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10 经由过程观照喜来治疗创伤 一 正念观身

2024-06-03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演习10 经由过程观照喜来治疗创伤 一 正念观身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无喜生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意解遍满成就游,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

这个演习的目的,是为了产生轻安、安祥和喜悦,是为了治疗身心的创伤,是为了在我们修习喜乐的成长过程中滋养我们,使我们能够在修行的途径上走得更远。

假如修行者想断除贪、嗔、痴,他可以身结跏趺坐,把留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这样他就会认为轻安、安闲。结果,一种喜悦的感触感染就会在他身内生起。你可以根据下面的步骤来进行修习:

1、我正在吸气,使我的全部身体镇静、安和。我正在呼气,使我的全部身体镇静、安和(请再看一下第四个演习)。

2、我正在吸气,我认为喜悦。我正在呼气,我认为喜悦(这是《安般守意经》的第五个演习)。

3、我正在吸气,我认为快乐。我正在呼气,我认为快乐(这是《安般守意经》的第六个演习)。

4、我正在吸气,使我的心快乐、安祥。我正在呼气,使我的心快乐、安祥(这是《安般守意经》的第十个演习)。

当修行者这样修习的时刻,他就会认为喜悦、安祥的身分渗透了他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请读一下下面摘自第二个版本中的引文:

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团,水渍滋润,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

当修行者舍弃了贪、嗔、痴的时刻,喜的感触感染就会生起。当他掌握了用心方法的时刻,这种感触感染就会更强烈,渗透得更深:

如同山泉,清净不浊,充满流溢,四方水来,无缘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涌出,流溢于外,渍山滋润,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定生喜乐,无处不遍。

当乐的状态真正出现的时刻,喜就会扎下根来,并且会使乐变得更稳定、更深刻。因为只要喜存在,就或多或少伴跟着概念化和浮躁的倾向。喜是从piti这个梵文单词翻译过来的,而乐是从suksa翻译过来的。下面这个例子经常被用于比较喜和乐:一个在沙漠里旅行的人,看到一条清溪,此时他所体验到的是喜。当他喝水的时刻,他所体验到的是乐。

犹青莲花,红赤白莲,水生水长,在于水底,彼根茎花叶,悉渍滋润,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无喜生乐,渍身滋润,普遍充满,于此身中,无喜生乐,无处不遍。

坐禅时代,修行者认为快乐安祥。他让他的这种安祥、快乐的意识拥抱他的全部身体,这样他的身体就充满了安祥和快乐:

犹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从头至足,于其身体,无处不覆。如是比丘,于此身中,以清净心,无处不遍。

如我们已经看到的,这个演习的感化是,为了治疗我们心里的创伤而用喜乐来滋养我们。然则为了开始修观,我们无疑要放弃这种喜。喜和乐是由心理和心理前提产生的,所以,它们象其它的色法和心法一样无常。只有当我们借助于正念的观察,熟悉到一切存在着的事物之无常、无我和缘起性的时刻,我们才能够获得安闲和解脱

下一篇:演习8 身体和宇宙互相依存 一 正念观身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