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精神贫穷者身处天堂也不会知足

2024-10-1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

【佛经介绍】《佛遗教经》别名《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平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槃前对众学生语重心长的耳提面命,也是佛留给后代所有想离苦得乐者的得度人缘。《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甚至帝王的推重,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畅、宣扬法奥。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受历代常识分子推重,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

【佛经原文】汝等比丘,若欲脱诸忧?,当观知足。知足之法,等于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泰;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佛遗教经》

【经文解释】第二,知足的功德。有知足就有功德,不知足就没有功德。你知足就常乐,不知足就常苦、常忧。知足的人,就似乎颜回那样,

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就是知足。这是说孔子的大学生──颜回,他是一个知足的人,也就是一个达观的人。他吃饭没有饭碗,喝水也没有茶杯。吃饭用什么来吃呢?就用一个竹筒子。竹子有一节一节的,他把它割断了,留一个节,上边也把它割去,就用这竹筒子来装饭吃。为什么呢?就因为他没有钱买碗,买陶器,所以就用一截竹子来做饭碗,这叫做“一箪食”。这个箪,就是竹筒子。

“一瓢饮”,他喝水也没有一个茶杯,用什么来喝水呢?用一个瓢,就是葫芦瓢,拿葫芦瓢到有水的地方,取了一瓢水来喝。那么烧水更不用说了,也没有烧水的水壶,更没有冲茶的茶壶。为什么这样子?因为穷嘛!所以叫“一瓢饮”。

“在陋巷”,他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边,房子既不漂亮,门也没有,连一个茅蓬都不如。他在陋巷里头住,“人不堪其忧”,谁看见了,谁都替他忧闷,谁见到他,谁就说这个颜子穷得这样子,其实太可怜了,都替他忧闷。可是颜子呢?不改其乐。他虽然穷,然则他穷得快乐,他知足。所以才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也不贪,也无所求,虽然穷啊,然则他也没有贪心,无所希求,没有一种攀缘心,说我想方法弄一点钱,买一个饭碗,买一个茶杯,买一双筷子。没有的,他不打这个妄想,所以说“回也不改其乐”,他是很快乐的。由这个就知道,颜回他是一个达人、知命的人。正人安贫,达人就知命。他知道他的命运就是如斯,所以一点也不向外去攀缘。

那么其他偏向的知足又怎么样呢?无论什么工作,你能退一步想,都邑知足啦!退一步想,不要生一种贪而无餍的心。所以你若是知足,就有功德;你不知足,就会造出各种的错误来。学佛的人,也要学知足的这种窍门。譬如我们吃的虽然不好,然则都能吃饱了。你应该想一想,越南那些逃出来的难民啊,在水上、在船上,朝不保夕,凌晨不知道到了晚间会死了没有,不要说吃饱饭,连生命都没有保险。生命都没有保险,那岂不是太苦?我们若是这样想一想,即使我们吃的不很好,然则都没有那些危险啊!你这么样一想,就知足了。所以你和那些难民一比,就知足了。难民照样最危险的,再比一比那些穷困的国家,也是很多人没有饭吃,甚至于饿死很多人,而我们现在还没有饿死,这就应该知足。

又如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而我们现在还有衣服穿,这就知足了,知足就会常乐。还有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没有房子住,而我们现在还有房子住,有饭吃,有衣服穿,这也应该知足了。假如再找一点工作,那更饿不死,所以这都是知足。你一切一切若是知足,就会常乐;你若不知足呢?就会常苦。是以你能知足,就不会有贪心;不会有贪心,就是功德。所以你立功立德,到什么地方去立呢?只要你知足,没有贪心,这就是功德了。

“汝等比丘”:所有的大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等。“若欲脱诸忧?”:你们各位,假如想要离开各种忧?,离苦得乐的话,就应该“当观知足”:应该经常观察,研究这个知足的方法,不要不知足。你若想知足,就要没有贪心。“知足之法”:什么叫知足的法呢?“等于富乐安稳之处”:知足常乐,所以有如富人,他不贪,没有忧闷,这就是安稳之处,安稳之处就是知足。不要有贪而无餍的心,要不时刻刻都能回光返照,能少欲知足。前边那个“少欲”,就是没有那么多的贪心,现在要知足了。知足就不要尽向外驰求。

“知足之人”:知足的人,“虽卧地上”:虽然他没有房子住,也没有床睡觉,他只能躺在地上睡觉,也就是在街边上睡觉。虽卧地上,虽然他是睡在地上,“犹为安泰”:他也认为安泰,也认为是很好的。“不知足者”:不知足的人啊,“虽处天堂”:虽然他在天堂上住着。天堂就是譬如富有之家,有高广大床,一切都异常舒服。然则睡弹簧床,还认为不圆满,又想尽方法怎么样能睡得舒服。“亦不称意”:就是睡得再好的地方,也认为不知足。称意就是知足。为什么不知足呢?就是不知足嘛!不知足,对什么情况也都认为不满现实,不称意。“不知足者”:不知足的这小我啊!“虽富而贫”:虽然他再富有,然则也如一个贫人。因为他总有一种贪心,贪而无餍,这就是贫嘛!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知足的人虽然他是贫,然则他也比富有的人还快乐。知足者贫亦乐,虽然贫穷,他也乐。不知足者呢?富亦忧。即使富贵,他也忧闷。所以修行的人都叫“贫道”,贫道!贫僧!贫僧!没有说我是富道!富道!富僧!富僧的。所谓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穷释子,口称贫”,削发人说自己是贫僧,这是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可是他身虽然是贫,但他有道,这有道也就是知足的道。“贫则身常披缕褐”身上穿的衣服是坏色衣,人家都不愿意穿的这种衣服,他穿。“道则心藏无价珍”,可是他有道,则身藏无价珍,有道也就是身上有无价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这就知足了。是以他虽然贫,也就是富贵。

“不知足者”:不知足的人啊,“常为五欲所牵”:经常为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所牵制,为色、声、香、味、触这五欲所牵绊。“为知足者之所怜愍”:知足的人经常怜愍这一类的人。“是名知足”:因为他能怜愍其他人的苦楚,所以他自己本人就经常知足了。

我们要常随佛学,常随佛学就是念佛也精进,拜佛也精进,诵经也精进,礼忏也精进。这所谓的精进,就是要很忠诚地随喜一切的佛事,不要懈怠。在佛诞的日子,或是菩萨诞的日子,或者是按期,譬如今天是十五,人人聚会在一路来拜忏修行。对这一点,各位就要多辛苦一点。早一点到佛堂来,随喜拜忏,随喜念佛,随喜用功修行。不是说等到人家都拜完了忏,才到这儿来,这样子就表示不出来自己的忠诚。似乎有一小我他要做生日,人人都应早一点去参加恭贺的典礼。你若是等到人家都贺完了才去,那就不好意思了。所以学佛的人在每逢佛菩萨的圣诞,必须要早一点来参加拜佛的典礼,这才是对的。

还有,到庙上来不论有没有佛事,或者有没有讲经的时刻,都弗成嘻嘻哈哈地笑个一向,或者小孩子和小孩子在那儿打打骂骂、蹦蹦跳跳的,这是不应该的。尤其年纪大的人更不应该带着一些青年人在那儿嘻嘻哈哈的,这对道场来说,既不肃静,又不恭敬。还有在道场里边,更不应该在那儿抽卷烟啊!或者拿出什么好吃的器械,在那儿吃一吃,这都是不合乎佛法的。我看见这种情形有良久了,我也没有说,愿望说了之后,无论大人、小孩子,都不要那么放逸。你嘻嘻哈哈、蹦蹦跳跳的,这都叫不守规矩,没有礼貌,对佛是不恭敬的。

在庙上讲话,应讲一点佛法的工作,不要尽讲张家长,李家短,是长短非的,又什么三只蛤蟆六只眼的,不要尽讲这些。尽讲这个,就是越讲越腐化,越腐化,越不轻易进修佛法。为什么你诵咒总也记不住?就因为你太狼藉了。所以啊,狼藉无章的,把你的聪明都隐瞒住,记忆力也都给搬跑了,是以诵经也不能背诵,持咒也不能背诵。在这个佛堂里边跟着旁人来混,旁人拜我也拜,旁人念佛我也念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问了也不知道。这样子的话,你就是混了一辈子也不会有所成就的,因为这个,所以愿望各位留意这一点。

 


下一篇:四大天王是咋选拔的?佛说与不邪淫有关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