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录一

2015-01-16 佛教问答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无‘电阻’相应快

问:两年前我开始学法。我曾研读‘安祥之美’,并用心抄写,当时内心感到很舒畅,很喜悦。接著又持诵金刚经,看导师讲词,听录音带,今天听了自性歌,见到了导师,却不禁一直掉眼泪且无法控制,心脏跳动加速,全身发热,不知是何原因?

答:你的根器很好,像你这种情形就是相应,你的心态已经改变,开始有了正确地觉受,当你诚、敬、信具足时,便会有这种感觉。当没有人在旁的时候,想哭,可以大哭一场,躲到没有人的地方,免得有人劝你不要哭,哭过之后,心垢就洗掉了。

哭与笑都是感情的发泄,对修行人来说很重要,感情与理智,都是人的生命力,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同体大悲──感同身受的同感,这都是修行人的动力。所有大科学家、大文学家,都有炽燃的热情,一个意志消沉、感情冷漠的人,不可能成为天才,修行也不可能会成功。

一个接触正法想哭的人,他的悲心很重,修行会有成就,没有感情就不相应,当你觉得心窝发热、脸上像有太阳照晒的感受,这就叫相应,只有正法,才有这种感受,不是正法,没有用。(编者按:所谓正法相应,即是正因、正缘相遇,所产生的瑜珈──联合,这是难能可贵的事,若是有‘电阻’,虽有正因,亦不相应,缘不具故。)

桶底脱落是什么?

问:修行的要旨是舍之又舍,放下一切,为何导师说要桶底脱落,就要熟读六祖坛经,研究指月录、五灯会元、碧岩集、圜悟心要,而且要拚命去装,这是否和古人所说‘为道日损’有矛盾、冲突?

答:‘桶底脱落’是形容‘理极必反’的意思。学法若能一切放下,最为省事,因为放下就到家了。如果放不下,只好挑起走。挑起走就是精勤修行;看指月录、五灯会元、碧岩集、六祖坛经、金刚经……只管朝空桶里猛装,有一天装过了头,理极必反──桶底脱落时,就知道原来如此了。

你说指月录看不懂,它并不是要你懂,它就是让你看不懂。越不懂越要看,看到懂了‘不懂’的时候,就会品尝到那‘不懂’的真正味道,的确是其味无穷。

桶底脱落的人,千七百则公案,只有一个答案。桶底没有脱落的人,看一百个公案,就有一百个答案;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念金刚经消除业障

问:我常做恶梦,听说读金刚经可以消业障,但是金刚经又很难看得懂,请老师开示

答:你若求懂,就不能去业障了,关键就在这里。由于你不懂,它确实可以去业障,金刚经极为可贵、殊胜的地方在于即说即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一切宗教所没有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要常作如是观想发愿念金刚经三千遍,你的恶梦就没有了。

梦是前尘缘影,过去多劫多生所累积的资料在发酵,要想去掉它,只有认真修行。

禅,不同于其他法门,不用记取那些废知识、闲知解。禅只贵现证,对你讲念金刚经何以能去业障的大道理,对于去除你的业障一点用处也没有。你若能依教奉行,念经三千遍以后,业障去了没有?你自己会最清楚。

念金刚经绝对可以去业障,所有的经都没有金刚经殊胜、究竟、彻底,金刚经如太阳,邪魔外道如霜露,太阳一出来,霜露就消掉了。

心空及第归

问:弟子初识禅门,未知门径,唯力持心经之咒语,尤以心烦、心绪不定之际,力加持诵过后,整个头脑空空的,无法思考,此情形是好是坏?恳求老师开示。

答:老师过去也曾有过‘本是一片闲田地,过去过来问主人’的经验。由于你漫不经心,并没有认真修行,所以时机到了,你不知捉住加以肯定,还在怀疑‘是好?是坏?’这就是如同‘叶公爱(画)龙’──只爱假龙,一旦真龙出现,便吓得休克了。

心地若空,慧日自现。‘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当心空时,烦恼不入,一切杂念妄想不生,只有一颗平等、清净的心空空朗朗,这个时候,你若把握住、肯定它、解释它,马上就见性了。如果你更能保持它,小心翼翼地照顾它,不要丢掉它,久久纯熟,便能大事了毕。如或不然,可惜当面错过。

如何自修才不会走错方向?

问:我已决心跟随老师学法,并知明师的指导对修行十分重要,但没有师父在身旁指导时,应如何修行,才不会走错方向?

答:要想学法,首先要作一次由衷的反省。把错误找出来与它绝缘,来净化自己。学禅不许胡说八道,不许染上神秘色彩,心理上要有正确的认知。可以看看讲词,听听录音带,常看、常听,便有不同的感受,慢慢会变化气质。

所有的圣人、凡人、好人、坏人、地痞、流氓、畜牲、饿鬼……其差距,不在外形,而在心态。

发心正,诚敬信够,对法没有电阻,就能接受传心,就能使你的日子过得不执著,自由自在。只要对法分得出正邪、真假,时时扬弃错误,没事时唱唱自性歌、安祥之歌,可以增加心的抵抗力。看过‘安祥之美’的人,都知道病从心生,从口入的病好对付,心病很难医治。只要把自己的心调和得空朗,包容别人而不放纵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彻底的胜利者。

如何对治胡思乱想?

问:看经、读书容易打瞌睡,而且胡思乱想的妄想难以克制,请问老师如何对治?

答:人从成长到现今,是活在错误中而不自知的,所以人有烦恼、有痛苦。修行(心)在去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要去掉自己那些苦恼,先要有正确的认知,然后下定决心痛改错误,这要看你有没有心力,心的力量是保证一个人做事或修行成功的要素。心力是由勉强到自然,慢慢锻炼出来的。勾践卧薪尝胆,陶侃每日运砖,都是克制习气、惯性的例子。你如果有决心自我克制、修正,一起妄想就打自己两个耳光,犯了错就自打两个耳光。老师在修行过程中就是这么做的,没有意志力就没有心力,修行就是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才能成功,如果是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必定一事无成。

如何才是真修行?

问:坛经机缘品:‘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既然起修皆妄,守住亦不真,不修不守又落入无记,不知究竟如何才是真修行?

答:修,是有为法,有为有成,有成就有坏,离不开成、b62 ⒒怠⒖账南唷W钌铣朔ǎ鸩皇墙心闳バ蓿皇墙心闳コ涫狄恍┦裁矗鹗墙棠闳ザ裟切┒嘤嗟亩鳎涯切┰静挥械模敛涣羟榈叵蛲馀兹ィ轿蘅稍俣保词潜居械模镜募词钦媸档摹U胬硎窃救绱说模镜牟皇强啃薅傻摹7鸩皇切蕹傻模腔沟帽拘末ぉせ指戳俗约涸镜男奶F鹦蓿奘裁矗科鹨荒钚娜バ扌校词怯形ǎ形挥胁换档摹J刈。厥裁矗坎恍胍兀丶词侵粗卸骺墒兀闶怯卸骺芍粗闶抢怼⑹a href="/remen/erzh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二障。真正的修行,无可守,虽然如是,对刚刚开始修行的人,必须要保任、管带;保持它、信任它,管住表层意识,带住安祥,如牧牛图上所说:初则桀骜不驯,慢慢调柔、顺适,最后驯服得赶都赶不走,到此地步,安祥是你,你即安祥,就不须要守了,所以说‘守住匪真精’。这都是见性以后的人说的,没见性的人,听起来自然会有些陌生,若能保任安祥保持一个月,再看这些话便会有亲切感,感觉这些话,等于是自己说的一样了。

何以断除烦恼,趣向真如亦是邪?

问: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唐张拙秀才悟道诗)。不知何解?

答:这是大澈大悟者的证言,正见加正受等于安祥;一个安祥的人,已经没有烦恼了还断什么烦恼?趣向真如亦是邪,安祥了的人,安祥就是真如,你就是真如了,还去找什么真如?真如者,如真也。为什么说‘如’,因为它还没有全等,佛在世是‘有余涅’,把肉体丢掉,即证入‘无余涅’。所以人修行成佛而称为‘如来’;‘如’其本‘来’之意,还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精纯,必须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如何才是真无念

问:坛经般若品:‘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请问:应如何修行,才能速臻以上境界?

答:无念法是佛法的核心,是佛法的生命。什么叫无念?有念即是无念。佛法是不二法门,所有的矛盾,都统一在法的实性当中。什么叫无念?无念者,有念也。无念怎么是有念呢?有念而不停留在念头上,不执著在念头上,有念而不是自我出发的念头(所谓躯壳起念),这样的念,有念即是无念,即念而离念。用原本的心态去观照,念即无念。如果你未认知原本的心态,亦即是说你还未曾见到自性,那你每一念都在心的表层生根,每一念都污染你的本心,每一念你都把它当成真实的,一切烦恼、不如意……便都因此而生。当你见到了自己的真心,能够经常保任安祥时,你的念头便像一片云,若有若无,它不会对你构成干扰,古人所谓:‘青山常不动,白云任往来’,这叫做真无念,这就是71f7罘鹁辰纾鸩皇俏弈睿鹗羌茨罾肽睿形薅纪骋辉谝桓龆墼裁鞯陌蚕樾奶希挥邪蚕榭梢酝骋挥心睢⑽弈睿绻桓鋈送耆挥心睿皇撬懒耍闶呛湍就肥肺薇稹K杂心睢⑽弈畈皇橇礁觯猜涠闶窍喽裕捅忱肓瞬欢拧/p>

若问如何修?如何相应?凡是伟大的事业,都须要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成佛须要三大阿僧劫,生生不退转要十万年,经上都有记载;但是佛有一个最慈悲的法门──见性成佛,勿须那么长久,一生可以成办,根性好的,当下即了。所以,你只要见性,最快了。什么叫见性?水性湿,火性热,生命共同的属性是什么?你若能肯决了它,就是见性,见性即是肯决原本的、不朽的、永恒的自我;也是自他不二、生佛平等的自我。你能肯决它,它就是你的法身。你能把全感情、全理智、全人格融入此一正见,你便能秒秒安祥,时时无念,这是唯一无二、最快速的成佛方法。

怎样增加心力?

问:安祥出现漏洞是否无记?修行过程总是七上八下、进进退退,是否心力不够?如何于动中修行得力?

答:安祥有漏并非无记心,无记心是无因无果,无善无恶,没有知觉,睡著了,叫无记。无记只是对修行无益,却不会构成修行的漏洞,漏洞是生理上的现象,如躯壳起念……等。

修行过程,七上八下是因心力不够。心力不够的人,力不从心,欲振乏力,别说修行不会圆满,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锲而不舍的。如果你像王冕、爱迪生一样把工作当享受,工作会带给你快乐、健康智慧、荣誉,而且会从工作中涌现出创新的能力;如果你对工作带著一种厌烦无奈、压力,以莫可奈何的心情去做,工作对你便是一种惩罚,会剥夺你的健康、喜悦、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使人生趋于黯淡。如何才会喜欢你的工作?首先你必须承认你应该活在责任、义务中,藉付出满足需要,这样每天忙于工作,却忙得心安。如果一个人有优厚的收入,而天天在家睡觉,那是在创造人生的负值。若果大家都只想获得而不肯付出,人会饿死,地球也会提前毁灭。所以,人要从工作中找出磁力(对工作的喜爱),磁力越强大,吸引力越大,做事一定会成功。比如画家毕卡索对美术有磁力,如果叫他去搞电脑,他可能交白卷。所以,自己是不是法器,根器好不好,这看你对法──禅,是否有磁力,是否是生活中唯一的兴趣?如果你觉得时时刻刻都少不了它,不能放弃它,谁也不能从你手中夺走它,若有这种兴趣,这种情感,你对禅自然就会产生心力。

一般人修行,只想获得,不肯付出;只想收获,不肯耕耘;只想成功,不想努力。这种错误观念,不论从事任何事业或工作,都是一种罪恶。佛法有修‘般舟三昧’的人,他不坐不卧,一直不停的走动,求什么?求心安,如果各位心态是安祥的,当你走过一条热闹的大街,好像没有看到一个人似的,而你也没有碰到汽车,也没有掉进水沟,这便是‘动中得力’的体验,只要你保任安祥心态,不管做什么都是得力的,不仅得力,而且省力。古人说:‘得力处即是省力处。’

保任之外可否打坐

问:到达彼岸有六波罗蜜,除了行深般若以外,禅定、打坐是否需要?

答:如能够先推有安祥以后,再去坐禅,那等于给火箭加装一具加速器,会更快,更有帮助。如果没有安祥而去打坐,对于锻炼心力,增加健康,不无小补,不过,要有人指导,因为打坐久了,会有些境界出现;有些是心理的,有些是生理的,如果心态安祥了,就不会出毛病,因为安祥等于正见加正受,有了正见,看得清楚,有了正受,如如不动之故。

‘思想虚空’不正确

问:开始读诵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后,心猿意马、心神不宁的情形渐渐减少,但因为自己常勉励自己‘思想虚空’,竟迷糊到忘记该做的事,甚至不想参与任何事情,请问老师其故安在?

答:佛法不是虚空,你弄错了。如果没有现实的人生,也就没有了佛法,佛法是在人的心之深处生根的,而不是虚空。你修行所须要的是安祥,而不是虚空,你要保持安祥、保持喜悦,因为安祥是幸福的泉源,喜悦是生命的阳光。你经常保持安祥,同时亦会拥有喜悦,有了喜悦,人就不会消沉,不会冷漠。因为一个意志消沉、情感冷漠的人,不可能是天才,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那是在浪费时间、虚掷生命。修行即是修正错误的认识和行为,所以你要赶快煞车,转变航向,以后要活在安祥中,而不是活在虚空里。

如何能使安祥心不失?

问:心态好时,整夜睡不著,恐怕影响次日的工作精神,但是隔日精神很好,并无倦意,在这种情形之下,应如何使它继续保持下去?

答:刚刚体验安祥的法味时,就如一个小孩得到了一个他喜欢的玩具,他会高兴得睡不著觉。一个人初尝安祥法味,那种飘飘然,有点醉三昧酒微醺的感觉,他是会睡不著,因为一来是法喜充满,二来生命力增强了,精神力自然比平常旺盛。在睡不著的时候,你就要秒秒观心、离念、无念、无相、无住,用这种心态躺在床上,即使是整夜未睡,次日精神仍然会很好,照照镜子,容光焕发。安祥就是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它会使人健康、喜悦,你一定要习惯,习惯了以后,修行就上路了。

真正皈依

问:可否请求皈依耕云老师?

答:皈依,即是皈向与依靠的意思。

苏东坡和佛印游西湖‘上天竺’,见观音菩萨圣像手中拈一串念珠。东坡奇怪地问佛印:观音菩萨岂不是久远劫前已经成佛,现在还拿念珠作什么?佛印说:念佛。念那尊佛?他只念──南无大悲观自在菩萨。东坡怀疑地问:念自己作什么?佛印说:求人不如求己。

我们学禅修心,要皈依自心真佛,如果各位想跟我作个朋友结个缘,我也不反对。在各位心目中,只要认为我是老师,我就是老师了。禅不讲求形式,过去认识的会友见面,有人问讯、有人鞠躬、有人顶礼,我觉得都是多余的。敬,发自内心,各位如果愿意跟我结缘,愿意做禅学会的会友,大家共同来砥砺、切磋,我非常的欢迎。

学禅在认识你自己

问:如何修行,才能见性成佛?

答:这几年来,很多人问:禅是什么?我给禅下了很多定义和界说。禅是什么?禅是心的原态──原态即是没有受污染以前的本心原貌。禅是什么?禅是生命的共相。生命的共相是什么?如果你知道了,就认识你自己了,识得自己就到家了,不必参禅了。问题就这么简单。

如果有人说:这不简单,我参禅参了许多年都没成功……那是因为你有障。什么障呢?业障──积业而成的障,业障遮盖住了你原有的本心,障蔽了你本心的光明(摩诃般若)。譬如瞎子看不到太阳,眼前只是一片黑暗,那是因为瞎子眼睛有障。

我还曾说:禅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为什么说众生与佛平等、自他是不二呢?你若入了禅,你就明白了。还有人问:禅是什么?我说禅就是你自己!禅如果不是你自己,与你无关,你何必参禅呢?

禅的第一公案,就是惠明在六祖大师面前所领悟到的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你认识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以后,你就知道了宇宙实相,知道了一切存在的真实,也就完成了自我突破,自我突破则一切突破。所以,参禅是一劳永逸的事,因为真理没有两个,你问我如何修?我简单的回答:认识你自己。

至于如何修才能成佛?首先你必须确认: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的不是靠修成的,凡是修成的都会坏。无念灵知不从缘有;灵知本心不是父母生我才有,更不是肉体坏了就无,说有说无是断、常邪见,而生命是永恒的、是无限的,要想证得生命的永恒,你参话头也可以,保任安祥心态也可以,但是第一步,你必须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这是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

反省,是为了去障,患有白内障的人若不求医彻底根治,还是看不清东西。你要明心、见性,见什么性?见宇宙万事万物的共性,也即是生命的属性,生命的属性是什么?这非常明显、非常一般、非常普遍的生命共性,你若是看不见、不知道,显然你有障,这话不是假的,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你怎么会不恍然大悟呢?不悟就是因为有障,所以请你去障。

去障的方法,就是反省。把时光倒流──今日反省昨日,今年反省去年……把自己过去所做所为,见不得人的、不好意思的、说不出口的……巨细不遗的一一写出来,写得越详尽越好,写完了可以变成一本著作,如果把它排版印成书,送给你的亲朋好友,那真是功德无量,累世的罪业都可以消了。金刚经上不是说吗?‘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儒也说:‘圣人之过,如日月之蚀。’如果我们肯把自己的罪过发露,让它‘见光死’,不必散发给许多的亲友,只要找一个你信得过的人,请他给你作见证,发露忏悔以后,誓不再犯,若能这样,则天大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这是佛的慈悲法门,如果没有这个慈悲法门,我们都无法修行了。有了忏悔法门,我们才不会僵化,才有新希望、新生机,修行才会成功。

有人说:老师啊!我曾经反省过了,但是没有效果。不是没效果而是你的心态不对,做得不由衷,你一定要极为诚恳、庄敬、认真,抱著九死一生──如果不这样做,我就没命了似的,用这种戒慎心情去做,就容易相应。如果你认为这太倒架子,太没面子……那是没效的。

反省,要在空闲、没有任何挂碍的时候去做,而且不要急躁,心要细、要静。每次做反省之前要祷告,祷告是必要的,你家里供奉谁就向谁祷告,如果没有佛、菩萨像,向祖先祷告也可以,请慈悲、善导,慢慢地发掘出来自己遗忘了的错误。如果做得很诚,把六岁以前都能够反省出来的话,就可以进而反省出自己的出生,再向前反省,便是宿命通了。

从下决心修行开始,要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凡是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绝对不做’;‘凡是不可为的事,断然不想’,这是禅学会最简明的戒律,只要能够真实地做到,心自然会安,人一定活得潇洒、自在、安祥。

妄想心重易随境转

问:安祥是最美好的心态,在修行方法上是否因人而异?对妄想心重、容易随境而转的凡夫,用什么方法来对治?

答:台南禅学会成立时,我就给佛法下了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方法就是方便,佛法除了方便,没有什么叫究竟的,方法对了,修行就相应。禅,是直下承当的。这些年来,有些人纠缠不清,在无法可说之下,我说出一个‘安祥’来。安祥是什么?安祥是三昧耶,三昧耶即是正受,正受即是真正的受用。很多人修行一辈子,都没有得到过正受,真正的受用就是安祥。正受除了真正的受用,还有正确的感受。我们活在五光十色的虚幻里,如果不认清虚幻而自我突破,便会心随境转,而失去正受──安祥。因此,禅的架构,一如鸟的两翼──一个是正受,一个是正见,有了正见和正受,就具足了禅的修持

最近,我写了一首杜漏歌,杜即杜绝,漏即漏洞,修行人如果把漏洞都杜(补)好了,修行也就成功了。

我们在修行中有那些大的漏洞呢?

一、邪思妄想:想是五阴之一,妄想多了便落入想阴,禅的心是光明的,想阴能把光明的本心障蔽,所以不要胡思乱想。

二、著相认同:把一切虚幻之相看成真实的而执著它,说是天长地久……其实,天既不长,地也不久,到时候都会坏,因缘所生的东西,幻化无常,没有任何一个永远不变的自我,如果你认同、追求虚幻,最后所得到的一定是幻灭。

佛法的基本精神是真独立,不与万法为侣,不与任何人、事、物同在,是唯我独尊的,不要人家叫你笑你就笑,人家叫你哭你就哭;真自由就是不受外在一切的干扰;真平等就是一切色、一切声皆平等,不管任何人赞美你、讽刺你、歌颂你、毁谤你……你都要不为所动,这样你才能保持安祥。

三、说话太多:话说多了心会乱,心一乱就失去安祥了。

四、生气发怒:因为怒火能烧功德林,好不容易修行累积了一点功德法财,一把怒火烧个精光,很不合算。

五、躯壳起念:最可怕的就是躯壳起念。如果一切想念都离不开自己的肉体,完全为这部机器而活,甘做机器的奴隶,被机器所躯策,不能主宰、操纵这部机器,因此太多人与草木同朽,这一生是白活了。

学禅不能像用菜篮子去打水,要想拥有安祥,你必须要杜漏、防漏。一个真正的禅者所显示的是亲和力和同化力。亲和力、同化力是现代语言,如果用过去的语言表达,就是‘以心传心,心心不异’,你如果想认真修行,想达到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那就是我刚开始所说的:你不可以不努力就想成功,不耕耘而想收获,不付出就想获得,你必须下一番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修行必须珍视安祥。因为安祥是法的现证,是法的现量,是入禅的基础,对禅来说,它(安祥)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

妄念很多要追根究底

问: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很多,平时待人处事,荣辱得失处处挂怀,不知如何对治,才能使心安祥自在?

答:像这样情形,有两个方法:

第一、要确认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你找到真实的自己以后,就获得了金刚心,有了金刚心,荣辱、是非、得失……对你都失去了干扰作用,勿须对治,自然没有挂怀。

第二、有妄念,就追根究底,看这妄念是从那里来的?像抽丝、剥蕉似的,找它的源头,一层层地剥下去!剥到最后,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不过,这得十天、八天或者更长一些时日,你要有耐心,绝不放弃,当你找到妄想的来源以后,你就能够当家作主了,从此,你要想就想,你不须要想,它不敢妄想。至于说一切得失、利害……那都是一种自我执著,妄想不存在时,得失、荣辱自然也都销声匿迹了。

如何保持平常心

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并且不忘修持?在学佛过程中,是否人人都会遭遇到阻碍?如何去通过、去适应,然后做到随遇而安?

答:能够保持平常心,那已经到家了。平者平等、常者不变,平常心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虽然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坛经的三无──无念、无住、无相,皆归于一(安祥),能够生活于不二法门之中,做到自他不二、得失不二、生死不二、定慧不二……一切都是不二的,果能如此,才契合于平常心,能够平常心了,还有什么问题呢?

至于修行中的障碍,人人都有,而且不同,人最大的缺点是不敢面对问题,知难而退,这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要知道那些障碍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既是自己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造业受报,理所当然!没有人能够破坏因果律,因果律在形式逻辑里便是‘自然齐一律’,是大自然界统一的法则。如果换一种口吻便是天律、天条。我们过去欠的债,必须要偿还,不可以耍赖,不可以想躲,躲不掉的。‘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修行人如何通过这个障碍呢?反省、忏悔。比如说:你过去曾经偷人家两块钱,那个人如果还在,你就寄还他二十元,并且说明经过,为求心安,请他原谅……诸如此类,面对问题,一一解决,不要怕,坦然处之,用一种忏悔的心、补偿的心、求对方宽恕的心……能够这样,便可消业去障,重报轻受。如能由衷地下这个反省忏悔的工夫,不但可以去障,而且修行成功有望,若不透过这种自己惩罚自己的行为,业障是不会消的。

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问:我接触佛法两年多了,自觉不是很放逸,此生最大的愿望是‘开悟’。曾经看了一些书,上了一年多的佛学课程,基本的佛理概略的知道了,目前状况:一、空闲时数息;二、念头出来时,我知道,但是一下子又跑了。我的问题是:我希望能够开悟,可否开始打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禅打成一片?我在建设公司上班,公司内充满了贪嗔痴,看不到禅,我也知道不该想的不去想,偏偏它(想念)又不请自来,我发觉自己是个念头的傀儡,我没有智慧,没有定力去对付它,恳祈老师给我开导,万分感激!

答:希望开悟,动机虽然是好,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耕耘就是收获,不要离开耕耘求收获。开悟的‘悟’字,只是悟了自心。真正的开悟,绝对不是悟出了什么可以说明的真理。谁要是悟出了一篇大道理,那表示他并未开悟,如果逢人就滔滔不绝地大谈道理,那是著魔。魔是什么?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就是魔。魔有个共同的标志──傲慢,如果看到有人洋洋自得地说‘我悟了’,见人即口沫横飞,目空一切,赶快离开他,如果你和他交情不错,应该不客气地打他两耳光,然后泼他一头冷水,叫他清醒一下。

‘悟’,是怎么回事,古人都不讲,而今既然拈出了个‘安祥’,实际上已经把禅的内涵都告诉了你,一切都说明白了,再亲切一点说,你也品尝、体会到了!

古人参禅,参到山穷水尽,才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们各位体会一下现在的心态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现在的心,即是如如不动的心、定慧圆明的心、非常安祥的心……你去找妄想,找得出来吗?你去找烦恼,烦恼在那里?你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珍惜你这个心态,不必去求开悟了!不用去求成佛了!你把此刻的心态保持住,从生到死都不要丢掉它,就是开始迈向生命圆满之路,我敢打保单,你一定会成功。否则就是当面错过。

所以,悟,不可能悟到任何道理,山穷水尽了,到达一切理、一切事、一切众生的源头,全身融入大圆觉海了,这是一劳永逸的事。以后的日子,就活在本地风光里,人虽然活在地球上,但是心却是活在常寂光的世界里,以常寂光的心,活在这个五浊世界,虽然活在五浊恶世,但却是活得洒脱、自在。所以,禅是既淑世又出世,既存在又超越的。

至于打坐,我劝你不必,因为打坐、禅定,是不能离开师父的,你到了什么程度,出现什么境界,是对?是错?师父可以随时提醒你,如果你一个人去打坐,那很危险!而你以求健康的心态去打坐,没有必要,你已经很健康了,你又不参加奥林匹克,勿须再提升体力了。如果要提升心力,用不著去打坐,随时随地,勿忘勿助,即是恒心、毅力、意志力,加起来即等于心力。你自己念头来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但是进一步要马上批判,错了马上改。你已经上路了,我看你的境界不错,再下去一定会愈来愈好。

至于说工作场所充满贪嗔痴,一般众生就是那种样子,这与你自己无关,只要对外不认同、不著相,他好他坏,根本不相干。这样你才能‘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否则你老是心随境转,还怎么修行?

过去,我有个朋友向我诉苦:说他有一个同事,坏得很!人坏、心坏、处处叫人讨厌,躲又躲不了他。后来,我调换了一个单位,不久,他也调来了,还坐在我的对面,天天看著他受他折磨,真是要命……。

我说:这用不著去担心嘛!他好他坏与你无关啊!他又不是你太太,也不跟你过一辈子,他不喜欢你,你也用不著跟他办离婚手续,管他干什么?他说他经常否定我、看不起我、把我批判得一文不值……。我说:你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难道是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吗?如果你是这样附属于他人而活,那多没有意义啊!他听了终于醒悟了,以后他只管活自己的,再也不介意别人的扭曲了。

修行,就是要觑破、放下,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安祥就是般若,只要常常保持安祥心态,什么都难不倒你,也打不倒你,因为你有了安祥金刚不坏之心的缘故。

观心的要领和方法

问:请问老师如何观心?观心时,是否不随念头继续想下去?

答:‘观心’有很多方式,你先要认清一件事,在修行任何法门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彻底的忏悔,然后才能消除障碍,与法相应,不然心垢太重,犹如电阻太大,电流是通不过的。

佛教各宗派都重视反省忏悔,若不反省,你就不能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我真正反省了以后,而且反省得很由衷、很彻底,就会清楚地认知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好人,好到什么程度?是坏人,坏在甚么地方?坏到什么程度?人究竟比一般动物高明多少?经过反省你就清楚了。认真忏悔以后,你那些我慢、执著、自以为是的偏去个性就会降低。

六祖坛经有无相忏悔,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修正自己偏颇、割裂了的表层意识,而本心原本是完美不须要修的,要修的只是我们这七零八碎、欲振乏力、多元的、分裂的、不统一的表层意识。我们在修正它以前,当然先要知道那些地方需要修正。反省就是对自己的想念行为作一次检查。经过反省忏悔以后再去观心,心就不会太乱了。没有事的时候静坐观心,有事的时候随时观心,方法很简单,扼要地说,不管想什么,自己都要清楚地知道就行了。古人说:‘识得不为冤。’

我在台南的时候,有位朋友每天早晨都在体育公园散步两小时,我问他:‘你在散步的时候,都想些什么?’他说:‘我散步时只是在散步,并没有想什么。’这种人很可悲,为什么?无明垢重,自己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显然失去了主宰,完全失去控制了。人可能不想什么吗?两个小时什么都不想,这是不可能的,而想了许多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生命力衰退的现象。这位仁兄果然不到半年,在散步中摔了一跤就‘奉主召’了。

我们若想提升心力,就必须秒秒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要养成习惯,发觉这个念头不好,立刻把它丢掉,经过反省出来的坏念头,应该不再浮现。我所讲的话是可以求证的,是通得过实验的,只要你反省得很由衷、很虔诚,该反省的事情它就会映现出来,不须要你去苦苦思索,你只要把自然忆起的过错写下来。为什么要写呢?写下来见光,光能除暗。如果你反省很彻底、很由衷,那么反省忏悔过以后,这些念头就不会再浮现。如果你由反省而观心,从生到死打成一片,不是说一天只观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这样是没有用的,要不断地观心,工作时管带,就好像买菜时带著孩子,牵紧他,不要让他走失一样。孩子上学了,当你做完家事,没有事的时候,可以坐著观心,看看本来的心态是什么觉受,向自己的内心找答案。

总之平常不管是工作、休息或娱乐,都不要忽略自己任何一个念头,不要让它在你不自觉中溜过,当然也不要压抑让它停止。

六祖说‘念绝即死。’人不能没有念,但应该是正念,也就是光明的想念,以及与工作、学习、修行有关的正思惟,和由责任义务出发的正念。

修行只须以正念取代妄想就可以了,如果把所有的念头不分正邪、明暗一律停止,就偏离了中道,突出法执了。扼要地说,人应该主动地去思惟、想念,不要被动地、不自觉地跟著妄想走,不要让妄想牵著你的鼻子走,让你陷入‘想阴’。

我们的头脑是个工具,用它去思索,并不影响修行。中国佛教的大师们,都有深邃的思想、有崇高的成就。思惟、想念会妨碍他们吗?不会的,只有邪思妄想才会影响修行。八正道中的正念和正思惟,都是修行的工具,善用工具就是正行──真正的修行。

扼要的说,修行必先反省忏悔。主动正思惟以主宰心国。当我们思索任何一个问题,没有得出结论、答案之前,不要半途放弃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假如每个问题都想一点就放弃,而且习惯于这样想,以妄想、空想、幻想为享受,久而久之,当你想一件事情时,就会同时涌现许多不相关的问题,当别人问你这个问题时,你就会答那个问题,结果就会形成精神分裂症。

我们用脑,对脑力的开发,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主动用脑去思惟、发掘生命的实相,只会增进健康,绝不会妨碍修行。大家不要以为无思无为就是修行,无思无为只是无私而思,无我而为,则思即无思,为同无为。所谓‘繁兴永处那伽定’,何曾动著那原本无思无为的心态?

如何破除无明?

问:菩提自性既然本来清净,那无明之一念,又是如何产生的?恭请开示。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的很好。这个无明是根本无明,也就是俱生无明,我们讲心经,提到十二因缘时,略略提及,它是与生俱来的。既然是本来清净,何以有山河大地?

圆觉经上曾有菩萨问佛:‘诸佛如来,什么时候再变成众生呢?’佛就问他:‘譬如黄金由矿石里提炼出来后,你说说看,这纯金什么时候再恢复成矿石?’这位菩萨说:‘这是不可能的。’佛说:‘诸佛如来也是这样的。’这就说明了人的无明,与佛性同在的根本无明,也就是伴随著人诞生的俱生无明。生命没有经过开发、锻炼、净化,是浑沌的。因此众生虽有佛性,若不开发,当体就是无明。

自性本来清净,是说没有受胎前,没有受熏以前本自清净,没有造业以前的心,原本解脱、光明,一旦起惑造业,就面目全非了。

佛法是对众生说的,人既然有了肉体而生‘我执’,同时也就有了无明,既然有了俱生无明,无明与生俱来,从生下来就在执我、著相、认同,而迷却了本来面目。小孩子见东西就抓,然后产生贪爱、见取,虽然自性本来清净,怎奈众生背觉合尘?因此,参禅即是要人参究‘无无明’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教人找回那颗失落了本来清净的心。

本心既然本来清净,为什么又有分别心呢?那是因为你从小习惯‘见取’、‘分别’,在森罗万象,五光十色中,迷却了来时路,尘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你只要找回那‘本来清净’的‘本来面目’就对了。而且你有权、有责任、也有能力净化你自己,当你抖落尘垢、销尽无明,把自己净化了以后,就是不怕火炼的真金了。也无须说的太远,最简易的是只要你能保持现在的心态──你现在的心态,既不多一样,也不少一样,只要你保持住现在的心态,就‘直了成佛’了,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八风不动固守封疆

问:十月二十三日参加禅友座谈会,心中充满安祥,但后来家人告知一件不愉快之事,安祥便消失了,请问应如何对治?恭请开示。

答:如何对治?就是八风不动,不要被外境所转,固守封疆。如果勉强地区分我们人的心意识,大概有四个层次。第一是睡眠意识,睡著了什么都不知道了,睡眠还会有意识吗?如果睡眠没有意识,新发明的睡眠学习机又卖给谁呢?睡眠是有意识的。

第二是二元意识,也就是相对意识。早上一睁开眼睛,入目全是相对的:人我、物我、是非、好坏、得失、对错……等等都是相对(二元)的。

第三是自我意识,突出纯粹的自我,又叫‘独头意识’。参禅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像虚云大师,倒茶水烫了手,摔了杯子,就开悟了。那就是说,当你把意识集中到唯有独头意识时,触机遇缘,再把独头意识打破,便呈现无我意识。初学佛法的人,开口闭口一个劲儿地说‘无我’,须知那是不可能的。古德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一定先要‘唯我独尊’,长时的涵养、保任,然后才能无我、非无我。

我这么说,重点不在谈有我、无我,各位不要误会,如果你以为后者起,前者消,一段段地丢掉,那就错了。并不是二元意识抬头就抛掉睡眠意识;自我意识凝聚就丢掉二元意识,到达真无我意识时就泯灭自我意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后者涵摄前者,如此涵摄就形成均衡的心态,否则便会过与不及。这种心态是种什么觉受呢?它就是你现在正在感受的,这就是中道,也是甚深安祥。

人们若用这种心态去面对五彩缤纷的社会,就会有‘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省力即是得力的受用,也就是‘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的大圆镜智现前。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靠时间来完成。菩提种子在你心里还没有发芽、生根、茁壮、转化前,要细心‘保任’,等到有一天,安祥即你,你即安祥时,不管到那儿去,你永远都拥有安祥,就有自受用分了。‘不经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收获必须耕耘,成功要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现在一般人的心理很可怕,他只想获得,不肯付出;只要收获,不肯耕耘,甚至最好是你耕耘,我收获;搞六合彩、大家乐、玩股票乃至抢银楼、绑架……等等罪行,都是由这种心态所造成。这就是只管今天,放弃明天的心态,一个不畏明天的人,他怎会拥有明天?

我们学法,应该以耕耘搏取收获,以努力换取成功,如果你不下一番工夫,没有经过净化和锤炼,就不可能会修行成功。见性成佛是没错,那是因地佛;只是具备了成佛的基本前提,还没有获得结论;树苗虽种植了,要想吃果子那还需要下一番灌溉、培植的工夫才行。

自尊自重才能活得自在

问:‘我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好,连作梦也是如此,怎么会这样呢?’另一个问题:‘某人并无得罪我之处,但我见他一举一动皆觉讨厌,明知不对,但一直改不过来,应如何对治?’恭请开示。

答:烦恼从那里来?烦恼从人来。但如果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你能活得下去吗?必须互助、互济、互依、互存才行。

人都有些排他性和干扰性。唯有自尊、自重、自信,才能活得自在。试看玄奘大师、法显大师,通过丝路到印度取经,来回途中就走了十几年,没有心力行吗?修行需要心力,很多人都习惯于看别人的脸色去生活。我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的。’请记住我这句话。如果你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建立在别人主观浅见的好恶之上,你就不免活得很苦。正确的态度是:人活著只求心安。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就可以活得心安无愧了。至于说常常会看别人不顺眼,那是突出‘我执’以后的偏见,也是烦恼的根源。

六祖坛经告诉我们要‘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非,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不要去挑剔别人的错误,而要‘照顾脚下’,也就是保任,莫忘修行。

修行要‘如救头燃’,那里有闲工夫去注意别人的好坏?若是发现别人错得离谱,因此而生厌恶心,那就更不应该了。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谁都厌恶他,此人活的岂非可怜得很?更何况人若是活在错误和罪恶里,那就更可怜悯,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一个走向罪恶的人也就是在走向毁灭,活在错误里的人,必然也是活在烦恼之中,怜悯他都来不及,何须生气呢?

如何辨别修行有无进步?

问:努力修行,但是进步了没有?如何辨别?

答: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的心灵救济法门。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就端看你烦恼有没有减少?活得是否潇洒、自在而定。

有人问我:‘禅既然是实证的,怎样才能感觉得到?看得出来?’我说:‘禅是让你清清楚楚地感受得到,禅常常显示在你对人群的亲和力与同化力上,而能使自他都能清楚地感受,恰如立竿见影一般。’

什么叫做亲和力?一b5d个活在安祥中的人,他就是禅。安祥就是正受,一个活在正受中的人,秒秒享有真实受用,他怎会讨厌别人?反之,他会使人觉得可信、可亲,这就是亲和力。

甚么是同化力?一个已除去大半心垢,到达秒秒安祥的人,他对人会有同化力,能让别人的心态跟你同质,而感到安祥自在,这就是同化力。

何以证明自己进步了呢?最显著的就是错误少了,烦恼也少了。如果烦恼还是那么多,显然错误没有减少,距离佛法就太远了。

如何克服胡思乱想?

问:明知不要胡思乱想,却无法不想,应如何克服?

答:这就证明你没有心力,业障太重。什么叫业?就像是事业机构一年业绩的总和;佛法说业有净业、染业之别;有恶业、善业之分。恶业太重、太多了,如果没有经过反省、忏悔的功夫,本明就会被障蔽,心力就不够,欲振乏力,凡事总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人如果不肯努力改变此点,此生便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了。因为一切事业都完成于心力,离开心力,就不能显出人的价值。

古人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古人求法,历尽千辛万苦越火焰山,渡黑水河。我们以前看西游记,总以为火焰山是杜撰的,现在证实的确有火焰山,那儿平常气温高达摄氏八十度。在‘丝绸的路’中,不但真有火焰山,而且也的确要经过很多个国家,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了,但那些遗址还在啊!大师们的不朽功德,都是靠心力完成的。

什么叫做心力?它的属性是不动摇,不管有多大的诱惑和威胁,都绝不动摇、不放弃,面对再大的艰险,也无所畏惧。你若有这种决心、毅力,你就有心力去‘解行相应’、‘知行合一’了。倘使事事都知难而退,欲振乏力的话,不要说是修行,就世间法而言,任何事你都不会成功。爱迪生唯读了两、三年的书,他以研究发明为最高兴趣和享受,耳朵被车长打聋了,也不放弃研究发明,而且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对研究发明上瘾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乃至厂房被烧了,他重头再来。人如果没有这种心力,怎么可能突出人生最高的价值?又怎么可能迸发出生命的潜力、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呢?

我们要想修行成功,不要忽略了两种因素:‘情’和‘理’。‘理’就是智慧、理智;‘情’就是情感;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写信给我说:‘老师啊,为甚么我听您讲话的录音带和唱自性歌时都会掉泪?’我说:‘这是好消息,是你的善根发露了。’什么叫善根?就是自性在发露。善根包含有情和智,如果把‘情’抛开,只有理智的升华,结果会因为偏而不圆落到小乘。

古往今来,不管是入世、出世,一个情感冷漠、意志消沉、没有足够生命活力的人,不可能对众生有所贡献,也不可能发挥生命潜力、创造人生的价值。所有的天才,也都一定是热情洋溢的人。所以,菩萨‘悲’‘智’双运,把智慧净化、升华成摩诃般若,把情感扩展、升华成‘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和‘同体大悲’──对众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因此我说这种情况是好现象。我们切记,不要忽略了‘悲智双运’才是菩萨行,要付出心力,要坚持到底,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支配自己,就会自己惩罚自己而活在无奈之中了。

如何突破病痛业障?

问:想努力修行,但是带3d0d著一身病痛,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该如何突破此一业障?恭请开示。

答:这是互为因果的,因为你业障重,才会有一身的病。天下事,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结果。各位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就知道,人的病都是由心所生,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在内经中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西洋人则讲‘病从口入’,从口入的病好治,从心生的病就不好治了。这要靠反省、忏悔。一身是病,这表示你的想念太多,而且想念黯淡,分别心重,常常苛求别人,宽容自己。请你作一番由衷的反省,真诚的忏悔,以昨死今生的决心,重新出发,做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时观心,念念自觉的人,一切都会改观的。

攀缘心重怎么办?

问:攀缘心重,怎么办?恭请开示。

答:攀缘心重,原因就是心外有法,对外认同。你要是内不攀前尘缘影的妄想,外不认同,就会远离攀缘‘脱颖而出’了。

一个人独处时最难啦!有位朋友跟我说:‘我是想修行啊!但是,你看我这么忙,只好等到退休以后再说了。’

后来这位仁兄退休了,我说:‘你现在有时间了。’他说:‘是啊!’我说:‘你上午干什么?’他说:‘上午给老朋友写了两封信,给旧部属打了两通电话,就这么打发了。’我说:‘一个电话谈多久?’他说:‘大概二十分钟,两个谈了四十分。’我说:‘为什么?’他说:‘闲得好难过啊!一个人枯坐在家里太难过了。’

由此可以知道,人要真心修行,在闲的时候修固然好,而在境上磨练更有力量。如果没有下定修行的决心,时间再多也没有用。你说苦于攀缘心太强,谁要你攀缘?是你自己要攀缘的,如果你肯猛踩煞车──脚煞车、手煞车同时又拉、又踩,它就不会攀缘了。你自己不能主宰自己,而放纵自己,放纵的结果,就越来越没有心力,以至完全失控了。事实上,你不是没有心力,而且人人都有心力,毛病出在你没有认真地自我主宰。

雍正皇帝见玉琳国师根器很好,只是精进不够;于是就拿了一把宝剑告诉他:‘我给你三天时间,你在这三天以内若不开悟的话,就拿这把宝剑自己了断吧!不然的话,我要把你推出午门斩首!’剑架在脖子上,面临生死边缘啊!玉琳国师废寝忘食地参究著。到了第三天果然大澈大悟了。当然啦!我不会弄个手榴弹挂在你的脖子上(大众哈哈大笑),但起码你应该约束自己,主宰自己。你如果说没有心力就放弃,那任谁对你也没有办法,那是你自己的事嘛!你让它有力,它就会有力;你自认无力,它就无力了。你若抱著如救头燃(头上失火)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心力?不但有,力气一定会大得惊人!

修行是否一定要禅定或诵经

问: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修行,是不是一定要禅定或诵经?恭请开示。

答:对于见性的人来讲,禅定是‘加速器’,如同太空梭外面安装了个火箭。禅定是很好,但是如果理路不明,法眼未启,坐禅恰似‘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极为危险。修行是‘独行道’,各位要记住这句话。在‘观潮随笔’里,我引证佛经,说明佛法的基本精神就是真独立、真自由、真平等,修行若不能独立,是不行的。独立并不是要到荒山野外没有人迹的地方去独立,而是以无住金刚心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独立;在人声喧哗的大庭广众中去独立,不受任何干扰而潇洒自在。

禅定一定要有师父教,并且要有师父在旁边才行。一个人盲修瞎练是极为危险的。你若想禅定,不如在休假的时候,到修禅定的寺庙,皈依一位师父,在他那里练比较安全,自己在家里打坐不好,一旦控制失当,不管是受惊、受风,或者受到坏空气的污染都会生病,而且这种病很难医治,所以我劝你不要打坐。至于念经,金刚经、六祖坛经……都可以念。

如何才能得到正见及正定?

问:正见和正受犹如禅者的两只翅膀,一个初学禅的人,如何能得到正见和正定?恭请开示。

答:什么是正定?就是心很安定,安定得很正确。有没有安定得不正确的?也有,吃了镇定剂会很安定,但那种安定是不正确的、不究竟的。那只是滞碍了生命的活力,那会降低思考能力,使人的感觉迟钝;而正定则不然,它是定慧圆明的。

初学的人,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正见,所谓正见是指能澈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不仅见自己的本来面目,而且也会见到一切事、一切理和万生万物的本来面目。所以正见不可能像开眼见明,闭眼见暗那么简单,具体可行的方法是照杜漏歌去行。杜漏就是杜绝那五个漏洞:不对外认同。不妄想。不突出‘我执’──生气、不满。少说废话、不躯壳起念。能这样就能保任安祥。当你秒秒安祥不再间断时,你的心会自然发酵、扩张,久之就能由离执而去执、无执。

法华经里说二十年中但令‘除粪’,除粪就是去除心中的尘垢,尘垢净除尽了,本心就发露了,如此则正见、正受一时具足。你只须保持安祥的心态,不必管它正见与正受,真实的禅者,安祥对他不但是必须的,同时也是足够的。在座的就有人修安祥禅而成熟见性、大事了毕的。

开悟的类别

问:坛经里面提到,惠能大师初闻一客诵金刚经,心即开悟,此‘悟’与后来五祖为其说金刚经时之开悟,二者有何不同?恭请开示。

答:悟有省悟、有体悟、有顿悟、有证悟。古德说‘我平生大悟三十次,小悟不计其数。’就深度而言,悟有多般。六祖初闻客诵金刚经时的悟,是省悟,省悟了什么?省察出人应该以无住心活在使命里,而人的基本使命,就是完成心灵的净化与进化。从而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与发掘真实的自己,使无我之‘我’能够抬头,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净化,尽此一生打一次彻底的胜仗,以赢取生命的永恒。这应该是六祖当时的省悟。如果六祖当时不省悟而是证悟,就不会到东山去学法了。

五祖以金刚经给六祖印心,才是证悟与印可。六祖宿具大智慧,在五祖那里,感受到了法味,舂米八个月,就完成了‘降伏其心’的工夫,具足了正见与正受,于是五祖给他印心,予以完全的肯定,这是非常稀有、可贵的事。

关于吃素的问题

问:台北有位会友道心很强,但是却强调一定要吃素,而且严格要求太太儿女都要吃素,请问这样是否正确?

答:吃素是件好事,世界上有很多非宗教的团体都在倡导素食主义。因为吃素有益健康,但这要看什么人?假如一个小孩子正在发育期间,强迫他吃素,不但影响他发育成长,而且会影响其心理的正常。

一个工作十分忙碌的人,肝脏负荷重,他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只吃植物蛋白是不够的。

吃素是有功德。就出家人而言,吃素在中国是必须的,但在外国如泰、缅传承上座部佛法的僧众却不吃素,何以如此?你只能问他们,我不愿谈这个容易起争的问题。就我们俗人而言,吃素与否,各凭志趣,不必勉强,如果杀生,这就坏慈悲心了,因为佛法最大的力量是慈悲,最大的动力是慈悲,最大的神通也是慈悲,我们若去杀生就不对了。佛有个方便法门,楞严经讲的三净肉──自己不杀、不为自己杀、自己没有看见宰杀。不但是佛法如此,孟子也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吃不吃素是自己的事。古德说‘吃是你的禄,不吃是你的福。’能够不吃,那是最好,如果白天不吃肉,而晚上梦中却大吃红烧肉,那很危险,死了要堕饿鬼道,倒不如吃三净肉算了。至于强迫全家人跟他吃素,这样不好,应该尊重每个人。况‘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何必勉强别人,让他烦恼呢?这显然已破坏了家庭的调和。

如何阅读指月录?

问:指月录看不懂,应如何阅读才能懂?恭请开示。

答:禅宗的公案、语录,是只‘批发’不‘零卖’的。这话怎么讲呢?若果你正见具足,一千七百则公案的答案都是相同的;一则通了,其他也都是如此,就像‘骨牌效应’一样,一倒全倒,‘一处如此,处处皆然’。不能说几条看懂了,几条看不懂,若是这样,自认为懂得的那几条也不是真懂。要嘛,就全懂,否则就是全不懂。你若要我给你点一下,也可以。指月录中的文字是‘以有言显无言的’,用语言启发你悟到那个非语言能够形容的。我再给你一个索引,当德山禅师开悟到不疑之地的时候向龙潭说:‘从今以后再也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上常挂的是个什么字?不用说你也该明白了吧?那就是指月录的答案。也就是一千七百则公案的总答案,就是那个字。‘老师你为什么不说?’我不敢说,说了怕烧掉眉毛,烂掉舌头,你自己去参吧!

如何做到在睡眠中心识不昏迷?

问:行、住、坐、卧无一处不须秒秒观心,然在睡眠中,心识觉知昏迷,善根沉没,应如何观照才不致渗漏?

答:我对你讲最实在、最根本的话,你只要保持心的光明无亏,想念行为要能使‘鬼服神钦’,你就会有到达寤寐一如的一天。平常在白天秒秒安祥,心中空空朗朗,晚上睡觉的时候,一躺下去就是寤寐一如了。这需要长时间的修行才行,千万不要冀望少耕耘多收获,少努力多成功,用小力成大功,没这回事儿。

无为法的差别

问: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如何解释?恭请开示。

答:既是一切贤圣,又是行无为法,差别在那里?差别就在无为法。菩萨有十地,十地就是十种差距。佛经上的‘地’都是指境界。菩萨有十地,是说有十种境界,为什么不一超直入如来地,而要通过十种境界呢?因为菩萨每初到一个境界时,难免觉得境界殊胜而起微细法执,因而停滞,待到猛然警觉‘途中非家舍’,不可贪图路上光景,延迟到家时间,才毅然前进而上上升进。从大乘的十地菩萨,到小乘的四果圣者,都属于‘无为法’的圣人,而差别宛然存在,差别只在‘无为’的程度而已。

不要被情感左右

问:我经常发现自己被情感所左右,譬如说,看见老年人还在工作,心里会觉得很悲伤,不晓得怎样才能不受情感左右。恭请开示。

答:古德说:‘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这就是说触境生心,就会体用各别。当情感扩展时一生‘住’心,就与理智不平衡了。对老年人境况的同情是好的,这叫悲心,但是执著事相就不合中道了。这种心态很好,但要保持情感与理智的平衡,才能悲智双运。不要心生执著,只要在你体察到人生是苦时,发愿为解脱众苦而修行就对了。于无为法不落差别的,只有‘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因为‘法身无为,不堕诸数’嘛!

皈依师就是皈依自己

问:可否请求皈依导师?

答:皈依我就是皈依自己;你发心学禅,念念以我为师,我就活在你的心里,你让我活在你的心里,你就是我的弟子。

禅,是无相、无念、无住的;是即相离相,即念离念的,只要你接受‘禅’的心态,你的心跟我的心是同‘质’的,至于‘量’,则要由你自己去发展了。如果你把这个相同的‘本质’──心态丢掉了,你就不是我的弟子了,这一点特别重要,请各位注意。不仅只是刚刚初发心的人,跟随我多年的弟子也是一样。

在老师跟前听老师讲话,左耳进,右耳出,没有被老师的舌头所转,这才高明。你若是能记住老师的讲话,表示你很差劲!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无住生心’,没有契入不二法门。

什么是心?心即是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皈依自己不是皈依你那胡思乱想的分别心,要皈依你那无念、无住、无相的最原本的心;如果你听懂了,做到了,你就是我真正的弟子。

如何打破无始无明?

问:我有三个问题──一、真正的证悟,经上说必须打破无始无明,请问如何打破无明?二、观心如何才能做到‘我觉故我在?’三、何以定慧圆明就是‘安祥’?恭请开示。

答:无明就是无知、愚昧,说得明白些就是认假为真,认同虚幻,不认识真实的自我。人的脑子,充满了常识,任由官能的驱使、支配,把机械惯性的官能,当成是自己的身、心;眼见、耳闻惑于假像,活在错误中,才不断的滋生烦恼。要破无明就要先认清假像,什么是假像?万生万物有永恒存在不变的东西吗?一切都是条件的组合。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果你把所见所闻所知都当作真实的,被那些假像欺骗,不是无知、愚昧的‘无明’是什么?经上说: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就是六贼,修行人要整顿自己,广积功德法财,不要再被家贼所害,所以要‘观心’。

观的要领很简单,就是‘念念自知,秒秒自觉’,妄想来了,马上知道,知道了就不足为患,就怕不知道,知道了要不要打消它呢?如果你再生个‘打消妄想’的念头,那是‘头上安头’──妄上加妄!

禅要真参,不要浅尝辄止,观心观得好,观到家时,那就海清河晏,天下太平,从此‘随缘不变’。如何是随缘不变呢?要通得过考验;别人说你、骂你,你不生气。统一发票中了特奖,血压没有上升,不会兴奋。你丢了钱或东西,也没有少吃半碗饭……这叫有了结果,有了结果就是肯定,不再退失了。

至于说定慧圆明何以就是安祥?因为偏定容易昏沉,会落空;偏慧就会掉举,掉举就是胡思乱想,而安祥的人,清明在躬,说话不会语无伦次、写文章不会陈腐,因为从‘客观意识’里流露出来的东西绝对没有成见或偏见。保任安祥是高级的观心。管带安祥就是牧牛。安祥不但是定慧圆明的心态,而且是不二法门的证量。只要你守住安祥,就到家了,没有什么比安祥更可贵的了,因为安祥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但是你不要掺杂;掺杂就会起化学作用,杂毒入心的病最不好治,如果你能够肯定这一点,修行就不会再走错路。

如何才能大澈大悟?

问:如何才能大澈大悟?什么样的标准,才是达成生命圆满?

答:‘悟’就是‘我’和‘心’,大悟就是明白了自心。大澈就是看到了一切事、一切理的源头、起点。当理未萌、事未生、众生不有、威音王佛以前,看他是个什么?你若于此肯定、不疑、不再找了,那就是见性,如果不能肯定,便是入宝山而空手回。

什么是见性?水性湿;液、固、气三态的共性都是──湿。火性热,不管它高到千度、万度,低到微温,它的共性是──热。生命的属性是什么呢?人人都应该很清楚,如果你不明白,那是你不肯用心,也就是说你不愿付出,只想获得,让别人耕耘你来收获,天下有这种便宜事吗?你仔细去参究一下吧!保证你能够大澈大悟。

大澈大悟,就是看得很澈底,找到了一切真理的老祖宗,找到了万事万物的最初因,到了理的尽头,事的尽头,就看到了永恒相,离却了生灭,超越了一切世智辩聪。

禅的特色,就是超越;既存在又超越,既淑世又出世,既具象又抽象;但是,你不要搞那观念游戏,什么有、无、非有、非无、非非有、非非无……最后到了一百个‘非’,那不是戏论是什么?

你如果要大澈大悟,保持安祥就够了,时日久了以后,自然会起变化。为什么呢?‘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又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凡是学来的,听来的……统名戏论,你本能的智慧,一切具足,能够开发出来,便与佛无异。

六祖惠能大师没有念过书,而他说的法,千百年之后,仍闪烁发光。没有六祖,就没有禅宗,没有禅宗,不但没有佛的真血脉,儒家的思想早就僵化了;有了禅,才有宋、明的理学;有了禅,才有‘庐山烟雨浙江潮’的禅文学。禅与现实人生,实在是密不可分,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搞清楚呢?

所以澈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我们现在的肉体,是个化学工厂,也是一部机器。日本的高桥先生说:‘这是个缘生之舟。’禅宗说:‘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翁!’主人翁是谁?认要当下认,别错过了,假的当体就是真的;水是水,泡沫也是水,即假即真,一真一切真。澈悟以后,守住安祥,二年、三年……不变,它会发酵、膨胀,会把生命的潜在能力开发出来,强迫中奖,无法拒绝。

至于到达生命圆满的标准,除了勉强说个‘无欠无余’外没有标准;既不能用秤秤,也不能用斗量。

生命,原本就是圆满的,其所以不圆满,那是因为它被心垢、罪恶……所埋没了,所以,你不需要从外面再充实些什么,而是把本心以外的垃圾拚命的向外抛丢!丢到无一物可丢时,它就圆满了。

学法不成功的人可以自己反省一下:是否会明知故犯,常常原谅自己?被错误、罪恶活埋了还不自觉。王法无私,还有贪官污吏!法尔如是,有业必有报,连佛也不例外,没有特权,没有例外,非常公平。

所以,到达生命圆满,一定是污垢去尽,诸阴消除,具有相当大的同化力、亲和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还没有圆满,还要继续努力修行。

如何才能把观心与工作合一?

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观心与工作合而为一?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如果换个方5ac式问说:‘自己去菜市场买菜时,如何才不会把跟著去的孩子丢掉?’这个答案你自己就会知道了。

禅宗对这件事叫‘管带’,也喻为‘牧牛’。我讲‘牛的礼赞’,那里面就有答案。古人还说是‘照顾脚下’。实际上是要你照顾心态,秒秒都要注意到‘心’。你若保持得住,就成功了。指月录上有个俞道婆,是专门炸油糕的,结果她悟道了。这就证明工作并不妨碍修行。

人要工作才能活在责任、义务里,而且要把工作当作是一种享受,从工作当中发掘乐趣,工作就会给你带来智慧、成就和荣誉,如果你带著无可奈何的厌烦心去工作,那工作给你的便是惩罚、打击和失败了。

人,不能光吃闲饭、制造负值。有位会友说:‘我妈妈给我遗留下一笔钱,够我生活了,我要专心修行!’我说:‘你若是这样,就不是我的同见同行了。’还有个人说:‘我不要结婚!’不结婚是很伟大的,但问题是你会不会邪思妄想?会不会有本能冲动?如果会,倒不如结婚的好,因为行于‘中道’并不会影响修行。

佛法是内学,莫向外觅

问:好奇心太强,兴趣也多,是否会破坏安祥?每天上班工作,怎样才能不变成对名利的追逐?

答:绝对会破坏,天下本无事,有什么好奇特的?

兴趣太多,修行决定不会成功;参禅是最雄伟的事,是开发生命一劳永逸的事,是一次成功永不失败,一次开悟永断无明的大事,这么伟大的事,那里是附带办一办就能成功的?绝不可能。

佛的十号之一──大丈夫,依孟子的说法便是‘富贵不能淫,贫贱7f83荒芤疲洳荒芮rsquo;,以我们禅学会的戒条来说,便是‘不可告人的事断然不为’。修行的大前提,是必须能心力集中,形成焦点,然后才能爆发出智慧的火花,绽放出生命的花朵。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你若‘二、三其心,精力分散’,别说修行,做任何事都不会圆满,不会成功。

至于如何才不是追逐名利,那完全在于自己如何用心。你专心的工作,或研究学问,那是克尽责任,不是追求名利,而名利之不求自得,也只是伴随著绩效而来的副产品,就像是碾米的糠。学禅的人要追求真实,扬弃虚妄,不可以只是说一说,想一想,而不脚踏实地的去做、去行。很多人都想开悟,光说不行就能开悟吗?所以一开始我就说:要收获就先耕耘,想获得必先付出,要成功得靠努力。这是活在相对的现实的人生,著手修行者的基本认知。

保持安祥精神自然充沛

问:我的工作在夜晚,生活不正常,体力和精神都受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原本纷乱的心,更无法控制,请问是否有解决的办法?恭请开示。

答:像这种难题,应该你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你不能把烫手的山芋丢给我。(众哄笑)其实,问题也很简单,在工业社会里,上夜班的人很多,如果你能保持秒秒自觉和安祥,不睡觉都没有关系,我说的话不是‘黑白讲’,是可以通得过实验的;如果你听(唱)安祥之歌、自性歌,听(唱)得高兴,到了早上四点去睡,六点钟起床,精神不会不振,照照镜子会发现自己容光焕发。如果那一夜你是给禅学季刊写文章,一夜没睡,第二天照样的会精神好、气色好;上夜班并不是影响健康的绝对因素,而是你的心态。你没有办法约束、管理住你自己的心;想念太多,先有成见;自认为上夜班会影响健康,它就影响健康了。有些悲观的人,总爱说这事要倒楣!一天到晚想著倒楣,结果真的倒楣了!‘祷告’应验了嘛!你心里不要存有偏见、成见,想就朝好处去想,你如果说:白天睡觉最好了,起码不必怕鬼嘛!(众哄笑)你抱著喜悦的心情、管住自己的表层意识,不叫它胡思乱想,躺在床上把一切念头停止,你如果能做得到,健康马上恢复,精神会好得很!有空就多唱安祥、自性歌,试试看!保证会像太阳照上你的脸,感受到法的光热。有人说:老师,我看不到那种光。人的眼睛对所有的光仅能见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肉眼是看不到的,如红外光、紫外光、X光……都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热辐射,当你唱歌唱到心窝发热时,就会容光焕发,一个精神焕发的人,那里会不健康呢?

反省从何做起

问:反省没个入处,不知从何做起?恭请开示。

答:反省没有入处,是反省得不够由衷,马马虎虎、随随便便那是不行的。修行,只是在改变自己,如果你不要烦恼,你要潇洒自在,那就一定要找出烦恼的原因,把因数抽换,否则便永远不会改变;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所以当你制造错误时,也就是在制造烦恼;当你走向罪恶的时候,就是在走向毁灭。

有些人虽然在修行了,但是,搞反了方向,总想改变别人,忘了改变自己。既然发心修行,要认识自己,要了解自己,那就要向自己开刀,向内收敛,这是个决心问题,决心能产生意志力和心力,心力跟反省有直接的关系。反省在意志力和心力的支持之下要由衷,所谓由衷,绝不是勉强,而是一种自我开发,是一种享受,有了这种想法以后你可以说:我要不反省,我就不认识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还说了解别人,那是自欺欺人。

当你认真反省、认识自己以后,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有个不公平的现象:什么人为万物之灵啊?很多人连狗都不如!狗对主人的尽忠职守,主人穷得没有饭吃,它还是跟著主人,绝不离去;人不然,人很现实,追逐名利,不讲道义,人虽为万物之灵,多出一个思惟能力和智慧的成分,但是人在放纵本能上远超过所有的动物,人要不管制自己就一定会活埋自己、毁灭自己。这样活著的人,能大言不惭地说是‘光明磊落’吗?所以当你彻底反省,认识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洋洋自得地自认高人一等了。你要想修行,得大解脱,必须痛自忏悔,下个决心,绝不再犯,如果以后不知悔改,明知故犯,还自己原谅自己,说一切罪性皆空,空不空你试试就知道了,不会空的!

如何做好反省?

问:每次当我反省时,总感觉滞碍难行,无法做得彻底,是否是业障太重,应如何做好反省?

答:反省要在没有任何事情牵绊之下去做,不必订进度,一周、一年都可以。最要紧的是由衷。反省之前,先合掌祷告,你家里供奉谁就向谁祷告,如果你相信老师也可以,说:请老师帮助我,启发我反省的枢纽,让我所有过去的过失、罪恶都显露出来吧!

以时间为‘经’,以对人对事为‘纬’,细细反省,巨细不遗的写出来,写出来就曝光了,如果有可以补救的,就向当事人去还债,向他道歉!比如说:小时候你偷了舅舅五块钱,现在连本带利的还给他,向他道歉。你说了某人的坏话,他如果已经死了,就观想他,给他顶礼,请他宽恕,他人若在,就直接去道歉。本来你偷东西别人不知道,还把你当君子,那说出来不就成了个小人了吗?别人看不起你没关系的;罚了不打,打了不罚嘛!金刚经说:‘若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曝光是一件好事,别人侮辱你,不是没有原因的,应该感谢他,你被别人侮辱几次以后,你会自省、自制,从此不再造业,再说心上的石头搬走了,结打开了,不是很轻松吗?所以反省要由衷,而且决心不再犯。不反省,就不能认识自己,连自己都不认识,又如何能认识佛?认识摩诃般若?反省之前,要先酝酿一个阶段,等到真的清闲了,一切事都放下,不要有任何牵挂,然后很慎重其事的,把它当一件非常伟大的工程去处理,就会相应,就会反省得澈底。反省是彻底认识自己、纠正自己偏去个性的不二法门,也是扫掉修行障碍、消业去障的不二法门,努力认真去做,必有好的结果。

怎样才能断命根?

问:怎样才能断命根?如何才是悬崖撒手?

答:命根即是我执。断命根就是完全放舍我执,全泯分别心。修行到达无事、无为、无心的境界,无一事寓心、无一理萦怀、唯觉自在时,再进一步,便是‘大死一番’,然后才得‘大活’,‘大死’就是断命根。如果一个人的时候感到很自在,跟别人在一起时就产生相对,不自在,人我、是非、得失……又抬头了,这是不究竟的;修行要只管耕耘,莫问收获,‘自觉’工夫做得笃实,到了如同死人全无分别时,距离‘一得永得’就近了。问题在当事人努力够不够、到时舍不舍得撒手?敢不敢撒手?

如何参破难懂的公案?

问:指月录上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但尽其最大神力却无法使那个女子出定;罔明菩萨不过是个初地菩萨,却能使那女子出定,请问师父这则公案如何参破?

答:就以修学‘安祥禅’来说,根本就不必朝这里用心,看过去了就算了,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看指月录有个要领:看过就过去了,你要是不肯过去,就抱定一个话题追到底,不悟不休。所以看指月录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了之后,会就会心一笑,不会就放它过去。第二个方法,不会就死盯住它不放,但是修安祥禅只保任心态就够了,安祥禅是省心省力的事,不必再去多事。

至于出定、入定的事,在经论上这样的故事很多,我的答案是:有人喜欢吃香的,有人喜欢吃辣的,事情就是这样,没有什么道理。

什么是修行最好的境界?

问:在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何种境界?什么境界才是最殊胜的境界?

答:溪头公园有什么好看,你去看看就知道啦!有时偶尔听到一、二句超常识的话,那是心理诱导,是暗示法,非常不正确。如果勉强讲,最好的境界是没有任何境界,只有一颗心才是最好的境界,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坏都是边见。

修行人重视境界,那是功利主义,与正法不相应,很容易得少为足,以幻作真。为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修行圆满之后,全宇宙都是你的,只要那一点点,要那个小小境界太没有志气了。

我们修安祥禅只求心安。开春我曾讲过四句话‘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人人调和。’你照著去做就够了。若说求什么好处,不如去买彩券、搞六合彩,小本钱得大利,搞久了以后连小本钱也没有了,‘甘苦莫郎哉!’所以学正法首先要扬弃功利主义,不要还不曾修行就讲什么境界。最好的境界就是现在,试问还有比现在更好的觉受吗?你能保有现在的心态吗?

宇宙中唯一的真实即是生命,真实的即是永恒的,是原本如此的。禅,是追究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就是大解脱境界,就是生命的圆满和永恒。修行而问境界,那是小儿科,真正修行人不问境界,不求境界,不管它是什么境界,只是甘于淡泊,乐于寂寞的。

青年学生不能教他无为法

问:苗栗地区最近一次禅学座谈会,来了一大群专科学校的学生,请问师父,以后对青年学生应该如何教他修学?

答:对学生,要他们多唱安祥之歌,人安祥、国安祥、世界安祥,当然,家庭也安祥。学禅的孩子不会变坏,但是学禅的学生不能教他无为法,如果你说:把你知道的都丢掉,不知道的不要再充实……那就错了,因为人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他不同的成长过程和中心任务。禅学会过去是不吸收学生的,如果对他读书、学习不妨碍,就告诉他:安祥禅就是求心安,心若不安就没有安祥禅了。

心垢如何鉴别得知?

问:为何有人见性?有的人不见性?修行的差异何在?修行人是否有心垢,自己如何鉴别得知?

答: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别人吃饭我不吃饭呢?他吃饭他就饱了,你不吃饭就肚子饿呀!耕耘就有收获,功不唐捐嘛!同时同样地接受修行方便,你不肯定师父,不肯定自己,你就错失机缘了,他肯定师父又肯定自我,他就成功了!

第二个问题,心垢由反省而知,由忏悔而除,修行人如果心垢去掉百分之八十,你在他面前都会感到如沐春风,他散发的光热肉眼虽然看不到,但你会感受得到。人的眼睛只能看到百分之一的光,红外光、紫外光、X光,具他(βray)、阿发(αray)、戛马(γray)……都看不到,生命的光你虽看不到,你能感受到热辐射,好像晒太阳一样,但是常常抱著颗阴暗的心,是没有光的,没有光即没有热辐射,心的光明是纯阳的,纯阳是绝对没有阴暗和自私的。

从烦恼的感受上显示出觉性

问:因参烦恼的根源,最后喊出‘妄心、本心原本是一,烦恼即是菩提’,请问师父,这样是否正确?静时保任、动时管带,自己觉得动静都很难看住这个心,也曾忏悔、严惩自己,但仍是时常犯同样的过错(念头上),很感困扰,不知如何突破?

答:烦恼即菩提,烦恼就是我,那是不对的,那叫错觉。烦恼即是菩提,是说从烦恼的感受上显示出自己的觉性,有觉性就有希望,人没有死以前,便有修行机会,一息尚存,希望无穷。烦恼即菩提,没有别的意义,只能这样解释了。至于说很难保任,你就照著那四句话(时时自觉、念念自知、事事心安、人人调和)去做,不要太注意外在的一切,只注意自己的工作、责任、义务。

不要太注重外在的一切,不要被外界所吸引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要时时自觉,然后念念自知。念念自知就是要批判;一念之起,有用的灵感,把它记下来,没用的,是妄想,把它丢掉、扬弃,不要跟随它不知不觉地走入想阴。第三句事事心安,每件事都求心安,凡是让心不安的事断然不做。然后人人调和,要宽宏大量,包容别人的错误,不要原谅自己,能够这样,安祥就容易保持了。

什么是中道?

问:对于所谓‘中道’,始终未认识正确和清楚,请师父开示。

答:真正的中道,并不是说离开两边,走中间,不是这个意思。中庸上讲得很好: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这两个字很好,虽然在过去没有化学课程,但已把中和的内涵形容得很好,什么叫中和?比如在一瓶醋里加入五十公克的苏打粉,摇一摇,放一会,等它冷却以后就变成淡水了,既无酸性也无碱性了,这就叫中和,在修行上如何行于中道呢?的确很多人都搞错了。比如有人以为离开两边,行于中道,或说: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都不正确。

你们不要怀疑,不必再找了,你只要保持安祥,你们就参学事毕,安祥就是老师的心,而你现在和老师的心一样,你还去找见性,找开悟做什么呢?问题在于你自觉、自肯、断疑(惑)、生信,善于解释安祥,你就有正见,经常保持安祥,你就有了正受,有了正见、正受就是禅了。既存在又超越、既入世又出世、既具象又抽象,如此活著极为潇洒、自在,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人人都应该活在这样的感受里。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他不解脱,自己把自己捆得太紧,因此,他不自在,活得无奈,他就没有诗情画意的觉受了。像这些,我本不想讲的,并非是吝法,因为他不到这个阶段,跟他说了会起副作用,那就不好了,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儿,正在吃奶的阶段,你给他来一客牛排叫他吃下去,那岂不是要他的命吗?你问我中道,我回答比较深入,希望你能接受。

常自生烦恼、好恶心重怎么克制?

问: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为别人一句话而自生烦恼,好恶心很重,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不易控制自己的心,请问老师,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克制?

答:怎样克制?只有安祥。你没有安祥,太著相,做事情著相,对人也著相,你如果有了安祥,就有金刚心,金刚心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只活在责任义务里求心安就够了。你要努力提高安祥度,安祥度加深了,自然就契入离执禅定,离执禅定是修禅的起点,也是身去身来本三昧,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这个是什么?安祥。能够不离安祥,就不会执著,不起分别心,一切就淡化了,要学‘用心如镜,过化存神。’用心像一面镜子,男的来了是男的,女的来了是女的,脸上长了雀斑都清清楚楚,但是过去了就没有了,不感光、不留影为念,这样活才省心省力,切莫对什么都执著它。像你这样,多唱自性歌、安祥歌就可以了,每天有兴趣就唱,修行好的人,唱杜漏歌,一切漏洞都没有了,就是真无漏,真无漏即是无执禅定,那就到家了。

有所得与无所得的深意是什么?

问:共修会期满,有些人是以‘寻宝’的心情来学禅,在六次聚会中,确实有不求而得的收获,但是老师曾开示过:‘你要真学禅,你将毫无所得’;有所得与无所得的深意,恭请老师更圆满的开示。

答:对于寻宝人而言,没有办法作更圆满的解释了,因为‘宝’原本在你那里,不在我这里和其他处。‘宝’是什么?你应该自己很明白、很清楚才对,否则你又怎样寻?古人说:‘无价大宝,秘在形山。’一本厚厚的妙法莲华经,也只说明一件事:无价大宝原本在你衣领里。你只要用心认真去找,绝不会入宝山空手回的。

修行人就是要不断做‘粪扫’的功夫,把多余的东西──垃圾扫掉。当你认真反省、忏悔做‘粪扫’工夫的同时,你会发现你自己很脏,乃至于比一般动物不会高明多少,甚至还要差劲。但在条件上,人却比一般动物优越了很多,所以说人身难得。人有本能、情感、理性、智性和思惟能力,而一般动物却只有突出的本能──运动功能和微弱的情感。所以,众生虽皆有佛性,但却不能皆成佛,唯独人有开悟的条件与成佛的可能。就是因为人的表层意识结构健全,因此唯人堪能到达生命的觉醒和圆满,既得人身,岂可不努力珍惜自己?

大家来参加共修会,如果只想得点知识,得些新的见解,来作为谈话的资料,那就错了。那你所付出的时间和精神,便是一种损失、浪费。‘为道日损’,修行不是天天要充实些什么,而是要抛丢些什么,把心中多余的东西丢掉。要说有什么便捷的方法,那也很简单,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心态很好,你把它保持住,那就是最圆满的修行了。这种心态有如一个酵母分子在你心中,它会慢慢地发酵、膨胀、分裂变成无数个酵母菌。这即是有所得,所得只是安祥,无限大的时空──宇宙。无所得,你能得个什么?心经上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你只管行深般若──保有安祥,自然就会知道有所得、无所得皆是戏论之词。

达摩大师到中国来,告诉我们学禅有两条路:一是理入,一是行入。理入指研究道理,把一切道理研究通了,就会得到正见,有了正见,跟著就会出现正受。但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把道理搞通,自然也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时间浪费,生命也消失了。行入就是秒秒保持安祥,只要守著安祥,时间到了,就成功了。

如何才能粉碎独头意识

问:是否可由自己把独头意识粉碎,而让心的原态出现?恭请开示。

答:这个问题是属于参话头的紧要关头,安祥禅不注重参话头,既然你问,我就回答你。

自己起一念来粉碎独头意识,那已经没有独头意识了。独头意识是根本心念不起,是无法由自己来打破的,这要触机遇缘才能粉碎。古人的棒、喝,就是替别人启发真我的方便,而独头意识喻为参禅的末后牢关,既然是牢关,是很坚固的。所谓独头意识即是无意识、无思念、离分别,但却并非就是真心。所以古人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这一重山如不触机遇缘撞破,便到不了家。我不提倡参话头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不如去保任安祥,一样可以到家,参话头是不适合今天这个社会和时代条件的。更何况少见明眼宗师,当你‘大死’之后,若不遇‘活人剑’,谁能让你‘大活’?岂不是死定了!

三心不可得时,是否即是本心?

问:当德山被那个婆子问及: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点那个心而答不出来在发呆时,那一刹那是否即是本心,也即是安祥心态的呈现?

答:在那个时候接近独头意识,前进不得,后退不得,念头起不来,恰似蚊子上铁牛,没有他用力处,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吼他一下,说不定德山可以把独头意识粉碎,无我意识呈现,但是当时的德山,绝非原本的心──安祥,距离真我还有一大步,他那个时候心灵已经统一了,只差一棒或一喝而已。

如何克制妄想?

问:我白天教书、晚上上课,平常很容易想个不停,想很多事情大都没有结论,请问师父,有什么方法能够克制妄想?

答:不二法门,想与不想是一回事,想即是不想。如果勉强给佛法下个定义:佛法者,成佛的方法也,成佛即是生命的觉醒,佛法即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坛经上说:若觅真无念,念上有无念……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什么是念上有无念?动上有不动?博陵王问道,法融禅师回答他说:‘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曲谈名相劳,直说无繁重。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若问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现在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是无心的,无心并不妨碍你听话,也不妨碍你说话,有念无念也是如此。我之所以没有逐条的讲八正道,因为在我前后的讲话中都已包含了,八正道中的正念,如果不是为了非分之念,所想无有不可对人言的,都是正念。所谓正念,是为了国家,为了工作,为了学术而去思索,对人对己没有伤害,对修行也不构成障碍。如果毫无目标的去想是妄想,妄想不仅容易心乱,而且容易造成重大伤害。至于说如何才能克制妄想?今年春节时我勉励各位的四句话,如能做到前面两句,那就万事如意了。

第一句:时时自觉──时时做自觉的功夫,自己觉自己,这也即是由‘安分’而‘守己’的落实修为。

第二句:念念自知──每个念头来了就知道,需要思索的,没有结论绝不甘休,绝不换第二个主题。这样,我们的思想就会成为一种创造力。无论你是想一个学术问题,想一种教学方法,想如何突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障碍,这都是很好的正念,如果是想了一夜,第二天完全都用不上,那就不要去想。要能够做到念念自知,这也即是观心得力之处。一般人想什么都不知道,这叫无明厚重,自己能知道自己有妄想,表示你在修行上已经有进步了。

如果我们想一个主题,不停地想一个礼拜、二个礼拜,只想一个主题,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可贵的答案,这个答案绝对不是冲动,而是灵感。

要想修行,就要能够克念──克制自己的妄想、妄念。克念的方便、方法很多,念佛、持咒、唱禅歌都可以把妄想拦住,不让妄想像脱缰野马。一切的妄想都会伤害身体、污染心灵,要想把念头止住,那是不可能的,要以正念代替妄念,每一个念头来了自己都要知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除了正念之外,自己若能做到没有任何妄想,没有任何邪念时,有念即是无念了。

持咒的要领及回向

问:持咒如何持才是正确?要不要回向?

答:持咒可以消业障,启发内心的光明,咒又叫总持,把三藏十二部经典浓缩成几个字,是佛法的总纲。

持咒要领,第一、不要希求什么,不求超常识的神秘,佛法是超功利的,一切无求,你所得到的远比你所求、所想像的多得多。第二、持咒之前先调心,没有杂念和妄想,也不求什么,只为朝向发掘真我、追求真实、认识自己而持诵,这是真正的持诵,真正的发心。

至于要不要回向?回向不回向都没有关系。回向是一种愿力,我们的心一念三千,愿力可以改变周边环境,可以改变自我,由凡夫修成佛是由于愿力。密宗有活佛转世,也是愿力的实现,绝非迷信。回向很好,为某事而回向,为众生而回向,为世界和平回向,为国泰民安回向,这都很好,你如果不回向,也不会落空,正因得正果嘛!

持咒、参禅、观心都是修行者很好的方便法门,但是要打成一片,有空就提起,坐公车、火车、骑机车……都可以念,可以默念,也可以用只有自己听得见的金刚念。

持咒的威力不在咒的本身,它只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你心灵的无尽藏,持任何一个咒,功德都是一样。咒愈短愈好,文殊菩萨有‘一字咒’。咒有一个字、二个字、十个字、二十个字的,再多就不顶好。有些咒很长,其实它的本文只有几个字,持的时间、地点都无限制,睡觉可以持,上厕所也可以持,只要默念、不出声就可以了。

如何对治作恶梦?

问:常常作恶梦,梦中充满恐惧、生气、忧虑,一只手麻木,手关节酸痛,这是否因为想念晦涩、黯淡所致?应如何对治?

答:身心是一元的,有什么想念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健康状况,你平常想念太多,想的多,做的少,想不是为了做,只是为想而想,想多了就会造成贫血、脑神经衰弱、梦多、不易入睡,这都是想出来的毛病。

做梦是属于阴暗的,修行人不大会做梦,有梦也多半是彩色的梦,不是灰暗的,能做彩色梦,象征心垢淡薄,距离找到真我就接近了。

不易入睡,可用五个龙眼肉,三十粒较大的花椒,用石臼(或请中药店捣制)捣碎,充分混合,做成豌豆般大的丸子,睡觉时摆放在肚脐上,用一张撒隆巴斯贴住。睡前用热水洗脚,睡下去以后把注意力放在脚心,这样就容易入睡了。在尚未入睡前,千万不要想任何事情,如果控制不住就默默持咒,唱安祥歌、杜漏歌──闭眼不出声的唱,直到入睡,睡后便不会做恶梦。

你有点脑贫血,要多吃带颜色的青菜,不要偏食、不要喝茶,早上提前起来做二十分钟倒立,如果心力够,有恒不断,半年后视力也会转好,就不必戴眼镜了,而且容光焕发,用不著化妆品了,中午不必午睡,精神一样好,而且也不会做恶梦了,重要的是不要乱想。

除了追求自己的心,此外没有真实法,一切都是方便,方便是对症下药,所以佛说种种法,为治一切心,若无种种心,也用不著种种法了,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病态的心,所以不要随便的想。古德有一首偈说‘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道,无念出长波’,众生之所以生死轮回,都是由失控的想念想出来的。想念能消耗我们的生命力,用脑虽然也会消耗热量、消耗高等能量,但如果是正念,或为法而思索,精神反而会焕发,夜无恶梦;若是为了个人利益、得失、恩怨、是非……去想,生命力便会萎缩,而黯然失色,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莫妄想’!

何谓‘得来’如何才能‘得来’?

问:聆听老师开示,曾在外岛禅定中悟知得来‘以子之觉,觉子之心,以子之心,觉子之觉……’所谓‘得来’,如何才能得来?

答:所谓得来,就是有了这个心得。古人修行大悟三十次,小悟不计其数,这就是累积。有的是顿悟,譬如六祖,一见五祖言谈之下豁然大悟,没见五祖之前听到人读金刚经就已有所领悟了。我在外岛时,因工作关系很少回家,那里是禅定最好的环境,一日在禅定中得来这八句话。所谓得来,是从心里得来,不需透过电波,既不是有线电,也不是无线电,凡是认真修行的人是会知道的,所谓得个消息,既不是别人告诉你,也不是你自己知道的,这样就叫‘得来’,这是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

什么叫灵感?

问:请老师说明什么叫灵感?

答:灵感在佛法来说,都是指自己的心,不要掺杂,一有掺杂就变成了二元。不要依赖外界,不要依靠任何物件,不要企求外在力量能帮你什么?外在一切永远帮不了什么,修行就跟吃饭一样无能替代。

真实的灵感不从外来,我们思索一个问题,把全感情、全理智、全生命力集中成一个焦点时,在这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这就是灵感。

今天跟各位讲的主题──安分守己,对修行人来说,不但是必须的,也是足够的。比如爱迪生,他只受了两年家教,居然能发明出一千多种东西,他就是从安分守己、集中心力得来的。能够‘制心一处’集中心力的人,必然富有创造力;能够安分守己的人,绝不可能埋没自己。

灵感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心力集中所迸发的智慧结晶,这是很可贵的,这是创造的力源,人如果不能‘制心一处’而集中,以迸发其潜能,便不会有创造力。第二个层次即是一般人讲的神通,神通有好多种:

一、依通。你自己并没有什么能力,依靠外在的灵媒来给你传递消息,若无灵媒传递消息,你一无所知,而灵媒对你的修行,只有增加干扰,对你的人生除了增加你的执著和傲慢以外,毫无帮助。它为什么能够给你传递消息,因为你具备著一种阴性的体质,如果你用现在的心态,它就无法凭依你了。在此时此地,它也无法给你传递任何消息了,因为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依靠外界的叫做依通,对自己的生活、精神妨害很大,使你活得不正常,使你产生一种偏差的错误──自我执著,以为高人一等,其实是低人一等。

二、报通。什么是报通?耕耘就有收护,努力就会成功,假如你修行一个法门,修了十年、二十年只为证得天眼,那你或许可能修成天眼通,但是天眼通了的后果,可能使你受不了,可能使你精神崩溃……所以,佛法是无为法,如果你错用了心,修行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那你行善是会升天,天福再多、再久也是有限,等天福享尽,你还得下来。佛法在根本上,是要认知真实原本的自我,而真实的自我即是无限和永恒。所以佛是人天导师。

三、神通。真正的神通是什么?是漏尽通,什么是漏尽通?永远不再有烦恼,杜漏歌讲的那几种是粗漏,还有很多细漏,都说出来别说一首歌唱不完,写个十万字的书也未必能容纳得下。所以,一般人修行,漏啊!不停地漏,最多是修得五神通,在五通之中比较好的是宿命通,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前世是谁?是那里来的?投入胎以前是谁?为什么要投入胎?有什么使命?什么时候走?都清楚了,修行发露了宿命通,就不会再退转了,永远不退转,当他走的时候,可以来个惜别茶会,Seeyouagain眼一闭,就走了。

假如你没有发露宿命,连投胎以前你是谁都不知道,纵有天眼、天耳……也都是假的,它可能因为你心态不好而退失。如果有人问老师:我们应如何修通?老师告诉你,神通是障道因缘,也是一种错觉,一种虚妄,并不真实。真实的是原本的,我们的表层意识,它虽不真实,但是可做为一种工具使用。王阳明说‘天君泰然,百体从令’,如果能用真我主宰自己的王国,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必要的工具,是上好的工具,提高它的质,发挥它的能。如果你不能用真我主宰自己心的王国,六卿就不听令,朝纲颠倒、谗臣当道,权奸作主、天下大乱……若是真正爱护自己的人,只保持你现在的心态就够了。真实的是原本的,原本连人都没有,没有人就没有神,没有神又有什么神通?或者说有神通我就能知道……你知道又能改变什么呢?你知道也不能改变什么,不要搬弄识神,不要叫表层意识作怪,真心没有这一套,如果说发露了神通,表示他修行成功,那也不然,鬼神也有五通,你只要把肉体摆脱了(肉体是个很大的电阻),修神通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把宝贵的时光作无谓的消,那是对生命的浪费。神通是什么?神通是一种不求而得的力量,来自杜漏,来自无漏,修行上的漏洞堵得差不多了,它会不求自得,求是求不来的。当你的心态到了比现在更安祥、更深刻时,把念头打扫干净了,该知道的事都会知道,对有缘人的事情也知道。扩大些,国家未来的事情,人类未来的命运也知道,这只是见微知著,并不神奇。所以,修行人不应求神通,求神通也得不到神通,只会走火入魔,当你没有神通时,就是胜利者,有了神通就是有漏。

斧底抽薪除病因

问:我母亲有风湿关节炎,很痛苦,请问师父如何才能彻底根治?

答:风湿关节炎,起因于怀疑、嫉妒、不满、抱怨、自己对、别人错、谁都对不起她……所谓自心中毒。由于想念心态不同,造成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体质,如果是‘天君泰然’的一种心态,身心就能保持平衡,比较健康。因为怀疑、嫉妒、不满……的心态,在生理上会产生酸性反应,所以你母亲的风湿关节炎,是属于酸性体质,你给她多吃碱性的食物,如脱脂牛奶、小黄瓜、山药、大蒜……等这类东西,对身体有益。

最重要的是改变她那偏去的个性,你可以对她说:‘你怀疑他一辈子,对你有什么用呢?你不满意人家,人家不是照样发财吗?你抱怨人家的结果,上天也没有补偿你什么呀!越抱怨越苦啊!别人并不因为你抱怨而没有饭吃吧……’你如能够把她的病因作斧底抽薪似地去掉,心理绝对影响生理,她的健康便会跟著改善。

各位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就会知道,所有的病皆是从心而起,所谓‘百病从心生’,病从口入的病好治,从心生的病难医,因为不明其根,找不出原因。一般粗心的人根本不明白病因,又如何能对症下药呢?‘心病还须心药医’,所以要想彻底治疗,必须从改变心态做起。

反省忏悔除心垢

问:反省时如何才不陷入纠缠?反省要发掘往事,与老师所教‘往事浑忘却’如何调适才不矛盾?

答:这问题很简单,要修行就一定要反省、要忏悔;反省、忏悔的著眼在去除心垢,扫掉障碍。如果你不反省、不忏悔,那些陈年往事是忘不掉也去不掉的,而且是赶也赶不走,只有真正彻底的做一次反省、忏悔,不二过之后,往事才会忘掉。说了没有用,做了你就会知道。一般人习惯于回想过去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最要不得的是忘不掉,忘不掉的结果便常常把自己陷入烦恼的深渊。修行人要发掘出自己原本永恒的真心,而奉它当家作主,岂可陷入早已不存在的虚幻往事里,而与之纠缠不清?所以‘往事浑忘却’,忘不掉就要由衷的反省、忏悔。

教学与修行两者如何调适?

问:当老师教学生,是责任、义务,但在教学的过程里,常会感觉自己的安祥度降低了。请问教学与修行两者之间如何调适?

答:教学生要用爱心,行爱的教育,发自内心地视教学为无上乐趣,安祥度就不会降低,更不会退失。如果你用苛求、不满、抱怨、失望……的偏颇心态去教学生,让学生成为你发泄情绪的对象,那对学生固然是一种伤害,对你自己的修行也是一种损失。因为错误与烦恼同在;罪恶与毁灭同步,你应该把操之过急、不满、抱怨、失望等恨铁不成钢的急躁心理去掉,代之以爱心的容忍循循善诱,做到‘尽心焉而已’!

对于有些特别顽皮的学生,也要以爱心为本,多鼓励少责难,用不著恨铁不成钢,因为铁就是钢,钢是从铁的锻炼中提高它的纯度和密度而成的。修行人若以开阔的心怀去包容、去善尽职责的话,安祥不仅会与你同在,也会与周围的环境同在。所以不要弄错,不要在伤害学生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在生活中如何契入不二?

问:安祥禅的特色,是能在老师跟前,当下识得本心,体会到安祥,但却无法悟道,在现今纷扰的生活中,如何才能契入不二?

答:你这种问话,我说是‘爱说笑’;你既然能够当下识得本心,获得安祥了,你还要悟什么道?你还想找什么道?

我在第一篇讲词就曾经说:禅的基本架构是‘正见’与‘正受’;什么是‘正见’?正见是无所见,有所见皆是‘计、执’。证道歌说‘了了见、无一物’,这就是正见。什么是‘正受’?正确的觉受,也就是对法领会了以后的真实受用。

假如说你要有所见,你所见的那些东西,统名法执,又叫理障,学正法不需要那些废知识,什么叫做废知识?烦恼来了它挡不住,对生死、苦乐的问题也不能解决。你只秒秒保持安祥,就不会烦恼,就会获得生命的源头活水,唱安祥歌,安祥是什么?是幸福的泉源,是摩诃般若的体现。

你说无法悟道,你是在‘骑马找马’,你没有契入不二法门,你是以有所得心来学无为法门,那是不相应的。

安祥禅,安祥就是理、安祥就是事、安祥就是法的全部了,我已经和盘托出全都给你了,你还在找。如果另外还有,那也是画蛇添足,雪上加霜。‘金屑虽贵,在眼亦病’,眼睛里不能掺砂子,金粉也不可以,为何不以自己的心当作眼睛呢?古人说:‘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此刻,当下若不自肯,不确认,你去找吧,看能找到些甚么垃圾。

心若不动,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问:我是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必须在专业上投注心力,激发创作潜力,如果心如如不动,创作灵感从何而来?

答:如如不动是指心的原态,是创作的基因。从事艺术工作那是你的正业,刚才讲过八正道,正业是修行人生活所必需,艺术对人们有益,可提升人们生活的素养和品质,一个真善美的社会是美好的,也是理想的。艺术里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创作的诱因,但创作离不开禅,没有禅,就只能提升技术的层面,而不具性灵之美。

中国的大文豪、大艺术家都通禅,唐朝王摩诘、宋朝苏东坡、明代八大山人……不胜枚举。禅,它活在艺术里而超越艺术;活在宗教中又超越宗教;它是一种既具象又抽象、既存在又超越的艺术的艺术,生命的生命,智慧的智慧,存在的真实。

你以从事艺术工作者来学禅,无异于在开拓灵感的泉源,如如不动,了了常知,是创造的势能,灵感的活水源头。你若不能认知‘本来面目’,学问就没有根本,你便只能拥有类似电脑的灵性智慧,这样你会有闪烁生命力的艺术创作吗?

从开始到现在,都只是在讲入门的方法,禅的真实内涵,你要自己进去才会知道,如何进去?安祥就是打开不二法门的钥匙,你能拥有和保持安祥,就能进入禅的智慧宝库。若离开了安祥,就只能在门外徘徊、观望,那是没有用的。从事艺术工作,如果有了禅,你的作品便会闪烁性灵之美,充满生命活力和诗情画意,来表达和提升你心的力量,这跟如如不动绝不冲突。

有关参话头的问题

问:有个晚上精神很好,便集中精神专心参‘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内心感到黑漆漆的,而且十分沉静,忽然心生恐惧、害怕起来。第二天早上思惟旺盛、心中不安,这是否方法错误?

答:安祥禅不是参话头,像你这样参话头是不得要领,谈不上上路。真正参话头,要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把所有千思万想纷飞妄念,归结到一个话头上,到达参又参不破,放也放不下时,久而久之,整个意识就变成了无意识。无意识就是独头意识,把多个意识变成独头意识,独头意识触机遇缘被打破,就到了客观意识,客观意识是真无我,真无我才是真有我。我们现在一说有我,大家便意会到我们生命的各别相,我们每个人的表层意识是不同的,这由于生长环境、遗传因数、教育因素……等构成了千千万万不同的人,如果把不同的表层意识去掉,我们原本的心,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每个人的心便完全一样了。

我为什么不主张参话头呢?今天参话头要有大福报才行,从参话头到开悟,这期间不知要经几年?几个月?而且需要有人照顾,还要有明眼师父指导、护持,没有师父,你悟了,自己也不知道,不能当机立断把独头意识粉碎,久久你会成为白痴。如果你没有这个福报,每天还要上街、上班,不出门不行,那你参得见山不是山……见汽车不是汽车,见楼梯不是楼梯,那就太危险了。再说你没有透过反省,先去掉心垢,业障还在的话,就会物以类聚,你的想念跟魔相同,魔就来了,跟鬼相同,鬼来找你,你当然会恐怖,你没有彻底反省,没有正见,我执还在,有个‘我’在,自然就会怕怕啦!如果没有我,谁怕呀!现在有句俚语‘谁怕谁呀!’所以,你这样参话头,是不对的,不是每天参几小时,更不是高兴了才去参,情绪不好就不参,是如鸡孵卵,如炉炼丹,一直不断地参下去,不悟不休。古人参禅,废寝忘食,端著饭碗都不知下口……如此才能疑情成团。如果参一参,停一停,掺杂不纯,就像是烧开水,烧一烧,歇一歇,那将永远烧不开了。

参话头如果比安祥禅简易、殊胜,我又何必讲安祥禅?五家七宗,门庭设施,各种作略都不相同,但是本质上和安祥禅完全一样,绝无差别。所以,我劝你别再参话头了,学安祥禅见性的人很多,从民国到现在,我很少看到过那位因参话头而见性的。

身心原是幻愚者执而迷

问:在会友中见有人于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比如:医院、殡仪馆、菜市场、……等灵气不好,最好不要去;天黑了,外面阴气盛,不敢出30ee门;晚上睡觉要开灯……等等,请问老师,如何面对这种现象才算正确?

答:这就是执著。医院、菜市场的灵气不好,这是事实,但是你去了,它可能变好一点。为了众生,你牺牲一点又有什么关系?至于说灵气不好、怕鬼、不敢出门……这很可笑,你又没犯法,怕什么?员警没通缉你,也没有债主向你讨债,有甚么见不得人的?什么阴气阳气?这是二分法,这是执著,有时候我是方便说法,那不是究竟,不必执著。如果你要真正立志成为大器,承当光的天使,你应该散播安祥,那里不好往那里去。地藏菩萨为何要入地狱?佛祖为何不当太子?却跑去外面修苦行?为众生发大心,要向佛、菩萨学习才对,至于开灯睡觉,这是不正确的坏习惯。灵气好不好不在外面,在你心里,你若胡思乱想,便落入想阴,开灯睡觉除了浪费能源,无裨修行。怕这怕那是你的‘我执’作怪,修行者修正想念、行为也,不正、不对的就要修,就要扬弃,‘身心原是幻、愚者执而迷……’别糊涂了,醒醒吧!

怎样才能做到去执禅定?

问:修行在未完全做好去执禅定以前,常受五阴滋扰及感官摆布,请问师父:如何才能做好去执禅定?

答:禅的三个阶段:离执禅定、去执禅定和无执禅定。离执和无执禅定在本质上、感受上是一样的。古德说‘途中即家舍’,虽然你还在途中,感受跟到家一样。途中就是离执禅定,家舍即是无执禅定。为什么还要做去执禅定呢?因为你虽然取得了生命的源头活水,但是你不能保有它,为什么保持不住呢?业障、心垢没有除尽。

要保有离执禅定,就要把过去累积的业、所欠的债,作彻底的反省忏悔,把毛病全部丢掉。心垢未净,就是电阻,错误都扬弃了,电流就通畅无阻,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人生通畅,人际关系调和,对人就有亲和力、同化力。如果不肯付出,不肯丢掉那些不应该有的东西,就没有办法保持住离执禅定,一定要把那些掩盖你、遮蔽你、埋没你的那些东西完全丢弃,你就会知道原本的自己是谁?那就是‘到家’──完全到了离执禅定,也即是涅,涅而不生,则不灭,在证得不生不灭的同时,也便把捉到生命的永恒。最初的就是最后的,途中风光无异家舍,即是所谓‘本地风光’。

离执禅定就是如幻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受。无执禅定就是大圆满,即是成佛。

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深意何在?

问:孟子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深意何在?常有不以为然之心产生,请问如何面对?

答:孟子这句话应该是‘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又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意思很明白,后来王阳明更青出于蓝地说‘知善知恶是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王阳明私淑孟子,是非之心既然人人都有,显然那是不须学习的,所以说:‘不学而知谓之良知,不学而能谓之良能。’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连小孩都知道不可以打妈妈,打妈妈是不对的。稍大一些的孩子都知道骂人是不对的,成人都知道这样是对、那样是不对,即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都知道爱自己的父母,所以对这句话不必怀疑,如果人连这点基本的智慧都不具备,人类的进化就不可能发生。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里,不少榜样是没有读过书的,佛法中的大菩萨、如来也不一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六祖惠能是个樵夫,是不识字的文盲,但是他的无师智、自然智不是学来的。所以尽管世间的是与非并不是百分之百的至理,但是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标准,是普遍而自然存在的。令人讶异和担心的是很多人明知道这事应该做,那事不应该去做,却偏偏不做应该做的,而去做不该做的,如非昧却‘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的良知,便是自我放纵、自甘下流。

发露忏悔的方法

问:发露忏悔是自己面对当事人,向他认错请他原谅,但对一些工作上的同事、朋友向他忏悔时,他不接受或更藐视我,该怎么做?

答:在‘大智度论’上发露忏悔的方法,是在百千大众前,述说自己所犯的种种过错和见不得人的行为,这样罪垢才能消除。过去在名山道场曾经发生过这种事:

有个五十几岁的修行人,出家也已经三十多年了,是庙中的上座,很会说法,大家对他很尊敬,不过修行几十年,他并没有解脱,于是就依大智度论,当众发露忏悔。事后,大家对他不再敬重,甚至有人背后骂他连狗都不如,他抬不起头来,要自杀。他的师父说:自杀并不能免债,该还的还是要还,世间债一死了事,因果的债,百千万劫都不会亡的。金刚经上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人家给你促成成佛的机会,你应该感谢才对,有什么难过呢?经师父一开导,他明白了,从此不生气了,别人不理他,他向别人行礼,一辈子被人看不起,当他临终火化时,舍利无数,光辉灿烂。

现在的社会不是个很公平的社会,有些人常常拿别人寻开心,或以侮辱别人作为取乐的对象,所以对不起别人,除了欠钱须当面奉还之外,可以用观想的方法,向他顶礼,请他原谅,以后绝不再犯同样的过错。这样做了以后,心里就会平静。佛法不是纯理论,而是要切切实实地去做,才会相应。

为什么会活在无明病痛中?

问:自己感觉日常生活是活在无明之中,比如自己生病,不知病因是什么,常常筋骨酸痛,身体疲劳,也不知道为什么?

答:病的原因就是生气、不满、怀疑、嫉妒和‘躯壳起念’。浑身疼痛、感觉疲劳、莫名其妙,不知原因,这是心病,筋骨酸痛由于怀疑、嫉妒四个字,这四个字是诸病之源。有些人说我修行还生什么病?你那个修行是骗自己的,你根本没有修行;你依旧看别人不顺眼,没事时爱讲话,吵架、生气,那叫什么修行?告诉你不要生气,生气就是无明,告诉你:话说多了心会乱,你不信,说完了废话就有虚脱感。怒火能烧功德林,你还没有积多少功德,刚长出一点苗就给烧掉了,修行怎么会进步?

一般人不知道什么叫无明,生气就是助长无明,嫉妒、怀疑、忿恨,这就是酸痛、风湿的基本原因。我们若想保持健康,只有保持安祥、喜悦的心态才行。你不肯付出、去掉自己的毛病,你怎会得到安祥自在呢?

甘于寂寞的人永不寂寞

问:在修学安祥禅的过程中,如何忍受寂寞及享受寂寞?

答:寂寞就是不寂寞,不二法门嘛!甘于寂寞的人永不寂寞,那是很高级的享受!

《证道歌》说:‘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路……’涅就是不生不灭。一个真正的禅者,明见本心、澈证佛性,到达实际理地,常享本地风光,我法二执已断,理事二障已除,虽行走在熙攘闹市之中,也如入无人之境。由于心无起灭,所以处处都是涅大道,外在的一切都不会成为干扰,自己的觉性永不消失。《证道歌》还讲‘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连佛都没有了,自己还会有寂寞吗?你只管保有安祥,你就会知道寂寞就是不寂寞。

你问‘如何去享受寂寞?’当你有了安祥,你就是在享受寂寞了!如果你没有安祥,那寂寞的确是很难过,所以寂寞对不认真修行,尤其不修行的人来说,不但不好,而且容易堕落。所谓‘小人闲居为不善’,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做坏事的机率比较高,有的人为了排遣寂寞去打麻将;有的人感觉寂寞去租个录影带……于是毛病就出来了。

要解决寂寞难过的唯一方法,就是你修行要上路。当你安祥到‘行亦禅,坐亦禅……’‘常独行,常独步……’时,只有安祥感受,就不会有寂寞感了。实在讲,你还没有‘上路’,火候不够,火候够的话,‘语默动静体安然’,享受安祥已经千足万足了,那里还会产生寂寞、不寂寞这个问题呢?

珍惜末法难得的缘生

末法时期,弘扬最上一乘法,很难!一般人的理解及领受能力不够,不是法执、便是我执。我执:我想得到什么好处。学法没有什么好处可得,只是发掘出你自己而已。

法华经里,形容一个身怀宝珠而却穷途乞讨的人,后经别人指出无价宝珠所在,他很高兴,高兴什么?原本就是你自己的嘛!你并没得到什么。自己原本是佛,只是你自己迷失了自己,埋没了自己,一旦觉醒,当下‘旧佛新成’。你们所问的问题,大多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是现在、当下,你的心态改变了没有?你现在的感觉如何?如果你现在没想什么,脸上有股热辐射的觉受,你已是心空及第了,请你珍惜此刻的心态,保持现在的心态,就叫做‘就路还乡’。

如果你坐在我面前还是心猿意马,乱想一通,那表示不相应,以后就不必来了,来了也只会浪费你的时间,增加我的歉意。如果你相应了,请你保持住现在的心态,像牧牛一样拿根杖子守著牛,不要让牛乱走、乱吃、乱破坏庄稼。十法界的各层次不同的众生,他们的差别不在外形,而在他们的心态。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态,就是易经上所讲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的心态。也是庄子讲的‘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更是唯识法相宗所说的‘大圆镜智’。不须要历劫勤苦修学,你已经得到了至高无上的最上一乘,你应该全生命、全感情、全人格、全理智的投入,小心翼翼的护卫著这个心态,必能‘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倘若依旧去向外驰求,任意去胡思乱想,纵使是千佛出世,也救不了你了!

文:耕云

下一篇:谈锡永谈中国文化的融合力与包容性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