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金刚经》,天下无敌
《金刚经》全文共6516字,三十二品。
开篇第一品便是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佛陀生于印度舍卫国并讲经于“只树给孤独园”(给独孤长者和只陀太子共同发心建造,故得名),内有浮图十二,讲堂七十二,房屋三千六百,楼阁五百,始建于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第六年。
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在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
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须弥山:相传周围有咸海环绕,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须弥山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约13公里,即110万公里),山顶为帝释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金刚经》里全文围绕一个问题讲经:“应云何祝云何降伏其心?”(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排除邪念的干扰呢?)
佛陀开示众人:
-01-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萨修行佛法不应执着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只要不着于表相其福德便大到不可思量。
可我本众生乃肉体凡胎,皆为表相看人,又如何可以脱离表相呢?当我们看到的,闻到的,感知到的,想到的都是我们实实在在的人可以做到的,又为何不可?
佛陀开示须菩提,说了如下这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都是虚空不真的,如果能把各种有形有相的看作是非身相,你便可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我们被太多的世间表相所迷惑,以为这些都是真实的,最典型的便是我们从小听过的“猴子捞月”的故事。
众猴子们看到的,在水中去捞月时所感知的,这种有相实为非相,都是虚无的,皆不存在。可他们又明明看见了,能说这是真吗?
我们感受到的空气,用的电,光,雷等等,这些都能感知到,但又不知它的存在,如此皆是虚妄。
那我们所认为的真实难道就真的是事实的全部吗?非也。人的认知有限,全凭自己的见解来评判对错真假,而数人皆有数种理解,又何来正确真相之分。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如果人的心中存有相状,那便会执着于自我相,他相,众生相,长寿相,如无这四相,便无任何惦念,也不会执迷于任何佛法的表相了。
人只要心中没有执念,才可以真正看到你想看到的,感受到你从未感知到的,才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人一旦有所着相,有所偏见,便不能很好的运用自如,不能走近真实的内心去公正的看待任何一件事或人。
人没有了胜负心,斗争心才是最高的境界。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02-
又应当如何修持清净心呢?
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应该无所执着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
世间所有的一切并非就是如此,只是我们唤作它名叫此而已。比如我们把天叫天,我们
就认知为这是天,但如果把它叫做其它的名字,它也还是如此,只是取的名字不一样罢了,又有何干系。我们说世界而也可认为是非世界,只是名字叫世界而已,又可唤作其它,难道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吗?
所以,我们不能任借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也不能凭借物质本身来认识它。当脱离了所有的相,才能大彻大悟。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因为过去了的心念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又过去了,而未来的还未来,也便不可得。
“活在当下”,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佛早已开示了众人生活的真谛,只是人类愚钝终不明所以而老是沉迷过去的,期盼和幻想将来的,而把现在抛在脑后不懂珍惜。
世人总是如此,对于过去所做的一切懊悔不已,终日沉浸在早已不可挽回的悲伤痛苦之中而让当下的分分秒秒又成为苦闷的过去,要不就是痴迷于做白日梦,整日好高骛远设想自己的美好明天,而从不在乎和为当下拼搏,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悔和想上,却忘了当下的行动。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我们常见的都会听到或看到众人以“佛说……”为由引出一段话,那是对佛的误解和谤佛。
我们去寺庙里烧香拜佛、捐献功德都是对佛的诽谤。如果可能以声音和相来求佛,那便是人走了邪道,不能见真如来。
如果菩萨以有相贪念福德,而非真菩萨,是故不能得道,不能谓其真佛。
-03-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真正悟得佛法的义理,便不会说佛的相貌、音色、动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此等等,没有种种才会叫如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所有世间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般转瞬即逝,让人无需执着,人生如梦,争来争去一场空。
无论我们争与不争,看见或看不见,它都在那里,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固执的是人的起心动念,你认为他是好的便是好的,认为他是肮脏丑陋的便是不堪的,一切都在于人心。
如果我们太固执得认为这一件事,太钻牛角尖而让自己走不出去,那当你身于广阔天地也如囚于狭隘铁笼;当你的心放开了,不拘泥于任何一件事一个人这般固定的东西,那你即使生于幽僻山洞也如浩瀚大海广袤天空。
人的心有多大生命力就有多大。
当我们的眼界只局限于现下而看不到更多的面,着相于当前,便只能是井底之蛙。
例如一个人看见一堆木柴,他的眼界只能让他想到利用柴生火做饭求于温饱。
另一个人却能从这堆木柴里看到整个世界,他把这些木柴做成一艘船,撑起竹竿任其遨游于五湖四海,见山河,见天地,见众生。他的心里便是一叶大千世界。
人的所有烦恼往往都是来自于内心。只要心路打开了,活着的每一天便都是艳阳天。
不着相,不执迷不悟,不心生贪念,便可万事周全。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