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祥(豆儿佛)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首页>>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目录)>>法祥(豆儿佛)
法祥
(豆儿佛)
法祥,字瑞光,明代越州人氏,俗姓周,从小有出世之志。成人后跟随叔父来到京城,在柳巷拜见笑岩为师,笑岩见他根器不错,便教给他念佛的法门。不久,回到南方,他抛下妻室儿女,出家为僧,并前往栖霞山谒见素庵法师。随后又参见遍融大师,遍融所授,与笑岩大师所教的一般无二,于是他照此一心念佛。
尔后,法祥从五台山来到优牛山,与柏松和尚相互切磋。柏松和尚留他住在石室中,独自念佛吃斋,一住就是三年。有一天,他正在打坐,神凝寂定,雪花纷飞,满山皆白,火熄衣湿,他全然不知,柏松和尚前去看他,以手击掌出声,才将他从寂定状况中唤醒。柏松和尚对他说:“安心于这小小的寂定,毕竟不是办法,假若一味耽于这种境界,那就会坠入偏空。不如外出云游,遇到‘南'便栖止。”
听了柏松的话,法祥便飘然而行,遍历楚蜀之境,后来云游到南岳衡山,忽然记起柏松和尚临别时“遇南即止”的嘱咐,便打算在这里住下来,正好南岳有个僧人以侧刀峰的一处静室相让,于是自处静室,放下身心,一志念拂。他四处化斋,募得四十八石黄豆,一颗豆念一佛,净念相继,一直到死,一辈子不知念了多少个四十八石黄豆,也不知念了多少佛!因此,天下人都称他为“豆儿佛”。而随着他声名的与日俱增,十方僧人争相投其门下,南岳侧刀峰逐渐成为了佛界的盛地。
法祥常常告诫弟子们说:“你们出家剃发为僧,却不知道生死事大,只是倚墙靠壁,所识一片茫然,这算什么?假若空穿僧衣,徒作僧人,而不专心净业,一旦大限到来,有何颜面去见阎王老子?”弟子们无不感奋以致泣涕。法祥虽然绝意世俗,但当时的贤人硕儒,闻其风者,莫不景仰。如刘方伯、史直指、伍学宪等人,都曾虚心向他问道。凡有达官贵人邀招,他一概回绝不往。当时的郡丞卢公,在祭祀庙宇时,对迟到者加以处罚,共得罚米三十余石,全都送给法祥,法祥说:“我岂能因为一钵饭而招致众人的怨恨呢?”坚决不接受。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十分佩服他的为人。
法祥接待外来的僧众俗人,不论是好是坏,身分高低,一律平等对待,慈悲为怀。有一次,荆襄一带的大盗贾二、唐九等七人被官府缉捕,逃到南岳侧刀峰,请示庇护,法祥可怜他们,便同意了,让他们穿上僧人的衣服,随僧众一起去做事,追捕的公差追捕至此,明明知道贾二等人是大盗,但见法祥大师如此慈悲,又听到他的念佛之声,心中十份感动,就从身上取出黄金三两作为斋金,下山去了。那些大盗也因此而感化,自愿充任苦行僧,以赎从前的罪过。
法祥大师在南岳侧刀峰住了三十多年,既不主动求人化斋,也不请求权贵的资胁,不设方丈,不用侍者,天天危坐在佛殿左侧,念佛不止。寺中不设库房,他的竹箱中也无什么值钱的东西,他圆寂之后,人们整理他的遗物,仅有一小瓶胡椒、几块旧布。他有时用糠饼充饥,有人将糠饼丢在地上,他拾起来,在火上烤一烤,照样吃进肚里。他外出总要带上一把锄头,看见肮脏的东西,就挖土将其掩埋。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六日,他召集弟子,告诫说:“不要虚张声势,诳惑世人,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佛。”说完,合掌而逝,世寿七十九。弟子将他塔葬于侧刀峰之右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