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生烦恼的六个因
能生烦恼的六个因:所依、所缘、猥杂、言教、串习、作意。 一、所依 所依者,谓烦恼之随眠。 生烦恼的所依就是烦恼随眠,即潜伏在心相续中的烦恼种子。 因为烦恼未现行之前,是处在种子位,尚未苏醒,所以称为随眠。一旦值遇外缘,经由非理作意,人缘聚合,就会不由自立地萌发烦恼。就象由种子萌生果实的所依是种子,同样,因为依烦恼种子生起烦恼现行,所以烦恼种子是能生烦恼的所依。《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九》说:“复次,烦恼品所有粗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 单以烦恼种子还不能生起现行,必须具有所缘与非理作意。 二、所缘 所缘者,谓顺生烦恼境界现前。 烦恼生起的所缘境,即能随顺烦恼生起的境界现前。也就是跟着某种境界的现前,会激发响应的烦恼。 具体来说:我们心前现前可爱境时,心一执著,贪心随即就会生起;现起弗成爱境时,嗔心就会激发;现前嵬峨境时,就会嫉妒或者自卑;现前低劣境时,又会生起我慢以及鄙弃;现前平等境时,又会生起竞争之心;或者在观众面前,会狡诈谄诳。总之,跟着不合境的现前,会随之生起不合的烦恼,此即“触境生情”。相反,境界不现前,响应的烦恼就不会衍生,所谓“眼不见心不烦”就是这个事理。如斯便知,随顺烦恼的境界现前,就是能生烦恼的所缘。 宋朝大儒程明道,年少时好佃猎。后来他见到周濂溪师长教师,自认为已经改了这个嗜好,周濂溪说:“你说得太轻易了,其实只是潜伏,未发生发火而已,一旦萌动,还如以往一样。”十二年之后,程明道有时见到猎人,果真还有欢乐心,这才信任周濂溪所说不谬。这是烦恼随眠碰到境界现前,就生起烦恼的例子。 凡夫的相续如同一个大动物园,里面睡着虎、狼、猪、鸡、狐狸等。烦恼未现前时,如同野兽沉睡时,看似水静无波,然则一旦碰到境界,就象野兽醒来。比如,随顺生嗔的怨敌现前,心中的老虎就会跃起,横目圆睁;碰到随顺生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鸡急速就会乱飞;平常在非悦意非不悦意的一般境界傍边,就象猪一样愚蒙,倒置执著。 三、猥杂 猥杂者,谓随学恶友非慈善家夫。 猥杂者:猥即卑下、鄙陋,杂即混杂,能令心恼乱,趣向下流之法,就是猥杂。此处是指随学恶友而不是善常识。 若何才能判断谁是恶友谁是善友呢?单以外相很难辨别,即使外面的名声、地位、家属、穿戴、说话让人认为是善友,实际并不见得。关键要看此人对自己心坎的影响。假如和他交往,会增上自己的贪嗔,或者令身心更狼藉,这就是猥杂。相反,每次亲近他,会让自己心坎获得净化,加倍明清,增上信心、精进等善心,这就是善友,能带来善的影响,让自己烦恼降低。 为什么猥杂会助长烦恼?因为与人相处,自己身心会受之影响,假如恶友某种烦恼强大,你随学他,也会增上此烦恼。比如,片子银幕中人物的言行,对观众起着示范感化,假如效仿,自己的心就会转变。若是负面的言行,会让人增上贪嗔等烦恼,若是正面的言行,也能让人增上善心。 银幕上光色与声音组合的假相,尚且能影响自己,更何况现实生活中,有心识的恶友,其影响力更强。假如恶友的力量强大,所受的感染也会越深,往往会不由自立地模仿、随学他的看法言行,不知不觉就会被他同化而沦为下流。比如,一位纯朴的农村姑娘到大都会做保姆,女主人的生活方法成为她追求的目标,相处的时间一久,她的心坎就有变更,本来好的品德逐渐消失,变得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爱好打扮、心坎不诚实。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猥杂必定会增上烦恼。 相反,假如依止善友,因为他有清净的看法、贤善的心理以及行为,自己的心坎会被他浸染,心态、行为会被他摄持而趣入正道。 以下举一则公案说明:宋代潭州的福严良雅和尚,倾慕真如喆的美丽可尚 美丽可尚:风度好,让人崇尚。,然则不知他平常亲近什么人。一日,见他和大宁道宽禅师、蒋山赞元禅师、翠岩可真禅师同业,良雅禅师很欣慰,对真如喆说:“诸大士窍门龙象,子得从之游,异日支吾道之倾颓,新祖教之利济,固不在予之多嘱也。”(这几位大士都是窍门龙象,你能和他们相从交游,日后拯救佛门的倾颓,彰显祖道的利济,就不用我再三咐嘱了。)由此公案,就能看出依止善友的重要。一小我平生能有何等成就,和他跟什么人随学有绝大的关系。 四、言教 言教者,谓听闻邪法。 言教者,就是听闻倒置之法。 判别邪法不是在外在形式上,而应在心坎感触感染上判别。人人都愿望离苦得乐,所以邪法也都宣传是安泰之道,但关键在于,依止某法是否真能获得安泰?或者此法所标榜的是不是真实的安泰? 要获得安泰,一定要造安泰之因,这个因就是善心,假如一法能让你增上利贰心,减灭贪嗔烦恼,这就是处死。相反,假如让你烦恼增盛,我执增强,这就是邪法。关键要观察心坎的变更,如斯才能真正辨明邪法与处死的差别。 凡是邪教都邑传播鼓吹:行持某种行为可以获得安泰;而不会说自己的教是让人获得苦楚的教。而且他们会制造伪证或假象,宣说相似的理论,动用宣传对象或显示有漏神通,加强影响力。假如听者没有辨别能力,不加思考地被动听受,听闻多了,心坎就会逐渐加强对邪说的执著,不由自立地受邪见支配,全部身口意随之而运转,如斯延续只会增上烦恼。因为邪法唯是增上烦恼的因,所以越是随学行持,就越会染污相续。比如,有人说:“追求物质享受是人生的意义”,世人假如崇奉这种言教,后果就是增上对物质的贪欲,对生活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不知足。又比如,纳粹分子传播鼓吹:“必须灭尽低劣的犹太人种,才能实现人类种族的净化”,受这种邪见染污的纳粹党徒,心中不由自立地生起对犹太人的嗔恨。所以,言教与烦恼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五、串习 串习者,谓增长烦恼昔串习力。 串习,等于指能增长烦恼的串习力。 当烦恼现行时,假如数数赓续地串习,导致烦恼势力强大,以此势力能让未来的烦恼增上而产生,所以串习也是能生烦恼的身分。比如,某人爱说绮语,在烦恼现行时,赓续地跟着烦恼而转,以此串习势力,将来绮语烦恼会更猛利地生起。再比如,几回再三串习贪心后,所贪境不必现在面前,心缘着总相,就会强烈生起贪心。 六、作意 作意者,谓妄增益爱非爱相,及于无常妄执常等非理作意。 作意者,即虚妄增益可爱或弗成爱相,以及对无常妄执为常等“等”中包括无我执为我,不净执为净,苦执为乐等。非理作意。 比如,当心前显现某人可爱相时,可以观察心前的现相是否相符真实状况?对境本来是以业和烦恼造就的不净有漏法,五脏六腑腥臭污秽,没有任何悦意之处,又是无数微尘暂时的聚集体,刹那生灭不已。但凡夫却以非理作意,将它变现为清净可爱之相,执著是固定不变、一体的可爱相,认假为真,这唯是以心假造放大之相,不相符事实本相,这就是增益相。随此非理作意就会引生贪心。相反,以如理作领悟不会增上贪心呢?若见到对境是有漏法,具有不清净、无常、多分的本质,本来就没有任何可以贪执的可爱相,这样就会止息烦恼。 我们日常平凡应当好好观察分别心作意的方法,认清其虚妄的本性,否则,就会处处受其蒙骗,切记分别心的作意方法一向都长短理,弗成信赖。本来是多分之法,分别心却将它单一化;本来是赓续变更之法,分别心却将它固定化;本来是苦、不净的本质,分别心却将它执为安泰、清净。原来我们是完全信任分别心,任其批示,现在明白它只长短理作意之后,应当赶紧对治。 以上六因傍边,第一所依(随眠)、第二所缘(境界现前)、第六非理作意,这三者是主因,弗成缺少。《集论》以及《俱舍论》都这样宣说。《俱舍论》说:“由具尚未断随眠,境住非理之作意,此三因中生烦恼。”而这三因傍边,又以非理作意最为主要。在未生起空性聪明之前,无法铲除烦恼种子,因为人缘力,也无法避免出现所缘境,是以,遮止非理作意就显得极其重要,修行的进步也表现在能否安住在如理作意上。 假如修行人一日之中,十分之九的时间都在非理作意,如斯能否生起佛法的聪明?假如生活在大都会,不肯放弃追求现代时髦生活,脑袋就象烦恼加工厂,非理作意马一向蹄,却口口声声说自己在学佛,是不是以学佛为时髦,拿佛法开玩笑?想证得烦恼大圆满? 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在修行,这非理作意无勤就能生起,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是受非理作意的指使。烦恼深重、心不清净,念佛参禅、思惟观想不得力,照样因为非理作意的力量强大。假如不在此处转变,闻法也是枉然,听闻二分钟处死,稍有感触感染,课后八百分钟都在非理作意,闻法所得少许正知正念早已抛到九霄云外,还妄想获得寂静安泰。 从下士道到上士道全部道次序递次的修心过程,就是数数如理作意而修心的过程,假如修学时间较长,而烦恼仍未减灭,不是法不得力,而是未能如理作意,未依法思惟,结果唯是虚学而已。皈依三宝最主要的是皈依法,皈依法的学处是“亲近慈善家,听闻处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其核心是如理作意。听闻圣法之后,缘圣法如理作意,如斯才能对治烦恼,转化自相续,才能彰显圣法的净化功能
下一篇:佛教的八关斋戒是哪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