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愿善导释》 082 他宗他派对“十念”的解释
第九节 十念他义
“乃至十念”异释颇多
接下来请看讲义中的“十念他义”。上面所讲述的都是“十念正义”,也就是以善导大师这个法脉传承来解释“十念”。反之,如果不专依善导大师这个法脉,所解释的“乃至十念”有可能会错误,那就不是本宗本门的意义,而是他宗他派的意义。
十念他义――本愿“乃至十念”之释,经大师楷定之后,多以大师之释为准;于大师之前,诸方异释颇多,略举其三。
第十八愿所讲“乃至十念”的含义,经过善导大师楷定古今之后,如果看到善导大师解释的,就都以善导大师的解释为标准。可是在善导大师之前,因为没有善导大师的解释可看,所以“异释颇多”,不一样的解释很多,这里举出三个。
一、《杂阿含经》佛法僧等十念
或引释《杂阿含经》之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在南传佛教(小乘)当中,最被注重的有三念、六念、十念。“念佛、念法、念僧”就是“三念”,加上“念戒、念施、念天”就是“六念”,再加上“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就是十念。所以,这十念在南传佛教中是很被注重的,这是小乘法门必修的。
虽然都是“十念”两个字,名词相同,不过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引用《杂阿含经》的这十念,作为阿弥陀佛发愿救度十方众生的根本愿――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的话,当然完全是错误的。
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依善导大师的解释就是“称名念佛,下至十声”。《杂阿含经》所讲的十念,跟第十八愿的“乃至十念”,跟善导大师的解释,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不一样。
不过,《杂阿含经》的这十念,其中第一“念佛”与第十“念死”,跟我们这个法门倒是比较相应。当然,这里的“念佛”,并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而是念“南无佛”,是念佛的相好以及佛的功德。因为小乘佛法当中,还没有显示十方净土和十方诸佛。而对我们来讲,凡是念佛,都是要专称弥陀佛名,不夹杂诸佛名号。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的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举一全收,无欠无余。所以,专称弥陀佛名就等同称念十方诸佛,乃至往生弥陀净土就等同往生十方净土。
念死
“念死”,为什么要“念死”?一个修行人除了念佛以外,所有的念当中,“念死”是最尊贵的。世间一切都是无常的,人生无常,随时都会死,“死”是无定期的,每个人一生下来,都是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只是时间不知道而已;虽然不知道,但随时都有可能是死日。
对世间的人来说,死是最衰败、最败坏的,也是最不堪、最痛苦的,因为死时自己一向最珍惜的肉体会消失,恩爱眷属会生离死别,自己一生所辛勤经营而成就的一切皆会化为乌有;不仅如此,死并非一了百了,而是还有下辈子,还有轮回,还有投胎转世,而且再度投胎为人的机率非常小,多因累世业报,或堕入地狱受镬汤油锅、刀山剑树之苦,或受斩头剁脚、剖肚抽肠之苦,或堕入不得吃、不得喝的饿鬼当中,不然就是入牛胎马腹。那种苦、那种恐怖,是没法形容、没法想象的。
“念死”,就是念这些内涵。
一个人果能真切“念死”的话,他的修行一定会不一样,他在佛堂念佛的心态与声音也会不一样。大家模拟想象看看:如果平常身体都不错,可是几天前突然感觉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说:“你怎么这么晚才来!”结果判你已经罹癌第一期或第二期或第三期,甚至末期了,那时候你会怎么样呢?大部分人应该是当下惊得哑然无语,随之惶恐,然后由最初的不能接受,到最后面对现实的镇定下来,念佛也一定声声恳切,字字清楚,句句实在,跟平常悠悠泛泛的不一样。
不过,我们毕竟是学佛修行的人,跟世俗人不一样,我们已经有了无常观、罪恶观,也有了阿弥陀佛的慈悲观、救度观,所以平常的念佛,一声就是一声,一句就是一句,是切实的、不含糊的,是出自内心而恳切的。
这是念佛人“念死”的深层含义。
然而,“念死”二字是对修行人讲的,对一般的人根本讲不通,因为一般的人碰到“死”这个字,就认为不吉利,所以某些地方的电梯,尤其是医院的电梯,是没有第四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