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4)
人身可贵,佛法难闻。 时临末法,众生福薄。 明师难遇,处死难求。 我等末世行人,当遵佛遗教,以戒为师,实行实做,自觉觉他,荷佛家业,住持处死。 佛法为慈舟,正见为导航。正知正见,乃修学佛法之前提,藉此人缘我等发心每日汇集大德开示、佛陀经典浅释,愿与见闻者合营进修进步,树立正知正见,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学,早证菩提,同归净土。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持续进修共修经文教材资料: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注释(4) 如是我闻①。一时②,佛③在舍卫国④祇树给孤独园⑤,与大比丘⑥众千二百五十人⑦俱。尔时世尊⑧食时,着衣持钵⑨,入舍卫大城⑩乞食11。于其城中,次序递次乞已12,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13已,敷座而坐14。 [译文] 这是我亲自经历、亲耳听闻的。那个时刻,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在一路。当时恰是吃饭的时刻,世尊穿好法衣,手持钵盂,到舍卫大城中去乞食。在舍卫城中,世尊挨家挨户乞够所需饭食后,回到祇园精舍。吃过饭后,收好法衣和钵盂,洗净双足,铺好座具,端身而坐。 [注释] ①如是我闻:这是佛经独有的开始语。在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学生阿难尊者问佛,佛灭今后结集的经典以何作为开始。佛说一切经典应以“如是我闻”作为开始。“如是”是表示如其本来的意思,“我闻”是表示我亲自听闻的意思。“如是我闻”等于说这是我亲自听到、见到的,一切都是按照工作本来的情况而记录的,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删改,更没有诬捏,强调经典的真实性。 ②一时:佛经中常用的说话,表示“在某个时刻,在那个时刻”的意思。在此就是指讲这部《金刚经》的时刻。以前印度人对时间并不重视,而且佛法中也认为时间本质为空而无实性,所以佛经中常用“一时”来表示就在那时,并不记录准确的时间。 ③佛:也称为“佛陀”,梵语本义为“觉者”,指完全觉悟并彻底证得宇宙本来面貌的人。此处的“佛”特指释迦牟尼佛。 ④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释迦佛在世时,波斯匿王统治此国。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佛陀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 ⑤祇树给孤独园:“祇树”指祇陀太子(波斯匿王之子)的树木,“给孤独园”指给孤独长者的园林。 在古印度舍卫国,有平生平乐善好施的长者叫须达多,因为他经常以财物救济穷苦孤独之人,所以人称之为“给孤独”长者。在他皈依佛陀后,便想寻找一个地方为佛陀建筑精舍,因见祇陀太子的花园清净悦意,就想购买这个花园,然而太子却不合意。 “给孤独”长者多次请求,立场笃定,太子不好推辞,于是便以铺满全部花园的黄金作为出售的前提,以使须达多长者放弃。不虞须达多长者果真从家中运来所有的黄金来铺地,太子被他的诚恳所激动,于是准许将园林卖给他。 因为黄金未能铺到树木所在的地方,园中的树木仍为太子所有,太子将园中所有林木也一路奉献给佛陀,于是便以二人的名字将这个精舍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精舍落成后,佛陀在此处度过了许多雨季,很多经典也是在这里宣说。此处与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 精舍之建筑,中心为佛殿,周围筑有八十小屋,有禅房六十三所,厨、厕、浴舍、病室、洗脚处等五不具备,颇为壮观,惜精舍之原构,早已不存。今所见之精舍遗迹,系后期所建,其规模远不及给孤独长者之所建。 ⑥比丘:梵文音译。指在佛法中削发并受过具足戒的僧人。男性称为比丘,女性称为比丘尼。 ⑦千二百五十人:指耶舍长者子朋党五十人、优楼频螺迦叶师徒五百人、那提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伽耶迦叶师徒二百五十人、舍利弗师徒一百人、大目犍连师徒一百人,共一千二百五十人。此一千二百五十人先从事外道修行,勤苦累劫而无所证,后承佛化导,而得证果,因为感佛之恩,他们遂于一一法会常随不舍,称为常随众,是以诸经之首列浩瀚称“千二百五十人”。(《以前现在因果经》卷四、《普曜经》卷八) ⑧世尊:佛的十种称号之一。指佛福慧圆满,为世间最尊最重者之意。 ⑨着衣持钵:衣,即法衣,削发人穿的衣服。钵,即钵盂,梵语,意译为“应器”、“应量器”,为比丘接收饭食赡养用的器具。因为作为应供之用,所以称为“应器”;又钵盂的大小依饭量而定,所以又称为“应量器”。 ⑩舍卫大城:即舍卫城,舍卫国的首都。舍卫城地广人稠,是当时最大的城市之一,所以为舍卫大城。 11乞食:乞讨而食。乞食有两种利益:⑴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⑵利他,福利世人,给予众生种福田的机会。 12次序递次乞已:挨家挨户地乞完食后。关于行乞的方法与威仪,据《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七及《毗尼讨要》卷六记载,入城行乞时,要在途径侧旁行走,左手持钵,挨家挨户地乞食;以保持生命为限,心不贪着,所以得食时不喜,不得时也不忧,唯以去除旧疾,长养力量为要。 另据《法集经》卷一载,如来乞食有三意,即:⑴不贪珍味,美恶均等。⑵为破我慢,于富贵贫贱等家皆无拣择。⑶慈悲平等,鸿文利益。 13洗足:印度气候炎热,僧侣外出时都是赤足而行,所以回来后有洗足的行为。 14敷座而坐:即铺好座位,安然而坐。 [讲解] 佛经是对佛在世时言行的如实记录,所以在每一部经的开始,均会记述当时的场景。《金刚经》说于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当时在场的主如果常随佛阁下的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在佛吃过午饭后,由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向世尊就教菩萨应该若何修行,佛和须菩提尊者的问答,便被记录成这部《金刚经》。 佛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部经典,现在广为流畅的两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般若经的精华。本经的开始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亲切的排场,佛和平常一样同学生们一路生活,以自己的聪明,为学生们讲说各类教法。 南无佛陀释迦牟尼授记师燃灯古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消灾延寿药师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南无大慈大消极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摩诃萨 至诚顶礼一切见闻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满六时吉祥 南无尽虚空遍法界以前现在未来 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尊法、一切贤圣僧摩诃萨 愿一切以前未来现在未觉悟的众生 无论僧俗、男女、任何种族各种有情 六道众生见闻听闻心闻者 合营忸捏累世因贪嗔痴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诚懊悔后不更做 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