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和平,世界怎么会和平?

2019-02-23 智悲德育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造 ?

有这样一种说法:19世纪肺病威胁整个人类,20世纪战争和癌症是人类的大敌,到了21世纪,焦虑、忧郁、恐惧等心理疾病席卷这个世界。

对于这种说法,大家应该有所体会,上个世纪确实爆发了许多战争,本世纪中,人们内心不断涌现贪婪、嗔恨等烦恼,由此引发很多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孤独症、恐惧症等等。如今不论在大学、中学等教育群体,还是其他各类社会群体中,患有心灵疾病的人,都在日益增多。

一个人一旦出现心灵问题,就会始终被痛苦笼罩,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而选择自杀。虽然自杀很不明智,但是人如果无法控制情绪,就可能走上这条路。

美国精神健康研究所主任托马斯·尹塞尔对《今日美国报》说:“必须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托马斯还提到:几十年来,美国自杀率居高不下,每年平均自杀人数达3.9万人,远远超过他杀或者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

自杀率的不断攀升,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棘手难题。这方面也值得大家思考。

虽然现代人不像古人那样物质生活匮乏,除了非洲等个别地方,其他地方的人基本都有充足的衣食受用,但是如果缺少调节内心的能力,那么即使物质生活很优越,仍然可能陷入极大的不安与痛苦中。

在这种情形下,越来越多的人,不论大学老师还是商界人士等各阶层的人,都开始关注心灵,觉得有必要学习心灵的知识,有必要借助禅修等方法让心灵强大。

禅修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首先身体以毗卢七法安住,或者很安静地坐下来。之后,心专注于某个事物,比如一朵花、一只瓶子,如果有信仰,可以专注于佛像或十字架。这样修持时,不要闭眼睛,如果平时戴眼镜,此时最好摘下来。不过,如果外面的景象让自心无法安住,那么闭上眼睛也可以。另外,呼吸要舒缓,这样内心的浮躁会慢慢平息。

在这种状态中持续安住,越久越好。如果一开始实在无法坚持很久,那么短短的三五分钟也可以。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初级禅修方法,目前也很流行。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镌刻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很多人觉得这太简单了,“我是医生”“我是律师”“我是老师”“我是飞行员”……认为这样就算是明白这句话了。其实并非如此。

大家各自想一想:“到底我是谁?我认识自己了吗?”实际上,最高的禅定就是认识自己。

世间人都认为自我存在,当然佛教并不否认名言中假立的“我”,但是佛教认为运用智慧观察时,“我”是无迹可寻的。

很多人也许心生不解:“我明明存在呀,我的身体就是我。”但是身体无外乎头颅、四肢、内脏……这其中哪个是“我”呢?都不是。

还有人说:“身心的聚合是我。”如果分开观察身与心时,都找不到“我”,那聚合起来又怎么会有“我”呢?比如五个人中的每一个都没有钱,他们聚在一起,会出现钱吗?也不会的。

还有人认为:“心就是我。”对此可以详细分析:心主要有五根识和意识,它们住于身体的哪个部位?是怎样的颜色、形状和体性?这样一观察,就发现根本找不到它们。

这种方法很有用。当你非常生气时,胸中好像有颗要爆炸的嗔恨心,但真正观察时,这颗心到底在何处呢?身体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找不到。这一点即使小学生也能知道,确实找不到。

如果心不是有的法,那是否是无的法呢?也不可能。因为有、无互相观待,如同东、西一般——如果有的心不存在,无的心就更加无法立足。所以,心也不能是一无所有的单空。

心不是有,也不是无,能否是有无兼具呢?也不可能。世界上不可能有一个法既有也无,因为有与无是互绝相违的,不可能并存一处。

心不是有、无抑或有无兼具,那更不可能是有、无之外的法。

这样观察下来,有些人也许会问:“心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心无法用语言表达,无法用思维分析,它的本体不可思议。如果证悟了这种无可言思的境界,就成就了最高的禅定,进入圣者的行列。

现在有些人内心非常敏感,微小的事都可能令他们陷入痛苦。尤其抑郁症患者,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会在他心里引起轩然大波,“他为什么这样呢?肯定是针对我的……”这就是无法掌控内心的表现,如果常常处于这种状态,身体也会受到危害。

而一旦证悟了心性,或者具有很好的禅定,那么面对不顺心之事,或者不公平的待遇,都能轻松化解,转为快乐的因素。

这正是佛教所讲的,如果认识了心,它就化为智慧;如果没有认识,甚至误解它,它就现为烦恼。

世间很多事物都是如此,我们对它们的认知与态度,决定了它们是利还是弊。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凯利·麦格尼格尔,历时八年追踪3万名美国成年人,研究压力对人的影响,最后发现:相信压力有害的人,压力确实会让他们常常失眠、内分泌失调,乃至罹患心脏病、癌症;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即使承受很大的压力,身体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比压力较小者更为健康。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有害的不是压力,而是我们看待压力的态度——认为压力有害。

就我自己而言,在佛学院的教学与管理中,不论面临多么繁重的事务,都尽量不把它们当成痛苦,而是看作一种享受,“这些事很有意义,丰富了我的生活。”而且面对跟我个人有关的,不论正面抑或负面的言论,我都把它们当作调剂心灵的妙药。这种方法确实很有作用,能令违缘转为顺境,而且真的如我所想那样——带来乐趣和饶益。

以前藏地禅定境界很高的有些人,因为某些原因被关进监狱,但是他们把监狱看作天堂,确实也可以自得其乐。相反,很多人住在豪华的别墅中,却如同身处地狱,内心痛苦不堪。由此可见,外境虽然对人有一定影响,但快乐与否,根本还在内心。

摘自索达吉堪布加拿大约克大学演讲

《禅定——心性休息》

静 下 来 , 才 会 明 白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索达吉堪布公众号所有◆

下一篇:如何找到真我?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