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林清规大全
一、何为丛林? 丛林,指僧众聚居的寺院,尤指禅宗寺院。以前,印度多在首都郊外选择安静的林地,营建精舍,所以僧人所住的地方,就称之为丛林或兰若。经典中对“丛林”一语的解释颇多。据《禅林宝训音义》载:“丛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发展之义。表示个中有规矩法度。 二、丛林清规的由来 丛林清规是僧众行、住、坐、卧生活之准则。印度僧尼以戒律为生活规范,我国僧团除戒律外,还制定其他若干约束僧尼言行的清规。我国的丛林规制形成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国情和禅宗特点,制定了丛林清规,后人称为《百丈清规》。《百丈清规》的“清规”二字,有“清净规约”的意思。它是禅宗的丛林轨制,也就是禅宗寺院组织的法度模范和寺僧日常行事的准则。元代元统三年(1335年),由朝廷命江西百丈山大智寿圣禅寺住持德辉禅师重编,金陵大龙翔集庆寺住持大诉校正,定名为《敕修百丈清规》,颁行全国,合营遵守。这些规定,一向在寺院中广为遵照履行。 三、丛林设置的“五大堂口”包括哪些? 近现代丛林,基本设置有五个部分,即所谓“五大堂口”,个中包括: 禅堂:禅堂是丛林的核心,专指坐禅的道场。 客堂:客堂为寺院日常工作的治理中间,负责对外的联络,宾客、居士、云游僧的接待,本寺院各堂口的调和,僧众的考勤和纪律,各殿堂的治理,以及寺院的消防、治安等。 库房:库房总管僧众生活和佛事的必需品,如粮食、物品、法器、香烛等,还治理山林、田庄,以及殿堂、房舍的修缮等。 大寮:大寮为寺院的生活区,负责供应僧众的斋饭,主要由斋堂和僧厨组成。 衣钵寮:衣钵寮是当家和尚的事务机构,直接为住持干事。 四、什么是戒腊? 腊所谓戒腊,就是受过具足戒的僧人,经由从阴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结夏安居后,受戒的年纪就算增长一岁,佛教称为“一腊”。通俗地讲,戒腊等于加入僧籍的年数,相当于在家人的工龄。戒腊最长的僧人称为“上座”,在丛林中备受尊敬,其谈话经常有威望性。 五、寺院里设有哪些职务? 一般的寺院,都是由住持和四大班首、八大执事所组成的。别的还有很多的酒保和其他负责人。近现代的寺院,基本设置五个部分,也就是五大堂口,每个堂口都设置响应的职务,委派响应僧人负责,平日情况下,这五大堂口都设有以下执事: 禅堂: 维那: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凡禅堂中有违犯清规者,他都有权予以处分。上殿时,维那掌管佛教典礼的起腔领念,以音声为佛事,有如佛教乐团的总批示。 悦众:维那的副手,若维那不在,禅堂可由其代管。悦众在上殿时具体敲打乐器,合营唱念,并教初学参禅僧人的礼仪。悦众可设置数人。 知藏:熟悉佛教三藏典籍,主管和保护重要的经藏。相当于藏书楼的馆长一样。 藏主:执掌经橱钥匙,按期晾晒经藏,负责佛教书本的保管和借阅。相当于图书治理员。 参头:也称“禅头”,禅堂中参禅最久或最闇练者。他主要承担的是,为初学参禅的僧人做出示范和起到榜样感化。 司水:天天凌晨打洗脸水,准备早、中、晚的漱口水,出坡后的洗脚水等。 圊头:天天挑送净桶,冲洗厕所,更换洗手水,洗晒揩手帕等。 客堂: 知客:客堂的主要负责人,掌管全寺内外日常事务和接待僧俗客人事宜。其地位相似于办公室主任和接待处长。 照客:为客堂和知客干事,照料客人,清除客房等。 寮元:云水堂的负责人,根据客堂安排,接待来寺院的云水僧。 僧值:因为这个职务原来未设专职,而是由僧众轮流值班,故名。主要职责是代住持治理检查僧众威仪,相当于纠察一职。 殿主:大殿的治理人员。其职责是照管油灯、香烛,摆设供器、供品,清洁佛像、佛殿等。 香灯:殿堂的治理人员,与殿主职责相同。 钟头:负责敲钟的职务。 鼓头:负责击鼓的职务。 夜巡:负责夜间巡逻和打照板报时刻的职务。 门头:守护山门的职务。 书记:负责寺院的文秘工作。 库房: 临院:俗称当家师,既是库房的主管,也对寺院各堂口的工作进行督察。权力仅次于住持。 都监:都监的序职在寺院中是最高的,他在禅堂的位次,坐在监院上首。他上辅住持,下助监院,一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管事。 副寺:监院的副手。指导库头们的工作,负责寺院的生活及佛事用品,并对财务进行监督。 库头:负责库房的治理工作。 庄主:俗称“下院当家”,凡寺院所属庄田的一切事务,都由庄主负责。 园头:经管寺院的菜园。 监收:主要负责购进什物的验收等。 大寮: 典座:大寮的主要负责人,寺院的生活总管。 饭头:负责煮粥做饭,随时掌握人众之去来,水米之增减。 贴案:负责做僧众的斋菜和佛殿的供菜。 菜头:负责厨房用菜,包括选菜、洗菜等。 水头:包管供应大寮做饭菜和烧茶等生活用水。 茶头:包管供应僧众天天的茶水。 伙头:专管饭菜的炉灶,掌握火候。 磨头:负责寺院磨米等应用磨所做的工作。 行堂:在斋堂为进斋僧众铺碗筷、盛饭菜和添加饭菜,斋毕又整理和清洗碗筷的事务。 衣钵寮: 衣钵:是当家和尚的直接助手,负责收发信件和草拟文书等。还可代替住持接见来访者。 烧香:酒保寮的负责人。凡住持说法,主持佛事,出位拈香、礼拜、上堂、上供时,均由烧香高捧香炉,走在住持前面。 记录:主要为住持写法语,传戒时写请启,为各类佛事写疏文等。 汤药:负责在住持生病时煎汤熬药,故名“汤药”。也是住持小灶和上客堂的厨师。 请客:有人会见住持,先由他禀报衣钵或住持;住持或衣钵有指导,也由他向别传达。 圣僧:负责照料住持的穿衣,饭后漱口,为住持背行囊等。在佛教典礼中,当为住持传炉、开具等。是住持的酒保。 行者:在住持厨房烧饭烹茶及干杂活的僧人。 僧人重视的是心坎的修行,他斟酌的是在修行中取得最大的成就而不是职务的高低。六祖慧能做过行者,负责舂米;寒山与拾得做过烧火僧。这些职务只是出于寺院治理的需要而设置的。 六、僧人的职务是根据什么分配的? 寺院复杂的日常事务,都是由执事来解决。这些执事,有列职与序职之分。列职相当于职务,侧重按干事能力和工作需要列其职别;序职相似于职称,侧重按削发资历和修持功夫定其位次。 列职和序职又可分为东序和西序,其原来的意图可能是:东为主位,西为宾位,故将直接为住持工作的丛林执事待以主礼,列在东序;将帮助住持工作的执事待以宾礼,列在西序。具体的分法如下: 序职分为: 西序——座元、首座、西堂、后堂、堂主、书记、藏主、僧值、知藏、知客、参头、司水; 东序——维那、悦众、祖侍、烧香、记录、衣钵、汤药、酒保、清众、知客、行者、香灯; 列职分为: 东序——都监、监院、副寺、库司、监收、庄主、磨头、寮头、殿主、钟头、鼓头、夜巡; 西序——典座、贴案、饭头、菜头、水头、伙头、茶头、行堂、门头、园头、圊头、照客。 僧人序职的高低与其戒腊的长短一般是互为关联的。同时,序职的授予是在佛教修持的实践中获得的。修持成就越大,序职越高。一般说来,只有住在云水堂的僧人没有序职。他们在其余寺院可能有序职,然则,到了一座新的寺院,原有的序职却不予承认。另一方面,在本寺的序职相对是永远性的。比如,一位烧香,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回到本寺院,仍给他保留着烧香的序职。 列职一般比序职后获得。在受了戒的僧人中,起先大多充任寺院的下役工作。因为其工作其实是一种苦行的原因,故被称为“行单”。这些人包括在云水堂、厨房、磨房、菜园做苦力的僧众。行单至少在禅堂修满一期后方可任职。列职的更改很大,有时任期只有半年,并可随缺随补。当任期停止,每位执事都得告退,但他辞去的是列职而非序职。序职仍然保存,或者跟着新列职的授予,序职也响应升迁。 丛林的每位僧人,都有各自的序职和列职。序职为“四大班首”的,其列职可能是都监、监院或副寺;序职为书记的,其列职多半为“五大堂口”的负责人;序职为烧香的,列职一般为库头、监收等。 七、僧人若何退职? 僧人的退职,也就是俗世的告退。每年的正月初八,丛林的八大执事都一齐到住持向大和尚顶礼,说明本期任职已满,请求更换,特来退职。大和尚回答:“退职不过是老祖遗规,师父们干事历练老成,依旧发心吧!请回。”然后,五大堂口的执事们又分别对管他们的维那、知客、监院、典座、衣钵顶礼,说明本期任职已满,请求更换,特来退职。五大堂口的首级们大致都说:“退职不过是常住遗规,恐师父们嫌辛苦,暂且公务数天,慢慢计议,有人再换。现在照样持续发心吧。” 八、什么叫圆职? 寺院的圆职,类似于俗世的表彰大会。每年的正月十二,当家和尚举行茶会,请丛林的八大执事及序职在书记以上的执事参加。对他们在本任期内的成就给予表彰,愿望他们在新请职之前持续代职。并要他们转告所管堂口的其他执事也持续代职。 九、僧人若何请职? 所谓“请职”,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每年一次的“聘任”僧人担负职事的典礼。有的寺院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进行两次请职。现在大部分寺院都是每年一次“请职”,有的寺院斟酌新年时代活动忙碌,不易交代更替,就放在七月十五日,即佛教夏季“安夏”后,寺院内活动相对少一些的时刻进行请职。 请职那天,有一系列庄重的典礼。早斋时,斋堂门口即挂出住持手谕的“请职”牌示。僧众斋毕回禅堂,序板响过两阵,维那便带领僧众到客堂。维那与知客见礼后问:“知客师敲动祖师犍椎有何胜因?”知客回答说:“大众师慈悲,请师父们到客堂非为别事,大和尚与师父们请了职。与师父们道喜!”于是,知客将当家和尚送来的“请职”牌示宣读了一遍。并由知客执牌,带领新请职师们去答复住持。 人人向住持顶礼后,住持说:“把师父们牛鼎烹鸡了。”随后,新请职师回禅堂等待送位(正式宣布)。若新请职师中有班首,由住持送位;若没有班首,则由知客、维那送位。知客送西序,维那送东序。送位毕,同礼一拜。新请职师上住持谢职。 午斋,在斋堂送位。若新请职师中有班首,由住持送位,其余则由知客送西序位,僧值送东序位。两边知客高呼:“书记师、藏主师、知藏师、参头师、知檀师、知浴师送位!”东边僧值高呼:“悦众师、烧香师、记录师、书律师、酒保师送位!”知客又呼:“引请职师出位,展具顶礼和尚三拜!”敲引磬、接云板、归位、用斋。 晚课,在大殿送位。晚课后,知客师领新请职师巡寮,对前任执事师示敬。巡寮毕,序板三通,寺院大众诸师向新请职师道喜。请职典礼停止。 十、僧人职务的升迁 僧人职务的升迁,主要依据僧人的修行、戒腊和工作成就。在请职前,住持召集丛林的四大班首、八大执事等出席“议职”会议。由住持提出升至书记以上的升序者名单,由监院、知客等提出升至书记以下的升序者名单,由维那提出住禅堂坐禅僧人名单。任何出席者都可以对所有升序名单提出异议,不谈话即表示默认。 在议职今后,知客将所录用的序职及列职都登入号簿,包括每一常住僧人的法名、籍贯、年纪、剃度师名、剃度地点及时间、受戒寺院及戒腊等。所有这些,今后都要记入《万年簿》中,这也是寺院的一件大事。 丛林各执事不是每期都能升序。一般地讲,低给执事要重任一两期、高级执事要重任两期以上才能升序。若执事把工作搞得很糟,或犯了寺规,他便只好以主动离寺为自罚,否则由监院、都监甚至住持亲自命其离开寺院。 关于升职的具体的做法,在一些小说、片子、电视中也有表现。如《水浒传》第六回,讲到鲁智深由五台山文殊院智真长老推荐到开封大相国寺后,鲁智深对大相国寺住持智清长老说,要讨个“都监、监院”做做。相国寺的首座、知客就对鲁智深说道:“僧门中职事人员,各有头项;且如小僧做个知客,只理会管待往来客官僧众。至如维那、酒保、书记、首座,这都是清职,不轻易做得。都监、监院、提点、院主,这个都是掌管常住财物。你才到的清众,怎便获得上等职事。还有那管藏的,唤作藏主;管殿的,唤作殿主;管阁的,唤作阁主;管化缘的,唤作缘主;管浴堂的,唤作浴主。这个都是主事人员,中等职事。还有那管塔的塔头,管饭的饭头,管茶的茶头,管东厕的净头,与这管菜园的菜头。这个都是头事人员,末等职事。假如师兄你管了一年菜园好,便升你做个塔头;又管了一年好,升你做个浴主;又一年好,才做监院。”后来鲁智深就去看菜园,做个菜头,然后就发生了在菜园里倒拔垂杨柳的故事。 十一、什么是僧人的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是指从阴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这段时间僧人们禁止外出,而是在寺内坐禅修学,接收信众们的赡养。 佛制结夏安居一是出于摄生护生的慈悲襟怀胸襟。因为夏天路上多虫蚊,假如出门可能会踏伤虫蚁。别的因为夏日天热汗多,出外化缘,披衣汗流,有失威仪,故禁足不出。同时夏热,妇女穿衣不威仪,僧人化缘亦不方便,所以要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的内容主如果进修佛教的礼仪。进修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聆听住持、四大班首等的劝导,聆听本堂法师或外埠高僧讲经。二是进修戒律和日常礼仪,懂得佛门规矩,便于弘法利生。三是进修参禅打坐,诵经持咒,敲打唱诵及念普佛、放焰口等各类佛事。 到了七月十五日,即结夏安居圆满的解制日,丛林寺院的僧尼们都在各自安居处集合一堂,当着大众,自由检查自己所犯的过失,也可以揭示别人的过失。僧众之间完全处于平等地位,互相批评,合营懊悔,求得小我和僧团的清净。这种活动称为“自恣”,是日叫做“自恣日”,又称“佛欢乐日”。自恣后,受戒的年纪即算增长一岁或一腊,并以此来计算戒腊的长短。是以,结夏安居坐禅也称为“坐腊”。 十二、什么是僧人的结冬? 根据中国佛教的特色,以及中国气候冬天严寒,僧尼不宜外出等原因,我国汉地佛教丛林又按照夏安居轨制制定了冬安居轨制。在每年从十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十五时代,丛林中也结制安居,称为结冬。这是模仿结夏轨制集合江湖衲僧来专修禅法的,故名为“江湖会”。清代以来,丛林曾有只结冬而不结夏的反常现象,后经纠正,仍以结冬坐禅、结夏讲经学律等为惯例(见《清规证义记》卷八)。近代著名丛林如宁波天童寺等,都实行这样“冬参夏讲”的轨制。 所以冬安居的主要内容是参禅打坐。这是修习禅定功夫,求得开悟证道的重要门径。这时,各大丛林,特别是全国著名的禅林,有许多各地的云水僧前来专修禅法。 十三、何为“打七”? “打七”是一种修行方法,是以七日为一个周期,在七日之中,专心参究,称为“一七”,直到第七个七日,称为“七七”。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到腊月八日止,要包括七七四十九天。禅宗的“打七”称为“打禅七”,是冬安居中的重要行事,也是冬天进行的参禅活动。 打禅七主如果坐禅,坐禅是以燃香来计算时间,故又叫“坐香”。常日坐香,早斋前后、午斋后、晚间各一次,共四次;打七时代,必须延长时间,叫做“加香”,共为六次。每坐完一支香的时间,再行香一会儿。行香又叫“跑香”,等于僧众在坐香之间的跑步活动。行香的方法是,僧众围绕着禅堂中间的佛龛作小跑,四大班首、八大执事跑外圈。跑时决不能错圈、碰撞、踩草鞋,否则是要挨香板的。 在打七时代,为了包管参禅,克期取证,禅堂僧众不只不出坡干活,连日夕课诵也不参加。其他工作更不能打岔,直到“七七”期满。 佛教净土宗在冬安居中也举行打七典礼。净土宗以专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祈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所以,他们的修行典礼是在七日之中,以念佛、拜诵为主,伴以引磬、木鱼之声。净土宗“打七”叫作“打净七”或“打佛七”,日常平凡也可以举行。在冬安居中,“净七”平日也是打七七四十九天。 十四、什么是挂单? 挂单是指僧人在其他寺院暂住。在夏安居和冬安居以外的时间,僧人们可以带上自己的衣单行李和戒牒等外出云游,到其他寺院“挂单”。这些僧人,被称为“云游僧”、“行脚僧”或“挂单和尚”。 正如俗世中的人出远门要告知家里人一样,僧人出去云游也必须在正月十六日以前,向寺院所属堂口的负责人请假。再由监院、知客、维那等开单注名,呈住持审阅。十六日,请假僧即整理好衣单行李,分别向住持、客堂、禅堂、僧值寮及有关师承告假出堂。本堂口的僧众都来帮挑行担,礼送出山门。 十五、僧人若何挂单? 云游僧到其他寺院挂单,并不是进去就可安住,这个中有一系列复杂的法度模范。他要先将衣单放在客堂门口的左边,然后起左脚跨过门槛,坐在靠左墙的横凳上。在等待客堂来人时,可随时看到自己的衣单。假如衣单是放在教室的右边,则依例反之。坐的姿势,是将双脚在前成八字形。知客师一进门,挂单僧便站起来合掌施礼,向堂中佛像顶礼三拜。在第三拜起身时说:“顶礼知客师!”又在佛像前一拜,然后坐回横凳上。知客师询问他的名字,剃度师、戒和尚的名字,削发、受戒的寺院,比来的行止及许多应该懂得的问题,以消除他是否是一个善良、真实比丘的任何疑问。若他回答不得体或支吾其词,知客师就要求看他的戒牒,进一步辨别真伪。 知客师询问毕,再问这位云水僧今后的盘算。假如他只住一两夜,便说“打扰常住”;假如他愿望住一段时间,便说“亲近常住”。最后送单,知客师便领他到云水堂。 到了云水堂,云水僧先将衣单放在堂外,再进伽蓝殿对伽蓝菩萨问讯或顶礼,作为向云水堂的寮元示敬。见过寮元后,云水僧即被领到寮房。这里沿墙架设着铺位。云水僧按其年纪被安排到一个空着的铺位上。年轻僧人住东边,年迈僧人住西边。 住云水堂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愿意住多久就可住多久。但必须相符规约:天天日夕随众上殿、鞠问,并由寮元率领坐禅。其余时间,只要获得寮元的允许,日间也可以外出。假如云水堂住满了僧人,客堂外即挂上“止单”的牌示。 挂单僧在云水堂住了一段时间或相当长的时间,假如愿意长住这座寺院的,根据本人的口头申请,寺院多方审查,认为可以共住的,即送入禅堂,名为“安单”。此后,他就是寺院的清众,随同人人一路结夏安居。 事实上,僧人这种挂单,必须相符一定的前提,首先必须得回答出知客师提出的问题。来果法师昔时在挂单上就碰到很大的麻烦。 来果法师自幼便深爱佛教,后来盘算削发,因为难找到合适的师长教师,他就自己剃度,然后到宝华山挂单受戒。可是到了宝华山后,当知客师问他有无戒费、有无号条等工作时,他都回答“没有”,当问他是新戒照样老戒时,他也不知新戒老戒为何物。知客见他头上有几块疤,又见他的话纰谬题,便困惑他是来抢劫的,就让他去磨坊住,并嘱咐其他人:“你们人人留心谨防,这定不是大好人。”世人都用白眼看他,一样粗笨污秽的工作,就敕令他去做。因为旅途的劳顿以及受到了虐待,来果身患宿疾,他睡在磨坊里,咳血七日夜,奄奄一息,同戒者教他溜单,他不知溜单是犯严重清规,第二天吃完早饭,他将衲袄用藤一捆,背到肩上,正好碾磨头看见了他,就问:“你做啥去?”他直接就说:“溜单。”他出了今后,碾磨头追来,带一茨条,打了他一顿,然后提着耳朵将他拖回,这时他才知道溜单一事,不能让别人知道。 由此可见,挂单是有严格规定的,日间外出都要获得寮元的允许,更不能静静的溜掉。 十六、什么是贴单? 贴单,指公布一寺职事及常住人员名单,一般在每年十月十五日举行。事先客堂与维那将全寺人员及其戒腊久近开具清单,送与住持,经分配职序后,将职称及任职僧众的法名写成单票。十月十四日,客堂挂出贴单、牌。次日,住持入堂说法,为首座贴单,其余由维那贴,其顺序按照职事大小及戒腊先后,复按名位顺次送单。 禅堂贴单,一般是按执事大小、戒腊先后为序。凡单条上有名字的,都是丛林和禅堂的常住成员。 十七、出坡是什么? 出坡,也称为“普请”。即普遍邀请禅众劳作的轨制。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规定寺院僧众,无论职位高低,都参加集体临盆劳动,以求生活的自给,凡垦植、收成、打柴、采茶都实行普请。据说,昔时怀海禅师以身作则,带领僧众参加劳动。执事僧见他年迈,心中不忍,阴郁藏了他的农具,请他安歇。怀海一时找不到他的农具,竟然不肯吃饭。怀海之后,农禅之风盛行禅林,禅宗认为,穿衣吃饭、日常劳动,都是佛法。实行农禅,可使得心境溶为一体,佛法、世法打成一片。在禅宗公案中,有一些就是师徒在采茶、耕田中的接引故事。个中有这样一则: 一天,沩山禅师随同百丈禅师入山出坡,百丈禅师问沩山道:“火种带来了吗?” 沩山禅师答道:“带来了。” 百丈禅师追问道:“在什么地方?” 沩山禅师捡起一根柴,吹了两下,然后交给百丈禅师。百丈禅师欢乐的说道:“如虫御木,有时成文。” 现代丛林寺院,多兼宗教和旅游功能,治理轨制健全,分工细致,普请已渐削减。 十八、寺院若何“算账”? 俗世所称的算账,在寺院称为计岁。计岁原行于岁末,由住持审查各类簿册。现代寺院的财经治理加倍细致和科学化,经管财会账务的僧人,除按时做好年关财务申报外,每月还要举行一次。由住持召集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及有关人员,在住持客堂对上月的财务报表当众公布,予以经由过程。 十九、若何处分违规的僧人? 寺院处分违规的僧人,也叫做肃众。寺院处分违反清规的人时会依据所犯过失轻重差别对待,轻者被罚油、罚香、跪香、杖责等,重者则被逐出寺院,永久不得再入佛门。 肃众时,客堂先鸣序板三阵,召集全寺僧众,请来住持,由知客宣布僧人所犯过失,听候住持发落,并以“白四羯摩”的形式,收罗全寺僧众对处罚的意见。对错打钟板犍椎、错挂衣单钵盂、毁损法器物件的僧人,多采取轻罚。被处以跪香者,须按规定地点跪在点燃的香前,直到一支香或几支香燃尽后方许起身。跪香时,要求腰板挺直,双手合掌,弗成东张西望,否则将被监视的僧人杖责。 重罚,主如果处分那些犯有偷盗、斗殴、酗酒及破杀戒、色戒的僧人,寺院将其“留寺观察”或赶出山门,被称为“摈罚”。根据僧人所犯过失的大小,被罚分为三种类型:1.默摈。即被处分的僧人,限其人身自由,令做苦重之活,从此不得与任何人措辞,实际上等于将其摒于寺院生活之外。2.摈出,又叫“迁单”。即强迫犯有过失的僧人离开寺院,待其真诚懊悔、取得僧众谅解后再回本堂。3.灭摈,又叫“击鼓迁单”。这是对犯大过失僧人的处罚,即从寺院中灭除此僧之名。一般作法为:烧毁其衣钵戒牒,贴摈条于山门,鸣大鼓三通,以杖将其从寺院偏门轰逐出去,以保护佛门的庄严与圣洁。 僧人不仅要遵守佛门清规,同时也要遵守国家司法。《百丈清规》规定:“刑名重罪,例属有司。”即僧人犯了公法,同样按司法制裁,这就远远跨越了肃众的范围。 二十、寺院若何开会? 寺院处理各类僧事时,如决定大型的法会、传戒、营造,重大的财务支出、人事更改,对僧人的处分等,皆以羯摩法来解决。羯摩法相当于僧团会议,它往往由寺院住持召集主要班首执事,甚至扩大到清净比丘参加。平日所说的“僧事僧断”,也就是靠羯摩法,以僧团大众的意愿来解决寺庙中的各类事务。 羯摩法分为三种: 1.白一羯摩,等于对于不必收罗赞成的事项,只要向人人宣告一遍就成,又叫“单白羯摩”。白,告白之意。 2.白二羯摩,等于对于有些较重要的事项,先宣告一遍,再宣告一遍,收罗人人的赞成。 3.白四羯摩,等于对于最重要的事项,先宣告一遍,再作三番宣告;每告白一遍,即收罗一次意见。假如一白三羯摩了,众皆沉默,便表示对此事项无异议,于是宣布羯摩如法,议案成立。 佛教的羯摩法,只要有一人持异议,就是僧不和合,羯摩不成。这时,只有采取“灭诤羯摩”,行诟谇筹(投票)表决,以多半取胜。 在羯摩法中也有规定:凡是如法如律的羯摩,便不许可无理取闹而横加破坏。若有一人破坏,僧团便可对他一人作羯摩;如有四人以上的小集团破坏,便获破羯摩僧罪。 羯摩法是一种特有的议事法或会议法,在佛教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感化。 二十一、寺院若何宣布通知? 榜状牌示为寺院行事通知的方法,平日有知单、贴榜、书状和牌示等。如住持招待首座或远来尊宿等赴茶会,都开列名单,由酒保传递,叫做“知单”;住持、监院招待大众茶汤,采取贴榜的方法传达,叫做“贴榜”;首座招待大众茶汤,采取书状的方法传达,叫做“书状”。丛林寺院自古最重茶礼,有“谢茶不谢食”的说法。对于丛林行政性的通知,则用挂牌的方法传达,叫做“牌示”。挂牌的地点随各类行事而不合,如结夏、请职、贴单、普佛、剃头洗澡等大多半牌示都挂斋堂前;上堂、传戒等挂大殿前,起七、解七等挂禅堂前;升座、免礼等挂韦驮殿前。这样,使寺院的行事形成规范,一目了然。 二十二、僧人应遵守哪些信条? 百丈禅师制定的《丛林要则》二十条,为丛林清规轨制作了简要、通俗的说明: 丛林以无事为隆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留众以老成为真情。执事以尽力为有功。 说话以削减为直接。长幼以慈和为进德。 学问以勤习为入门。因果以明白为无过。 老死以无常为警策。佛事以精严为切要。 待客以诚实为赡养。山门以耆旧为肃静。 凡事以预立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 遇险以平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二十三、进入禅堂要留意哪些事项? 禅堂专指坐禅的道场,古称禅堂或云堂,是禅宗丛林的主要堂宇。堂中设一圆龛,正中安奉圣僧像。圣僧之像不定,或以乔陈如、宾头卢为圣僧,或以文殊师利及大迦叶为圣僧。禅堂内设长连床(今称广单),施椸架以挂道具。 各地丛林寺院都根据自身的特点,订有《禅堂规约》以作僧众行、住、坐卧及坐禅拜佛的仪规标准。四川宝光寺的“禅堂规约”是这样规定的: 夫马祖创立丛林,百丈继以清规,务在安定学者之身心不得放逸,而后能究明已躬下事,至悟法源底,方可续佛祖慧命,以终正因行脚之志。无奈正象经往,法当末运。圣贤隐而不作,愚劣溢而沉沦;以丛林为游食之场,视清规作泛常之事。欲使佛祖慧命不危而一向,讵可得哉!凡正信参学之士,见闻及此,必痛心惊惧。吾今侪于斯,切莫随于流欲,以至道业荒凉。急宜恪遵规训,始得已躬事办。约稀有条,开列于后: 1凡上堂小参,各搭衣持具。齐集法堂,次序递次而立,不得参差。违者罚。 2钟板错乱,必当巡寮;引、鱼错乱,跪香;散香落地,参堂;一切犍椎参差者罚。 3无事窜位,言谈语笑,粗皮野外者罚。 4坐香不到及失误,巡香散香者罚。 5不顾本参,乱逞机锋及出坡不随众者罚。 6堂中进出,次序递次而行,威仪齐整,有失次序者罚。 7大小事务,不白执事,堂中进出,不遵规谏者罚。 8经行纵横,说话戏舞及草覆作声者罚。 9闯静惊静,静中嬉笑,东张西望,翻眼弄皮者罚。 10巡香被警策,以公报私,故打者罚。 11二策昏沉如故者,立参;三策如故者,跪参;倘故纵昏沉者罚。 12私行向外,不着袍子,窜寮吃烟,闲谈杂话者罚。 13窃取堂内银钱,衣物等件,重则烧单,轻则笞罚。 14失物等项,捡者当白职事,原交失者认取,私自隐匿者重罚。 15小恙给假三日,宿疾出堂保养,慎无妨众,违者罚。 16制期未满期,不许出堂。出堂及私应经忏者罚,私逃单者挂牌。 17除客、病外,私造饮食,司职不尽职者罚。 18有事他出,归期违限者罚。 19破根本大戒者,不许共住。 20私自化缘入已,错昧因果者,不许共住。 21谈论国事,心游世俗者,不许共住。 22私收徒众及破和合僧者,不许共住。 23恶口骂詈,交拳厮打者,不许共住。 24有犯清规,不遵议罚者,不许共住。 以上合同,各宜遵守。如有违犯者,决不循情。切宜珍重,凛之慎之。 二十四、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有哪些规定? 佛制戒律,祖立清规,旨在防非止恶,安身进道,光大窍门,造福社会。本此精神,订立共住规约,全寺高低,均须遵守。 1全寺僧众必须遵守宪法和司法,履行有关政策,爱国爱教,以寺为家,勤修三学,恪遵六和。 2全寺高低均须遵守佛制,戒行清净,慎护讥嫌,自重自负,僧仪整肃,犯根本大戒者,不共住。 3住持依选贤制产生,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蝉联。 4住持、班首、执事,均应毋忝厥职,尽职尽责,爱护常住,关心大众,任劳任怨,廉洁奉公。如有玩忽职守,居职谋私,经批评教导不改者,免其职务。 5日夕课诵、二时斋供、坐禅听讲、集体劳动,除按寺院传统可以不随众的僧人外,因病因事均应请假;无故缺席者,应批评教导;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6尊师重教,恭敬耆德,屈服执事安排,遵守殿堂秩序。违者,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教导、批评或记过。 7挑拨长短,破和合僧者,应及时批评教导;情节严重而又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8打斗斗殴、恶口相骂、侵损偷窃常住或私人财物者,进行严肃批评教导;对侵损偷窃的财物,须照价赔偿;情节严重、触犯刑律者,依法处理。 9全寺僧众均须僧装整洁,及时剃除须发,清净素食,禁止喝酒、抽烟、打赌、看淫秽书刊,如有不遵,经批评教导而屡教不改者,不共住。 10外出未经请假,夜不归宿,经教导不改者,不共住。 11私自化缘募捐或向香客游人索要钱物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不服者不共住。 12寺院竹木花卉茶果,均应爱护培养,不得私自砍伐采摘自用或做人情。违者,进行批评教导,照价赔偿。 13师友亲朋来寺,经主管执事赞成方可留膳宿。 14保持殿堂肃静,情况清净,僧房整洁;保护寺院文物,留意防火防盗。 遵规守戒,一视同仁。同居大众,各宜珍重。 二十五、什么叫衣钵传法,佛教若何传法? 衣钵是指僧人的法衣和吃饭的器具。初祖达摩至五祖弘忍皆以衣钵作为传法的信物,谁获得师父的衣钵,便成为他的衣钵持续人,也就是获得了真法。故传法也叫“传衣”、“传衣钵”。尽管六祖慧能今后不再传衣钵,但后世僧人接收佛法仍叫衣钵相传。 按佛门规定,只有接了法的僧人才能担当住持。当家和尚在位时代,可将佛法传给他经由严格选拔、优秀合格、值得信赖的僧人。 昔时,五祖弘忍禅师为了选拔衣钵传人,就让门徒们做诗,以测试他们悟道的深浅。大学生神秀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不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正在舂米的慧能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故而胜神秀一筹。 是日夜里,慧能溘然接到师父的密讯,让他于午夜时赶到住持室。慧能到住持室后,弘忍大师先为慧能讲授了《金刚经》的精华,然后对他说:“我佛以心传心,心领神会,将大法传付给迦叶再经迦叶辗转传授,遂有四天二十八祖。第二十八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国,将处死传给慧可大师,然后代代相传到我,今天我将佛钵和法衣再传给你,你要好好地珍爱爱护,切记弗成拒却法统。你现在听我说一偈:‘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慧能跪拜在地,恭敬地接收五祖弘忍大师的衣钵,并问:“我现在已经接收了大师的衣钵,往后这法衣将传付何人?” 弘忍回答说:“早年达摩祖师刚来中国传法时,人人都不信任。是以达摩祖师才用传衣钵的办法表示持续者已经得法。现在人人都知道传衣钵的事,这样一来必定会引起争端,是以,这法衣传到你为止,不必再传了。今后只传法,不传衣,免得引起无谓的争端。自古传法,命若悬丝。你赶紧离开这里到南方去隐居,等到机会成熟再出山施行教化。” 自此今后,为遵承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到六祖慧能之遗制,佛法的授受皆秘密进行。最多有一位引礼师、证法师及圣僧(住持酒保)参加。传法法度模范为: 在当家和尚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设置佛像、香案,接法者跪于当家和尚座前,由当家和尚说法并宣读“法券”。“法券”为横幅,宽约一尺五寸,长约六尺,墨书于白纸,或丹书于白绫,也有用金粉书于红绸者,常以卷轴形式装于圆形铁筒中。“法券”上的文字,前端写着“处死眼藏”四个大字,以下写着: 我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百万龙天悉皆沉默,唯迦叶一旁破颜微笑。佛即以处死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奥妙窍门付嘱迦叶。于西天四七,东土二三,灯灯接踵,祖祖相承,无非以心印心,实无法可传,亦无法可得。且道即今,传个什么,得个什么,无非依样葫芦,落得滞滞泥泥。 有 禅人者,早悟“三空”,宿通“二谛”,堪为窍门栋梁,持续祖位。故将大法付嘱于汝,汝当善自护持,绍隆佛种,利化十方,始不负诸佛之所护念也。 “法券”文字颇长,下列历代祖师名号,后有偈语,并传法者名号及传法时间。“法券”上还钤有本寺院和传法者的多枚印鉴。有的“法券”文字简略,没有以上论述的内容,仅在“处死眼藏”以下写道:“从上授受,备载《传灯》,兹不重述,略书近代,以表源流……”下列近代祖师名号,偈语也只七言四句。 当家和尚宣读完毕,即下座将“示券”授予接法者。跟着又将佛像、佛经、衣钵、麈子、如意、佛珠、锡杖等传给接法者。然后,接法者上座说法,大法授受就此圆满。
下一篇:明天阴历九月三十:恭迎药师佛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