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经

2018-09-01 佛教经咒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耆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时到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罗阅城内有长者子,名曰善生,清旦出城,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东西南北,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见长者子善生诣园游观,初沐浴讫,举身皆湿,向诸方礼。世尊见已,即诣其所,告善生言:汝以何缘,清旦出城,于园林中,举身皆湿,向诸方礼?

尔时善生白佛言:我父临命终时,遗敕我言:汝欲礼者,当先礼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我奉承父教,不敢违背,故澡浴讫,先叉手东面,向东方礼。南西北方,上下诸方,皆悉周遍。

尔时世尊告善生曰:长者子,有此方名耳,非为不有。然我贤圣法中,非礼此六方以为恭敬。

善生白佛言:唯愿世尊,善为我说贤圣法中礼六方法。

佛告长者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善生对曰:唯然,愿乐欲闻。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知四结业,不于四处而作恶行,又复能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若长者、长者子,离四恶行,礼敬六方。今世亦善,后获善报。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称,获三十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四结行者,一者杀生,二者盗窃,三者淫,四者妄语,是四结行。

云何为四处?一者欲,二者恚,三者怖,四者痴。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而作恶者,则有损耗。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欲及怖痴,有此四法者,

名誉日损减,如月向于晦。

佛告善生:若长者、长者子,于此四处不为恶者,则有增益。

尔时世尊重作颂曰:

于欲恚怖痴,不为恶行者,

名誉日增广,如月向上满。

佛告善生: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惰,是为六损财业。

善生,若长者、长者子,解知四结行,不于四处而为恶行,复知六损财业。是谓善生,于四处得离,供养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现法中,智者所誉,获三十一果。身坏命终,生天善处。

善生,当知饮酒有六失:一者失财,二者生病,三者斗诤,四者恶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损。善生,若彼长者、长者子,饮酒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善生,博戏有六失。云何为六?一者财产日耗,二者虽胜生怨,三者智者所责,四者人不敬信,五者为人疏外,六者生盗窃心。善生,是为博戏六失。若长者、长者子,博戏不已,其家产业,日日损减。

放荡有六失:一者不自护身,二者不护财货,三者不护子孙,四者常自惊惧,五者诸苦恶法常自缠身,六者喜生虚妄,是为放荡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放荡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善生,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恶友相得复有六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好喜屏处,三者诱他家人,四者图谋他物,五者财利自向,六者好发他过,是为恶友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习恶友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

懈惰有六失:一者富乐不肯作务,二者贫穷不肯勤修,三者寒时不肯勤修,四者热时不肯勤修,五者时早不肯勤修,六者时晚不肯勤修,是为懈惰六失。若长者、长者子,懈惰不已,其家财业,日日损减。

佛说是已,复作颂曰:

迷惑于酒者,还有酒伴党,

财产正集聚,随已复散尽。

饮酒无节度,常喜歌舞戏,

昼则游他家,因此自陷坠。

随恶友不改,诽谤出家人,

邪见世所嗤,行秽人所黜。

好博著外色,但论胜负事,

亲恶无反复,行秽人所黜。

为酒所荒迷,贫穷不自量,

轻财好奢用,破家致祸患。

掷博群饮酒,共伺他淫女,

玩习卑鄙行,如月向于晦。

行恶能受恶,与恶友同事,

今世及后世,终始无所获。

昼则好睡眠,夜觉多望,

独昏无善友,不能修家务。

朝夕不肯作,寒暑复懈惰,

所为事不究,亦复毁成功。

若不计寒暑,朝夕勤修务,

事业无不成,至终无忧患。

佛告善生:有四怨如亲,汝当觉知。何谓为四?一者畏伏,二者美言,三者敬顺,四者恶友。

佛告善生:畏伏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与后夺,二者与少望多,三者畏故强亲,四者为利故亲,是为畏伏四事。

佛告善生:美言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善恶斯顺,二者有难舍离,三者外有善来密遮止之,四者见有危事便排挤之,是为美言亲四事。

敬顺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先诳,二者后诳,三者现诳,四者见有小过便加杖之,是为敬顺亲四事。

恶友亲复有四事。云何为四?一者饮酒时为友,二者博戏时为友,三者淫时为友,四者歌舞时为友,是为恶友亲四事。

世尊说此已,复作颂曰:

畏伏而强亲,美言亲亦尔,

敬顺虚诳亲,恶友为恶亲。

此亲不可恃,智者当觉知,

宜速远离之,如避于险道。

佛告善生:有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止非,二者慈愍,三者利人,四者同事,是为四亲可亲,多所饶益,为人救护,当亲近之。

善生,止非有四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云何为四?一者见人为恶则能遮止,二者示人正直,三者慈心愍念,四者示人天路。是为四止非,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复次,慈愍有四事:一者见利代喜,二者见恶代忧,三者称誉人德,四者见人说恶便能抑制。是为四慈愍,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利益有四。云何为四?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同事有四。云何为四?一者为彼不惜身命,二者为彼不惜财宝,三者为彼济其恐怖,四者为彼屏相教诫。是为四同事,多所饶益,为人救护。

世尊说是已,复作颂曰:

制非防恶亲,慈愍存他亲,

利人益彼亲,同事齐己亲。

此亲乃可亲,智者所附近,

亲中无等亲,如慈母亲子。

若欲亲可亲,当亲坚固亲,

亲者戒具足,如火光照人。

佛告善生:当知六方。云何为六方?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父母复以五事敬视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弟子敬奉师长,复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给侍所须;二者礼敬供养;三者尊重戴仰;四者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五者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善生,夫为弟子,当以此五法敬事师长。师长复以五事敬视弟子。云何为五?一者顺法调御;二者诲其未闻;三者随其所闻,令善义解;四者示其善友;五者尽己所知,诲授不吝。善生,弟子于师长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善生,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善生,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夫为人者,当以五事亲敬亲族。云何为五?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是为五事亲敬亲族。亲族亦以五事亲敬于人。云何为五?一者护放逸,二者护放逸失财,三者护恐怖,四者屏相教诫,五者常相称叹。善生,如是敬亲亲族,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主于僮使,以五事教授。云何为五?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纵其休暇。善生,是为五事教授僮使。僮使复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为五?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是为主待僮使,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善生,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善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门、婆罗门,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世尊说已,重说偈曰:

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

妻妇为西方,亲族为北方,

僮使为下方,沙门为上方。

诸有长者子,礼敬于诸方,

敬顺不失时,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软言,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所有与人共。

此四多负荷,任重如车轮,

世间无此四,则无有孝养。

此法在世间,智者所选择,

行则获大果,名称远流布。

严饰于床座,供设上饮食,

供给所当得,名称远流布。

亲旧不相遗,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于此得善誉。

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

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

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

欺诳突者,宁乞未举与。

积财从小起,如蜂集众花,

财宝日滋息,至终无损耗。

一食知止足;二修业勿怠;

三当先储积,以拟于空乏;

四耕田商贾,择地而置牧;

五当起塔庙;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业,善修勿失时。

如是修业者,则家无损减,

财宝日滋长,如海吞众流。

尔时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实过本望,逾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闭者得开,迷者得悟。冥室燃灯,有目得视。如来所说,亦复如是。以无数方便,开悟愚冥,现清白法。所以者何?佛为如来、至真、等正觉,故能开示,为世明导。今我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日始,尽形寿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

尔时善生,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出自《长阿含经》卷第十一)

文:后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译

下一篇:佛说大乘十法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