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大的病:心好累

2019-03-04 智悲德育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在我看来,中医、藏医都是对人体的一种整体性治疗。

人们常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但这只是口头禅,内心是否真的对这种理论和疗法有信心?也不见得。而我个人是非常有信心的,因为学习这世间的任何学问,都要先对它有坚定不移的信心,才会去追求,有了追求,才会有成果。

就像人们对世界的了解方式,有整体性的,也有局部性的,而藏医跟中医一样,更关注整体。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对这种“天人合一”的理论,追求现代科学或西医的人可能会理解得比较简单,但事实的确如此:身体是一个世界,心是一个世界,天地万物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当这些世界结合在一起,产生疾病的因缘其实错综复杂。如果按照西医的方式,从局部或者现象层面做观察,不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身处一个特殊的时代。一些信息没什么价值,却泛滥于世界;一些信息虽然有价值,却很难得到认可。像藏医和中医的个别理论,如果按照世间标准去量化,的确有困难,比如“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因、缘和果”。而能够掌握这种因缘法则的人,也少之又少,如同很多学者所说:“真理往往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所以我非常关注,今天的人们该通过什么方式,来正确认识疾病,尤其是内心的病?

这个世界有无数众生,也有无数种病。但按照藏医来讲,病有四百零四种。

有些人可能看过《佛说佛医经》,里面也讲了许多种病,如春夏秋冬的变化导致四大不调等,很值得现代人了解。因为有一百零一种病,其实是来自前世业力,当业力现前,尤其是重大业力成熟,这些病就没办法治好;还有一百零一种病,是源于今生的非人或鬼神作害,通过祈祷、做一些特殊活动,就会有转机;还有一百零一种病,如果得到治疗,就有痊愈的希望,如果不医治,也可能会死亡;还有一百零一种病,即使不治疗也没什么大事,比如感冒之类的身体不适。

这是《四部医典》的分类。在藏医当中,这部论典是对疾病进行认定、了解的最主要依据。

大家也能观察到,现代人的疾病,主要和心有关。

佛教中就讲,众生的病有身病和心病。身体的病我们知道,从头到脚,各种各样,这些可以靠药物等治疗。而心病是什么?贪、嗔、痴、骄傲、嫉妒,还有情绪不稳定所引发的,包括现代人常说的抑郁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心灵的疾病。很多医生对身体疾病是有办法的,吃药、输液、手术……有各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案;但对于那么多人都出现的心灵疾病,他们却束手无策。

其实作为医生,除了懂得治疗身体,更要懂得治疗心灵。而对心灵的治疗,有时候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学一点简单的疏导方法,或许就对病人起到更好的疗效和积极作用。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安慰剂效应”。在医学界,有人对此比较质疑,也有人觉得特别神奇,但不管怎样,它在某种范围内确实有用。比如说,一个正确信息会给你的身心带来正面力量,而一个错误信息,则可能起到反作用。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语言就很关键。有些医生可能因为年轻,对病人特别直接,再严重的病情,也原原本本讲出来,病人听完顿时觉得没希望了,非常痛苦。但实际上,如果有一种善巧方便,病人的反应也会不同。

前段时间,我去看望一位宗教界人士。他的心脏病非常严重,好几个医生都当着他的面说:“你只有一个月时间了,如果不手术,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一般来讲,宗教界人士都有一定的修行境界,看待疾病、死亡,跟普通人是不同的。他说:“我对死亡并不害怕,生命总有一天会结束,既然医生说我只有一个月时间,我就做好一个月的准备吧。”

可他当时的身体十分虚弱,我就找医生再次沟通,从中得到为数不多的一点正面说法,回去告诉他:“医生只是说了最坏的可能性,但实际情况不一定那么严重。”在那之后,就感觉他的状态好了很多。

可见“安慰剂效应”非常重要。尤其是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你的心态、你说的话,在病人面前有特殊的分量,此时应该选择善巧的语言,否则,很可能造成不好的后果。

既然疾病和心有关,就要重视养心。上等人养心,中等人养气,下等人养身——中医有这样的说法,藏医也对此极为强调。通过养心,可以对疾病产生强大的抵抗力。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颜色清净,颜色净故,端正无比,一切众生,爱乐瞻仰。”这句话很重要。

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对你来讲都会是过眼云烟。自己生病、家里有变故、周围发生各种不愉快……你不会特别看重,会知道这一切不是恒常的,它瞬息万变。如果明白这样的道理,心就会始终清净,身体的气脉明点也会调和,或者按中医的讲法是“阴阳和合”。调和会带来健康,健康会带来相貌庄严,令人看了都欢喜。

很多时候,我们也能从别人的状态中看出来:一个人如果失恋了、失败了,或者遭到接二连三的打击,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会变得特别脆弱;由此身体、行为也处于纷乱当中;这样做任何事,自然都杂乱无章。这种状态在旁人看来就非常可怜,甚至觉得他丑陋不堪。

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所以心清净很重要。而在佛教的概念中,“清净心”更是一种最高境界。

再看中医的医生,也跟西医有点不同,似乎内心很静。

平时看西医生做事,节奏都比较快,有种急急忙忙的感觉。而中医生则往往有一点禅宗的味道,不管是说话、走路、写字、喝茶,都在这种状态中,自然而然把人引入寂静、安宁的境界。这也是中医和西医治疗方法的不同——医生的内心状态会体现于外在的神态、语言、行为上。

所以一个医学工作者,首先要让心得以清净。如果心清净,自己的健康、快乐、成就也会不断提升;如果心没有得到调伏,失去了自在和平衡,行为处事也不一定非常合理。

我看过一种解释,说“中医”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的医学,或者汉族医学;还有一层意思是,“中”指“中道”,即保持身体、心灵乃至天地万物之间的平衡。

佛教讲“中观”:不堕于左边,不堕于右边;儒家则说“中庸”——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总之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一种平衡。

刚才院长也说,要平衡自己的欲望,我对此非常赞叹。不是说所有人都不吃、不喝、不消费,这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人在世间生存,需要正常的生活;但也不能太贪婪了,欲望越强大,人们会越痛苦,就像很多罪犯,正是因为无法节制的贪心,或是无法控制的嗔恨,才做出谋财、害命等等的坏事,最终把自己束缚在牢狱里。

在佛教看来,快乐是依靠调伏内心而获得,痛苦是因为不认识心的本来面目,任其肆意妄为而感召。放眼望去,生活中的大部分感情、家庭、社会问题,都出在没有控制好这颗心。而由此导致的违法乱纪、家庭不和、社会不安全、以及各种恐怖、痛苦的景象,也跟我们的心有密切关联。

其实在我看来,中医也好、藏医也好,是通过调和身体、平衡万物,来逐渐净化内心。这是调心的另一种方式,对心灵的清净、平衡,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摘自索达吉堪布微博

中国中医科学院演讲《药师佛与中医》

一念心清净,处处有生机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下一篇:有些东西该坚持还是妥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