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志向怎么办
营造好的薰习环境
孩子没有志向,我们做父母的要反思,我们有没有在孩子的心里表现出有志向的态度?因为要培养孩子有志向,是要在父母、长者立志的环境中去薰习。我在高中念书的时候,对中文很惧怕,因为在念初中时,有一次老师发了一篇作文范本,让我们做参考。我的老师介绍这篇文章时说:“这篇作文的作者是我们初三的学生写的,她叫蔡蓉青,在同一个家庭里面教出来的孩子,语文程度为何如此悬殊?”我听了老师的话,真是无地自容,因为蔡蓉青是我的二姐。老师这么说,对我的内心是很大的冲击,从此我上国文课,头都抬不起来。所以,当老师的人不能用很犀利的言词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
我从念初中起,就一直对语文没有信心。上了高中,有一次上课,我的老师叫着我的名字说:“蔡礼旭,你站起来,上国文课再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确实在求学过程中,我的语文一直都不好,但是在学习古文当中,我对两篇文章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孔明的《出师表》。当我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古名句时,本来还不大清醒的我,突然立即感觉到眼前一片光明,但这个光明只有几十秒的时间就熄灭了。当我又读到孔明的《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时,眼前又放光明了,但还是几十秒又不见了。虽然这个光芒没有持续,但是我从此喜欢上了圣贤学问,所以在十多年之后,当我又重新学习圣贤之教时,真的是法喜充满。因此,当孩子没有志向的时候,做父母、做老师的就一定要营造机会,让孩子去薰习圣贤的风范,孩子才会有远大的志向。
我想,假如从小老师就把范仲淹的故事、孔明的故事告诉我,我今天的成就一定更加不同。我们都是在升学主义、应试教育之下长大的,愈读书心量愈狭窄。回想起求学的过程,看到同学考得比我们的分数高时,自己的内心就不舒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之下,把我们的心胸变小了。
在深圳有些孩子从小就读诵经典,他们在这种圣贤胸怀的氛围中薰习。有一天,老师问这些孩子说:“假如你有一亿元,你要做什么事情?”第一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学校,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圣贤的教诲。”第二个,孩子说:“我要盖一间医院,能让病苦的人得到好的医治。”第三个,孩子说:“我要成立一个电视台,能播放好的教育影响更多的人。”第四个,孩子说:“我以后要当蔡老师。”因为这个孩子六岁多的时候,我到深圳讲课,他常常都来听。有一位母亲听到她孩子的志向之后,也没有表现得很高兴,而是立刻问孩子:“你一定要有一亿的时候才能做这些事情吗?”让孩子去思考,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有钱的时候才能做。接着母亲又说:“请问蔡老师有没有一亿?”孩子就明白了,很多事你当下觉得可以做的,就要立刻去做。所以,我们引导孩子立志,绝对不是让他的志向立得很遥远。我们会告诉他,你可以当下立志做个孝子,当下立志做个好学生,当下立志做个好公民,这些都是让孩子有个人生目标,他就会积极学习。
您的孩子有没有这样的志向?为什么这些孩子有这样的志向?环境的薰陶,环境的教育。因为他们的父母让孩子所接触到的,都是这些学习圣贤学问的长辈和小朋友,孩子们自然而然就有这样的志向。教育有言教、身教,还有环境的薰陶也很重要。
学习圣贤经典引导孩子见贤思齐
俗语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习首重立志,所谓“学贵立志”。我们在海口主办教师课程,第一节课我们跟所有的老师共同立了一个志向,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常常在祈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个结果,要先种什么因?要在每个人的心中先种下仁爱思想的因。我们要把圣贤的仁爱思想观、圣贤的智慧承传给下一代。“开太平”是结果,“继绝学”是种因;为往圣继绝学,才能承先启后,要承先自己就要先学好。
有一位教小学五年级的老师,他有“继绝学”的使命,每天除了教书以外,还安排三个小时深入圣贤经典。每天早上他很早到教室,读诵《弟子规》、《孝经》。他的学生一进门,本来还拎着早餐准备坐着慢慢吃,当看到老师正襟危坐在读经时,学生们立刻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把经书拿起来跟着老师一起读诵。教育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由于他的用心,他们班的成绩还有礼貌都有很大的进步。校长看到以后问他:“你们班是如何教的,怎么会教得这样好?”老师跟校长说:“因为我请了数 百位古圣先贤来教我们的孩子。”
中国有一套书叫做《德育故事》,里面有七百多位圣哲人的故事,分为八个单元,就是“八德”,依据“孝、 、
忠、信、礼、义、廉、耻”而编纂出来的。他每天跟学生讲两、三个德育故事,这些孩子看了以后懂得见贤思齐。然后又以《弟子规》作为班规,学生犯错不需要老师开口,自己就知道错在哪一句。譬如在教室奔跑撞到椅子,学生会说什么?“宽转弯,勿触棱”、“事勿忙,忙多错”。当孩子有不好的行为出现,会想到“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所以孩子懂得勇于认错,勇于改过,不会推诿,不会掩饰,也会想到“德有伤,贻亲羞”。
由于他们班上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又得到校长的肯定和重视,后来就邀请我们中心的老师去跟全校的老师做了两次演讲,我们也把《弟子规》发送到他们学校。所以,一个人立定志向要为往圣继绝学,他的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展,自我的要求就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位老师跟我们接触了半年时间,他就开始跟着我到中国大陆去演讲,把他的经验贡献给其他地区的老师跟家长。
当我们的下一代遇到事情都能提起《弟子规》的教诲,他这一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很踏实,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往圣继绝学,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有这一念真心,而且真正发出来,就可以立志做到为往圣继绝学。这不是一句口号,是要从自己开始做起,如此才能带动孩子学习和落实,我们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所以我们可以先立志做孩子们的好榜样。
除此之外,我们在家庭要立志做好父母,在公司要立志做好长官、好同事,在社会中要立志做好公民。有位老师坐公车,看到一位长者上来,他立刻站起来让座。结果接连有四个人让座,他看了很受感动,眼泪差点掉下来,由此他印证了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当我们有这分志向要去改善社会风气,相信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谨小慎微,会克制自己,我们的道德、学问也因立志而不断地提升。
我们在深圳面对的都是五、六岁的孩子,我们问孩子们,读书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会很标准:“要做圣人!”他们说不做圣人,为何还要读书?他们在幼儿园外面时,一路上会争先恐后,做什么?捡垃圾。他们一看到垃圾就好像看到宝贝一样,觉得我可以为社会付出。刚好在路上遇到了一群下课的初中生,这些初中生手上拿着雪糕,边吃边丢垃圾。当他们突然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捡垃圾时,本来要丢垃圾突然停住,然后有一个初中生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别丢了,这么小的孩子都在捡。”这些小朋友的内心感觉到,原来我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社会,所以我立志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志向就好像人生的一个目标、一个终点,志立对了,这一生才不会白来一遭。
文:蔡礼旭下一篇:如何帮助子女立定人生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