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心的人缘

2024-04-25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发大心的人缘

发大心的人缘

(甲)菩提心三义①真性菩提

②实智菩提

③方便菩提

(乙)修行先立心愿心愿为修行之先

心愿为立行之准

(丙)发大心的人缘①念佛重恩

②念父母恩

③念师长恩

④念施主恩

⑤念众生

⑥念死活苦

⑦尊重己灵

⑧懊悔业障

⑨求生净土

(10)念处死久住

(丁)普劝发心反躬自省

普劝大众

苦乐相校

几回再三丁宁

发大心的人缘

心是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的根本;心亦是一切善恶法的根源。世界上能够成大功立大业的人乃因为恒心与毅力。世上所谓无不恶作的恶人亦源于念头上向恶。所以,我们当贴心力弗成思议。心的毅力使我们在世法上成功立业;心的低廉甜头复礼能够使人进德求学,成圣成贤;发菩提心(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甚至能够成佛作祖呢!然而,所谓心即我人日常思虑之心,此心可为善,此心亦可为恶;成佛亦此心,做人亦此心,做人亦此心,地狱亦此心;总之,十法界不离此一念心(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而且,菩提(觉道)亦不离此心。然则,前所言及(为善、为恶、做人、地狱等)都属妄心,唯此菩提心是真心。何谓菩提心?下面我们合营来研讨。

(甲)菩提心三义:

妄心是凡夫心,菩提则是佛之妙心,这也是圣心。菩提心,人人都具足,凡圣平等,生佛一体,无论贫富贵贱、智愚贤肖,无人不具。既然人人具足,而今何以人人皆不合诸佛?其关键则在发与未发耳。我人修行既当发此心,应该先懂得菩提心之真义。

菩提心具有三义,以下我们分别详加研讨:

①真性菩提:真性菩提者,即我人现前一念心性,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十法界有情,个个无不具足。此属自性本具的如如理,此又别名为本觉;此本觉理,不假做作,离诸虚妄,故曰真性菩提。

②实智菩提:实智菩提是依如如理起如如智,此别名始觉智。此智是意识响应慧心所,吾人依此慧心所,照本觉理,如实了知,故名实智菩提。

③方便菩提:方便菩提者,用此菩提心,行菩萨道,鉴机说法,各种举措措施方便,度脱众生,是名方便菩提。

又,大般若经云:如来常说菩提,以何义故名为菩提?佛言:证法空义,证真如义,证实际义,证法性义,证法界义,假立名相,施设言说,能真实觉,最上胜妙,故名菩提。。

往生论云:发无上菩提心,有其二义:一者须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心法,始与净宗发菩提心义响应。什么是应远离三种与菩提心相违法呢?

(一)依聪明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者自身故。

(二)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远离赡养恭敬自身故。

什么是应成就三种顺菩提心法呢?

(一)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不求诸乐故。

(二)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三)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菩提故。又当发三种心:

一者发厌离心:烦恼无尽誓愿断。

二者发欣慕心:窍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者发度生心:众生无边誓愿度。以上三心,前二属智,后一属悲。一一皆具至诚恳、深心、回向发愿心。但心本无生,仗境方起,今既发菩提心,亦须缘境。略而言之,有四种:①外见佛身,内自观身,自惭形秽,因奋勉故。

②悯念众生同己,欲净化故。?

③观佛相好功德,因善乐故。

④最殊胜的佛果,非弗成得,应勤求故。然而,佛教以慈悲为宗,发了菩提心,慈悲之心油然而生。可是,修行之先,应先确立心愿,而且,心愿亦是修行立行之准则。

(乙)修行先立心愿

佛经有偈曰:借使铁轮顶上旋,终不退失菩提心。我们从无始死活以来,流转死活,六道升沉来去,如轮之转,故曰:轮回;我们若但发露水道心,修小行门,安可了生脱死?诸佛典内有言,菩提妙道之门,应要发心进入,否则长劫沉沦,永无终了之际,吾人若不发心,缠足不前,永远沉沦;若能发心,即使路远亦所不畏矣!所以,入道以发心为首。

然则,愿,是一切世出间成功之本;释迦牟尼佛立四弘誓愿,故终就成就了无上菩提;观世音菩萨立十二大愿,故能十方世界广行菩萨道;普贤十大行愿,故能成就如来果德;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故成就了西方极乐净土。故云: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再说,众生素来错认妄心,不知我们常住真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故我们应发此广大愿心,并立下稳固愿行;否则,纵经千百劫,依旧沉沦死活海中,求出无期。假使修行无愿心,依此小福生天,福尽还堕;生于人中富贵,一期寿尽,一切还失,故云:虽有修行,老是徒劳辛苦。

华严经有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此等于言,心中忘记,前所发心,而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但因魔王因中亦修十善及未到地定,不发大心,故报生欲界顶天,安闲享用;以欲界乐为已乐,欲界众生,皆其家属。所以,我人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弗成缓也。

其次,在于修行之先,必先立下心愿;然则,心愿有几种差别不合,我们弗成不加以辨别。世有一种修行人,修行但不参究自心,唯有心外求法,或好名闻利养,或贪现世欲乐,或期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假如,既不求名闻利养,又不贪欲乐与果报,真为死活,为成菩提佛果;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发心之后,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知佛道长远,不生退层;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仞高山,必穷其顶;如上高塔,必至其顶;如是发心,名之为真。有罪障不懊悔,有过愆不去除,内浊外清,始则勤精进,终就懈怠放逸,虽有好心好事,但多夹杂名利,虽积德法,复为罪业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发广大愿心,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三界(欲,色,无色界)如监牢,视死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若非心外见有众生可度,心外有佛道可成,功劳不忘,知见不泯;如是发心,名之为偏。若了知自性是众生,故愿度,自性是佛道,故愿成;不见一法,离心别有,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了知以上八种差别,在发心之先,我们就知番察去取,则可发真正的菩提心;云何去取?所谓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大、取圆。如斯所发之心才可准确。

(丙)发大心的人缘:

我们既知若何地提议准确的菩提心,以下我们则合营来研究,发菩提心的人缘。我们应知,此菩提心是世出世间一切诸善法?之王;五戒(不杀、盗、淫、妄、酒)是人善,十善及味禅是欲界天善(十善:不杀、盗、淫妄、恶口、两舌、?语,不贪、?、痴。)四禅八定是上界天善(色、无色界曰上界),戒定慧、四谛、十二人缘是二乘善(声闻、缘觉曰二乘),六度万行是菩萨善;然而,菩提心为佛之善,故曰诸善中王。此菩提心,众生本具,不生不灭,然无人缘,不能提议。今言人缘,略有十种,何等为十?

①念佛重恩:寰宇有覆载之恩,父母有养育之恩,惟佛有拔苦与乐之恩,为寰宇父母之所不及,故佛恩最重。我佛释迦牟尼,从最初发菩提心,为我等一切众生,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当我造业之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我堕地狱时,佛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当我生於人道,佛以各类方便,令我种善根;令我能闻法,乃因向使种善根,此佛恩佛德,丘山难喻;果非发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岂能酬答?此是发菩提心的第一人缘。

②念父母恩:父母对儿女若干辛苦奋苦,不念则已,念及则不觉肉痛不已;故曰哀哀父母,生我,育我够劳也。父母恩重,侧重在母;十月受孕,多年乳哺,一切照顾无微不至,今日才得成人。又,父母心中指望成人之后,得以绍继门风,供承祭奠。今日既已削发,滥称为释子,父母在时,不能养其口体而报其恩,父母死后,又不能导其神灵;在世法上视之,实是大不孝(是大损),於出世法上视之,又是毫无实益;世法,出世法上,两途既失,如斯则是重罪难逃了。如斯思之,我入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群生,救济生生世世的父母,不独一己之父母;愿平等普度人人之父母。此是为发菩提心第二人缘也。

③念师长恩:父母生育我,经历千辛万苦,提起恩义,重恩难报;若无世间师长,教导我等,则不知礼义,如同於异类;若无出世间师长,指导我等,则不解出世佛法,何异於俗人?今日知世间礼义,解出世佛法,法衣被体,戒品沾身,此等重恩,由世出世二种师长得。既知感恩,我们当发大乘心,普愿利人,世出世间二种师长,俱蒙大利。此是为发菩提心第三人缘也。

④念施主恩:我等今日日用所资,四事赡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是名四事),皆出自他力。彼则竭力躬耕,尚难糊口,我则安受其食,犹不称心。彼则纺织不已,犹自艰难,我则安服,宁知惜福爱惜?彼则华门蓬户,扰攘毕生,我则广宇闲庭,悠悠度日。彼劳苦,我放逸,於心安乎?将他利,润己身,於理顺乎?若非悲智双运,福慧二严,信施受惠,众生得利,我人则粒米寸丝,酬偿有分,重罪难免,恶报难逃;思惟至比,果不知精进佛道,上求下化,於心安然乎?此是为发菩提心第四人缘也。

⑤念众生恩:前所言及,存念多种恩义,以策发菩提心,有智之士必得清楚明了;惟众生恩者,非佛三明(宿命、天眼、漏尽三明)六通(天眼、天耳、贰心、宿命、神足、漏尽六通),能知以前、现在、未来,三世因果者,不得了知。我们与一切众生,从无始死活轮回以来,互为父母,彼此互有深恩。今虽隔世晕厥,彼此互不了解,以理推之,岂无力争报效之理?今之披毛带角的动物,安知非为往日之子?今之蠕动?飞的昆虫,安知它们不曾为我父母?轮回之远,隔世之迷,宿世亲缘已难辨认。彼号呼於地狱之下,宛转於饿鬼、畜生道中,苦痛谁能知晓?饥虚困苦安知向谁倾诉?我人现虽不见不闻,彼必求拯求济於我。是故菩萨观於蝼蚁,皆是以前父母,未来诸佛;常思利益,念报其恩。此是为发菩提心第五人缘也。

⑥念死活苦:我们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常处於死活;六道轮回中,升沉少焉,出没万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俄焉而入,俄焉而出,朝出暮远,轮回无已。入地狱,登刀山则体无完肤,攀剑树则方寸皆裂,吞热铁则肝肠尽烂,饮烊铜则骨肉都糜;利锯解身,断而复续,巧风吹身,死已还生。火烧地狱(八热地狱)中,唯听叫嗥之惨声,苦痛之声,寒冰地狱(八寒地狱)中,血肉俱裂,身如红藕华开;一夜死生,经於万偏;一朝苦痛,人世百年。刻苦时虽知痛恨,脱出已还忘所受之苦,功课如故,可怜!可怜!此是为念地狱苦。

其次,畜生之苦,文字难形;负重而鞭打,牵豕而就屠,大欺小,弱肉强食,苦不堪言。经云:一切众生皆是以前父母。,鞭打与就屠,焉知非吾父母?所食和所啖,焉知非吾亲属?昔时恩爱,今作怨家;往日寇仇,今成骨肉;往日为母,今却为妇;昔曾是父,今却成夫。宿命、天眼视之,可羞可耻,好笑可怜。又,死活之苦,苦不堪言。母胎之中,身处粪秽之侧,十月胎中,如处监牢。脓血道里,倒裁而出。年纪稍长,贪欲又生。时不待人,老病逼身,无常迅速。死怀恐怖,业识纷飞,前途茫茫,心中无主;神谢之时,好像生龟脱壳。心无常主,身无定形,死活死生,生死活死;分袂之泪,难以计数,横尸积骨,过彼崇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业力所牵,轮回路上,三途有分(三恶道曰三途)。苦弗成言,谁能替代?是故宜发英勇心,截死活流,出爱欲窟,自行化他,同登涅?彼岸。以上是为发菩提心第六人缘也。

⑦尊重己灵:我人现前一念心性,当下与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云何世尊早成无上正等正觉,而我等仍然迷惑倒置,尚为死活凡夫?世尊则具无量聪明,神通安闲,相好肃静;我等凡夫则具无量业系烦恼,死活轮转缠缚。诸佛与我,心性本一,云何迷悟天殊?沈静思之,忸捏可耻。是故我人当发英勇,以无量善法,对治烦恼,以无量聪明,破除执著。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转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为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衣里明珠,光明洞达。所谓不孤负佛化,不负己灵。此是为发菩提心第七人缘也。

⑧懊悔业障:我等日常生活,一举一动,互违佛戒;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无量罪障,何况多生累劫,所积之罪,多弗成言。虽言执持五戒,严格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尚难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更不必言矣!虽然,我等名为比丘,实则不足为优婆塞(持五戒之在家居士),岂不愧哉!当知佛戒弗成犯,犯必腐化;若非痛哭流涕,深切懊悔,至诚悛改,万劫千生,恶报难逃,此是为发菩提心第八人缘也。

⑨求生净土:佛教修行有分圣道门与净土门二种;圣道门属正常道的修持,从初发心至成就佛果,在此娑婆世界(别名:堪忍世界),需经三大阿僧?劫的修行。然而,净土门则属易行道的修持,行者先求往生佛国土,成就无生法忍或不退转,以及诸种功德、聪明,次行菩萨道。在此娑婆五浊恶世,世界多恶,众生多苦,外境与内情,多能障道;又有多种难处,悉能障道:(1)世道不好,年多灾害;(2)知见不正,外道朋兴(3)贪?情炽,昏散交侵(4)身口意业,悉不清净;(5)寿命短促。是以,此土欲修行者,虽得进一尺,却又退得一丈;此土修行进道难,彼土(西方净土),成佛易。再说,西方极乐世界略有以下五种好处:(1)平生西方,皆得不退。(2)西方净土,四时无更。(3)水乌风林,皆说妙法。(4)观音势至是为善友,阿弥陀佛是为良师。(5)众生生者,寿命长远。是故净土窍门,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所以,我们应发广大心(多善根),执持名号(多福德),乘弥陀大愿之船,入於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可往矣!这是为发菩提心第九人缘也。

(10)念处死久住:世尊为一切众生,从无量劫来,修菩萨道,四十九年化缘周讫,示入涅槃。现处末法,有教无人,邪正难分,长短莫辨,竞争人我,斗争稳固,长短繁兴,争名夺利,比比皆是。三宝何义,悉皆不知,外道隆盛,难有正见,思及至此,悲心泪下!身为佛子,不能报恩,忽发大心;虽不能挽回末法劫运,决当尽力,护持处死於下世。是故皆诸善友,同发大愿,愿愿上求下化,从於今日,尽未来际,尽此一报身,同生安养国,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界,令处死久住,窍门再阐。此是为发菩提心第十人缘也。

(丁)普劝发心:

以上十种人缘乃是策发菩提心的人缘;然而,我人既对此十缘备识了,得知前所说起取舍的八法;如斯亦趣向有门了。令日幸得人身,又居於中国,六根无缺,深具信心,又无魔障;得以削发,受具足戒,诸种胜缘悉皆备足,不於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时何日?普愿众等,同发此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今增长,念念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勿懈怠当英勇,勿委靡,勿因循。要念念发,不时发,日日发,月月发,年年发,生生发;众生度尽,我愿乃尽,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今若以修行为苦,则不知懈怠更苦;修行则勤奋暂时,长时安泰;懈怠则苟安一世,多生刻苦。又,现以净土为舟航,不愁退转。身为诸佛真子,不立大愿於今生,更待何日?念地狱苦,精进自生;念无常速,懈怠不起。

又,以佛法为鼓动,以善友互扶携提拔,毕生依此,则无退失之虞。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普劝众等,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无上正等正觉。顺与大众合营策勉之!?

普为出资及读诵受持

辗转流畅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畅者

现眷咸安泰 先亡获超度

风雨常调顺 国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中华民国八十二年 十一月恭印一万五千册

佛学基本常识

发行人:孔服农

出版者:财团法人佛陀教导基金会

地 址: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五号十一楼

电 话:(○二)三九五一一九八

划拨帐号;○七六九四九七九

户 名:佛陀教导基金会

赠予处:佛陀教导基金会附属华藏教室

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五五号三楼

电话:(○二)三九五一一九八

(赠予品迎接翻印功德无量)

行政院新闻局出版事业挂号证局版台业字第三八六九号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南无观世音菩萨消灾降福?

下一篇:六道概况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