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第十七页)菜根谭目录

2023-02-04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首页>>菜根谭(目录)>>菜根谭(第十七页)

菜根谭

(下集)

(第十七页)

一O一、风花竹石  静闲得之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注释]

权:引申为评量得失。

[译文]

  微风中花朵的身姿随风飘舞,雪夜中明月皎洁,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成为这美妙景致的主人;河水边树木的繁茂或枯败,竹林间石头的消退增长,只有意态悠闲的人才能把玩欣赏。

一O二、天全欲淡  人生至境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温饱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注释]

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鼎食:形容美味的食物。

天全:天然的本性。

[译文]

  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或野山间打柴的樵夫,问到黄鸡白酒的家常便饭就兴致很高,问到山珍海味则全然不知道;谈论温暖的粗布袍和麻布短衣就自然愉快,问到华美的朝服却一点不知道。因为他们保持了纯真自然的本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一O三、观心增障  齐物剖同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的,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注释]

心:思考。

庄生:庄子。

[译文]

  人心如果不产生任何妄念,又何必要去操心呢?佛家所说的观心,反而是增加修持的障碍。天地间的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整齐划一?庄子说:“物我齐一,是把本属同一体的东西给分开。”

一O四、悬崖撒手  苦海离身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达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注释]

更漏:古代计时的仪器。

[译文]

  当歌舞娱乐正达到高潮的时候,自行拂衣离身而去,这种豁达的人能够撒手于悬崖真是令人羡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有人在不停地奔走忙碌,这种沉沦世俗苦海的人,真是令人可笑。

一O五、修行绝尘  悟道涉俗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器,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注释]

把握未定:指意志不坚定。

[译文]

  当内心的修持还没有把握能够坚定时,就应该远离尘世的烦嚣,使这颗心不受欲望的诱惑,这样就不会迷乱,然后能够清醒地体悟纯净的本性;如果内心的修持已经足够坚定时,又应该混居于滚滚红尘中,使这颗心接受欲望的诱惑也不会迷乱,这样便能修养自己圆通的智慧

点评:大隐隐于市。

一O六、人我一视  动静两忘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注释]

人我一视:我和别人属于一体。

[译文]

  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嚣的人,常常逃避人群以求得安宁,却不知道有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这怎么能够达到将自我与他人视为一体、将宁静与喧嚣一起忘记的境界呢?

一O七、山居清洒  入尘即俗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注释]

次:中。

澡雪:沐浴洗涤,指除去一切杂念。

寰:广大的地域。魏征《十渐不克终疏》:“道洽寰中,威加海外。”(洽:周遍)

赘旒:多余的。

[译文]

  居住在山野时心胸清新开阔洒脱,接触到任何事物都会产生遐想:看见一片孤云飘荡一只野鹤飞翔就会产生超越一切的念头,遇到山谷中清泉流动会产生洗涤一切凡俗的想法,抚摸着苍老的松树和寒冬中的梅花会有挺立傲雪的情致,和海鸥麋鹿在一起游玩可以忘却一切心机。一旦再回到尘世中,不单止任何事物都和我无相关,即使这个身体也觉得是多余的。

一O八、野鸟作伴  白云无语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注释]

履:鞋。《史记·留侯世家》:“孺子下取履。”

兀坐:静坐。兀,不动的意思。

[译文]

  偶尔兴致来的时刻,在草地上脱鞋漫步,野鸟也会忘了被捕捉的危险飞到身旁来作伴;当景致与心灵互相融合时,在飘落的花朵下披着衣裳独自静坐,白云也似乎无言地停留在头上不忍离去。

一O九、念头稍异  境界顿殊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注释]

彼岸:佛家语,指成正果。

[译文]

  人生的幸福和祸祸,都是由于心念的好坏而产生的。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踏入火坑,过度沉沦在贪嗔爱恋里面就会掉入苦海。而一个清净的念头可使火坑变成水池,一念觉悟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念头稍不一样,那么所得的境界有天渊之别,不能够不谨慎啊!

一一O、水滴石穿  瓜熟蒂落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注释]

水到渠成:比喻做事听其自然。

一任天机:完全靠天赋的悟性。

[译文]

  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同理,修行学道的人应该努力用功才能成就;水流到时自然形成沟渠,瓜果熟透时自行落下,同理,要想悟得真理也需任运自然。

一一一、机息有风月 心达无喧嚣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达处,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注释]

痼疾:经久难愈的疾病。刘桢《赠五官中郎将》:“余婴沉痼疾。”引申为长期养成的不容易克服的习惯。

[译文]

  当妄念止息后,便能感受到皎月清风缓缓而来,不会再将人间看成是苦海;当心境远离尘俗时,自然不会有车马喧嚣的嘈杂,哪还需要找个僻静的山林?

一一二、生生之意  天地之心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注释]

萌颖:苞芽。

凝寒:极度寒冷。

[译文]

  花草树木的叶子开始飘零枯萎时,在根底已露出新芽;季节虽是到了寒冬,也终究会回到温暖和煦的温暖时节。在萧条肃杀的氛围中,大地似蕴含着无限生机,由此可以看出天地哺育万物的本性。

一一三、雨后山清  静中钟扬

  雨余观山色,景像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注释]

清越:清脆悠扬。

[译文]

  雨天过后观赏山峦颜色,会觉得景致非常清新秀美;在夜深人静时听见钟声,更觉得声音特别清晰悠扬。

一一四、雪夜读书  神清气爽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注释]

阜:土山。《荀子·赋篇》:“生于山阜。”

迈:奋发,豪爽。

[译文]

  登上高地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面对流水可以使人意境深远。在雨雪之夜读书,会使人神清气爽;在山巅上仰天长啸,会让人振奋无比。

一一五、万钟一发  存乎一心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注释]

瓦缶:装酒的瓦器,此指没价值的东西。

隘:狭窄,狭小。

[译文]

  心胸开阔,巨大的财富就像瓦罐一样不值钱;心胸狭隘,一根头发也会看得像车轮一样沉重。

一一六、以我转物  驾驭欲念

  地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 情即是理境矣。

[注释]

役:役使,奴役。

天机:天然的妙机。

[译文]

  没有清风明月鲜花树木,大自然就不成其完美;没有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本心就不成其为人。只由我主宰万物,而不让万物来驱使于我,那么这些嗜好情欲无不是自然的机趣,尘世俗情也就成为包含天理的境界。

一一七、就身了身 以物付物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注释]

了:明白,了解。

付:托付。

[译文]

  能够通过自身了悟自身的人,才能使万物顺其自然各尽其用;能够将天下交还给天下的人,才能身处尘世而心灵超越到尘世之外。

一一八、抱身心忧  耽风月起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注释]

别念:杂念。

耽:沉溺,爱好而沉浸其中。《韩非子·十过》:“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译文]

  人生如果太闲散了,那么杂念头就会悄然产生;人生太过忙碌,那么纯真的本性就不会显露。所以有学识高尚的君子既不可以使自己身心过于疲倦,也不可不懂得吟风弄月的乐趣。

一一九、一念不生  处处真境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注释]

潇然:豁达开朗,无拘无束。

[译文]

  心往往是因为容易浮动才失去纯真的本性。如果能一点妄念也不产生,心灵明澈地静坐,随着飘动的云朵一起消逝在天边,就着清冷的雨滴洗净心中的尘埃,从雀跃的鸟鸣声中领会自然的奥妙,随落花缤纷潇洒自得。那么何处不是人间的仙境?何处不体现人生的真谛呢?

一二O、顺逆一视  欣戚两忘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注释]

镪:钱贯,即古代穿钱的绳子。这里指金银。

戚:忧愁,悲伤。《庄子·大宗师》:“哭泣无涕,心中不戚。”

[译文]

  孩子出生时使母亲面临着生命危险,财富积累多了就会招致盗贼窥视,怎能说这是喜而不是忧呢?贫穷可以使人养成节俭的性格,患病可以使人注意养生,如何说这是忧虑不是喜事呢?所以豁达的人对于逆顺应一视同仁,对于欣喜和悲戚要同时忘却。

点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下一页

下一篇:菜根谭(第十六页)菜根谭目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