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佛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智悲佛网

2023-09-1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手机阅读|返回上级

教现状——末法十大弊端

我在十年前,谈到教现状,曾指出末法时期教存在十大弊端。十年过后,弊端越演越烈。所以,作为教徒,有必要知晓末法弊端,更需要清楚自身的责任及前进的方向。下面我结合教现状谈谈末法十大弊端。

一、因缘恶劣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之法运分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和末法时期。正法时期是指涅槃后的五百年间,此时期中,教徒秉承陀遗训,严格依戒(严持净戒)、定(深入禅定)、慧(广闻、善思、勤修),其标志为成就者无数;像法时期则指正法时期过后的一千年间,此时期中,教从形式到内容皆与陀之言教有所偏离,其标志为成就者有限;末法时期即是像法时期过后的一万年间,此时期中,法彻底扭曲,其标志为成就者极少。

当前,正值末法,众生贪、瞋、痴炽盛。伴随科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类物质欲望极度地膨胀,精神境界的堕落日益显著,这必然导致教的传播与实践遭遇严重障碍。追名逐利、好色贪食、违法乱纪、损人利己者比比皆是,遵纪守法、助人为乐、求真务实、行善积德者寥寥无几。就教而言,持戒修行弘法者屡遭障碍,贪恋红尘、欺诳众生、无惭无愧、拨无因果者反得其便。如此恶劣因缘,必定阻碍成就,反助堕落,教徒何去何从,当慎思善行!

二、正法扭曲

当前教在发展方向上出现四大偏差,这是扭曲正法的集中体现。

(一)轻继承重创新

陀入涅槃时,回答弟子阿难四大问题,颇具深意。第一,集结经,经首置“如是我闻”。这是强调对经应不容置疑地继承,因经非妄想所成,乃清净圆满性海之流露。第二,以戒为师。这是对处于无时代的众生寻求正法安置的指路明灯,依戒而行则是正法,反之,邪师说法、人行邪道。第三,依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住。这是指示修行法要,无此安心法门,非正法。第四,于恶性比丘行默摈。追捧与打击恶性比丘皆不如法,不提供方便,促其忏悔,方为正法。

当前有人借与时俱进之义,大肆鼓吹教理事创新说,这是极其危险的。必须清楚认识法的真理性岂容篡改。法阐述诸法实相(一切事物的真相),法传播坚持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此即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大圆满境界。与时俱进反映随缘,还要明确坚持真理才是不变。

(二)轻内涵重外延

教的内涵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三宝的真实义。信仰教的核心是对教理论的信解受持,从而引发自身的广泛实践,达到觉悟、正见、清净,因此对法的弘扬当置首位。

目前国内的寺院,大多重视基本建设(外延)即寺院硬件设施的建设,对于寺院软件建设(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学术功能、实修功能、慈济功能、接引功能)严重忽视,致使寺院成为旅游景点,迷信空间,娱乐场所。由于长期疏于教教育,造成甚至包括教徒在内的大多数众生视寺院为满足自身贪、瞋、痴的工具(盲目烧香磕头祈福),视出家人为看相算命的所谓大师以及能消灾免难的神汉,还有通过世间传播渠道误认为僧人皆是争强斗胜的侠客,这是当前教界不能不重视的严峻事实。

当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很多献身于弘法,致力于修行的出家人,于此末法,艰苦卓绝,为法忘躯,发愿再现正法景象,可惜人微言轻,力不从心,杯水车薪!如果教的内涵再得不到教界广泛的重视,末法的脚步将越走越快,难以遏制。

(三)轻出世重入世

这里的出世是指修无为法。于《金刚经》中明确开示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则是解脱生死、超越轮回、究竟涅槃。这里的入世是指行有为法,即众生在因果连续相中生死轮回。有人妄言教宣扬不二法门,何来出世与入世?我们必须明了陀圆满证得根本智(知法总相——真空)与后得智(知法别相——妙有),方能真入不二法门,空有不住,从容中道;而凡夫虚妄分别,牢固执着烦恼重重,六道轮回,难得自在,岂可轻言入不二法门

六祖慧能大师云: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他强调的是为寻求觉悟的入世,青青翠竹悉是菩提,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前辈高僧大德也曾提倡人间,那是指以出世之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当前,门中盛行的所谓入世,即寺院建设竞相攀比豪华,僧人生活彼此较量享受,普

居士只求人天福报之教诲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抛诸脑后。以觉悟为宗旨的入世,变为贪恋红尘的攀缘;以接引为前提的入世,变为污染堕落的陷阱;参学变为旅游,慈悲只为赚钱。大多数寺院诵戒、禅()七、闭关、结夏安居、阅藏、讲经早已废弃,相反,以盈利为目的而举行的开光、奠基、上梁等热闹场面络绎不绝。

从历史上几次灭事件可以清楚看到,僧团是否如法是法兴衰的标志。在此强烈呼吁,僧团应围绕出世住持正法,居士应以如法为标准护持法。只有如此,方可真正绍隆种,续慧命。

(四)轻实证重说理

教自古以来就有说理者多,实证者少的现象,末法时期尤为突出。本来研究分析讲解三藏无可厚非,法应依文字般若,入境界般若,证实相般若。但法确非说理能解决所有问题,他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法之大次第分为信(善根生信)、解(智慧生解)、行(依理实践)、证(究竟圆满),说理只是信解之基础,不能涵盖整个法。法非科学(通过实验了解宇宙,提供应用)、非哲学(运用思辨认识宇宙,指导生活)、非文化(积累共识形成思想,影响社会)、非宗教(启发信仰产生凝聚,引导超越),而是对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有情(六道众生)与无情(宇宙自然环境)真相的如实阐述,他能够指引科学的发展方向,深化哲学的理性思考,提供文化的有益延续,明确宗教的归宿层次。

当前,社会与门各种教研究、教学机构应运而生,花样繁多,的确对教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但也为文字禅(执着文字相)、口头禅(讲理头头是道,生活处处烦恼)、狂禅(错解法,拨无因果)提供了生存平台,使教成为文化、学术、知识,加剧了对教的歪曲。

解行并重,一直是门的优良传统,不能废弃。《楞严经》中陀弟子阿难自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重理),未全道力(轻行)。教如果放弃实证,法则形同虚设。目前门中有关实证的事宜过于单一,多数僧人只通过早晚上殿做功课,平时承接事进行修持,这是远远不够的。遥想祖师大德,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精进不已,最终生死自在,堪称楷模。因此,出家人应减少社会活动,把时间多用于用功办道上,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啊!不可掉以轻心。

三、戒律废弃

遗教经》云: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波罗提木叉(戒律),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大师,如我住世,无有异也。陀创建教,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法(依经明理),二是律(依戒制行)。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律,这二者相应协调,方为教之整体。戒律梵名有三:一名尸罗,此义清凉;二名毗奈耶,此义调伏、善治;三名波罗提木叉,此义别解脱、处处解脱、随处解脱。是故,《四十二章经》云: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可见戒为行道成道之基。戒的功能为防非止恶,是出生一切功德善法之根本。

当前门轻戒、弃戒、破戒现象非常严重,既破坏门清净庄严形象,又障碍众生依法得到利益。其具体表现为:

(一)部分僧人公然结婚生子,以出家为职业,养家糊口,甚至为积蓄财产,偷盗行骗,此风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狂禅气焰嚣张,以曲解一切法皆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淫怒痴即戒定慧等为借口,恣意妄为,无恶不作。

(三)部分道场为迎合世俗,拉拢信众,积累财富,公然摆摊看相算命、抽签打卦、推荐头香高香。有些道场甚至以演世俗言情武打戏剧吸引信众。

(四)大多数僧人诵戒废弃,道场出售戒牒皈依之事时有发生。

(五)部分僧人、居士在道场大肆喝酒啖食荤腥,蓄养宰杀牲畜,赌博取乐。

(六)目前,很多教内外人士不解陀制戒缘由乃众生离苦得乐之必须,修行成道之基础,岂容凡夫妄心肆意篡改。他们打着与时俱进旗号,鼓吹时代不同,教戒律也应发展、创新、改革,这造成教界极大的思想混乱,也为视制戒律为束缚的教徒,找到为所欲为,废弃戒律的理由。

世尊曾在多部经典中描述末法现象,今天已成现实。在此希望广大正信弟子,必须清楚认识戒律的殊胜意义,无戒(行为准则),即无定(如如不动),更无慧(通达实相)。我们虽无力扭转末法,但有力量坚持正法,绝不能同流合污,随缘堕落。《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

四、修行虚伪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修行的概念。法诸种词典对此从不同角度诠释,说法不一。概括起来修行含义有三:第一,依说之妙理(诸法实相);第二,事说之妙行(自净其意);第三,证说之妙果(究竟涅槃)。虚伪是指不真实(虚假),不如法(伪装)。末法修行虚伪表现如下:

(一)大多数教徒在教义理上所下功夫不够,难以树立正知正见,在具体实践上必然出现偏差。执理废事走入狂禅者有之,执事废理盲修瞎练者更胜。因此,必须坚持依理(三藏所阐述之理)、依法(祖师所行持之法)、依戒(所受清净戒之仪)、依师(善知识大德之教)、依印(成就者印证之说),否则事倍功半,南辕北辙,欲升反堕。

(二)修行法与日常生活严重脱节,既不能寓修行于生活,也不能寓生活于修行。断烦恼、了生死、利众生是修行的基本目的,但修无为法之效果需要通过有为法得以体现。持戒心净利众生,防非止恶证菩提之不二修行理念与实践,当放于衣食住用行中检验。如修行不与日常生活中断灭贪嗔痴相联系,即是流于形式,显现修行的虚伪性。

(三)只求人天福报特别是现世利益,已成当前僧俗弟子修行之桎梏。末法修行多依大乘,小乘法门渐微。而大乘乃发大心(利众生,成道)、修大行(离四相,绝百非)、感大果(福报具,智慧足)、裂大网(断烦恼,转境界)、归大处(了生死,入涅槃),凡自私自利发心,企图以修行满足贪嗔痴之众生,即是修行虚伪,无有是处。修行虚伪,不能了脱生死轮回,亦于惑(迷惑颠倒)、业(恣意妄为)、苦(天灾人祸)不得自在。

(四)末法时期,教重外延(道场设施),轻内涵(了脱生死)。僧人除早晚上殿做功课,平时承接事(祈福、延寿、超度往生)外,大都忙于各种活动(接待应酬、庆典集会、参观旅游),疏于修持;居士也喜欢热闹场面,热衷形式,放弃实修。祖师提倡的报冤行(信因果)、随缘行(无分别)、无所求行(除迷惑)、称法行(断烦恼)四行,以及恭敬修(深信诚心)、无余修(具足智福)、无间修(勇猛精进)、长时修(坚持不懈)”四修,为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向与方法,依此则是真实修行。自度才能有效度他,不可不知;沉溺于事务,如无智慧,造业不断;僧俗教弟子应知轻重缓急,处理好日常事务与精进修行之关系。

五、道场污秽

祖师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场,心空及第归。这里明确指出了道场的宗旨在于成就众生究竟圆满,道场的任务是接引十方众生,道场的功能是勤修无为,道场的性质是传道授业。道场何时初建,现已缺乏明确记载,据经推测应是像法产物。在世时,所言皆大道场(广义),如阿兰若(梵语),指闲静处(不做世俗事曰闲,无诸愦闹处名静),或称无诤(不与世诤),凡闲静、无诤处皆是道场。像法时期,制行乞食、树下坐等大都废弃,伽蓝(梵语,指寺)纷纷建立,此时道场(狭义),专指修道之场所。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是中国教走向以寺院为中心发展教的明显标志。然而末法时期,道场呈现污秽,其特征如下:

(一)祖师著论以七个“一”谈道场殊胜义:一时(认真把握当下),一戒(同遵制戒律),一处(和合共住道场),一心(安住清净觉心),一见(摧邪显正等觉),一道(共修不二法门),一解脱(究竟了生脱死)。由于当前,道场对接引有缘众生出家太过轻率,未按规定考察发心,以及适当的观察时间,致使僧人队伍素质普遍下降,以出家为谋生职业者增多,不如法现象也就屡禁不止。此外,道场普遍忙于硬件建设,教育、实修、利生都有所忽略,这样必然导致种种丑陋现象滋生。僧人之间因权因利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居士也介入其间派系林立。

(二)六和敬已成幻想。六和敬乃说比丘应具和合义,即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道场无此和合,绝难清净,僧俗皆应检讨、忏悔,我是否也是不和合的因素?应知破道场和合乃五逆罪之一。

(三)道场中僧人与居士应明确自身责任,僧人应以精进实修、如理弘法、慈悲接引为其要务;居士应以参与实修、如法护持、积极利众为其要务。所谓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则是指无智慧指导下的盲目行为,如不依教奉行,必生祸患,因此,切不可舍本逐末,空过光阴,终致轮回。

六、邪法渗透

末法时期,由于成就者极少,加之不如法现象随处可见,致使门中邪法渗透现象层出不穷,猖獗异常。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教三宝的皈依,认识上存在偏差,危害甚大。依经有三种三宝:

1、性体三宝:宝(觉而不迷)、法宝(正而不邪)、僧宝(净而不染),此可以自心证知而世不得见知闻知也;

2、圣贤三宝:宝(三世诸)、法宝(诸法实相)、僧宝(菩萨声闻),此世可闻知而不得见知也;

3、住持三宝:宝(依像而见)、法宝(依经而传)、僧宝(依律而住),此世可闻知见知也。

目前,有部分教徒自称只皈依二宝,即宝与法宝,排斥僧宝。虽然末法僧团确实存在诸多不如法现象,但不可否认有行有德之僧人与僧团还是不少。法僧三宝,如鼎三足,缺一不可。经云: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教徒如不能圆满皈依三宝,则知见不正,功德难以圆满。皈指返本归原,依指知止心定,圆满皈依三宝,则有互相维持、互相辅助之功,不可偏废。

(二)邪教种种歪理邪说渗透门,危害甚大。首先,这些邪教所谓的教主采取贬低释迦牟尼,妄言释迦牟尼是最低层次的,所宣之法难以度众,进而损毁僧人及僧团是魔,自身难保,更难度众。其次,邪教抛出当下即刻开悟之速成法、附体加持之易行法、掌控宇宙生灭神通法等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扰乱正法。再次,很多缺乏正知正见的众生,受邪法诱惑和控制,违背伦理道德,违反科学规律,破坏安定团结,遭致财物损失,身体摧残,精神失常,甚至家破人亡。因此,抵制邪教的侵害是教乃至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并且是长期任务。必须大力弘扬正法,提倡尊重科学,才能有效根除邪教的危害。

(三)当前很多居士自发建立了学及修行道场,这本来是对弘扬法以及实践法的有益补充,但由于邪法渗透,信徒知见不正,亦带来很多危害。

1、部分道场,排斥僧人及僧团,号召居士拒绝亲近僧人及寺院,不遵制,自搞一套。如:自行皈依、自行授戒、自行授记、自称僧团、自封上师、自我印证等。如此破坏和合,欲升反堕。

2、部分道场大兴自赞毁他之风,自称修法,谤余皆魔法;甚或推崇某位法师,贬低其他法师;赞叹自己所修法门,打击其他修持法门等。如此谤僧毁法,无间罪报。

3、道场之建立不为弘法及修行,只为名为利,大肆敛财,拉山头搞帮派,有的甚至被黑社会利用,成为地方恶势力,为害一方。须知因果不昧,果报不虚。

综上所述,不正信正知正行法,必遭恶报。《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

七、善根低下

首先,需要明确何谓善根。所谓善根是指信根(不疑正道)、精进根(修道不息)、念根(正念不失)、定根(一心不乱)、慧根(明了诸法)。善根乃无始劫熏陶、业力所致,末法众生,于此五根低劣,甚难成就。

(一)信根:信依其层次分为迷信、疑信、浅信、深信、正信。当前,大部分众生对教的信仰仅止于迷信,表现为不求明白理,只为满足欲求。当然,疑信、浅信、深信也不圆满,成道须具圆融之正信。

(二)精进根:精进分为两种,一者身精进,二者心精进。身精进表现为勤修善法,受持读诵,行住坐卧,不自放逸。末法众生,或无日课,设或有之,亦是一曝十寒,难以坚持。心精进表现为善念不失,净念相继,不自放逸。末法众生,贪嗔痴烦恼极重,颠倒迷惑,甚难入道。

(三)念根:依法而言,如法之念称为正念,不如法之念称为邪念。末法众生,由于分别执着,产生妄想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尤为严重,此即邪念。发心断烦恼、了生死、利众生,此即正念。

(四)定根:外不著相(不被境界所转),内不起念(分别执着皆无),即是禅定。此乃修行关键,不可不知。末法众生,或依净宗念,或依密法持咒,或依禅门参禅,或依教律修定,能得禅定者极少,须在信(正信不疑)、愿(离苦得乐)、戒(严持净戒)、理(通达理)、行(如法实践)上痛下功夫。

(五)慧根:内性自照,不从他知,是名慧根。学乃智慧之学,起于戒,住于定,止于慧,转识成智,方为究竟。识乃分别执著所成,所谓修行即在转识,分别执著除掉,智慧自然现前。末法众生,慧根不具,心外求法,终成虚幻。

八、福薄障重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这在末法时期,众生的表现尤为突出。福薄障重之具体表现如下:

(一)修行法门的选择上存在很大误区。《孙子·谋攻》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言运用在学与修行上亦真实不虚。无始无明之惑,引发众生造业,导致轮回之苦,学旨在帮助众生断惑、消业、离苦。所说八万四千法门皆是善巧方便,以此引导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此,修行法门的选择在学上至关重要。当前,教徒在选择修行法门上出现种种误区:

1、轻视净土法门,此三根普被无上大法,被贬为愚夫愚妇之行持,甚至因其简单易行,更成为轻视之理由,实属可悲可叹。

2、盲目热衷密法,很多居士以修密法为时髦,实际上则不守密戒,不修加行,不依次第,如法者少,凑数者多。

3、追捧禅宗者甚,但他们于禅宗祖师恪守无相之戒、舍死忘生之参究不顾,妄谈公案,鄙视戒律,终成狂禅,欲升反堕。

4、至于唯识法相之理、华严根本之法,天台圆顿之教、三论破执之妙、律宗振纲之学,皆成学术之谈,名存实亡。

(二)在经中常讲,受持读诵经能得诸多利益,概括即为:智慧提升,福报增长。具体则是:烦恼断除,辩才无碍,事业顺利,家庭和睦,身体健康,远离灾祸,多遇善缘。但现实社会中,多数教徒并未呈现上述学效果,相反仍是福报不够,业障很大。

(三)学与修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之情况极为普遍。或因知见不正,或因冤亲障碍,或因持戒不严,或因修法不适,造成身体损害、精神失常、放弃学者屡见不鲜。

应该清楚认识到末法众生在学与修行上客观存在福报不够、业障甚大之实际情况,但主观上也应该重视根据末法众生根机提供相应的修行方法。所以,教界弘扬法的法师,应肩负重担,为法在末法时期的学习与实践做出切实可行的指导与示范,切忌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名闻利养等做法泛滥成害,误己误人。

九、魔乘其便

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者称为魔。由于末法众生缺乏定慧力,魔乘其便,大行扰乱、障碍、破坏修行人之事。表现如下:

(一)蕴魔炽盛。五蕴(色受想行识)不能如法观空调伏,种种魔事生;

(二)烦恼魔巨。贪嗔痴慢疑恶见,难以断除;

(三)业魔加剧。杀盗淫妄酒等,肆无忌惮;

(四)心魔难平。我慢嫉妒之心,障碍清净;

(五)死魔无常。寿命有限,质量低劣;

(六)天魔猖獗。众生或发心时,或出家时,或成道时,皆受其扰;

(七)善根魔显。执著自身已得善根,不更增修;

(八)三昧魔兴。执著自身已得禅定,不求提升;

(九)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肯开导;

(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执,妨碍圆融通达。

上述诸魔皆障碍正道,毁人慧命,须依止三十七道品加以对治。

十、成就希有

古德云: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少如牛角。此言之于末法,真实不虚也。由于末法时期教呈现因缘恶劣、正法扭曲、戒律废弃、修行虚伪、道场污秽、邪法渗透、善根低下、福薄障重、魔乘其便等种种弊端,致使修行道路崎岖坎坷,修行人士举步维艰。

宋慈云忏主(遵式法师)所作净土发愿文: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

“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华开见,即闻乘,顿开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十方三世一切,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此发愿文为修行人士生动地描绘了成就者的殊胜境界。末法时期能显如此瑞相者,当属凤毛麟角。

著文阐述末法十大弊端,并非刻意揭露末法教阴暗面,真实目的在于警钟长鸣,不要被现世教之虚假繁荣所迷惑,教弟子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认清真相,看破假相,从容中道。作为教弟子,我们有责任荷担如来正教,身体力行实践如来正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依止三宝,严持净戒,常勤精进,忘我利生,于末法时期正法再现奉献心血,报效四恩。

作者:释一尘

下一篇:坛城制作——心灵的惊艳 -智悲佛网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