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密(知心之言)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首页 >> 历代高僧大德的故事 >> 宗密(知心之言)
宗密
(知心之言)
唐文宗开成元年,朝廷里发生了有名的“甘露之变”,文宗想利用李训、郑注一班大臣把掌握重权的宦官一举消灭。大臣们事先安排好伏兵,然后假称外廷的石榴树上降有天上的“甘露”,文宗便派仇士良和其他宦官到外面察看这难得的异象。正当他们来到后院,一阵风吹起了藏有士兵的帷幕。兵器的咣啷声惊动了宦官,事情败露了。宦官们连忙逃回内廷,挟持文宗,召集起最精锐的神策军,冲出去见人就杀。屠杀、追捕持续了几个月。
“甘露之变”后的一天,终南山圭峰草堂寺来了几个官员模样的人,衣冠不整,神色严峻。
“宗密师父,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哪!”说话的正是当朝宰相,事变的策划者,宗密的老朋友李训。
“我知道师然也是位豪杰,胸怀救世度人的大志,只是天不助我辈,又能怎样?”
宗密沉痛地看着李训,并不说话。
“如今我也想剪掉头发啦,这样再也不用看见勾心斗角,刀光剑影,再听不着哀痛哭泣的声音。只是仇士良必定不肯放过我,还要连累师父。”
宗密目光炯炯地盯着李训,说:
“佛门虽是空门,但并不教人不闻不问。佛说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李训恭恭敬敬行了个礼,下山去凤翔(今陕西凤翔县)重整旗鼓。
不久,有人向仇士良告密,仇士良便派人把宗密抓到神策军驻地。
“大和尚,你要窝藏朝廷的重犯,大概菩萨也救不了你的性命!”仇士良冷冷地说,把一柄剑“砰”地扔到地上。
宗密慢悠悠地说:
“贫僧认识李训多年,也知道他早有反叛的心思,你们之间的是非恩怨,贫僧也管不着,但我佛教人要有勇猛精进的慈悲心,见有苦难,便要救助,舍身在所不惜。死有什么可怕的!”
堂下那些被逮捕的官员听见这话,只觉得腰板挺直了许多。
这和尚倒蛮有胆量。神策军里一帮军官平日最敬重不怕死的,这时便纷纷请求免去宗密的死罪。仇士良也想到这人名声极大,杀了得不偿失,便把他放回去了。
这件事情轰动一时。有人因为宗密的大义凛然感动不已,也有人因为宗密卷入朝廷的纷争大惑不解:和尚不老老实实静修,却要去惹世俗的是非?更有人说:宗密就是个野和尚,整天在滚滚红尘中奔走,喜欢结交王公大人,哗众取宠,追名逐利,连给经书做的解释也是充满奇谈怪论。还有人揭发宗密最爱给女人说经。
确实,这个和尚让人搞不清楚:他到底信哪门佛?守什么戒律?虽然他做的都是善事。
纷纷嚷嚷中,相国裴休说,说宗密坏话的人,不是不了解宗密,便是对佛法半生不熟。
“有人总盯着别人的‘不矩规',怕是对大道茫然无知吧。心灵,是一切原则的原则,生发出戒、定、慧三学,再分为六度,再化成具体的各种行动。由此可知,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心灵的作用,心灵也绝不会脱离行动而存在。你们说宗密师父不遵守禅定,整天心猿意马,但禅才是六度中的一种,怎么能包括尽佛法?难道可以说别人与自己不一样,就不配叫人么?如来佛只凭迦叶的一个微笑,就觉得迦叶悟道了,不是没让他经过禅定的手续吗?所以说,心中领悟到的就是法,顺应自己心愿的行动即是修行,切豆腐一样整齐,大可不必。既然佛法是靠心领悟到的,当然是不能言传的,那你们去哪里找一个矩规来遵守呢?这矩规岂不是自己造的枷锁?你们知道,有的罗汉以神力扬威,有的罗汉凭苦修出名;或者四处传教,或者专心坐禅;同样是涅槃,有的是坐化,有的是火化,有的是舍身,所以说修证佛法的途径不同,但最终的佛法是一致的,犹如百川归海。况且,墨守成规不见得最讨佛爷欢心,行动能出格的才称得上豪杰哩。宗密法师的修行是通过穷究事物的真相,一点点达到寂净境界。因为他的慈悲,才有忍耐;因为他的智慧,才有判断,这就象有了坚盾利矛,能够破除内在的欲念,抵御外在的色相,得到彻底的解脱。宗密师父看到佛法不兴盛,道德不纯朴,老百姓生活艰难,就十分痛心;看到人们愚蠢傲慢,就非常焦急。他总说,救人如救火。如果有人想请教,他就不厌其烦地开导,即便对孩童也不失恭敬,对粗暴的人也是一团和气。这样岂不有益国家的教化,又弘扬了佛法?据我所知,很多人垂头丧气去找法师,总是兴高采烈地回来。吝啬的人变得大方;暴戾的人变得温顺;固执的人变得随和;愚昧的人变得懂事;颓废的人变得奋进;自傲的人变得谦虚;自私的人变得无私。你们说,这不是真菩萨吗? 宗密师父的境界深广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了解?”
这番话传到宗密耳里。倒是知心之言啊。感激之余,他又想:裴相国还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些人唠唠叨叨,无非嫉妒我时常入宫,能和皇上说两句话。
想到这里,不觉哑然失笑。他抬起头,看着墙上挂的一件紫色袈裟,那是唐文宗送的。已经积了薄薄一层尘土。又怎么样呢,“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当年,道圆法师澄观法师对我发扬华严旨寄予多大的期望,但也不过是多几卷书罢了,百姓依旧苦海无边。
会昌元年正月,宗密隐隐约约地感到,那一个宁静的世界在召唤他了。
他召集起弟子,说:
“出家人以利他为务,其余无非镜花水月。我去之后,尸体施舍给鸟兽,骨头烧化后埋在地里做肥料,不必建什么坟墓,也无需悲伤哭泣,弄得寺院里不三不四。”
他指了指身旁一堆经卷,接着说:
“《圆觉经》、《华严经》,还有《涅槃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唯识论》,都含蕴极深的智慧,我这一辈子,做了一些注释,想解通佛理。以后每年清明,你们必须讲道七日,就当我在听,看看你们有什么进步。如有违反,便不再是我宗密的弟子。”
这时,不禁想念起裴休,就像洪钟想念它的回声一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