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清净明诲章》讲记
(第一集)
1993/2台湾高雄元亨寺档名:07-04-01
方丈老和尚,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这一次学人有机会来到宝刹,应老和尚之命,与诸位同修说一点佛法,结结法缘。老和尚非常慈悲,要我讲《大佛顶首楞严经》,正好是贵宝刹的讲堂落成,这好像是诸佛菩萨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安排。道场的建立,第一部讲经,应当是讲《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有了地,要从心理上来建设。讲堂落成,确实第一部应当要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在中国自古以来,佛门常说:「开智慧的楞严。」讲堂建立当然第一部要开智慧,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感应。今天虽然我们不能讲全部的《楞严》在这里供养给诸位,但是这一章是《楞严经》里面最重要的一段经文,也足以代表《大佛顶首楞严》的精神,这的确是值得我们珍惜的。
在下午,老和尚带我来参观这个讲堂。我看了之后,非常的欢喜。这个讲堂有标准的现代化的设备,不仅是高雄第一道场,实在也是我们本省第一个讲经的道场。如果我们放眼看大陆,可以讲至少是在今天、在现代,这个的道场是全国第一道场。我们今天有幸来参加第一次的盛会,我想每一个人都感到非常的幸运。我们感谢老和尚对我们的赐予,也是本寺、本省的同修在老和尚大福报的庇佑之下,才有这样殊胜庄严的讲堂出现在此地。
今天这个经本,诸位已经拿到了,经本上面有科判,科判是明朝交光大师所做的,就是《楞严经正脉》。科判系在经文上面,我们一看经文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但是今天是第一天,按照规矩,必须要将经题跟诸位同修作个简单的介绍。
本经的经题相当之长,我们这个本子里面是用的简略的题目,它的全题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总共有二十个字。在这个题里面,依照中国古人的说法,经题有七种原则来立题的。我想老同修们一定都很熟悉,这七种就是:「人、法、喻」这是三种;还有是二个合起来的,像「人法、法喻、人喻」,这就是六种;第七种是「具足」立题,题目里面「人法喻」统统具足。
在本经,这个题目是属於具足立题。『大佛顶』是比喻,『如来』是人,『密因』、『修证了义』、『万行首楞严』这都是法。经里面有如来、有菩萨,如来是证了果的人,菩萨是正在修因的人,所以人里面有修因证果。如果细说,法里面有教法、有理法、有行法、有果法,通常讲「教理行果」。「密因」是属於理法,「修正了义」是属於教法,「万行」是属於行法,「首楞严」是属於果法。由此可知,它这个题目确确实实是非常的圆满,非常的详细。「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这一句是讲如来果位上的教理,「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是菩萨因位当中的修证,所以这个题是非常之圆满。我们按照这个题的意思,逐字来细说。
《楞严经》是一部不可思议的经典。在古代,我们大家都知道,佛法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中国古时候有许多高僧大德到印度去留学、去取经,没有见到过这部经典。玄奘大师在印度住了十七年,没有看到过《楞严经》。印度高僧到中国来弘法,带了不少的经典到中国来,也没有《楞严经》。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当时印度的国王吝法,他们把《楞严经》看作国宝;其他的经典外国人可以学,可以传到外国,《楞严经》不肯给外国人学。我们中国法师到印度是外国人,不肯给外国人学,也不让他们知道,更不容许这一部经流传出境。所以这是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人知道有这一部经典。
一直到唐朝初年,这是中国佛法的黄金时代,大乘八个宗都是在那个时期前后建立的,对於中国佛教的影响非常的深远。智者是天台宗的大师,虽然天台宗不是他创建的,但是天台宗确实是在他的手上完成的。所以今天我们讲天台大师,一定都是指智者;像我们讲华严宗,一定讲贤首大师,其实贤首在华严宗是第三代。为什么称智者,而把杜顺、云华都忘掉了?因为华严在贤首才真正完全。
智者大师创立「三止三观」的教义,可以说是他老人家从经典里面悟出来的、发明的,这个「三止三观」是他建立的。在那个时候,有印度的高僧到天台山,就拜访智者大师,听到智者大师讲三止三观,这些印度高僧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跟智者大师说:「你老人家发明的止观,跟印度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教义,非常的接近。」这个时候中国人才晓得印度还有一部宝典叫《大佛顶首楞严经》。
在那个时候交通不便利,要从中国到印度去,只有走路或骑马,路途非常遥远,想得到这一部经,谈何容易?可是智者大师也非常了不起,听说有这部经,当然希望能够见到这部经,给自己做个印证,自己发明的止观跟佛所讲的,到底是不是相同?有什么差别?他当然非常渴望想看到这部经典。於是就在天台山筑了一个拜经台,每一天在这个地方向西方礼拜,求感应,求这个经能到中国来。他老人家每一天礼拜,一天也没有间断,一直到他圆寂,拜了十八年。这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一直到中宗、武则天执政的这个时代,印度高僧般剌密帝终於将《楞严经》偷渡到中国来。诸位要晓得,《楞严经》是偷渡来的,他们国家是禁止这部经典出境的,他是偷渡好几次才成功。前面几次,将这部经典藏得很好,但是出境的时候被查到了;查到了,当然不准出境。毕竟他是位出家人,印度是佛教国家,对他还有一点礼遇,没有处罚他,警告他:「你怎么可以把国家的违禁品偷渡出国。」第一次没成功。第二次偷渡时又被发现了。有这二次纪录,法师一出国的时候,海关就特别留意。第三次,他老人家想了一个方法,他把这部经典用很小的字抄写在很薄的羊皮上面,然后卷起来,再将自己的手臂剖开,将经典藏在里面,等伤口痊愈了,再申请出关。这一次没有被检查出来,就用这个方法将经典带到中国来。
他从海路到中国广州登陆。登陆之后,告诉广州这些寺院的高僧大德们,他把《楞严经》带到中国来了。中国这些法师非常喜欢,为什么?《楞严经》的大名,我们已经听了几十年了,智者大师拜经台拜了十八年,都没有见到这部经典。一听说《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了,非常兴奋。就问:「经典在哪里?」法师又要把手臂剖开,将经典取出来。不晓得用什么方法将血水洗掉,就在广州从事於翻译,可见得经典传来非常不容易。
法师是守法之人,国家的禁品传出去了,一定要受国家法律的制裁,他并不逃避。经典传到中国,翻译完成之后,他老人家赶回国,向国王报告:「《楞严经》我偷到中国去了,愿意请求处分。」实在不得了!虽然不像过去古大德到印度求取,或是西方高僧大德带来,但是般剌密帝用这样的苦心,把这一部宝典送到中国来,我们今天展开经本,不能不感激般剌密帝大师。
译场亦非常的殊胜,遇到了房融居士。房融原先作过武则天的宰相,后来因为得罪了帝王,被降级贬官,到广州来作地方官。正好遇到这桩事情,於是他就从事译场里面记录、润文的工作。所以《楞严经》中文译本的文字,出自於房融宰相之手。他是一代的大文学家,所以经本的翻译,如果讲文字之美,在所有一切大乘经典里面,《楞严经》第一,没有任何经本能够跟《楞严经》相比的。这是我把这部经的历史,跟诸位作一个简单的叙述。
这部经自古以来注疏很多,我知道的总共有一百多种注解。过去我在台中求学的时代,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我主修的就是《楞严》,所以对於《楞严经》的注解我收集的很多,我收集的有三十多种,都是权威的注解。现在在台湾流通最广的是圆瑛法师的《讲义》。圆瑛老法师在《讲义》序文里面写得很清楚,他从二十五岁发心学《楞严》,一生专攻《楞严》。他在上海建立「圆明讲堂」,办了「楞严专宗学院」。过去白圣老法师就是「楞严专宗学院」的学生。由此可知,老法师对於《楞严》所下的功夫。
他的《讲义》是在七十多岁时完成的,由明阳法师笔记,他是老和尚的侍者。这个《讲义》在台湾,由於白圣老法师的提倡,所以非常盛行。如果我们对於《楞严》有兴趣,初学入门,我觉得还是圆瑛老法师的《讲义》适用,他老人家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初学《楞严》入门的注解。虽然老法师的《讲义》依然不能摆脱古大德所讲的范畴,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明了,这部经典确实有相当的深度,如果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要想透彻的明了,确实很困难。
圆老法师主要依靠的是明朝交光大师的《楞严经正脉》。诸位拿到这个本子的科判,就是《楞严经正脉》。交光大师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楞严经正脉》前面有一段序文,说明他注解《楞严经》的缘起。他也是念佛求生净土,大概也是往生的缘成熟了,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他忽然想到《楞严经》自古以来注解很多,但是都不透彻,没有能够真正把佛的意思说出来。他有意思把这个经重新做一个注解,就向阿弥陀佛告假,希望把这个经注解完了之后再往生,可不可以?阿弥陀佛准了假,他的病就好了,於是注这一部大经。这个注解,我们通常称为新注。古注是以长水为代表,长水是天台家的,宗天台家的说法。这个不能细说,说起来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大致上了解,《楞严》是一部很不平凡、很不可思议的大经,翻译成中文后,普遍受到中国佛教界,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重视。不但佛门重视,以前的读书人,虽然不是佛教徒,不标榜是佛教徒,他们也喜欢看佛经,特别是《楞严经》。所以《楞严经》在世法里面,这些士大夫阶级,对它也有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体会到这部经典的价值。
经题我们把它分成几个段落来介绍。
【大―即众生心。心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故称为大。在华严即一真法界。诸经或名实相。佛性。圆觉。真如。本经名如来藏。其实皆一心也。】
第一个是『大』,「大」指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大小之大,大小之大我们容易懂,小朋友也会懂。这个大不是说数量,它是一个赞美之词,赞美到了极处,没有适当的词句来赞叹,不得已用这个大字,大矣哉!赞叹的是什么?所赞叹的就是众生心,一切众生的真心,包括我们每一位同修自己。真心就是本性,经典上常讲「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
为什么一开端就赞叹这个真心?佛在大乘经,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讲得详细、详尽,所以叫「开智慧的楞严」。心包含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是我们真心显现的;佛又说了,「唯识所变」,真心现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千变万化,像佛给我们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十法界就是变化。心能现,为什么会有变?识在变。「识」是什么?识还是心,识是心之作用。心有二个作用,一个作用是能现,一个作用是变现,能现法界,变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常讲:「万法唯心,万法唯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称这个能现能变,用「大」字来赞叹它。实在讲,找不到其他的名词,不得已用这个字来赞叹。
这个事实,在一般经论里面,像《华严》称「一真法界」。有人问:「什么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如本性能现能变的世出世间一切万法,《华严》称「一真法界」,般若经典里面称「诸法实相」。世尊在世的时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是以《般若经》为中心,怎么晓得呢?讲的时间最长,般若讲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他老人家四十九年讲经一半的时间,比阿含、方等、法华、涅盘的时间长得太多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实相」就是真相。如果用现代的名词来讲,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就是诸法,实相就是真相。
假如有人问:「你们佛教经典很多,《大藏经》浩如烟海,这么多的经典里面,说的是什么?」我们要用很简单、很清楚、很明白的词句答覆他:「《大藏经》虽然这么多,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就一点都不错了。
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是我们的本人;换句话说,佛四十九年说了些什么?说了我自己跟我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你说这个重要不重要?你了解之后,你能不学佛吗?不学佛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生活环境,那叫迷惑颠倒,所产生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才造业受报。如果能够正确的明了,这就叫觉悟,就叫佛,就叫菩萨。所以佛与菩萨是对於自己跟自己环境真正明了的人,我们称他做佛菩萨;对於这椿事实不能够明了,我们称他做凡夫。这是真正把佛法认识清楚。
由此可知,佛法确实超越一切宗教。佛法是佛陀对於九法界众生真实智慧的教导,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佛的教导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本来面目,认识我们生活环境,这就是佛法。其他像大乘经里面,所用的名相很多,不胜枚举。有的经上讲佛性,有的经上说真如,有的经上说圆觉,也都是说的这椿事情。觉是觉悟,圆是圆满的觉悟,没有一点欠缺,可见得统统说的是这么一椿事情。在净土宗里面叫做「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古大德跟我们说,有事一心,有理一心。这叫做「理一心不乱」,跟华严讲的「一真法界」,般若讲的「诸法实相」,是一个意思,相同的境界。在本经《楞严经》上,佛又说了一个名词,叫「如来藏性」,还是说这一椿事情,其实统统讲的一心,都是讲这个真心。
我们要问,佛为什么一椿事要说出这么多的名词术语?说一个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其实这就是佛陀教学的善巧,教学的方便。我们知道,佛教的目的是教我们开悟,因此他种种的设施,都是帮助我们开悟的。众生之所以不能开悟,有一个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佛在《法华经》里面为我们一语道破。凡夫、小乘的病根,就是他老人家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众生跟佛没有两样。佛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跟佛没有两样。既然没有两样,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德能好像没有了,一天到晚糊里糊涂的过日子,问什么都不知道。到底我们的智慧德能跑哪里去了?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讲我们凡夫、众生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随著妄想逐渐演变变成了所知障,执著逐渐演变就成为烦恼障,这变成二障。
不但我们的般若智慧,法身的功德,被这两种障碍障住了。我们今天在这个社会上,遇到许多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甚至於我们回想一下自己本人,我们常常有很多痛苦,有很多烦恼。年岁大了,身体不健康,一切都不方便,眼也花了,听力也差了,要用助听器;走路也不方便,要用手杖。这是讲的老病之苦。我们要追究这些苦从哪来的?什么原因而有的?给诸位说,它的根源还是妄想、执著。诸位仔细去研究,都是这两种东西。我们一身的不健康,一身的疾病,还是从这儿来的。
今年新年,空总有两个大夫来给我拜年,因为他们是医生,我就跟他们谈病源、病根。我就把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告诉他们,他们听了之后点头,说是有道理。因此,我们的心健康,身体就健康。心怎么健康?离开了妄想、执著,你的心就健康了。总而言之,妄想愈多,执著愈严重,你的病就愈多,你的病也就愈麻烦。所以从我们迷失本性,到我们现在老病的痛苦,真正的根源,还是妄想、执著。这个事实真相,要不是世尊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为我们一语道破;实在说,世间没有这种智慧能够看出这个根源。这是我们不能不佩服本师释迦牟尼佛,不能不感谢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指出一条明路,让我们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是知此心。十方无尽。三际莫穷。为法界体。在迷曰如来藏。在悟曰修证了义。在因为菩萨。在果为首楞严王。一经要妙。不出此矣。】
由此可知,这个心,我们不谈真心,也不谈妄心。《楞严经》一开端,佛问阿难:「心在哪里?」阿难说:「心在身体里面。」被佛否定了;又再猜想「心在身外」,也被佛否定了。阿难很聪明,我们不如他,他能想出七个地方,我们能不能想得出来?这就是《楞严经》上有名的「七处徵心」。佛问他那个心,没有说是真心、妄心,不管你说的是真心、妄心,先问你心在哪里?找不到!为什么找不到?诸位要晓得,真心是本性,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后,把它圆满的作用丧失掉了,只能够有部分的作用,这个作用可能发生很多的偏差,称之为妄心。妄心是真心迷了以后起作用,叫妄心。
『心遍法界,十方无尽,三际莫穷。』所以阿难执著在某一个地方,那是错误的。如果离开执著,那就对了,佛就会点头了。为什么他每说一个地方,佛都反驳他?就是他执著。执著是局限在执著范围之内,范围之外还是真心所现的,所以心是法界的本体。现代哲学讨论的中心命题,有本体论、有现象论,心是属於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换句话说,宇宙之间一切万法,都是从这里生的,都是从这个地方变现出来的,它是能现能变。
佛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我们迷的时候,佛给它取个名字叫『如来藏』;「藏」就是藏(ㄘㄤ)的意思,「如来」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在哪里?就是藏在里面,藏在迷情里面,所以就叫它做「如来藏」。这个「藏」是藏(ㄘㄤ)的意思。假如你觉悟了,我们修行是把这个迷情淘汰掉,开悟了,就叫做「修证了义」;了是明了,义是义理,也就是事实真相。要怎么修才叫了义?怎样修是不了义?我们学佛的同修,假如要在这一生当中有成就,这是关键的一个大问题。你要是了义修,那就快了,这一生决定成功,会开悟;如果你修的是不了义,这一生开悟就没指望了。由此可知,了义是非常重要。我们到底下再跟诸位细说。
在因地的时候就叫菩萨。你正在修学,还没有证果,你向这个目标、方向努力精进的时候,称你做菩萨。菩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觉有情」,他是个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他虽然都有,他现在往觉悟的路上走,妄想、情执虽然没断,但是他走的这条路不错,我们称他做菩萨。在果地上,我们叫首楞严王。他真正开悟了,诸法实相他真正明白了,在楞严会上就叫他证得了首楞严王。这部大经最重要的、最微妙的就在这里,所以佛在此地用一个「大」字来赞叹、来赞美它。
【贯下则密因为大因。了义为大义。万行为大行。首楞严为大定。具此诸大。是为大经。又密因是理。了义是教。万行是行。楞严是果。则受持此经者。依大教。解大理。起大行。证大果。】
如果要是贯下面题目里面的细节,密因就是大因,了义就是大义,菩萨万行就是大行,首楞严是大定,所以楞严大定。这也为我们显示出来,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面,修行关键是在「定」,这是我们同修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留意的。
由此我们也能够推想得知,凡是与大定有妨碍的都是不了义。了义、不了义在这里我们总算能够把它区别出来,辨别清楚。帮助你得大定的叫了义,妨碍你修大定的叫不了义。由此可知,了义与不了义,实在是贯穿所有的法门,我们讲八万四千法门。大的来说,在中国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会修的都是了义,不会修的都是不了义,这个要认清楚、认明白。具足这些道理,所以这部经当然也可以称之为大经,它一切都大。
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教」具足「教理行果」四大类,密因是理,了义是教,《楞严经》里真实了义。这一次我们时间虽然不长,给诸位介绍《楞严经》里面这一段,是修真实了义的大根大本,选出「四种清净明诲」这一章。万行是行,楞严是果,我们受持这一部经,正是古大德所说:「依大教,解大理,修大行,证大果。」
这一部《楞严经》哪一段最重要?记得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应香港佛教同修们的邀请,在九龙跟香港两个地方讲《楞严经》,每天讲,连续讲了四个月。当时香港有一位大德,海仁老和尚,那个时候他已经九十多岁了,这一位老和尚是专攻《楞严》的,在香港佛教界称他做「首楞严王」,《楞严》专家。我那个时候是初学,所以我到香港讲《楞严经》,特地到大屿山去参拜海仁老法师,我跟他有一面之缘,第二年他老人家就圆寂了。
他问我:「你学《楞严》这么多年,也讲了好几遍。《楞严经》里面,哪一卷最重要?」海老是教宗《楞严》,他是一个参禅的。就参禅的人来讲,第六卷最重要。「清净明诲」是属於第六卷后半部的,第六卷前半部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学禅这一部分最重要。如果念佛法门修净土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重要。如果是学教的,就是研究教理的,那可以说《楞严经》从头到尾都重要。所以要看你学哪一个法门,看你学哪一个宗派,《楞严经》都是最重要的。特别是「清净明诲」,这一段是无论你修学哪一宗、哪一派,它叫共同科目。好像我们盖房子一样,这是地基,不管你盖什么样的房子,地基是一样的,都要打一个很坚固的地基,这个建筑物才能盖的成功。所以这一段经文是所有大乘修学了义的根本。
因此,修学佛法的同修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不管你学禅、学教,或者是念佛,或者是学密,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舍掉这个基础,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可以断定你不会成功。你要想真正修成功,这一段经文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特地选了这一章。
现在念佛的同修多,念佛总希望你能够得「念佛三昧」,总希望你这一生决定往生;念佛三昧跟决定往生,还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有很多念佛人到最后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这个基础没有。所以我们要找出他的病根在哪里?不能往生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找出来之后,我们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们修学的目标才能够达到。这是「大」的意思。
第二段「佛顶」。
【佛顶―表法胜妙。华严法华如佛全身。此经为如来顶。极显圆顿尊妙。佛顶最胜无上。显此法最胜。依修直趣无上菩提。佛顶最妙无见。显此法最妙。唯佛究竟。非他能了故。】
『佛顶』是表法的意思,法就是这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教理行果」。这个经里面所讲的法,跟一般经典所讲的法,有很大的不同。古德说:「《华严》、《法华》好比是佛的全身。」我们看佛像,佛的全身,我们尊称《华严》、《法华》这二部经是经中之王,那是没错的!佛的全身。这部经是佛的头顶;换句话说,这是极力显示这部经在大乘佛法里面的殊胜,在大乘佛法里面的地位,「你是佛整个身,这个是佛的顶」,所以经典圆顿到了极处。圆是圆满,顿是顿超,决不在《华严》、《法华》之下。佛顶是最尊无上,显示这部经典里面所说的法门,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直截了当成就无上的菩提。
佛在这个经上为我们显示佛顶最妙,没有人能够见到。为什么见不到佛顶?佛顶放光,所以你看不清楚佛顶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个意思就显示这部经典、法门是最妙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的菩萨都不能完全透彻的明了。这是用「佛顶」这二个字来比喻、来显示。
经题第三段,我们这个本上省略掉了,诸位细细的听。这一次我不知道这个新建的讲堂,如果知道的话,《楞严经》的全题应当印上去。好像外面结缘的有《大佛顶首楞严经》,那个经本上有圆满的经题。
第三段是「如来密因」。
【如来密因―即正因佛性。众生等有。迷而不知。即二根本中真本。〈1〉生死根本。〈2〉菩提涅盘。不唯近具根中。实为远该万法。此取六根门头。顿悟圆湛不生灭妙明真心「如来藏性」。乃是难测难知最深最密之法。即妙奢摩他。顿悟了达则微密观照。】
『密』是秘密的密,『因』是因果的因。如果用「三因佛性」来讲,这就相当於『正因佛性』。什么叫「正因佛性」?「正因佛性」就是讲的本性,本性是我们成佛的正因,《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本觉,本觉是我们修行证果真正的因素。佛菩萨给我们讲「本觉本有」,人人都有。虽有,我们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结果迷而不觉;本来是觉的,现在迷而不觉了。
佛在《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详细,讲得很明白,佛说这是二种根本里面的真本。哪二种根本?第一种是成佛的根本,成佛是它;第二种是九法界流转的根本。我们用「真」跟「妄」来说,一个是真本,一个是妄本。真跟妄,或者讲迷跟悟,九界众生是迷,佛是悟。迷悟、真妄都是它,这才叫「密因」。
这个密因在哪里?我们要找不到这个真本,那用什么东西修?如果修错了,就很冤枉!我们这一生的精神、光阴都会白白的浪费掉了,那就非常可惜,所以一定要把真本找出来。这是许多学佛的人没有去深究这一个事实,所以虽然讲学佛,并不是真正在学佛;真正学佛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
佛告诉我们,这就是讲的真心本性,在哪里?从近处说就是我们六根门头;从远大来讲,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所以『远该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我们现在修学下手,从哪里下手?佛在本经教给我们,就从六根门头下手。
为什么交光大师说,古来大德注的《楞严》他都不满意。他什么地方不满意,他有个道理。就是古来大德因为听了过去印度这些高僧跟智者大师所说的,《楞严》所讲的跟智者大师发明的「三止三观」非常接近,於是古大德就用「三止三观」来解释《楞严经》,这是交光大师不满意的地方,觉得没有将《楞严经》真正的意思没说出来。
他怎么解释?他完全把天台的止观撇开了,就是以《楞严经》佛所讲的来说明《楞严》,的确是不一样。因为「三止三观」没有离开心意识,而佛在本经里面,确实教我们不要用心意识,离开心意识,用根中之性。所以交光大师提出来「舍识用根」,这个思想、见解跟天台大师就完全不同了。他这个新注立论是依据佛在《楞严》上的开示,所以这个注解值得佛门四众弟子的敬佩,就是提倡「舍识用根」。
这个「根」是指根中之性。譬如凡夫,我们眼见色用什么见?用眼识。耳听声,用耳识。大家学过一点唯识都知道。我们用六识,不晓得用六根之根性,这是佛在《楞严》上指点我们的,不要用识。识是什么?识是分别、执著。六根分别外面六尘境界,就叫做六识。意识,分别力量特别强;七识是末那,执著的功能特别深;阿赖耶是第八识,含藏一切种子,所以叫染污识,把我们的真如本性染污了,障碍住了,这叫病根。所以真正修行圆顿的成就,用这个方法达不到。佛教给我们另外一个方法,用根中之性。换句话说,我们见色不要用眼识见,用见性见;我们听声音,不要用耳识去听,用闻性去听。假如我们会用六根的根性,那你真正把「首楞严」得到了,那就非常恭喜你了,你这一生当中,必定有非常伟大不可思议的成就。
其实一切大乘佛法,哪一法不建立在这一个原理上?《大乘起信论》是马鸣菩萨作的,是大乘佛法启蒙入门的教科书。菩萨开章明义就教诲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大乘佛法?他教我们三点,第一、离言说相,第二、离名字相(名字就是名词术语),第三、离心缘相。诸位想想,这个三离就是《楞严经》上的舍识。这三种离了,那你用什么?当然是用根中之性,跟佛在《楞严经》上所讲的名词不相同,内容完全一致。由此可知,这是大乘佛法里面,共同的理论基础,共同的修学原则,就是舍识用根。
【密―遣权小著相之过。因―遣圆教狂慧废置进修之过。】
为什么佛把这一椿事情说做『密因』?它有很深的含义。一般小乘根性的人,执著的心特别重,佛说这个「密」,就是破小乘坚固执著的过失。又说了一个「因」,这个「因」对什么人说的?是对於大乘圆教狂慧人所说的。有一类自以为是大乘圆融无碍的根性,好像他懂得很多,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不认真的修行,这个就是有解无行。佛特别说个因,你修因不圆满,不能证果。解没有用处;解了以后,要真正把它做到才行。所以解了以后,一定要去实行。只懂得一点佛法,不能认真切实去做到,这是大乘圆教狂慧人的过失。佛特别提醒他修因的重要,所以用「如来密因」。
这个就是《楞严经》里面讲的三种大定,妙奢摩他,妙奢摩他是大定的名称。《楞严经》上说了三种,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三种是阿难请教世尊提出来的。我们晓得,因为阿难他听经听得最多、最完整,他是世尊的侍者,几乎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他都没有漏失,每一会都参加过,所以「奢摩他、三摩、禅那」这些名词,他听得很熟。因此在一会上又提出这三个名称,他不晓得如来所修的是叫做「首楞严大定」;这个「首楞严大定」阿难没有听到过,所以他问这三个意思。如来密因也就是答覆阿难尊者这个「奢摩他」,所以「奢摩他」加上一个「妙」字,妙奢摩他,不同於一般经论所说的「奢摩他」。
「奢摩他」的意思偏重在止。止就是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止住,止息住,所以有一点跟天台家讲的止观那个止接近。实际上是不是这个意思?还不是,比那个止的功夫还要近一层。刚才说过了,主要就是它的用心不一样。天台止观用意识心;佛在此地讲的奢摩他、三摩、禅那,虽然也是止观的意思,它是舍识用根,它是用六根的根性;一个是用六根的六识,差别在这个地方。所以很像、很相似,实在是不一样,这是我们在研究《楞严》时,先要把它搞清楚。
经题第四段是「修证了义」。
【修证了义―了因显发。】
这在「三因佛性」里面相当於了因,了是明了;换句话说,就是智慧。没有智慧,你就不能够明了;有了真智慧,你才能够真明了。
【因信起观曰修。即以观行为修。非历事造修也。以解悟为证。非历位取证也。】
『因信起观』叫做修,禅宗里面常用这个术语叫「观照」,这叫真修。
什么叫做观照?观照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我眼见色,眼睛能够看到的一切,都叫做色法,用这一个名词来代表;耳所听到一切的音声都叫做声法;乃至於我们的意(心意),心里会想,起心动念,我们都叫它做「法」。六根所对的是「色声香味触法」。如果不用分别、执著,也就是像马鸣菩萨讲的,真正「离言说、离名相、离心缘」,这就是观照。换句话说,像前面讲用根性就叫观照,用意识那就不是观照了,这就是教我们用「见性见」。
我们举一个例子,《楞严经》对於这个问题说得的确详细,就是「见性见」佛讲了十段(十番显见),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运用见性,舍离眼识,这叫观照。换句话说,眼见外面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叫观照。假如我们对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个观照就失掉了。观照是悟,失去了观照是迷,迷、悟在这个地方!
佛实实在在慈悲,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常常训练观照。因为我们观照丢掉太久了,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不知道再用这个方法,现在要回转过来。诸佛菩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用观照,我们也会用了,那就叫菩萨。观照功夫得力,真有力量了,叫「照住」。这是观照有很深的功夫了,叫照住。照住是什么境界?就是已经得定,在禅宗里面讲,他得了「禅定」;在净土里面讲,他得「事一心不乱」,这就「照住」了。照住之后,功夫再进一步叫「照见」。《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他照见了。照见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在我们净土里面,就是「理一心不乱」;在教下里面,就是讲的「大开圆解」。说的名词不一样,所以马鸣菩萨教我们不要执著名词,离名字相,
要晓得不管怎么个说法,都是说的这一椿事情。佛说种种名相,他的目的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名相都是假的,何必去执著、去争论?没有意思!只要说得是这一椿事情,怎么说都可以。他的真正用意是教我们离名字相,所以他不说一个名相,说很多名相。说一个,怕你执著;说很多,我们就可以不执著了,知道是说得一椿事情。我们晓得什么叫观,什么叫照。眼见色叫观照,耳听声也叫观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叫观照,就用这一个名词来代表。
《楞严》所提倡的,就是以观照为真修。这个人真正用功在哪里?我眼见色、耳闻声,学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看得清楚,听得清楚,样样都清楚,心里不动心。样样清楚是慧,不起心动念是定,这是定慧等运,定慧双修。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就在这里面修观,这叫真修行,这叫真会用功。
用功最方便的、最善巧的,《楞严》里面举出二十五位菩萨给我们作示范,给我们作一个修行的榜样,这就是「二十五圆通章」。在示范里面,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示范的是「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为我们示范的是「念佛圆通章」。但是二十五种方式里面,最圆满的、最善巧的、最殊胜的无过於大势至念佛,与经里面讲的理论、原则、宗旨圆满密切的吻合,而且非常好修。我们见色闻声,怎么不起心、不动念?见到外面总总,一句「阿弥陀佛」;听到外面总总,一句「阿弥陀佛」,统统转到「阿弥陀佛」上去,这个方便!如果我们不念「阿弥陀佛」,见色闻声会打妄想,这个妄想很不容易止住。大势至菩萨这个法门就妙了,所有一切起心动念,全归到一句佛号上。用这一句佛号,代替了一切分别、执著、妄念,这个方法妙极了。
所以大势至菩萨与他志同道合的同修(同伦就是志同道合),都是修这个法门的,就是一句佛号,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这一个法门,不用第二个法门,「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是什么?就是照见,功夫达到究竟圆满,成就圆满的楞严大定。大势至菩萨那个方法比其他二十四位,包括观世音菩萨,还容易,还要方便,尤其特别的稳当、快速。
所以修净土的,《楞严经》最重要的部分,《楞严经》真正的精华,就是「清净明诲章」跟「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二段的经文对我们今天修行人来说,非常切要,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我们能够掌握到,能够依照这个修行,我们念佛成就念佛三昧,真的是有把握。所以这个修法跟其他修的方法,真的是不一样,是以『观行为修』,它不是『历事造修』。「历事造修」时间就长了,时间就远了。
佛在大经上常讲,菩萨从初发心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需要经历五十二个阶级。「菩萨造修」这一句话我们要听清楚,我们是不是菩萨?不是菩萨,我们没分!什么样才是菩萨?是不是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受了菩萨戒,你自以为是菩萨,诸佛菩萨不承认你是菩萨。
菩萨的标准是什么?《楞严》是大乘圆教,《华严》、《法华》乃至於《无量寿经》都是大乘圆教,大乘圆教菩萨最低的标准,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最低的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菩萨的条件,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断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是初信位的菩萨,从他这里算起。
我们受菩萨戒了,八十八品见惑有没有断尽?我不说别人,说我自己,一品也没断,所以是假菩萨。佛教里有一个名词叫「名字菩萨」,就是有名无实;受了菩萨戒,有名无实。真实的菩萨要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可见得不容易、不简单!
正因为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假的,不是真的,知道自己不行,这才跟著大势至菩萨学。有什么好处?带业往生,假的也会变成真的,这就是这个法门的好处。除了这个法门之外,那个假的修其他的法门,怎么修也变不成真的。唯独念佛是承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只要我们目标方向不变,假的会变成真的,叫「带业往生」,其他法门里头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一切经论,十方诸佛都赞叹这个法门,劝我们修学这个法门,这真是慈悲到了极处。诸佛菩萨看得清楚,不是这个法门,我们末法时期业障深重的众生,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但是你采取这个法门,再重的业障都可以成就。不但可以成就,假如你理论通达,方法明了,依教奉行,还可以取得很高的品位,连上三品都有分,真正是非常希有的一个法门。
所以这个地方讲「修证了义」,不要按菩萨的阶级,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一生当中就圆满了,就成就了,这个真是求之不得!就像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大家都是过去生中,久远劫种植的善根,善根非常深厚,我们这一生当中,才会遇到这个法门,才会相信这个法门,才会依照这个法门修学,在这一生当中永别三界,圆成佛道,往生不退成佛,一生当中成就。这是过去的善根,现前阿弥陀佛、十方如来威神的加持,所以不是普通人。佛在《无量寿经》讲此人不是普通凡夫,都是很了不起的人,诸佛菩萨都很赞叹、都很佩服。
这一句的意思还没讲完,只讲一个开端,但是时间到了,我们明天接著再讲。
(第二集)
1993/2台湾高雄元亨寺档名:07-04-02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昨天我们介绍本经的经题,这个经题很长,一共有二十个字,我们分成七个段落来说明,昨天讲到第四段「修证了义」。
【修了义。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越三空(人空、法空、具空)。】
佛在经里面所说的『修了义』,依照古大德的讲法是『解六结,越三空』。这个说法,正如同我们昨天所说的,对於修禅的人来讲非常有效,理论虽然不错,实际上用功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六根,每一个根有六结,六六三十六个结。虽然根结有这么多,实际上只要从一根下手;换句话说,一根解除,六根就圆通了。但是这一根的六结,就相当不容易。
我将这个六结的名称给诸位说一说。六结:第一个是动,第二个是静,第三个是根,第四个是觉,第五个是空,第六个是灭。愈往后面愈难。我们不要说这六个,就是第一个,你能不能把它断掉,能不能把它解开?
第一个「动」。简单的说,就是起心动念。所以禅宗是从禅定下手,得到了定,第一个动这一个结解除了,它在定中。
第二个「静」。定是「静」的境界,解第二个结就不容易了。假如第二个结解不开,住在这个「静」里面,他的果报就在四禅天了,出不了三界;必须六个结都解开了,才能够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说得简单,做起来确实困难。
民国初年,天台宗虚老法师曾经说过,老法师是可以说是近代天台宗的一位祖师。大陆共产党解放之后,他老人家在香港住了几十年,也在香港圆寂的,老人家高寿,九十多岁才往生。他曾经讲过,他一生当中,所见到的,所听说的,修禅得定的,他见过,听说过。修禅得定,像入定七天、半个月、一个月才出定,这个定功相当之深。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他说他一生当中,不但没有见过,听也没有听说过。得定的人果报在四禅天,看他定功的浅深,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更深的就到无色界的四空天去往生了,但是出不了三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念佛往生西方净土,真正往生,临终不生病,预知时至,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他说他一生当中,亲眼看见的就有二十多个人;听说的那就多了,这个数字他就没有计算。亲眼看见的二十多个,预知时至,临终没有病苦,站著、坐著走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种人往生,我们见到之后,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
由此可知,净宗的成就,确实比禅宗来得容易。因此,「修证了义」就我们念佛法门来说,就是本经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八个字就是「修了义」。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都摄六根」?这是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晓得怎么样「都摄六根」,那你就想到底下一句:「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必定都摄六根。怎样做到「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净念相继了,所以这二句可以互相做注解。我们真正用功,著重在最后这一句。念佛的人很多,大家都念,我们符不符合这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了义的标准。
「净」是心地清净。如果我们念佛还有杂念,这就不清净了,这就不是净念了。净念一定是不怀疑、不夹杂,没有一个杂念,这个才叫做「净念」;「相继」就是不中断、不间断。由此可知,古大德常常提示我们,念佛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净念相继,这样念必定都摄六根。那个都摄六根,你就不必去问了,也不必去想它了,自自然然就六根都摄了,所以这个是念佛人「修了义」。
【证了义―获二胜(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发三用(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用根不用识。特选耳根为了义中之了义。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从性起修。非事相之染修。非新成之实证。即妙三摩地。故为了义。】
这个『证了义』,依照净宗的讲法,都采取《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证了义」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证了义」,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借其他任何一个法门来帮助。我们在很多地方,听到有人主张「禅净双修」,那就是借重禅来帮助。有人主张「密净双修」,一面念佛,一面还持咒,借用密宗来帮助,这就是要借重其他方法来做助修。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不必,用不著,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可以了,不借任何方法来帮助。
净宗所说的「正助双修」,这个正修是持名,助修还是持名。莲池、益大师都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所以「修证了义」扣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实在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这个确实是净宗的「修证了义」。
经题第五段是「诸菩萨万行」。
【诸菩萨万行―缘因助修。】
在本经里面讲,这个可以说是『缘因助修』。我们讲「三因佛性」:如来密因是正因,修证了义是了因,诸菩萨万行是缘因;这个缘就是助缘。
【分证诸圣。历位所修。行应无量。如十信。全根力而植佛种。十住。生佛家而成佛子。十行。广六度而行佛事。十回向。回佛事而向佛心。四加行。泯心佛而灭数量。十地。契真如而覆涅盘。等觉。齐佛际而破生相。】
在净土法门里面,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得很明白,他说:「我与五十二同伦。」这个「伦」是伦理之伦,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志同道合,统统都是专修这个法门,特别指的是持名念佛。从一下手初发心就采取这个方法,当中经历的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用持名,不需要用第二个方法。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一句六字洪名就圆满的证得了。这在大乘所有法门里面,确实是最殊胜的;不但最殊胜,最快速,也是最稳当的。
五十二个阶级也要略略的说一说,这是属於佛学常识。特别用在『历位所修』,就像我们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按部就班的来修学。可是诸位要知道,净宗不是按部就班的。净宗法门不但是圆教,而且是顿教,顿教是顿超的,不是一个阶段、一个阶级向上提升的,它是圆顿的法门。
『十信』,在《楞严》教义里面说:「全根力而植佛种」。「根」是五根,「力」是五力,也就是说圆满的五根五力,大乘成佛的种子,这叫信位。
『十住』,这是「住位」,住是有地方住。十信在《华严经》上没有地位的,为什么?十信位的菩萨道力还不够,进进退退,不稳定,所以他没有地位。到十住就有位次了,就有地方可住了。所以大乘佛法叫法身大士,是从初住菩萨说起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住如来家,真正称得上是佛子。他跟诸佛如来的智慧德能,可以说完全相同,在唯识里面称为同生性,明心见性是同生性,没有见性之前是异生性。
「同、异」简单的讲,诸佛如来用根不用识,初住以上的菩萨也是用根不用识,这是相同的。十信位的菩萨还是用的第六意识,跟我们一样用意识心,也就是用妄心。初住以上用真心,佛用真心,他也用真心,这个心相同。我们用的是妄心,妄想心跟佛菩萨不一样,所以称为异生性,不能成为真正的佛子;真正佛子一定用心要跟诸佛相同。
再往上提升就是『十行』,行是修行。心同佛,愿同佛,我们的修行要同佛。十行菩萨广修六度万行。修六度,我们凡夫眼睛里面所看的,这是利益别人,不是自利;没有利益自己,利益别人。所以往往我们对於六度的修学,都不是很情愿、不是很认真的去修学,原因就是并没有真正了解六度的真实意义。
其实广修六度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为什么?一切众生跟自己有密切不能分割的关系存在。诸佛与大菩萨知道,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在迷,不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的。所以如来果地上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今天只知道自己的儿女、自己的儿孙跟自己是一体,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见了性就知道了。为什么?虚空法界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确实体是一个,是相同的。所以佛菩萨的慈悲(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爱心),他是平等的,他没有分别的;他是清净的,他没有污染;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污染。这是菩萨利他,利他才是真正的自利。这里面的理很深,事非常之广。
到『十回向』,这个智慧就更高了,事理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了,这个时候能将所修学一切功德利益,全部回向给一切众生,所谓「回向众生,回向菩提」,菩提是正觉。「回向实际」,实际是真如本性,把「我、法」二种执著全都突破了,也可以说二种执著都消除了,心性大幅度的明朗,逐渐接近如来果地的境界。
往上再提升,那就是圣位的菩萨了,三贤十圣,就登地了(『十地』)。地上菩萨的境界跟如来果地上是非常的接近,念念与真如本性相契。
十地修满,实在讲就是成佛了。虽然成佛并不在佛位,我们称他做后补佛,称他为等觉菩萨。哪个地方他的缘成熟了,他就到那个地方示现成佛。所以这是菩萨最后的一个果位,破一分生相无明,成就究竟圆满的大觉,这就入了佛位了。
【圆顿行人。功业惟在初心。干慧以后。即任运流入如来妙庄严海。即妙禅那也。】
圆顿的根性,最重要的是在初发心。如果能保持初心不退,可以说他在菩提道上修行,确实是一帆风顺。怎样保持初心不退?这实在是关键的问题。这个里面有因有缘,因是自己深厚的善根,这个善根确实成熟了,这是真因。如果我们说得浅显明白一点,就是你这一生当中,了脱生死、圆成佛道的这一个机缘成熟了。诸位想想,这多么可贵!无始劫来的修学,这一生当中成熟。在这个时候,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都来照顾你,统统都来帮助你,这是缘,缘殊胜!有胜因,再加上殊胜的缘,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你成就了。
话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菩萨对我们的照顾确实是没有怀疑的,诸佛菩萨对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这个问题关键的所在,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个缘是不是真的成熟了?问题在这里。什么叫真的成熟?真成熟的人是什么样子?我告诉诸位,真正成熟的样子是傻傻的、是呆呆的,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底,问什么也不知道,问世间法不知道,问佛法也不知道,这就是成熟的人。就是这一句佛号老实念下去(老实念佛),他能够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这个人是真正成熟了。什么人没有成熟?问世间事都知道,问佛法也都知道,无所不通,到临命终时还要生病,还有痛苦,往生不可靠。纵然有人助念,也未必真的往生,那就是缘不成熟。
所以诸位要记住,真正自己缘成熟了,这个人老实了;也就是真正一心专念,这是成熟了。因为他明了这个法门得来不容易,得到之后要不把它紧紧抓住,那一生当中不能往生,这多可惜!
凭什么能往生?刚才讲过「净念相继」,就这四个字,你把它做到了,决定往生!要是不往生,那就是诸佛菩萨打妄语,哪有这个道理!再说得明了一点,「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天到晚就是一句佛号。
古来的祖师大德们,年轻的时候很聪明,参禅、学教样样都通达,学得很多!到了晚年,他觉悟了,他知道生死事大,往生要紧,禅也不参了,教也丢下了,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念到底,他成功了。那叫真正觉悟,真正回头。
我们看晚近最著名的莲池大师,莲池大师在年轻的时候学教,也参禅,样样都通。晚年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他不再搞了。诸位看《竹窗随笔》,也能够看到他修学的经历。
益大师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他在天台宗下了很大的功夫,对於律宗也有很深的造诣,在当时有人称他「律师」,他对戒律很有研究。到晚年统统丢掉了,也是一部《阿弥陀经》,一句佛号,他成为一代祖师。
近代的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宗教通不通?你们念念《文钞》就知道了。他早年在普陀山,住在藏经楼三十年,平常看的经就多,所以这一部《文钞》里面,引经据典,我们才知道印光法师哪一宗的教义他都通达。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专修净土。诸位如果到大陆去观光旅游,你到苏州去看看印祖的关房,还保持他老人家在世时原来的样子,没有动。他念佛的地方,房子不大很小,他的小佛堂里面,只有供一尊阿弥陀佛的佛像,一个香炉,一本《阿弥陀经》,其他的什么都没有。佛堂的陈设那么样的简单,可见他心专,没有杂念,这就是缘成熟的样子。
无论是出家、在家,一生当中圆满成就的,可以说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值得我们效法的。
尤其我们生在现代这个乱世,大家很关心。有很多同修来问我,台湾很不安定,这个世界上,哪个地方安定?找不到!最安稳的地方,还是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到西方极乐世界还很容易。我们现在想移民到外国,不太很容易,相当困难。到外国拿一个居留权,不容易!要到西方世界拿永久居留权是很容易的一椿事情,刚才讲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拿到了,决定得生。
所以真正圆顿根性的人,他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这就叫圆满的智慧,一心一意专修,那是最大的福德。大善根、大智慧、大福德之人,就是老实念佛的人,我们决定不可以轻视。
经题最后一句是「首楞严」。
【首楞严―妙果究证。大定之总名。圆含上三。为一定之全体。】
『首楞严』是梵语音译过来的,这是大定的总名。如来在果地上所证得的大定,这个名字不叫做奢摩他、三摩、禅那,而是叫做「首楞严」(首楞严大定)。当然奢摩他、三摩、禅那也是定,但不是圆满的定,楞严是圆满的大定。
我们要问「首楞严大定」究竟是什么?《楞严经》上二十五位菩萨,就是「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所修的都是楞严大定。换句话说,这种定(就是如来果地上的定)许多的法门都能修,并不是刻定指著哪一个法门才能够修成楞严大定。观音菩萨代表禅,可以修得楞严大定;大势至菩萨提倡的念佛,念佛也能够修成圆满的楞严大定。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必须要明了、肯定、认清楚,念佛三昧就是真实圆满的楞严大定。
【佛自释云。一切事究竟坚固。古德依此说明其能穷澈诸法根底本源。法法无非实相。求於去来生灭。了不可得。如法华所谓「世间相常住」是也。】
「首楞严」,这句梵语的意思,释迦牟尼佛自己在经上为我们解释,叫「一切事究竟坚固」,这是佛说出「首楞严」的意思。
古大德根据佛这个说法,为我们加以注解,说这个是『穷澈诸法根底本源』;也是禅宗里面常常标榜的「彻法底源」,彻是彻底,究竟彻底的明了通达诸法是一切万法它的根源。
如果真的把一切万法的根源,真的都明白了、都清楚了,这个时候才见到『法法无非实相』。过去在中国禅宗里面,大彻大悟的人确实不少,代代几乎都有彻悟之人,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看到过。达到这个境界,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真有。见到诸法实相,他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跟我们大大的不一样了。我们凡夫是用的是妄想心、生灭心,就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反覆用的这个。因此,我们观察宇宙人生是什么现相?生灭的现相。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无情的众生,像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生灭的现相。
假如彻法底源了,他的看法就不一样了,他看一切万法,跟我们恰恰相反,他看的是不生不灭。像《法华经》上所说的:「世间相常住」。我们看是无常,怎么他看是常住?是真的。见到这个境界,也就是我们大小乘经上常讲的「入般涅盘」。般涅盘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生不灭,也是大乘佛法里常讲的「入无生法忍」。「法」是一切万法,「无生」就是不生不灭,「忍」是同意、认可。佛说一切法不生不灭,他点头同意了。他为什么同意?他见到了,佛所讲的没错,确实是事实,这是证得首楞严的境界。
我们自己有没有入这个境界?有没有证得?实在讲,不要去问别人,自己反省一下就晓得了。我们看这个世间是不是还是生灭相?如果看的现相还是生灭相,你没有证得,依旧是凡夫的见解。果然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了,那就入了首楞严的境界。
【经明七趣原无。五魔预识。理障不蔽。奢摩。三摩。禅那。始终不坏。故直目之曰。究竟坚固。所谓首楞严也。】
实在讲,佛非常慈悲,《楞严》里面许多的现相,佛给我们讲了它的真相。譬如,他说:「七趣原无。」《楞严》讲这个世间法讲得特别详细,通常大乘经上讲六道,《楞严经》讲七道。这个七道从哪里来的?六道,我们晓得有天、阿修罗、人,这是三善道;有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恶道;这是六道了。七道是仙道。原本仙道是分在天、修罗跟人三道里面,这三道都有仙人,《楞严经》特别把他们提出来,单独说一道,所以《楞严经》讲得非常详细。
特别是地狱道。《楞严经》讲七道经文很长,说得详细。讲地狱讲得最详细,地狱这一道文字几乎占七趣经文的一半。佛为什么把地狱说得这么详细?这是他老人家慈悲到了极处,唯恐我们不小心堕到地狱,地狱堕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因此,讲得很详细,是叫我们小心谨慎,千万不要误堕地狱,非常的麻烦。佛菩萨虽然是大慈大悲,时时刻刻想救护我们,但是地狱众生不容易救护,诸位要是认真念念《地藏经》,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
七趣本来没有,也就是说本来没有六道。这是真的!六道从哪里来的?六道是从我们迷失了自性之后,变现出来的幻相。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梦本来没有,这是我们同修们都会承认的,梦是假的。可是你晚上有没有作梦?真的在作梦。假如这个梦作得很长,没有醒过来,梦里真的有受苦,有苦有乐;醒过来才晓得原来是假的,根本没有这个事情。六道就是这样的,堕落在六道里,没有超越,就在作大梦。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梦幻泡影。」很有道理!哪一天一下觉悟,超越六道了,才知道六道轮回是梦境,作了一场大梦。这是真的,六道确实是梦境,但是你不觉悟,你就没有办法摆脱。梦虽然是假的,在梦中确实有苦乐的感受,这个苦乐的感受是真实的,就像我们现在在六道里面,身心所受的是有,不能说它没有,真的是有。
『五魔预识』,这是五阴魔,魔是折磨,魔是伤害,魔是破坏。五阴是指「色受想行识」,所有一切的障碍、魔恼(恼是烦恼),把它总归纳,不外乎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楞严经》也说得特别详细,每一类给我们说了十种,一共是五十种阴魔,我们要认识它。真正能认识它,纵然魔境现前,我们也不会受影响,不会伤害我们的道业。怕的是什么?我们不认识它。不认识它,就会被魔控制了,就要上它的当,受它的控制,我们道业修行就受它的障碍。如果认识它、明了它,它不会伤害我们,它也阻挠不了修行。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定要预先认识,这是每一个修行人,此界他方没有例外的,在修行路上都会遇得到的。
为什么我们会遇到?我们这个身是五阴身(身就是色受想行识),既是五阴身,你怎么能够遇不到五阴魔?所以遇五阴魔是必然的,这是不足以为怪的。问题是我们要认识它,要明了它。也就是我们要认识自己,我们要认识环境。
《华严》确实是圆满的大教,它给我们讲「四无碍法界」,无障碍!特别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如果我们把《大佛顶楞严经》所说的事理,真正明白透彻了,《华严》境界就不难契入。契入的方法,我们还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用大势至这个念佛法门比较容易,也非常稳当。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异口同音在劝导我们,勉励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它确实是有道理的。所以这是说得究竟坚固、始终不坏的「首楞严」的意思。
【交光大师以妙圆大三定释。〈1〉此是妙定。正以性本自具。天然不动。不假修成。〈2〉此是圆定。正以此定。不但独取自心不动。乃统万法万事。皆悉本来不动。为一定体。〈3〉此是大定。正以此定。纵在迷位。尚且不动。开解之后。岂有出退。】
经题合起来讲,这是释迦牟尼佛首先对这个法门发出大赞叹,用这个「大」字来赞叹,赞叹我们的真如本性。把它比做佛的头顶,这个意思就显示,这个事理以及修学的方法,在大乘法里面至高无上,是如来的密因,是修证的了义,是诸菩萨无量的行门。
无量的行门,以我们念佛来讲,益大师说得最具体、最明了。他说:「一句阿弥陀佛,圆摄五宗,该罗八教。」五宗就是讲禅宗。禅宗六祖以后分为五个支派,所以五宗就是代表整个的禅宗。换句话说,这一句阿弥陀佛圆圆满满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门,这就是诸菩萨万行。一句阿弥陀佛就把诸菩萨万行统统修圆满了,这个不可思议!这是真的。
我过去修学《楞严经》以及早年讲《楞严经》,都没有注意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把它当一般的经文忽略过去了。到什么时候才省悟过来?觉悟过来?是看到「净土五经」,忽然之间觉悟了。净土五经里面有「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印光大师从《楞严经》里把这一段经文抽出来,编在净土四经的后面,成为净土五经。他这一提出来之后,我就明了了;再仔细把「圆通章」念几遍,发现这一章的经文,不可思议!它不但是《大佛顶楞严经》的中心,《楞严经》的精华,印祖把它编到净土里面,这一章经文就是净土宗的心经。我们平常念的心经是《般若心经》,诸位要晓得,那是大般若的心经。《圆通章》是净土宗的心经,念佛法门的心经。不但是念佛法门的心经,实在讲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论的心经,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诸位愈念愈能体会,愈念愈明白;这个体会、明白就是我们讲的开悟。你只要一味去念,必然能够体会到这二百四十四个字的精华,实实在在能够指导一切修行人,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就是精华所在之处。上包括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这一段经文九界众生平等普度,这还得了吗?这是很多人没有体会到,没有觉察到。说实在话,要不是印祖这一招,我也不会注意到这一段经文。他这一提示,我们才看出来,才觉悟到这个不容易,实在是难得!
诸菩萨万行我们如何来圆修?我们明了了,这样才能够真正契入首楞严之果。什么时候能得到首楞严的果?往生不退成佛就得到了。所以我们不要急著现前得到,现前要著重在修因,我们著重在修证了义。不久的将来,一定证得首楞严的大果。
【经―(略)】
『经』这个字是通题,常常讲经都说到,一般讲法包含著「贯、摄、常、法」四个意思,我们在此地就把它省略掉了。
现在请看我们今天所讲的《楞严经》里面重要的一段「清净明诲章」。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楞严经》全经的精华、全经的中心是二段经文,第一段在《楞严经》第五卷最后的一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另外一段在第六卷最后的一段「清净明诲」,就是我们今天所选讲的。前面这一段,「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修学一生圆满成就「首楞严」的总纲领,总的指导原则;而「清净明诲」这一章是重要的补充。补充什么?「念佛圆通章」里面,修行的关键是净念相继,就是净念。这个「净」的标准如何?这一章就是讲一个「净」字,为我们讲净念的标准。
古德劝我们念佛,常说「持戒念佛」,在三无漏学里面,因戒生定,因定开慧。「首楞严」是圆满的大定,当然它的根基是净戒,戒律清净到极处,才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大定。因此,佛菩萨悲心特重,教导一切众生,如果你真正觉悟了,什么叫真正觉悟?我这一生当中,决定要超越六道轮回,决定要往生净土,你有这个见解,你有这个愿望,这叫真正觉悟,这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这是真正发菩提心。假如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有留恋,对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想去,有的时候还不愿意去,这个没觉悟。这就是刚才讲的缘没成熟,半信半疑,又想去又不想去,那就不说了。真正想去的人,真正想离开六道生死轮回的人,佛就把净戒的标准给我们说出来。
如果不是这个标准,换句话说,你所修的依旧是六道轮回里面的福报,所谓是世间有漏福报,来生享福。来生享什么福?像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作大官的、发大财的,享这些福。我们要把眼睛睁亮一点,看看这些作大官、发大财的,是不是真正在享福?今天我们看一看,我们也看明白了,没有福报!财发得太大了,就有许多人找你的麻烦,又怕强盗,又怕小偷,防不胜防。你看那个绑架都是找有钱的人,像我这样没有钱的人,人家是不会绑架的。苦不堪言,所以财不是好东西。那作官呢?在台湾,你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哪一个作官的好受,日子都不好过。我看到这个现象,不敢作官,也不敢发财。所以这个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好东西,还是认清楚,选择西方极乐世界,遵照佛陀的教训,认真的来修学。所以《楞严》不仅对禅是重大的帮助,对於大乘佛法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都给予最基础、最扎实的修学开示,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修净土的人特别要重视,《楞严经》上这二段的经文。现在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尊者是我们大众的代表,佛叫著『阿难』,就是叫著我们,真正发愿修行的人,你就要注意到了。
『毗奈耶』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戒律,在佛教经典里面,我们把它分类编辑成为三藏经典。三藏经典是经藏、律藏、论藏,「毗奈耶」就是律藏。世尊当年在世,对於戒律讲得很多,常常教训弟子。
至於讲的时候,『修行三决定义』,修行三个最重要的原则,最重要的纲领,这是佛常说的。
『所谓摄心为戒』,这个「三决定义」就是戒定慧三学。此地佛跟我们说的言语非常简单,但是含义无量的深广。「摄心为戒」,这跟一般大小乘所讲的戒,真的不一样。大乘戒是近似这个意思,没有此地要求的严格,没有这个地方要求的圆满。如果不能摄心,那就不叫做戒了,一定要摄心。什么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量寿经》在经题上,也是明白给我们显示出来,清净平等觉。「清净」就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经题上「戒定慧」三学具足。不但三学具足,同时也三宝具足。三宝是我们真正皈依处。「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佛是觉的意思,所以题目当中三宝具足。学佛学的是什么,就是学这三椿事情。所以诸位要知道,三学就是三宝,三宝就是三学,这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学佛一入门,先传授三皈,这是刚刚入门。「传」是传授给你,传授什么?把佛法修学的纲领传授给你,纲领有三条,这叫三皈,我们叫「三皈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以往迷惑颠倒,现在佛教给我们,我们从迷惑颠倒回来,这叫皈、回归。依真实的智慧,依真正的正觉,这叫做「皈依佛」。我依佛,佛是正觉,佛是觉悟,佛是智慧。换句话说,以前我对人对事对物,感情用事,感情是迷;现在我要理智作主,不迷了,我用理性来判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会做到恰到好处,圆圆满满。我有了依靠了,依靠自性觉,依靠智慧,这叫「皈依佛」。
过去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错误了,这个错误就是迷。我现在从这些错误回过头来(回归),我要依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想法,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所以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从邪知见回过头来,依正知见。
第三叫「皈依僧」。僧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一切污染,精神的污染,心理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甚至於现在连身体都污染,不得了!我们要远离这些污染,回归到清净。我们要清净心,我们要清净身,身心清净,这叫「皈依僧」。
所以佛法修学一入门来,就先把修行的原则、修行的纲领传授给你,这叫做「传授三皈」。所以大家要记住,三皈第一个皈依佛,觉而不迷;第二个皈依法,正而不邪;第三个皈依僧,净而不染,这叫三皈。
法师只要是出家人,受过大戒的,都可以为大众传授三皈。传授三皈,出家人给你传授,你接受之后,他给你做证明,你曾经受过三皈。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受了三皈?关键在此地。果然真的接受了,从今而后,我的思想、言行、动作,一定是「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我是真正的三皈弟子,是佛的学生。受了三皈,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邪知邪见,还是样样污染,那就错了。那你到佛门来受三皈,受的什么三皈?受到的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你怕你的「迷邪染」还不够多,还要来再受一次,那还得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诸位同修,统统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听说我们这一会,也有不少同修想要求传授三皈,我今天在此地都传授给你们了。这个要知道,这叫真正的传授。三皈证书不重要,皈依证不重要,是你心地里真正回头,这个重要!这是诸佛菩萨承认的,皈依证不重要。千万要记住,我受三皈是接受佛法修学最高的指导(就是这三条原则),不是皈依某个法师,那就糟了!那你就迷惑颠倒,「我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你明明是皈依三宝,不是皈依某法师。皈依某法师叫邪知邪见,迷而不觉,你迷上这个法师,喜欢这个法师,那个法师我就不喜欢他,我不皈依他,我皈依这个法师,我喜欢这个法师,我不喜欢那个法师。你看你都迷了,你的思想不是正知正见,你是邪知邪见,你心里有分别、有执著,你已经染污了,就不清净了。所以皈依某一个法师,「这个法师是我的皈依师」,给诸位说,你决定皈依的是「迷邪染」,你对於三皈完全不明了,完全不懂得。
法师是代表僧团为你传授三皈。接受三皈之后,这个「住持三宝」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尊重。刚才讲了,我们的心要清净,我们的心要平等,凡是出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这就对了!传授三皈的这个法师,他是僧团的一个代表人,他传授给我,他给我做证明,我是三宝弟子。大家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千万不要搞错了。
如果说皈依一个人,「这个人是我的皈依师,那个不是我的皈依师」,将来你的果报是在阿鼻地狱。我跟大家讲的是真话,不是假话,不要以为我在这里吓唬你们。不是的,是实话。为什么有这么重的罪业?这个僧团叫和合僧团。你们看戒律,我们会讲到不偷盗的戒。偷盗结罪最重的是盗僧团里面的物品罪最重,为什么它的罪最重呢?因为僧团不是我们这一个地球、一个国家,僧团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出家人统统都有分。那你结罪,这个罪就太重了,所以堕落也重。
僧团是和睦、是一体的,「这个是我师父,那个不是我师父」,你在那里分化僧团,你在那里破坏僧团,这个罪过就重了。像现在党派一样,你在党派里制造分裂,在国家里制造分裂,这个罪过就很重了。在僧团里面制造分裂,那个罪是没有办法说的,诸佛菩萨都说不尽,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僧团要和合,六和敬,尽虚空遍法界,出家都是一家人,决定不可以破坏。所以诸位受三皈要明了,千万不要发生误会。
三皈是戒律的基石,就是基础,受戒一定在三皈之后。先有三皈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戒学;然后以戒学为基础,建立定学;在定学上才成就慧学。像盖房子一样,这个三皈是地基,我们要盖三层楼,先打地基,基础非常的稳厚坚固,盖第一楼,再盖第二楼,再盖第三楼,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讲「三无漏学」,先把三皈的大意,给诸位作一个简单的说明,然后我们再看「摄心为戒」。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都摄六根」。这个都摄六根,戒学圆满了;「净念相继」,定慧就成就了。净念是定,相继是慧。可见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修学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也是圆满的三无漏学。
在这一章经文里面,特别著重在净念,就是净念的标准,实在讲,在摄心。戒学在通常的、广义的讲法是守法,所以它不限定在戒条,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戒条是有限的。何况律藏里面,许多的戒条在现代已经不适用了。为什么不适用?因为戒条是生活规范,是世尊在世为当时僧团所建立的。像大家在一块常住,我们有「常住公约」,寺庙里有常住订的规矩。那个时候的僧团跟现在僧团不一样,意识形态不相同,生活方式不相同,风俗习惯不相同,文化背景不相同。就好像法律一样,我们今天把美国法律搬到台湾来,适不适用?不适用。那我们把三千年前古印度这个法律,搬到我们现在台湾来用,当然也不适用,这是同修们要知道的。但是它的精神适用,条文要修改,就像法律一样,过几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要修订一次?不适合於现化社会了,所以要修订。这个戒律要修订,但是它的精神不变。它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是戒律永远不能变更的精神。
戒律传到中国之后,在中国做了一次大幅度的修改,适合於我们中国人了。这一个主持修改的人,就是百丈大师。「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中国化,戒律的本土化,戒律的现代化。从这一次大幅度的修改之后,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寺庙,都作小幅度的修改。因为中国地方毕竟太大了,很多个省分,南方跟北方人生活习惯就不相同,所以必须要按照我们此地、我们现在这个生活方式,来调整、来修订,我们一定要遵守。所以戒律就是法规,在现在社会里面,像国家的宪法、法律,还包括风俗习惯、道德观念,都包括在戒律里面,所以它的范围非常之广泛。
学佛的人,佛弟子一定是奉公守法,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情,决定不做违规的事情。不犯法,不违规,心地很清净,生活就很快乐,所以讲「心安理得」,这个是真正的持戒。
在戒律里面,所有条文都能够修改,都可以修改,但是有五条叫基本戒律,千年万世都适用,超过了时间,超过了空间。在三千年前适用,现代还适用;在古印度适用,到中国也适用。这就是五个根本戒条,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这个是古今中外,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五条叫做根本戒。其他的那些戒条,都要随这个时代、随地区来修订,才能够适用。所以五戒是根本戒律,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这是我们必须要遵守。
什么叫「三无漏学」?「三」是三条,戒定慧三条。「漏」是比喻,譬如我们这个茶杯如果有破损,水装进去就漏掉了,我们就得不到所需要的了。佛用这个譬喻我们每一个人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现在这个智慧、德能到哪里去了?漏掉了。从什么地方漏掉了?戒定慧这三样东西没有了,所以它漏掉了。如果具足戒定慧,那就不会漏掉了。所以这个「漏」也就是烦恼的代名词,是妄想、分别、执著的代名词,这些东西把我们的智慧、德能全部都漏失掉了。佛教给我们戒定慧这三学,这三种方法,可以防止我们功德的漏失,所以叫它做「无漏学」。这三样东西能够恢复自性,保全功德。由此可知,佛法修学的重点就是这三条。因此,世尊一生四十九年所说许多的经论,把它总归纳不出这个三大类,就是佛给我们讲的戒学、定学、慧学。
但是诸位要晓得,佛当年讲经,不是像在学校编订一个课程,按部就班来教学。佛当年教学是应机说法,什么人向佛提出问题请教,佛就给他解答,以后记录下来,都成了经典。因此,他并没有专门讲定,专门讲戒。我们现在把它分为三藏,实在讲分得很勉强。为什么?譬如经藏里面,《楞严经》在三藏里面是经藏;虽是经藏,可是这一段讲的是戒律。可见得每一部经里面,戒定慧三学都有,统统都具足。我们编这个三藏经典,怎么编法?看它分量的多少。譬如这部《楞严经》里面讲定的经文很长,讲戒律的只有这一段,不长!讲定讲得多,我们就把它归到经藏里。假如这部经里面,讲戒讲得多,讲定讲得少,我们就把它归到律藏里面。所以诸位同修将来看经,你就看到了,经里面有讲戒律,律里面也有讲定的,也有讲慧的,只是看它分量偏重来分类。如果要是严格的分,那没有法子分,每一部经论都有三学,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可见得世尊的教学,确实就是教我们这三桩事情,为我们说明,为什么要守法,为什么要持戒,持戒的好处、功德、利益在哪些地方。我们明白了,了解了,自然就欢欢喜喜的去遵守,不会去违背。世尊不勉强我们做一桩事情,循循善诱,一定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让我们欢欢喜喜的去接受,这是教学法的高明,他从不勉强我们做一椿事情。
因为守法,我们的身心安稳,身心的安稳是修定的基础。譬如,修定的人做了亏心事情,做了犯法的事情,常常有恐惧,他的定不会成功。他怎么可能成功?纵然修成定,也不是正定,也一定是邪定在里面,不是真正的定。所以正定一定建立在身心安稳的基础上。
唯有心真正定下来了,这个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因此,智慧我们不要修,智慧不要去求。为什么?决定求不到。诸位同修要记住,慧是清净心的作用。所以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就在定,戒是修定的手段,是修定的基础,是修定的预备功夫。得到定之后,自然就开慧了,小定开小智慧,大定开大智慧,圆定就开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智慧不要求。
我们看古今这些念佛的人,我前面跟诸位说过,那个老实念佛的人,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知道,他念佛念到功夫纯熟了,他真的开智慧;智慧现前了,他样样都通达,样样都懂得。
我们要问,既然他慧开了,样样都通达明了了,他为什么不弘法利生,他要著急去往生。这是不是太自私了,是不是不慈悲?我们凡夫看好像是这样,其实不然。度众生要缘分,他虽然开悟了,没有法缘,纵然跟诸位讲经说法,人家不相信。人家说:「你不认识字,你没有学过。」不相信!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住在这个世间,对大众没有利益,对自己也没有利益,那就赶紧往生。绝对不是他的寿命刚刚好到了,没那么巧,而是他功夫成就,有能力往生,马上就走了。有这种能力,还不往生,还要留在这个世间,只有一个理由,说法度众生;除这个理由之外,没有第二个理由。还有一些有缘的众生可度,就是还有不少人能够相信他,能够听他劝告的,他有责任要劝告这些大众,帮助他们成就净业,他就不能走。所以,缘尽了就走,还有缘就必须要留在这个世间。这是我们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真正修行要注重戒定。
下面是这四条重戒。刚才讲了,这是五戒里面前面四条,是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不但我们这个世间一切大众要遵守,即使十方一切诸佛刹土,这个五条戒也是共同的戒学,也不会有一丝毫改变,都是共同的科目,基础的基础。但是一般大乘经讲戒律,第一个是杀戒(杀盗淫妄),本经里面第一个是淫戒,这在一切戒经里不一样。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条,它的原因很深,意义很深。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就正式讲经文。
(第三集)
1993/2台湾高雄元亨寺档名:07-04-03
请掀开经本,从经文的第三行看起: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接著看经文: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交光大师的注解,注得很清楚,这个科判就是注解。这个四重戒,他老人家首先为我们说明,戒是定慧的前方便,也就是修定开慧的基础;如果没有净戒,这个净的标准,要依佛在本经所说的。我们学佛的同修,在此地是修念佛法门的占多数,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甚至於我们把这个标准,往下面再降一点,得「功夫成片」,念这么多年的佛,功夫成片也没有得到。参禅不能得禅定,学教不能得圆解,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古来的那些大德,无论出家、在家,似乎修学得这些境界,好像都不难,时间也不太长。利根的人,三年、五年就得到;钝根的人,十年、八年成就的人很多。为什么我们今天得不到?细细的去追究其原因,就不难明白,而是我们自己这个基础的工作没有做好。像盖房子一样,这个地基没有打好,虽然拼命往上盖,总是盖不成功,这个道理就在此地。
尤其是现代人,学佛很时髦,不但在国内很时髦,现在国外也挺时髦。对於经论很喜欢,谈到戒律就摇头了,而且对戒律还有一重误会。怎么误会的?总认为戒律是生活的规范,说到戒律就会想到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人的生活规范,不适合於我们现代人,因此我们把戒律就舍掉了。纵然留一点形式,也没有认真去体察,当然更没有认真去修行,这是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功夫成片,参禅为什么不能得禅定,这个根本的原因就在此地。
所以交光大师(注解是交光大师作的)一开端就给我们说出这是定慧的基础,这个前方便就是基础。通常说到戒律,总是「杀盗淫妄」,把不杀生摆在第一条,五戒它是第一,八戒它也是第一,菩萨戒它还是第一。由此可知,楞严会上佛为我们宣说四重戒,是把淫戒摆在第一,这个次第是「淫杀盗妄」。为什么排列顺序跟通常戒律不一样?交光大师在此地也为我们说明了。诸佛菩萨接引一切众生,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我想这是许多同修都知道的。「慈悲为本」,不杀是真实的慈悲,所以将不杀生摆在第一条。本经的情形不一样,这部经它的因缘很特殊,就是教起因缘跟其他经不一样,是阿难启请的,与阿难修学有著密切的关系,这个在本经第一卷里面说得很详细。《楞严经》怎么来的,发起的因缘。
阿难,我们知道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在佛诸大弟子当中,他是「多闻第一」,又是佛法的传承之人。我们今天有缘读到许多的佛经,这个经典都是阿难尊者集结流传给后世,所以他对我们后世众生的恩德,实在是非常之大。由於多闻,对於修行就疏忽掉了。诸位要晓得,佛法是解门、行门,阿难著重在解门,著重在经教,把真正修学疏忽了。这个行门修的是什么?这一点无论在家、出家的同修都要搞清楚。佛法修学都是一个「定」字,无论是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统统修的是禅定。大家不要误会,以为只有禅宗才修禅定,那其他的都不叫禅定了吗?都是一桩事情,只是各宗各派用的名称不一样。禅宗叫定,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里面叫做止观,天台宗有天台摩诃止观,天台小止观,贤首、华严宗有法界观。这是名称不一样,其实都是修定。换句话讲,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
楞严会上我们看「二十五圆通章」,这二十五位菩萨代表著不同的宗派。虽然宗派不相同,方法不相同,他们所修的都叫做首楞严大定。这是明白告诉我们,佛法修学的中心是定,戒是帮助我们得定的重要手段。舍离戒而得定,绝对不可能;如果有可能,佛对戒律不必对我们这样的强调,不必对我们如此严格的要求。可见得,它是修定唯一的真实基础,我们不能不重视。阿难由於疏忽了修定,对於理论非常有兴趣,天天在研教。於是这一次遇到摩登伽女,就遭了难,自己功夫不够。如果自己有定有慧,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就拘束不了阿难;是他自己定慧功夫不够,所以遭这个难。
通常佛应供之后,都要说法的。世尊知道这个事情,在王宫里面应供之后,来不及说法,赶紧回去帮助阿难解除他的困难。佛顶放光,光中化佛,化佛说出五会楞严神咒,佛派文殊师利菩萨,将楞严神咒带到阿难那里,把阿难救回来。於是阿难尊者这一下才真正觉悟,没有修行!这是有解无行,没用,不管事,这才要求真正修行。你真正修行,这个戒律当中,淫戒是第一。
所谓「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这是讲六道里面的众生,你为什么会在六道里面投胎舍身受身?就是这个念头没有断;换句话说,这一个念头不断,就出不了三界。诸位要记住,「我淫的事没有」,事没有不行,你有念头就不行;粗的念头没有,有细的念头也不行。
佛在经论上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淫欲是色。「五欲」里面讲的色,跟「五蕴」里面讲的色不一样。五蕴的色是物质,整个物质用这个字来作代表;五欲里面的色是指男女色。一切六道众生,不能超越三界轮回,佛跟我们说,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经上有个譬喻:「头出头没」,把三界比喻做苦海。「头出」,从海底伸出头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这个时间短,再一个跟斗,又栽到下面去了;下面是三恶道,上面是人、天二道。这个比喻就是告诉我们,六道众生在人天二道的时间很短,机会很少;在三恶道的时间很长,机会很多。原因在哪里?贪著财色名食睡,贪著五欲六尘。
五欲里面最严重的是色。所以佛在此地,第一个就把生死第一个因素,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为我们提出来了。教导我们,如果你真的想在这一生当中,要超越六道轮回,那你就必须要遵守。念佛求生净土,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这个念头不断,你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你有一条绳索绑在娑婆世界,这个绳索没有解开,阿弥陀佛在招手接你,也去不了!这个地方有人拉著你,就是这个念头、妄念在拉住你,使你不能往生,必须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
所以佛在此地一开端,就把生死根本说出来,『若诸世界,六道众生』,这一句我们决定不能够含糊笼统的看过。「诸世界」不只是我们娑婆世界;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世界,只要有六道众生,那个世界都是这个情形,都离不开这一个原则。『其心不淫』,心里真的把淫欲的念头断干净了,没有了,那他就『不随其生死相续』。「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他「不随」,就超越六道轮回了。由此可知,只要这个念头不断,他就决定出不了三界,决定还要受生死相续。这是佛把这个真相,为我们一语道破。这个事实真相,晓得的人太少了,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这是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再看底下经文: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这个『汝』是叫著阿难,同时也是叫著我们。我们今天念佛,希望得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叫做念佛三昧。实在讲,功夫浅的、功夫成片都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以功夫浅深来分,通常分为三等,最浅的是功夫成片,其次是事一心不乱,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乱,这个统统叫做念佛三昧。我们也在修念佛三昧,修念佛三昧的目的何在?是要超越三界。『尘劳』是三界六道的代名词。「尘」是污染。三界六道都污染我们的真心本性,所以用一个「尘」来做代表。劳是烦恼。我们晓得三界之内,充满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不断,就出不了三界。我们晓得小乘阿罗汉超越三界了,《楞严经》上讲他们的定功很深,到了九次第定。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定功虽然很深,仍然出不了三界。一定要到第九定,第九定把见思烦恼断掉了,超越三界了。也就是这里讲的「杀盗淫妄」,他连念头都没有了,真的这个妄想断掉了,这样才能够超越三界。
如果『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换句话说,就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或许有同修要问:「这个事太难了!」是难。净土宗讲「带业往生」,我这个念头没有断,能不能往生?我在此地老实告诉诸位,断有二种,一种叫灭断,一种叫伏断。伏是把它伏住,虽有这个念头,它不起作用,伏住了。灭断难,伏断容易。这个经上讲的是灭断,为什么?这个经不是专门对净土宗讲的。换句话说,修其他的法门要灭断,才能出三界;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灭断也行,只要伏断。伏断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控制住,有人比喻叫「石头压草」。其他法门是斩草除根,那个当然是很彻底。净宗不必斩草除根,用个石头把草压住就行了,看不见了,它不起作用,这样就能往生,所以净宗的成就比其他法门真的来的容易。
我们说老实话,这个境界,我们一生当中不容易成就。五欲六尘这个妄念,要断念是真难。但是这一句佛号念的功夫得力,把这个妄念伏住,我想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这是净宗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古德讲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我们明白事实的真相,努力在断除这些烦恼,你断得愈干净,当然愈殊胜。刚才讲了,我们能把烦恼伏住,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我们能将烦恼断掉,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了,是生到实报庄严土,这不一样!修学其他法门,将这个妄念断掉了,像经上讲的真正清净了,灭性亦无了,他的境界也才是方便有余土的境界。我们净宗要有这个境界,就到实报庄严土的境界,这是不能为比的。所以就显示出净宗修学真的是叫「易行道」,比起一切法门来说,容易、稳当、快速,一生圆满成就。
底下一段,佛给我们说明,你要是不断,不但不能出三界,必堕魔类,妖魔鬼怪。这一段经文就是讲的妖魔鬼怪。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智」从哪里得来的?当然决定不是真实的智慧,我们晓得真实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是从真心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那是般若智慧。此地所讲的智慧,就是佛法当中常说的「世智辩聪」,他有世间的聪明智慧。
『禅定现前』,这个「禅定」是世间禅定,如果修学的非常如法,那就是经上所讲的「四禅八定」。这一种禅定现前的时候,我们一般世间人要是看到了,也会非常赞叹。譬如,他一入定,能够十天、半个月不出定;甚至於定功更深的,一入定可以二、三个月才出定,那我们看到这种人,必然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真有功夫,这是得禅定的。得禅定,能不能出三界?不见得。假如他有这个功夫,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功,那个没有问题的,决定得生。如果他不求生净土,换句话说,他将来一定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不能出三界。如果他这个淫念不断的话,他就堕到魔道去了,那就非常可惜了。
魔的特徵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认识他是魔?前面跟诸位报告过,魔不怕,要紧的是你要认识他。你认识他,就不受他的害,他也障碍不了你;你要不认识他,你就上当了,你受他的害,他会障碍你。魔的特徵是「淫心不断」,这就是魔,这决定不是佛。纵然打著佛的招牌,这个淫念淫行不断,我们就知道,这是魔王出现了。
『上品魔王。』「上品」是定功深的。他也有定功,也有智慧,甚至於讲经说法也头头是道,或许也有些神通,有定就有神通。这个神通,根据《楞严经》上所讲的,有二种来源:一种是从禅定里面生的,另外一种是魔附身。那个神通不是这个人的,魔附在他的身,於是这个人有神通;魔要是离开了,他这个通的能力完全失掉了。所以神通有这两种。佛、菩萨决定不以神通做佛事,换句话说,不用这个方法来接引大众。
『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这一些妖魔鬼怪,在我们现今这个社会里面,《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就是指这个时代里这些人很多。如果我们不认识他,学佛跟他去学,不会成就的。到最后,纵然你学的很好,也变成魔王、魔民、魔女了,那就太可惜了。他们自己称说,他也是成佛了,也是成菩萨了,或者说他是什么佛菩萨再来的。他的教戒当中,决定不禁止淫欲的念头,甚至於还赞叹,那个麻烦就更大了。再看底下这一段:
【预辨佛魔教仪】
就是佛教给我们,你预先能够辨别,哪个是佛,哪个是魔;换句话说,你都能认识清楚。请看经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佛这个讲得清楚,讲得明白,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我们现在正是末法时期。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叫「正法」,是佛灭度后一千年,这个时候佛法非常纯正,没有变质。时间愈长,这个承传就生了变化。所以到第二个一千年,佛法渐渐变质了,没有那么纯了,叫「像法」;像是相似,还像个样子,相似,不完全纯了。到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叫「末法」。佛法愈传愈模糊,大幅度的变质了,这叫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一万年之后,佛法在这个世间完全消失掉了、没有了,叫「灭法」。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必须等另外一尊佛在我们这个世间又出世了,他讲经说法,这个世间才会有佛法。
那么下面一尊佛是谁?弥勒菩萨成佛。弥勒菩萨什么时候成佛?《弥勒下生经》里面,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以我们这个世间年月来计算,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才到我们这个世界来成佛。由此可知,这个世界有佛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
弥勒佛下来的年代怎么个算法?诸位读经就晓得,弥勒菩萨现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弥勒内院就是菩萨修行的道场。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这个世间的四百年。大家一算就晓得了,一天是我们的四百年,一年也照三百六十五天计算,四千年这个数字一乘,就是弥勒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的年代,是这样计算的,这个计算不会差误的。
现在是释迦牟尼佛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已经过了一千年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换句话说,末法还有九千年。佛在《无量寿经》、在《法灭尽经》里面,为我们说出将来佛法统统都灭尽了,最后灭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最后灭,最先灭的一部经,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这部《楞严经》。《楞严经》是最先灭,《无量寿经》是最后灭,佛法灭尽了,它住世还有一百年。由此可知,《无量寿经》的功德不可思议。
这是说佛灭度之后,末法就是指我们现代。现代这个社会,是『多此魔民,炽盛世间』。「炽」是形容词,像火烧得非常的猛烈,这是比喻;「盛」是盛行在这个世间。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在三、四十年之前还少见,偶尔听到。现在无论是在国内、在国外,常常听到,时时听到。甚至於还有特别提倡双修的,就是这个经上所讲的:「他是真正的善知识吗?」自命为善知识,佛不承认的。
如果不幸跟他们学,佛在此地告诉我们,『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这个就是受他的害。受害之人,多!我们也遇到了不少。有少数觉悟了,回头了,这是幸运的;还有一些执迷不悟,那就难讲了。后果不堪设想,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一桩事情,学佛不能不辨别清楚。再看下面经文: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佛叫著阿难,不但阿难尊者自己想,在这一生当中,在佛法里面常说的「三摩地、奢摩他、禅那」。这三种定的名称,古德在《楞严经》注解里面讲得很清楚,大多数古德有一个共同的说法,三摩地偏重在止。我们以天台止观来讲,偏重在止,止就是止息一切妄念。三摩偏重在观。诸位要晓得,止里面也有观,观里面也有止,只是偏重不一样。三摩偏重在观。禅那是止观并重,称为禅那。首先我们要把一切妄念息掉,所以说的是三摩地。我们通常讲断烦恼,这个「断」字就是「止」的意思。佛告诉我们要真正修定。我们念佛人要真正想修念佛三昧,也就是像《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就一定要先断心淫。不但事上不能有,念头也不能有;有这个念头,对於三昧就产生了障碍,你决定得不到。纵然世间禅定(四禅八定)现前,出世间的禅定(超越三界六道的这一种定功),你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这个淫念障碍住了,这是必须要知道。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这样教导我们,你看佛再说:『是名如来,先佛世尊』;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以前,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没有第二个例子,统统是这个方法。下面这个词句非常肯定,『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决定」是非常的肯定,清清净净、明明白白的教诲,必须要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
底下佛再说明,确定我们修行成功与失败,关键到底在哪里?我们看经文: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佛先举一个比喻,比喻好懂,所以佛在大经里面,常常用这个方法来启发我们的智慧。为什么说不断淫欲,你的禅定就不能成就?这个比喻说:『如蒸砂石。』我们晓得,煮饭要用米才能够煮成饭。你煮一锅砂,一锅细石头,你想把它煮成一锅饭,这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佛讲纵『经百千劫』,这是说煮的时间长。你煮得再长,还是热砂,还是热石头,它决定不会变成米饭。这个比喻很容易懂得,为什么?它不是米,米才是蒸成饭的根本,这个不是。同样一个道理,大定是清净心的成就,心不清净怎么能成就大定?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这个就错了,求佛的妙果是要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明白为我们显示,修行的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都是讲真修的人,希望我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的人。换句话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修,都是善根深厚之人,就像佛在《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你今天不可能遇到第一法门;纵然遇到,你也不会生欢喜心,也不会信愿受持。由此可知,听到这个法门生欢喜心,一心想学,就是你无量劫的善根成熟。既然过去生中,这样长的时间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现在读这一段经文,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这个淫欲的念头没断,被它障碍了,所以没有成就。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一定要把这个障碍去掉;去掉这个障碍,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决定得生净土。一生净土,给诸位说,就是一生当中圆成佛道。不但这是我们自己的愿望,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真能做到,才不辜负诸佛如来的恩德,不辜负诸佛如来的教导。所以一定要深深体会佛对我们教导的苦心,一定要依教奉行。
如果在因上错了,『纵得妙悟,皆是淫根』。「妙悟」有没有?有!确实有。「妙悟」从哪里来的?一个是他修定。刚才讲,他不是没有定,他真的有定,世间禅定。他这个智慧比我们一般人高,我们一般人的智慧不如他。第二个原因是他多生多劫闻法的薰修。过去生生世世在佛法的薰修,这个善根成了妙悟。可惜烦恼的根没有能够断尽,他学佛最后学成了魔,关键在此地。
『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涅盘,何路修证。』「根本成淫」,就把佛法误导了。这个误导有二种,一种是有意的误导,一种是无意的误导。无论是有意跟无意,都要负因果的责任,自己耽误了一生,这不能怪人,这是自作自受。误导大众,这个罪过不得了!众生有缘遇到正法,他这一生明明能成就,你把他拉回来,依照你这个法门修学,最后还堕落三恶道,这个罪过就重了。所以说「必不能出」。所谓「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坑」,火坑是比喻地狱。地狱很容易堕落,很难出头。前面曾经跟诸位提到过,佛在《楞严经》上,为我们说明世间法的真相,给我们讲「七趣」,而地狱这一道说得特别多,特别详细。佛的用意就是给我们提出高度的警告,希望我们小心谨慎,决定不造地狱的罪业,这些是地狱罪业。
『如来涅盘』,简单的说,就是证成佛果。『何路修证』,根本成淫了,决定不能成正果。这个是诸佛如来,第一清净明诲,我们怎么能够不相信?怎么能够不牢牢记住,依教奉行?底下这个开示就更重要了,真正给我们提出严格的要求。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於佛菩提。斯可希冀。】
这五句话,诸位同修一定要多念几遍,牢牢的记住。这是佛对於这一生当中想圆成佛道的人,提出他的要求。「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动机、念头。不但身要断,心也没有,『身心俱断』。如果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念佛决定可以证得「事一心不乱」。如果达到『断性亦无』这一句的境界,那就证得「理一心不乱」了;理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是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我们纵然不能做到「断性亦无」,一定要做到「身心俱断」。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原因在哪里?原因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好,很想把它断除,偏偏断不了,偏偏有这种意念现前。这就是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在作祟,不是自己能力能控制得住的。但是它危害有这样的深,怎么办?
佛教给我们净宗念佛,第一个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佛号有力量,能够把这个烦恼伏住。何况这个大经里常说:「我念弥陀,弥陀念我;我想弥陀,弥陀想我。」自自然然能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使我们无始劫的烦恼自然不生,这都是真心专念必然得到的感应。感应的大小,感应的明显与否,是在自己的信愿坚定恳切,一心要离开娑婆世界,一心求愿往生净土,那这个感应的力量就大了,就显著了。能符合这个标准,『於佛菩提』我们就有希望了。『斯可希冀』就是有希望、有指望,用在净宗里头,就是「决定得生」。至於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那是你自己修持功夫的浅深。所谓「功夫的浅深」,就是你清净心的纯度,心愈清净,功夫就愈深,品位就愈高,这个事实是如此。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波旬』是魔王的名字。假如我们亲近一个善知识,善知识教导我们的跟佛在《楞严》上讲的一样,这是佛说的,这是佛教,这是佛门的善知识,我们可以亲近他。假如他说不断淫欲也可以成无上道,那这个跟佛讲的就不一样了;不断淫欲也可以修行,这决定是魔说的,不是佛说的。所以末后教我们辨别什么是佛、什么是魔,从这个地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把魔的特徵为我们说明了,这是第一段。
第二段「断杀」。这个断杀,不但灵性高的人不能杀,即使微细的小动物,蚊虫、蚂蚁都不可以杀;不但不能亲手去杀,也不能劝别人杀。不单如此,看到别人杀生,要是生欢喜心,都是很大的过失。请看经文: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我们要把佛这句话看清楚,这不是我们这一个世界,是十方诸佛世界都不例外。
『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真的超越三界六道轮回,确实不简单!「杀盗淫妄」,这个四条都要清净;三条清净了,一条不清净,都出不去,都成了妨碍。这才真正明了,我们无始劫修行,为什么搞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换句话说,四条没有全断,断一条、断二条、断三条,还剩一条,你都不能成功,必得四条断得干干净净。
这个四条排列的顺序,它的妨害力量有轻重的差别。纵然是轻,像前面这个妄语是轻,也必定造成不能成就的决定因素,所以不可以把它看轻。佛讲这叫四重戒,真的一点都不错。这是讲杀生不能出三界,这个原因我们要多想想,细细的研究,佛给我们说的这个道理、这些事实。前面第一个「淫心」,是我们本身罪业的根源,诸位要晓,世间许多的罪业都从这里生的。世间人常讲「业障深重」,这是业障的根源。第二个「杀生」,杀生是冤家债主的根源。我们修行,有好多人障碍,好多事情阻挠,这是外面来的力量。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障碍?冤亲债主。冤亲债主怎么结下来的?杀生、吃肉,从这个地方结下很深的怨恨。我们凡夫疏忽了,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现在社会里面,我们也常常听到、也常常遇到有冤鬼缠身。我在香港遇到,在台北遇到,在美国也遇到这种人。他为什么找你,不找别人?他跟你有怨仇,他来报复的。像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给我们讲的这个开示。他这个录音带现在我们还保留,「高雄净宗学会」就有老法师佛七开示的录音带。里面就说了一个修禅的人,这个人是谛闲老法师的徒弟,虚法师也是谛老法师的法子(传法的弟子);换句话说,就是老的师兄,参禅的功夫很不错。
谛闲老法师是清朝末年天台宗的祖师,因为他是学教的,徒弟要学禅,他也不障碍,就把他送到禅宗的道场。当时中国禅宗第一道场,就是镇江的江天寺,送他到这个地方去。《白蛇传》里的那个金山寺,也叫江天寺。因为这个寺是建在长江里面一个岛上,四面都是江水,所以叫江天寺。是中国民国初年,禅宗最兴旺的一个道场。
他在禅堂里面参学,住了十几年,功夫用的很得力,被方丈老和尚赏识,把他提升到首座和尚。寺庙里首座和尚的地位,仅次於方丈。做了首座和尚,他的烦恼起现行了;换句话说,这个定力就不够了,因为皈依的徒弟多了,供养也多了,名利心生起来了,架子也大了。这个麻烦了,护法神走了。诸位要晓得,功夫得力的时候,有护法神保佑你。无论是出家、在家,只要真正如法修行,都有护法神保佑你。心不在道,护法神就走了。护法神一看,你变心了,退转了,护法神就走了。护法神一走,冤家债主就找来了,他就著魔了。怎么样著魔?看到没有人在,他就投江自杀。被人看到了,把他救活了。没过几天,他又去投江,幸好又被人救回来。
这时方丈老和尚就慌了,首座和尚常常闹的要投江自杀,整个道场都受了很大的影响,搞的人心惶惶,大家修定都产生了障碍,这就不像话了。通知他的师父谛闲老和尚,赶紧把他带回去。老和尚住在浙江温州天台山,到了镇江,把这个徒弟带回来,一路平安无事,没有特别的症状。事后,我们能体会到,这是老和尚的威德护持他,使那个冤鬼不敢贴身。回到天台,因为他在佛门里面曾经做过首座和尚,相当有地位,所以寺庙对他很礼遇,对他很优待,特别给他一间寮房。早殿他上不上都没有关系,算是老修行了。
过了几天,有一天早晨吃早饭的时候,还没有看到他来。老和尚说:「睡觉睡到这个地步,就不像话了!」就叫庙里查房去看看,怎么还没起来?查房去敲他的门,没有人,也没有声音。就觉得奇怪,怎么敲门没有人答应?把门打开一看,房间里没有人。在房间的后面有个窗户,窗户打开了,一想大概从窗户跳出去了,赶快回去报告老和尚。老和尚一听,不好了!恐怕又出事了。因为天台山旁边也有一条小河,虽然没有长江那么大,也能够淹死人,他一定出事了。赶紧顺著河边分头去找,走了半里多路,找到了,已经死了,尸首浮上来了,结果还是跳水死了。老和尚把尸首捞起来,叫几个人抬到庙里面给他办后事,念念经给他超度,已经死了,没有法子了。
从前他学了佛,执意要出家,太太不答应,结果他还是出家了,太太跳河自杀了,所以那个鬼就是他太太。原先他自己修行有功夫,有护法神保佑,这个冤鬼没有办法贴身。到他名利心一起,道心失掉了,护法神走开了,他的太太就找到他了。所以他两次跳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他是被鬼附身,逼不得已,他糊里糊涂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情。
他在没有出家之前结过婚,有一个女儿,那个时候很小,父亲出家了,母亲自杀了,亲戚抚养长大,女儿也嫁人了。正在这个时候,他的女儿哭哭啼啼的到庙里来。谛闲法师看到她来了,说:「很好!正要找你,你的父亲出事了」。
他的女儿哭哭啼啼的讲:「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爸爸妈妈今天去上任。」
老和尚一听:「上什么任?」
她说:「他们去做土地公去了,爸爸作土地公,妈妈作土地婆。」
谛闲法师一想,恍然大悟,他那个庙门口没有多远,有一个土地庙里面塑了一个新的土地公,在那里安位,原来是他们两个,恍然大悟!
老和尚常讲,学佛一辈子,参禅几十年,到最后落到一个土地公。土地公是鬼道里面的鬼神,就是鬼道里面的村长、里长这么一个地位。所以常常提醒大家,名利心一起就完了,就堕落了,非常可怕!落在鬼神道里。他这个也是间接杀生,他的太太自杀,是为了他出家才自杀的,还是出不了这一条。出家不容易,家亲眷属要商量好;不商量好,不同意,那个麻烦就很大了。他真的有怨恨心,常常要找你麻烦,常常要拖你下水。这个就是被太太拖去当土地公了。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前面第一个是淫心,第二个是杀心,一定也要断的干干净净。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大力鬼」就是鬼王。像我们中国人所拜的城隍,就是鬼道里的县市长;阎罗王等於鬼道里面的总统,他是鬼王。上品的就变成这些了。『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这是中品的。我们台湾也很多,许多鬼神庙里什么元帅、王爷公之类的,都是属於这一类的,这是属於中品的。『下品当为地行罗刹。』下品就变成地行罗刹了。
这些鬼也有帮助人的,也有害人的。总而言之,孔老夫子教给我们一个原则,「敬鬼神而远之」,没有错!杀心不除,必落鬼神道。
佛讲这个经是在三千年前,在印度说的,后世我们来做印证,果然没错!刚才我们讲的谛闲法师这个徒弟,他倒不是有意做这个杀心,他也是无意的,让他太太自杀了,这是很不好的一桩事情。
另外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个故事是四十年前,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朱老居士对台湾佛教界贡献很大,「台湾印经处」是他老人家创办的,早年台北那边有佛经,他们是第一家,最早提倡印经的。那个时候老居士已经七十岁了,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他在年轻的时候,宣统三年,也就是民国前一年,他是温州人,家住在乡下,他是个书读得很好的人。有一天,邻村里有一个在前清中过举的举人,家庭环境还不错,是个独生子。因此中了举之后,没有做官,很孝顺,在家里养他的父母。结了婚,有一个小孩,小孩很小。
有一天睡午觉,他作了一个梦,这个梦非常清楚。梦到有一个人敲他的门,他就起来去开门,来的人不认识,是个当差的,军人打扮。送一封信给他,问他这里有没有某人。他一看这是自己的名字,他说:「没错。」那个人就说:「我们大将军请你去一趟。」他一想,虽然是中了举人,与官府没有往来,武官更是一个都不认识。他说:「你是不是把名字搞错了,也许是同名同姓的。」这个来的人不分青红皂白,说:「既然名字对了,就请你上马吧!」他牵了一匹马来,硬要他上马。他也没有法子,就骑上这匹马,感觉当中,这匹马不是在地上走,好像在空中飞行一样。
没有多久,到了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有很多人在交头接耳,好像在谈论什么大事情一样。他就去打听,这个将军是谁?人家告诉他是岳飞。他一想,那不得了,岳飞是宋朝人,那我不是死了,我怎么会跑到这儿来?他心想,我死不得,我上有老母、父亲,下有妻子,小孩很小,我不能死。过了一会,岳飞就升帐召见他。他是个读书人,历史很熟悉,对於岳飞尽忠报国也非常的敬佩。岳飞一召见,就告诉他,他们准备北伐,讨伐金兵,请他做文案的工作,就是文书、秘书这一类的工作,邀请他帮助。
他心里一想,不行,我家里父母年岁大了,太太很年轻,儿子很小,不能离开!岳飞就告诉他:「我们距离出兵还有三个月,我可以放你回去安家;三个月之后,我再派人来请你。」他被逼的也没法子,就同意了,岳飞就把他送回来了,之后他也醒过来了。作了这么一个梦,就跟他的父母说。他的父母说:「这是作梦,哪里是真的!」但是他自己觉得这个梦跟平常作梦不一样,平常作梦不会这么清楚,这个梦就好像事实,清清楚楚,这不是普通的梦。所以他就相信三个月之后,岳飞一定派小鬼来接他。於是这三个月当中,就处理家务事,处理后事。
约定的时间到了,他通知很多亲戚朋友,朱镜宙老居士也参加了。朱老居士那时很年轻,他想活生生的一个人,又不生病,看你怎么死法,就抱著很奇怪的心理去看。反正这个邻村没有多远,只有几里路,他也去看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到那一天,他宴请宾客,也有好几桌。吃完饭之后,看看时间差不多到了,他也梳洗整齐的,穿了干净衣服,在自己房间里,把门窗都打开了,亲戚朋友也都在他的房间里,他躺在床上。没有多久,他就告诉他的父亲,说:「岳飞派来那个人在门口,我已经看到了。」别人看不到,他看到了。他的父亲很不高兴,在那里骂,「我只有一个儿子,养老都靠他,怎么可以叫他去」?到最后,还是他儿子自己说:「人总有一死,人死了能够追随岳飞,也算是一桩很光荣的事情,算了,让我去吧!」他父亲哼了一声,说:「好吧!算了。」他的父亲一答应,他就断气走了。过了三个月,武昌起义,革命就成功了。所以朱老居士讲,我们人间在推翻满清,鬼道半年前已经在开始打仗。
说到这个地方,岳飞果然念念尽忠报国,念念不忘去杀金兵。那个杀的念头没有断,落在鬼道。他在鬼道的身分是中品,是鬼道里面的将军、元帅的身分地位。这就证明佛在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在我们这个世间,岳飞是民族英雄,功业永垂不朽,后人无不尊敬。为什么不能生天?为什么不能转世作人,落在鬼道?读了佛经才恍然大悟,他杀心没断,连三善道都产生了障碍。何况修行要超越轮回,要圆证佛果,当然更不可能了!连三善道,人天善道都被它障碍住了。由此可知,杀心不除,真的很可怕。佛这一段的教训,我们要记住,要认真的去奉行。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鬼神的庙,在我们中国,从大陆到台湾,几乎每一个乡村角落都有。现在比较少了,从前每一个县有城隍庙,每一个村里有土地庙,城外每一个地区有山神庙,我们世俗讲福德正神;除这个之外,像王爷公这一类的,那就不胜枚举,太多了!这是属於鬼神。
除鬼神之外,还有天神。在中国还有特别受人祭祀的水神,水神就是我们讲的龙王。像本省民间最崇敬的妈祖,妈祖是海龙王,水神里面最大的。江河甚至於湖泊,都有龙王,我们在佛经里面也读得很多。这些确实都存在,他们也有威德,也受人间的祭祀。
我们对这些鬼神的态度,世间读书人,孔老夫子为代表,教我们「敬而远之」。「敬」就是在一定的时节祭祀他。「远」是不能听他的教导;换句话说,不可以跟他学,还是跟圣贤人学,不跟鬼神学,这就是远。远,不是不跟他往来,那就错了!像初一、十五的祭祀、春秋祭祀,这是敬,一定要做到敬。
我们看《安士全书》,周安士居士的态度,那是我们学佛人对待鬼神的好榜样。我们到鬼神庙,我们也烧香,也问讯。三宝弟子不要去拜鬼神,为什么?他担当不起。你拜他,他赶紧让位,他不敢接受你的礼拜;问讯可以,给他问讯。周安士不但问讯,而且还给他说法,劝他皈依三宝,劝他断除杀心。鬼神恨心重,杀业很重,你得罪他,他会找你麻烦。劝他素食,不要接受荤腥的祭祀,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弟子对待鬼神最好的态度,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四集)
1993/2台湾高雄元亨寺档名:07-04-04
裕公老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三页,倒数第六行。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是这一个小科末后的一段,说明在末法时期,修行不断杀生的念头,佛给我们说,他在菩提道上必定有障碍;换句话说,证果他是没有分的。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修学到最后是堕落在鬼神道。鬼神道杀业很重,杀害众生的意念不忘,这是落在这一道。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接著看经文。鬼神的徒众也很多,我们讲信徒也不少,在本省、在大陆,甚至於外国,鬼神教的信徒都很多。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前面这一大段是佛教我们辨别佛与魔,这一科里面,佛教我们辨别什么是佛,什么是鬼?魔与鬼不一样,魔是魔,鬼是鬼。凡是提倡学佛可以不必素食,提倡肉食也能够修行证果,我们从这一段经文上得一个结论,这叫鬼话。这不是佛说的,这是鬼说的。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当时那个地方环境不一样,生活方式不相同,那有特殊的因素。譬如,在中国边疆的佛教叫喇嘛教,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支派。在西藏,这些喇嘛都吃肉,这是佛许可的,原因在哪里?高原地区不长粮食。中国边疆一带是游牧民族,因此他们的财产是算你家里养多少头牛、多少头羊、多少匹马,他们财产是这样计算法。住的房子是蒙古包,就像我们的帐蓬一样,比帐蓬考究一点,大一点的,蒙古包常常迁移的。他们是以肉为主食,没有蔬菜,没有粮食,这个可以,能够讲得通。但是现在这个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了,现在交通发达,比以前便利多了,即使高原也有公路,也有飞机,蔬菜都可以运输到;换句话说,现在再要吃肉食,说不过去!这是真的。
我学佛,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在密宗里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边疆四大喇嘛之一。在前清,边疆是政教合一。达赖是前藏(西藏分前后藏,是前藏),班禅是后藏,章嘉是内蒙古,哲布尊丹巴是外蒙古,这是边疆四大活佛。章嘉大师劝我们吃素,这个很难得,很不容易。他的生活非常简单,自己修持的功夫从来不间断,所以我对这个老人非常之景仰。我跟他三年,他教导的理念跟方法,都跟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应,是一位希有难得的善知识,我佛学的根底是他老人家奠定的。以后的成就,在台中李炳老麾下十年。我学佛总共十三年,章嘉大师指导三年,李老师十年。所以,真正善知识他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这个道理。在边疆,没有法子,没有东西吃,不得不吃肉。在我们现在这个环境里面,素食相当丰富,所以肉食就不应该了。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佛给我们叙说世尊当年在世的状况: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这个事情,我们不读《楞严》,永远不知道。我们只晓得佛陀当年在世,僧团生活的方式是乞食,就是托钵。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因此我们去托钵,人家吃什么就供养什么,不可以叫人家特别为我们去准备饭菜,那就叫添麻烦了。这叫慈悲,决定不添麻烦。你家里吃肉就供养肉,吃鱼就供养鱼,你吃什么就供养什么,这是方便,也是我们要明白的。像现在南传的佛教,泰国依旧是托钵,斯里兰卡也是托钵,保存古时候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他们依旧是肉食。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经文,才晓得世尊当年在世,比丘托钵托来的肉食,原来都是释迦牟尼佛以神力变现出来的,不是真的有生命,这是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
也有人说《楞严经》是假的,我在学《楞严》时就听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楞严》是我主攻的一门功课,我对这部经下的功夫很深,也曾经讲过很多遍。现在这些年来才专修净土,专讲净土的经论,这些都把它放下了。《楞严经》的可靠性到底有多少?我们知道,决定可靠。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古印度他们国家把这部经看作国宝,不肯外传,哪里会是假的!假的,他们怎么会这么重视?同时章嘉大师曾经跟我说过,藏文经典里面有《楞严经》,那就证明这不是假的。因为藏文的经典,也是直接从印度传过去的,梵文翻译的,这是般剌密帝大师从广州传到我们中国来。既然在藏文经典里面同样有《楞严》,这就可以证明这个经典决定是真实,所以我们不必多疑。
为什么有许多人恶意的来诽谤?实在说,也正应了释迦牟尼佛在《法灭尽经》里面所说的,佛法将来第一部是灭《楞严》,最后一部是《无量寿经》。假如我们很冷静的去想想,为什么第一部要灭《楞严经》,真的很有道理。因为有《楞严经》,大家都读《楞严》,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很多,你有能力辨别,妖魔鬼怪不得其便。《楞严》没有了,辨别佛、魔的标准失掉了,妖魔鬼怪现前,我们不知道,反而会把他当作佛菩萨看待,那个亏就吃大了。所以这些妖魔鬼怪总是想尽方法,先把这部经灭掉,让世间人都不相信这部经,他才能得其便。特别是《楞严经》上这一段的经文,我过去曾经说,这叫照妖镜。你要是念得很熟,只要一看、一听、一接触,就晓得他这个佛法是真的,还是假的?是佛,还是妖魔鬼怪?我们就有能力了。
我们要知道,杀生是大恶。被你杀害的这个众生,他心中的怨恨永远不会消失,只要他的怨恨存在,因缘成熟,他就要报复,这个事情就很麻烦。所以佛教给我们,交代四众弟子,决定不可以恼害众生。令众生生烦恼都不应该,何况去害他,去杀他?所以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决定不结恶缘,我们菩提道上障碍就会减少。
当然我们每一个人,不是只有这一生,我们还有过去世,在过去世中没学佛,造了许多的罪业,结了许多的怨仇,这都是事实。生生世世,冤家债主无量无边,数不清!这一些冤家债主绝对不希望你超越轮回,为什么?出了轮回,他讨债就讨不到了。你要想超越轮回,他总想尽方法来阻挠,把你拉回来。
因此佛在《楞严经》的末后,给我们讲出五十种阴魔。这个魔,实在讲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他跟我们没关系,他绝对不会阻挠我们;凡是来找麻烦的,总是过去有过节,总是跟他有过不去的,结的这个怨太深太广了,所以修行道路上就障碍重重,这是没法子避免的。世尊将这些扰乱我们的魔,归纳为五十大类。诸位要记住,并不是只有五十个,那简单!容易对付。是五十大类,每一类里面不晓得有多少?
因为这部经主要是帮助我们一生决定成就。因此佛教我们要有能力认识这些妖魔鬼怪,你认识他就不受其害了。所以这部经最大的特色,就是教你要有能力辨别。《楞严》确实是高度的智慧,古大德常讲:「开智慧的楞严。」没错!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修回向法门。回向,实在讲是通忏悔法门。但是要用真心回向,不能有口无心,有口无心没有效果,要以至诚的心来回向。我诵经、念佛、修持、行善的种种功德,我都回向历劫冤亲债主,希望他们能够破迷开悟,念佛同生净土,要以真诚的心回向,希望把过去的怨结解开。「冤家宜解不宜结」,过去无知结的怨,现在我明了了,希望我们用和平的手段,把这个怨结解开。所以修学回向法门,这个用意很深。他要是接受,就不会扰乱我们了,我们将来修行证果成就了,再回到六道里面来,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他们听到也很高兴,将来我们会帮助他,总跟他有缘,所以这是非常重要。
如果再深一层来说,这些冤亲债主,我们不能成就,不能超越六道轮回,是永远纠缠不清。我们在这个世间生活很苦,我们也知道,我们并不止这一生,我们还有来生,来生还有来生,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活状况,一生不如一生,一世不如一世,你们仔细想想,对不对?我们这一生得到人身了,在这一生当中,从小到大,从年头到年尾,我们造的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如果恶念多於善念,恶行多於善行,来生的日子一定比这一生更苦。所以,一世不如一世,这个要觉悟。冤亲债主是一世比一世增加,不会减少,只会增加,麻烦是愈来愈多。明白这个事实真相,那就坚定意念,我这一生决定超越轮回。
超越轮回的方法,大小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虽然法门平等,但是众生的根性不平等,能使一切不同根性的人,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满的成就,唯有念佛带业往生净土,只有这一门。昨天我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念佛的人有佛本愿威神加持,纵然有这些妖魔鬼怪、冤亲债主要找你的麻烦,佛的威德保护我们,他不敢接近,不敢来阻挠,这个就是佛力加持。一心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仅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而且会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护念,一切护法善神的拥护。你想这个力量多大!这个势力就保证我们这一生平平安安的得生净土。除这个法门之外,就难了,就不容易。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这个法门,理事都要彻底的明了,不跟众生结怨仇,决定不杀生,决定不吃肉。
我二十六岁学佛,今年六十七岁了,学佛连头带尾四十二年了。我一学佛,六个月就吃长素了,没有人劝我。我为什么会吃长素?念了一部《地藏经》害怕了,觉得跟众生怨结得太深了。在抗战期间,还是作学生的时代,我很喜欢打猎。打了三年猎,杀了很多众生,看到《地藏经》上讲的果报,都是地狱、饿鬼、畜生,吓得一身冷汗。从此之后,我不杀生,吃长素,提倡放生,赎罪!我是读这部经得到的启示。
在前二、三年,素食不适应,体质变化,脸上发青,人很瘦,我的长官、朋友看到我,都说:「你学佛学迷了,你的营养不够,身体不行,有病!」但是我不改变,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身体,没有病;没有病,我就很安心,瘦没有关系,面黄也不怕,逐渐都好转了。所以一定要坚持,知道跟众生结的怨仇非常可怕。
现在得到一个证明,素食是最健康的饮食。我这个身体转变过来,大概是在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那个时候台中李老师在「慈光图书馆」办慈光讲座(大专讲座),我在那里也兼了一堂课。有来自全省各地方的大专学生,那些学生把我的年龄看成跟他们一样,其实我的年龄是他父亲一辈的。我在四十几岁的时候,看起来确实像二十岁一样。我今年快七十岁了,人家看我大概四、五十岁,什么原因?素食。你们要想不老,要想年轻,我教给你吃长素,吃长素的人不老,吃长素的人年轻,吃长素的人也不生病。
下面一段经文,佛叙说出来当时北印度的生活环境。
『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这一段是叙说世尊当年在世,他们的生活状况。那个地方土地非常的贫瘠,植物生长很困难,游牧民族都是肉食。到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原来佛神力加持,他们得到这个味,其实没有跟众生结恶缘。
佛灭度之后,情形就完全不同了,我们翻过来看经文,『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的。学佛,尤其是出家,出家再吃肉,这不是佛弟子,违背了佛陀的教训。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这是说这种业是性罪,「杀盗淫妄」都是性罪。你受了戒,当然犯戒是有罪;你不受戒也有罪。不能说不受戒,我做「杀盗淫妄」就没有罪,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性罪,本身就是罪恶,所以他得这个果报。
下面这一条,就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如是之人,相杀相吞。』正是佛常在经上说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一点便宜都占不到,冤冤相报!
『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这是讲冤家债主要找你的麻烦,他要报复,不可能轻易放过你,让你超越三界。所以当你功夫用的很得力的时候,有护法神保佑你,冤家债主不敢惹你;如果你一个邪念生起来,护法神走了,你的冤家债主立刻就找上门来了。
在本省,每一个道场好像都曾经拜《水忏》。《水忏》的因缘,悟达国师是十世的高僧,他前生的一个冤家,因为他是十世高僧,有护法神保佑,这个冤鬼贴不了身。到唐朝,就是第十世的时候,做了国师,皇帝的老师,很了不起。皇帝供养他一个沈香宝座,就是太师椅,沈香做的。沈香很名贵,大概一两要不少钱。早年,在台湾沈香很不容易得到,这个香放在水里会沈下去。沈香宝座,他一生欢喜心,「我今天是皇帝的老师,很了不起了」,贡高我慢的念头刚刚生起来,护法神跑掉了,冤家债主找上门来了,害了一个人面疮,几乎把命送掉。这才证实了,这个冤家债主跟了他几百年,时时刻刻在旁边等待机会,护法神一走,他就进来。这都是讲的杀业。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这个『汝』就是阿难,阿难是佛的传法人,不能把佛法传错了,不可以把佛法传讹了。佛叫著阿难,你教导世人修三摩地。「奢摩他、三摩地、禅那」,修学这个叫真正修行,所以要搞清楚。「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我们的思想、行为有了过失,把它修正过来,叫做修行。「奢摩他、三摩地、禅那」是标准的行为,是诸佛菩萨的行为。你依照这个修行,那是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依照佛的行为来修正,使我们自己也像一尊佛;完全像一尊佛,那就成佛了!这是嘱咐阿难要指导世间所有的修行人,要教他断杀生,决定不能杀生。
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的,我们看这个经文上,佛讲得很清楚,『是名如来,先佛世尊』。这个意思就是自古相传,一切诸佛都是这样教我们,没有例外的。释迦牟尼佛也是这么说的,纵然将来弥勒佛出世了,还是这样教的,「佛佛道同」。所以说「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如来有这个意思;「今佛如古佛再来」,佛没有二种说法的。如果他讲的跟古佛所说的不一样,那他决定不是佛,他一定是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来诱惑我们,来欺骗我们,我们要认识他。这个是第二个『决定』,『清净』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佛在此地举了个比喻。不断杀生,修禅定,他能成就吗?不能成就!在这个地方,同修们也要明了一个事实,我们不要讲佛门,在世间法里面,古人常讲:「学问深时意气平。」愈是有学问的人,愈有涵养;愈是有道德的人,愈能够包容。孔夫子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一个模范。《论语》上有记载,夫子之德,「温良恭俭让」,这是凡夫,不是圣人!凡夫应当要具足这几个条件,应当要有如是风范,这是世间有学问的人,何况学佛!佛是大德,佛证得无上菩提,智慧德能都到圆满了,对一切众生心地清净平等,大慈大悲,这是佛心。哪里还有恶念?哪里还有恼害众生的行为?决定没有的。
假设见到一位大德,这位大德有学问、有德行,我们不小心、不谨慎,言语动作上得罪他了,他就大发脾气。这个人是不是真有德行?诸位念《论语》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曾经说过,假设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样,周公是圣人,孔老夫子最佩服的。如果他傲慢,如果他吝啬,孔老夫子说:「其余则不足观矣。」那就不必说了。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真正的大德,你接近他,一定是温和慈悲,绝对不会傲气凌人。这是说明修禅定的,有恨心、有恚心,稍稍得罪就动怒;如果得罪他,他就有报复的意念,有报复的行为。这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什么人?原来是罗刹、鬼,在我们佛门里面。末法时期,佛门里妖魔鬼怪很多,罗刹也披了袈裟,也打著佛的旗号,毁灭佛法,欺骗众生,我们不能不认识。这个辨别,就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这一些原则。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於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戒经》里面教导我们,一个持戒清净的出家人,菩萨有在家、有出家,真正觉悟明理之人,他走路不蹋生草,这是慈悲心的流露。看到小草长的活活泼泼,怎么忍心去蹋它?除非这个地方没有路,必须从这里通过,这个可以的。如果有路,虽然绕一个圈,你也得绕道而行,不可以蹋生草。蹋都不可以蹋,何况手去拔它!这是对於一切生物的爱惜。对於植物都这样的爱惜,对於动物那更是爱惜了,怎么会去杀它、吃它?当然是不会的。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於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这是讲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穿著。我们不吃肉,不与众生结怨仇。假如穿众生的皮,跟杀生没有二样,跟吃肉没有二样。在佛那个时代,中国跟印度交通非常的不发达,但是有往来,就是古时候的丝路。在那个时候,贸易里面最著名的是蚕丝,所以蚕丝是从中国传到西方的,当然印度也有。这是杀生取丝,佛说比丘不应该穿丝织品。在印度本土有皮靴,有羽毛做的衣服,『裘毳』是羽毛做的衣服,这也都是杀生才能够取得的。『乳酪醍醐』是奶制品。虽然没有杀生,也侵犯了小牛,牛奶是喂小牛的,你夺了它的食品,也不应该。所以佛在严格的戒律里面都禁止,都不许可。不但不吃肉,不可以穿皮的东西,乳酪醍醐奶制品也不吃它,佛说这个比丘才叫做真正清净,与世间这些缘都摆脱掉了。这样才能够『酬还宿债,不游三界』,就是超越六道轮回。
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的句句是实话,没有委曲婉转。其他大乘经里面,因为你并没有真正下定决心,要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因此佛有很多方便说,说得没有这么清楚,没有这么严格。这部经是阿难真的有决心,要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那佛就不能不说真话了,一句委曲的话都不说了,完全跟你讲真实的,这才真正能出三界。
刚才讲菩提路上的冤家债主,尽可能的把他化解,尽可能的减少他来扰乱,那我们一定要这样作法,真正回头,真实忏悔,他看到你这个样子,也可以原谅你了。你出了家,受了戒,还要杀生,他不会原谅你的。过去你害他,今天他看到你害别人,他对你恨之入骨,不会放过你的。我们今天真的把杀的心断掉了,念头也断掉了,这些冤家债主他会同情我们,原谅我们,过去无知做错了事情,现在明了了,真正回头。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於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这个「服」是你穿皮的、用皮的,这是它身体的一部分,你跟它还是结了恶缘。
『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实在讲时间是短,这个经不能跟大家细讲。现在科学家都在研究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物的起源,人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有许多的讲法。虽然他们也提出许多证据,但是总不能叫人口服心服;换句话说,他们确实没有把真相找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地球上的人,最早我们的祖先从哪里来的?从光音天来的,换句话说,从别的星球移民到这儿来的。现在我们讲外太空人,我们祖先是外太空人,从太空当中移来的。到这边来之后,就吃地上长的这些东西,以后自己能力丧失掉了,回不去了,就在这个地球上落户。这是佛给我们讲的,我们人的祖先是这么来的。这就是讲你跟这个土地结上缘,你离不开它,举这个例子来说。
『必使身心,於诸众生,若身』。「身」是讲肉。『身分』,它的皮毛。『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们身不要穿皮的,我们也不要吃这些肉。这个样子,我们跟一切众生才真正把生生世世相杀相害的这个缘断掉了。『我说是人真解脱者。』这个人才真正解脱。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说的跟佛在经上讲的一样,这是佛说的。『不如此说,即波旬说。』不是这样说,修行吃肉没关系,吃肉也可以成就,这是魔说的;「波旬」是魔王的名字,这就不是佛说的。
这一段经文,跟诸位粗略的介绍过去了。现在有几个问题都是与杀生有关系。第一问题就是堕胎的问题。我在国内、国外常常遇到同修来问我:「堕胎有没有罪?」有罪,不但有罪,这个罪业非常重。诸位要晓得,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父子关系的四种缘,所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你过去生中跟他结的缘,这一生中遇到了。如果是恶缘,他来讨债的,他来报怨的,你把他杀害了,他这个怨恨结得更深,以后再来的时候,那这个报复的力量不晓得强多少倍!这不应该。如果他是来报恩的,他是来还债,是好的,你把他杀害了,那好事就变成了怨仇。这一点,不学佛的人不明白事理,不知道厉害。学了佛的人,一定要知道,这个杀生比杀一般动物,甚至比杀一个其他的人,这个怨仇结得还要深,将来果报还要惨烈,这是非常可怕的一椿事情,万万不可以。希望同修们知道后,如果有人问你,你要老老实实告诉他。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现在社会上常常看到有所谓「老人病」、「植物人」,这个在佛法里面讲叫「业障病」。现在这种病,在这个社会上愈来愈多,因此就有许多人主张安乐死。这个人知觉完全没有了,就是一口气没断,不但自己很痛苦,也连累一家人都不能平安。时间拖长了,家人都非常的厌烦,不晓得如何处理。在这种状况之下,叫他安乐死,有没有罪?依照佛经讲的道理,决定有罪,哪有没有罪的!必须要知道,那个植物人虽然一切知觉都没有了,他那一口气没断,什么原因?或者是他寿命没有了,他福报还没有享尽;他一生的福报太大了,没有享完,寿命没有了,留著这一口气享福。一天三班护士照顾,一年要花多少钱,他在那里享福;等他享完了,他就走了。因此,不能杀害他,杀他一定有罪。
可是如何处理?如果真正懂得佛法的人,有方法处理。把他那个医药费,譬如他再能够活个十年、八年,你算算看他应该要花几百万、几千万,害这种病都是有钱人,没有钱的人害不起!你赶紧把这个钱在社会上做慈善事业,给他布施,给他培福。他的福报用尽了,他自然安安详详的就走了,决定不可以杀害,为他修福。这是讲他几乎完全都没有知觉了,我们劝他念佛,他也听不进去了,他也不懂;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用这种方法给他修福,给他培福,这个是正确的。至於一般人主张要安乐死,我们佛法的立场不能同意,这个是属於杀业。
第三个,现在也挺时髦的,就是捐赠器官,这个在社会上是好事。有人问我:「我们念佛的人,往生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捐赠器官?」如果真的往生了,没有问题。为什么?往生是活著往生的。诸位要记住,不是死了往生的;死了往生,那是往生三恶道去了,不会到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人,气没有断,他的头脑清楚,看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迎接他,欢欢喜喜的跟他们走了,这才断气,所以往生统统是活著去往生的。他的神识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个身体留下来捐助,那是毫无问题。
假如他没有往生,那个事情麻烦就大了!没有往生,佛给我们说,人断了气之后,他的神识还要八个小时才会离开;八个小时之内,你碰他,他都有痛苦。纵然他发愿愿意捐助器官,这个时候人家来动手术,他要忍受不了痛苦,后悔了,那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恨心一动的时候,立刻就堕三恶道,这是个麻烦事情!我们学佛的人不能没有顾忌,不能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个事是一个好事情,可是你自己真正要有修行的功夫,可以!没有这个修行功夫,你就要预防到那个时候会不会后悔。这个不能问别人,别人不知道,只能问当事人,只能问他自己,这个与他来生往哪一道去有密切的关系,这是提醒大家注意。
另外,我们所有的同修们,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我们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它,它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像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这个东西就讨厌了。杀它,犯了杀戒,造了罪业;不杀它,这一家都不安宁。你学了佛,不杀生,你们一家人都骂你,一家人都要毁谤佛法。「我虽然不杀生,叫一家人谤佛谤法,叫他们造罪业,於心何忍」?这个事情就有很大的困惑。
学佛的人,生活要有规律,家庭环境要整洁;整洁卫生,这些东西自然就减少了。如果有,最好想办法把它驱逐出境,不要伤害它,不要杀害它。像蚊虫,我们可以点蚊香,把门窗都打开,它好往外面走。门窗关严,那就是要它的命了;门窗打开了,希望它走开。如果能够保持环境的整洁,可以减少。蚂蚁,想办法用一点饼干屑、糖果,把它引诱到外面去,只是多费一点时间而已。我们可以用许多方便法来做,使家里人也能够欢喜,这都是一种不得己的作法。
最殊胜的作法,有!那个能叫你一家人都感动。用什么方法?以自己真诚的心、大慈悲心、怜悯心,诵经、念佛给它回向,再给它授皈依,然后命令它搬家。真会搬,不是假的!它会迁单。我们看《印光大师传记》,早年他住的房间有跳蚤,也有蚊虫这些东西。他的侍者要把这些赶走,印祖摇头,叫他不要动它。告诉侍者:「我的修持德行不够,随它去;我真正有道德了,它自然就迁单了。」印光大师到七十岁以后,他所住的房子,苍蝇、蚂蚁、蚊虫一个都找不到。别人去住有,他一进去住就没有了。它不是无知,它有灵性,对於一个大德的人,它很佩服,它尊重,它躲得远远的。怎么能够杀害!印祖有大德,我们没有那个德行,我们用真诚,诚则灵,至诚感通,可以得感应的。就是我刚才教给你的,念经、念佛回向,给它授三皈依,然后劝它迁单。免得我又杀生、又破戒,你也丢了一条命,我们彼此都不好。你们一搬家,我们两方面都好。这个很有效果,你不妨去试试看。
还有一椿事情,也值得我们应该要做。特别是现在这个时代,众生造的恶业很重,果报频繁,苦不堪言。真正学佛的同修,要有慈悲心,要有怜悯心,要常常帮助这些死难的众生。怎么个帮助法?我们每一天修持,念经、念佛、行善,将这些功德真诚为他们回向。我在台北有一个小道场,在一栋公寓房子的楼上,就是「华藏图书馆」。这个道场每一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做一次「三时系念」,我们平常听经的同修都参加,大概有一、两百人。做「三时系念」的佛事,超度这一个月全世界死难的众生,我们做这个工作,这个也是把我们历劫来的冤亲债主能够化解,我们诚心诚意来做,感应都不可思议。这是说到关於杀生,有这一些小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面对这些事实,怎样化解过去、现前的冤业,依照佛法的理论方法来修学,尽心尽力去做,会有效果的。
请看下面这段经文,这个课程需要赶一赶,明天我们还有一会就圆满了。第三段是盗戒。
【断盗】
『盗』是偷盗,交光大师在这个小注里面给我们说:
【此之偷盗,非只窃人之物。】
当然,偷窃人家东西是偷盗。
【但言行诈异,眩惑恐动。】
『眩』是炫耀,『惑』是迷惑人,『恐』是恐吓。这些作法,他的目的是希求供养,贪图名利,统统属於盗戒。
【乃至一念,希取利养者皆是也。】
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盗戒,范围非常的广大。无论你用什么手段得到的名利,都叫做偷盗,所以我们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我们出了家,接受在家信众的供养,算不算盗戒?这要问我们自己了。假如我们用种种方法希望得到供养,那就犯了盗戒。我们没有一念之心,人家自动来供养的,我决定没有用方法来诱惑他,这就不犯盗戒。可是诸位要记住,佛门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施主今天供养我们的,我们真正成就了,最低的成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供养的人都有福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生圆成佛道;他帮助你成就道业,他有福了。假如西方极乐世界没去成,他这些供养是借给我们的,我们向他借贷过来的,将来都要还的;换句话说,你借的多,将来还的多;借的少,还的少。现在用起来很方便,是愈多愈好,还起来可就麻烦了,还起来就希望愈少愈好,这个帐要算清楚。
因此,今天这个时代不一样了,不像从前,从前出家人接受四事供养,那个简单。现在都用金钱代替,大家都供钱财,这个钱供养愈来愈多。没有钱的时候有道心,钱一多了,迷了!被那些钱迷了。所以我常讲,在家居士也不应该,本来这个出家人有道心的,结果把他迷了,又把他拉回去了,又叫他犯罪,他们也有过失。可是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不管怎么样,你出不了三界,将来要还债。
我学佛,这些道理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我很小心,我有我的作法。来供养不接受,这不可以,人家跟你结缘,你不跟人结缘,这不行!一定要跟人家结缘,要接受供养的。接受之后,我把它布施出去。布施里最大的一个项目就是印经,我出不了三界,将来这些人为我还债;凡是拿到我的书,他们都要替我还。所以预先要搞清楚,要防范,这个很重要的。自己的生活是愈简单愈好,愈简单愈自在,愈简单愈快乐。我们看经文: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这个经文一开端都是这两句话,说明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只要有三界六道,都跟这个是一样的,没有例外的。『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换句话说,有偷盗的意念,就出不了轮回,就不能了生死。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这个『尘』就是指的三界六道。你要是偷心没有断干净,你想超越三界六道就不可能。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个一类是属於妖,我们中国人讲妖精。修菩提道的不断淫,堕落在魔道;不断杀,堕落在鬼道;不断偷盗的人,就变成妖精、妖魔鬼怪。这一些妖魔鬼怪,在末法时期很多,我们如果很冷静的去观察,几乎常常会见到。可是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冷静的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妖魔鬼怪,这才重要。别的人我认识了,我对他敬而远之。为什么要敬而远之?诸位要晓得,这些妖魔鬼怪也有护法神,他的势力也非常之大,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得罪不起!因此我们的态度是应当敬而远之。我们遇到他,对他很恭敬,对他尊敬。「远」是什么?我不学他。我不学他,我也不得罪你。这个样子,我们在菩提道上,他也晓得,他也不会干扰我们。为什么?我们没有妨害他,所以他也不会干扰我们,我们修行也能平平安安的度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眩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我灭度后。』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眩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潜匿」,就是隐瞒,就是欺骗众生。欺骗的方法很多,不胜枚举。存心欺骗众生,他的目的是求名闻利养,甚至於不择手段,用种种方法控制信徒。自己称善知识。跟诸位说,这些妖魔鬼怪,那个大的,都有神通,能够迷惑人,跟他一往来,过了几年之后,果然跟佛经上讲的一样,「其家耗散」,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不能不认识的。更不幸的是中毒很深,变成精神分裂,必须住到精神病院去,没救了!一生的前途毁掉了。我遇到很多,都是高等知识分子,大学毕业了,甚至於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了,还搞成这样子,可怜!实在是悲哀。
有些中毒比较轻一点,但是已经被他控制了,就是常常自己感觉有魔在身边,自己的意志不能集中,不能作主,都是魔在那里控制,无形的一个力量在控制他。我有的时候讲经,他遇到我了,他说:「法师,我已经著魔一、两年了。法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魔赶走?」我没有这个能力,我学教的,没有学过神通,我对付不了这些魔。我就问他:「你是不是很喜欢神通?」他说;「是的。」我说:「没错!就是因为你一念喜欢神通,跟他两个套上关系,你就上当了。」
佛菩萨、阿罗汉都有神通,但是佛门决定不以神通作佛事。什么叫作佛事?接引众生,教化众生,佛决定不用神通。为什么不用神通?妖魔鬼怪有神通,佛菩萨也用神通,那佛菩萨跟妖魔鬼怪混淆不清,我们不能辨别了,你从哪里分?因此诸佛菩萨有神通不用,从理论、从方法来教导大众。妖魔鬼怪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懂得理论,他也不懂得方法,他能够显这些奇奇怪怪的来诱惑你,你要好奇就上他的当了。你的心要纯正,对於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不闻不问,处之泰然,魔对你是一筹莫展,他沾不到你身上了,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我们也不可以用这些欺诈的方法来诱惑在家同修,要知道果报非常可怕。你要是用这些,是你自甘堕落。你堕落之后,将来在恶道里出来,还是要还债。不是堕落之后,债不要还了,没有这个便宜事情,依旧要还债,那又何苦来?所以决定不可以。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这一段开示很重要,如果真正能够依这几句开示奉行,可以说这个人是真正的觉悟者。在现代的社会里面,虽然乞食的制度已经不存在了。在古时候唐朝中叶开始,「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位大德在《史传》里面记载是大菩萨再来的,帮助佛教走向中国化。佛教是从印度传过来的,变成中国式的佛教,我们现在讲是本土化、现代化。百丈大师那个时候,是唐朝那个时候的现代化、本土化,使出家人的生活,一变为自己耕种,自食其力。百丈大师说:「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这个跟原印度的制度完全不相同了。诸位要晓得,这个就是现代化与本土化的精神,使佛教能够适合於这个地区,在这个地区发扬光大,让这个地区人都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们要懂得的,佛法的理念、精神、原则决定不能变,要遵守的。至於在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法,一定要随著时代,随著生活方式,随著每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有所修订的。像法律一样,它的精神不变,全世界的法律精神都不变,可是条文一定是每一个地方不一样。佛法亦复如是,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戒律里面只有这四重戒:杀、盗、淫、妄,这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古时候、在现在,在印度、在中国,甚至於在外国,决定不会变的。这个「杀盗淫妄」决定不是好事情,这是大家所公认的,这个四条戒不能够改变;其他的都可以随著每一个地区生活情况加以修订,这个修订我们就叫做「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修订,就是戒律的现代化,这是要知道。
唐朝那个时候寺庙有产业,都有山有田地可以耕种;现在的寺庙没有财产了,所以必须要依靠信徒的供养。在中国、在外国,几乎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方式改变了。现在虽然接受信徒的供养,我们也不自食其力了,但是它的原则,释迦牟尼佛订的『循方乞食』的精神是断除贪念,我们只要把这个精神掌握住,我们要断除贪心,所以生活所需简单,我们每天能够吃得饱,能够穿得暖,就可以安心办道了。多余的不要积蓄,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的。佛在经上常讲:「积财丧道。」财不是个好东西。「财」,中国名字叫通货,通是流通,你积在那里,它就不通了,不通就臭了。你看水要是不通了,水就臭了,要叫它流通。所以财一定要流通,不要积财,我们自己够用了,多余的辗转布施。
在现代的社会,台湾已经走向开发的国家了,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相当富裕了。在物质上,我们不需要布施了,都够了!所需要布施的是精神上的,精神生活太贫乏了。精神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正法,台湾在现在这个世界,真的是得天独厚,佛教的经典、善书充满了每一个角落,录影带、录音带到处都能够得到。只要我们认真的去摄取学习,充实我们精神的生活,在台湾的日子真好过!
但是这个地区之外,物质生活我们暂且不谈,精神生活是非常的贫乏。做好事,什么叫真正的好事?布施佛法,布施善法,都能够挽救世道人心,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去做,真的是无量功德,所以我常常劝勉大家要修布施。你修财布施,你得财富,你一生在财用上不缺乏;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你在任何环境里面,不会迷惑颠倒;你修无畏布施,你一定得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健康、长寿,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你为什么不修?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什么人修,什么人一定得到,这个要知道。
我没有出家之前,造的杀业很重,所以我出家学佛之后,知道因果可怕,尽心尽力的都在修布施。其实这个布施,最早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跟他第一天见面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我对佛法稍稍有一点认识,我说:「佛法真好,我很想学,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就入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眼睛看著我,一句话也不说,看了半个钟点。这是他的教学法,聚精会神的看著我,我也看著他;这半个钟点,心真的定下来了,妄念没有了。他说了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说得没有我这么快,他每一个字拖很长,他慢慢说。「看得破,放得下」,这个意思我能懂得一点。接著,我很快,我底下问题又来了,我说:「请教大师,从哪里下手?」这一次就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了,大概也有十五分钟。等那么久,说了两个字:「布施。」所以这个印象之深,这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跟他老人家往来,言语简单扼要,一个字一个字都有很大的力量。
第一天见面我向他告辞,他老人家非常慈悲,送我到大门口,他拍著我的肩膀,说:「我今天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嘱咐我这么一句,我就真听话,真的就认真去做六年。六年满了,就有感应,不可思议的感应,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不肯修,就没有感应了;你肯修,真的有感应。
什么感应?佛法修学一段期间之后,我就有意思出家。我向大师报告,我说:「我在台湾一个人,没有家累,我从事这个行业很适合我的志愿。」大师告诉我,他说:「这很好,你不要去找道场,不要去找师父。」我说:「那我怎么能出家?」他说:「你要找师父,这个师父不肯给你剃度,你不就生烦恼了。」我一想没错,我说:「那怎么办?」「求佛菩萨感应。」点我这个。所以我布施六年,因缘成熟了,果然师父来找我,请我去出家。请了多少次?一个月当中请了九次,很诚恳,我就答应了。
所以我出家,在台湾大概是头一个,道场师父找我,不是我找他,因此我出家就可以谈条件了。谈什么条件?我要认真学教。那个时候我跟李炳老才一年半,我的学业没有完成;虽然出家了,我依旧要到台中继续修学,要完成我的学业。这道场都答应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布施的光光的了,除了换洗衣服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从台中到临济寺去出家,有一个同修替我买一张火车票。钱不要,只要买台中到圆山的火车票,我下火车就到庙里去了,一分钱都没有,真快乐!真自在!所以布施完了,这个感应就来了。如果身上有钱,恐怕师父不找我了,道场也不找我了,那真有感应。所以布施是因,修因,一切受用是果报。
我今天钱财也布施光了,我今天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身上可以不要放钱,走到哪里,人家替我买飞机票,给我准备交通工具,一切招待很周到,确实我没有用钱的地方。我记得我是第三次、还是第四次到美国,上街去买一点东西,有一个同修说:「师父,我替你买。」我说:「不必了,让我花花钱,我很多年没有花过钱了。让我去试试看,从来没有用过钱。」大概花了九块钱,不到十块钱。你才晓得,真得大自在!到大陆上也不要花钱,我跟大陆的缘结得很深。前年我一个人到南京去,最担心的是交通工具,住可以住旅馆,身上是带了钱了。结果没想到,江苏省宗教局招待,旅馆的费用他们统统给我付了,还是没有花钱。
我们的钱要散,跟一切众生都有缘,我们走到哪里都有许多人欢迎,比身上装钱好得多!装钱有的时候会被扒手扒去,小偷偷去,这个很自在!这都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只要肯相信,只要肯认真去做,这种殊胜的果报,自己可以得到,这个才叫真正的幸福、自在、快乐。所以幸福是自己找的,自己去求的。
这就是一定要断贪。世间法不贪,决定不贪,为什么?世间法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贪图,造罪业,划不来。不但世间法不贪,我再告诉同修,佛法也不能贪,为什么?佛法你要贪了,你就不能专精,你一生的修学,可以说只学一些佛法的皮毛,佛法的常识;佛法的精髓,你决定得不到。要想得到佛法的精髓,古大德常常教给我们「一门深入」,你才能得到!因此,你明白这个道理,佛法也不贪,佛法也要放下。我年轻的时候,不懂这个道理,虽然老师也常常说,说了我不相信,还是喜欢广学多闻,对於大乘经论有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早年我讲的经很多,几乎每一个地方找我讲经,要求我讲什么,我都会讲,讲了很多。
这些年来,自己逐渐觉悟了,功夫也用的得力了,才真正明了古大德这一句话,的确是苦口婆心,决定不欺骗人。因此,我把所有一切大乘经统统都放下了,学莲池大师「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你们爱修哪个行,你们去修,你们去悟,我不干了。我自今而后,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这叫「一门深入」。
所以在这个七年当中,《无量寿经》讲了很多遍,我遍遍讲的都不一样,每一遍的境界不相同,每一遍的心得不相同,每一遍的受用不相同,都是从专从精上得来的。这是我自己四十多年来修学的经验,可以提供诸位同修做参考。所以学多了不是好事情。现在佛学院请我去教书,我不干,为什么?我知道那个不会有成就的,那叫大杂烩,不是专精,很难成就。
这就是真正觉悟之后,下定了决心,贪心断除了。自己知道在这个娑婆世界,在我们现实这个社会,我这一个身叫「最后身」,为什么?下一次不来了,超越三界轮回了。『示一往还』,我这一次来了,以后再不来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不再来了。纵然下一次再来,那是菩萨身分乘愿再来,绝对不是凡夫业力来投胎的,这就正确了。所以要认识清楚,要坚定信愿,要依教奉行,把所有一切障碍统统摆脱掉,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明天差不多可以把它讲圆满,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第五集)
1993/2台湾高雄元亨寺档名:07-04-05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五页,最后一行看起: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这是世尊指示出末法时期,所谓魔子魔孙趁著佛法衰微的时候,混迹在僧团里面,破坏正法。这一椿事情,佛在经典里面,曾经告诉过我们。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魔曾经跟佛说:「我要破坏佛法。」佛告诉他:「诸佛如来所说的正法是任何魔外都不能够破坏的。」魔就说了:「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魔子魔孙统统都出家,都披上袈裟来破坏佛法。」佛听了之后,一句话也没有说,就流眼泪了,就是指的这一椿事情。所以佛说:「譬如师子虫,还食师子肉。」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渗透到佛门里面来,他不是佛弟子,他是妖魔鬼怪渗透在僧团当中。因此,真正佛弟子,不仅是在家,出家也不例外,四众同修都要有慧眼,都要能辨别。尤其是自己要时时检点反省,我们有没有被这些妖魔鬼怪污染了,有没有受他们的影响,有没有被他们把我们拖到火坑去了,这个是不可以不警惕的。
『贼人』就是指妖魔鬼怪。不仅在此地是指的妖邪,连前面魔鬼统统都包括了,也包括后面的妄语。
『假我衣服』,他也出家了,以中国人来说,也穿了海青,披了袈裟。
『裨贩如来』,「裨贩」是买卖。现在社会上也有对佛教很难听的一句话,我也常听到,就是「开庙店」,把佛法当做生意买卖来做,那就是标准的「裨贩如来」,造种种业,欺骗众生。这都是佛法,拿造业当佛法,这还得了!
造哪些业?我们这一段经文里面讲的「杀盗淫妄」,都是佛法,这个不得了!宣说这是大乘法,这是上上乘法。还要恶意的批评严持戒律,依教奉行的这些规规矩矩的佛弟子,说他们是小乘道,「这些人很执著,不圆融」;认为自己讲的「杀盗淫妄」很圆融,批评这些清净戒律的叫小乘道,这个罪业非常的重。
『由是疑误众生』,令一切众生对於佛法生起怀疑。正法怀疑了,相信邪法,他将来的果报当然是三途,所谓「以盲引盲,相牵入火坑」,妖魔鬼怪领著这个大众,将来统统堕三途。这个事实真相,世尊在此地,为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於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於身上。一香炷。】
舍身供养是佛家修行方法的一种,大乘经里面,佛常常如是的开导。但是真正照这样的形式去做的,在中国有,在外国的佛教很少,外国的佛教我们没有见过。在中国最普遍的,佛弟子出家受具足戒的时候,要在头顶上燃香。在台湾因为气候炎热,所以只燃三炷。从前在大陆,多半是燃十二炷香,这是最普遍的。到台湾,这是受了气候的关系,已经减少了,燃三炷香。在家同修受菩萨戒,燃在手臂上,燃臂香通常也是燃三炷香,也有燃六炷香、九炷香的都有,这是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
国外或者像边疆西藏、蒙古这些大德,他们没有。我们要问,世尊这个开示,他知不知道?他知道!知道,为什么不燃?诸位要晓得,佛给我们讲的是表法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一定要懂这个。我们燃臂香,燃头顶香,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个意义在哪里?是叫我们时时刻刻记住,我曾经在佛菩萨面前立下誓愿,舍己为人,燃烧自己,照耀别人,它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时时刻刻要想起,燃指、燃臂取的意思,我这个手、我的臂要为一切众生服务,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真的把它烧掉;真的烧掉了,你做事就不方便了。观世音菩萨两只手不够用,还要千手千眼;我们这两只手,你都把它烧掉了,你用什么东西帮助众生?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意思。燃烧的时候,常常记住,是以我们的智慧,以我们的体力,以我们的技能,尽心尽力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工作,是取这个意思。千万不要会错了意思,你真的把身也烧掉了,手也烧掉了,那佛看到了摇头,「你把我的意思会错了」,所以不可以把意思会错。在中国佛门里面,燃臂香、燃顶香的确是很好,为什么?常常一看到就想到,我发愿要尽心尽力帮助别人,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是刻刻提醒自己的意思。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於法。已决定心。】
这是佛对於真正发道心,修学三摩地的这种人,为我们印证赞叹。这个人在这一生当中,无始劫来的宿债都能够偿还清了。虽然不是一椿一椿事上还清了,你利益众生、服务众生的心是真正的圆满。我为众生服务,为众生做事,这就是还债的意义。所以他能够『长揖世间』,「长揖」是永别六道生死轮回。虽然他还没有修行证果,还没有证得无上菩提,但是他与正法确实已经有坚定修学的决心了。为什么?他在事相上已经表显得很明白,为一切众生决定不辞辛劳,发这个愿要认真这样去做。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我们就这个经典大意来说,佛在此地明白的告诉我们,有这个心,还要有这个行为。如果你发的心不圆满、不坚定、不究竟,心愿有了,我做不到,这个不行。做,要尽你的力量去做,那就圆满了。我有十分的力量,我只做到九分,这不叫圆满。一定要把十分的力量统统用出来,这个叫你的心力、身的力量统统圆满了,这个债才还清了。诸位要听清楚,我发心圆满了,实际上我做不圆满,那不行!为什么?你发圆满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轮回不容易出去;出不了轮回,还得要还债,这个世间的因缘果报,没有幸免的。真的圆满心一定有圆满行,你的行为是圆满的。
释迦牟尼佛在此地给我们说了一椿事情,『如我马麦,正等无异』,这是一个公案,我们世间人讲这里头有一段故事。这一段故事,佛在经上说得很详细,这个地方很简单,没有说这个故事的内容。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修成的,他也不是生下来就成佛。久远劫以前,释迦牟尼佛还没有接触到佛法,但是也是个修行人,他是个外道,也有徒众,有五百个徒弟。那个时候在世间也有佛出世。有一天国王斋僧,请出家人应供,佛带了弟子们去应供。精舍里面,有一个比丘生病不能去,所以大家吃完饭之后,就带了一份回去,给这个病比丘吃。这个饭菜很好,香味很浓。这一群外道遇到从皇宫里面应供回来的这些出家人,闻到这个香味,生了嫉妒心,这些外道就骂这一群出家人,说:「这一群秃头(出家人剃头),不配吃这么好的供养。喂马的麦,他们有得吃就算不错了。」这个外道头骂这些出家的比丘,他的徒弟也跟著骂,就造这么一个口业。
一直到这一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遭受这个果报。这是当时有个国王请释迦牟尼佛去应供,请到那边之后,过了几天,他就被魔迷惑了,把世尊这一群人忘掉了,没有人送供养。遇到荒年,托钵也讨不到,幸亏遇到一个养马的善心人,他说:「世尊,我没有东西供养,这个马吃的麦子,你们如果可以吃,我分一半给你。」吃了三个月,这是「马麦之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一念恨心骂了几句话,后来都要遭果报,这是说这一段的因缘。就是你造的业,后来一定要酬偿,连成了佛了,都不能够避免,何况你是六道凡夫!
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的,跟其他经论上不一样。这个经是对真正发愿,真正下定决心,这一生要永脱轮回,圆成佛道的人,所以佛讲的句句是真实话,一句委曲婉转都没有。因此,戒行、清净心要求的特别严格,好处是我们自己得,与佛不相干,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前面叫我们断淫、断杀,这是第三,一定要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这是一切诸佛如来,对六道凡夫决定的清净明白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栀(无木字边),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佛在此地举了一个比喻。修禅定的人,如果不断偷盗,偷心不断,就好像用水去灌一个有洞的杯子,下面就漏掉了,永远不会装满。这就是说你要是用偷心修禅定,禅定是决定不能成就。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佛陀当年在世,出家人的生活确实是如此。他的财物,所谓:「滋生之具」,我们人生活在世间,维持身体生存必须要的衣食是不能够缺少。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所以衣服很少,三衣一钵。钵是乞食的;三衣不但是遮体,晚上睡觉,这个大衣就当被子盖的。这个具,我们现在用来拜佛做拜垫,不是这个意思。具是什么?是铺在地下做被单用的,衣是盖在上面的,所以叫卧具。出家人的财物就是三衣一钵,如果有多的,统统都布施了,决定不积蓄。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的气候跟印度不一样,三衣决定不能保暖。中国这个地区是在温带,四季分明,所以三衣是决定不够的,冬天一定要棉衣,一定要很厚的被子。所以到了中国来,三衣就变成一个纪念的意义了。
像我们现在穿的这个衣服,全是中国的服装。诸位要晓得,现在出家人穿的服装是明朝时候的服装,明朝一般老百姓穿的服装,就是我们现在穿的穿的海青。这个长袖子的就叫海青,这是汉朝时候的服装。汉朝时候,读书人就是不劳力的,读书人穿的礼服是海青,大袖子的;短袖的是工作服,出力工作的。所以我们的服装完全是中国服装。佛的服装就是披衣,五衣、七衣、大衣,这是三衣。三衣,现在我们只有在诵经的时候,在举行典礼的时候,披在身上作一个纪念。而且这个衣缩小了,原来的衣,现在在泰国小乘佛教,诸位就看到,他的衣很大,差不多比我们现在这个要大两倍,他真的是裹在身上。我们现在中国是用个勾环披在身上,所以这个衣就缩小三分之一了。日本佛教里面的衣就更小了,他们缩小成一小块,平常不用的时候放在口袋里,日本和尚穿西装的,他的衣装在口袋里。做佛事的时候,拿出来套在脖子上,这两块袈裟小小的挂在脖子上,也是作为纪念了,那个实在就是缩得太小了。所以要知道佛门这些制度上的变化、沿革,它的精神是叫我们真正能够放下。
如果我们今天托的饭菜很多,我这一餐吃不完,可不可以等到明天?不可以!佛的制度,你吃饱之后,多下来的要供养畜牲,供养鸟兽,去喂它们,不可以留到明天。这个里面有很多的道理。古时候没有现代的冰箱,怕你留的东西会变质,到明天吃,容易生病,为了卫生,不许可。所以出家人不吃隔夜的东西,这个是卫生。同时不许可你懒惰,「我今天多托一点,明天不要出去了,偷一天懒了」,这个不可以。托钵是一堂功课,天天要去的。有许多的用意,所以这个制度非常之好。
现在这一些跟我们现前的生活完全不相同了。现在我们吃的东西剩下来,可以用冰箱来储存,明天还可以用。但是诸位必须要记住,我们学佛的人常讲:「惜福。」往往「惜福」的意思错会了,东西坏了、馊了还要吃,以为这叫惜福!福是惜了,再两天生了一场大病,还要人家来伺候,来照料你,你的福报马上就享光了。所以要记住,菜饭味道味道只要一变,立刻就舍掉,这是绝对正确的。佛弟子懂得卫生,讲求卫生,我们一生不生病,不需要麻烦别人照顾;一有病,总得要麻烦人,这个除非是不得已。所以在饮食上要是得病,真的不可以原谅。所以衣著、饮食要处处小心谨慎,败坏的东西决定不能吃,这个不是惜福,不要把「惜福」这两个字解错了意思。在家同修,这些饮食剩下来的,有变了味道也不应该吃,所以一定要维护自己的健康,一家人的健康,这个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绝对给我们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佛法教学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是教我们离乐去吃苦,这种佛教没有人要接受。佛法一定教我们离苦得乐,所以要体会到如来教导的真实义,这个很重要。
【於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於称赞。】
『於大集会,合掌礼众。』这是恭敬。『有人捶詈,同於称赞。』这是忍辱。有人打你、骂你,你要能够忍耐。听到耳里,就像人家称赞一样,绝对没有一念恚之心。修行,这个地方看功夫。你的功夫得不得力,就在这些境界里面观察,在这些境界里面考验。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佛在《本行经》里面跟我们说,释迦牟尼佛过去世,在菩萨道修行的过程当中,难舍能舍,头目脑髓都可以捐舍,何况身外之物!《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了将近一百种的布施,亦有布施内财,内财就是头目脑髓血肉都可以布施,那是行菩萨道,大菩萨所为。我们是凡夫,没有他的定力,没有他的功夫,我们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我们也尽心向这个方向去走。但是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我能做多少,我们就做多少,做不到的不必勉强。我这一生做不到,来生我证了菩萨果位,我证得大菩萨,我也能像诸佛如来因地一样可以做到;现在做不到,将来可以做到。我们有这个愿,有这个心,一切都『与众生共』,这个偷心真的就没有了。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已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佛说经,有了义、有不了义。不了义的是佛的方便说,多半是接引初机的,他对於事理的真相还没有完全透彻,对於三界六道还没有真正出离的意愿,佛跟他们讲的这些经论,就是不了义的。虽然是不了义教,他不想离三界,希望他在三界里面减少痛苦,不堕三途,常在人天,佛的目的在此地,这叫不了义教。了义教是超越三界,证得究竟圆满的无上菩提,这叫了义。
佛在这个地方教导阿难,实在讲也劝我们,不可以将如来不了义教,来掩饰自己。『回为已解』,就是掩饰自己,欺骗众生,你就误了初学。初学人发真实道心,那我们要介绍他了义教;他不发真实道心,或者他的障难很多,必须要从头慢慢学起,那可以介绍他小法,慢慢诱导他契入大乘,按部就班的来修学,这是一类小根器的人。如果遇到大根器的人,就不可以将不了义的教教导他。『佛印是人』,「印」是印证,释迦牟尼佛印证这个人『得真三昧』。
实在说,我们今天比起古来的祖师大德,我们的解行都不够,差得太远了,我们的罪障习气比古人来的重。如果我们遇到初学的人怎么办?我们拿什么佛法介绍给他,才对得起佛?我们没介绍错,对得起佛,对得起对方,没有耽误他。一般说那真是要大智慧、大神通,才能够做到恰到好处,不会犯错误。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没有神通,没有能力,但是诸位如果真正觉悟了,对於初学的人,我们就把《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介绍给他,那就属於究竟了义。
有人问《无量寿经》初学的人能学吗?给诸位说:「能学!」怎么知道能学?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了。你看「圆通章」一开端,「我与五十二同伦」,五十二同伦就是菩萨五十二个阶级位次,从初发心开始一直到成佛,五十二个阶级就是修一个法门,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由此可知,一部经、一个法门,从初学一直到成无上道,不要改变都可以。那我们介绍这个法门,哪里会有错误!决定正确。
开始他不懂没有关系,劝他念,能念就好!他不能念,里面有很多字不认识,送他一个录音带,他可以跟著录音带拿著经本来念,这个困难就解决了!只要一遍一遍的念下去,不必求解,中国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念的遍数多了,他的心就定了。
这个读诵修学的意义,我过去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读经是修行,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我们打开《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念两个钟点,就是修两个小时的戒定慧。读经要专注、要专心,不专心就念错、念漏掉了,念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上几千遍,心定了,定就开智慧;智慧一开,经里面意思完全明白了,这个妙不可言。所以一定要有恒心、有耐心,一遍一遍的去念。人家念一千遍就开悟了,我们业障重,一千遍还不开悟,我们下一个决心念一万遍,一万遍大概差不多会开悟了;一万遍还不能开悟,再念十万遍,准开悟!时间愈长,你的定功愈深,心愈清净,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性德自自然然就透出来了。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是教给我们辨别邪正。
再看后面这一段,断妄。「妄」是妄语,妄语是骗人,存心骗人叫妄语。妄语有小妄语、有大妄语,佛在此地给我们所指的是大妄语,小妄语没有这么重的罪,这是讲的大妄语。妄语里面包括「两舌」,两舌叫挑拨是非;包括「恶口」,恶口是言语很粗,恶言是属於恶口;还包括「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诱导人造作「杀盗淫妄」,这一类的花言巧语都属於绮语,统统包括在妄语里面,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请看经文: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这是相当难得的成就,在这个根本戒里面,不杀生、不淫、不偷盗,他都能修到清净了,这很难!但是他犯了大妄语。也许我们同修要问,前面三条修的这么清净了,他怎么还会犯大妄语?有可能,一种是无意的,一种是有意的。不管是有意、无意,都造成很重的障碍,障碍你出不了三界。我们看下面一段经文: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这就叫大妄语。没有得到的,自己以为得到了;没有证到,自己以为证到了。譬如开悟,明明没有开悟,自以为开悟了,向大众宣布他开悟了,这是大妄语。没有证果,自己以为证果,这是经上底下所说的。在我们佛门净宗里面,没有得一心,向人家说我得一心了,这都叫大妄语。
大妄语的目的何在?说实在的话,与前面多少有关系,都有一点关连。换句话说,前面三种虽然断了,断得不干净。最重要的,「贪痴」底下有个「慢」,傲慢烦恼很重。儒家《礼记》里面,一开头就跟我们说:「傲不可长。」由此可知,孔老夫子很清楚,一切众生傲慢、贡高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要学的。儒家讲世间法,没有讲出世间法,所以你能够抑制你的傲慢,不要再增长就好了。佛法要超越三界,一定要把它断得干干净净。向一切众生炫耀自己就是傲慢,目的还是偷心,想方法求得大众的供养、恭敬,目的在此地。目的是增长了偷心,傲慢在作祟,他的三昧怎么会清净?显然不能够真正的证得。愈是真正有道心的人,真正证果的人,反而谦虚,他不承认;没有证果,没有得到的,反而在炫耀自己。
『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这个也是大妄语的一种,以为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第一了;除了我之外,没有人能跟我相比了,有这个意味在。『谓前人言。』就对著人说,『我今已得须陀洹果。』这是小乘初果的果位。『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这是讲证得小乘四果。『辟支佛乘。』这是缘觉的果报。『十地地前,诸位菩萨。』这是大乘的果报,他说他证得了。『求彼礼忏,贪其供养。』就是求人,希望别人对他恭敬,对他供养,这是偷心。这一类的也是魔,叫「爱见魔」,我们也常常能发现。出家、在家都有,在家也有弘法利生的,也有称善知识的,有存心骗人的,像经上所说的贪图恭敬、供养。
有无意误会自己证得的,那倒没有欺骗人,但是也有过失,他自己不能成就。大概在二十年前,我遇到一位在家的同修,是一位女同修,她来告诉我,她说:「法师,我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而且她讲得很认真,我听了就摇头。她说:「我确实证得阿罗汉果了。」我晓得她误会了,但是你跟她解释不通的。於是我就想起来了,证得阿罗汉果,六种神通就现前了。那时我在她家里,我就问她,我说:「你们家外面是马路,窗户、门都关著,外面有人走路,车子往来,你有没有看到?」她说:「我没有看到。」「那你没有天眼通!」初果须陀洹天眼通、天耳通,这两种神通就得到了。二果斯陀含就得他心通,别人心里起心动念,他就知道。我就问她,我说:「我现在想一个,你知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她说:「我不知道!」我说:「那你没有得阿罗汉,不但你没有证得阿罗汉,你连小乘斯陀含果也没证得。」这样她才服了气。她那是误会,并不是骗我,并不是炫耀,她自己误会了。实在讲,修行当中,得一点小小的轻安自在,烦恼轻了,就认为自己证阿罗汉果了,这是误会,我们必须要了解它。
还有一次我在洛杉矶讲经,洛杉矶有五个年轻人,听说有一个西藏的喇嘛证明他们开了悟。我在那里讲经,他们来听经。听完经之后,就有三个来要求我给他作证明,他们开悟了。来问我:「法师,你看看我们是不是开悟了?」我说:「没有。」他就很生气,他说:「喇嘛活佛仁波切都说我开悟了,你怎么可以说我没开悟?」我就告诉他,我说:「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一定没开悟;你要开悟,你怎么来问我?」被人骗了还不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太乱了,妖魔鬼怪到处都是,咱们要小心谨慎,不能上当,不能被人欺瞒,自己头脑要清楚,决定不可以贪图名利。为什么?你只要有一点贪心,魔会利用你。你利用魔,魔同样利用你,彼此互相利用,等到哪一天魔走了,你失败了,将来堕落三途,那就苦不堪言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利害得失,眼前虽然有一点小利,后来那个罪报是不得了的,太可怕了。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是一颠迦。』佛说这个「是一颠迦」,就是断善根的,没有善根的人。
『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多罗木」就是贝多罗树,印度有这个树,生产在热带。这个树被刀砍断了,就不会再生长了,佛用这个做比喻。
『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凡是犯大妄语的,决定不能成就,他的烦恼、习气一定很重,恨心强,报复心重。所以遇到这一类的人,他虽然称大善知识,虽然拥有很多信徒,我们也只能对他敬而远之,知道他所修所学的决定不如法。再看下面经文: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我灭度后。』这是释迦牟尼佛圆寂以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轮转」就是轮回的众生。像末法时期,我们这个世间有没有诸佛菩萨、阿罗汉?有!真的有,假的也不少,这个要搞清楚,有真有假,也有真的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这些诸佛菩萨、阿罗汉现在在我们人间,这是佛嘱咐他们要度脱末法时期罪苦的众生。
【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或作沙门。』「沙门」是出家人,或者现出家相。『白衣居士。』或者现在家居士长者,现在家相。『人王宰官。』「人王」就是现国王,示作总统,菩萨、阿罗汉再来的。「宰官」就是文武百官,这作官的,也有菩萨、阿罗汉在其中。『童男,童女。』实在讲,就是《普门品》上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样的身相」,在这个世间与众生和光同尘,他在这个里面,以种种善巧方便度化我们。甚至於『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这一种被我们世间人看作不好的行业里头,也有佛菩萨在其中。为什么?那个里面造作罪业的人很多,菩萨应现在这个里面,度化这些人,劝这些人回头是岸。『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这就是真正的佛菩萨,决定不会谤法,决定不会毁谤三宝,一定是赞叹三宝,规劝大众断恶修善,那就是佛菩萨、阿罗汉应化在人间。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这些人是真正的诸佛菩萨在世间应化的,他决定不肯说明他的身分;换句话说,身分决定不会暴露,这是真的,我们跟这些佛菩萨在一起相处,不知道他是佛菩萨。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是以出家人的身分,就是此地所讲的沙门。丰干和尚出现在国清寺;善导大师;这三位我们都知道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身分一露,他就走了。
像永明大师的示现不可思议。没有出家之前,他在政府机关里面做一个小职员,大概像现在科员这么一个地位,地位很小,管出纳,管钱财。他犯了偷盗业,他把国库里面的钱偷出来放生,偷了不少钱,放了很多的生命。以后被查出来了,他很老实,他承认了,他不妄语。问他:「是不是你偷的?」「是我偷的。」偷了多少都说出来。「偷去做什么?」「放生放掉了。」判官要判他的罪,他没有自己花,放生了,判官只好把这个事实报告给国王。国王一看也好笑,这个人愚痴,偷国家的钱了,明明晓得这个要杀头的,他不怕杀头,他要去放生。按照法律是斩首,杀头的罪,绑到法场就行刑。国王就交代监斩官,把他绑到法场砍他的头,看他害怕不害怕。如果他要害怕,就杀掉算了;如果他不害怕,就放回来,叫他来见我。他绑到法场的时候,面不改色。监斩官说:「你怕不怕?」「不怕!」「为什么不怕?」「我一条命,救了千千万万的命,很值得!」他不但不害怕,还很欢喜。所以这个监斩官马上报告国王,就把他带回来了。国王跟他一见面,也很欢喜,问他愿意做什么事?他说他愿意出家。国王就成就他,让他出家,国王做他的护法。以后,他就做了国师了,国王的老师,国王对他非常尊敬。
这个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有一天修福供斋,打千僧斋,就是无遮大会。无遮大会是平等的供养,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国王是一律平等看待。当然来得出家人很多,虽然说平等供养,摆的桌总有上座,这个上座谁都不愿意坐,大家总是谦虚推让。当然人家尊重永明,永明是皇帝的老师;但永明大师也很谦虚,不肯坐这个首席。推推拉拉的,就来了一个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穿的也是破破烂烂的,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就往首席上一坐。这一坐下来了,当然国王也不好意思,国王心里不痛快,老师没有坐首席,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斋罢,大家都散掉了。国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贤人来应供?」有圣贤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永明大师:「有!」他说:「什么人?」「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是哪一个?」「坐首席的那个和尚就是。」这个国王心里就很欢喜了,赶紧派人去追踪。这个和尚耳朵很大,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就叫大耳朵和尚,到处去打听,「这个大耳朵和尚,你们有没有看到?从哪一条路走了?」再派人到处去问,追踪找到了。他老人家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这个身分暴露了,定光古佛化身来的。找到之后,国王派的人,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这个老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阿弥陀佛多事,饶舌!把我的身分暴露了,就圆寂了。
这些人一看呆了,定光古佛找到了,佛圆寂了。想了一想,他刚才讲了一句话:「弥陀饶舌。」这个是永明大师说的,原来永明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还好,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回去报告国王,定光佛圆寂了,当然国王很失望;一听说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欢喜得不得了,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就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外面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的几乎跟国王碰上一团了。国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张?」「永明大师圆寂了。」
诸位要晓得,这是佛门的规矩,身分一露马上就要走;身分露出来还不走,那就是要骗人了,骗人恭敬,骗人供养。所以这样的公案,在我们中国很多,身分露了,立刻就走了,你再也找不到他。永明是个例子,丰干和尚也是如此。寒山、拾得,大家晓得是文殊、普贤菩萨再来的,身分露出来了,也就找不到了,人就失踪了。
在近代,民国初年,灵岩山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的身分怎么露出来的?《印光大师永思集》里面有一篇文章,诸位细细看看就明白了。这个事情是他老人家晚年在上海举办了一次「护国息灾法会」,那个法会当中开示的法语,在台湾流通的很广,诸位都能看见,这个法会总共是八天,他来主持这个法会。当时在江苏一个小地方,一个初中的学生,是一个女孩子,年纪很小,不信佛教,晚上作梦梦到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告诉她:「你跟大势至菩萨有缘,大势至菩萨现在在上海弘法,你要去见他。」她就问:「大势至菩萨是谁,我怎么找得到?」他就跟她讲:「印光法师就是的。」第二天醒来,觉得这个梦非常奇怪,因为观音菩萨,不信佛的人也知道白衣观音,「家家观世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虽然不信佛,都晓得观音菩萨,但是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大势至菩萨。於是到处去打听,打听了很久,因为那时候乡下人,都不晓得有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知名度不高,没人晓得。
经过很久,遇到她家里一个亲戚是学佛的,知道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然后再打听印光法师也没人知道。过了很久,才打听到确实有一个印光法师,真的现在在上海主持「护国息灾法会」。於是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到上海去拜见印光大师,就把她梦中讲的这个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老和尚。老和尚听了之后,面孔一板,狠狠的教训一顿,「不准胡说!你再要胡说,永远不要来见我。」而且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她,大势至菩萨再过四年就圆寂了,她是这样子皈依印祖。四年之后,果然印光法师圆寂了,她才把这个事情公布出来,於是大家晓得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你看有人知道他了,知道的人只有一、二个,绝对禁止不可以宣扬。
不像现在人,我在美国听到有人说他是文殊师利菩萨再来的,到处宣传,他也不走。菩萨已经不行了,已经不够大了,很多都说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佛转世的。这是胡造谣言,我们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再往前面推一点,净宗中兴的祖师,莲池大师、益大师,他们的身分没有暴露,虽然没有暴露,在我们想像当中,他们绝对不是普通人。益大师注的《弥陀经要解》是九天写成的,印光大师对於这个注解的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我们现在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对他这么推崇,这么赞叹,这个益大师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这是我们根据印祖这一句话来推想,如果不是佛菩萨再来,是决定不可能。
末法众生,苦!要想得度,难!净宗法门要叫大家相信,更是难上之难,那怎么办?这个事情佛菩萨要不再来帮助我们一把,我们得度的缘分就没有了。民国初年,出现了一位夏莲居居士,这个居士身分没有暴露,但是他有许多不可思议的瑞相,我们见到了。我们印在经本上的那张照片,里面就有东西,诸位要细看会发现,照片顶上有一尊佛像,鞋子下面放光,不可思议!
前年,我在迈阿密讲经,迈阿密这个地方,奇奇怪怪的人很多,就是我们一般讲有神通、有天眼、有他心通的人很多,而且有许多是外国人。外国人当中有很多不是佛教徒,他们有神通,有这种特殊的能力,许多奇人,所以那个地方是个很奇怪的地方。我没到达迈阿密之前,曾宪炜居士将夏老居士的照片拿给这些外国人看。曾宪炜也挺喜欢神通的,也很好奇,他拿这个考一考那个有通的人,看他这个通是真的、是假的。就叫他看这个照片,问他:「这个人怎么样?」。那个外国人说:「这个人全身是透明的。」曾宪炜听了很奇怪,看照片又没看到人,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告诉他这是大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又告诉他,这个人现在不在世了,已经圆寂了,走了;他在世的时候也不太出名。所讲的都吻合。曾宪炜告诉我,这是从照片上看,他说很奇怪,他怎么会看到这些?确实如果不是大菩萨示现,这个经典的会集到这样圆满,做不到!
为什么?前面第一个会集的人,是宋朝时王龙舒居士,很了不起!国学、佛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且是念佛站著往生的,这样好的瑞相,足可以给后世人作证明,会集没有过失。如果有过失,他怎么能站著往生?可见得他对於净宗依旧是有很大的贡献。因为会集本有瑕疵,不是很圆满的,不是很完善的,所以到后世有彭际清的节校本,有魏源的再会集本。这些本子的确后后胜於前前,愈是后来会集的,都比前面的本子好。但是这些本子,印光大师都批评不是善本,取舍不妥当,而且改动了经文的原文,这是很大的忌讳。夏莲居居士这个本子出现之后,印光大师圆寂了,没有看到这个本子。如果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他老人家点头了,这个可以流通了,会集的非常精确妥当,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原文,一个字没有改动,符合印光大师的标准,所以这是《无量寿经》最善的版本。这个版本推出来,大家看到了都生欢喜心,对於净宗的信仰、修学、往生,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这是夏莲居老居士给我们的!
这个本子的推出,在当时有一些人成见很深,不容易接纳,所以流通量非常的希少,许多人不晓得有这个本子。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往生之后,我把这个本子印出来流通,作为纪念他老人家,愿他老人家上品上生。这个本子一推出来,很多人看到生欢喜心,要我讲这部经,於是在国内、国外就讲开了。从这个本子推出来到今天七年了,七年是很短的一个时间,这一部经已经流通到全世界。这个经印刷的数量,我没有办法正确的估计。因为除我印之外,还有很多人都印,香港也印,新加坡也印,大陆也印,我概略的估计,最少应该超过三百万册。七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数量,流通到全世界,诸位想想,如果不是十方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是不可能做到的。看看中国、外国的佛教史,一部经典,一个法门,短短时间能够有这样的成效,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
夏莲居老居士也不可思议,绝对不是凡夫,决定是佛菩萨再来的。这个事情,我曾经问过黄念祖老居士,老居士笑而不言,不否认也不承认。他告诉我,将来以后慢慢就会明白了。他老人家走了,我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但是我深信不疑。这就是说明佛菩萨确实出现在世间,决定不肯暴露身分,这就是真的。如果说自己是罗汉、是菩萨,是开悟、是证果,说了不走,决定是假的。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这就是命终圆寂,像定光古佛、永明延寿一说出来就走了。这个行,这个可以,这是佛许可的。说了不走,这是佛决定禁止的。『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惑」是迷惑,「乱」是叫他胡思乱想。『成大妄语。这些大妄语造成这个社会佛门的扰乱。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这是四重戒到此地都说明白了,这四条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教诫众生修三摩地,一定要遵守,要修的清清净净,三摩地才真正能够得到;否则的话,是得不到的。这个三摩地,在我们念佛人来讲就是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这又举了一个比喻。不断大妄语,好比刻人粪,人粪是臭的,旃檀是最好的檀香,是香的,怎么有可能有香气出来?决定没有这个道理。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於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这是佛在此地明白教诫我们,佛教这些出家弟子,心直行直;心要正直,行为要正直。行住坐卧,对人对事对物都要真诚,不可以虚假。怎么能够犯大妄语,自己向人宣称修行证果?这个是决定不许可。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世间法里面,如果是个贫民冒充国王,在古时候是死罪。现在刑法跟从前不一样了,这是讲过去的刑法,这是死刑的。你冒充世间帝王,都有这么大的罪过;佛是法王,菩萨是法王子,你怎么可以冒充?怎么可以妖言惑众?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这二句话,可以说是总结这四种清净明诲。我们要想证果,一定要修真因;如果不是真的因,决定得不到真正的果实。我们所希求的是无上菩提,我们所希求的是念佛三昧,要想得到,一定要心直行直,才能够得到。『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这就是讲因果相违背,恶因想求善果,是决定达不到的。就像一个人要想咬自己的肚脐,咬不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这是比喻,「弦」是弓,「直弦」,弓拉的这个弦,拉得很紧。『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这几句话,在总结里面是最重要的教诲,我们一定要把它牢牢的记住。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个「邪师」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妖魔鬼怪。在什么地方?混在佛门里头,使我们眼花撩乱,佛魔不辨,这个麻烦就大了!我们好心要学佛,结果跟魔去学了,这个冤枉!如何能够不遭魔难?佛在此地教我们一个原则,「一切真实」,你就不遭魔难了。由此可知,所有一切魔能够扰乱你,能够欺骗你,能够控制你,能够摆布你,你的心不真实。
读到佛这一句的开示,说实在话,遭受魔难,我们不能怪魔,还得怪自己,我自己的心不真、不实在,才会被人骗。自己真心学佛,直心学佛,决定不遭魔难。魔有再大的神通,再大的能力,也奈何不了你,也不能动你分毫。所以招惹魔难是你自己的心不真实,你自己的心里有妄想;换句话说,你心里头也有「杀盗淫妄」,你这些念头没断,心不干净,这才容易著魔。魔就干这些事情,以这个为佛事,一拍即合,就上了大当。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开示,这个是这四大段经文的中心。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末后教我们辨别佛、魔。我们遇到一个善知识,遇到一个同参道友,他所讲的跟佛讲的一样,决定要断「杀盗淫妄」,这个是佛说的;如果不断「杀盗淫妄」也能够学佛,也能成就无上道,这是魔说,决定不是佛说。后面这一段总结。
【阿难。汝闻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
『阿难,汝闻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这个话很容易懂,阿难问怎么样摄心?摄心为戒。问怎么样摄心?佛在此地为我们说出真正摄心,要想得定,要想修学成就,这四种戒要持得非常清净。前面说过,不但事上不犯,心里头念头都不生,你能够把戒律持到这样清净。『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心」是贪痴,「口」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叫「心三四口」。『生必无因。』如果还有生,它一定有因。什么因呢?这种意念不干净,心戒不清净,才会有这些事情。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
『阿难,如是四事若不遗失。』佛讲的这四重戒,你真的做到了,做得很清净了。『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你对於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统统放下,统统舍掉了。「不缘」就是放下,就是舍掉,不再攀缘了,这才真清净!『一切魔事,云何发生。』魔没有办法沾惹你,没办法接近你,这是你本身的性德放光,魔不能接近你。何况外面诸佛护念,龙天拥护,有许多护法神保佑你,一切妖魔鬼怪离你远远的,你在菩提道上一定一帆风顺,平平安安的成就无上道。《大佛顶楞严经清净明诲》,就介绍到此地圆满了。
还有几分钟,我听说此地不少同修,要求授受三皈。授受三皈,前面曾经跟诸位略略的说出了,我先把这个意思跟诸位讲一讲。授是传授。法师、大德,大德居士也可以传授,如果在这个地方没有法师,有大德居士也能够传授。这大德居士传授三皈谦虚,他总要找一个出家人,他代授,皈依证请出家人发,这出家人不一定在此地。请出家人发。假如这个地方法师没有,大德居士也没有,我很想受三皈戒,那怎么办?有佛菩萨形像面前,可以自己发誓来求受,都可以得到的。三皈、五戒、八戒(这个八戒就是八关斋戒)、菩萨戒,在佛菩萨面前可以自己受的,唯独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不可以,一定要有大僧传授才可以,这个常识我们要懂得。当然有出家人传授是最好的。
传授三皈就是把佛法修学的总纲领,这个总纲领有三条,传授给你。你接受之后,从今而后,决定要依这个三条纲领修行,那你就是真正的佛弟子。如果你违背这个原则,你就不是佛弟子了,那就是假佛弟子,不是真正佛弟子。
真正佛弟子一定接受佛的教诲,教诲里头这三条最重要,所以叫三宝。这个三宝是指的自性三宝,我们自性本来具足这三宝,佛、法、僧三宝。这个「佛法僧」指的是什么?实在讲,祖师大德在一千多年之前,就怕我们听到「佛法僧」发生误会,那你就皈错了。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传授皈依就不用「佛法僧」三个字,怕你发生误会,怕你皈依错了。他老人家换了三个字,换成「觉正净」。《坛经》里面讲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好懂,这个我们听了不会发生误会。然后跟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是什么意思?觉悟的意思。法是正的意思,就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六祖大师说得就清楚、明白,不会叫我们产生误会。
「皈」是回归、回头,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依」,依什么?依自性觉,依自己真正的觉悟。我从今而后,对人对事对物,我不迷,我觉悟,这叫做「皈依佛」,从迷回归依觉,这叫做皈依佛。第二是「法」,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正确的想法、看法,你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没错,这叫法。过去我们的想法、看法都错了,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做「皈依法」。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心。以前我们这个心被污染了,心被污染了,精神被污染了,思想、见解都被污染了,现在我们从这些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做皈依僧。
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是自性三宝,不能搞错了。搞错了,那你就不是学佛,你学了外道了,你就学成经上讲的妖魔鬼怪了,将来果报在三恶道,你说这多冤枉!佛没有错,是你自己错了,你不能怪佛,你自己误会了,你自己把三皈弄错了。佛是教导我们佛弟子所修的是什么?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我们的真正皈依处。
那有人问你∶「你们学佛,你们佛法修的是什么?」我们修的是觉、正、净。这没有迷信!你用什么方法修?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我用念佛的方法修,我用研经的方法修,我用参禅的方法修,我用持咒的方法修,我用持戒的方法修,那方法太多了,无论哪一个法门,无论哪一个宗派,统统修觉正净,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了。所以觉正净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是我们修行的总方向,诸位一定要知道。
所以三皈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你皈依某一个法师,你想想看,你已经迷上那个法师了,迷得还不够,还要加一层迷,那你这个皈依是皈依迷而不觉,你错了!你是邪知邪见上加倍的邪知邪见,加倍的染污,大错特错了!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初入门第一步,一错全盘都错了,希望同修们真的要觉悟,这是真的皈依处。
除自性三宝之外,有住持三宝。住持三宝它的功德很大,如果没有住持三宝,佛法在这个世间就会断灭了。住持三宝是延续佛法的慧命,令一切众生有机会闻到佛法,所以这个功德很大很大。佛像是住持的佛宝,经典是住持的法宝,出家人是住持的僧宝,我们要用恭敬心来对待,见到佛像就想起觉而不迷,供养佛像的功德在此地。否则的话,谁提醒你,那一个天天嘀咕你,你要觉悟!说得太多了,你都厌烦了,你还生烦恼了。佛像放在那里,时时刻刻提醒你;一看到佛像,我要觉而不迷,我皈依觉,我念念都要觉悟。一看到经本,我要正知正见,让它提醒我。一看到出家人,我要六根清净,出家人的功德就大了。那个出家人不管他是戒律清净不清净,有没有修行功夫,只要看到这个样子,「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他对我的功德就有了。所以住持三宝我们要恭敬,我们要供养,佛法才能够常住在世间,才能够叫佛法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
因此,一个真正受三皈的人,心要清净,心要平等,清净心是平等心。如果有分别、有执著,「这是我师父,那个不是我师父」,你的心就不清净了,不清净就迷了,那就错了,都往三恶道去皈依了,不是皈依佛菩萨了,这一点希望同修要特别记住。
修净土的同修,我把这个皈依的意思再缩小一点,说得更具体一点。我们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法,皈依《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们皈依僧,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观音、势至是僧,菩萨是僧宝,这哪里会有错误!观音菩萨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代表理智。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有理性,不感情用事;我们要有慈悲,要有爱心,真正能够帮助一切大众,这叫真正三皈依,这是真正的佛弟子,大家千千万万不要搞错。
今天我们在佛像的面前做一个简单的仪式,我们将三皈的誓词,很隆重、真诚的在佛菩萨面前念三遍,我们宣誓从今之后,皈依自性三宝,真实的三宝。这个皈依证,哪一个法师发都可以,平等!平等!在这个地方,皈依证我是请菩妙老和尚发给你们,为什么?他是这一方的住持,跟你们很近,我是一个云游僧,不晓得自己在哪里,你找我也找不到。我把三皈真正传授给你了,你们依老和尚,依照他的教导,他非常慈悲,跟我缘很深,我跟这个道场缘也很深。去年这个道场落成,我第一次来讲《地藏经》;今年这个讲堂落成,我第一次来讲《大佛顶首楞严经》,开智慧的《楞严》,与道场与老和尚缘分很深,所以老和尚发皈依证给你,我代表僧团传授大众皈依,决定如法!好,现在我们就站起来,大家请起立。
下一篇:读诵心经的人会有什么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