟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叫杂修。杂修、乱修是不定聚,这个都不能成就,不能了知阿弥陀佛建立,『彼』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的正因。你不知道西方世界真正的情况,你不了解。正定聚的人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底下这一章不多,我们赶出来,现在是要赶进度了。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第十七愿,第十七愿的实现。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这是举一方。举东方世界无量无边,像恒河沙一样数不清。恒河沙是比喻,每一个世界里面又有恒河沙数的诸佛,每一尊佛:

【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

诚实一点都不假。

【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个东方说得详细,说得清楚,其他的可以省略。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就像东方一样。

【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四维上下就是指的十方,东、南、西、北四方。四维是什么?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角叫四维。八方,上方、下方,十方世界。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今天听了释迦牟尼佛的话,发愿念佛、求生净土,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的劝告,实在是十方所有一切诸佛都是这样劝告的。我们果然依教奉行,佛欢喜,一切诸佛都欢喜,佛护念,佛常常会念著你、帮助你,你在念佛当中不会让你有阻碍,帮助你这一生当中顺顺利利的往生。

只要我们自己心定,前面讲我们要住正定聚,就得一切诸佛的护念,我们往生这条道路顺顺利利,不会有一点障碍。假如你说你念佛往生有障碍,换句话说,你不是邪定聚,就是不定聚,障碍是在自己,不在佛那一边,这是一定要清楚、要明了,晓得这个法门实实在在不可思议。因为有一些同修,过去修别的法门,现在转过来听说这个经好,要想修这个,心里面忧虑、疑惑怕对不起以前那些诸佛菩萨。譬如说从前念地藏菩萨的,现在我念阿弥陀佛,怎么对得起他?从前念《地藏经》现在不念了,好像心里很难过,这都错了,这个观念大错特错。无论你过去念哪一尊佛,无论你过去念哪一尊菩萨,念什么样经典,今天回过头来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那些诸佛菩萨都鼓掌、都欢喜,你对了,你总算对了。所以不要怀疑,读了这段经文还有什么怀疑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

这一切诸佛都是这么一个愿望,要令他方所有众生。

【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一切诸佛都希望我们归依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希望我们供养阿弥陀佛。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一切诸佛对我们的期望。从迷邪染,归!我们以前不知道,不晓得事实真相。或者拜鬼神,这个拜鬼神是非常平常的,或者是学外道,或者是在佛门里面学其他的法门,不如法,不晓得都是迷、都是邪、都是染。要跟这个法门来比的话,那都是迷邪染,我们从那里回头,依大觉、依至正、依真净,觉正净!十方诸佛赞叹,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是十方所有一切如来给我们,指导我们的,教我们发清净心、忆念受持、皈依。我们不皈依阿弥陀佛,皈依谁?皈依阿弥陀佛你能说错了吗?你要说错了,那这你要谤佛,不止谤一尊佛,所有一切诸佛你都毁谤了,这还得了,这个罪过可大了!

我听说有人告诉我,有人对我批评,说我说三皈依,最后都要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无量寿经》,他们都说我说得太过分了,说得不对,说得太过分了,不如法。我有根据,我根据这个经上讲的,这一切诸佛说的,哪里说错了?就是叫我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无量寿经》,皈依观音、势至,这哪里会有错?一切诸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我们从无量法海回头,皈依《无量寿经》,一心忆念,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在供养当中,普贤菩萨告诉我们,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供养阿弥陀佛?就是前面所讲的极力的赞叹、宣扬,劝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的真实供养。我们明白了,我们也学诸佛如来,尽虚空遍法界赞叹、宣扬,到处劝人念阿弥陀佛。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么样?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八识田中种子种进去了,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总有一天这个种子起现行,他的缘成熟了,还是这个种子的力量,帮助他发愿念佛,得生净土。他将来往生,那个因是我们给他种的!所以应当到处劝人念佛,劝人求生净土。自己更要做一个很好的榜样,将来往生,自在往生,欲知时至,没有病苦。往生的时候,最好开一个往生大会招待记者,这大家都相信了。这方法很多,这都是效法诸佛,怎样去供养阿弥陀佛,这『愿生彼国』。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一生成就。当生成就的佛法,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活著去的,一生没有到第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所以统统是一生,没有转世,没有再第二生。这当生成就的佛法,我们一定要珍惜它,一定要把这个机会牢牢的抓住。这个世间什么事情都是虚妄不实,所以要把这一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来办,其他的真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应该挂在心上。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十七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17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九面第二行。「三辈往生第二十四」。这下面两品也是本经很重要的部分,佛要为我们说明往生的方法。全经实在讲是时时提醒我们,这两品是专讲能生之因,就是信愿持名这三个条件。在这段里面为我们说明三辈,上、中、下三辈,《观无量寿经》说得比较详细,说为九品;我们常讲三辈九品,就是把《无量寿经》跟《观无量寿经》合起来讲,三辈九品。底下一章「往生正因」,特别偏重在修行的方面,这是我们应当特别留意的。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

这一段是总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当然包括我们在内,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个都不漏,统统包括在其中。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阿弥陀佛愿力广大弘深,神通道力确实不可思议。他不是度一个大千世界、百千个大千世界,不是的,他是普度。诸佛如来对他的赞叹,称赞他为「佛中之王」,的确不过分。

这底下讲往生的缘熟,这个机缘成熟了。『至心』。真心,这是信具足。我们信愿行,这个信具足了。『愿生彼国』。这个愿也具足了。益大师为我们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如果有真信切愿必定得生。生到西方世界看他修行的功夫,那有三等,这三辈就是三等。其实这是大分,细分就九品;如果九品再细分,每一品里头又有三辈九品,愈分愈细。其实我们晓得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不必这么麻烦,用不著去这样的分别执著。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

这个『上辈』是出家求生净土。有不少同修读了这个经来问我,他说:法师,我们往生上辈没希望了?上辈就是九品里头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他说:那一定要出家才行,这不出家就没指望了。但是诸位千万不要忘掉,本经一开端在第二品一开始,为我们说十六正士,「贤护等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萨,都是在家人,而且都是上上品往生的,哪里说在家人没分?在家人上辈往生很多很多!因此,此地的出家就另有说法。

这个「家」,大乘佛法里面跟我们说,家有好多种家!不是一种。我们现在一般人认为这个家,就是你有房地产,你有家庭,家亲眷属,这叫「家宅之家」,现在一般人都看这个形式。佛告诉我们,这个不要紧,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没妨碍。还有什么家比这个更严重的?佛告诉我们烦恼是家,出烦恼家才行;三界是家,三界就是六道轮回,这个是家。可见得除了家宅之家,有三界之家、有生死之家、有烦恼之家,还有三种。那个出家,出那个重要,家宅不重要。

那个「出」也有四种说法。一种是身出,出家了,心没出,身出心不出,这个不管用。像我们很多出家人,剃了头受了大戒了,身出了,心里还搞名闻利养,还贪恋五欲六尘,没出,心没出,身出了心没出,这不管用的。第二种心出身不出,这在家的菩萨,贤护等十六正士就是心出身没出,这里头是讲这一种的,『舍家弃欲』是讲这一种的。第三种身心俱出。身出心也出,这是真正出家弟子,传法利生这是真正佛弟子。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这个身心都不出是不是指外面一般人?不是的,指你们在家居士。身没出,心也不想出,身心都不出,是这样的人。身心都不出,上品上辈就没分了;如果说是我身不出心出,上辈有分!所以这上三品还是有分的。我们先把出跟家认识清楚。

「舍家弃欲」。欲是五欲六尘。三界六道红尘里面种种不再留恋了,统统放下了,这就真的出家了,出三界之家、出烦恼之家、出生死之家,这真出。『而作沙门』。沙门,本来是古时候印度修道人的通称,但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差不多已经变成中国出家人的专称了。但是在此地并不作出家人专称,因为经是佛在印度讲的,沙门当然还是印度的意思,不能拿我们中国意思来说。就是一个修道之人,它的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在家居士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痴,也称作沙门,所以这是出家、在家通称的。但是这个上辈往生的,决定是心地清净,对这个世间法统统舍弃放下。出家这个意思在此地,与身出家不出家没有关系,这是我们首先把它认清楚的。修行的纲领,就是底下这两句: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经上跟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出来,要我们『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不是叫我们念其他的佛菩萨,你看这么清楚,这么明白。那什么叫『发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悟。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了,真实觉悟了,也可以说是彻底觉悟了,究竟圆满的觉悟了。这样的人才肯定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假如他没觉悟,他怎么肯放下?没觉悟,他怎么肯专念?觉悟就是明白。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这里头的状况明白了,十方诸佛刹土里面情形大致也明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也搞清楚了,这个人觉悟了,他会选择,他选择的一点都不错。一个人能够选择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往生不退成佛度生,这不是究竟圆满的彻悟是什么?所以我说这些话这个语气,别人听到好像我太武断了,不应该这么肯定,但事实是如此,我也没有过分,我是实话实说!诸位细细观察经文,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的,如果说我说得太过分了,那就是讲释迦牟尼佛讲得太过分了,一切诸佛如来讲得太过分了,那不是我讲得太过分了。我们应当晓得千真万确的事实,这一生要是空过了,那太可惜了。

【修诸功德。】

这句话里面包括的意思就非常非常之多。这部经里面,前面所说的、后面所说的太多太多了,教给我们应当怎样去修学。简单的说、扼要的说要读诵。经不读诵不行,天天要读诵,要明白,要随时、随处劝导别人,这个就是劝进行者。修法布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真实的功德。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

【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这是得果,佛来接引往生。

【经须臾间。】

这个『须臾』讲时间的短暂,很快!

【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於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这个上上品往生,华开见佛。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华开见佛。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这是佛力加持的,也是自己修持的功德成熟了。这是把修因得果为我们说出来。底下这一段,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再次的劝勉我们。

【是故阿难。】

『是故』,就是你看前面所说的修因得果,这个利益是无比的殊胜,所以世尊重复叮咛。

【其有众生欲於今世见阿弥陀佛者。】

这个上上品往生。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阿弥陀佛,所以说今世。我们看祖师的传记,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他老人家一生当中,三次见到西方净土。三次见到,他都没有跟人说过。临终佛来接引了,这个境界又现前了,他才告诉学生。他说:我要走了,佛来接引我了。他说:西方境界,过去曾经见过三次。他才宣布说出来,所见到的这个境界,跟《无量寿经》所说的完全相同。因为远公大师那个时候,《观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都还没有翻译出来。所以那个时候在庐山建道场,念佛求往生所根据的经典就是《无量寿经》。那是净土一经,没有三经,后来才有三经。那个时候翻译出来就是这部经,他就依这部经修行。所以古人称《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是有它的道理的。当年初祖就是依这部经,所看到的境界跟经上所讲的完全相同,这就决定不错。

所以这上辈往生的,往往在定中、在梦中见到的境界。但是诸位要晓得,所见的境界一定要跟经上所讲的相应,这是好境界;如果跟经上讲的不相应,那就决定是,这不是真正的净土。早年我在香港讲经,大概总是七、八年前。在香港讲经,畅怀法师拿了一本小册子给我看,说是有一个法师曾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过的,回来之后写了这个小册子,也满轰动的,到处都流通。畅怀法师看了之后怀疑,就拿来给我看。我一看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看到有很多女人,我说这是假的,绝对是假的,这经上本愿上没有的,这经上也没有。他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还看到很多女人?这不是真的,他跟经上讲的不相应,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有标准、有审查的标准,决定要跟经上讲的相应。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人个子还有高矮不一样,那也是假的,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每个人的面貌都跟佛完全相同的,这才是真的;个个都是金色身,个个都放光明,那就是真的。所以佛在这里就说,其有众生要想在今世见阿弥陀佛,这个事情不是办不到,办得到。

【应发无上菩提之心。】

这先发弘愿。

【复当专念极乐国土。】

这就是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积集善根。】

这个专念是正行,前面有愿,有信、有愿、有行,积集善根是助行,正助双修。

【应持回向。】

以这样的功德回向西方净土。

【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这是佛特别劝勉我们的。如果我们明白,我们对这个事情清楚,真正肯听释迦牟尼佛的话,上辈往生我们有分!不要自甘堕落,「我的业障很重,一身罪业,我念佛能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意了」。实实在在讲,我们应当要发愤努力,到西方极乐世界应当把自己的品位提高,成佛的时间提前!上上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很快很快。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

这个中辈,或者是自己的根性劣,福报浅,障缘很多。你的障碍很多,想修有人阻挠你,你不能大修功德,不能把一切放下,这种情形也很多。一般同修家累很重的,儿子、孙子成群、一大堆的,家业很大,那就很麻烦了。你想放下,你的家人都靠你生活,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就没有法子在修,就是求中辈往生。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你看在修因上没有两样,其实人人都能求上上品往生。纵有障缘,如果你有智慧的话就能够突破。所以佛法,古德讲的没错,西方世界品位差别总在於缘,我们众生遇缘不同。这个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善知识,遇到高明的善知识,他一指点你,什么障碍都没有了;遇不到真善知识,这许多障缘就很难舍离。所以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是非常的圆满,遇不到好缘分。

【随己修行。诸善功德。】

不能大修也应该随缘来修。下面举几个例子,这些例子是随缘修的。我们不能看到这是上辈往生没有!上辈往生有,省略了,在这个地方补出来,上辈都有。上辈修的,他是大修功德,这个地方是随缘。譬如:

【奉持斋戒。】

『奉』是奉行。『持』是受持。『斋』是过中不食叫斋。『戒』是戒律持戒、奉斋,这个斋戒的功德是身心清净。我们持戒身清净,持斋能帮助我们心清净。这在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了,斋是斋心,心清净叫斋。

我们中国古人常说,早餐要吃得好,要讲求营养;中午要吃得饱,晚餐要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晚上少吃,你的睡眠一定好,晚上吃得很饱,人会作恶梦、会昏沈,心不清净。所以佛当年在世是日中一食,我们现在也学日中一食行不行?不行。我们的业障比从前人要深重,以前的人烦恼轻,他消耗的能量少,他一餐就够了。我们现在业障很重,消耗的能源多,你要不补充,你的身体就出毛病,这个东西不能勉强,不是勉强去学的。不可以要面子、要好看,你看我日中一食,我持戒你们都不如我,贡高我慢,不是生烦恼了吗?一餐怎么吃?把三餐饭当一餐来吃,不到半年,这一身的肠胃病!什么毛病都来了,这是错误,这个大错特错。

这是我们首先明了身体是机器,饮食是能量的补充,就跟那个汽车一样,它没有汽油就不行了,它就不能动了,加油的时候也就是它吃饭,补充它的能量。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我们一天到晚打妄想,消耗在这上。从前修道的人心清净、妄想少、烦恼少,他消耗的就少,所以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我们看到这一天吃一餐的,就晓得他心很清净。所以我们首先要修清净心,要把烦恼、分别、执著、妄想放下,然后你需要量自然就少了。所以这也得有这么一点功夫,没功夫是强学不来的,所以必须要懂得这个道理,这个对於修行很大的帮助。

【起立塔像。饭食沙门。】

这个都随缘做。像前面那些有大福德的人,他可以大修,他可以建一个塔像、建一个道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我们没大的福报,看看别人修,我们随喜出一点功德,这叫随分,出钱出力随分的。不像前面,前面的人家大修,人家一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去做许多的功德。『饭食沙门』,就像我们一般所听到的供斋。现在在台湾很盛行千僧斋,就是请客供养法师吃饭,请一千个出家人,打千僧斋,这修福。同时这就宣传,宣扬佛法。但是现在这个千僧斋里面,大概都是修福的多。应当这个千僧斋,出家人接受供养之后,一定要说法。出家人用法布施能够利益大众。所以现在有这种形式,实质已经大大的不如从前了,比不上古时候。

古时候这个千僧斋里头的用意很大,是佛门里面六和敬的象徵,要用现代的话,就是出家人彼此意见沟通,彼此建立共识的一个好机缘。平常各人在各人寺庙,各人教化一方,现在有这个机会聚集在一块,听听长老开示指导,在这个时代我们应当用什么态度、什么方法、什么法门来指引一切众生,来对治现前一些弊病,总是开示这些。所以有建立共识、沟通意见,有这样的功德利益,这个饭食沙门就很有道理,真的有功德了。

【悬缯然灯。散华烧香。】

这个也不仅是形式,大家要都看到形式上去,那佛都流眼泪,都摇头,你把我的意思搞错了。要有实质。这个『缯』是什么?就是幢幡,幢幡是什么用处?是弘法利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随缘随分请法师大德弘法利生,法幢高竖,是这个意思。我们自己没有力量请,我们集合很多人来请,这就是随分。那个大德的人,大福报的人,他一个人就有力量请,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别的地方请,我们随喜。这种方法,这是修中辈往生的,要懂得随喜,请这些法师大德来弘法利生。『然灯』。灯代表智慧,代表心地光明,表这个意思。

『散华烧香』。它真正的意思,就是把佛法传播给一切大众,这才叫真正散华烧香。花是代表修因!把修行方法介绍给别人,这是散花;劝别人跟其他的人对佛法能够信仰,这就是烧香。香代表信!天天在佛面前烧香,天天在这供的香花水果供佛,这些事情不知道做,你这个香花水果供了一辈子,佛也没有看到,也没有闻到,你看你不叫白搞了一辈子!所以要明白这个意思,道场里面这些庄严,提醒我们的,看到花,花代表六度。我们常常讲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都是菩萨修因,这个代表是花!我们在佛前供的果,我们净宗的果,就是往生不退成佛。摆在这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是这么一个意思。不是这个果给佛吃的,花是给佛看的,那你就全搞错了。是用它来表法,提醒我们的,是这个意思。

【以此回向。愿生彼国。】

这是讲他不能大修功德,也应该随分的来修。举的几个例子。

【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

中辈往生,化佛来迎,大家不要在这里起分别执著,这个化佛不是真佛。其实佛没有身相,无相才是佛的真身。只要有相,都是佛的化身。你想想看阿弥陀佛不是每天、每个小时,可以说每一秒钟他都要去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要不化身,一个身那不累死了,哪有这个道理!统统是化身去的。化身就是真佛,跟真佛没有两样,所以西方世界是法身、报身、应化身是一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跟他方世界的化佛不一样,说是具如真身。

【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

佛来接引,也有很多人跟著佛一起来迎接。这一起来的这些人,与你必定有关系,没有关系不会跟佛来接引。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他们已经往生的,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家亲眷属,他们念佛已经往生了,那个时候劝我们念佛,我们不相信,不喜欢往生,所以没去,是不是?到现在想到要去了,他们知道了非常高兴、非常欢喜,跟佛一道来迎接你。这是我常说的西方世界,我们的亲朋好友、熟人很多很多,所以到那里去不会陌生。

【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往生之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功德智慧比上辈往生要差一等,这都是讲我们自分修行的。但是大家要晓得,到那边去蒙佛力加持,我们都平等了。如果不得佛力加持,九品是不平等的,佛力一加持统统平等了,这个要晓得。西方无比第一殊胜,就是佛的本愿加持,使我们能够平等成佛,平等的成就,这是他真正不可思议。此地所讲的是不说加持,是我们自己的功夫,到那个地方去有差别。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

下辈的那个业障真的重,福德很少,想作功德没有机会、没有力量,生活很清苦。每个月所赚的钱生活都不够,哪里能够捐钱作功德?这个不可能。每一天工作压力很重,一天不做工一天就没饭吃,哪有时间去作功德。所以说是出钱出力统统都办不到,这我们明白,这个世界确实有不少这一类的人。这是他不能作诸功德,但是能不能往生?能,只要一心一意:

【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就可以了。诸位要晓得,不是他不肯作功德,是他没有能力、没有机缘作功德。他要有机会、有能力,他照样做,他不是不做,没有机会、没有缘分。但是真正发心肯念佛,行!你看三辈正因相同,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平等得度,这个有道理。因平等,果当然平等。

【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

这一些人的功德就在此地。他对於西方净土,对於阿弥陀佛非常欢喜,深信不疑,没有疑惑,以真诚的心求生净土,可以,那这种条件就行了。

【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这是讲他自分的功德,比中辈又要差一等。这个三辈《观经》里面讲得详细,三辈因果都说得非常详细。我们过去把这个意思,曾经就《观经》这一段,我们录了一套的录音带。就是《观无量寿经》,专门讲九品往生的,也是三辈往生的,有一套录音带,不太多,诸位可以细细的去听听。这底下最后这一段,过去慈舟老法师称它作「一心三辈」,这说得非常之好。这一段是讲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不是专修净土的,以他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得生,这才看出净宗法门真的是广大无边。我们看经文。

【若有众生住大乘者。】

这就是修大乘法。大乘包括的法门太多了。在我们中国大乘有八个宗派,除了净土之外,教下有天台宗、贤首宗(贤首叫华严宗),有三论宗、法相宗,这是教下的四宗,都是大乘。此外有律宗,律宗是通大小乘。但是在中国这是大乘的律宗;有禅宗、有密宗,加上净土,这八个宗。这是除净土之外,修习其他大乘法门的,这个心住在大乘法门。「住」这个字是一个关键,很重要。住是心里头真有,也就是我们讲,他真有修行的功夫。如果心里没有,那个没有用处的,真正有修行的功夫,这样的人行。

【以清净心。】

『清净心』是信心。对於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不怀疑。

【向无量寿。】

一心仰慕阿弥陀佛,尊敬阿弥陀佛。仰慕阿弥陀佛,这就是有愿!有信、有愿。

【乃至十念。】

十念是行。你看信愿行,底下有:

【愿生其国。】

那个愿就很明显了。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他念佛十念。这个十念,我们讲平常早晚十念,很多!禅宗晚上晚课念《弥陀经》,也念几句佛号,我们在《禅门日诵》里面看到的,禅宗的课诵本。所以许许多多修学其他法门的,他都在早晚课诵里面念几句阿弥陀佛,这就是向往西方极乐世界,他真的要是愿意往生的话,行。

【闻甚深法。即生信解。】

这个『甚深法』就是本经,本经在一切经里面真的是甚深法。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经教,十方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教海,都不出本经。所以本经是一切诸佛所说之法的总纲领,真的是甚深法藏!听了《无量寿经》,或者听净土三经,《观经》也好,《弥陀经》也好,听了之后,他就理解,他就相信。

【乃至获得一念净心。】

因为他修学别的法门,偶尔听到很欢喜,点头很佩服、很赞叹,临终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平常的时候,早晚课加上这个十念,那当然更好,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发一念心念於彼佛。】

就是念阿弥陀佛。

【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这是说修学其他法门的。因此我们要是遇到有一些同参道友们,他们修别的法门,而且修了很多年,已经很深入了,就不必劝他改,劝他回向求生净土。譬如说有人念观音菩萨,早晚课念《普门品》的,念「大悲咒」的,他已经念了几十年了,不必要叫他念《无量寿经》,用不著;叫他回向求生净土,这就好了。还有些人念地藏菩萨,念《地藏经》的,念了很多年,也不需要改。我们这个经上这段经文讲得很清楚,甚至於学密的、参禅的,真的有功夫了,真的已经成了习惯,都不要改,只要早晚加持佛号,十念就可以了。发愿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品位高下,那完全看你自己修行功夫的浅深。

实实在在说,品位高下真的不要紧、没关系,因为到那个地方弥陀本愿一加持,就平等的,都成阿跋致菩萨了!你还用得著操心这些品位高下吗?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有能力、有机缘一定要大修功德,为什么?报佛恩!佛对我们这么大的恩德,我们用什么东西报答?这个报答只有依教修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除这个之外,我们没有能力报佛恩,是这么个意思。确实就是回向偈里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以我们应当全心全力修积功德,是这么个意思。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品。底下这一品是前面这一品的补充说明,非常重要。前面著重在位次,对於因行没有细说,略说。这一品里面要广说因行,他的果就是前面讲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段一开端我们要注意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注意那个善字,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善不善?净宗经论,三经一论,这是净土宗根本的经典,里面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观无量寿经》的三福,是以这个为标准。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了,你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但是诸位要晓得,这是小善。小善也行,这三辈往生,下辈。那个中辈的善还要加「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中品的善。上品的善还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讲的大修功德,那是大善。所以最低限度要做到小善,才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它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听到这个经典,就是指我们这个《无量寿经》。这个听到之后,他能够受持本经,他能接受。下面这是讲『受持』。受是接受,接受本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接受本经所讲的修行方法,统统接受,保持不失掉。保是什么?你真去做!依照这个经典去做,保持不失。这一句是总说,受持是总说。下面就是受持这两个字的解释,怎么个受持法?『读诵』。对著经本叫读,不对经本叫诵,诵是背诵。你念得很熟,统统都可以背了,背叫诵;拿著经本看著念叫读,这是受持的第一步。先要把经本念熟,天天要读。

『书写』,在从前经本很少,要发愿流通,流通用什么方法?只有抄写。现在可以不要抄写了,现在印刷术很发达,你可以印经。从前善导大师,信徒供养他的这些钱他都收,供养的钱他都接受。他拿到这些钱做什么用?请人写经。传记里面记载的,写《弥陀经》写一万部。《弥陀经》不算长,大概雇的人写一部给他多少钱,用这个方法。现在方便了,你看这个经,是我们这边同修发心印的,一本只要美金一块钱,一万本只要一万块钱。现在不要写经了,现在印刷流通非常方便,经济实惠,我们要懂这个道理。现在写经那一定是书法家,字写得非常优美,那是属於高度的艺术品,这个写经有价值,能够流传给后世,也可以做印经的底本,那这个功德就很大!像我们字写不好的人,写出来的没人要看,还是发心印经,供养人家好。

『供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读诵、书写、供养。供养里面包括的意思很多。普贤菩萨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就是所有一切供养当中,是法供养最殊胜。我们佛弟子,尤其是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定要懂得修法供养。普贤菩萨给我们举了七条,这都是归纳,举了七条。

第一条「如说修行供养」。佛在这个经里面怎样教导我们,我们统统照做,这是我们真正供养佛,做佛的好学生。佛教导我们,我们统统去实践了。第二是「利益众生供养」。依教奉行是自利,自利一定要利他。像前面讲的书写、流通,这就是利他,利益众生。我们印送经书利益众生。经书人家看不懂,那得不到利益,要请法师来讲经说法。而大家就明白,才知道怎么个修法,这都是属於利益众生的。现在请不到法师,录音带、录影带可以流通,帮助初学、读经不甚理解的人,我们用这些方法利益众生。

第三「摄受众生」。那就更进一步,我们自己修行有功夫、有成就,能够感化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跟我们接触,他自自然然就向往,就能够发起信心、愿心,这是属於摄受。第四个是「代众生苦供养」。佛法讲因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因缘果报丝毫不爽,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佛菩萨也不能代。佛菩萨要能代,我们很苦佛菩萨不代,那佛慈悲在哪里?这个地方所讲的代众生苦,我们自己有这个心,因果没有办法,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但是也有方法。把我们自己福报里面减少几分,我们拿这个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代众生受苦;本来我不要受苦,我现在受苦了。譬如我们印经这个事情来说,我们每年、每个月把你自己的收入,自己好好的算算,除了自己家里开销生活之外,我们都去做功德,这是代众生受苦。否则的话,我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富裕一点、更好一点!我们可以住更大的房子,我们买个小房子,钱省下来利益众生,这是代众生受苦;我们生活可以过得很富裕,我们在生活减少一点,粗茶淡饭就够了,这也是代众生受苦。

像从前宋朝范仲淹,他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出将入相,但是他过很清苦的生活,把自己的收入救济困苦这些人。他一个人,在《义田记》里面讲养三百家,三百家靠他生活,这代众生苦。所以他这个功德做大!子子孙孙都好,都效法范老先生,所以我们印光大师赞叹他。我们中国历史上三家,这个家道世世代代不衰,第一个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的后人孔德成先生,走到哪个地方人家都尊敬。第二个就是范家,范家在苏州,一直到清朝末年,印光大师讲八百年不衰,他的家代代都兴旺,为什么?好事做得太多了,他真的能代众生苦,他真能够做。第三家是姓叶的,叶状元,是清朝初年一直到清朝末年,三百年家道不衰。这印光大师讲的,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三个人家,世世代代都知道行善积德,代众生受苦,把自己的享受,把它节省下来,去帮助苦难的众生。

第五是「劝修善根供养」。劝人修善,口头劝人效果不广,所以古人讲百世劝人就写书,流通这些善书,劝人为善。特别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提倡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不要讲这个是迷信,不迷信,它是事实!人人能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起心动念自然就有约束,不敢做坏事。做坏事有恶报的,它不是不报,决定有报应。所以要懂得劝修善根。

一切善里面,第一善是念佛求生净土,没有比这个更善。生到净土,你想想看一生就成佛,哪有比成佛更善的?这个事情我们要了解、要明白。所以这个世间,乃至佛法里也不例外,了凡居士讲得很好,我们要把眼睛张大,善里面有真的、有假的,你要有能力辨别,有邪、有正、有似是而非的善,不是真善。《楞严经》里面五十种阴魔,那个高等魔的境界,跟佛菩萨几乎是一样,我们没有能力辨别,所以你不读《楞严》,你怎么会晓得;读了《楞严》,说老实话,境界现前恐怕你还是没有办法辨别,所以你自己没有功夫不行。这个功夫就是有定力、有智慧,有定、有慧你自然就能够辨别了。所以这个善里头有大善,有小善,有圆满的善,有偏在一边的善,不一样!

第六是「不舍菩萨业供养」。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弘法利生。佛是以利生为事业,佛菩萨的事业,建立道场,传播佛法,续佛慧命。我在前面跟诸位说,底下这个世纪,我们利用科学工具,将佛法、佛教育也走上现代的企业化,利用大众广播的工具。自己有能力建立广播电台、电视广播台;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在别人电台里面,买时间来播讲经、来播念佛,可以!现在在台湾已经开始了,有一些法师在电视台里面买时间。现在还有第四台,大概现在很多,他们时间多,没有节目、没有东西播放,所以也找到佛教的这些录影带,也有不少人去提供,好事情。所以当我们没有能力建立电台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别人的节目,这都是菩萨事业。当然菩萨事业里头最根本的是培育人才,那是最根本的。像办佛学院、搞培训班来培养弘法利生的人才,这是大根大本。

第七是「不离菩提心供养」。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普贤菩萨说,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他为什么尊重法?我们这个经里面已经讲得很透澈了,因为「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这是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里面一段开示。

『昼夜相续』。这就是持的意思。前面读诵、书写、供养都是受。昼夜相续,相续不断这就是持。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解释受持。什么叫受持?要受持本经。

【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个禁戒里面,最低的限度是五戒,五戒是根本戒,我们要接受。如果要发心出家,出家最低限度要守十戒,其实十戒都很难!就是沙弥十戒,现在出家人做不到,那比丘就更不用谈了,沙弥都做不到。所以现在实实在在讲,只能够效法成时法师,效法弘一法师,老老实实做一个出家优婆塞,就是我是出家了,我守什么戒?守五戒。五戒是在家优婆塞守的,我们是出家身分,真正的身分出家优婆塞。能把五戒十善做好,在这个时代往生就有把握了,这是『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饶益有情。】

『饶益有情』一定要修法供养,一定要修布施,要懂得布施供养。布施供养一定是利益众生,叫众生得什么利益?这个要懂得,帮助众生开智慧,帮助众生明了佛法,这就是真正饶益。如果我们在佛门修的这个福,不能帮助众生开智慧,不能帮助众生明白佛法,那我们就得考虑了。特别是我们福报不太大的人,我们那个钱要用得很适当。那很富有的人无所谓,他糟蹋一点钱不在乎;我们这个没有钱的人,这一个钱要当十个钱用,不能有一分钱的糟蹋,每一分、每一块都用在真实的福田上,我们才种到福,这要晓得,是不是对众生有真正的利益。

印光大师,刚才举的是善导大师,写经,请人写经,流通《阿弥陀经》、流通佛法。印光大师一生,人家供养他的钱,他没有享受,他没有说把房子整理一下、整修一下,住得舒服一点;衣服买一些好料子,穿得舒适一点,没有。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几十年都是老样子。钱到哪里去了?他办了一个弘化社,专门印经布施。这是老人家一生给我们一个榜样,给我们一个典型,印经布施。这个没有过失,能令众生得真正的利益,这没有过失。你说盖一个道场花不少钱,过去也有不少人劝过我,还要送地给我,劝我盖道场,我摇摇头,我没有福报。末法时期斗争坚固,过去李老师讲经说法常常提醒我们,拿建道场做比喻。他说建道场的时候,每个人非常热心出钱出力,个个都是菩萨;道场建好了之后,一变就变成罗刹,为什么?在这道场争权夺利,我出了多少功德,我要做什么,做住持、做当家、做维那、做知客,抢职位,天天吵闹。所以不建道场每个人还心平气和,道场一建,勾心斗角,那就造罪业了,那个钱花的不但没有功德,造罪业了,不如印经的好,分散给大家,没有这个弊病。

【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我们所作善根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能得安乐。真正的安乐是开智慧,智慧开了,明白了,道理明白了,理得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了。即使是我们贫苦的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样样都不如意的人,我们道理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心也就安了。为什么?自作自受!前生没种好因,现在受这个果报,应该的。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前生种的好因,应该的,心就安了,他就不作乱了,社会就安定了,天下就太平了,很重要。所以『令得安乐』。心安了他就快乐了,贫贱有贫贱的快乐,真的就快乐了。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

这是念佛。

【及彼国土。】

『国土』是念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是念佛。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

『宝刹』是西方极乐世界。

【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这是第一类往生的。这就补充前面那个上辈往生的。上辈往生在这里修因上讲很简单,这补充说明,我们做一个结论。第一类往生的里面有六桩事情,第一个受持本经,这个受持就包括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这是受持本经,第二求生净土,第三发菩提心,第四个严持戒律,第五个饶益有情,第六个是忆佛念佛。这个比前面那个是详细多了,上辈的,所以叫大修功德,这是要做这些事情的。我们再看第二段,第二段是中辈的。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

这是不能够修大功德的,不能大修功德,前面讲要随缘要随分,要随缘去修,前面虽然说得很详细,这里还要补充一点。这里面补充的,第一个是教我们要修十善,第二要昼夜念佛,第三也要懂得皈依供养,要懂得。

【要当作善。】

这是你应该,应当要随缘随分的修善。底下就把这个善标准为我们说出来了。

【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

这是身三善。

【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

口四善。

【八不贪。九不。十不痴。】

意三善。这十善我们也就不必细说,细说两个小时也讲不完。好在十善一般同修应该都很熟悉,佛门里面常常有讲到。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是忆佛念佛,要把这个常常放在心上。处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为标准,这才是善男子、善女人。

【至心归依。顶礼供养。】

要以真诚心,归是回头,依是依靠,前面曾经细说,这个地方也不必多讲。要真正的回头依靠阿弥陀佛,依靠《无量寿经》。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

这个『不惊不怖』。没有恐怖,走得很欢喜、很自在,心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来接引。

【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这是第二类往生的,底下是第三类。第三类的正因是修世间的善事,行世善,忙里偷闲,果然是正念也能得生。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

这是前面讲过有种种障难,许多的因缘没有办法修学,念佛、读经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要一心清净,这是关键,心净则土净。一心清净,换句话说,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贪恋的心很薄,能放得下;不过他的缘(障缘)很多,心里能放下了,他的身是走不开的。

【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这忙里偷闲,稍稍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他不放过,他认真的去念佛,认真的去修行。

【不当怒。嫉妒。】

这一些毛病习气一定要改过。恚、嫉妒是地狱的业因。如果心里面常常有不平,常常有愤恨,常有这些烦恼现行,这决定不是一个好事情。不但障道,前途堪忧,这是事实。

【不得贪餮悭惜。】

这个『贪餮』是好吃,对於饮食很讲究、很贪图,这是指这个,指这桩事情。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们看今天这个社会,在这一条里面确确实实是造了不少的恶业,杀害众生,吃肉。『悭惜』。悭惜是吝啬,自己财富舍不得布施,不肯布施,不肯利益众生。

【不得中悔。】

『悔』是后悔。我们今天选择净土法门,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了,决定不后悔。

【不得狐疑。】

凡是后悔一定是怀疑,这个法门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跟禅宗比跟密宗比究竟是哪一个高?他这个怀疑、后悔是从这来的。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当然不会后悔,也不会怀疑。即使我们自己多受一点苦难,多帮助一点众生,我们也很快乐也不后悔。像施财,做功德、做好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就不后悔。这个事情很难。

我在台湾,简丰文居士发了个很大的心,供养我一个道场。我向来不敢接受人供养的,为什么?供养道场,这个道场要不要开销?当然要开销,那这些开销还要我去跟人家化缘,那这个罪够我受了。我说你害我,我不上你的当;你在搞这个陷阱让我跳,我不上当。所以我就问他,我说要不要开销?要,我说一个月要多少?他算了一算,他说一个月要六万。我说你每个月拿六万块钱来,我就接受,你不拿来不接受,我不受你的害。结果他果然发心,每个月要拿六万,拿了三年;到以后道场收入够开销了,我说简丰文你可以不要再拿了。所以你要晓得这是陷阱、圈套,你要是稍微智慧差一点就上大当!我是看得很清楚,决定不上当,是不是?现在年岁大了,不想搞了。要像从前年轻的时候,人家送地给我,要我盖道场。送地,好,你把道场盖好,道场所有开销月月拿来,我要,这我可以接受;光送地,要我去化缘盖道场,这大火坑、大圈套!这个不能干。人要聪明,头脑要清楚,不能够迷惑颠倒。

简丰文那个时候供养之后。他有一次给我说,他说法师,我很后悔,每天晚上半夜睡醒过来,为什么无缘无故把这么多钱就送给法师?这个法师跟我又没有什么交情,过去也并不是很认识,为什么平白就送给他了?他说后悔好多次。过了一年,他就不后悔了,他说我现在不后悔了,过了一年多才不后悔,不容易!这个「不得中悔」很难、很难。所以他那个时候供养这个道场,他说他不是自己意思,糊里糊涂供养的,这世间人讲鬼迷心窍。他倒不是鬼迷,大概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他自己意思的;他很坦白、很诚恳,这是佛菩萨的意思,佛菩萨供养的,不是出於自己意思的。出於自己意思不会后悔,还后悔了一年多。那他也很有缘分,做这么多好事。这个基金会建立之后,对全世界印经布施供养,这十年多来数量是非常可观,法缘结到全世界了,这他有这个缘分。

【要当孝顺。】

孝顺父母,这就是三福,三福前面一条。

【至诚。】

这对三宝。对佛菩萨要真诚心。

【忠信。】

是对大众。处事待人接物,对大众要『忠信』。

【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

一定要相信,你修善一定得福报,你作恶一定有恶报,善恶因果决定不会错的。

【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

要认真去做。

【思惟熟计。欲得度脱。】

我们平常想想,计划计划,世间跟出世间要把它算得很清楚。这个世间是无常的,世间是真苦,一心一意要求解脱,要求出三界了生死。这是举出几个例子,应该要如是的修学。

【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

这就是信愿持名。

【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

这在平常是讲很没有时间修行的。我在美国遇到一个同修,工作非常的忙碌,他一个月休三天,三天假期。这三天假期等於说闭关念佛,念三天三夜;平常什么课也没有,也不看经也不念佛,没有时间,全心全力在工作,每个月念三天,他就这个办法。真的实在不行,我每一年,一年当中拿一个长假,念十天十夜,一年一次,或者什么一日一夜,你一个月一次,用这种方法,这是平常。这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必每一天去念,每天没有时间,就把利用假期来办,这个方法很好。

【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这个寿终的时候也行,也能够往生。佛真慈悲,这个方便门开得很多、开得很广,真的是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度,每一个都往生,这才畅佛本怀。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十八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18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六面第一行第三句看起: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

从这个地方看起。最后一段就是第四类往生的,是修学大乘法门,而不是专修净土去往生的,在前面都已经跟大家报告过。这个地方补充这一点使我们更清楚、更明白。『行菩萨道』。这一句就是修学一切大乘法门。大乘法门是菩萨道,包括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只要他对於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能信能愿,都能往生,这是十念、一念也能够成就。这些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专修净宗人往生,是平等的,这是非常非常的希有难得,也都『得阿惟越致』,都证这个,可以算是证果,都是七地、八地以上菩萨的阶位。『皆具金色三十二相』。这就是在一切平等法里面举一个例子。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紫磨真金色身,都具足如佛一样的相好光明,跟阿弥陀佛相同。这个世界确实是平等的世界。

底下这一句前面就没有说过,这一句就太殊胜!诸位要知道,修学一切大乘佛法的,回向往生有这样殊胜的成就,我们专修净土往生的,那当然不会例外的。所以经上所说的,我们都有分,『皆当作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生当中决定会作佛。到那里修行成就了,看看他方世界,哪一个世界里面的众生与自己有缘分,这才能得度。佛法里头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我们没有成佛之前,要跟众生广结法缘。这个缘结得愈多,将来你成佛度众生也多,道场国土就庄严了,所以要广结法缘。

【欲於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

哪一方众生缘成熟了,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现佛身。像前面所说的「八相成道」,到那个世间去作佛,度众生,『从心所愿』。

【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

这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点很重要,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不退转的,但是成佛早晚可不一定。为什么?有些人特别精进,他成佛就早,提早了;有些人就马虎一点,只要不退就好了,他成佛的时间就比较晚一点。特别用功,特别精进,那个成佛就超前、提前了,早晚不一样,但是一定得到;晚,他也会成佛,不失所愿。这也是阿弥陀佛给我们的保证。

【阿难。以此义利故。】

『义』是道理。『利』是利益!因为这个道理,这个好处。

【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

这把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讲到了,一个也没有漏!这一切诸佛如来:

【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因为确确实实阿弥陀佛的功德,超逾诸佛!这是我们在这几品经里面,读下来之后,这个意思、事实真相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无怪乎诸佛赞叹弥陀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礼供听法第二十六」。前面都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这一段是讲他方菩萨,他方菩萨来供养阿弥陀佛。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

这是很清楚给我们标示出来,这是说十方世界一切有缘的菩萨们。哪些是有缘,哪些是没缘,我们要搞清楚。一切诸佛都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菩萨听了肯相信就有缘,菩萨听了不相信,那就没有缘,缘就没成熟。这是缘成熟的菩萨,听了都非常欢喜,能够接受。

【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

听到阿弥陀佛如此的功德庄严,菩萨当然都想去亲近阿弥陀佛,到西方世界去参访参访,供佛闻法。他们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也非常的欢迎。这是菩萨去供佛,用不著阿弥陀佛去接引,他不是去往生,用不著接引,菩萨都是自己来的。

【各以香华幢幡宝盖。】

这是举个例子,见佛总要带一点礼物去供养,不能空手去!我们世间人情也是如此,到哪个地方多少是带一点礼物,不会空手;菩萨去见佛也不例外,也要带一带礼物。这是举出个例子,像『香华幢幡宝盖』之类的,这都是属於礼物。

【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

到那里先供佛。供佛之后,坐下来,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国土,把听阿弥陀佛所说的,再辗转『宣布』。宣布就是宣传流布,这就是转法轮的意思。听完之后他回去告诉别人,「宣布道化」。道就是道德,阿弥陀佛的道德,阿弥陀佛如何教化众生,辗转的宣扬流布。

【称赞佛土功德庄严。】

称赞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已经亲自去过,一切都看到了,当然他极力的宣扬。

【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这前面有八首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对於十方菩萨这种行为的赞叹!这些菩萨都是不可思议的菩萨。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

世界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里面。

【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

我们就知道西方世界时时刻刻川流不息!往生的人多,阿弥陀佛自己的弟子们多,外面来参学这些客人多,西方世界好热闹。你们看到了吗?的确很热闹!所以有些怕寂寞的人,西方极乐世界好!你看看多好,是不是?这确确实实我们读这个经,那个境界就好像在面前一样,就好像我们亲自看到一样。这说东方,其余:

【南西北四维。上下。】

这就是讲的其他九方,合起来十方。

【亦复然。】

跟东方一样。无量无数的菩萨川流不息的到西方世界去参学、听经,听阿弥陀佛说经;当然,也会跟这些同学们,阿弥陀佛的学生,以及新往生的这些人,交换意见,讨论佛法。在我们想像当中,也必然是彼此互相接受邀请。那些菩萨,像我们这边弥勒菩萨也常常到极乐世界去;新往生的人,弥勒菩萨也会邀请到他的兜率内院去参观参观,这不就到兜率天去了吗?所以不要去修那个唯心识定,那个好麻烦!念阿弥陀佛也能到兜率内院,走近路!

【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

以最真诚、恭敬的心到极乐世界供佛。

【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

『畅』是舒畅。因为对无量寿佛很久就仰慕,都没有缘分去见一面、去参访,今天缘成熟了,你说这个心情多痛快!所以见了佛之后,礼拜以后,对於阿弥陀佛赞叹。『最胜尊』,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诸佛之中是第一超胜!

【究达神通慧。】

究竟通达,圆满的神通智慧。

【游入深法门。闻佛圣德名。】

这就是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

【安隐得大利。】

『安』是安全,『隐』是稳当,稳妥。『得大利』,是一生不退成佛!这在世出世间利益,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这是我们要晓得。遇到这个法门,心要安下来,安住在这个法门之中;身也要安住,身不再妄动,不必再学其他的法门,死心塌地一句弥陀念到底。身恭敬,口称名,意观想,我们这一身当中决定得生,「安隐得大利」。

【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供养』。前面都说得很清楚,勤修供养,上供诸佛,下供众生,菩萨都是修普贤行!

【观彼殊胜刹。】

参观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刹土。

【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

『功德』是讲佛的大愿。每一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他们的薰修,这是功德,普遍庄严,无有一法不庄严。这个庄严就是依正庄严,西方世界。

【诸佛国难比。】

一切诸佛刹土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法子对比。

【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

这些菩萨见到这盛况,也发了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追随阿弥陀佛,做弥陀的学生。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有能力去,无需要接引。这菩萨众自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像我们这些人业障深重,没得办法,要靠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们行,有能力,自己有能力。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就有了保障,快速了,所以十方一切菩萨没有不往生的。

下面这一段是阿弥陀佛为菩萨们所讲的开示,阿弥陀佛自己说的,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释迦牟尼佛是亲听到了,转告我们。世尊转述,如同弥陀亲说没有两样。

【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

这先看瑞相,这些菩萨到西方世界见阿弥陀佛,供佛赞叹!阿弥陀佛微笑。『应时』,就在这个时候,佛看到十方菩萨来,表示欢迎,满面笑容,表示欢迎。

【光明从口出。】

佛口放光,光也就是说法。

【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

佛是先用光明摄受这些菩萨,这是属於密义。我们凡夫看到这些光,从佛的口出,照遍十方世界,然后这光又回来,从佛的顶,无见顶相又收进去了,我们看起来满好玩的,不懂什么意思!菩萨懂得,菩萨知道。

【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

菩萨要是像我们一样不知道,光看著好玩,那怎么能证位?怎么会证果?所以菩萨对光明所含的意思统统明了,这实在讲并不难懂。譬如我们住在都市的人,大家都有交通常识,走到十字路口,一看红灯一亮了,我们就晓得不能过去;如果乡下人,从来没见过城的,看到一会儿红灯、一会绿灯,满好玩的,他也不晓得什么事情,他也不懂,我们就晓得。懂得的他得利益,他得好处了,就是这么一会意思,菩萨懂得。

【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是佛放光,密说。光就是说法。菩萨都证得三不退,所以大家彼此互相庆祝。

【佛语梵雷震。】

这个『佛』是阿弥陀佛。

【八音畅妙声。】

这两句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说法,音声的圆满。这佛语是阿弥陀佛说话。『梵』是清净。『雷震』,就是十方都能够听到。雷震是远闻的意思,十方诸佛刹土都能听到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八音畅妙声』。佛的音声具足八种圆满极好之相。这在此地我也不细说,细说耽误时间,我们要赶进度。这底下就是阿弥陀佛说法。

【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

这是阿弥陀佛为这些菩萨们所说的法。『十方来正士』。正士就是菩萨,对菩萨的称呼,就是正觉之士。『吾悉知彼愿』。吾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说你们的心愿我都知道,什么心愿?『志求严净土』。严是庄严,这个字很重要,菩萨的弘愿就是求庄严净土,不仅仅是庄严阿弥陀佛的净土,对老师上报四重恩,是庄严弥陀的净土,庄严西方净土;离开极乐世界,回到自己本国,是下济三途苦,要庄严本国的净土。所以这个严的意思就很长了。阿弥陀佛满他的愿望,『受记当作佛』。阿弥陀佛为他们授作佛之记。下面开示有四首偈,很重要。

【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

就是真正觉悟,彻底明白。这一切法,体是空的,相是有,相由心造,空无自性。体是空的,相是心变现出来的,所以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梦幻容易懂,响是什么?回响。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有回音,那个叫响。响是回音,也是不可得,相有体空,不可得。这一句话跟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完全相同,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对十方菩萨们宣示。

【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

前面两句说空,这两句是有,合起来看就是中道。明了一切法空,仍然愿意修净土,这是菩萨法!这就是讲的不落二边,妙其中道,这是净宗的宗旨,空有两边都不落,这得真实的受用!所以满足诸妙愿,这个诸妙愿要简单的讲就是四弘誓愿。十方诸菩萨所有的愿,归纳起来都离不开四弘誓愿,或者是指阿弥陀佛的本愿,四十八愿,都讲得通。『必成如是刹』。这是阿弥陀佛嘱咐这些菩萨,能够依教奉行,将来你们的国土也像我一样庄严,像我西方世界一样庄严。这是为他们嘱咐。

【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

十方世界是梦幻泡影,西方世界也不能执著。虽然它跟十方世界比较,它确实显示出真常,但是不能执著,执著那就错误了。所以『知土如影像』。这是真实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恒发弘誓心』。像菩萨一样,一定发四弘、四十八愿。

【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

这个『功德本』,就是指前面诸妙愿跟菩提道,这是真实的功德。『道』,是真正实现,真正去做。有愿没有行,那个愿是空愿,一定要把自己的愿统统做到,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四十八愿愿愿都做到了,这就叫究竟菩提道,他愿愿做到了。

【修胜菩提行。】

『胜』是殊胜。『菩提』是觉悟,就是不迷、不邪、不染。三皈依里面就显示出这个意思,这就是菩提行。

【受记当作佛。】

这就是讲成就。如果你要是修第一无比殊胜的菩提心,实实在在说,这不是普通的菩萨道、菩萨行。专学净宗,专依弥陀,换句话说,专依《无量寿经》。你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道理,都能把它融会贯通,《无量寿经》里面所有的教训,我们统统做到。佛告诉我们,哪些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哪些应当做的,我们依教奉行,这就是修胜菩提行!我们不必到西方世界,现在就『受记当作佛』,佛真的就为我们授记了。

【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

这个意思在这么一小段里面重复说了三次,这意思叫我们离一切相,本性般若智慧就现前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教导我们修善,『专求净佛土』,一定要从自心中求,心净则土净。我们念这句佛号,有许多同修常常说,虽念佛不过妄想还是很多,还是伏不住,这什么原因?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了,妄想自然就少,就会减少。所以,你不能怀疑,你要认真努力去念,念得太少,所以压不住烦恼!一定要多念,要使自己心上真正有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第一生命,你这个心上真有才行;你没有,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心里还在打妄想那怎么能成功?这样念佛,那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可能得力的,不可能往生的。一定要念到功夫得力,要把念佛这一桩事情当作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我们不吃饭没关系,不睡觉没关系,不工作也没关系,不念佛就不得了!要这样才行,你那个功夫才会得力。这是「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到这个地方是弥陀所说之法,下面这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是我们本师说的,为我们介绍的。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必於无量尊。受记成等觉。】

释迦牟尼佛赞叹这些菩萨,听了阿弥陀佛说法之后,很欢喜,依教奉行,『乐受行,得至清净处』。这个清净,心清净,听到弥陀说法,心清净了。下面两句是对他们的赞叹,也是恭喜他们,他们将来必定在无量寿那个地方,就是在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受记成佛,是祝福这些菩萨们。

【无边殊胜刹。】

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殊胜刹土。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这一首偈是告诉我们,圆证三不退的真实利益。不仅是这个经文非常非常的清楚,不仅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无量无边诸佛的本愿。『闻名欲往生』。一切诸佛都弘扬净土,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劝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这个三不退,虽然是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你要不念,不求往生,那你还是得不到!我们自己深信切愿,求生净土,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三不退了。

【菩萨兴至愿。】

『兴』是法,法器。菩萨发了大愿!

【愿己国无异。】

愿自己的国,自己的世界,希望跟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无异』,菩萨有这个愿。

【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

菩萨心确确实实与阿弥陀佛本愿相应,发了菩提心了。

【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

菩萨如何令一切众生也像自己短短的时间,一生当中能成就如是的功德利益?没有第二个方法,也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将这个法门辗转教化一切众生。真的,这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在经本子上,印那个小印章,这个印章是我叫人刻的,「如来所说第一经」!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遇到不容易,你遇到是真的有福。这世出世间你的福报最大,你才遇到这部经,要不然,你遇不到。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能够遇到,证明你的善根福德因缘是第一,你才遇到第一经。

【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这是讲十方世界的这些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奉事万亿佛,能够到他方世界,随时随处都可以去。只要你一动个念头,想到他方世界去礼佛,去供佛闻法,都能满愿。『飞化遍诸刹』。飞是飞行,化是化身。你要去供养无量无边的佛,要化很多很多身,同时去,『恭敬欢喜去』。到那里去供佛闻法,听完了之后又回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到安乐国』。这一首偈,末后这一首虽然经文很短,已经把西方世界往生的人,那个生活快乐的样子都给我们描绘出来了。再看下面这一品,「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

这完全是讲极乐世界的菩萨,前面那一段是讲他方世界的菩萨,这讲极乐世界的菩萨。

【承佛威神。】

这是阿弥陀佛,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

【於一食顷。复往。】

『复往』是来回,就是往返,来回。

【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

这个经上所说的,跟小本《弥陀经》上所讲的,「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这个衣是盛花的,装花的,拿花去供佛,装花的叫衣。「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跟《弥陀经》上那段文一样一个意思,就是看出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往生去的,在那边的生活状况。你看这多美多自在!

我们这个世界,欧美的一些比较富有的一些人,他们没有缘分闻到佛法,在物质享受是过得去,精神很痛苦,所以有一点假期,他们都到外国去旅行,这是他们唯一的休闲,觉得是很快乐的事情。在我们这个世界,无论到哪个地方旅行,也很累、也很苦!我常常旅行,很苦!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他们旅行,那真是尽虚空遍佛刹,不是我们到这个小小地球里头,都出不去,离不开地球。他们是十方佛刹,那个旅游的空间太大太大,我们简直是不可思议!你看人家那个生活、那种快乐,西方人可惜没听到,他要听到一定非常羡慕,他也想去。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这几句是介绍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到他方世界供佛的这些礼物,都是非常珍妙,我们人间所没有的。

【以奉诸佛。及菩萨众。其所散华。即於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诸佛的道场无比的庄严清净,功德巍巍。这十方菩萨来参学,供养听法,这是常事,而且是川流不息,人数之多也是不可思议。每个人都散花供养,花就太多了,可是这些花它并不凌乱。诸菩萨散的花,散在空中,那个花自自然然就编成一个华盖,像个宝盖一样。而且那个盖在空中,花都向下,那看起来才美,花都向上那就看不见了,花都向下,所以,看起来非常美、非常庄严。都是自然变现的,不是人工去设计、去制造的,不是的,都是自然的变化,化成了华盖。

【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

花有香气,花有光明,无量的光彩,无量的宝香!

【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花在空中会变化,从小愈变愈大,就像我们这个世间彩云一样。我们这个世间看到彩云,空中的庄严也非常之美,那个彩云也会愈散愈广,这个佛世界看到华盖。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这些菩萨供养完了,走了,这个华盖没有了,散掉了。烟消云散,像云彩一样,散掉了。后面又有一批菩萨来供养,华盖又形成了。我们看这个境界,看这个景观。

【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

就是华盖绝对是常有的,如果又有菩萨来散花,这新的华盖就形成了,如果没有菩萨来参学,这旧的华盖不散,所以空中永远是这样的庄严。有花、有光、有香,这些花、光、香都能帮助人消业障,都能帮助人开智慧,这都是无量的功德。

【於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不但看到有香、有光、有花,还有天乐。这个音乐里面演奏都是赞佛的,都是赞叹佛德。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

『须臾』是指时间的短暂。他来供佛闻法之后回去,回其本国。本国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常常到其他诸佛世界去参访,这个种种庄严。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给诸位说,的确是多彩多姿、非常快乐!所以那个地方叫做极乐世界。回来之后。

【都悉集会七宝讲堂。】

回来一定去拜老师,跟老师说我到哪里去参访,那些佛跟我说些什么法,给老师做报告。老师是阿弥陀佛。

【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回来之后,各人说各人的心得。大概阿弥陀佛把每个人的心得综合起来,做一个总开示。阿弥陀佛天天都为大家做总开示,那是『演畅妙法』,听了之后,『心解』就是开悟了,大开圆解,『得道』就是证果。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

这是『诸天』,诸天是凡夫!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怎么会有诸天出现?这个诸天是六道里面的。可是诸位要晓得,西方世界还有许多鸟,白鹤、孔雀、鹦鹉都会讲经说法,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的,这些飞天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弥陀变现这些飞天,在空中散花,演奏妙乐,演奏音乐,供佛。

【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

这种生活确实是快乐无比,这是一个真正觉悟者的生活;回头再想想看,我们这些迷人生活在六道轮回里面,好苦、好苦!这两个一对照才知道,我们这个世间极苦的世间,没有一桩不辛苦。纵然是得一点很短暂的快乐,要付出好多的代价,你才能得到一点,想想实实在在得不偿失!想通了,大概就决定要求生净土,就不会再怀疑,不会再犹豫了。

【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

这说出来往生的这些人,像我们这样去的,带业往生,一品烦恼都没有断,那个享受的快乐就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所以这真的是很难让人相信。不要说人不相信,许多声闻缘觉菩萨都不相信。什么原因?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你的,叫你得到的。

【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

这里很有道理,这是什么?就像前面阿王子五百人一样,我们过去生中,我们现在不知道,佛不告诉我们,我们哪里晓得?我们过去也是无量劫中修行,曾经供养无量无边的如来,『善根相续』,善根成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本愿加持,我们才能得到这个果报。得这个果报,说实在话并不是偶然的。

【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

无一不善。底下「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这个地方要补充一下,这个「善」字是个关键的字,完全用净宗的法门,这就善。『善修习』,专修净宗。『善摄取』。摄取是摄取众生,诱导众生也是用净宗法门,一切成就统统是,特别是指一句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善,善的真正的意思。看底下这一段。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

『彼佛国中诸菩萨众』。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往生的,统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就是通指往生到西方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几乎跟佛相似。『洞视』,是天眼通,看得清清楚楚。『彻听』,是天耳通,听得明明白白,那个范围多大?『八方、上下』。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十方!范围是十方。『去』,过去,『来』是未来,『现在』,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过去、现在、未来他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我们读了这个经文,你们有什么感触?我感到寒毛直竖,太可怕!为什么?我们要起一个坏念头,他知道了;我们做一个坏事情,他看到了、他听到!这是真的,西方世界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何况观音、势至、阿弥陀佛。所以不要以为我们做一个坏事瞒著人,没有人晓得,佛也不知道,那你就自欺欺人。西方世界那个人是无量无边,个个都晓得,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去入他们的伍,入伍!跟他们做同一类,人家都是诸上善人,我们现在还在打妄想,还在搞贪痴慢,那你怎么念也去不成。阿弥陀佛纵然很慈悲欢迎你,那些大众说,这个人心不好,我们不跟他一类,阿弥陀佛也没法子,也不能来接你。所以,你就晓得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不能去?我们隐藏在内心那个恶,人家全知道!你们说悄悄话,第三个人没听到,西方世界人全听到了。这属於真的,读这一段经文,寒毛直竖,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做什么事情,他没看到、没听到,那你就大错特错。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诸天人民。】

这是讲十方世界,像我们这是『诸天人民』。

【以及飞蠕动之类。】

『飞蠕动』是畜生道。这就是不但我们人,一举一动他看得清楚,听得清楚;畜生、饿鬼、地狱,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真是一举一动,一言一笑,心里起个念头,他们全都知道。

【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他们统统晓得,没有一样不知道!西方世界的人神通广大,我们这个世间一般人看小说,都以为孙悟空很了不起,孙悟空怎么能比?差太远了,简直不能比。这个地方有一句,可能大家听了有疑惑。『得道往生,皆豫知之』。他们预先都知道。这样看起来,我们往生大概是注定的,注定的,何必一定要念佛?到时候不就往生了,他就预知了!这个注定可以这么说法,为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一入耳根,那就算是注定了,你将来决定得生,这是注定的。可是这个往生的时间是可以提前的,能提前那当然是愈快愈好,我们在这诸佛刹土六道里头少受罪,愈快愈好。这就是虽然决定往生,如果我们精进不懈,使我们的缘在这一生就成熟了;假如我们懈怠了,看到这一句,「得道往生,皆豫知之」,算了,可以不要念佛了,贪图人间富贵,没有关系,反正是要往生的。这也没错,但是六道里面这些苦难,那还够你受的。那我们精进努力,我们的缘提前成熟了,他们也知道;你懈怠、懒散、堕落他也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的。

【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生到西方世界,这是讲自分的能力,不讲佛加持,要讲佛加持,都一样、平等的。这个地方给你讲天人、给你讲声闻、给你讲菩萨,是自分,不论加持。一论加持就平等,这都没有了,这都显示不出来了,这是讲自分。但是有两个菩萨很特殊,他自分就不可思议,实在讲这两位菩萨都是古佛再来,那当然不一样!是不是?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

观音、势至这两大菩萨,这两位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人与人都有缘分,没有缘分是聚不拢来的,诸佛菩萨他们在一块度化众生也是有缘分的。像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我们在许多大乘经上看到,他们在过去生中,曾经做过兄弟,曾经做过师生,曾经做过同参道友,过去生中关系非常密切。过去生中,要没有缘、没有关系,这一生一碰到的时候就有好缘分,没这个道理的,怎么讲也讲不通的。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很冷静去观察、去体验,可以得到证明。譬如我们第一次到一个地方去旅游,确确实实从来没有去过的,第一次去,会突然感觉这个地方好熟,好像是来过的,但是这一生确确实实是第一次。那为什么会有这个感触?过去生中曾经到这里来过,或者在这边住过。有些人我们一见面就很欢喜,就很投缘,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见面都投缘?为什么只有那一、二个特别?前生的缘分,过去生中有这个关系。观音、势至跟阿弥陀佛也是生生世世的老关系,他们一定要互相帮助的。观音成佛了,阿弥陀佛也要做菩萨去帮他的忙,所以他们这个因缘非常非常的深远。

【此二菩萨。於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

这是两大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的。

【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

这两位菩萨他们教化的范围跟阿弥陀佛一样,尽虚空遍法界。弥陀名号所到之处,观音、势至的名号也到达,真的是处处观世音,刹刹都有弥陀佛!

【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这两位菩萨住在我们娑婆世界。诸位要知道,当然是化身的,因为什么?他尽虚空遍法界都住!你说哪个是真身?可以说每一个身都是真身,每一个身都是化身。来帮助我们,来成就我们。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这两句话就是《法华经.普门品》,那一品经文里头所说的,在这个地方一句话就带过了。说明菩萨住在这个世间『作大利乐』。利是利益众生。乐是给一切众生快乐。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就如《普门品》所说。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这一品里面,显示西方极乐世界,大菩萨愿力宏深,决定成就一生补处;换句话说,就是一生成佛。虽生极乐世界,没有把他方世界六道众生给忘记,反而是常常关怀,尽心尽力的帮助教化,无穷无尽。我们看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

现在,已经在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未来是将要去往生的这些人,现在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

【皆当究竟一生补处。】

这一句话说得好!因为那个未来就是包括我们现在这些人,我们现在还没去,这是属於未来的。虽然是未来,因为你决定往生,这才是未来的菩萨,肯定要往生的。我们自己问一问,我们能肯定往生吗?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吗?一定要肯定,一定要有,凭什么?凭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发给我们的保证书,这就肯定。保证书在哪里?你手上拿的这一本就是保证书。只要你真正依教奉行,你就肯定这一生往生,所以这确确实实是往生的保证书。刚才讲,你能把这个经典里面的理论,能够融会於心,教诲都能做到,依教奉行,决定得生,所以这个本子就是保证书。拿到保证书,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不过要记住,拿到不做不行!那个不能往生,这个要记住。书拿到手上,没有依教奉行不能往生。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这是西方世界的再来人,他不著急成佛,因为他有愿要帮助一些苦难的众生,慈悲心重!这一些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见了阿弥陀佛之后,常常又回到六道轮回里头来,『入生死界』,他又回到六道里头来,回到六道里头来干什么?说法度生,『为度群生,作师子吼』。说法度生,这是慈悲。『擐大甲胄』,这是比喻,比喻他勇猛精进。古时候,打仗!武士去打仗的时候,披铠甲,铠甲是防御的,现在的战争跟从前不一样,但是防御也相同。你看现在这个战争,摆在第一线的是坦克,装甲车,冲锋陷阵,这就是擐大甲胄。表示他勇猛,不怕一切魔障苦难,他要帮助一切众生。这是他发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要去做,以这个来庄严自己,六道里头弘法利生,来庄严自己。

这些菩萨虽然生在五浊恶世,像我们现在这个环境,『示现同彼』,他在五浊恶世里面也像普通人一样,示现的跟一般人一样,但是,他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一直到他将来成佛,他都不会受这个恶趣。他也会到三恶道去,也去变饿鬼、变畜生,去度那些众生,但是,恶道里面这些苦他不是真的受,他没有,但是他也装著受,跟大家一样。像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不也受了很多折磨苦难吗?你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受?释迦牟尼佛没有受,但是装那个样子,是很像受了,让我们看到很受感动,佛菩萨为我们受这么多苦难!我们对佛菩萨生了感激之心,实际上他并不是真受,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唱戏、是在演戏,不是真的,我们可怜,当真了,我们当真了,真的受了。『生生之处,常识宿命』。他无论在哪一道,无论什么变化,他都知道,都清楚,不迷惑!常识宿命,生生世世他很清楚、很明白。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

所以阿弥陀佛的寿命很长很长,没有办法计算的,因为什么?佛的愿望是要度尽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之类,那时间不长,他怎么能度得了?这无量寿是从这来的。我们寿命为什么很短?因为愿很小,一点点,一下就满足了,是不是?所以他寿命就到了。你说一般世间人为什么?先是为自己,然后是为儿女,儿女长成了,没事了,就走了,这愿就没有了,他不是生生世世。所以弥陀的愿大,不得了!他要度尽一切苦众生。

【皆使往生其国。】

他这个极乐世界要长住,那不长住那怎么办?都要叫这众生都要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国土也无量寿了。佛无量寿,国土也无量寿。

【悉令得泥洹道。】

『令得泥洹之道』。这泥洹就是得大般涅盘,这就教他成佛了,令一切众生到西方世界去成佛。

【作菩萨者。令悉作佛。】

成佛,才真的叫究竟圆满,不成佛就不圆满!所以:

【既作佛已。】

这些人在西方世界都成佛了。成佛之后?

【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这就是转法轮的意思。这些人成佛了,成佛之后再度一些众生,把那些众生度成佛了,那些成佛的人又度一些众生,辗转无有穷尽,不可复计。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

生到西方世界的,无论是天人,无论是声闻、缘觉菩萨,到那边去成佛的那个数量,没法子计算。

【彼佛国中。常如一法。】

这后头这一段非常好,因为有人妄想多、执著重!这些人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能容纳得下吗?你看他还没去,就替阿弥陀佛担忧了,他不晓得西方世界的状况,以为西方世界像我们的地球一样,人太多就容纳不下,人口爆炸!西方世界没有这个状况。『彼佛国中,常如一法』。常、一,一就是不增不减,人再多,没有看到多。何况我们在前面所看过,西方世界川流不息。就像一个学校一样,每年有招生,每年也有毕业,成了佛了,那就毕业去了,到他方世界,又辗转度化。所以一批进来的,天天有进来的,天天有成佛的,天天有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去了,去成佛去了。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有来有去,即使没有去的,西方世界也决定能容纳得下,也不用你操心。下面有个比喻。

【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这是世尊为我们举个比喻。我们这个世间人,眼光短浅,所看到的水最大的是海!陆地上所有江河的水都流到大海,一天到晚流,从来也没有停止,海有没有漫过?没听说过,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情形,就像这个样子,实在想想我们现在明白,海水为什么不漫?循环!海水蒸发成水蒸气,又变成了雨了,雨降在陆地上,又从江河流到海上,循环。西方极乐世界情形亦复如是,所以那边绝没有人满的状况。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特别是都市,有人满为患,走到街上看到尽是人,我们念古书,古时候山川秀丽,风景之美,人生活在诗情画意当中,现在看不到了,纵然名胜地区,我都不想去了,为什么?去看什么?看人头!人家说那里好玩,好!我去过一次,再也不去了,没有去过的地方,我都不去了,为什么?到那里去看人头的,人太多了。人太多了,风水就破坏了,秀丽的景观就破坏了,就没有了。所以现在想想,还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念阿弥陀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国土去游览观光,也许不像这个样子。

【八方上下。】

这是讲十方世界。

【佛国无数。】

世界无边,诸佛也无量。

【阿弥陀国。长久广大。】

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阿弥陀佛这个国土是最长久的,是最广大的。

【明好快乐。】

『明』是光明,善好,快乐。

【最为独胜。】

所有一切诸佛,诸佛刹土都不能为比,为什么?

【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

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读过,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求道,修行,积功累德,就跟其他诸佛不一样。

【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我们要讲到恩德,实在说,恩德最大的,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关怀,生生世世,永无中断,我们一直都是蒙他照顾。这一项,前面阿王子那一章所看到的,我们是无量劫来,修积功德,供养诸佛,今天善根成熟。无量劫来,都是阿弥陀佛照顾,佛不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出来,我们怎么知道?怎么晓得还有这么一个人在那里关怀我们,在那里关心我们,在爱护著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这个底下一章,相当重要。

「菩萨修持」。这一章里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非常之多,这是极乐菩萨修持的状况。前面二十八、二十九品一直到底下三十二品,都是说明极乐世界菩萨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一些不思议的功德。可是这一品经里面是要为我们介绍他们怎样修行,所以很重要。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

这就包括了四土九品,所有一切的菩萨。

【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

像我们往生,纵然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圆满了。这是佛力加持,阿弥陀佛给我们的。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

『密』是深密。诸位要知道,佛法里头没有秘密,秘密是不能告人的事情,不能告人的事情,想想看还是好事吗?好事哪有不能告人的?不能告人的事情不是好事情,所以佛法里头没有秘密。密是深密,太深了,一般智慧小的人没有办法理解,讲他也不明白,深密。『藏』就是藏在里面的,一切诸佛深密的是什么?给诸位同修说,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菩萨不蒙佛加持,都不知道。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得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对於名号功德,《无量寿经》彻底明白了,究竟明了。

【调伏诸根。】

『诸根』是六根,调伏诸根就像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都摄就调伏!

【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习』是习气。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佛光一照,佛愿一加持,我们的烦恼习气都没有了,都不会起作用了,所以西方世界成就快速!这一切菩萨明了的,没有一个不向往,个个都想去极乐世界,都想去见阿弥陀佛。

【依佛所行。七觉圣道。】

这就是《弥陀经》里面讲的「七菩提分,八圣道」。

【修行五眼。】

《金刚经》上讲如来有五眼。

【照真达俗。】

『照真』就是见性,明心见性。『达俗』通达法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他都明了,都清楚,像前面所说的,洞视彻听,那是指达俗。

【肉眼简择。】

拣别选择。

【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

这五眼的名字,在这都说出来了,但是没法子细说,细说我们的时间不够。想想今天是第十八天,我们还有十二天就圆满了,所以很多都不能细说,但是大意掌握住,我们就得利益。那我们现在五眼没有,只有肉眼。肉眼拣择,我们能够选择净土法门,选择《无量寿经》,选择阿弥陀佛,这了不起、这大智慧!这个跟文殊、普贤没有两样,他们也是这样选择的,我们也是这么选择的。

【觉了法性。】

『觉』是觉悟,明了,诸法的体性。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

佛所教的,佛所说的,都叫做方便门。一切众生,因佛善巧方便,而能够契入真实,契入就是证得,证得这个真实,真实宇宙人生的真实相,真相。

【所言诚谛。深入义味。】

这一句话很要紧,佛所说的,字字句句都真诚。『谛』是谛实,决定不是虚假,字字句句都是真实的,这世间人不知道,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作欺骗众生。这是大罪过!佛语真诚,『深入义味』。义是义理,味是法味。这个里面是其味无穷!无有穷尽。佛法实实在在是这样的,你说这一部经,我们初学佛的人,有人问我初学佛应该从哪一部经学起?就从《无量寿经》,没错的;学了两年,我再学什么?还学《无量寿经》,学到老都学《无量寿经》,将来你成佛、成菩萨了,还学《无量寿经》;其味无穷,这个经你读诵,遍遍味道不一样!年年境界不相同,这就是义味,深入义味,它才有这个力量。

【度诸有情。演说正法。】

『度』是帮助这一切有情众生,度是今天讲帮助他,协助大家。『演说正法』,演是表演,是要做给人家看,人家才会相信。说是说明。所以佛法,不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念念而已,那个没有用处的,要做到,身体力行。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学净土,我们依《无量寿经》,要把《无量寿经》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把《无量寿经》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我们把这部经统统在日常生活当中表演出来,都把它做到,这叫演。你做到之后,你一定是这个世间快乐无比的人,幸福无比的人,别人看到羡慕!你怎么那么快乐,怎么那么幸福?你再给他说,演说!这再劝他,他当然就接受了,就相信了。如果你学佛,学得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苦得不得了,人家一看到,佛不能学!你看,那个人学佛的。你还能演说吗?你还能劝人吗?所以自己一定是非常快乐、非常圆满。所以你看释迦牟尼佛菩萨的相貌多圆满,多令人羡慕,人家一看到这个相貌,就要问你的相貌怎么好?佛就可以告诉他,相是果报,要修因,因好,果就好。这就相信。所以诸佛菩萨如果相貌长的丑八怪,那怎么能度众生?那不可以的。演很重要,我们往往读经,看到演说,这个演的意思搞不清楚,演就是做到,做给人家看。演说正法。

【无相无为。无缚无脱。】

『无』是不执著,相有没有?相当然有,『为』是造作。佛菩萨每一天为众生讲经说法,那也是为,他也做事情,不执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随缘去做。这就是无相无为,不著相。『无缚无脱』,缚就是烦恼,脱是解脱,你心地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哪里会有烦恼?哪里会有解脱?缚跟脱是对立的,一边没有了,那一边当然也没有了。

【无诸分别。远离颠倒。】

「无相无为,无缚无脱」,这四句,两个字就是一句,是从境界上说的;下面这两句,『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从功夫上说的、从修行上说的。你在这上修这种行,用这个功夫,前面境界就达到了,那是诸佛与大菩萨的境界。这是纲领,菩萨修行的总纲领,极乐世界菩萨都用这个纲领。

【於所受用。】

这个我们回过头来,实际的生活上,现在的话讲落实在生活上,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上,一切受用,受用有。

【皆无摄取。】

这个『摄取』是心里头不著,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切事相上有没有?有,统统都有,一样也不少,但是心里头没有执著,好的受用没有贪爱,不好的恶的受用也没有嫌弃。实在讲,好恶是分别心才有,离开一切分别,哪来的好恶?没有。我们这些人都有分别心,这个好、那个不好。你看那个婴儿,小孩几个月的,五、六个月大的,还没有分别,还没有执著,你给他糖吃,他笑笑,你给他大便吃,他也笑笑,就是这个境界。他没有分别!他那个心是平等的,没有好坏,你从这上去观察。我们今天被污染了,起了分别执著。所以菩萨行里头有一条叫婴儿行,学婴儿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那个人多快乐;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也没有恐怖,什么都没有,真快乐、真幸福!所以,人说懂事,懂什么事?苦,受苦!受难!受苦受难。一懂事开始受苦受难,可怜,哪里是幸福?皆无摄取是这个意思。

【遍游佛刹。无爱无厌。】

一切诸佛刹土里面,诸佛有净土、有秽土。净土里面没有爱心,没有爱恋;秽土里面像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到那个里面去,也不会厌弃,心是平等的。那一些地狱众生在受苦,菩萨进去不受苦,他为什么受苦?他有分别执著他受苦,他没有分别执著他不受苦,所以他不受。他在里面那个受苦是什么?那是表演的,是同情那些苦难的人!好像你们苦,我跟你一样,那是假的不是真的。

【亦无希求不希求想。】

这个『希求』,这个人的希望,有希望就有失望,这是一定的,你要是永远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了,那就正确了。所以我们对於世出世间法不希求,一样也不求,什么事情都随缘、都随分。我今天给台北基金会打个电话,简丰文居士向我哭穷,我现在基金会很穷,印经没有办法。我就告诉他,你为什么不守原则?钱多多印,钱少少印,没钱不印,这多快乐!是不是?不要希求,我一定要印多少,那苦死了!学佛就是要学开悟,就是要学快乐!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十九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19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四面第四行,最后三个字看起。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亦无彼我违怨之想。何以故。彼诸菩萨。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

这些经文都是西方世界菩萨们修行的原则,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纵然我们做不到,也要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要能够心向往之,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心尽力去做,这样就相应。这段说的是利益众生,前面是属於自利,这个地方属於利他。在利他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所以佛告诉我们,『亦无彼我』。这在人事上的平等,不分自他,生佛一体,自他不二,这是利益众生非常重要的原则。

『违怨』。就是我们常讲的好恶,好没有提,只说了一个恶。违,违背了常情常理。怨,不但违背,还有怨害,甚至怨恨。这是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很容易生起这些念头,这些念头都是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外面境界一现前,这习气就被它勾引出来了。「亦无」,由此可知,菩萨的定功很深,不为外境所动,菩萨的定功深,功夫深!菩萨的智慧深广,将一切众生看得非常透彻。从自性上来看,一切众生无不是平等的,无不善良,只是无始劫以来迷邪染,变成这个样子。正如同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很理智的人,很有爱心的人,跟一群喝醉酒的人在一起一样,那个喝醉酒的胡说八道,甚至於动手动脚,一点礼貌都没有。这个清醒的人:他本来都很好、都很可爱,酒醉了,醉了就可以原谅他。菩萨看我们这些众生,迷惑颠倒就像那个醉醺醺、东倒西歪!就这种情形;菩萨清醒,所以他有很深的智慧,绝对不会怪罪这些众生。众生怎么可能说不作恶事?他们不作恶事,那早就成菩萨、成佛!就是因为坏习气很重,时时刻刻有恶念,时时刻刻有恶的行为。佛菩萨决定不怪罪,他心净,他平等。

这下面说,『何以故』。为什么菩萨不会怪罪这些违怨的众生?『彼诸菩萨,於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这把原因说出来了。这些菩萨大慈悲,慈悲上加一个大,就是平等的慈悲,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的慈悲,大慈悲。我们世间人也有慈悲,在佛法里讲爱缘慈悲,我喜欢他、爱他,对他就很慈悲,不喜欢、不爱他就不慈悲,这世间人爱缘慈悲。比不上佛与大菩萨们,他们是无缘慈悲。无缘是没有条件!没有条件的慈悲是大慈悲。不但是大慈悲,而且有利益心故,令一切众生得真实的利益。这些菩萨们常存这样的心,总是希望众生,帮助众生得真实的利益。

【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破执著。『执著』有两类,人我执、法我执。执著就是烦恼的根源。佛在《华严》上说「一切众生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不能证得就是不能成佛,妄想执著。人我执要是离开了,舍弃了,见思烦恼就断了;换句话说,三界轮回就超越了。由此可知,只要你有人我执著,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常常讲有我、有他、有你,你只要有这个观念在,这个念头不断,你就出不了轮回。到哪一天,我你他没有了,那就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了;到哪一天你能够说是我你他没有了,我执破掉了。这一句是破我执,『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人必须到无我,那个心大公无私,没有私心。人有我,你说他没有私心,不可能的事情。有我就有私心,无我才没有私心。所以,阿罗汉以上没有私心,没证阿罗汉果以前都有私心,只是这个私心成分不同而已,执著浅深不一样,决定是有私心的。极乐菩萨没有了,那像我们带业往生去的,我们问有没有?我们实在讲,一品烦恼也没断,到那里去也没有。为什么没有?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如果得不到佛本愿加持,我们还是有,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以无障碍的智慧,『解法如如』,这法执也破了。前面破我执,这句是破法执;法执破了,就成佛了。如果我们把这个标准再降低,降到最低,那也是等觉菩萨,法云地菩萨之流,法执破了。解法如如,法是指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法相如其法性,法性如其法相,性相一如。两个如字,一个是从性上说的,一个从相上讲的,性相如如。如果对这个说法还很难体会的话,古德有一个比喻,把金跟器做比喻,金比作性,器比作相。器就是器皿,用金器做的、用黄金做的,或者做手镯,或者做项炼,或者做杯子,或者做碗,都是金的。那个相不一样,相是千差万别,它的体是一样的,都是纯金做成的。我们就可以说,金就是器,器就是金,金与器是一不是二!这好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你能够懂了,你再慢慢体会佛所讲的,我们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个性就好比金,森罗万象就好比器。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一如,性相不二。他明白了,果然明白了,他这个心得大自在。什么自在?在一切万法当中,再也不会分别执著,他晓得万法平等,万法一如。这就是法执破了,这就是大菩萨的境界。

『善知集灭,音声方便』。这完全是从语言上来说的,我们在语言里面包括议论,这个议论也就说明了一切众生的思想见解。善知,那个善就很妙!这个善是什么意思?空有不二,有即是空,空即是有。从体上讲是空的,从相上讲是有;性相既然一如,理事当然就没有障碍,不但理事没有障碍,事事无碍!这是真的,的确是事事无碍。所有一切障碍从哪里生的?都是从妄想执著生的,离开一切妄想执著就无碍了,入无障碍法界。所谓善知,对於这些事理、因果彻底明了,这叫善知。

『不欣世语,乐在正论』。那个善显示在这个地方,一切平等了,还有什么喜不喜欢?当然就没有了。但是他有,他为什么有?有大慈悲利益心故,在他是没有,清净平等,可是芸芸众生迷惑颠倒,他苦!於是要教导众生怎样离苦得乐。在世法里面讲,就从现象里头说,这世间这些议论不欣,就是不喜欢。喜欢什么?喜欢正论,正论就是正法。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这是正论。邪、正真实的标准在哪里?正法与性相应,邪法与自性相违,这是绝对的标准。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点,才晓得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之法,他有标准,不是随便说,确确实实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迷与自性相违,悟与自性相应。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

『余』是习气。余习统统断得干干净净。『生身烦恼』就是生死烦恼。知道一切法皆悉空寂,不但体空寂,实实在在说相也空寂,只是我们因为妄想执著严重的障碍,我们见不到真相。诸佛菩萨心地清净,这个真实相摆在面前,真的是空寂的,相也是空寂的,所以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相如果不空,那当然就有障碍,相是空的。这很难懂,不懂也不要紧,没有关系,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把它搞懂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老实念佛就行了。现在能懂当然更好,不懂也不妨碍往生,这诸位要知道,我们晓得这个道理。

【於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

这是净宗修行的特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极不平等的,差别非常之大。菩萨就在这里面,能示现平等的修学,能教导一切众生平等的修行。『究竟一乘』。这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究竟一乘法。

【至於彼岸。】

『彼岸』是成佛。修行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决定圆满成佛。

【决断疑网。证无所得。】

这两句是成就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世尊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在我们现在留下来的《大藏经》,大藏经典里面最大的一部经是《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大般若》讲一个什么?《心经》上所说的「无智亦无得」,这五个字世尊讲了二十二年,六百卷《大般若》,就讲这个无智无得。『决断疑网,证无所得』。证得圆满的般若智慧,再没有怀疑了。

【以方便智。增长了知。】

『方便智』是用,前面这个「无所得」是根本智,是真实的智慧。方便智是教化众生用的,对别人用的;那个根本智,实智,自受用的,自己受用的。教化众生,『增长了知』。这个了知是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前面无所得是般若无知,它起作用,无所不知。

【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本是原本,根本。『从本以来,安住神通』。极乐菩萨这一种能力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本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任何一愿都含摄其他四十七愿,愿愿圆融!所以这个力量就不可思议。『得一乘道,不由他悟』。我们这个法门,法藏比丘一开始就显示全靠佛力,全靠弥陀愿力加持我们,使我们自己在菩提道上极短的时间圆满成就。

再看底下这一品。这一品也很重要,这一品是继续前面一品,说明自利利他的妙行。「真实功德第三十一」。这都是说极乐世界的状况,换句话说,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的愿望就是希望很快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

这底下一共有十五句,比喻。先从比喻上来说出,极乐世界菩萨的智慧德能。这第一句,他的智慧深广就像大海一样,他的智慧那样的深广。其实大海要跟菩萨智慧真的来比,那差得很远很远。凡是比喻,只能比喻一个彷佛,没有办法是刚刚好,比得好,不可能的,只比一个彷佛,让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菩提高广』。菩提是觉,觉悟,样样觉悟,没有一样不觉悟,不觉就迷了。他为什么这样高度的觉悟?前面第一个不要忘了,智慧,智慧真的是根本!没有智慧,那你怎么会不迷?当然迷!怎么会迷,就是因为没智慧。智慧摆在第一句,它是很有道理的,其后面统统要靠智慧,没有智慧全做不到。所以他这个觉悟高广。『喻若须弥』。就像须弥山一样。须弥山,佛说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一座山,我们就称它作须弥山。须弥是梵语,意思是妙高,这个山妙高。妙是众宝所成,这就妙,山非常之高。

【自身威光。超於日月。】

菩萨身上都有光明,我们前面读到过。他的光明超过日月,日月比不上!这显示出德高。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

『雪山』。世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就是喜马拉雅山,终年积雪,雪不会融化,我们看去白白的一片,看起来很干净。用这个来比喻菩萨的心清净,一尘不染,就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就干净了。

【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这些地方我们统统要学,诸佛菩萨都能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忍辱』要学大地,你看这个大地,你把香水倒下去,它也并不觉得你对我很好,天天给我洒香水;你每天把大粪倒下去,它也不嫌弃,它也没有说你很可恶,你天天作贱我,统统能忍。我们的忍辱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一样不能容,没有一样不能忍,一切平等。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

这是说心地的清净。要修清净行,把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污染,把它洗刷掉;佛在这经上教给我们,洒心易行!

【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这个『炽盛』,『火』是比喻智慧,智慧要常常现前,智慧现前,就能够灭烦恼!烦恼好像是柴火一样,火一烧就把它烧完了。把烦恼比作柴薪,智慧比作火,用智慧才是真正灭烦恼。定不能灭烦恼,定是伏烦恼。忍、定是伏烦恼,不能灭。慧开了,烦恼就没有了;事实真相明白了,烦恼就不会生了。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不著』就是不著相。内不著身心之相,外不著诸法之相,那就自在了,就没有障碍了。所有一切的障碍,都从执著生。你著就有障碍,不著就没有障碍;所以不著像风一样,风不著,风一著,风就没有了,它就停了,著了!这是用这个来比喻。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这是说菩萨化他,教化众生,说法的音声像雷,雷的声音远闻,警觉那一些没有觉悟的人。

【雨甘露法。润众生故。】

雨水从天上落下来,树木花草都得到了滋润。这是比喻佛法,佛法能润一切众生的善根。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

这个『旷』是形容心量。心量大像虚空一样,所以对於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慈悲,大慈悲。

【如净莲华。离染污故。】

就像清净的莲花,佛门用莲花表法,莲出污泥而不染。污泥比喻六道的环境、境界。我们能在六道里面而不染六道的种种习气,那就像莲花一样,离污染。

【如尼拘树。覆荫大故。】

『尼拘树』。尼拘是梵语,是印度一种大树,树荫很广大,在这个树底下很荫凉,古时候翻译的,翻作无节树。大概这树长得很高很大,很少枝节,翻作无节。这个比喻以大乘佛法来覆荫广大的众生,特别是指净宗念佛法门,九界有情众生有缘接触到,都得殊胜的利益。如果能信、能愿、能行,都是一生不退成佛,真的像是最大的一个树荫一样。

【如金刚杵。破邪执故。】

这也是比喻。像金刚力士,手上拿的兵器,拿的武器,『金刚杵』。在古代这种武器是最锐利的,所有一切兵器碰到它都会损坏,没有东西能坏金刚杵的。金刚杵比喻武器里面是最锐利的,能破邪执。

【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这是比喻信心、愿心的坚定,所有魔外,一切知见都不能动摇,这个人决定往生净土。以上这十五句都是比喻。我们从这个比喻当中去体会菩萨德能不可思议,智慧德能非常的广大,我们生到西方世界都是这个样子,都是得佛力的加持。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

这下面说明菩萨弘法利生的大德,『心正直』,真诚到了极处,这是菩提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菩提心之体,世尊在《观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至诚心,所以正直就是至诚,真诚到了极处。『善巧决定』。这是智慧观机,应机说法,这就是善巧决定。这个人什么样的根机,给他说什么样的法,渐渐把他诱导净土,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到后来一定指归到净土。

【论法无厌。】

这是觉他,这是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跟人家讨论,不疲不厌。

【求法不倦。】

这是自性,菩萨不断的去求法。实在说,教化众生也是在求法,古人常讲「教学相长」。特别是在答问的时候,许许多多人提出问题,很多问题我们自己没想到,他一问,我们就明白了,这个智慧就现前了,教学相长。因此,菩萨不度众生,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智慧不能圆满,一定要接触广大的群众,才能够得圆满的智慧。

【戒若琉璃。内外明洁。】

这两句是讲持戒,严持戒律。换句话说,菩萨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他一定守法,决定不会犯法。这个持戒就是守法!这个我们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如果把戒跟法离开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戒就是法律,我们现在讲法律,这里面还包括道德、风俗、习惯,样样都遵守,决定不违犯,这是菩萨行。他这个守得很严、很如法,『内外明洁』。外是身形,内是心地,心清净。

【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菩萨的言论,众生听到了都欢喜,都很乐意的去接受,这就是『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

这四句是形容也是比喻。『鼓』,这个声音也听得很远。所以古时候战争的时候,击战鼓,冲锋陷阵的时候,击鼓能够振奋人心,能够远闻。这是比喻说法,比喻讲经说法。用击法鼓跟转法轮,都是比喻讲经说法的。

『建法幢』,这是比喻建立道场。如果没有一个道场,佛法的修学没有中心,弘扬没有基地,所以道场非常重要。道场要是没有的话,这一个法门就不能算是建立在这个世间。所以中国大乘许多宗派,诸位都晓得有所谓的祖庭,祖庭就是他第一个道场,当年祖师所建立的。像我们净土宗第一个道场,是庐山慧远大师建的,现在的庐山东林寺是我们净土宗的开端,开始;以后,五台那边的玄中寺,是净土中兴的道场;到民国初年,清末民初,印光大师住在苏州灵岩山,住的时间很久,在那个地方专弘净土,所以苏州灵岩山寺也变成净宗的主要道场。现在净土宗主要道场有三个。这就是建法幢的意思。

『曜慧日』。有了法幢,有了道场,才能够把如来的智慧,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智慧显现出来。这要靠佛法的教导、修学,我们的智慧才能现前。『破痴暗』。痴暗是比喻无明烦恼。这里面意思很深、很深。

【淳净温和。寂定明察。】

这是讲风度。菩萨处事待人接物表现的风度,内『淳』,淳朴,淳正,外『温和』。淳净,清净,淳朴清净;外面温和,温良和睦。『寂定明察』。这个寂定一定要能做到知止知足。知止知足这个人心自然就定了,定了以后,能生智慧,对於一切万事万物就看得很清楚。一般人为什么看不清楚?一般人迷在这个境界里头,他有得失,他有利害,这个东西就迷了,我们俗话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什么?他里头没有利害,没有得失,他看得清楚。有得失,有利害,他总是把这个东西放在前提,拿这个做标准,往往事实真相见不到。菩萨内心淳净、寂定,所以他的观察就正确了,明察。

【为大导师。】

『大导师』是佛。菩萨可以这么说,因为菩萨有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菩萨就示现佛身来度化众生,他确实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本事。当然这是菩萨三十二应说一个,他也可以菩萨身,也可以童男童女身,也可以任何一种身分,这完全是观机,众生喜欢什么身分,他就用什么身分来示现。

【调伏自他。】

这里头有『自』。就是菩萨度化众生是用自利的,自利利他。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

这是佛菩萨教导一切众生的原则,这诸位要记住。假如这个菩萨教化众生,教你爱,教你贪恋,这不是佛法,这一定是魔!佛菩萨教你,一定是教你舍离爱欲,这是佛菩萨,跟佛的教法相应;要是用爱欲来度你,说这个也能成就的,这不是佛说的。

【永离三垢。】

『三垢』是贪痴。永离贪痴。

【游戏神通。】

在这个世间,我们是业报之身,自己做不了主宰;他『游戏神通』,他能做得了主宰,喜欢来就来,喜欢去就去,来去自如!这是我们前面都曾经读过了。

【因缘愿力。】

佛法自始至终离不开因缘,不但佛法不离因缘,世法也不离因缘,佛尤其重视缘这个字。因缘力故。

【出生善根。】

这是佛法的因缘,会叫我们『出生善根』。

【摧伏一切魔军。】

『魔军』是比喻一切邪魔外道。

【尊重奉事诸佛。】

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清什么是魔。如果你不认识魔,你就会落在魔的圈套里面,我们常讲,你脱离不了魔掌;你要想脱离魔掌,你一定要认识魔。什么是魔?我们要牢牢的记住。《八大人觉经》上为我们归纳了四大类(类别)。五阴是魔,五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那个想就是妄想;色是什么?色身。我们这个身体就是魔,你看看一天要吃三顿饭,辛辛苦苦工作来养它,魔!这不是好事情。那个想就是妄想,妄想是魔,烦恼是魔,生死是魔,还有外面种种这些境界,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在那里引诱你,那都是魔,那叫天魔。所以天魔不是天上青面獠牙的,不是说的那个;天是讲的除了这三种之外的,凡是一切能够诱惑你的,让你身心不能定下来,不能开智慧的,统统是魔。魔太多太多,就像军队一样,军队多,所以把它比喻作魔军,一定要有定要有慧,你才能够降伏它。『尊重奉事诸佛』。能够降魔,就是说内不动心,外不受诱惑,这就降魔。然后一心一意学佛,跟诸佛菩萨学习。我们今天是跟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就在这一部经典之中,依照这经典学习,就是跟阿弥陀佛学习。

【为世明灯。最胜福田。】

能够这样修学的人,他是这个世间的明灯。世间人都迷惑颠倒,他不迷、他不染、他不邪、他不颠倒,可以给世间人做榜样,指引世人一条光明幸福的道路,这就是世间明灯,最殊胜的福田。

【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堪受供养』里面的意义很深,为什么?因为他是最殊胜的福田。我们想种福,想修福,说实在的话,不晓得哪里是福田!往往我们发了好心,想去修福,结果做了坏事,不知道!以前,道源老和尚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就是讲比喻愚痴人修福,错种福田,他用比喻来说。有个主人养了一个宠物,这个宠物是个猴子,主人非常喜欢它,非常爱护它。这个猴子对主人也非常好,也非常懂得主人的意思。有一天主人在睡午觉,有一只苍蝇叮在主人的鼻子上,猴子看到了非常生气,就拿那个石头去打那个苍蝇。猴子好心,拿这个石头赶苍蝇,没想到苍蝇没赶到,把主人的鼻子打破了。这就好比愚痴,没有智慧,种错了福田。可见得种福田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样的大德,有智慧、有德能的菩萨,我们去依靠他,我们去供养他,供养他什么?他替我们种福,我们自己不会种福,他会替我们种福,这个意思在此地!他是最殊胜、最吉祥,堪受供养。佛这里说鼓励我们应当供养这些菩萨,他做的种种事业我们都沾光,我们都有一分真实的功德利益。

【赫奕欢喜。】

『赫奕』是炽盛的样子,是形容勇猛无畏。

【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没有人能够跟他相等。实在是,不但这些菩萨自分修行,精进勇猛,而且又得弥陀威神加持,十方如来的护念,跟一般菩萨来比当然是超胜。阿弥陀佛跟诸佛比超胜诸佛,西方世界的菩萨跟他方菩萨比,想必也超胜,『无与等者』。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

极乐世界的菩萨,常常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在菩萨道里面,他的确是相当的圆满成就。这个『诸波罗蜜』,就是圆满成就。如果刻指菩萨行就是六度。从布施、持戒到般若都做到,很圆满。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这是菩萨果证的成就。『常』不是一般作意入定。那个定功浅的人必须要入定,他才能入定界。定功深的人,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不必要入定。常就是这个意思,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诸三摩地』就是定中。『行遍道场』。道场是十方一切佛刹,菩萨经常不断的去游历。『远二乘境』。他绝对不会堕到二乘。二乘就是小乘人,只有自利,不肯利他。极乐世界菩萨没有这个念头,念念利益一切众生,念念劝人往生净土。只有往生净土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是立刻就得到的利益,这要知道。

【阿难。我今略说。】

佛叫著阿难尊者,在这个大会上,是略略的介绍。

【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

这是告诉我们,所生的菩萨,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实功德就像佛所说的。

【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佛是简单介绍,如果细说那就太多了,说不尽!百劫、千劫、万劫都说不尽。西方世界的殊胜,我们从这个地方多少能体会到一点。

底下一品也是本经很重要的一段开示,在这个地方特别要交代的,从前面一直到第三十一品,阿难尊者当机,佛都叫著阿难、阿难!从这一品开始弥勒菩萨当机。「寿乐无极」,而在这一品以下,一共有六品经,可以说是对於我们一个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要怎么做,要怎么样修持,这是真实的纲领,是重要的教训。所以我们净宗同学把这一段经文选作晚课。我们没有时间每天读全部《无量寿经》,不能念全部的,我们早课念第六品,晚课就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念这六品,这是教我们怎样修持。这里面的教训,哪些事情佛禁止我们去做,我们就不应该去做;哪些事情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去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这就对了。请看经文。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

弥勒是上首,当时参加法会的人数很多,讲诸天,『弥勒菩萨』是兜率天的大菩萨,所以底下讲有『诸天人等』。

【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

这我们都不必再细说了。前面都讲得很多了。

【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

他为什么不叫阿难,叫弥勒菩萨?我们从世尊底下这一句话就明白了。讲到西方极乐世界声闻菩萨功德智慧,又讲到西方世界『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因为弥勒菩萨常去!这一提的时候多亲切。阿难尊者还没有见到,跟他怎么讲法,他也体会不到!弥勒菩萨常去,所以叫著弥勒菩萨说,这就非常非常的亲切。这是讲弥勒菩萨你知道,别的人不晓得,你去过的,常去,你应该很清楚、很明白。意思就在此地。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这两句话是勉励弥勒菩萨,也同时勉励与会的大众,为什么不努力修善?为什么不念佛求生净土?实在说,『念道之自然』。就是劝我们要深信发愿,求生净土。求生净土才是念道之自然。如果克实而论,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大道之自然!因为,本经佛为我们说出,这句名号就是我们自性的德号。自性的德号,那不是自然是什么?这要晓得,同时又是西方导师的名号,也是自己性德之称。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

我们看这一段。这里面形容西方极乐世界菩萨,实在讲这些话佛不对阿难说,对弥勒说;前面对阿难说的,说得浅,我们听了也能够接受,也能听得懂。对弥勒菩萨讲的就讲得深,我们不太容易体会,但是不能不说。为什么?说出来之后,我们才知道西方真的第一无比的殊胜!到西方极乐世界好处利益,我们能够体会这品经,哪有不发心求生之理!

【出入供养。】

『出』到他方世界供养诸佛如来。『入』是回来,回到家里来,供养本师阿弥陀如来,出入供养,修福!这供养修福。

【观经行道。】

修慧。『观经』,不说读经,不说研究经。读、研究,对经义没有透彻明了,观是透彻明了,观是观照!完全是用般若,不用心意识。『行道』。身语意三意之行,与心性完全相应,与般若完全相应,这叫行道。这是属於修慧,福慧双修!

【喜乐久习。】

欢喜快乐,永远在修学、在深入。

【才猛智慧。】

就像前面赞叹阿弥陀佛「高才勇哲」,阿弥陀佛在因地上显示就高才勇哲,不像我们这么愚痴!可是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佛的威神一加持,我们也变成高才勇哲,这一到极乐世界就变质!佛力加持这个力量不可思议。

【心不中回。】

回是回转,就是退转的意思。『心不中回』,是讲信心坚定,决定不退转。诸位同修要晓得,这个地方讲的是极乐菩萨!诸佛如来在十方世界成佛,修学的法门不一样。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所知道的,有学禅的,有学密的,有学戒律的,有学教的。极乐世界菩萨天天外面去参访,去接触他,听他们讲经说法,还是老实念阿弥陀佛,没有受他们影响。跟到这个菩萨,禅不错,我跟他参禅;跟那个菩萨,密也不错,我就跟他去念咒,那心就中回了。正如同《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五十三位善知识,除了德云比丘、普贤菩萨,这两个是念佛法门之外,其他五十一位善知识所学的法门各个不相同。善财童子去参访,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还是老实念佛,没改变!我们怎么知道善财童子是学的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他的老师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们不要忘记,他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在《华严经》上是发愿求生净土的。老师求生净土,老师最得意的门生,还能叫他修别的法门?当然把第一无比殊胜的法门传给学生,所以学生必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一参访第一个德云比丘劝他念佛,先入为主;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彻始彻终,一句佛号念佛往生!心不中回。西方世界的菩萨,个个天天所修的都是五十三参,那不是普通的善知识,他们参访的十方诸佛如来,一句佛号念到底,完全像大势至菩萨一样。

【意无懈时。】

一味精进。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正是「三辈往生」里头所讲的一向专念!

【外若迟缓。】

这个『迟缓』,就好像很安闲,好像很没有事,一天到晚没事,消遥自在。你看到这些菩萨个个都是好像没事情一样,消遥自在。实际上:

【内独驶急。】

他内里面真的用功,从来没有懈怠!他用的什么功?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心里头念不中断。所以,你看他那个样子很悠闲,很自在,很快乐,好像一天到晚没事情干的样子,他那句佛号绵绵密密,从来不中断。

【容容虚空。适得其中。】

『容容』是和敬的意思。就是我们佛门里面,也是很重要的戒条「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容容」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大众,你看他们非常和睦相处,那么多的人在一起,就像非常亲爱的父子兄弟一样,没有一点意见,和睦!『虚空』是什么?每一个人心都清净,虚空当中,一物也没有!心清净、心广大,人人都是这样,容容虚空是这个意思。心量广大,清净无比,『适得其中』。这个「中」是中道。佛教我们用中,儒家孔老夫子也教我们用中。佛讲中道,儒家讲中庸。世出世间的大圣人都懂得用中,中就是不偏。圆融中道。能用中,就能够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不偏!中就平等,心偏了,那就不平等,他有偏爱,有偏差,中没有偏差,要懂得会用中。西方世界的菩萨个个都会用中。

【中表相应。】

底下这个『中』是心,『表』是表现在外面。这两个中,底下一个中,跟上面一个中意思完全不一样,诸位要晓得;上面一个中是中道的意思,底下这个中是中心,是里面,就是表里一如,绝对没有虚假!表里一如。所以内外完全一样,你的心跟你所表现在外面,所作所为完全相应,这是表里一如。真的这个境界,就是我们常讲的万法圆融,事事无碍,他们都达到这个境界。

【自然严整。】

自自然然庄严整齐,无论是什么事情都是自然的庄严整齐。

【检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

这个地方是说他的内德,是说菩萨的心地。世尊这个说法,真实的意思是教导我们,我们应当要学习。『检』是检点,就是我们常常讲反省。『』是收。我们如果讲真正修行,早晚两堂功课,早课是提醒我们,不要忘掉!我们今天一天,要遵守佛的教训,修正我们自己思想、见解、行为;晚课就是反省。晚课,认真想一想,今天一天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明天赶紧要做到;已经做到的,要好好的保持,不要把它失掉,这是真正做早晚课,是真正修行。绝对不是,早晨把经念一遍给佛菩萨听一下,你看我很乖,我都念给你听了;到晚上,再念一遍给他听,这叫敷衍塞责,佛菩萨才不要听你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念经,是求佛给我们作证明,我一定遵守佛的教诲,要认真努力去做。所以修行,修是修正。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错了,依照佛的教训,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检端直,端是端正。直是正直。都是从心行上说的。

『身心洁净』。心清净,身当然就清净了,所以身就不会生病!有很多人,很多同修,很大的忧虑,这个生病怎么办?你们想想怎么办?他真的会生病,他决定没办法,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他现在没病,天天想生病,他怎么会不病?他一定会生病,这就是错误!错误的想法要把它修正过来,怎么修正?念阿弥陀佛就不生病了!你们几时看到阿弥陀佛生病了?所以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就不会生病,心里要健康,他不起正念,天天去生邪念。想病就是邪念!心里不清净,我们念佛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不清净会生病,身清净怎么会生病?不修清净心,不修清净身,天天还在那里污染。想病、想苦、想死都是染污,严重的染污!佛在经上没教给我们这些。

【无有爱贪。】

『爱贪』是最重的污染。心有爱贪,身就不清净,就会常常生病;人要没有爱贪,这个人要有病,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你要遇到有些生病的人,你就问他,你是不是有爱有贪,他一定是会有的。

我在台湾,在国外也遇到不少年轻人,他们被魔鬼附身,被控制,很不自在,就是我们一般讲著魔;他自己很清楚,常常魔来干扰,或者见到怪相,或者听到声音,身不由主,被外面力量控制。来问我,有的人有一、二年的,时间都很久了,来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离开这些魔境?我第一句话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就是爱贪神通,所以魔来附身。你对於神通感应,完全不理会,你一生当中绝不会遇到这些魔障。都是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年纪轻轻的,都是大学毕业的,都念得很不错,惹上这个麻烦,可怜!到最后,他的结果到神经病院,医生不叫著魔,医生叫神经分裂症,你说多可怜!什么原因?贪爱神通,搞的这个麻烦。所以,无有爱贪,这是佛对我们的教诲!不但世间法我们没有爱贪,佛法也没有爱贪。我们今天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也不是爱贪才能去的;用爱贪的心,不能生净土!佛告诉我们那个地方生活的状况,一切都是自然严整,爱贪就不自然!爱贪是要去设计,去经营。这个没有爱贪是自然的,是自然严整,不是人为计划,设计经营的,不是这些。

【志愿安定。无增缺减。】

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这是形容志愿的安定。定是一,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就以这个庄严净土。所以我们於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我们知足,我们知止。

【求道和正。】

『和』是平和,中正。

【不误倾邪。】

不走邪门外道,不可以投机取巧,那个是错误的。那就是『倾邪』。倾是跌倒,邪是不正。

【随经约令。】

这一句非常重要,教导我们要依教修行,我们要随顺经典里面的教诲。『约令』就是教训。约,等於说佛给我们的约法;令,佛对我们的命令,这就是指经典里面的教训。

【不敢蹉跌。】

这个意思就是一定要遵守,『不敢蹉跌』,是违背的意思,决定不敢违背。

【若於绳墨。】

『绳墨』。是比喻正心正行。绳墨,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了,老一辈的人,大概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给你说绳墨你还有印象。从前木工、木匠锯木头,不像现在用尺画线,不是的,他是用一个墨斗,用一个墨线,就是用墨尺,那边用钉子钉下去,拉一条直线,把它弹一弹,弹出一条直线来,照这个来锯,那个叫绳墨。现在已经不用了,现在用机械画线,画得很直,是机器那个锯子,根本用不著画线,它的规格比从前进步太多。这个绳墨在此地就比喻心正行正;和前面不敢蹉跌,不敢违背,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样做。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

这个意思说菩萨平常所思、所慕的。『慕』是什么?仰慕。羡慕的是道!无上菩提大道。我们心里面只羡慕这个,除无上菩提大道之外,没有值得羡慕的。所以说『旷无他念』。旷是心里面干干净净,空旷,没有妄想,他没有妄想。『无有忧思』。忧是忧虑牵挂,这都讲忧思。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所以人家心清净。

【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自然无为』。这个心自自然然安住在无为法中,什么叫无为?凡是有生灭的都是有为,无有生灭的是无为。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把一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大类里面,前面九十四类是有为法,后面六个是无为法。有为法里面第一个心法,第二个心所有法;心法就是八识,有为法。此地说「自然无为」,你看人家心心所都不住,这高明极了。其实就是《楞严经》,交光法师注解里面所讲的「舍识用根」,识是什么?心心所!舍掉了,用根,用根中之性!我们见,眼见,不用眼识见,用见性见;我们听,不用耳识听,用闻性听,这就叫住无为法,这就是自然无为。他是得到阿弥陀佛加持,所以自然无为!其实无为法真的是自然,要想有意这么做,你已经落在心意识里面去了,你已经不是无为法,是生灭法了。所以确确实实这是真实的功夫,这个佛力的加持。

『虚空无立』。这个心一定要像虚空一样,一法不立,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要做到『淡安无欲』。淡泊、安然、没有一切的忧虑,世间五欲六尘没有了。佛法里面,修行证果的这个欲也没有,你才能达到。佛经上给你讲怎么修行证果菩萨位次,给你说,那是对中下的讲法;对高等修行人,这个东西统统没有!如果还有这个东西,你还有分别执著,那你怎么能成就?高级佛法里头没有这些东西。这一段里面讲的纯粹是高级的佛法,这不是对中下人所说的。所以佛要叫著弥勒菩萨跟他讲,而不叫著阿难,这个意思很深!

『作得善愿,尽心求索』。这个求索就是常说的善巧方便。善愿,诸佛度众生成佛道,这就是善愿。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本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真实的善愿!我们今天做佛的弟子,这些菩萨也是佛的弟子,必定是全心全力帮助佛普度众生,这就是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去找这些善巧方便的方法。我们要讲求方法,像今天在这个时代,是科技发展到快速的这个时代,我们就利用科学的工具把佛法发扬光大,把佛法传播给广大的群众,这就是尽心求索。我们要利用科学的工具帮助佛弘法利生。

【含哀慈愍。】

这个『哀』是大悲心。『慈愍』是大慈。含哀慈愍实际上就是大悲大慈。悲是看到众生苦,我们生怜悯之心,帮助他离苦。慈是予众生之乐,我们要帮助他得到快乐。这个快乐里头,最真实、最究竟、最圆满的是念佛求生净土,依照《无量寿经》的方法来修学,不但将来得真实圆满的利益,现在就得真正的快乐。现在得到叫花报,往生不退成佛,果报!花、果都无比的殊胜,表现在外面,礼义都合,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於这个世间法绝对没有破坏,世间法样样讲求,样样遵守。世间的礼、世间的义,这就是我常讲的,我们学佛要知道现代化与本土化。譬如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的法律我们一定要遵守。这个法律每个国家地区有很多不一样的,到哪个地方,一定要遵守当地的法律,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才能受到对方人的欢迎,爱好,他们欢喜接受!所以一定要懂得现代化与本土化,这礼义都合就是现代化跟本土化。

【苞罗表里。】

『表』是事,『里』是道理,所有一切事理,统统包括在其中。

【过度解脱。】

『过』是超过。『度』是度脱。能令一切众生,像佛菩萨一样,超越殊胜。以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得到解脱,确确实实超过、超越其他法门,比其他法门要来的殊胜。『解脱』,在此地的时候都是讲修行的果德。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第二十集)1994/11新加坡档名:02-027-0020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二十二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一段都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的生活状况,修学境界,真实功德,都是不可思议的。经文在这一段,世尊为我们讲了八个自然,这个意思实在是无限的深广;换句话说,都是大菩萨的境界,最低限度都是别教初地,圆初住以上的境界。当然我们在凡夫地,智慧没有开,这些境界很不容易去体会,但是我们要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自然保守』。自然就是不加一丝毫的造作,我们常讲,我们有修有证。这个有就不自然,比这个境界更高一层,无修无证;那我们现在也没修也没证,是不是我们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那是又高一层的境界,比那个有修有证更要高。因为有修有证他还著相,他还有执著,所以他那个修证不是真正圆满,必须要更上一层,再向上提升一层,那个境界才是真实的、才是圆满的。

有修有证是在哪一个范围?我们常讲十法界,你看六道往上去有声闻法界,有缘觉法界,有菩萨法界,有佛法界,十法界!这都是有修有证,有修有证可以在十法界成佛。十法界外面,叫一真法界,那是真的。由此可知,十法界不是真的,十不是真的,一就是真的。一里面就没有分别执著,一有分别执著,就不只是一,也就说不自然,到一真就自然了。诸位想想看这个境界,一真法界里头的,不是十法界,所以就难懂!那自然的,自自然然。

保守,保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保任,保任是什么意思?这个任是任运的意思,也是自然,任运。不加一丝毫的意思,自自然然,永远保持在这个境界里面,这就叫自然保守,完全是真如自性的体用,我们讲体相用。讲体用,当中一定要包含一个相,体相用。自然保守,佛见到这个境界,其实这个境界也都在我们眼前,我们迷失了,把这个境界迷失了,这也就是说出,十法界跟一真法界实在讲是无二无别。觉了就是一真法界,不觉才有十法界。十法界的佛也没觉。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是十法界,不自然。到自然保守实在讲是圆教的佛,别教也可以说,别教也能讲得通,但是藏通就不行了,藏教、通教就不行了。所以成佛,得要问成什么佛,这很重要;要成一个藏教佛,这不希奇。

『真真洁白』。这是形容我们自性,自性清净!六祖大师当初开悟的时候,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真真洁白是本来清净。而这个清净永远能够保持,这叫自然保守。

『志愿无上』。这些菩萨们跟一般修行人确实不一样,他有至高无上的愿望,这个愿望是什么?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个愿望是至高无上,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菩萨求什么?对自己来求,就是求圆满的觉悟,这就是佛道。佛道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佛经上的名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就求这个。他的愿是愿度一切众生同成佛道,这是无上的志愿。

『净定安乐』。净是清净,定是不动,他的心,他的志都不动摇,坚定。这个净的意思,决没有夹杂,夹杂就不清净,他不夹杂;不动摇就是定。因此,他得到的是安乐,这个安乐就是法喜充满。这是两个字,形容菩萨在修学证果度化众生,都是无比的快乐。

『一旦开达明彻』。这个开悟是没有预期的,没有说是什么时候,那不一定的,这是机缘的问题。当然自己用功,功夫绵绵密密相续不断,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这一旦就是忽然有一天开悟了。而且开悟的机缘,实在讲每一个人并不相同,有些人是听经开悟了,有些人参禅就是入定的时候开悟,有些人不定遇到什么境界,一下把他这个迷关打破了,就豁然开悟了。这个一旦就是豁然的意思,开就是开悟,心开了,达就是了达、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未来一切法,都通了,都明白了。明彻,明了,不但明了,彻底的明了,这叫开悟;禅宗里面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为什么世出世间法都通达明了?过去、现在、未来也都通达明了?什么缘故?诸位要晓得一切法都是心性变现的。《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个明心见性的人,既然一切法是心性所现所变的,那他怎么会不明了?怎么不通达?不见性的人没有办法通达,一样一样的学,认真努力的学,未必是真的明了。有的时候很用功的学,学了错解了义,不是真相,错解、误会了,这种情形非常非常之多。所以一定要见性,那才是真正的通达明了,决定不会有错觉,决定不会有误会。开达明彻实在讲,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也就是我们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到达这个境界之后,这世界又是什么样子?下面就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这四句就是说明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这四句。这四句我们看起来不懂,为什么?我们没见性,没有明心见性,所以这四句就很难懂了。如果你明心见性了,听说这四句,你点头,不错、不错,说得不错,你了解它里面的意思,这里头的意思确实非常的深广。

我们套佛经上常用的这些术语,「自然中,自然相」,就是禅家常说的「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就是这个意思。但这两句话还是不好懂,如果我们用古德的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也是比喻这桩事情。真正见了性的人,真如本性在哪里?如果老师问一句,这个学生今天明心见性了,明心见性就是证果,别教就是初地菩萨,圆教就是初住菩萨,这是最低的,见性就是证果。那老师要问,性在哪里?我们在禅宗上看到这种教学,学生是随便说一句,随便拈有,老师给他点点头,印可,就给他作证明了。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就好比说,刚才讲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黄金在哪里?随便拈一个,拈一个镯子也行,拈个耳环也行,拈个炼也行,比喻在哪?那就是在这,没错!既然我们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如本性变的,哪一个不是?拈一个草也行,拈个树叶也行,没有一样不是的!所以说头头是道,法法圆通!你不见性,是处处是障碍。

问不见性的人,黄金在哪里?没看到,这有个镯子,有个炼子,你说黄金不晓得。问你镯子在哪里?镯子在此地;项炼在哪里?项炼在这里;黄金?黄金不晓得,不知道。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著了相,不见性,他那个人见了性不著相,随便拈一个都是,「自然中,自然相」。性是自然的,相也是自然的,我们从这个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要是能够了解个一分、二分,对我们修行都有很大的好处。好处在哪里?不再执著,不再打妄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妄想?有那么样坚固的执著?著相不见性,不了解事实真相,他才会著相!这一不著相,那就得大自在,真的就解脱,得大自在了。所以禅家讲「当相即道」,道就是性,在相上,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性相一如;「即事而真」,任何事,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理事一如。事上就见理,相上就见性,这就是自然中,自然相。

「自然之有根本」。这个自然是讲相、是讲事。一切现相、一切事物它有个根本,根本就是性。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现在的术语叫动物、植物、矿物,在我们佛法里面叫有情无情;动物有情的,植物、矿物无情的,都是众生。众生的意思,众缘和合而生的,决不是单纯的,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许许多多的条件,它才出现,不是很单纯的。许多条件,现在人讲条件,佛法里面讲众生。众是许多,许许多多的条件才出现这个现象。它有个根本,就是在动物我们叫它做佛性,那个根本是性,性叫佛性;在植物、矿物我们叫它做法性,其实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为什么叫佛性?他会觉悟!他会觉,所以我们叫动物,动物会觉;植物跟矿物不会觉,虽然同一个性,这个性会觉,那个性还不会觉悟。性觉悟了之后,那个不觉悟的跟著一起觉悟了,不是常说吗?说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个正报就是动物,有情众生。有情也迷了,那个法性也迷了,连带都迷了;有情众生觉悟了,那个无情的法性也觉悟了。

《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是一同,圆是圆满,种智就是觉悟。但是要晓得,只是有情可以觉悟,无情是连带著觉悟的,一起觉悟的,这个一起觉悟就是前面第一句,「自然中,自然相」,这是一起觉悟的。所以「自然之有根本」。根本是有本性,在现在哲学里面讲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一切万事万法都是从它生出来的。可是哲学家虽然知道有个本体,本体是什么没讲清楚;说老实话,还没发现到,但是在佛法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自然光色参回」。光是光明,色是色相。这一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现出来的十法界的境界相,一真法界境界的相,自然光色参回,像《无量寿经》跟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我们在经上所看到的,这是自然光色参回,参是掺杂。「转变最胜」。这个转变就是十法界,唯识所现。落在识里面,它就转变了,变六道,变人天,变三恶道,就变出这些境界,就是转变。转变是识起作用,识是什么?是分别执著。所以诸位要晓得,如果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分别执著,法界是一真。这是自然光色参回,那是庄严微妙,不可思议!一起分别执著就转变了,转变它的作用,它所现的相也不可思议。十法界依正庄严,转变最胜!下面: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

这两句是形容相用的不可思议。『郁单』,是四大部洲之一;有一些经典里面,叫北俱卢洲,郁单就是北俱卢洲。四大洲里面,这一洲人福报最大,衣食享受都是自然的,寿命一千岁,没有夭折的(就是没有短命的),这福报很大,北俱卢洲。因此,只有三洲有佛法,北俱卢洲的人不想学佛,因为他没有苦,所以,佛到那里弘法,讲经说法没人听,他们福报太大!所谓富贵学道难。所以韦陀菩萨,你看那个匾额上「三洲感应」,就是没有北俱卢洲。北俱卢洲他没法子,没有佛法,福报大,一切自然。他们吃的东西,就像树上长的,想吃什么,树上都会掉下来,你想想看不用操一点心,衣食住行都是自然的,人间里头的富贵到了极处。此地就是取它自然的意思。「郁单成七宝」,也就是自然七宝涌现。

『横揽成万物』。横揽,横的来看,这是周遍十方,所以过去有人讲郁单是三世的意思,所以这个地方三世十方。但是讲三世不太好讲,郁单那样讲还是自然的好,不必牵连到三世,这个自然的意思好。因为,要从整体上来观察这个事实真相,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自然的意思来得圆满,不需要牵强说三世。这两句是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自然然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两句话就是这个意思。实在说跟《楞严经》上所讲「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十界依正,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悉从自性自然流出,跟这个就一样,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华严》的「心现识变」。

【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

『光』是光明。实实在在讲,样样东西都有光明,为什么?因为自性是光明的,能变能现的那个体是光明的,它所现的哪有不放光明之理!所以诸佛菩萨有光,我们每一个人也有光,所有一切动物也有光,乃至於植物、矿物都有光;西方世界样样都放光,有它的道理,有它的理论依据。我们这个地方一切万物也放光,虽放光,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眼被污染了,被妄想执著、七情五欲污染了,所以见不到。因此,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心愈清净,这些现象他就愈见到。一分清净心,他就见到一分;十分清净心,他就见到十分。这些也是自然的,并不是什么神通、特异功能,是自然的。我们晓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它有光明。精美,明净,干净,『俱出』,十法界真相是这样的!『善好殊无比』,所以诸佛菩萨在十法界度众生,我们觉得有秽相,他们没有看到秽相;我们觉得污染,他没有见到污染;我们住六道,他跟我们手牵手,并排,排排坐,他住一真法界,境界不相同。他住一真法界,自然的,我们住六道也是自然的,所以这就不可思议。善好殊无比。

【著於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这个『著』是显著,明显的意思。『无上下』。这一句是讲如如之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上下是指过去、未来。如如之理,也就显出无古今,无三世。『洞达无边际』,边际是讲十方,也没有十方。没有十方,没有三世,这才是一真。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从哪里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来的。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没有,这法界原来是一真。这个理深,境界也深,但是它确确实实是见性人的真实境界,也就是我们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想见到这个真相,难!难在哪里?妄想分别执著断不掉,就难在这里。如果真的能断掉,那就不难了。正因为这个难断,诸法实相我们没有办法证得,这才念佛求生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我们烦恼还没断,这妄想分别执著还没有断,我们得佛力的加持也能见到,所以这个事情很快就能见到。世尊把这些事情跟弥勒菩萨说明,实在讲,跟弥勒菩萨说也就是跟我们说。前面跟阿难说也是跟我们说,这地方换成弥勒菩萨,因为弥勒是等觉菩萨,对於西方境界很熟悉,这一说他当然点头,完全肯定。那对我们这初学的人来说,增长了坚定的信心。虽然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听了也不会怀疑,也都能接受、都能够相信。下面是世尊勉励我们的话。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

『宜』是应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勤奋、要精进。『努力自求之』,这不是求不到。其他法门里面,纵然努力精进,说老实话,未必能求得到,因为要断烦恼、要断惑,这个难。这个法门当中,我们只求往生,纵然造作很重的罪业,能够真正忏悔,一念、十念也能往生。这就是说明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无论什么人,善人、恶人统统有分,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肯去,你愿意去,你认真老实念佛,就行了。

【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

这是指示得清楚明白,让我们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必得』。这个语气非常肯定,你必定得去,『超绝去』。超绝,超越一般修行人要三大阿僧劫,你不要,超过了,一下就超越了;超越菩萨五十一个阶级。那个菩萨要经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你不必罗嗦,一下就超过了,超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样超过去。所以,这是难信之法。佛在此地劝勉我们,决定不是假的,句句真实。我们实在讲是无比的幸运!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你要不遇到这个法门,你怎样苦修,都没有办法超越轮回。出不了轮回,所修的功德变成来生的福报,享福去了,这不究竟。遇到这个法门,这就好了,这一生当中保证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往生就一生不退成佛。

【横截於五趣。】

『五趣』就是六道。我们这个法门横超,其他法门修学不是这样成就的,他要从我们人修到天道,就像禅定,要从初禅修到二禅,二禅到三禅,三禅到四禅,四禅再到四空,这样才出得了六道轮回,他要经过这样次第。我们这个不要,我们从人道,从旁边就溜了,不必这么麻烦,那个修起来好苦、好不容易!所以横截、横超,不必经过那么多。

【恶道自闭塞。】

出了六道轮回了,我们纵然有恶业也不会受报,为什么?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我们纵然有三恶道的业因,没地方受报,那个恶道自然就闭塞了。何况佛力加持,我们只有进步,不会退转的。

【无极之胜道。】

『无极』。这是赞叹到顶点!这个道是最殊胜,无极殊胜的大道,一生圆满成佛,这就指念佛往生的,这是无极的胜道。

【易往而无人。】

这很容易去,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去,可惜没人去!为什么没人去?你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你不相信,你不肯发愿,这么好的地方,你想想看这多可惜。

【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不违逆就是说很容易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绝对不是一个难事情。『自然所牵随』,也是形容容易,不难!随念就满愿,一生就得不退转地。这是易行难信,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诸佛感叹难信之法!所以你把净宗介绍给别人,劝人家,人家不相信,你应该笑笑,正常;他一相信,奇怪!他怎么会相信?这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他相信,那必定是有不可思议的因缘,他不是普通人,就像佛在此地经上讲,那不是普通人。这下面几句是劝导我们往生。真正发心往生,在这一生当中想往生极乐世界,要记住佛这个教训。

【捐志若虚空。】

『捐』是舍掉,好像我们捐钱,钱就舍掉了,捐掉了。这个志是什么?是世间的一些欲望要把它舍掉。世间人立志,现在人立志是什么?赚大钱,立志赚大钱;有人立志要做大官,要有权有势,都是搞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追求这些享受。佛告诉我们这个舍弃,让心像虚空一样。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舍掉,心地清净不染。

【勤行求道德。】

我们把世法都舍弃掉了,我们求什么?求道德,求成佛之道,求度生之德。这个德就是能力,我们要求真正能普度众生的能力。这个当然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跟阿弥陀佛学习,这个至高无上的道德我们都能够成就。

【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极长寿、极快乐。『寿乐』都是无极的,所以那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称长寿佛,生到西方世界都是长寿菩萨,跟阿弥陀佛寿一样长。末后这两句是佛对我们的一种感叹!

【何为著世事。忧无常。】

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容易去,你不去,为什么要执著世间这五欲六尘之事,一天到晚在那里去搞无常。这可怜,真可怜,不应该的!这是提醒我们,要叫我们觉悟,要真正觉悟。这几章经,只有这一品里面经义最深,最不好懂,为什么?它是说菩萨明心见性之后的境界,所以这个我们看起来就很难懂。只有这一段,这一段也必须要说,是我们真正向往、真正恋慕!大乘人,学禅也好,学教也好,学密也好,都希望达到这个境界;总以为念佛人不能达到这个境界,佛这么一说,原来念佛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达到这个境界。那何必惹麻烦?那些法门难修,这个法门容易修,为什么不舍难就易?所以法门虽然容易,但是成功高,成就是无比的殊胜!

再看第三十三品。「劝谕策进」。我们都选这些经文,作为我们晚课,让我们每天读诵,每天反省检点,依教修行。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

这个『不急』就是不要紧的事。『务』就是事。世间人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干的是什么?都是不要紧的事。什么事情要紧?了生死出三界要紧。什么事情不要紧?搞六道轮回的事情有什么要紧?这世间人天天干什么?都是搞六道轮回。一天忙到晚,忙搞六道轮回,这是我们要真正觉悟。菩萨虽然可以随类化身,可以应化在各行各业,但是要觉悟;不觉悟那就是凡夫。那个觉悟不简单、不容易!没有长时间,深广的大乘薰习,真的是很不容易觉悟。我们能遇到这个缘分也不是偶然的,真的是过去生中,所修的善根福德因缘才能遇到。遇到之后,长时间不断的薰习,这逐渐逐渐明白了,有那么一点觉悟了,自己的行持才有一点像修行人,有一点像修菩萨行,这样念佛求往生,才叫真正有把握。

【於此剧恶极苦之中。】

这是讲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六道里面。『剧恶』是大恶!这十恶业里头,杀、盗、淫、妄、贪、、痴、慢,大恶!因造大恶,果报就苦,我们这个生活环境里面受的是极苦。在这个环境里面:

【勤身营务。】

就是前面讲共争,大家都在争。『营』是经营。『勤』就是很勤苦的,你在那里经营,在那里造作。『务』就是造作。

【以自给济。】

这就是说明这些不急之务,举几个例子来讲,天天造这个。『以自给济』,满足自己的欲望。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

这几句,总之是人,世间这些人。

【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累念』。念是念头,念头多,累积起来。『虑』是计划。这个意思是天天在想,天天在计划,想什么?计划什么?损人利己,想这个。现在人赚钱,如何把别人荷包的钱搞到我荷包袋来,天天想这个。『为心走使』。这个心是妄心、贪心。这贪痴的心在那里主宰著你,你这个身就听这个心在指挥,造罪业!心里头充满贪痴,身就帮这个妄心,想满它的愿,结果是一场空!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说,忙忙碌碌一生,到临终时,如果你要觉悟回头想一想,你的一生干了些什么?全干了些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一生所造的都是罪业,利己损人。这下面再举几个明显的例子。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

这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财产、财富,没有的,天天在忧虑,怎样才能得到。这些东西如果说是忧虑、忧心就能够得到的话,诸佛都拜你做老师。你说你有什么心思,有什么主意,有什么手段,你能够得到,佛就拜你做老师,为什么?佛菩萨不行,什么手段也得不到,什么样的聪明智慧也得不到。世间人这些财富从哪来的?果报得来的,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到时候它就来了;命里头没有的,怎么求也求不到,这一点要知道。

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你要想学佛,你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为什么?学佛的人心要清净,才能入佛法味;心不清净,听经没用,入不进去。心为什么不清净?这贪痴慢丢不掉。《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你就知道因果报应,你就会不再贪,为什么?贪不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头该哪一年发财,那算命一算不就给你算到了,为什么算到?那命里有的!命里没有,不行。所以说你该有多少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你一天该吃多少粒米,也是你命里注定的,少吃一粒也不行,多吃一粒也没有,这命里注定的;你活多少年岁也有一定的,你看你还有什么搞头?所以,袁了凡明了之后,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为什么?他知道所有念头都打妄想,无济於事,他心清净、心定了。云谷禅师给他讲开示,他才听得进去,他才能悟道。我们世间人不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还要去争,造一身的罪业,结果还是那么多,你说冤枉不冤枉!

你要想财富,修因,佛教给你财布施得财富。你今天这一生中会发财,你过去生中财布施得多,你这一生财富多;你过去生中没有布施,你这一生跟我一样穷,没财富,前生没修财布施!你要得聪明智慧,你要修法布施;你要得健康长寿,你要修无畏布施,那是果报!果一定有因,你修因,后来一定有得果报,这一定的道理;不修因,天天打妄想,而来求果报,没有这道理,只是造罪业而已,这个要搞清楚。明白了,那有什么好忧的?不忧了。不明白,迷人,天天在打妄想。

【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没有,忧,忧虑!没有很苦,想得到,天天在打妄想,想得到。有了之后也忧,忧什么?怕丢掉。你看,你的钱多了,怕钱贬值,又怕人家来抢,又怕人家来偷,那个担心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可怜的事。有也苦是没有也苦!不要以为富人很快乐,富人不乐。富有富的苦处,穷有穷的苦处,穷富都苦!这是苦世界。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

世间人最大的苦恼就在这个地方,稍为有一点怎么样?他要跟别人看齐,要去向高水平的去追,那就太苦。我有一次在台北坐计程车,计程车司机就向我吐苦水,生活太苦了,为什么很苦?隔壁人家买了新的电冰箱,他看到很羡慕,看到很难过。我就跟他讲:一个电冰箱,好好的把它保养,可以用十年;这一件衣服要仔细去穿,二十年穿不坏,现在这个社会二十年穿不坏。样样东西你都能够节俭一点,日子不是很好过!他听听也觉得也满对,我说你开计程车赚钱也不少,你一个月开十天车就够了,二十天可以躺在那里享受,不要去跟人家比赛。你要跟人家比赛的话,你一天当两天用,你还是苦!你永远追不上这个奢侈的生活,你追不上!我不追我就自在了,知足就常乐。

他又说,这话是没错,可是我们用的东西,穿的都是破旧的,人家看到会笑话。我说那这个好办,笑死是他死,我不死。对不对?笑死,他死,我没死,我自在就好了。现在人他的观念转不过来,转过来了,就自在。现在在台湾赚钱不难,日子好过,知足就常乐;不知足,那你受苦,你活该!富人为什么他苦?他不知足,他那个不知足的苦,跟那个计程车司机的苦没有两样!所以他不知足永远都在苦,一知足就乐,就快乐了,心开意解,就快乐了。『有一少一,思欲齐等』。这是自找苦吃,这个根源就在此地。

【适小具有。又忧非常。】

小有,刚刚有一点了,小康了,有了一点,又怕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又怕丢掉。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

就怕这些。火会烧掉,大水来了会淹掉,还有盗贼会偷你的、会抢劫你的,怕这些,常常担心!没有钱的人家对这些事情不担心,一点都不操心,有钱的人家是天天担心这些。可见得他操心,他很苦。物质生活他有一点享受,精神生活非常痛苦,他的生活有很重的压力。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这是有了的人反而吝啬,反而舍不得。这实在讲,天道倒是满公平的,有钱的人不肯布施,吝啬,来生当穷人;穷人很大方,肯布施,来生当富人。是不是?这也满公道的,看看也满公道的。确实,你看到道场来布施的都不是有钱的,有钱人很难布施,他愈有愈想有,这是一毛不拔!那个没有钱的人很慷慨,反正我没有,施舍很自在,很痛快,很自在,他就施舍了。有钱的人不肯布施,来生就穷了,福报享尽了,没有种因;这个没有钱的人,天天在种因,所以来生他就富了。我们常讲风水轮流转,究竟为什么轮流转?诸位知道这个道理,就晓得了,原来是这么转法的。富人如果肯布施,来生得大富;贫穷人不肯布施,来生更贫穷,那就苦了,就苦恼了。所以要懂得这是病根,这是很执著的。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命终弃捐』。这是到你寿命到了,你一口气不来了,你平常很吝啬,舍不得,还统统要捐掉,你一样也带不走。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两句话人人都知道,人人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迷惑颠倒,真的是迷惑颠倒,他不晓得这是事实真相。真的明了,生没带来,死不带去,这个人就觉悟了。为什么?原来这一切,假设这钱财(财富),这些产业摆在我面前,给我看看的,不是我所有的,是给我看看的。在现前这个阶段,我有权去支配它,诸位要晓得你有权支配,你决定没有权得到,你是决定得不到的,你是有权支配。支配得妥当,积功累德;支配不妥当,造作罪业,罪福就在这一念之间。支配得妥当,我拿这些财富利益一切众生,这就积功累德;不妥当,据为己有,一丝毫也不肯利益别人,这就造作罪业。所以这个货贝自古以来叫流通,它就是叫你流通的,像水一样,它流通。不流了,不流就变成死水了。死水,那个钱就叫臭铜钱;死水不流了,那个水就臭了,所以一定要流通。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帮助它流通,让它非常顺利的流通,利益一切众生,这就对了。舍得,大家也常常挂在口头上,你不懂意思!这个意思,你舍就有得,不舍就不得,舍就得。你舍得多,你得的就多,舍少得的就少,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是真理。所以到命终的时候,一样都带不去,『贫富同然』,贫穷跟富贵人都一样。

『忧苦万端』,这个世间没有不苦的,做大官的有做大官的苦处。我看那个做大官的,我都觉得我不敢,从哪一点看不敢?天天跟人家拉手我就不敢,这好累,是不是?不喜欢跟他拉手的也要拉手,是不是?这东西多麻烦!开会太苦了,开会很苦、握手很苦,就看这两样,我就不干了,这不是一个自在人肯干的事情。我们欢喜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们再看第二段,佛劝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要互相和睦,不应该有嫉妒、恚。前面的第一段是告诉我们贪毒、悭贪,都是讲的悭贪,你舍不得,不能布施,这对自己伤害非常非常之大。眼前的伤害就是你苦,身也苦,心也苦;远的伤害是你没有办法接触到佛法。纵然接触,你也听不下去,纵然听,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悭贪障碍了你的悟性,你不会开悟,一定要把它舍弃。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

『憎』是憎恨。这是佛教导我们,这是佛法。诸位千千万万要记住,所以三福里面第一句,佛就劝导我们「要孝养父母」。在世间父子、兄弟、夫妇、亲属,都是过去生中有很深的因缘;没有缘,不会成为一家人。而这些缘很复杂,我们自己一定要明白,缘很复杂。缘会变化,千变万化,好的缘会变成恶缘,恶缘也可能变成好缘,这就看内外的力量。内是要靠觉悟,外是要靠善知识,要靠善友。

佛告诉我们生为一家人有四种关系,这是四大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没有这个关系不会到一家来。报恩来的,这个好!孝子贤孙,父慈子孝,报恩来的,不必要人教的,自自然然的;报怨来的,那就是败家子,那是会搞得你一家不平安,如果严重的,就会搞得家破人亡,报怨来的;讨债来的,讨完他就走了,看欠多少,欠得少的,很小他就走了,欠得多的,可能培养他到大学毕业,快要能做事了,他走了,那欠得多的;还债来的,这个小孩对父母没有恭敬心,不尊敬,但是他会供养,你的生活所需,他会给你。他要是欠得多,他照顾得很丰厚,给你财用很富。如果欠得少的,他会很计较,一个月大概你几块钱生活费就够了,他不多给你。这个我们在社会上常常看到,世间人不懂,我们懂得,晓得这些关系。所以是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是这么个关系。比较上疏一点就变成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也是这些关系,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遇到善知识,善缘就更善,恶缘也变善,这就好了,不要去计较过去那些恶。所以佛教给我们『当相敬爱』,彼此要能够容忍,要能够尊重,相亲相爱,『无相憎嫉』。人不是圣贤,免不了有过失,对於人的过失要能够包容,不要憎恨、不要嫉妒,非常非常重要,养自己之德!化这些怨结,人与人过去生中是有怨来的,这可以把怨化掉,化解掉。

【有无相通。】

『有无相通』,一个是财物,我有他缺乏,你要帮助他,要赠送给他,使他的生活也能够过得去,这在物质上。第二个是精神方面的也要互相支援、互相安慰,我有才艺,他没有,我要教导他,这是智慧一方面的,要认真去帮助他、去教导他。有无相通。

【无得贪惜。】

不要有贪心,不要吝啬。帮助人要全心全力,尽心尽力帮助人,决定有好处,这也难,不容易!我最初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我认识的第一天,那个时候我学佛才一个月,接触佛教才一个月,我认识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知道佛法好,佛法非常殊胜,我很想学,从什么地方入门?我向他老人家提出这一个问题,向他请法。他老人家看著我,看了半个钟点,一句话都不说,我也看著他,我们眼睛瞪眼睛,我在等。半个小时,心定下来了,真的一个妄念都没有,聚精会神等他答覆我。他那个教学法很特别,先教你全部精神贯注定下来,然后才告诉我,说了一个有。说一个字,以后又不说了。他说有了,我就特别注意,精神提起来,特别注意。大概又等了五分钟,才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才说六个字。他说得很慢,没有我这么快;这六个字听得我也好像有一点懂的样子,要看破,要放下。我接著就问:从哪里下手?我的反应很快,这一次他又看了我,没那么长,大概看了有十来分钟,给我说了两个字「布施」。第一天见面,大概是两个多小时,就说这么几句话,我很有受用。我告辞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我今天给你讲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那个时候很被他感动,我真的回去就照做。

从前我也很吝啬。那个时候我赚钱很少,一毛钱都不肯乱花,布施谈不上,一毛不拔。那听到老师教布施,不过我是不乱用钱,我的钱都买书了,从小就喜欢读书,所有的钱都买书。我的书不肯借人看的,你看好吝啬!为什么?借给人看,人家会把我书搞脏,那我就不喜欢。所以我书不肯借人看,听老师说要布施,我的书可以借人看了。借人看,借什么书?我看过的旧书,新书不借人看,真不容易!真是搞得好多年,然后慢慢的新的东西也可以布施了;纵然新买的还没看,别人想看,可以,行,拿去,拿去不还给我也没关系,好几年才培养出不太计较。

老师开头教导的!我们也真肯学,逐渐逐渐的把这个悭惜淡化掉,再断掉。实实在在不容易,如果不是在这上真正用功夫,就很难。这是我在章嘉大师那里头一天请法,得来的真实利益!所以,现在还有一点福报,这一点福报就是从章嘉大师教我那一天开始,布施修的因,现在得的果报。他要不教给我,我这一生就苦了,那真的是非常穷。所以,这么多年来的修学,我这是亲身体验的,也是完全是事实,愈舍愈多。统统像是舍干净了,过几天它又来了,来了还比前面还多一点,好像有利息一样,愈舍愈多。所以,我这一点的福报是这一生修的,遇到章嘉大师以后才得到的,没有老师这样的教导,没有老师那样的手段,我们也很难。他那个手段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们问别人,一问,他马上就答,洋洋大篇讲了好多,到离开的时候,不知道他讲些什么。不像章嘉大师,两个钟点只说几句话。而这几句话,每一个字都让你很深刻的印在脑海里面,你永远不会忘记,所以这种教诲是真实的教诲。我亲近很多善知识,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那么样有定功,那么沉著,没有见到第二个人,这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善知识。

【言色常和。】

『言』是言语。『色』是容貌。对待人要和睦,言语要柔软、要和睦。特别是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心浮气躁,很容易冲动,我们言语稍不小心,我得罪他,那个麻烦马上就来了,特别小心,要谨慎。过去伦理的关系,现在大家都不讲求了,我们也不要在这上认真。父亲对儿子要客气,现在年代不同了,要把儿子当朋友看待;师父对徒弟也要客气,也要把徒弟看作朋友,看作同参,不能用从前伦理的态度来看。原因在哪里?现代人没有受过从前伦理的教育,我们这一代受过,现在这一代没有受过,我们不能拿我的标准来看他。那这个当中就有摩擦,就有代沟,就出问题。所以我们一定处处要看现实,要看现前的社会,要看他们年轻人的观念,他们的看法、想法,我们要牵就他,拉回来跟他一样,这就行了,这才行!所以佛法里头度众生,佛在此地教训非常非常重要。

【莫相违戾。】

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我们必须把标准拉下来。我过去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学佛真是磕头作揖去求佛法,求来的;将来你们要把佛法介绍给众生,如果等别人磕头作揖向你求,一个也没有,真的。那怎么办?我们反过头来,磕头作揖去送人家还未必要,真的是如此。我们净土今天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一定要懂得这个时代,要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你才能够把佛法介绍给他,才能让他慢慢觉悟,他在佛法里头得真实的受用。『莫相违戾』。这一句话意思深长。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

人与人相处是最难的,做事难,做人更难。人与人之间相处,总不免有时候意见不同,看法不一致,这个时候要没有一方忍让的话,那彼此心里面都不痛快。所以这不和就有怨,怨要不能解除,累积久了就变成恨,那个事情就麻烦了。所以『有所恚怒』。康僧铠的本子里面,这一句里头还有两句,「今世恨意,微相憎嫉」。这一生当中我们只小的怨恨,小小的怨恨,有一点不愉快的事情,可是到来世转剧,你要不能够化解,就是麻烦事情。这个怨恨愈累积愈严重,变成了大的仇恨,『至成大怨』。所以说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我们在这个世间仔细去观察人与人之间,报恩的少,报怨的多。家人、父子都不例外,报怨的多。夫妻,现在看看中国、外国,到处看看,你看那个离婚率多高,最初很好,过了几天就变脸了,就成了冤家对头。所以我们总要看清楚,假的不是真的,不要太认真。人生在这世间几十年,就跟做旅客一样,过两天就走了,何必跟这个地方那么认真?跟他结这个冤仇,没有意义,这是绝大的错。常常想到我是旅行,我是客人,几天就要走了,跟大家欢欢喜喜相处这多好?不管什么事情,过不去的统统原谅他,都不要放在心上,这样就好,就自在!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这是告诉我们,世间这些事情都是互相报偿的。如果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心自然就定了。譬如说,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是上了人家当,吃了人家亏,其实没有这个事情,为什么?它有报偿的,因此,决定没有一个真正吃亏的人,也决定没有一个是真的占人家便宜的人,没有!你夺了人家钱财,将来要还债;你害了人家的命,将来要偿命。欠命的要还命,欠钱的要还钱,因果通三世,谁也少不了谁!所以这个事实真相,果然通达了,我这个钱财摆在那里,我绝看都不看一眼,人家拿去,随便哪个拿去都好,是我的,你将来还会供养我;不是我的,那你应当拿去,是不是?所以你就不会在意了。不在意了,心就安了、就快乐了,就不会为这些事情忧愁。这都是真理,事实真相!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心地自然清净、自然正直,不会去起贪心,去占人便宜,晓得什么?我占人便宜,将来来生要还债,这个事情多麻烦!人家欠我的,算了不要了,一笔勾消,我不要他偿还了,还也麻烦,这一笔就了了。我欠人的要还,人欠我的不要,这就自在!所以说是『应急想破』。赶快要想破,想破就是看破,看破了,当然就能放下。人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就会放下了。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这是事实真相,必须要明白。一个人在这个世间,在六道里面,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受报;可以说是无论我们这一生当中是很幸福,或者是很苦恼,都是自作自受,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不可以。都是自己造的业,自己在受报,所以『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没有作伴的。怎样恩爱夫妻,命终的时候都分别了,再也不认识了,再也不会见面了。这是事实,一定要知道,为什么?他两个人造的业不同,他怎么会跑到一道去?所以『苦乐自当』。这个自当就是自己受,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替。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这是讲一个人死了之后去轮回,每个人,各人随各人的业,『善恶变化』,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追逐』。这个业力在支配你,让你到哪个地方去投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所以你明白这个事实,你才晓得西方世界之可贵。西方世界的的确确,我们家亲好友、同参过去生中念佛已经往生的,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常常聚会在一起。如果不生到西方世界,想将来来生再聚在一起,那是你的妄想,不是事实,事实是会见无期,这才是事实。

【何不於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佛在这里劝我们,现在我们身体很健康、很强壮,为什么不趁这个时候努力念佛求生净土?此地讲的『修善』,就是指念佛求生净土。遵守佛的教诫,断一切恶,修一切善。

我们净宗同修,特别提出平常修善的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就好记。第一个是三福,三福是大根大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三福,第一个科目。第二个科目六和: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六和。这基本的戒条,一定要遵守。从这个基础上再修三学,戒学、定学、慧学;再学菩萨的处世待人的守则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再修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到普皆回向。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必须遵循的教训,这就是努力修善。然后再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那你这个善就圆满了,你的善就不会退转,那才叫真善。假如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善将来可以得人天大福报,来生是人天大福报,福报享尽了,又要堕落,所以那个善就不究竟。我们一定要修真实究竟圆满之善,决定要求生净土。

『欲何待乎』。就是不可以再等待!你还等什么时候?现在就要干,不可以再等。有一些人,我过去出家没多久,我有一个长辈,在台湾,我去见他,他那个时候已经退休了,跟他讲佛法的好处,他也赞成,对我出家,他也很赞成,他说你这个路走的正确,不错!我劝他念佛,他说我还要等几年,现在还有些事情要做,还不行,我再等几年。才过了两年,他死了,又去搞轮回去了,不能等,等不得的!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我还有事业,家里还要照顾,再等几年,等几年修。你跟阎罗王立了合同吗?你知道你还能住世多少年?要晓得一口气不来就是来世!不可以说年轻,黄泉路上无老少。我们看看那个公墓,看看超度牌位,多少年轻人!所以决定不能等待。我们听到了,明白了,马上就要去干,就要认真努力去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下一篇:无量寿经(第11-15集1994年)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