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2014-09-10 佛教问答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创立最早的一个佛教宗派,它渊源于南北朝,初创于隋,兴盛于唐。因其实际创始人智长期住在天台山(今浙江省天台县内)而得名。又由于此宗奉《法华经》为主要经典,因此也称法华宗。天台宗的主要学说或教义有:一心三观、十如实相、圆顿止观、三谛圆融、一念三千、性具善恶、无情有性、五时八教,等等。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的观心法门。据载,慧文曾依《大智度论》修观心法门,悟“一心三智”之旨而立一心三观说以传慧思,此为天台理论之滥觞。其后历代辗转相承,观心法门一直处于天台理论的枢机地位。三智是一切智(声闻缘觉之智,知一切法空)、道种智(菩萨之智,知种种法差别)、一切种智(佛智圆明)。三观是从《中论》的“三是偈,,推演出的空观、假观、中观,于一念心中圆修空、假、中三谛者,即是一心三观。“十如实相”是天台宗的世界观。《法华经·方便品》中说:“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慧思将此文加以转读并赋予自己的理解,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三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中道实相之是,即中之义。对十如的第十种本末究竟等,慧思解释为佛与凡夫同样具足十法,所以说成究竟平等。“圆顿止观”是天台宗修行方法的核心。智认为,止观二法是转迷开悟、成菩萨作佛的两种最基本的修行方式——佛法虽广,但“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而圆顿止观又是三种止观法门(另外两种为渐次止观和不定止观)中的最殊胜者。圆顿止观指不经过由浅人深的阶段,一开始即缘纯一实相,以体证“实相外更无别法”境界的止观。智所发展的天台止观学说,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谛圆融”是贯穿天台思想始终的方法论原则。三谛即空、假、中。智认为,三者并不是认识上的先后次第关系,而是“虽三而一,虽一而三”,于一心中同时存在,相连相即,互不妨碍。也就是说,讲空,假、中即在其中,讲假、中亦如是。三谛圆融说是对大乘佛教空宗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一念三千”是智依据《法华经》而发展出的观法。所谓“一念”是指当下日常生活的一念心。“三千”是《华严经》十法界、《法华经》的十如是及《大智度论》的三世间相乘所得的结果,指代一切法。一念三千的意思是由于一念心起的缘起总体即为空假中的中道实相,因此三千中任举一法,必然同时具备三千的全部。

“性具善恶”是天台宗性具圆义的不共法门。所谓“性具”,就是一切法都是自然存在,既非自生,也非他生。而且这种存在,不是单一的存在,是互相联系作为全体而存在的。“性具善恶”是“三谛圆融”、“一念三千”的题中应有之义,既然十界互具,则众生界必具佛法界性德之善,而佛法界亦必具众生界性德之恶。自竺道生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以来,“具善”一说还能为佛教界普遍接受,虽然“善”之一义与通常所谓的“心净”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但说众生界特别是佛法界具性德之恶,这确为天台宗一家所独创。

“无情有性”是唐代天台宗荆溪湛然所提出的佛性理论。所谓“无情有性”,意谓不仅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就连墙壁瓦石等无情物也都有佛性。湛然借助于《大乘起信论》中真如的不变随缘义,以及“依正不二”、“凡圣一如”的义理,认为佛性遍法界,不隔有情、无情。湛然的无情有性说达到了中土性觉理论的极致。

“五时八教”是天台宗的判教理论。五时是就根据时间的先后分出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时。八教是就法的性质分判的,即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化法是教化众生的法门,即三藏教、通教,别教、圆教;化仪是教化众生的仪式,即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通过五时八教的判释,天台宗对全部佛教经典作了一个安排,使其各自居于合适的位置,既调和了佛教内部的矛盾,又突出了本宗所依的《法华经》的崇高地位。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宗经而提出的“会三归一”理论,一方面把天台宗的教义说成是至上的“一乘”,另一方面也为它调和融合其他学说打开了方便之门。在“方便”法门的旗号下,天台宗对佛教各种经典和学说以及传统文化的不同思想作出了融会贯通,并有选择地把它们“会归”到天台宗的教义中来,表现出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在调和圆融的基点上创宗的重要特点。

天台宗的传法世系,有“东土九祖”之说:初祖龙树→二祖慧文→三祖慧思→四祖智→五祖灌顶→六祖智威→七祖慧威→八祖玄朗→九祖湛然。天台宗人之所以把从没有到过中土的古印度人龙树奉为初祖,既是为了表示对龙树的尊敬,也是为了标榜本宗的理论是承继印度佛教而来的正宗。从思想理论上看,天台宗与龙树的学说也确实有一定的关系。二祖慧文是北齐禅师,因读《大智度论》和《中论》而悟“一心三观”之理,并传给了慧思,奠定了天台宗的理论基础。慧思是一个禅智兼修的僧人,他既重禅法的践行,又重义理的探究。在思想上,他不仅融合佛道,而且努力统一南北佛教的不同学风,对天台宗的思想及其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四祖智历经梁、陈、隋三朝,为了弘扬佛法,积极协调与统治者的关系,依靠统治者政治上与经济上的支持,为天台宗的创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智众多的著作中,最重要的是《法华玄义》、《法华文句》和《摩诃止观》,号称“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最基本的理论著作,尤其是《摩诃止观》,代表了智的成熟思想,也奠定了天台宗的理论基础。灌顶在协助智创立天台宗方面出力很多,思想上也主要发挥智的学说,因而被奉为天台宗五祖。唐代唯识宗和华严宗创立并兴起后,天台宗便相形失势。在六祖智威、七祖慧威和八祖玄朗时,天台宗的发展处于弱势,直到九祖湛然提出“无情有性”说,不仅发展了天台宗的佛性论思想,而且大大敞开了成佛之门,才使天台宗出现了“中兴”的景象。唐武宗灭法后,天台宗典籍丧失殆尽,渐趋衰微。直到后来从高丽传回智的大部分著述和其他若干论疏,天台宗才在江浙一带得以复兴。

天台宗对海外的传播主要是日本和朝鲜。九世纪初,日僧最澄入唐求法,从湛然门下的道邃、行满等人学习天台教义,回国后以比睿山为中心弘传此宗。在日本平安时代(784—1192年),天台宗与真言宗并行发展,史称“平安二宗”。11世纪末,高丽僧义天人宋,学天台教义,回国后创立了高丽的天台宗。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文:洪修平

下一篇:什么是六度?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