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迦叶和弊宿关于断灭论的问答

2024-07-1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微信分享护持学佛

在《长阿含经》卷七《弊宿经》中,记述了一个批驳人死断灭论的故事。经载:有一少女迦叶,为释迦佛学生,已证阿罗汉果,释迦佛逝世后,迦叶罗汉与五百比丘云游至北印拘萨罗国的斯波(酉+盆)村。这个村庄里有个叫弊宿的长者,是村里的婆罗门祭司,却“常怀异见”,否决婆罗门教传统的轮回说,宣扬人死后没有下世,没有再生,没有善恶报应。此人据说迦叶罗汉等来到村里,向村民宣说死后有下世、有转生,有善恶应,乃谒见迦叶,与她辩论死后是否断灭的问题。他向迦叶罗汉提出各种诘难,论证死后断灭,迦叶罗汉一一予以反诘。

弊宿先说:“按照诸家沙门、婆罗门的说法,人若行杀生、偷盗、***等恶业,死后要堕入地犾,我难以信任此说,因为我从未见过有死去的人回来报信说他堕入了地犾,若实有地狱,他应来报,使我知晓,才能确信。”

迦叶答言:“有智之人,应从譬喻中获得融会。比如有响马屡犯国法,被国王捕获拘禁,命令斩首,此贼温言软语乞求行刑者:‘请您暂且放我回答,辞别亲知故旧,然后再回来受刑吧!弊宿长者,那行刑人会放他回家吗?”“不会。”“同为人类,尚且不放,何况身死命终,堕入地狱,那无情的狱吏鬼卒,岂肯放他回来报信!”

弊宿又提出诘难:“既然沙门、婆罗门说行不杀不盗等十善的人死后皆生天上,为什么我从未见过死者来报其生天之信?”迦叶罗汉照样设譬喻回答:“比如有人堕于茅厕中,全身屎尿,污臭不堪,被人救出,用竹蔑刮、澡豆净洗,香汤洗澡,众香涂身,换上华贵服饰,供以百味美馔,以五欲娱乐其心,你说此人还会再投到茅厕中去吗?”“不会。”“积德生天者便如斯人,这人世地面臭秽不净,天神们在离地面几百里处,遥闻人世臭味,臭于茅厕粪坑,那生天者饱享五欲之乐,快乐无比,岂肯再返回人世报信?”

弊宿又诘难说:“我有个亲戚,净持五戒,按沙门、婆罗门之说,他死后应生于忉利天上,他临终前,我曾嘱托:‘你若生天,见实有天堂,请来告诉我一声。但他命终之后,并未来报,他是我的至亲,不应失约而不来报,这不是说明没有什么后世吗?”迦叶答言:“人世的一百年,只当忉利天上一日一夜,也以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忉利天人寿命千岁。你的亲戚生前净守五戒,命终必生忉利天,他生天后,也许会想:我刚生此外,先娱乐游耍两三天,然后再去报信吧,弊宿你说,纵使他来报信,你能见到他吗?”“不能,等他来报,我已死去多年了。”

弊宿又问:“你说忉利天寿命如许长,谁能证实?”迦叶回答:“比如有人生来失明,从没见过五色、日月星辰、丘陵沟壑等的形相,有人问他:五色、日月星辰等是何外形?盲人答言:没有什么五色、日月星辰等器械。弊宿,你说盲人答得对吗?”“纰谬。”“忉利天寿也是如斯,实有不虚,你无天眼,不能亲见,便说为无,岂有此理!”

弊宿说:“虽然如斯,我还有不信的来由:曾有村民们捉得一贼,我命人将此贼置大锅中,严加封盖,以火烧煮,观其灵魂进出之处,结果没发明有灵魂出去,揭开封盖,也未见灵魂的影迹。若有灵魂死此生彼,应该见到呀。”迦叶质问:“你寝高楼之时,曾梦见过游行于山林江河园林混堂城巷等处吗?”“梦见过。”“你做梦时,有家人在旁守护吗?”“没有过。”“你现在活着,意识从身中进出,尚弗成见,何况死后?你不知道那些修道的僧人,精勤不懈,深入禅定,证得天眼通,能以天眼明见众死活此生彼,死彼生此。你未得天眼,无来由以自己肉眼的有限知见能力,便断言因看不见意识进出,便没有他生后世。”

弊宿又说:“我治理的村庄里,有作贼者,被人擒缚到我这里来,我命人活剥其皮,寻求其灵魂,而不得见,又把他的肉一块块割下来,把他的筋脉骨节剖开,骨头敲碎,检查骨髓,无论从哪里也没发明灵魂或心识存在,是以而知没有什么来生后世。”

迦叶还以譬喻回答:“在久远的以前,有一侍奉火神的修道者,收养了一名孤儿,当此孤儿十来岁时,修道者有事远行,嘱咐孤儿守护火种,切切弗成让它熄灭,万一熄灭,钻木取火以续燃。修道者走后,小儿因贪玩失职,致使火灭,乃吹灰求火,不能得,又以斧子劈柴以求火,方法纰谬头,岂能求到?求火种须要用钻木等准确方法,寻求众生的心识,也必须经由过程准确的途径,修道坐禅,得超越肉眼有限感知阀阈的天眼通,才能明见众死活此生彼。”

弊宿照样说:“我还有不能信任的来由。我村庄里有作贼者,我命人将他捉来,以秤称其体重,然后杀死,再称其尸,谁知不见减轻,反而加重。由此可知没有灵魂离开其身,也就不会有来生后世。”迦叶问他:“你见过称铁吗?先冷称已,然后加热再称,重量会减轻。人活着时身体柔嫩温热而轻,死后尸首冰冷僵硬而重,就象热铁柔嫩而轻,冷铁坚硬而重。”

弊宿照样说:“我照样不信。我有亲戚身患宿疾,我去看望,扶他右胁而卧,见其言语动作如常,又扶其胁而卧,也是如斯。不久他命终,我令人扶他左卧右卧,反复观察,见他不再能屈伸肢体、言语瞻视,可见人死神灭,没有下世。”

迦叶答言:“往昔有一国家,国人从来不知有螺贝之声。后来有一位善吹螺贝者到彼国中一个村里,执贝三吹,然后将螺贝(海螺壳做的吹吹打器)置于地上。村里人被乐声惊动,纷纷来围观问是什么声音,吹奏者手指导螺贝回答:是此物之声。村民于是有手去触摸螺贝,不闻有声。吹奏者乃取贝吹奏,村民这才觉悟说:原来这好听的乐声不是螺贝所有,须用手指按、以口吹气,才会发声。弊宿,人也是如斯,当有生命、有心识、有气息进入时,才能言语瞻视动作,人死则没有了生命、心识、气息,只留下一具僵尸,岂能言语动作一如生时!”

迦叶劝弊宿放弃对自他有害的断见,并设二譬喻劝导,弊宿照样不信,又反诘说:“你们既然宣扬积德生天,快乐乐无比,那是死了比活着要好多了,何不自杀去享天上之乐?”迦叶答言:“这斯波(酉+盆)村中,以前有一修道者,已一百二十岁,他有一妻二妾,妻先有子,妾方怀孕。不久修道者命终,其妻对其妾说:家中所有财物,都应属我所有,没你的份儿。妾言:此且慢提,等我临蓐后,若生下男孩,遗产便应有我一份;若生女孩,你将她养大嫁出去,将获得一份财礼。不虞妻的儿子却几回三番向妾索要遗产,妾无可奈何,便以利刀自剖其腹,即害自己,又害他人。你应抛弃邪见,接收正见,确信死后非断,有来生后世,善恶果报,自己积德,劝人积德,这样对己对他,才有益处。”

经由多番来去回嘴,弊宿长者终于接收了死后非断说,并自愿受三皈五戒,成为一名佛教徒

弊宿婆罗门对人死有下世说的质疑,及其所持人死断灭的来由,很具代表性,今人主张断见的思路,实际上尚不出昔时弊宿长者的路数,只不过依据科学常识,思虑得更深细些而已。迦叶罗汉的辩驳,现在看来算不得十分有力,而且全用譬喻,这在形式逻辑,属类比推理,至多只能得出盖然性的结论。做梦时意识从身中进出,死后身体变重二说,已被证实为误。但其观察死后非断方法、思路,照样蕴含着从现代人眼光看来也不浅的事理,值得仔细玩味。

《大智度论》论证人死非断:

释迦牟尼灭度后,随印度文化的成长,佛教内外异说歧出,教内有二十个部派先后分出,教外有九十六种外道出现于世。各宗教、学派之间,及佛教中派之间的论战,将佛教教理的发挥推向高峰,非断异常的轮回观,进一步深化、理论化。大乘龙象龙树的名著《大智度论》卷三八,从多方面批驳人死后“但见其灭,不见更有出者受于后身”的人死断灭论。龙树所举的人死非断的来由,简略有八点:

1.由众生天性知必有其前世之因。若身死永灭,无有前生,便难以解释众生生来便有的天性:如婴儿初生不经人教便自然会忧喜怖畏,会哭会笑,牛犊生来便会吃奶,猪羊之类生后不久便知牝牡交合;还有:儿女肖其父母,人的长相有美丑之分,天资有聪明愚钝之别,假如没有宿世所习作为其因,则这些现象便成了无因之果,违前缘起法果必有因的规律。由此应有前世,有前圆滑,必有后世。

2.以肉眼有局限性,天眼了了见故,知有前生来。若以人灭亡时不见有什么器械离体而去为无后世来生的来由,则人的肉眼等感知能力,有其局限性,非一切能见,以有局限性之感知否认自己不能感知到的器械的存在,是为荒谬愚痴。就拿具局限性的感知来说吧,耳朵能听到的声音,眼睛便已看不见其实体,难道便能以眼之不见声音,而否认声音的实有?轮回转世的情状,也非弗成见知,只不过是常人的肉眼之有限感知能力,岂能亲见来生后世?若肉眼能知见一切,修道者们就不必去辛苦修正清净天眼了。肉眼若能窥破死活去来之秘奥,凡愚与贤圣之间岂非是没有了差别?

3.形成生命的主因烦恼未断故,知有来生后世。烦恼(自我执着、自我贪爱、爱欲等),是人出生及生计的主因,人死虽不见有何物往来来往,但作为生命动力的烦恼为主因生起新的身、情、意。众生由身、情、意造业,积德作恶,虽然没有什么看得见的器械从今生搬到下世,但必定从今生所造的善恶业生起下世的果报。“譬如乳中置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此身亦如是,当代五众(五蕴)人缘故,更生后世五众,生业相续不异故,而受果报。又如冬木,虽未有花叶果实,则次序递次而出。”

4.由宿命通,知必有前生后世。这小我世间,虽然大多半人都矇矇不知前生,但也有些能记得前世、自如宿命的人,对他们来说,前世的经历,就像人梦中赶路,疲惫至极而睡卧,醒后回忆梦中所经由。不知宿命的人,没来由仅依自己的蒙昧,便否认别人的有知。

5.由身心关系可推知有来生后世。从身心关系而言,人若生起过重的瞋怒、嫉妒、疑虑、后悔等,扰恼自心,便会导致面色不佳,身体枯瘦;若生纯净的善心,深信因果,具有正信,得如实知见诸般事理的聪明,则能使心欢意悦,身体轻快,面庞和悦。“以有苦、乐人缘故,有善、不善,今定有善、不善故,当知必有后世。”善或恶的心理活动为主因,必定会出生后世的身心。只不过众生肉眼难见,聪明浅薄,产生各种邪见、困惑,即使能修福积德,作些好事,但多心疑未必会有善报,老是可贵作出太大的善举,常作无悔。就像有医师为一国王治病,怀疑即便治好国王也不会有若干犒赏,却不知国王已阴郁派工资他家建造豪华宅第,等到医师事毕归家,见到国王为他造的新宅,才后悔当初心存疑念,未能精心尽力地为国王治病。

6.由圣人经书知有后世。一切圣人所说的经书,都讲人有后世,不仅佛、罗汉、菩萨们所说的佛经作如是说,即婆罗门等宗教的圣典,亦作如是说。

7.以圣言可藉端当信有他生后世。“圣人说现在事实可藉端,说后世事亦皆可托。如人夜行险道,导师授手,知可藉端,则便随逐。”应由圣人(佛、罗汉、菩萨)所说现在之事理,如缘起轨则、断烦恼则得涅槃,入禅定能享轻快安恬等,信赖圣人的聪明、人格,信任他们所说来生后世,轮回转生之事真实不虚。既为肉眼凡夫,聪明浅薄有限,若不信从圣人之言,岂能自知死活秘奥,岂能以浅薄断言死活大事!

8.依缘起法知必有前生后世。“佛法中诸法毕竟空,而亦赓续灭,死活虽相续,亦不是常。无量阿僧祗劫人缘虽以前,亦能生果报而不灭。”有等无智之人见佛法说一切皆空,便又执着空,认为一切都空无所有,还有什么他生后世,堕入了“恶取空”的邪见深坑。当知佛法说空,旨在破除众生误认假我、小我和一切生灭无常的现象为真常不变的执着、邪见,“空”的含义是无自性,而非断灭无物。佛法一方面说空、无我,一方面又说死活相续,有他生后世,这两方面是统一的,并不互相抵触。佛法的极旨是中道,一切不执着,“不着有,不着无,有无亦不着,非有非无亦不着,不着亦不着”这样才能符契中道,证见真实的本面,而不致堕于有害的边见、邪见。就像“以刀斫空,终无所伤。”

龙树所举八条来由,几乎打通了理性在解决生前死后问题时可能走到的所有思路,举出了以理性论证錄后续存的一切可能举出的来由。他提出的对人类感知的局限性的熟悉、对超感知能力的肯定、对人道的分析、及不着一切的中道的思惟方法等,在今天看来还具有相当强硬的说服力和尖锐的挑衅性,是今天用科学方法破解死活之谜时,所不容回避的。

龙树之后,佛教理论家们对断见还有不少批评,如前面所举《瑜伽师地论》之说,便代表了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思惟方法。瑜伽行派在陈那今后,侧重于用因明(逻辑)论证,出于与外道辩论的需要,将龙树所举八条来由中的六、七条即“圣言量”(以佛教圣人之言为论据)从因明论式中除去,不以之为论证死有后世等问题的论据,因为“圣言量”对以被不崇奉佛教的人所接收。

 


下一篇: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 法语菁华录(四三)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