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满的人身能带给我们什么

2014-09-05 佛教问答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四外加行之一 暇满难得】

1、暇满难得的重要意义

——暇满的人身能带给我们什么

达真堪布

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是百日共修的第一天。

我们为什么要举办这个学习班?因为很多学佛人修行了很多年,却始终没有太大的变化和进步。有的人刚开始的时候特别好,进步快、变化大,自己感觉也非常好。但是修了一段时间以后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

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系统地学习佛法,也没有善知识的指点,而是根据自己的感觉,按照自己的喜好,今天觉得这个法好就学这个法,明天觉得那个法好又学那个法;今天觉得这本书好就看这本书,明天觉得那本书好又看那本书。看起来修了不少,可是性格依旧、烦恼依旧、痛苦依旧,没有从佛法中得到任何成就

佛法广大奥妙,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浮浅。

佛法绝不仅仅是烧烧香、拜拜佛、诵诵经、念念咒那样简单。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佛法方面的知识,很有体悟,其实是白白地浪费了珍宝般的光阴与人身。这样下去会失去今生解脱的机会,失去了这次机会,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有了。最可怕的是很多人对这些还没有察觉,还自以为是,沾沾自喜,多愚痴,多可惜啊!

从表面上看,我们每天拜佛、念经、持咒、打坐是在修学佛法,实际上这些也许跟我们今生的解脱没有太大的关系。为什么这样说?还有好多类似这样的问题,都是我们要在未来的学习当中需要解决的。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种成就的取得,都需要规范、系统、完整地学习。世间法是这样,佛法更是如此!而且佛法更需要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因为它是使众生与自己生生世世脱离苦海的唯一方法,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

光阴一去不复返,人身一失难再还。我们是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过去祖师大德那样的根基与福报,所以我们要象一个新生婴儿一样,一点点地去了解、去学习、去成长、去成熟。

这个百日共修学习班,就是针对很多人的实际情况,为了解决很多人在修行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开办的。这一百天里,我们要学习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这是四外加行;然后是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消业,修曼茶罗积累资粮,最后修上师瑜伽,这是五内加行。破瓦法是特别接近大圆满法的一种修法,也叫往生法。这些都是我们主要学习和修持的内容。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地修学。能够参加百日共修,是我们一生当中最大的福报,这个福报是我们生生世世修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和缘分。这个缘分也可以叫善根

所以闻法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地听,听完要仔细思惟,打坐的时候要观修当天的学习内容。反复读,反复看,反复观想。一天最少观修两个小时,两个时间段落;也可以观修四个小时,四个时间段落;也可以观修六个小时,六个时间段落。最起码观修两次,一次一个小时,早上一次,晚上一次。如果家里有事,或者工作忙,就晚睡一个小时,早起一个小时,一天少睡两个小时。我们都是修行者,都想解脱,都想成佛,这应该不是什么困难。重要的是观修,反复观,反复想,观想累了可以静坐一会,那也是休息。休息一会儿可以,什么也不想,静静地坐一会儿,休息好了,心也不累了,歇过来了,那个时候再继续观想。

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观修,更达不到静修,真正的静修是保持当初的状态。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当初的状态,怎么保持?真正想静修,首先一定要弄明白当初的状态,然后进入到当初的状态,最后保持那个状态,这才是真正的静坐。

我们每天晚上讲课,然后读相关的文章,再进行问答及讨论,谈自己修学的感受,前七天我们学习人身难得。

不是所有的人身都是暇满的人身,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具足了八种闲暇、十种圆满的人身非常非常少。

暇满的人身就像真正的如意宝一样,几乎得不到。暇满的人身才是真正的人身,才是珍宝般的人身。如意宝有什么用处?你想要什么它就能给你什么,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暇满的人身就是这么难得。只有得到了暇满的人身,我们才能够修持正法;只有修持正法了。我们才能彻底解脱,永远解脱。

我们这个人身比如意宝还要珍贵,因为如意宝只能满足我们暂时的需求,却不能让我们解脱,不能给我们佛果和圆满的功德,暇满的人身却能给我们这些。什么叫功德圆满,就是心想事成。我们的功德圆满了,那个时候就什么都有了,心里想什么就成什么。所以我们要修持正法的话,一定要具足八种闲暇和十种圆满。八种闲暇是远离了八种无闲暇,这样才能修持正法,最后才能解脱,才能成佛。

希望大家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老老实实地修持。过了一百天,肯定都有很大的进步与变化,很多人都能开悟证悟,解脱成佛!

节选自《佛光普照·百日共修开示

文:达真堪布

下一篇:哪两种根基的人可以修世间八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