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9-05-04 智悲德育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不要随随便便乱说。事情没能搞明白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传出去。

这是在告诫我们: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错、行为不如法,一定要再再观察,否则,妄加揣摩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我们见到某些现象时,首先应观察自己是否看错了,同时要站在别人立场上想一下:“如果我是他,本来好好的,却被人无缘无故冤枉,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全世界都认为我是坏人,那我有什么感受?”因此,不要轻易断定一个人的好坏,也不要轻易说别人过失,因为很多复杂情况我们并不了解,在没搞清楚之前,不要给人乱扣帽子,更不能把这些话传出去。

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按大乘经论的要求,不能随便说人过失。当然一句也不说,有些人恐怕做不到,但至少也应调查清楚,看你说的是否属实。不然,把道听途说的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编出一个精彩的故事,然后在有关媒体前大肆宣传,那么话传开来之后,会越传越离谱,对别人的伤害也非常严重。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但有时就算是耳听的谣言,重复的人多了,也能使人信以为真。古代就有个“三人成虎”的故事: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可见,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所以,学院的管家或负责人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只听一面之词,一定要仔细调查双方的情况。多年来,我因为一直管理汉僧,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比如两个人发生了矛盾,我会听取双方意见后再作决定。否则,一个人口才好,嘴巴特别会说,我就认为他说得对,很可能就冤枉了另一个人。毕竟语言这个东西,只要以分别念稍加改造,整件事情就会改头换面。

所以,平时许多人对某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就是真相。有些人可能因前世业力所致,今生中明明没做坏事,却有许多无中生有的谣言加在他身上;有些人是因为得罪了某些人,他们就故意添油加醋地毁谤,最后谣言越传越广,假的好像也成真的了。可见,世间人的语言难以相信。正如月称论师在《四百论大疏》中说:“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上,无有慧眼的愚者渐满天下,他们的话又岂能当真?”《入中论》亦云:“愚人为量亦非理。”把愚者的语言当作正量是不合理的。

或许有人认为:“耳朵听到的多为虚假,那我亲眼所见的事,总该是真实了吧?”也不一定。《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礼”,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类似于佛教中的“献新”。)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也就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所以,我们凭分别念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去年,智悲学校施行德育教育,并在年底评选了“德育奖”。但我事后私下调查,好多班主任根本不了解情况,最坏的孩子反而得了一等奖,最好的孩子却挨了批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事比较复杂。我们自认为六根的对境真实不虚,眼睛看到的、心里判断的,应该不会错,但最终也不可靠。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云:“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意思是,凡夫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是正量,如果是正量的话,那圣道还能利益谁呢?佛陀还在有关经典里说:未获圣者果位之前,凡夫人的根识决定有错误。

当然,有些错误也许你当时意识不到,但随着年龄增长、思想成熟,就会看得愈发清晰。像我就是如此,刚来学院时所写的书,现在再看就觉得:有些教证不该这样解释,有些道理不该那样阐述,有些见解不太成熟、比较幼稚……最后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既然我对自己尚且不能把握,何况是去判断别人了?有些人不了解情况时,经常轻易下结论,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错的。

其实就算是大成就者,显现上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如麦彭仁波切在《七句祈祷文释》最后的小字中就说:“我年轻时为此作过一个讲义,但后来总觉得啰啰唆唆、含糊不清,所以现在重新加以修改。”像他老人家这样文殊菩萨的真正化身,显现上尚有智慧不成熟的情况,那我们凡夫判断错误就更是在所难免了。所以,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给别人讲话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小心谨慎。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得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只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经过王安石这一难,使他也长了一智,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所以,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尤其是修行人,在不了解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毗奈耶经》中讲了很多诽谤出家人的公案,不管是有因诽谤,还是无因诽谤,都是戒律中所制止的。因为即使你亲眼见别人不如法,也不一定是真实的,这背后或许有不为人知的隐情。因此,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正如刚才所言:“知人固不易矣。”

我们作为大乘修行人,应当时时牢记《佛子行》的教言:“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对每个人都应观清净心。一旦见到或听到不如法的事情,开口之前要先想想。倘若你觉得确实没有错误,有必要时才可以公开,没有必要的就不要讲。总之,一定要用正知正念守护根门!

下一篇:一定要学会的一个字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