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2022-06-16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首页>>佛学书库>>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开示语录选

净空法师 著

宿业深重

空即是有,有即是空。前一段讲‘有即是空',是假象,‘空即是有',皆是从自性变现的境界。凡夫不明此理,对事实真相一无所知,且特别固执自己的成见。他没见到因缘果报,不相信,‘地狱在那里,你看见了?'纵然我说看见了,他还是不相信,‘你看见,我没有看见!'一定要他自己看见才相信,别人看见了告诉他,他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人没救了,这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佛经上说的‘一阐提',没善根,所以讲不通,我们只有合掌恭念‘阿弥陀佛'。他高兴怎么办就怎么办,不但我们帮不上忙,诸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因为他不相信。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著‘空相',认为人死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那有轮回,那有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于是这一生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后悔来不及了。

真正有佛缘的人,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佛在经上说,能相信净土,这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无量寿经》上,阿阇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听到了,真相信、真发愿,就应该恭喜自己,善根、福德超过阿阇王子很多。

 只造净业

“业从何起,起于心之有念也”。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晓得自己业障很重,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先要认识业障,才有办法将它消除。此处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舍己为人',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没有为自己,这是善念,是‘善业'。如果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就是‘恶业'。佛法的善恶标准在此。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那个力量强,先去受报,不一定的。善念一定得善果;恶念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

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世间决定没有贪念,就没有一点恶业,在世间随缘度日就好。自己生活富裕,是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就过富裕的生活,不将富裕放在心上。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无须改善,早一点求往生,这样的心是定的。如果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改善自己的生活。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生活,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

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富贵安于富贵,贫贱安于贫贱',心都是安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明白了,所以他的心很安定,没有欲望,没有追求。安就有乐。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世间不知足的人最苦。知足的人最快乐。

 净心养生

“故不应著有,亦不应着空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能执著有;但是假象不断,千变万化,所以也不能着空。空有两边皆不执着,就对了。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于心”。这两句真的将宇宙万有的道理说明了,这是从大处来说。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好不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明白。明了这两句话,就会主宰自己的命运,改造命运。‘相',是色相。身体是色相。身体多病,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到美容院或整型外科改。愈改愈糟糕,副作用太大了,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从心上改,心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业作于心',衰老也可以返老还童,只要自己会改。一天到晚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能将老忘掉,都是年轻人的念头,身子就灵活了。这是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所以,常常想佛、想菩萨,相貌就变成佛菩萨,很圆满,让人家见了都欢喜、尊重你。要多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佛菩萨,照佛菩萨的模样来塑造自己。 真正有智慧的人,从心地下功夫。心是主宰,事相上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上了年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练气功、打拳。身体也未必好。学佛的人拜佛,对于锻炼身体非常好,但也是辅助,真正重要的是炼心。

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讲,‘一切皆是心作主宰'。这个意思重复说了很多遍。此处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于心'。心要清净、平等、善良、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说老,总得有个人老。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谁生病。有我,才会死;没有我,谁死?生、老、病、死,都没有了。《金刚经》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老、谁病、谁死,都没有了,这才解脱,才得大自在

梦中呼唤

“既不著有,亦不着空”。空有两边不执着,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利益自己,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所以苦,原因是妄想、分别、执着、忧虑、牵挂。这些东西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因此,佛在经上常讲一切众生是‘可怜愍者'。根本没有苦,却打妄想,自找苦吃。这都是迷惑,看错事实真相,产生错误的观念,在虚妄中承受,真正可怜。

明白事实真相,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世间,为一切众生作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的生活,须菩提尊者赞叹‘希有世尊'。佛着衣持钵,到舍卫大城托钵。平常人看,一点儿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快乐、幸福,他的人生充满真实的智慧。世间人无论作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并不快乐、不幸福,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真的幸福快乐,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觉悟的人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全部的生活活动,都是为众生作榜样,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

试问,许多众生看到他的样子而没觉悟,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没有那么快,一看表演就觉悟,决不是普通人。好比听经,两个小时就开悟证果了,决不是普通人。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的熏习,时间久了,熏习力量就产生。中国古人的衣服有香气,称为‘薰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一喷就香,快得很。从前薰香是烧好香,把衣服放在那里熏。大概熏两三天的时间,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所以佛经常说‘熏习'。

佛菩萨示现,我们天天接触,虽然没有开悟,但是受到熏习。生生世世不断的熏习,总有一天会觉悟。所以,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佛菩萨示现没有白费。佛法说,对于一切众生,有种‘近因',立即成就;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无量劫以后。佛菩萨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并不急着赶快成就。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成就,孰不知,欲速则不达,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必须长时间的培养。

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就晓得。古圣先王的理想、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本人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代代相传,成果才现前,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对于佛法的承传、弘扬,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

无我度他

‘修二边双离',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广,空有两边是纲领,细说则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全都离开,心多么清净!‘二边'即现代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都要离,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心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此果报,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知道用何种方法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有这个心,没有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就是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金刚经》所说的‘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都要贡献给所有众生,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丝毫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这是‘离相布施'真正的意义。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能舍己为人,这才是‘布施',才能‘离相'。这样修久了,事相不必离,不必破,久而久之自然化除。这是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起心动念,想虚空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将自己忘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比权教高明太多。事相离了就‘见性',妄念断了就‘证体'。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象。此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究竟医王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没有前途,所以愿是行的动力。经商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饮食不正常,有的还要工作至深夜。这是什么力量推动的?赚钱!钞票的力量推动他,所以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没有休息,不要钱、不要名、不要利,这样不眠不休,为的是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了,为救度众生,那有时间休息,怎能不认真。若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苦;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种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伟大得多。

我们不肯认真努力,原因是没有悲心,众生苦,与我何干?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自己不发愤又不用功,也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不是真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能不发愤用功?所以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对得起众生,怎对得起佛陀,怎对得起自己!能觉悟到这一层,自然就勇猛精进,认真努力。

无论用什么功夫,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精神恢复,立刻再做,身体能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是‘乘愿再来'。愿力无法超过业力,这一生就受业力支配。如果发大誓愿,真实誓愿,此誓愿超过业力,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从相上讲,相貌、体质、精神转变了,想法、看法皆转变了;骨子里业力转变成愿力,不必换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讲空话,它有理论、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是自己没能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需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的教诲,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度有缘人,肯相信、肯接受,就得度了。佛法在世间没有缘,原因在有势力、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而帮助其他外道,所以佛门缺乏弘法的资财,人才更缺乏。佛法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经文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一切现象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做事是‘生心',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与《金刚经》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了,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佛在金刚般若会上承认的菩萨,一定要离四相。‘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不要以为自己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诸佛不承认。虽未受过菩萨戒,甚至三皈依也没受,但是他已经没有四相,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外表形式。

 慈悲包容

“众生眷属想”,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性变现的,同一体。所以菩萨对一切众生‘同体大悲'。为什么菩萨对一切众生如此怜悯?悲心!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体、性是一个。不但对于有情众生,即使对无情众生,也和自己一样。无情是法性,佛性与法性是一个性。慈悲,现代话讲爱心。爱里有情,有执着,所以佛教名词是‘慈悲'。慈悲是爱里没有情执。这种爱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爱掺杂情执,绝对靠不住,因为情会变。凡是有情执在其中的,要提高警觉,都是虚情假意,不可当真。他说‘我爱你',不要当真,假的;他说‘我恨你',也不要当真,假的,过两天就不恨,又好了。变化无常,全是假的。

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永远不变,可是凡夫迷惑颠倒,认假不认真。世间人虚情假意对待,他感激得不得了;佛菩萨这样慈悲,他反而没有感觉,对佛菩萨很冷淡。虽然对佛菩萨很冷淡,佛菩萨也不怨恨,这对他才是真正的爱护、关怀,称为‘慈悲加持'。

“万法同体想”。包括植物、矿物,无情的众生,实在是同体,虚空也是自性变现的,也不是真的。难道心性会变虚空?没错,梦中也有虚空,还是从自性变现的,所以还是‘万法同体想'。

 悟能照镜

“众生本来是佛想”。这一句很重要,如果能常做如是观,成佛就快了。看大地所有众生都是佛,自己就成佛了。如果看这个人讨厌,那个人像鬼一样,保证没有成佛。境随心转,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人看佛菩萨是人。所以,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决定不吃亏。

苏东坡与佛印禅师交情很好,有一次他去拜访佛印禅师,他说:‘法师,你看我像什么?'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他很开心。佛印就问他:‘你看我像什么?'他说:‘我看你像一堆牛屎!'他以为占了很大的便宜,回家得意洋洋与他小妹说,他的小妹很聪明,对他讲:‘你吃了大亏,佛眼睛看人是佛,你是牛屎,看人家就是牛屎。'我们要常观察‘众生本来是佛想'。众生确实本来是佛,只因一念无明,迷惑颠倒,变成众生。

 住相好事

“‘闇'则一无所见,仍在无明之中”。比喻如人入闇。‘闇'比喻无明,他没有觉悟,他不开悟,没有智慧。“永嘉云:住相布施生天福,招得来生不如意”。这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的两句。‘住相布施',将来的果报生天,享‘天福'。修行五戒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心地真正清净慈悲,才能生天。现代人住相布施,一天到晚搞名闻利养,恐怕来生不能享天福,可能至少一半享畜生福。如外国的宠物,真享福!那就是前生修福,但没有修五戒十善,心也不清净,愚痴。好事拼命做,而不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与道理,来生就到畜生道享福。畜生的业因是愚痴。

 看破假有

“不知观空,必随境转。生天之后,决定堕落”。《金刚般若》就是教我们‘观空'。‘空'是指事实真相。一般初学的人听到‘空'字,往往心生恐怖─空了,怎么办?明了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不至于有恐怖的感觉。

以为一切法都‘有',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一切法确实没有!可是这一切法的现象明明在我们面前,怎么说它没有?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不是真有,而是‘幻有、假有、妙有'。这些名相的意思表示这个有不是真的,如梦幻泡影。由此可知,‘空'不能当作‘空无',什么都没有了,这不是佛经的空义,而是相有性空、事有理空的意思。一切相是幻象,刹那不停的变化,决定不能执着。

若不知道一切法有而非有,一定起执着;心里稍有执着,就被境界转,就不自在。凡是会受环境影响的,一定是凡夫;小乘圣人,皆不受环境影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皆是小乘圣人,他们已不受环境影响。修行一定要‘证果',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不证果,不得受用。证果,一定要‘离相',就是心里不能执着,一切法相、非法相皆不能执着。这就是‘观空',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

‘生天之后,决定堕落',因为天最高,天福享完,寿命终了,只有往下堕落。人修得好,还可以到天上。已经在天上,天福享尽,就要往下堕落,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因为他不晓得一切法相是幻有。如果知道一切法相都是幻有,有而非有,于一切法不执着,就不是凡夫而是圣人。凡圣的差别就在此。

“入闇”是比喻,前面经文说‘如人入暗,则无所见'。闇是无明,“喻不见性。喻此人道眼未开,无明未破。虽学大乘行布施,既是盲修,必生重障”。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前犯的毛病而自己不知道,还以为学佛学得不错,最后得不到结果,差错就是没有见性。

 依止上师

‘道眼未开,无明未破'。对我们来讲,破无明很难,开道眼比破无明容易太多了。道眼开了,可说是正知正见。所谓正信的佛教徒,道眼开,就是‘正信',不再迷信了。‘道眼',有能力辨别邪正。现在社会很乱,佛门也很乱,任何团体内部都乱,有真的、有假的,有邪、有正,能一眼就看清楚、看明白,这是道眼。换句话说,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善恶、利害,就是道眼开了。

如果没有能力辨别就要依靠老师。如同小孩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须依靠父母,父母保护他;离开父母就非常危险,可能遭遇致命的灾难;必须等他长大成人,有了经验阅历,才可以离开父母而独立。我们学佛亦复如是,道眼未开要依靠老师,决定不能离开老师,离开老师不会有成就的。在老师会下慢慢培养,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有了相当的基础,功夫得力了,这时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参学的标准在有了道眼,能辨别是非,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成就你的定慧。

参学就是说明,除老师之外,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可以接触,决定不会有伤害,能成就你的定慧。你接触时,如《金刚经》上世尊教须菩提,也就是教我们大家,‘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定功成就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不被境转,就有能力转境界。《楞严经》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与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转境界,不为境界所转。我们要有本事转境界,就要开道眼。没有这个能力时,就要依靠老师。

现在我们遇不到善知识,我为大家传授三皈依时,曾介绍一位好老师给你们,那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觉不会错!阿弥陀佛在那里?供一尊阿隬陀佛的像,佛像不能保佑我们;阿隬陀佛要教导我们,天天为我们说法才行。《大乘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这一生中,在道眼未开时,专依《无量寿经》。佛在经上教我们那些事不能做的,我们就不做;那些事应当做的,我们就去做。依教奉行,这就是依靠老师。

别人讲的,这部经上没讲,我依这部经,不依别的经,我专门跟阿弥陀佛学。这样学法,纵然道眼未开,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回向偈云,‘花开见佛悟无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道眼就开了,就能分破无明。如果道眼没开、无明没破,将邪法当作正法,修布施供养也是盲修瞎练,不但没有功德、也没有福德,恐怕还有过失。这是不能不谨慎、不能不明了的。

 瞎眼造业

“当知学佛,若道眼未开,势必处处杂以情见”。无论在家学佛、出家学佛,念念都有私心、念念都有情执,这就是‘道眼未开',不但佛没学得好,可能还障碍别人学佛。别人在学佛,他在搅和、捣乱,这就是五逆罪之一的‘破和合僧'。这个果报很重,他自己不晓得,还以为看法是对的,就因为道眼未开。

 正进之相

凡是还有贪、嗔、痴、慢,要存有恐惧的心,自己的烦恼业障还这么重,修行功夫不得力,必须让自己的烦恼习气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就是进步,这就是功夫得力。若烦恼少,心清净,智慧一定增长,对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必定一年比一年看得淡。在这些境缘中渐渐不动心,心恢复清净,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人也好、恶人也好,他心里的波动没有从前那么高、没那么激动,心渐渐平了,这是‘功夫得力'。起心动念想自己的事少了,而会替别人想,会想一切众生、会想整个佛法,这种人就是道眼渐渐开,境界渐渐好。

 正行布施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若能‘心不住法'(无实)”因为一切法无实,当然就不住,不会将一切法放在心上。‘不住'就是心里清净,没有丝毫忧虑、没有丝毫牵挂。忧虑是妄想,牵挂是执着,皆是假的。世尊在经中明白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能忧虑牵挂的心不可得,所牵挂的事乃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佛教人‘无住',心不住于一切法,什么也不牵挂,干干净净的。

“而又勤布施(无虚)”‘勤'是很努力、很勤奋。‘布施'是广义的,包括我们我们一生中全部的生活行为,在此地用布施两个字作代表。我们的生活行为如理如法、规规矩矩,为一切世间人作好榜样,这就是布施。譬如穿衣,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的衣服,图案全是妖魔鬼怪。我们觉得不太对劲,所以在台湾也设计了一套,全部是佛经上的句子,人家一看,念一句‘阿弥陀佛',善根种子就种下了。皆面印的‘净念相继、净定安乐'是《无量寿经》上的句子。我们穿衣服就是布施,教很多人种善根,希望大家都能这样做,就能转移社会风气。不要以为这是件小事,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社会风气慢慢好转,这个地区人心安定,社会就平安,大家都有福。

“是其人道眼明彻,空有双离。真为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则游于佛日光辉之中,彻见如实空,如实不空,具足体相用三大之性。如佛所得也。其功德不可思议也”。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一个人果然心地清净,又能发心帮助别人,有这种念头,真肯这样做,他的思想、见解的确与一般人不一样。如家庭主妇,在家里洒扫、洗衣、烧饭,也能影响这个社会、影响一切众生,这就是帮助别人。念念中,点点滴滴都要为社会大众作好样子,原则就是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只要去做,自然慢慢就会影响,这是真修行。肯这么做法,一定是道眼开了;道眼没开,念念自私自利。

‘空有双离'。‘离有'是不着相,心地清净,‘离空'是为众生作榜样,这是真正‘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读了《金刚经》的文字,真的去做是‘观照',就是经上说的‘受持',也就是‘依教奉行'。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样做。佛教我们不执着、教我们离一切相,我们真的就不执着、真的就离相。佛教我们勤于布施,我们真正发心,为广大众生作样子,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空有两边不着,就是受持《金刚般若》。

‘游于佛日光辉之中',与佛菩萨乘愿再来没有两样。佛菩萨乘愿再来,在六道内游戏神通;我们将念头转过来之后,这样的生活也是游戏神通。那里都不执着,处处随缘,绝不攀缘,生活多么自在,充满智慧、充满慈悲。

‘彻见如实空,如实不空'。‘空、不空'是宇宙万有的真相,他彻底明白,见到了,所以表现在生活行持之中,‘具足体相用三大之性'。‘体'是空寂的,心里一念不生。忧虑、牵挂,舍得干干净净,这是与‘体'相应;又能行于布施,这是与‘相、用'相应。行于布施,一定现种种相,一定起种种作用,这样的生活与诸佛菩萨无二无别。这种人的功德,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也不能透彻了解,当然也无法说出。

下一篇:续传灯录(目录)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