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啥说山河大地虚空都是你心的一部分?
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经典原文】晦昧为空,空晦阴郁,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楞严经》
【经文解释】晦昧为空,空晦阴郁,结暗为色:我对你们说的“色、心”这个法,什么叫“色”呢?我现在告诉你!这个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种阴郁表现;“昧”,昧也是不但明,就是很阴郁的。很阴郁的什么呢?这空。“晦昧为空”,就是很阴郁的,就变成一个顽空。“空晦阴郁”,在这空又不但明里边,“结暗为色”,暗结集到一路了,这暗的情形,就变成有一个“暗”的形色了,这黑的色存在了;这算一个“黑色”。“结”,就是结集到一路了。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结集到一路,有了形色,然后就搀杂上了这种妄想。由妄想和这个色相,又结成一个身。
前文说“晦昧为空”,晦昧也就是这个无明。这无明虽然说无明,然则你看不见的,所以它就等于顽空了!在这个空和无明的里边,“结暗为色”,就有一个形色产生,这也就是“无明缘行”这种的事理。“色杂妄想”,既然有了形色,这色又生出一种妄想。这妄想是什么呢?就是那个“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想相为身”,就是因为妄想造成这个身体,也就是“名色”。这是十二人缘里头的事理。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聚缘”,这各种的人缘,聚集到一路。“内摇”,这个时刻,也就可以说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聚缘内摇”,这也可以就说是“名色缘六入”。有了六入,这就有了触,所以“趣外奔逸”,这也就是一种触。怎么叫“趣外”呢?“趣”是走;走到外边去了。到外边去,就遍地跑,这叫“奔逸”。“奔”就是奔跑,从这儿跑到那儿去,从那儿又跑到另一个那儿去,也就是这妄想心可以奔跑。那么这个“触”,也可以说奔跑,似乎那小孩子有触觉了,这也叫奔跑。然则遍地奔跑,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的聪明,就“昏扰扰相”,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昏扰扰,这个扰扰就是乱跑的样子,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东南西北,分别不清。“以为心性”,那么就以这种不明白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似乎丢了似的。丢了什么呢?把自己那个真正的圆妙明心宝明妙性,都落空了。这个落空不是真落空,就是似乎落空而没有落空。因为以昏扰扰的这种相,做我们心性,没有用圆陀陀、光灼灼那种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昏扰扰”,就是以不明白、不但明的这个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那么一旦有这种死心塌地、迷而不悟,就认为自己这个真心,在色身之内。
一般的人都认为心在这个身里边,这是一个最大的缺点!我们这个心并不在身里边。那么在身外边吗?也不是!因为不是心在我们身里边,而是我们人在这个真心里边。
所以才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从你这个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虚空、大地、房廊屋舍;这各种的器械,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个真心里头的器械,不是你这个心外边的器械。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搜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你若明白这种事理了,那你这个真性就没有丢,你这个真心也没有丢!
【经典介绍】《楞严经》是佛教异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事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