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
教者 上所施 下所效
真正把教育做好,把家教做好,孩子才有健全的人格。何谓教育?为人父母、长辈,每天都在教导孩子,假如对教育不清楚,就不知道每天所种下的是什么种子。因此,首先要明白教育的真正意义。
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说:“教者,上所施,下所效。”现在为人父母者普遍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而忽略了“上行下效”是从何时开始?胎儿时就已经在学习了。“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真正做到了以身示教,子女自然就会起而效法;假如教育子女只是用言语,自己并未做到,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家庭一定会出现争讼,轻的是起口角,严重的是父子兄弟告上法庭。
孩子逆反是结果 原因何在
很多家长有一种观念,就是孩子一定会有逆反现象,会有叛逆期。此话对否?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数年间知识量倍增,有太多错误的观念混杂在其中,积非成是。有的中学在开家长会时,老师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现在是十二、三岁,正值龙卷风时期,所以孩子一定会叛逆。”父母本来还不紧张,听完之后,每天在观察孩子叛逆了没有?突然有一天就会心想事成了。我们回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没有出现逆反现象?史书上并无记载。为何几千年来都没有产生,而现在几十年就发生了?究其原因在几千年来的教育有孝悌的教导,不只在家里教孝,邻里乡党都有孝顺的风气。哪一家的孩子对父母讲话不恭敬,不但他的父母会教导他,连邻居都会教诲他。所以,整个社会风气是有孝道的传承。
近代这几十年,中华文化出现断层,无人教孝道了。孩子无法增长孝道,会增长什么?增长自私自利,所以对父母就没有恭敬之心。我们要思考一下,现在的家长言行是否一致?假如家长言行不一,孩子对家长就会没有恭敬之心。当我们告诉他,你对大人讲话要有礼貌,结果我们大人对父母讲话很大声,这就让孩子的认知上出现矛盾,不但孩子没有生起恭敬心,对父母也会不认同。这种不认同逐渐积累,有一天当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比你大时,他还会不会听你的话?不会。所以,逆反现象取决于大人言行不一致,孩子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再加上整个社会没有孝悌的教导,才造成几十年来这些年轻人出现逆反现象。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甚深影响
我回想自己是否有逆反现象,于是我去请问母亲:“我有没有逆反现象?”我母亲想了一下说:“没有!”父
母在我的心目中都是最尊敬的,父母把孝道、把如何做人表演给我看,所以上行下效就是教。而这个教确实是无所不在,我们的言语、行为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在从事教育的这几年中,体会愈来愈强烈,父母的一言一行确实对孩子的影响甚深。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到外婆家,我们坐的计程车的轮子滑到水沟边,水泥地把排气管撞活动了,所以后面的路途,车子一直叩叩叩响个不停。到了外婆家一下车,我的母亲就把车费递给司机,另外还多拿了五百元给司机。母亲的这种行为很真诚,就深留在我的心中。那时我心想着:“母亲是觉得体力劳动的人赚钱不容易,这五百元对我们而言并不多,但对他们来说,可能这个月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能力之余,就多帮助别人。”因此,这种仁慈之心就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们家三个小孩都不会跟别人吵架,因为父母在我们面前也从未批评过任何人。这种上行下效确实是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孕育出善良的种子。
当下快种好种子
为人父母每天所做的是什么事?教育孩子。有人做了七、 b61四 甚至于几十年。当人家问他:“什么是教育?”
每天在做的事,他竟然答不出来。孩子的这一亩心田,在这些年中,究竟被种下了什么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些种子是否开始发芽?有没有结果?虽然我们不知道种下的是好、是坏,但是一定会发芽、结果。所以,我看到很多家长,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原因是孩子的行为已经很难掌控、扭转,所谓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因此,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什么是教育,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赶快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宠子害子
现在父母教育孩子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宠”字。“深圳特区报”报导,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要把孩子对他们不孝敬的行为报导出来。为什么要报导出来?要让为人父母者有所警惕。他们是晚年得子,所以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早就反映孩子的行为既偏颇又无礼,但他们还替孩子找借口,说他以后就好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于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难道十五岁以前都不好,十五岁以后会好吗?不可能!哪有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就变成懂事,这只有在梦里才可能发生。他们的孩子现在要娶太太,就要把他们夫妻赶出家门。所以,宠孩子,孩子一定不孝。
教子慎于始
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正确教导。所有的事,你都一手承揽替孩子做,做久了,孩子的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事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为孩子做事累得要死,结果一点功劳都没有。现在很多小孩才七、八岁,就常听到他们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心里感到非常不安!
磨练孩子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
我有一位长辈叫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于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于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个公益基金会,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的学位,我都支援你。”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所以孩子对父母是从心底里佩服。3844
虽然卢叔叔的经济很不错,但他的儿子到美国留学,他给孩子的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他知道中国人所说的“富不过三代”,在现前是一代都支撑不了。从前还有圣贤根基,家庭、社会还有节俭的美德给孩子做榜样;现代的孩子从小举目所视都是奢靡,从小就很会花钱。所以,他在儿子出国留学前,就告诉他:“我给你的钱都计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如果你带一个黑人回来,或带一个白人回来,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丑话讲在前面。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学成准备回国之前,他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说:“我钱不够了,无法坐飞机回来。”他妈妈一听,第二天一大早立刻要去汇款。卢叔叔马上跟他太太说:“等一下!孩子一有问题,你也不分是非,心就慌了。”他说:“我算给你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儿子为什么跟你要钱?因为他知道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会非常拮据,所以想留一手,让身上的钱还有空间缓和一下。”所以,就跟太太说不可以汇。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有接到钱,后来就自己搭飞机回来了。儿子回到家,卢叔叔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能让你住了,你自己出去自力更生。”假如你是当父亲的,能做得出来吗?这是不是慈爱?
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练,所以他也很乐意出去找工作。他被面试的这家企业是一个连锁性的教育机构,董事长亲自面试,本来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当面试到他的时候,后面的人就没有面试机会了,因为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在谈话的过程中,董事长跟他说:“这不可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写出来的企划方案。”董事长就从企划案的内容逐一询问他,他都能对答如流。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价。”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老板说“薪水要多少,自己开”?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与能力时,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经济上,卢叔叔没有再支援他,但是有交代孩子身旁的这些长辈,说:“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要跟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元。”卢叔叔都预测到了,结果在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了,因为房租很贵,就跟两位长辈各借了两千块钱。但卢叔叔交代:“他说哪一天还你,你一定要打电话跟他要。”后来那一天他儿子准时还钱给这两位,从此就没有再向人借过钱。他撑过来了,能力也磨练出来了。
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如果你懂得磨练他,这是历炼他一生的本事。什么是真正的慈爱,要细细去思考。有时爱之,反而足以害之,而爱是要用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会变成宠爱、溺爱。
身教则从
有一位老师读了《弟子规》之后很高兴,他心想: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我的学生。第二天就开始教学生,他每天眼睛瞪得很大,像警员站岗放哨一样,看到学生哪里做错了,立刻提出批评,做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很辛苦。有个机缘他与我们共餐,他说:“《弟子规》那么好,但是为什么我推广起来很累?”我告诉他:“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他这个心念一转,做法就改变了。有一天他在整理桌子,突然抬头一看,有二、三个孩子跟着他在擦桌子,其他的孩子一看别人在做也跟着做,结果全班同学都动手擦桌子。他说那时内心很感动,以身作则的力量真的很大。
那个星期他们去公园做教学考察,在公园里,他很自然的蹲下去捡起一个纸屑,捡了差不多二、三张,他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都在捡垃圾。他说那时看了,眼泪几乎要流下来。他发现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就特别大。最后,学生还把他手上的垃圾拿过去说:“老师,您是长辈,这种事让我们来做就好了。”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家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也是把国民教育好,因为领导人总是不愿意国家、朝代传到他这一代就断绝了。假如传到他就断了,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后代子孙。皇帝一登基先做哪件事?立太子。可见一个国家、朝代,对于后继有人之事,总是摆在首位,所以从前的皇帝是请全国学问最好的读书人来教育他的下一代。但你们不要羡慕皇子、皇孙,一定是生活很优厚、很享受,其实不然,他们是天还没有亮就要起床念书,因为他们要承传一个朝代,需要有丰富的学识。一个国家如此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一个家庭当然也要重视教育。
孩子的教育应摆首位
一个人在中晚年能否得到真正的好命,关键在于是否把孩子教导好。假如夫妻两人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也很优厚,但是孩子因为失教,在外面游手好闲,甚至于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今天又会做出什么事情,这样的父母在中晚年能否有好日子过?不可能。很多人到了中年才发现经营家庭的重点,轻重缓急摆错了,没有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但后悔已来不及了。现代很多父母都是把教育孩子的目的,摆在对名利的追逐上,这是很悲哀的现实。其实名利的追逐对家庭教育而言,就是在毁坏孩子的前途。
文:蔡礼旭下一篇:什么是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