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白话译文(十一)
其次,阿难!为什么这样说,对于六入法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如来藏心妙真如性之所显现?
阿难!即彼用眼瞪空之人,瞪久发生疲惫,他的眼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光明阴郁,这两种虚妄的色尘,互订交替变更,发生妄见感化,居在根尘之中,吸此色尘表象,叫做能见之性。这种能见之性,离彼光明阴郁二种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正象这样,阿难!应当知道,这个能见之性,不是来自光明阴郁,不是出于眼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若从光明而来,应当跟着光明消失,随即消亡无存。如斯明去暗来,正当阴郁现前之时,应当不能再会阴郁。设若从阴郁来,应该跟着阴郁消没,随从祛除殆尽。如是暗往明回,恰当光明照眼之时,应该无从再会光明。假如他从眼根出生,可是此根,必无光明阴郁储蓄个中,是以之故,这个见精能见之性,本无固定我性。这个能见之性,若于空中出生,向前能够看见尘象,那么当他转归之时,应当能够看见眼根。又则虚空自看自观,与你眼入又有何关?所以应当知道,眼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
阿难!比如有一小我,应用他的两个手指,急速塞住两个耳孔,致使耳根疲惫之故,听到头中嗡嗡作声。他的耳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运动静止,这两种虚妄的声尘,互订交替变换,产生妄听感化,居在根尘之中,吸此声尘表象,称为能闻之性。这种能闻之性,离彼运动静止二种虚妄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正象这样,阿难!应当知道,这个能闻之性,不是来自运动静止,不是出于耳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假使他从静止而来,而当由静迁移转变,成为动相之时,能闻之性也就随即祛除,应该不能听到动相。若是他从运动而来,而当由动化静,变成静相之时,能闻之性也就随之消亡,应当无能觉知静相。假若他从耳根出生,可是耳根之内,必无运动静止贮备个中,因为这个原故,这个见体能闻之性,本无固定我性。这个能闻之性,若是从空出生,此空既然有闻成性,自然不是真正虚空。又则虚空自听自闻,与你耳入有何关联?所以应当知道,耳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
阿难!比如有一小我,急速抽搐其鼻,搐久生成疲惫,就在鼻孔傍边,闻有凉气吸入感触,因于这种感触感化,分别通塞虚实,如是甚至诸香臭气。他的鼻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虚通实塞,这两种虚妄的触尘,互订交替转变,产生妄嗅感化,居在根尘之中,吸此香尘表象,名叫能嗅之性。这种能嗅之性,离彼虚通实塞两种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应当知道,这个能嗅之性,不是来自通塞,不是出于鼻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假若他从虚通而来,当由虚通变为实塞之时,能嗅之性自然断灭无存;既然他已断灭无存,为何还知实塞?假如就是因为实塞而有,而当实塞变成虚通之时,能嗅之性也就随之祛除;既然他已祛除,为何还能分明香臭等等嗅觉?若是他从鼻根产生,可是此根,必无通塞设备个中,由此就可知道,这个能嗅机性,本无固定我性。若其是从虚空出生,即此能嗅之性,自当回嗅你的鼻子。况且虚空自嗅自觉,与你鼻入有何关系?所以应当知道,鼻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
阿难!比如有一小我,伸出自己舌头,舔拭他的嘴唇,久之使其生劳,其人若有疾病,就有苦涩之味,若是无病之人,微有香甜感到,由此甜苦二相,显此舌根机能。舌头不动之时,清淡之味恒常存在。他的舌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甜苦清淡,这两种虚妄的味尘,互订交变转化,产生妄尝感化,居在根尘之中,吸此味尘表象,称为知味能尝之性。这种知味能尝之性,离彼甜苦清淡二种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正象这样,阿难!应当知道,如是尝苦淡知能尝之性,不是来自甜苦,不是因于清淡而有,不是出于舌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这个能尝之性,设若来自甜苦,而当甜苦转为清淡之时,能尝之性也会随之祛除;既然他已祛除,为何还能感知清淡?假若他是出自清淡,而当清淡化为甜苦之时,能尝之性也会随即灭亡;既然他已灭亡,为何还知甜苦二相?若是他从舌根出生,可是舌根内部,必无甜淡及与苦尘先所储藏,如是则知品味能尝之性,根本空无我性。若其是从虚空出生,虚空本身自尝其味,并非你口能知。又则虚空自尝自觉,和你舌入有何关联?所以应当知道,舌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
阿难!比如有一小我,一只手是冷的,一只手是热的。用冷手去接触热手,假使冷手温度很低,热手温度就会随从下降;如果热手温度很高,冷手温度就会跟着上升。正象这样,两手相合之时温差感触感染,比两手分开时更为显著,彼此之间冷热交流,所形成的温差最终定势,是由接触时间久暂决定。他的身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分离接合,这两种虚妄的触尘,互订交变转换,产生妄触感化,居在根尘之中,吸此触尘表象,名叫知觉能感之性。这种知觉能感之性,离彼分离接合,以及忤逆服从二种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正象这样,阿难!应当知道,这个能感之性,不是来自分离接合,不是因于忤逆服从而有,不是出于身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假若他是来自接合,而当接合变成分离之时,能感之性就会灭去;既然他已灭去,为何还能感知分离?设若他是来自分离,而当分离转为接合之时,能感之性同时应当灭亡;既然他已灭亡,为何还能感知接合?别的忤逆服从二相,事理也是一样。假若能感之性,是从身根出生,可是身根之内,必无离合违顺四相于中贮存,则知你的身体能感之性,元本空无我性。这个能感之性,必其就是出自虚空,当是虚空自感自觉,与你身入又有何关?所以应当知道,身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
阿难!比如有一小我,劳倦之后就去睡眠,睡熟之后便又醒来,览受法尘即生记忆,落空记忆是为遗忘,是其心念倒置现象。这些念念生起、住留、变异、祛除倒置心念,吸纳经验业性习惯,经由中转之站,半途回归,前念后念不相超越,称意知根机能。他的意入效应,及其所生疲惫,同是菩提心精瞪发劳相。因于生起祛除,这两种虚妄的意尘,互订交换转变,产生妄知感化,集结这些妄知,居在根尘之中,吸撮内在法尘,见闻逆流而上,不能流及性觉源地,叫做能知之性。这种能知之性,离彼睡眠清醒,以及生起祛除二种尘相,毕竟无有固定自体。正象这样,阿难!应当知道,如是能知之性,不是来自睡眠清醒,不是因于心念生起祛除而有,不是出于意根,不是生于虚空。为什么呢?若他真是来自清醒,而当清醒转为睡眠之时,这个能知之性,亦会跟着灭亡;既然他已灭亡,为何还会进入睡眠状态?假若他是来自睡眠,而当睡眠变为清醒之时,能知之性也会随之灭掉;既然他已灭掉,为何还能清醒过来?若此能知之性,必是因于意念生起才有,而当意念祛除之后,随之消亡同于虚无;既然他已消亡无存,那么,是谁又来领受祛除之相?若其是因意念祛除而有,而当意念生起之后,跟着消亡同于虚无;既然他已消亡殆尽,那么,是谁又来觉察生起之相?若他是从身根出生,然则睡眠清醒二相,都是凭借身根,才能得以发生,随从身根之开而醒,随从身根之合而眠。假如离于开合二体,这个能知之性,也就等于虚空之花,毕竟无有我性。这个能知之性,若是虚空出生,当是虚空自知自觉,跟你意入有何牵连?所以应当知道,意入是虚妄幻有的,本非人缘非自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