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怎么个念法?
正念现前,最正的正念是什么?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怎么个念法?很多朋友问我,今天我把我念佛的方法,《印光老和尚十念法》,给大家复印了,我就是这么念的。印光老和尚,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他老人家挑出五经一论当中的一部分。还需要我一条条解释吗?OK。写得非常好,非常清楚。「心难归一」,这每个人都有这体会;「当摄心切念」,收住这个心,切念,使劲的念,切念;「自能归一」,自然就能归一了。老和尚特别慈悲,一层层展开,「摄心之法」,怎么摄心?他回答,「莫先于至诚恳切」,没有比至诚恳切更摄心的方法。这至诚恳切又是概念,什么叫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如果你心不诚,你想摄心不可能。我不知道什么叫至诚恳切?你改过就是最诚恳的,你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是诚恳心的表现,依教奉行。你说我虽然不知道至诚恳切什么意思?你真改过就是至诚恳切,而不是说烧香磕头。
「既至诚已」,在心上没问题了,我也想改过,我也是真正的听佛菩萨的话,听净空老和尚的话,已经至诚了。「犹未纯一」,还是不行,杂念纷飞。「当摄耳谛听」,这点很重要。摄耳谛听,收住你的耳朵放在佛号上。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么一个说法,心声,香港人民的心声回归大陆(我当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你们的心声),香港人民的心声,你看我们描写这个心是有声音的,其实我们在读报纸、看电视都是声音,只是你没意识到而已。比如说你读这篇文章,《印光法师十念法》,你虽然没出声,但是你心里是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你读不懂它,这就是心声。摄耳谛听。
「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无论是出声的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还是你心里头默念,皆须念从心起。什么叫念从心起?比如说爸爸、爸爸、爸爸,十句。爸爸、爸爸、爸爸,感觉一样吗?后边这个念从心起,真在念的时候,有一个爸爸在后边。爸爸,爸爸,爸爸,你白念。第一个跟大家交流,皆须念从心起。你看老和尚念经,念佛号,在那机器里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念的时候,心里真有阿弥陀佛,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声音出来了;或者声不从口出,声从心出也一样。「音从耳入」,什么意思?我的体会,这里边还没数数,这是念佛功夫比较好的人,无记无数。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你不把「阿」听真确了,你不能走到下一个字。「阿」你什么时候真的把你耳朵拉回到这个「阿」字上,听明白了,你再说「弥─陀─佛」。别有嘴无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哪个字都没听,囫囵吞枣就过去了。所以,「阿─弥─陀─佛」,听明白。这四个字都有元音,英文的元音,所有的元音都要给得丰富和饱满。念佛要都摄六根,你的心根就都摄了,对不对?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心里想着它,嘴上还念得特清楚,把元音都要念明白,嘴根都摄了;耳朵还得摄过来听,就三根了。六根当中就三根被摄住了。
印光老和尚在《文钞》当中说,当你摄耳谛听的时候,你鼻子闻不到味。说我摄耳谛听了,你鼻子还能闻到味,楼底下炒菜你还闻得到,对不起,您没摄耳谛听。摄耳谛听,楼底下那酱牛肉味你就闻不到;嘴里也没味道,舌根跟鼻根全都都摄了,身体在什么位置上也不知道,这叫摄耳谛听;身根也失去知觉了,鼻根也没有作用了,舌根也没有。都摄三根,耳根,心根(就是意根),还有嘴根(舌根)。
「默念虽不动口」,虽然我们默念是不动口的,「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不能掐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后边讲不能掐珠。我把脑子要集中在哪?集中在嘴的动。集中在嘴,虽然嘴不动,你还要觉得它在动。默念,拉长声,一直听真确了,别着急走到下一个字,除非把这个字听明白再走到下一字。不在多少,声声佛号跟它有感应,我是这么念的。仍有口念之相,就是虽然你不出声,但是你的脑子还要放在你的嘴上,我在念。大家能有这种体会吗?我现在正在念:「阿─弥─陀─佛─」,听得很真确,走到下一句。闭上嘴了,你在卫生间,你不能出声音,出声音不恭敬,那你就默着念,默着念耳朵还要听心声,听清楚再走下一个字。听的时候,要感觉到 764d煸诙 /p>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如果这样摄住心,「妄念自息矣」,妄念自己就息掉了。「如或犹涌妄波」,如果还是妄想像波涛一样在汹涌,在往外冒,「即用十念记数」。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必须采用的方法,除此之外没别的方法,就要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全心的力量放在这一佛号上。二念,阿弥陀佛是一念,数数是二念,摄住心了。就这个猴子,「阿弥陀佛」这一条绳拴不住它,再把数数这条绳再拴到猴子身上,得力了,这猴子走不了。左手是阿弥陀佛,右手是数,这个猴子、这个心就摄住了。「虽欲起妄」,还想起妄念,家里煤气没关,孩子的便当,该给谁打电话,虽欲起妄,「力不暇及」,顾不上了,你没那工夫了。「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这种好的方法,最究竟的方法,「在昔宏净土者」,在过去弘扬净土的那些大德们,「尚未谈及」,没有谈过。为什么?「以人根尚利」,那个时候人的根器好,不用数数,摄耳谛听就够了。今天咱们根器不行了,老和尚接着说,「不须如此」,不需要这样,「便能归一故耳」,就能够归一,是这个原因。
「(印光)以心难制伏」,他是自称自己,因为印光老人家的心很难制服,人家大势至菩萨,人家心难归一,那个表法的,他都心难归一,更何况我们凡夫,他是这个意思。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才意识到这个方法的妙处,不能不重视。他后边的结论很坚决,「舍此不能成就」,除非你不想成就。「盖屡试屡验」,百试不爽,怎么试怎么灵;「非率尔臆说」,这绝对不是随心所欲的瞎说。「愿与天下后世」,我们是后世。「钝根者共之」,你说我不是钝根,恭喜你,你要是钝根,你就回来。大家不承认自己是钝根的举手,没有,是吧?都是钝根,是吧?OK,你得救了。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我希望跟你们共同的采用这种方法来念佛。「令万修万人去耳」,别看不起人,印光老和尚就这么念佛,人家火化了以后,舍利子,咱们火化完了以后是什么东西?肯定心里清楚。
「所谓十念记数者」,你听他讲这方法,「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这句话不得了,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清楚。「仍须记得分明」,你还得记住,我这念的第几个?「至十句已」,念到十句之后,「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我想这个大家比我都熟;「不可二十三十」这么记。「随念随记,不可掐珠」。老和尚掐珠,老和尚掐珠表法的,提醒你。他掐那个佛珠,告诉你要念佛。我问过他,这个佛珠一拿在手上,让别人一看见,老和尚的意思是示转。不是有三种转吗?作证转,劝转,示转。老和尚拿佛珠是示转,提醒你看到的人,人家老和尚还用那么念吗?那是给你做表法的,你看到这个佛珠,老和尚在念佛,我在干嘛?不可掐珠,一定要记住,掐珠你心的力量就弱,这种念佛方法是心理的体操,锻炼你心的力量,就和做俯卧撑似的,锻炼肌肉。你一掐珠,心的力量就弱了。就和有人帮着你俯卧撑一样,你心的力量、锻炼就差。「唯凭心记」,只能凭心记。那我念到第五声就不行了,没关系,慢慢来,再从头来。
「若十句直记为难」,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么念,你难。那就是说你可以两个五,也可以三三四,都行。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这有个问题,我自己的体会,有时候我念多了,我就不知道我这个五是第一个五还是第二个五,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记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样你就不会错。有的时候念着念着,真的,这是第几个五?是前面那个五、还是后面那个五?这是我自己的体会。特别是在环境比较复杂,或者自己比较累的时候。
「若又费力」,不行,李炳老就后边这方法。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三三四,「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做到三个清楚。念得清楚,就是每个字都不能含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字听清楚,「弥陀」呢?错,吞了,吞了这个音。英文necessary(必要的),老师跟我们讲英文的时候,老师说元音要给足时间,元音千万别吞,吞元音那个英文就不好听,ne-ce-ssa-ry,四个音节。四个音节,每个音节的元音都要念得准,我们中国人讲话,叫别洋腔洋调,ne-ce-ssa-ry。四个音节,你只要把元音念清楚了,这个英文字母念得就好听。necessary,这就不好听,不到位。所以,「阿弥陀佛」也是这样,念得要清清楚楚,「阿─弥─陀─佛」。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着脚」,妄念就下不来了。「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你心就乱不了,时间一长,就像刘素云老师说的,就好像她跟老和尚见面的时候,听经的时候,她好像心里也是这样,真的是这样。你走路的时候,比如我从这回到酒店,就自然而然就起来了,特舒服,而且是你闲着也是闲着,你就想阿弥陀佛,你不想阿弥陀佛就想自私自利,这是肯定的。正念现前。
「须知此之十念」,要知道这种十念法;「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说早晨起来有十念,他们摄妄心的效果是一样的。「用功大异」,可是用的功夫可差多了。「晨朝十念」,早晨起来,「尽一口气为一念」,就是你早晨起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阿弥陀佛,这叫一念,只能念十念。「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老人家多慈悲,大势至的话,你不听行吗?「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我们这种方法,是念一句佛号我们心里知道一句,不是一口气。晨朝十念是一口气为一念,你早晨起来念十口气,甭管多少,念完为止。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就是一天你念几万声佛号,你都十句十句的记,特方便。「不但去妄,最能养神」,上火了,是吧,大便干燥,你念念试试,养神;心烦,舌头长疮了,养神。不但去妄,最能养神。养神,神安则体安。
「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你快慢都行,不妨碍。精神好了,情绪好了,现在刚吃完中午饭,困了,慢点儿念;到晚上饿了,快点儿念;走路的时候跟着步伐念,都行。「从朝至暮,无不相宜」,不论是早晨、晚上都合适。「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跟掐珠记数,利益从天到地相差那么大。「彼则身劳而神动」,掐珠念佛,身劳而神动,身体劳而神动。你看又得记数,又得念佛,又得掐珠,够忙活的,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身体很放逸,很舒服,心也很安。「但作事时」,只是在做事的时候,「或难记数」,比如说我在家切菜,或者在看电视,或者是洗衣服,可能真的两个五、两个五,三三四,够困难。怎么办?「则恳切直念」,就别记数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切菜,就不记数了,因为条件不具备,干扰太多,恳切直念。「作事既了」,刚做完事,「仍复摄心记数」,再把心摄回来,再重新记数。「则憧憧往来者」,这讲的是念头,憧憧是一个接一个的;「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服从这一句佛号,敌人就降服了。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讲的是这种方法。「利根则不须论」,利根就不说了,这种方法肯定得利益。「若吾辈之钝根」,你看多谦虚,像我们这一辈的钝根人;「舍此十念记数之法」,如果不用这种十念的记数方法;「欲都摄六根」,你想把六根摄住,「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就是不可能;「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这个老和尚讲得太多了,为什么这一句佛号即浅即深、即难即易、即大即小?你说它浅,它就四个字;你说它深,尽虚空遍法界,三藏十二部就这一句佛号。你说它小,小就四个字,让你摄心;你说大,大你能成佛。就这意思。不思议,确确实实不是胡小林能给你们解释的,不是我们能说清楚的,不是我们能想明白的。您最好听他的话,别老琢磨,他下边说了我们的缺点。
「但当仰信佛言」,应该相信佛说的话;「切勿以己见不及」,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力达不到这个水平;「遂生疑惑」,就生疑惑,你没福了,你怀疑了,真的吗?印光老和尚说的方法行吗?就这么简单?「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使你多劫的善根在这当中丧失掉了,在疑惑当中;「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你不能够最究竟、最圆满的获得这种大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可哀也」,太可怜了。
「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行住坐卧,四时,掐珠念佛,您看,我们大家要记住,其实我们一定要注意这种念佛,我们掐珠念佛只有在走和站的时候,「行住二时」,这两种时刻;「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由于你的手动,「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时间长了就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没有不合适的。「卧时只宜默念」,躺着的时候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第一个是不恭敬,第二个对身体不好,伤你的气。「切记切记」。谢谢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
大家不是老问你怎么念佛?我就这么念,念了有一年多,快两年了,真得受用,心清净。
印光法师十念法胡小林老师主讲(共一集)2010/4/8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名:56-042-0001
文:胡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