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第一篇 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壹 媒介
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说明人自出生到这个世间上来,就在时间的赓续推移中走过生命的过程。所以,人活着,便离不开时间的关系。
时间本是一大长流,其实无法给予瓜分,然则为了方便人的先后和始终的观念,不得不从相续的时间之流中,将它区分为若干个单位。
人类通俗计算时间,最短的是「一剎那」。从一剎那往上推是「一转瞬」。不过,若干一剎那才是一转瞬,这是没有办法计算的。
现在世界所通行习用的是六十忽为一秒,六十秒为一分,十五分为一刻,四刻为一小时,二十四小时为一日,约三十日为一月,约三百六十五日为十二月为一年,百年为一世纪。
在佛教的经典中,说到时间则有「剎那」和「劫」的不合,剎那是表示极短的时间,劫是代表极长的时间。不管是极短、极长的时间,都是迁流不住而且无始无终的。平日说以前、现在、未来三世轮回不已,而在三世的时间流中,它是剎那剎那接踵赓续,如同我们的心念生灭不已,从剎那相续中,累积成一世又一世的死活轮回,甚至一劫又一劫的器界成坏。所以,说小时量的单位为剎那,这是便于体察心念的生灭;说大时量的单位为大劫,这是便于说明物界成坏的相续。
贰 何谓剎那
「剎那」是由梵语的 Ksana音译而来,意译为「转瞬」、「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之间的意思。在佛教里,剎那是最短暂的时间单位,以现在的时间计算,大约等于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剎那」,可见剎那的短暂。
在《仁王护国经?观空品》说: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灭。具体一点说,一分钟内有四千五百个剎那,四十万五千个念头,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豫,二十罗豫为一转瞬,三十转瞬为一日夜。一念大约是现在的零点零一八秒。
在《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说,一日夜有六四八○○○○剎那。《往生论注》卷上说,六十剎那为一念;一剎那有一百零平生灭。《大智度论》卷三十说,六十念为一弹指。经论虽然有各种不合的说法,总之,剎那表示极为迅速的时间。
剎那是依心识生灭计算,卖力说来,剎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了。今再以《俱舍论》卷十二的说明如下:
剎那(○?○一三秒)
一百二十剎那为一怛剎那(一?六秒)
六十怛剎那为一腊缚(一分又三十六秒)
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一转瞬,四十八分)
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日夜(三十转瞬)
依照这样的推算,则一日夜与《毗婆沙论》的六四八○○○○剎那为一日夜的计算是相同的。因为这样才便于常人及学者的运用,若要精细的计算,除了佛陀之外,不是一般人的心量所能觉察思辨的了。
参 剎那的启示
佛经上说,一切有情无情,莫不有剎那剎那生住异灭的无常。也就是说,宇宙万有,剎那之间已经历生住异灭;甚至世界的成住坏空,都是剎那剎那的渐变,累积成一期的突变。甚至以前、现在、未来三世的时间,也是由无数的剎那所累积而成,我们说到「现在」,现在剎那已成「以前」,说到「未来」,未来剎那已成现在。所以阿难的「一见不再会」,禅宗的「婴儿垂发白如丝」,庄子的「交臂非故」,这些都是对剎那无常所作的最佳脚注。
以前有人认为佛教谈「三世」,认为遥弗成及。其实,佛教虽然在时间上讲以前、现在、未来,然则,却重视现世生活的安泰与福祉。佛教不只重视现世生活,甚至重视当下一念,所谓「明心见性」,要明白自己的心,先要能掌握自己的每一念。如禅宗所说:「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一刻也不能任其放逸!」能够不时刻刻、明明白白的清楚自己的心,让每一念都清净、清楚明了,自能冲破死活的樊篱。所以,从佛教对剎那一念的重视,可以知道佛教是最重视实际,最能与现实人生互相关注的宗教。
肆 何谓劫
「劫」,梵语 kalpa,音译为劫波、劫簸,意译为长时、大时。本来是古代印度极大时限的时间单位,而佛教发源于印度,是以因袭成为佛教计算时间的最大单位。
劫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种。
1.小劫:根据佛经记载:从人寿十岁算起,每过一百年增加一岁,加到八万岁;然后再从八万岁,每隔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叫做一小劫。
2.中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
3.大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四个中劫分别是:成劫(世界生经久)、住劫(世界鼎盛期)、坏劫(世界老死期)、空劫(世界灭无期)。如斯成、住、坏、空四个中劫相续轮回一次为一大劫。
在佛教的时空观中,以劫为基本,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息灭的过程,而一个世界从成立到息灭,其过程必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称为四劫。跟着四劫赓续递嬗更迭,世界便随之一次又一次,无穷无尽地成了又坏,坏了又成。
一、成劫
成劫是指山河、大地、草木的器世间,以及一切有情众生的众生世间的成立时期。
根据《起世经》说,世界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众生业缘的风刮起,在虚空中形成盘状的大气层,此大气层厚一百六十万由旬(约三千二百万里),周长无数,稳固无比,即使鼎力士以神器也无法击破摧毁,此即为风轮。
接着在大气层上空中间,由风所集,逐渐成云,凝聚成雨,下降于气层之上,形成厚八十万由旬(约一千六百万里),直径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约二百四十六万九千里)的水层,此水因为业力的缘故,不往外溢,周围并有风为墙,保持住水层,此即水轮。
水轮的外面,因为众生的业风,逐渐形成乳状的表膜,个中七分之二为黄金层,七分之五为水层,此即为金轮。
在金轮上生出须弥山、七金山、四大洲等诸海山洲,这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人类、傍生等各界众生的居处。其次成立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安闲天等四天,此称空居天。再从空居天到无间地狱,有情众生由此次序递次降生,此时期就称为成劫。
二、住劫
住劫是指器世间和众生世间安稳存住的时期,其间凡二十中劫。根据佛经上说,我们现在恰是住劫,在住劫又有减劫和增劫的分别。
所谓减劫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八万岁,每经由一百年削减一岁,一向减到十岁,所需要的时间。增劫就是人类的寿命从十岁,每经由一百年增加一岁,一向增加到八万岁,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增劫,一个减劫,合称为一个中劫。中劫中定有刀兵、疾疫、饥馑等三种灾害产生,称为三小灾。
关于三灾出现的时限,有不合的说法。依《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四载,在各中劫中的减劫,人寿每减至十岁,三灾就出现。
1.刀兵灾,是时人心瞋毒增上,相见便兴起强猛伤害的心,手所执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残害,经七日七夜方止。
2.疾疫灾,继刀兵灾后,非人吐毒,疾病风行,遇则命终,难可救疗,此时期的众生都不闻有医药之名,时间经由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3.饥馑灾,疾疫灾后,天龙忿责,不降甘雨,由此饥馑,人多命终,经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根据《立世阿毗昙论》说,若佛住世,处死住时,众生寿命暂住不减,随处死稍减,寿命渐减。
三、坏劫
住劫今后,就到坏劫。坏劫,是火、水、风三灾损坏世界的时期。众生世间首先破坏,称为趣坏;其后,器世间亦随而破坏,称为界坏。也就是在此劫之初,地狱的有情命终之后,不复更生,此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的众生也渐次坏灭,有情破坏后,世界出现七个太阳,燃烧成灾,如斯经由七次的火警,把色界初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烧坏,此时称为火警劫,约需十二亿八切切年的时间。个中三亿四百万年之间,有情的生物先坏;然后一千六百万年之间,自然界再灭坏。
火警劫过后(即七次火警),次起水灾,将第二禅天漂荡殆尽,称为水灾劫,大约需要一亿二千八百万年。
如斯经由七次的水灾,最后产生风灾,将第三禅天以下全部吹落,称为风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亿二千四百万年的时间。
火警劫、水灾劫、风灾劫合称大三灾。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坏劫之期,欲界悉皆坏尽,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大三灾所坏。
四、空劫
空劫时,世界已坏灭,在欲、色二界之中,除四禅天尚存,其它则全入于经久的空虚之中,形成世界未成,万物未生时期的状态。
空劫之后,又开始另一期的成、住、坏、空,也就是另一个世界又开始成立、持续、破坏。如斯世界从成到住、住到坏、坏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约三亿二切切年,宇宙就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反复生灭,每一周期大约需时十二亿八切切年。
伍 劫的譬喻
劫的时量悠长,非算数所能计量,是常人的思惟概念所难以理解,所以佛经中每以譬喻来形容。
根据《大藏一览集》卷六所载,兹举以下五种譬喻形容之:
1.草木喻:将大千世界的草木,尽皆寸斩为筹,每逢人世百年即取一筹,直到取尽此筹,是为一劫,名为「草木喻」。
2.沙细喻:周边宽广四十里的殑伽河,内中装满如面的细纱,每逢人世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沙,是为一劫,名为「沙细喻」。
3.芥子喻:有一座城,四面宽高各百里,傍边堆满芥子,每逢人世百年则取一粒,直到取尽此芥子,是为一劫,名为「芥子喻」。
4.碎尘喻:将一化身佛所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每逢人世百年则取一尘,直到取尽此尘,是为一劫,名为「碎尘喻」。
5.拂石喻:有一石广一由旬,厚半由旬,每经由兜率天一百年,即有一天人以六铢衣轻拂一遍,直到拂尽此石,是为一劫,名为「拂石喻」。
此外,佛经中常以「阿僧祇劫」来表示长得难以计算的时间。个中又有大、中、小的差别,三个阿僧祇的大劫,称为三大阿僧祇劫,是菩萨积聚菩提资粮的时间。佛经说,佛陀的修行过程是「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也就是为了度众而经由三大阿僧祇劫的修持,不仅广植无量福慧,并且为自己成佛之身感得三十二种相好,所以说成佛要经由三大阿僧祇劫。
别的,佛经称以前的住劫为肃静劫,现在的住劫为贤劫,未来的住劫为星宿劫,各劫中各有千佛出世,称为三劫三千佛。
下一篇:第二篇 天堂与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