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煜法师:修行是从“修不可”开始的
先松再紧
现代的人学打坐,常是该紧处不能紧,该松处不能松,故打坐只是装模作样、滥竽充数而已。像现在这么多人在打坐,但真正能用上功夫的有几人?我很困惑!
松与紧的比较,可以用「上发条的钟」做譬喻:发条愈紧,愈往内收,愈收愈小。打坐时身心内敛的过程,就像上发条,愈上愈紧,愈收愈小。但如何上发条呢?就是用方法而已!
然而上紧只是一面,放松则是另一方面。要松才能紧,很多人虽很想让自己紧,但因为不会放松,所以该加紧处也不能加紧。这像翘翘板一般,这边上,那边就下,不能期待只一边上,而另一边不下。加紧是上,放松是下,但就一般人的习惯而言,要先会放松,才能加紧。所以今天要教各位的,不是若何加紧,而是若何放松。
无心才能松
很多人也愿望放松,但不知若何是好,结果只将自己绷得更紧;要放松,其实很简单:只要一切无心!以下且以四项说明:
首先、身体要放松:有些人腰一挺起,小腹就在用力,这是纰谬的,小腹要先放松。有些人肩膀会用力,因为结手印,肩膀便不自觉地向后弓或向上耸,这样便使关节卡紧了。故上坐后要检查身体,看有没有那个部位未放松。放松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用力,甚至完全地不管它,才能真正的放松。有些人打坐时,会有酸、痛、冷、热等异常现象,若是以把留意力集中在那上面,反而更无法放松;但若能懂得到那是每小我都将经历的过程,就能以平常心看待它、接收它,身心自然宽松!不要用任何方法来对抗酸痛,因为既有对立的心,便弗成能放松。
第二、外境要放下:现在人多,气象又闷热,这要能接收它。有些人会在心里嘀咕,为什么要录取那么多人,人多空气当然不好。既然你来了,且已进了禅堂,就要去接收现前的状况。气象热,空间狭小,这虽是事实,可是我们的心也不要被外境所转。有些人还会因为周围的人打坐不如法而起烦恼心。其实,初学者都是这样的,或者昏沉,或者狼藉;但坐得短长,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受他影响。别的在这里打坐,可没有在家里舒服习惯。虽修行不一定要吃苦,但要能对治我们的习惯。在这里住得不舒服,不表示这里不好,它只是与你的习惯不响应而己,所以不要老是怀念家中的光景。还有一些人会对监香法师有意见,他话讲得少,会有人嫌他太冷漠;话说得多,也会有人嫌他噜嗦。再怎么做,都弗成能让每小我知足。所以这些外境,不管气象或人,要尽可能不受影响。
第三、要放下妄想:打坐当然是愿望不打妄想,但有些人却因害怕妄想,憎恶妄想,反而不能安心用功。其实妄想可说是自己素来的好同伙,因为从小到大,它便与你打成一片;而现在要打坐了,就把它当成魔鬼,这其实有欠厚道。妄想既是自找来的,故不要敌视它;只要不理它,持续数息。则妄想既自己会来,也会自己走的,不需要与它对抗。
若期待一打坐就要超凡入圣,绝无妄想;其实这才是大妄想。我们应该努力于用方法,但不要用太高的标准来苛求自己。如把标准定得太高,则妄想一来,就认为被打败了。若以这种方法打坐太辛苦了,也不会有进步。妄想起落时,就让它自己来自己去,顶多把它当成陌生人,而不需要把它当仇敌、魔鬼。我们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虽不免会有,但重点在于如何很快地舍掉妄想而回到方法。妄想不会赖着不走,除非你不用方法。很多人错以为因妄想太多而不能用功,这其实是自己放不下妄想所致。
第四、放下得失心:每小我都是抱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来打坐的,然则「得所求」是修行的「果」,而非进步的因。我们常说:「水到渠成。」只要一心一意用方法,自然会有那样的成果。是以,须用心于因的努力,而非果的期待。不要有守株待兔的心理,也不要浪费心神于比较,上一枝香与这一枝香坐得若何若何?
打坐或会有浮光掠影的现象,有好的感触感染,或异样的光采,其实这些都是瞎猫碰着老鼠,没来得及抓紧它,它就溜掉了。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才开始高兴,它就没有了;有人很在意自己打坐是在什么境界?好境界!赶紧给它贴标签,是初禅?照样二禅?坏境界!赶紧问原因,为什么会这样那样?像这样的心怎能安定?不着魔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打坐不能求境界,禅宗常讲「见性」而非「见相」;境界再怎么好也是虚妄的,是相而非性。能体验到超然不动的心,才与「性」有些响应。
心无所行
打坐会有所进步,但不能以直线式的思虑模式,以为从这点移到那点,就是进步。因为既还粘着在点上面,就是偏端、孤陋的。真正的进步,是心量变得比较广大,能随境而安于当下;心若已如实安于当下境界,便将一无所求!故打坐时若在方法之外,期待其余什么境界,那就与道相违;打坐就是打坐,数息就是数息,没有其他的期待。
是以,修行是从「修不可」开始的。行是行动,手动脚动,心有所求。佛法中常讲「受想行识」,以意志去决定我们所求的境界,那就是行的原意。真正的修行用功,是不能「行」的──必不取舍、不分别、不做作。故修行若有进步,必是从「不可」中获得的。
打坐该放松的地方要放松,该不可的地方得不可。不怀得失心,而一心一意用方法。最紧处其实也是最松处,方法用到最后,虽有方法而不认为有方法可用,这是最后的统一状态,即所谓的「三昧定境」。
今天所讲的,着重于在修定的方法上来调松紧。假如是以参话头或其他方法用功,那又另当别论。愿望各位在这三天里,照样以调松紧的要点来专心用功。于用功一段时间后,自然会使以前听闻的佛法──闻思的种子,在心中产生统合感化。以前听的佛法因零零碎散,故没有力量;但经由一心一意用方法后,这些分散的种子便能由凝聚而统合。在统合的当下,将会有茅塞顿开的觉受,这也是从紧而松的体验。不过,茅塞顿开的体验,是可遇弗成求的;故我不愿意说得太多,愿望各位照样用渐进的方法来用功,妄想杂念消除了,该来的迟早会来。
摘录自果煜法师《禅林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