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2018-05-16 放生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恶业沦于异类,我以善业幸得人身。若不加悯恤,恣情食啖。一旦我福或尽,彼罪或毕。难免从头偿还,充彼口腹。

须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杀业所感。若无杀业,纵身遇贼寇,当起善心,不加诛戮。又况瘟疫水火诸灾横事,戒杀放生者绝少遭逢。是知护生,原属护自。

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亦当随分随力以行周济。岂戒杀放生之人,绝不作此项功德乎。

然鳏寡等虽深可矜悯,尚未至于死地。物则不行救赎,立见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类无尽,能放几何。

答曰: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企其体贴放之之意,中心恻然,不忍食啖。既不食啖,则捕者便息。庶水陆空行一切物类,自在飞走游泳于自所行境。则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谓以天下而为池乎。

纵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无量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不止一人乎。又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鳏寡孤独贫穷患难之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圞、夫妻偕老之缘。

正所以预行周济,令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鳏寡等苦,长享受寿富等乐。非所谓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

子审思之,戒杀放生,毕竟是汲汲为人,抑止汲汲为物,而缓急轻重倒置乎。

《印光法师文钞》·极乐寺放生池疏

白话译文:

或者有人说:“鳏寡孤独,贫穷患难,到处都有,为什么不施舍救济呢?只是热心于不相关涉的异类,这难道不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吗?”

答:“你是不知道如来教人戒杀放生的道理啊!人与动物外表虽然不同,内在的佛性却是相同无异的。动物因为过去世的恶业,沦落成异类,人以过去世的善业,幸得人身。如果人对动物不加以同情怜悯,任意吞食动物,那么一旦我福享尽,被杀与被吃的动物的罪受满了,就会改头换面,我变为畜生,它成了人,就这样从头偿还,充填他的口腹。

须知刀兵战争的大劫难,都是宿世的杀业感招的。若无杀业,纵然身遇贼寇也无危险。那些平常凶恶歹毒的贼寇,面对没有杀业的人,也会心生善念,不忍杀害。另外,那些瘟疫水火等等的灾难横祸,戒杀放生的人也是绝少遭逢的。

由此可知,爱护动物的生命,原本其实就是爱护自己的生命。戒杀,可免天杀、鬼神杀、盗贼杀、未来怨怨相报杀。

对于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人,也应当随分随力实行周济,岂有戒杀放生的人,就不做这些慈善公益事业的呢?

然而,鳏寡孤独虽然深为可怜,尚未至于死地,动物则如果不行救赎,立刻就会成为拈板上的肉、鼎锅里的菜,很快就到人的肚子里去了啊!”

又有人说:“物类无尽,能放多少?”

答:“须知放生一事,最可贵的地方,其实就在培养人们爱护物命的善良慈悲之心,希望人们能够体会放生的心意,油然而生怜悯之心,不忍食肉。既不食肉,捕捉杀害者也就会停止杀业。这样,水陆空行一切物类,就能自在飞走游行于它们各自的世界。这岂不成了不放而普放,把天下全部当作一大放生池了吗?

纵使不能人人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则有无量的水陆生命,得免杀戮,况且不止一个人呢?再说戒杀放生,还为现在、未来一切同人,断除鳏寡孤独、贫穷患难的因,作长寿无病,富贵安乐,父子团圆,夫妻偕老之缘。

所以说戒杀放生,正是在提前周济,让人们未来生生世世,永不遭遇鳏寡孤独等苦,长享富贵长寿等乐。这难道不是让全天下众生都得到幸福的好事吗?怎么可以漠然置之呢?

请大家仔细地想想吧,戒杀放生究竟是积极帮助人,还是只积极帮助动物,是不是缓急轻重倒置了呢?”

下一篇:宏海法师:清明节放生开示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