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因果

2023-10-27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第三篇 因果

壹 何谓因果

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惩恶」之功的轨则,就是因果观。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更的普遍轨则。在佛教教义体系中,因果是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是说明「缘起」轨则,使明白易懂的一种事理。一切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从它的原因所生成,「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明显,最易为人所知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轨则。植物如斯,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斯。所以,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离开得了因果的关系。因为,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更的轨则。

贰 外道的因果观

自古以来,无论是宗教界、思惟界或学术界,对于万有的生灭现象多有商量,对于因果关系,也各有不合的论点。一般而言,可分为下列四类:

1.邪因邪果:主张万物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

2.无因有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因为此果的「因」难以商量,所以否定此果的原由。

3.有因无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因为此因而结成的「果」难以商量,所以否定此因的结果。

4.无因无果: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

这些论点在讲求因果逻辑的科学时代,已经不能解决人类心中的困惑,因为万物既是由神来创造,神又是从那里来呢?至于其它否定因或果,或二者都否定的学说,自然更属无稽之谈了。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的思惟界,还有两种因果论:

1.因中有果论:主张因中早已具有果性。例如:麦种能生麦子,是因为麦种中具有麦性。否决此说的则批驳道:麦种在成长过程中,假如缺乏阳光、雨水、肥料、人工等前提,照样无法长出麦子。既是因中有果,应随时可生果,又何必等待人缘前提具足呢?

2.因中无果论:主张果是由许多不具果性的「因」和合产生。然而我们仔细想想,个中不无破绽之处。因为既是因中无果,因果二者毫无关联,何能生果?这就好比泥中并无瓶盆瓦钵之法,按「因中无果」之说,不应生起瓶盆瓦钵,然则事实上,却非如斯。

这两种理论都将因果视为具有其实自性的物质,所以也禁不起逻辑推理的考验。

参 佛教的因果观

综观古今中外有关因果的各类理论学说,唯有教的因果观才能洞彻宇宙万有的实相。

教的因果观,源自「缘起性空」的事理,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仗因托缘,才有果的生起,而此果又成为因,待缘聚又生他果,如是展转相摄,乃成森罗万象。所以,大至一个世界,小如一个微尘,都没有实存的自性可言,而人缘不合,果报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因果的事理,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因果的相状,有如蛛网,错综复杂。欲懂得因果的脉络,我们必须从人缘的四个方面来着手:

1.有人缘与无人缘:人缘不是常识上的问题,不是靠研究评论辩论就能知道的,人缘的真理是要靠自己在事理上修行,在心境中证悟,才能体会出来的。这种经由真实的修行、了悟而体会的人缘,是「有人缘」,在这种人缘法里,你我的法性都是平等的,宇宙等于我心,我心等于宇宙,这就是懂得人缘。假如只是滞留在抽象的理论上,表现在空洞的言语中,那就是「无人缘」,是缘木求鱼了。

2.白人缘与黑人缘:人缘,有善有恶,白人缘就是善的人缘,黑人缘就是恶的人缘。「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知。」一小我若不能明白生灭的最毕竟竟事理,对人缘只是肤浅的认知,就很轻易随外界情况的变迁而与世浮沉,陷溺在阴郁的、恶性的人缘里无法自拔;反过来说,假如道心果断,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人缘就会是光明的,所得的果报就是良善的。

3.内人缘与外人缘:人缘,有外在和内在的不合,外在的人缘是一般人缘,内在的人缘是价值人缘。外在的人缘就好象在同一块田地,播下不合的种子,收成就不一样,这个种子就是价值人缘。又如:一样的父母,养出不一样的儿女;一样的师长教师,教出来的学生程度也各有不合。外在的一般人缘,如父母、师长教师,可能相同,但内在的价值人缘,如天资、心力,却是各有所长。所以说:人缘有内外,外缘虽然具足,而内因不合,果报自然有异。

4.正人缘和邪人缘:人缘有正、邪,有的人生病了,知道是身心失调,接收有的放矢的医疗,病自然痊愈,这是「正人缘」;有的人生病了,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捕风捉影,以为是神明的处分,到处求神问卜,画符、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人缘」。很多工作的顺利或不顺利,障碍艰苦的多或少,有时导因于对人缘的熟悉不敷准确。所以,我们能够准确地熟悉人缘,才能趋正避邪,才有好的果报。

肆 对于因果应有的准确熟悉

教所说的因果,是宇宙人生的实相,不仅仅是劝人积德的说辞,然而一般人往往以世俗的概念来解释因果,使一些不解法的人,一听到因果,便斥为迷信,殊为遗憾!我们对因果应有如下的准确熟悉:

一、因果非宿命论

因果观并不是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一切得失成败,由命运之神掌握,努力是没有用的。而因果的观念则认为:所有的果报,不管善恶,都是自己做作出来的。譬如有人一出生就住在繁华的都会里,享受文明的生活,有人终其平生,都在荒山野地、穷山恶水营生,日月穷劳,这不是命运不公平,而是人缘果报不合。经上说:「有衣有食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边幅端严为何因?前世采花供前。」 「因果十来偈」说:

正直者忍辱中来,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下贱者骄慢中来;

喑痖者诽谤中来,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命者慈悲中来,夭折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从这些偈语中,可以知道,人世的贫富贵贱、生命的长命夭亡、容貌的正直丑陋,都是有因有果,并非凭空碰命运运限而来,也不是第三者所能操纵,而是取决于自己行为的结果。因为行为能决定自己的幸与不幸,是以对于以前的不幸,也可以靠赓续的努力,使它转变为幸福。所以,因果观是肯定努力、长进、修行,是充满乐观进取的事理。

二、凡事各有因果

因果,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问,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甚至人我相处、崇奉、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譬如肚子饿了,吃饭就能解饥,吃饭是因,腹饱就是果;又如一小我勤恳不懈的工作,是以赚了很多钱,努力是因,赚钱就是果。

然而,有人对因果的熟悉缺点,是以对崇奉就有很多不正当的要求,比如吃素为求身体健康,拜为求祖保佑他升官发家,这都是错乱因果的谬见。其实,崇奉有崇奉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财富有财富的因果。是以,若要身体健康,就必须调心积德,多作运动,留意保健,心安自然体泰;若要财源广进,就必须多结善缘,勤苦耐劳,信守承诺,有聪明能力,自助而后天助。

吃素、拜,是崇奉、道德上的因果,假如以崇奉的因,妄求健康、财富上的果,那就错乱了因果,不能准确的熟悉因果。

经上说:境界弗成思议,众生的因果业报也是弗成思议,懂得因果的复杂关系,也就体证了法的真谛。

三、果报自作自受

世间上虽说司法之前,人人平等,然而司法却有破绽,有时还会受到人情阁下,是以司法未必能做到绝对的公平。惟有在因果之前,人人平等,因果业报如影随形,谁也逃不了。

因果报应在时间上虽有现报、生报、后报等「三时报」之分,然则所谓「借使百千劫,所功课不亡;人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为善者必获福,作恶者必遭殃,造了善恶业因,不管时间久暂,只要人缘成熟,必定要受果报。譬如一粒种子埋在泥土里,一旦阳光、空气、水分等人缘聚合,机会成熟,便能抽芽抽枝,开花结果。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刻不到。」又说:「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一切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替代不了。懂得果报自作自受的事理,我们就应该积德积善,切莫造下恶因,一旦尝到恶果,也就追悔莫及了!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揭示了教因果论的特点:任何思惟行为,必定导致响应的结果,「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作一定的业因,也就不会获得响应的结果。

因果报应不是权势所能阁下,鬼神也无法操纵,上天更无法控制,它支配了宇宙人生的一切,是吾人善罪行为的测试依据。经上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轮回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所以,我们应该正视因果轨则,广植善因,必能为此生、下世带来福慧圆满的生活。

下一篇:第一篇 十八界─心物结合的世间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