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者心中的宝藏

2022-05-15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首页>>佛学书库>>觉者心中的宝藏

觉者心中的宝藏

顶果钦哲仁波且著

 序言

接受并研习教法的正确动机

尽法界的无量众生,甚至连最微小的昆虫也不例外,都唯求快乐不愿受苦。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只有善行才能带来快乐,而恶行将导致痛苦。因此,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远离了快乐,而陷入痛苦。

希望快乐却不愿抛弃恶行如同将手伸入火中而希望不被灼伤一样愚蠢。当然,没有人真的愿意受苦、生病、受冻挨饿,但是,只要我们继续作恶,痛苦便永远不会停止。同样,除非通过善行、善语和善念,否则我们将永远不能获得快乐与幸福。善行需要我们自己去培养,它买不来也偷不走,没有人会偶然幸运地得到它。

我们的一切行为可分为身、语、意三个方面。其中,身和语本身并不能主动活动,只有心才能决定我们所做与所说的一切。如果我们任心放逸,将导致越来越多的恶行。这就是无数生来我们陷入轮回的原因。

无始劫来的每一生中,我们一定有过父母。事实上,我们已转生无数次。每个众生一定曾一次或多次做过我们的父母。当我们想到曾经是自己父母的众生如同盲人迷路一般无始以来沦落于轮回之中茫然无助,广大的悲心就会油然而生。然而,仅有悲心还不够,他们需要真正的帮助。但是,在无明束缚下的我们,仅仅给予他们食物、衣服、金钱或单纯的爱,最多只能给他们带来有限而短暂的快乐。我们必须为他们寻找一条彻底摆脱痛苦的解脱之路,这只有通过专注于佛法的修行才能实现。

因此,在你接受这些珍贵的教法之前,首先要培养正确的动机。研修佛法的目的不是只为了自己,更主要的是为一切众生脱离轮回之苦海,走向彻底的觉悟─这即是广大、圆满菩提心

菩提心即“觉悟的愿望”。它包含两个方面:一者指向众生,一者则专注于智慧

菩提心的第一个方面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的悲心,没有敌友之分。由于内心时常充满悲心,我们便会努力去做每一件善行,甚至是供养一盏灯或持诵某一密咒,带着这种利生之愿而不求任何回报。

然而,光有悲心并不能真正帮助一切众生。下面这个故事常被引用来说明此意。一位双臂麻痹的母亲无奈地看着她的孩子被河水冲走。虽然她有着极大的悲心,但这并不能解救那将要淹死的孩子。为了救度痛苦中的众生,使之走向觉悟,无论需要做什么,我们都应尽力而为。应该知道,我们有幸生于如来应化的世界,能遇到上师并接受其指导,这是多么难得!现在是我们利用宝贵的人生去获取解脱的时候了。

人们常说:“人生既可以把你引向觉悟,人生也可以把你引入地狱。”依靠内心的动机与目标,我们可以成为圣者并获得觉悟;同样,依靠内心的动机与目标,我们也可以成为十恶不赦的恶魔,死时直堕地狱。佛法能帮助我们区分这两者,清楚地显示何者应争取,何者应戒止。

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有效地帮助他人,但是,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解除众生痛苦这一动机,那么这始终如一的愿望终将实现。如同灌渠将水输送到所需的地方一样,动机引导着行为的力量。动机决定着一切。如果希望一生长寿、一帆风顺,我们最多也只能获得这一切;但如果渴望拯救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我们终将实现这最崇高的目标。因此,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愿望放在那些并无真实意义的目标上。

曾经有一位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乘坐一只小船要渡过汹涌的河流。船刚行至半途,河水突然变得异常凶猛,小船就要翻入河中。意识到这即将来临的灾难,这位母亲心想:“愿我的孩子得救。”与此同时,孩子也在想:“愿我的母亲得救。”虽然船沉下去淹没了两人,但是她们纯洁愿望的力量使母子二人瞬间即往生到神圣的佛土。

菩提心的第二个方面─智慧,是为利益众生证悟空性。菩提心的这两个方面─大悲之方便与空性之智慧密不可分。它们如同鸟之双翼,对飞行来说缺一不可。仅通过悲心,或仅通过对空性的证悟,都无法获得圆满的觉悟。

出于世俗目的所做的善行毫无疑问也将带来一些快乐,但这只是暂时的。这种快乐很快便会消失,我们将继续孤独无援地流落于轮回之中。但是,如果将所做、所说与所想以菩提心来升华,我们的快乐将延续下去,不断增加,永不枯竭。因菩提心所感之果,不同于那些出于世俗动机的善行,它永远不会被嗔心或其他烦恼所摧毁。

因此,无论我们做什么,心最为重要。正因为此,佛法所关注的焦点是完善我们的心灵。心是国王,身体与语言是仆人,它们必须听从心之召唤。产生信仰的是心,产生怀疑的也是心;产生爱的是心,产生恨的同样是心。

因此,要将目光转向内心并检查自己的动机,是动机决定着所作所为是善还是恶。心如同一块透明的水晶,无论将其放在何种颜色的布上,水晶都会呈现出相应布的颜色─在黄布上呈现黄色,在蓝布上呈现蓝色等等。同样,动机将你的心染上了颜色,而心又决定了行为的性质,无论这些行为以怎样的面目出现。心的本性即不遥远,也非不可知,它总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如果对它进行观察时,便会发现它非红非黄,非蓝非白亦非绿;它非方非圆,亦不象鸟、猴子或其它事物那样有一定的形状。心仅仅能思考、想象、判断、记忆。如果当下心地善良,你便调服了自心;反之,你还未能驾驭它。

调服自心并使之充满善念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永远不要这样认为:“佛是彻底的觉者,观世音菩萨是大悲的化现,而象我这样的普通人又怎能帮助他人呢?”不要气馁,随着你发心的不断广大,助人的能力也将逐渐扩展。也许你现在还没有观世音菩萨那样的能力,但修习佛法就是对利生能力的培养。如果保持恒常不变的利生之愿,这种能力将自动生起,如同水自上而下流淌一样自然。

一切障碍均来自于不为他人着想的心念。无论正在做什么,时常用内心这面镜子审视、检查自己做事的动机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这样,你将逐渐培养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把握自心的能力。踏着以往成就上师们的足迹,你也将在这一生获得觉悟。一颗善良之心如同耀眼的黄金富地,金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但是,如果你的身、语、意没有被调服,你将无法获得觉悟。时刻观照你的所思、所言与所行。如果方向错误,你对佛法的研习与修行将没有任何意义。

轮回是无始以来因烦恼而产生痛苦的众生所处的状态。涅槃则是对一切痛苦的超越,换句话说即是觉悟。如果我们的心受恶念摆布,则必将陷入轮回。现在我们面临着选择。我们幸运地拥有人身,所生世界曾有佛出世而且佛法还在流传。我们遇到了将佛法传给自己的上师,接受了他的指导,并具有健全的身体和心智去依法修行。因此,现在该是作出决定的时候了:我们是为一切众生获得无上觉悟而攀登解脱的高峰,还是深深地陷入难以逃脱的轮回迷宫?

如何研习佛法

通过佛法之路我们将带领一切众生直至圆满菩提。因此,当我们接受此教法时,尤为重要的是应去除那些顽固的缺点,它们会妨碍我们准确地理解法义。这些缺点包括三种过失、六种污染和五种闻持教法的错误(注1)。否则,学习此书只是浪费时间而已。愿大家专注于这些教法并致力于六波罗密的修习。

(注1.英译文原注):

学法者的三种过失:

1、 不专注于教法,如倒覆之锅,无法承物;

2、 忘记教法,如锅底有洞,注物复失;

3、 以烦恼之心闻法,如锅有毒,良物被染。

六种污染:

1、 以傲慢之心闻法,以为自己善如其师;

2、 无信心闻法,寻找师与法的过失;

3、 以冷淡心闻法,认为是否学法无关紧要;

4、 闻法时因环境而分心或昏昏欲睡;

5、 认为教法太长或环境不适而烦恼;

6、 认为自己无力修习或无法证悟而气馁。

五种闻持教法的错误:

1、 记住了文字,但忘记了含义;

2、 记住了含义,但忘记了文字;

3、 记住了文字和含义,但不知胜义所指;

4、 记住了文字和含义,但混淆了次序;

5、 记住了错误的含义。

本教法所包含的内容

在此,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初、中、后俱善的教法”,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见、修、行的修习─觉者心中的宝藏”。本文作者巴珠仁波切(Dza Patrul Rinpoche,Orgyen Jigme Chokyi Wangpo)是伟大的寂天菩萨(Shantideva)的化现。他的一生为我们示现了完美无缺的戒律、宽广无尽的大悲、渊博的知识及对世俗心态的彻底抛弃。

具无碍方便及广大悲心的圣者世尊所开示的一切深广教法均收集于三藏之中。对这些教法的阐释见诸论著(shastras),其内容不是佛陀自己所述,而是由其后代大师─印度的大班智达及西藏有学识、有成就的圣者所著。由巴珠仁波切所开示的颂文就是这样一篇论著。

佛之不同教法最终都指向解脱,这些教法依行者之不同根性而设有无量法门。“初、中、后俱善的教法”系统地阐述了一种特别简单易懂、便于修行的方法。尽管此法篇幅短小,但却涵盖了小乘和大乘全部教法的精华。

按照惯例,本法分为三部分:序言、主体和结语,每部分各有侧重。第一部分讲述了此世界的种种污浊之处及此黑暗时代中众生所遭受的巨大痛苦;第二部分是显密二乘的见、修、行;第三部分宣说如何从世俗心态中获得解脱。

第一部分催促我们反省自己的缺点及轮回的过患。籍此我们将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所从事的工作中,以及其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自欺欺人,从而落入好恶、依恋朋友、仇视敌人这些错误的圈套。认识到这一切都丝毫没有意义,我们自然会产生厌恶感并萌生摆脱这一切的强烈愿望。这种出离心是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因为只有充分认识到轮回的过患,我们才可能激发出不可抗拒的动力去完全投入佛法的修行。

佛在初转法轮时便说轮回即是苦。这是四圣谛中的第一个圣谛。一切众生都力图找寻幸福,然而由于无明,他们所做之事与能真正带来幸福的行为却背道而驰。他们不知道,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于对佛法的体悟。他们被内心的执着和憎恨所欺骗,陷入迷惑的网中不能自拔,其结果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五浊恶世,或残留的时代,因为它只保留了少许那遥远的全盛时代的优良品质。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背离佛法,只有极少数不同寻常的人能真正依照佛法生活。人人都渴求幸福,但是这个时代流行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只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痛苦。

恶道中的极度痛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地狱中的众生被无法忍受的冷热所折磨;恶鬼道的众生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饥渴;处于愚昧状态的畜生道众生或倍受奴役,或被恐惧所折磨。即使我们不能完全理解恶道众生的痛苦,我们至少应该反省一下我们现世的所作所为给自己带来的痛苦。

正如伟大的噶当派上师曾经说过的那样:“最好的教法是能揭露我们隐藏的缺点者。”首先,我们必须意识到轮回即是苦。然后,认清自己的错误,这样我们才能去找寻产生的原因。苦的根本是无明,无明的根本是我执。正如圣者月称所说:

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

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注2)

(注2.上述《入中论》之开篇偈颂,这里采用了法尊法师的译文。─汉译者注)

由于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名字”,我们便尽力抛弃令自己不悦之事,而牢牢抓住令自己称心的一切。这就是苦之根源─我执产生的基本过程。

为了使我们思考此五浊恶世中人们的行为,颂文的第一部分旨在使我们清楚地认识轮回并激发对轮回生起深深的悲哀,由此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动机去摆脱一切已有的习惯和导致无始痛苦的无明。然而,仅有动机还不够,我们必须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轮回。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如何修习佛法。

第二部分阐述了如何将对治轮回中妄想的佛法真正地付诸行动,阐明了佛法的核心─大乘的见、修、行。通过对这些教法的修习,我们因无明所致的宿业与障碍将被清除,本具的智慧德相将被开显出来。这里开示的教法是以大悲之佛观世音为本尊的修持方法。

首先,确立正见至关重要。确立正见是指对诸法实相毫无疑惑─一切法虽分明显现并具种种作用,却无丝毫自性。诸法虽显现但自性空这一正见是圆满觉悟的种子。确立正见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此法义。然后,将此正见用心去体验,反复修习,这即是修。随时随地保持对此正见的体验即是行。持之以恒地专注于见、修、行,修持之果终将成熟。正如谚语所说:“牛奶经过仔细搅动,即可制成奶油。”

何为修持之果?慈悲持戒是“见”成就的显现;从烦恼中解脱是“修”成就的标志。所有解脱应具备的高尚品质将扎根于我们的生命并自然而然地体现在我们的行动中。确立正见如同了解某种工具的特性与用途;“修”如同购买此工具,并学会如何使用;“行”如同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熟练地使用此工具。修持之果如同使用工具完成任务或生产出产品。

第三部分展示了如何将修持之果从不再专注于世俗利益、与佛法和谐一致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随着我们对轮回厌离感的不断增强,我们将抛弃轮回会带来快乐的幻想,不遗余力地依法修行,解脱之感将自动生起:我们不再执着那些将导致痛苦的事情。只有将世俗心转变为真实的出离心,我们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开篇颂

巴珠仁波切的颂文以礼敬开始:

NAMO LOKESHVARAYA

这个梵文短语的意思是:“礼敬法界之至尊”,即礼敬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悲心遍覆一切众生,从普通人到国王,从声闻、缘觉到一切菩萨。观世音菩萨是无数如来大悲心的化现。悲心在佛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因为一切深广的菩提之道均由悲心生起,一个觉悟之心的本身就是大悲。为利益法界一切众生,在世俗层面上,观世音菩萨以十地菩萨、一切如来心爱之子的形象出现;在胜义层面上,观世音菩萨则是显现一切佛及其净土乃至此劫中三界一切主宰的根基。因此,他是法界之主,其含义不仅是世俗意义上的王,而是佛法之王,智慧和大悲之王;他完全摆脱了三界轮回的束缚,永远超越了生老病死。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他显现出无量的形象,从世俗的统治者到普通百姓,乃至种种动物。他为了众生的利益而示现无上正觉。

这就是巴珠仁波切在开篇心怀虔敬礼敬观世音菩萨的原因。接下来是礼敬的展开:

(1)

如果哪怕您名字甘露之一滴落入我耳中,

无数生中我的耳中都将充满法音。

奇妙的三宝啊,愿您声名之光辉

将圆满的快乐传遍十方。

这里,礼敬扩展到珍贵的三宝:佛、法、僧。尽管三宝是如此通俗,但却具有加持众生的无穷威力,从而使众生解脱轮回。三宝的名字如同长寿甘露,哪怕一滴亦能减轻轮回的烦恼。单单听到其名字便可在我们的心中播下解脱的种子,并投生至佛法传播之地,从而可能继续修行。

我们应当视佛为师,视法为路,视僧为同路的伴侣。

在胜义谛,即法身的层面上,佛陀之意是如实了知诸法实相的广大智慧;在超越了生死的报身层面上,佛陀之语永不停息地宣说着正法;在我们普通人可感知的化身层面上,佛陀之身则以如同释迦牟尼佛这位此劫千佛中第四位佛的形象出现。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古代印度,出家前为悉达多王子。他的父亲是释迦族的净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耶夫人。年轻时,他享受了王子生活的一切快乐,但后来他抛弃了尘世的一切,出家开始了六年苦行。在修行的最后阶段,他连那些苦行也抛弃掉,在金刚座的菩提树下获得无上正觉。此后,为利益众生他说法四十年。当法缘已尽时,释迦牟尼佛示现了大涅盘。

佛陀以无上智慧去观察弟子们的种种根性,为使不同根性的弟子都能获得修行的方便,他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如来关于法的教导就是三宝中的第二个——法宝。

佛陀教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转法轮。在鹿野苑第一次转法轮时,佛陀讲解了小乘和大乘的共同部分——四圣谛。在灵鹫山第二次转法轮时,佛陀宣说了大乘胜义谛教法——无有自性并远离分别之诸法实相,这些教法包含在十万颂般若波罗密多经中。在几个不同时间和地点第三次转法轮时,佛陀专门传授了最终的金刚乘教法。

佛陀的教法分为教道和证道两个部分。教道是如来关于经、律、论的言教,即三藏;证道是通过戒、定、慧对教道的实际修证。

三宝中的第三个为僧宝,在藏文中为Gendun,字面意思为“品德高尚的团体”。通常,菩萨为大乘的僧宝;声闻和辟支佛为小乘的僧宝。但总的说来,所有对佛法进行闻、思、修者都是僧宝。

三宝是无上的皈依处,是所有佛法修行的基础。礼敬三宝便同时礼敬了所有上师、如来和菩萨。

巴珠仁波切撰写此文的动机

巴珠仁波切自身以三宝为无上导师,其心为佛法所充满,生活清净毫无染污。因而他的教诲纯正可信,此文乃从其圆满的大悲心中流出,毫无傲慢之意。虽然如此,他还是谦逊地说:

(2)

如同某些秋天的柿子

虽然里面尚未成熟,但外表却似已熟,

我本人只有修行者的外表,

因为心与佛法尚未融合,因此我并不胜任说法。

随着夏去秋来,人们可以发现成熟程度不同的柿子。有些柿子看起来熟了,但里面还是青的。它们如同那些洋装成真正修行者但心中却充满诸毒的人们,实际上所醉心的只是积累财富、在乡下举行种种仪式、为自己获取虚名。

与此相反,某些柿子虽然外表看起来依然青绿,但内部却已经成熟。一些修行者亦如此,他们虽然貌似无知、卑贱的乞丐,但却完全摆脱了对那些能将人们束缚于轮回中事物的牵挂,心中充满了对佛法的信心,并获得了真实的修持体验和证悟。

另一些柿子从里到外都是青绿的。它们如同那些从未进入佛法之门的人,对佛法即不了解也无信心。

最后,有些柿子内外皆熟。它们如同那些大菩萨,内心充满了智慧和慈悲,行为亦显示着利益众生的无量方便。毫无疑问,巴珠仁波切就是这样一位完美的菩萨。蒋扬钦哲旺布(Jamyang  Khyentse Wangpo)曾这样说到他:

我向无畏的法王晋美秋吉旺布祈请;

外相上他是寂天菩萨,

内心里他是大成就者夏瓦热巴,

而本质上他就是大悲观世音。

(原书注:晋美秋吉旺布(Jigme Chokyi Wangpo)即是巴珠仁波切;夏瓦热巴(Shavaripa)是一位示现为猎人的印度大成就者。)

这绝不是言过其实的赞誉。正如巴珠仁波切的生平故事所表明,他所想、所说和所做的一切都与佛法完全一致。他在这里谦逊地否认自己是成就者也恰恰与佛法的精神吻合。

任何人欲宣说佛法,必须首先使佛法融入自己的生命,仅仅重复佛法中的文字并无任何益处,如同一位演奏乐曲的聋子乐手,无论多么动听,他本人也无法听到。在接受佛法时,我们应当心怀学以致用的强烈愿望,如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学舌,如同乞丐为赚钱而演奏音乐,则接受佛法于自他均无利益。为了自己的名声及地位而收集各种佛法知识同样错误。如常言道:“知识越多,傲慢越大;离家越远,诚实越差”。在调伏隐藏于自心的各种烦恼之前,我们怎么能利益别人?一个身无分文的乞丐却宣扬自己供给了全村人食物,这只能是一个笑话。为了真正利益他人,我们必须完善自身,直到也如巴珠仁波切那样,虽然整个生命都与佛法融合,但仍谦逊地表示自己并未证悟。

(3)

但因为你,可敬的朋友,一再恳求我,

我无法拒绝——我将坦诚宣说。

这在浊世之中并不寻常,

我真诚地奉献这些话语,你要仔细倾听。

如果你指出了别人的缺点,他将变得心烦意乱,即使他是你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如果你奉承他,即使那些品质他并不具备,他也将充满喜悦。但如常言道:“虽然听起来令人难忘,隆隆的雷声只不过是噪音。”如果人们总是迎合奉承我们,虽然这将使我们感觉良好,但对发展那些佛法修行者应具备的品质却毫无帮助。对我们真正有帮助的是,指出我们的缺点,并指明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经过千锤百炼,黄金会变得越来越纯净。同样,通过不断发现自身的弱点并在上师的指导下修行,我们将能把自心的烦恼转化为解脱之道。

当捣乱者被发现并被逮捕,安宁又重新回到村庄;与此类似,我们的缺点被真正慈悲的上师揭露出来,这可以使我们认清缺点并将其克服,安宁便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生命之中。与著名的《普贤上师言教》一样,巴珠仁波切真诚的言教,直击我们缺点的核心,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道路。他的言教是佛法的精髓,可使我们避开过多的细节;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将我们引向觉悟的教法核心。

在这些颂文中,巴珠仁波切说,自己虽然没有深刻的证悟,但如果他能激发我们摆脱轮回的决心并激励我们生起慈悲心,此文的写作就没有白费功夫。

第一部分:我们所处五浊恶世的种种过患

礼敬三宝后,巴珠仁波切开始了颂文的第一部分:

(4)

真正的仙人是天中天,

通过真实的修行获得了真实的证量,

并为他人显示出真实、卓越的道路。

难道这还不足以称为真正的仙人吗?

在古印度,仙人是隐居于山林中的长发苦行者。他们放弃了家庭生活、经商、耕作和其他世俗活动,无论是否有人布施,他们都能维持生活。仙人在藏文中为trangsong,其字面上的意思为“诚直的”或“真实的”,因为他们的行为诚实正直,因此令人尊重与崇敬。

这些仙人中有些是佛弟子,有些不是,所获得的成就与觉悟程度亦各不相同。通过禅定修习,有些人获得了神通,寿命可达一劫,具有天眼通和神足通。然而即使获得了这些神通的仙人们仍然没有断除烦恼的根本,因此他们无法摆脱傲慢之心以及对名誉的爱恋。但是,佛陀——无与伦比的释迦族王子,却从发起菩提心的那一刻起便彻底地断除了我执的根本。他为什么做得如此出色?原因即在于他欲成就无上菩提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这就是佛陀被称为真正仙人的原因。

当一千零二位佛陀在因地都祈愿利益有情时,释迦牟尼佛发愿要救度我们这些处于黑暗时代的众生。面对此五浊恶世及内心被诸毒遮蔽、被贪欲强风所驱使而难以调御的众生,他并未退缩。在此劫的诸佛中,释迦牟尼佛的崇高愿力如同鲜艳的白莲般绚丽夺目。

从菩提心于心中生起的那一刻开始,释迦牟尼佛便抛弃了一切私欲而只关心他人的幸福。经过三大阿僧祗劫数百世之久,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和无数的善巧方便积聚功德、利益众生。例如,在释迦牟尼佛前世的某一生中,他曾经是一位年轻的王子。他在林中遇到一只虚弱的雌虎。那只雌虎因饥饿而无力哺育幼仔。强烈的悲心驱使他将自己的身体供给雌虎食用。然而雌虎虚弱得连吃的力气都没有。王子便砍下自己的手腕,用鲜血来喂食雌虎。当雌虎恢复力气时,他便将自己的整个身体都供养给了雌虎。

心怀异乎寻常的大悲,通过坚定不移的精进修行,释迦牟尼佛最终获得了圆满的觉悟。依真实之路而达彼岸,他彻底断除了我执。为利益一切众生,他如同灿烂的太阳一样照耀真个宇宙。

释迦牟尼佛所获得的成就无一不是为了利益众生,正是他那完美的榜样作用与无垢的教法才使我们可能将自心与真正的佛法融合,并获得圆满的觉悟。心怀正确的动机并沿着真正的修行之路精进,我们便能获得真实的果报,象如来那样不再自欺欺人。因为佛陀自己诚实可靠,因此他的言教也真实不虚。对那些有错误的人,他指出问题之所在。对那些立志献身佛法的人,他说:“出家,穿上袈裟并致力于佛法的闻思修。”他为在家人讲解如何戒除十恶、修学十善。佛陀就是以这些方式使不同根性的人们走上正确的生活道路并依法修行。

佛弟子中无论是博学的圣僧、有成就的修行者还是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都应该依法而行。即使世俗的人们也会尊重那些思想和行为正直可靠的人,没有人会信赖不诚实的人。

我们应该向上师祈请,愿他能明确地指出我们的缺点与错误。当上师为我们指出错误时,我们必须心怀感激地接受并努力改正。巴珠仁波切此处的言教直接来自释迦牟尼佛的传承,与如来亲说无异。

(5)

啊,五浊恶世中的人们!

他们体验真相的心灵已经衰竭,

人们生活在欺诈之中,

他们的思想被歪曲,语言也被扭曲,

他们狡诈地误导别人,谁会相信他们!

在劫初那完美的黄金时代,人们不需要日光和月光,因为人们自身便可发光。他们可以自如地飞翔于空中,不需要进食任何固体食物便可维持生命。一切众生自然而然地奉行十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为贪欲所控制,开始互相伤害、偷窃和妄语。他们的身体失去了自然发光的功能,不得不依靠日光和月光,并且不再有飞翔能力,开始需要固体营养物质。最终,当天然的收获和大量的奶牛消失时,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饮食而辛勤劳作。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劫初黄金时代所具有的一切品质都已残缺不全,如同豪华盛宴后无人问津的残羹剩饭。任何具有慧眼的人看到五浊恶世中人们所遭受的痛苦都会油然生起大悲心。

在这个充满冲突的时代,人们心怀恶意、虚伪狡诈。他们只看重自己的利益而轻视别人的需求。对奉承自己者他们视为朋友,对与自己发生矛盾或反对他们者就视其为敌人。这种种心态逐渐扭曲了他们的行为、言语和思想,如同弯曲的古树,直到最后,他们的心灵堕落到完全丧失了是非的标准。

我们处在贪、嗔、痴、慢、妒所统治的时代。这个时代,佛法已隐没在西山背后,大部分伟大的上师已离开我们去往其他国土,行者在修持中纷纷误入歧途,无论在家的居士还是出家的僧人皆背离佛法的要求。虽然错误的知见可能使人们获得一些暂时的利益,但最终他们欺骗的只是自己而已。

在这黑暗的时代,人们心中充斥的烦恼是导致无尽轮回的主要原因。为了对治它们,我们要象噶当派上师们那样时刻保持警醒。他们曾说过:

我将举起正念之矛守卫着心灵之门,

当烦恼前来威胁时,

我也将威胁它们;

只有它们松懈时,

我才会放松自己。

(6)

啊!无浊恶世的众生是多么令人沮丧!

啊!人与人之间怎能互相信赖!

如同生活于吃人恶魔的国土中,

仔细想想吧,去做对自己真实有益之事。

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吃人魔鬼的国土,你将很难感到轻松。因为你深知,无论他们对你如何友好和礼貌,都只是虚情假意而已,他们随时都可能袭击你,将你吃掉。同样,无论世人看起来如何令人愉快,但如果接受了他们的建议,你最终便一定会遇到麻烦。如果你试图给他们一些忠告,也只会带来麻烦而已。明智之举是专注于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看起来很多,但它们并非永久不变,你总可以改正它们。抛弃恶念代之以真诚和仁爱,舍弃世俗的闲谈代之以向三宝的祈请,放弃无意义的活动代之以礼佛与绕塔,这一切将给你带来益处。出家修行,尊敬上师,致力于佛法的闻思修,尽力克服自己的所有缺点,这将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如同使用少量黄金就可以改变一幅画的全貌一样,依法修行将彻底改变你的心灵。

在这种意义上,做有益于自己的事并不意味着自私。它意味着不允许自己陷入轮回而使自己和他人遭受无尽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源正是贪爱和憎恨。我们应深思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菩萨的真正目标是解救轮回中的一切众生,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自己必须首先摆脱轮回的束缚。而确保摆脱轮回,首先必须清楚地理解轮回错在何处。如常言道:

有生必有死,

有聚必有散,

有合必有分,

有升必有降。

如同身陷燃烧的木炭中、一窝毒蛇中或魔鬼城中一样,尘世间的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巨大的痛苦。想象你的身体刺有三百六十个孔,每个孔中都有一支燃烧的灯芯,而你此时所体验到的可怕痛苦与地狱中哪怕一个火星所引起的极度痛苦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无论现在体验到何种痛苦,我们都应借此唤醒我们的慈悲,清除我们的恶行与障碍,激励自己走向解脱。我们必须理解轮回的本质并清楚地懂得摆脱轮回的唯一方法就是修习佛法。

(7)

就在不久之前,你的神识还在孤独地徘徊,

被业风驱使而转生此世。

很快,如同从酥油中抽出一根头发那样,

什么都无法带走,你将再次孤独地离去。

小心!一个强大的敌人正向你逼近。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敌人,而是一个难以征服的敌人——死亡。任何托词都无用,无论你如何能言善辩也无法说服死神将死亡拖延几年甚至一秒。即使是世间一切军队阵前最强大的勇士,也不能使死亡退后分毫。死亡不会接受巨财的贿赂,也不会被最迷人的丽人所打动。

你可能会想,最好的办法是花十年的时间到达世上某地,以便使你可以再花十年时间修行佛法。但是,谁能肯定他还能再活二十年呢?谁能肯定他一定能看到明天的日出?甚至谁能确保他还会吸到下一口气?当你在山中隐居处点火照明时,你应如是思维:“我明天还能这样点火吗?”有人在熟睡中死去,有人在进食中死去,有人在战争中死去;有人年轻时死去,有人年老时死去。任何环境都可以导致死亡。百年之后,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有多少还活着?

我们独自一人来到世间并将独自一人离开。现在即使我们独处,影子还陪伴着我们;当独自离开人间时,神识将与我们善、恶行为的影子为伴。那时我们正好进入中阴状态——即生与死的中间状态,若到此时方开始修习佛法则为时已晚。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准备充分,如果我们对自己的修行充满信心并知道如何往生如来净土,那么死时将没有任何痛苦。

现在你还健康地活着,你生活的地方可以自由地修习佛法。没有人禁止你的信仰,不许你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因此现在是为死亡作准备的时候了。通常我们对未来总是忧心忡忡,我们辛勤努力以确保将来不会缺少金钱和衣食。但是,在未来的一切事情中,难道死亡不是最重要的吗?出于对刺客的惧怕,国王和总统的周围总是围着众多警卫;但这怎奈何得了最致命的刺客——死亡,它可在任何时刻走进来而无人能够阻挡。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没有丈夫、妻子、朋友和伙伴。现在我们可能有了许多朋友和熟人,也许还有许多敌人,但是,一旦死亡降临时我们将无法带走任何东西,就如同从酥油中抽出一根头发一样。亲朋好友没有一个能帮得上我们;我们没有选择,只有独自面对死亡。我们这个连微小刺痛及火星灼烧都难以忍受的身体将体验死亡。这个令我们如此珍爱的身体将变成一具尸体,而亲人和朋友只希望尽快将其处理掉。

中阴时,在过去所造业的驱使下,我们将徘徊、恐惧、毫无遮盖,不知道自己正去向何方。我们将面对深不可测的黑暗;在背后,红色的业风吹袭着我们,我们将被死神的使者们团团围住,他们呼喊着:“抓住他!杀死他!”如果那时我们能记起自己的上师,哪怕只是一瞬间,我们对中阴的恐惧便会荡然无存,并会往生到佛国净土。至少,我们将再获人身。但是,如果内心负载着沉重的恶业,我们便无法专注于佛法,那么转生三善道的愿望将彻底破灭。如同自须弥山顶落下的石头一样,我们将不由自主、径直地坠入三恶道。在世间连轻微痛苦都无法忍受的我们,将陷入无间的痛苦。

有权有势者可能已通过暴力获得了财富,贪官污吏可能已通过额外税收或盘剥他人获利。但是死亡来临的那一刻,所有这些财富与权势连同现世短暂的快乐都将丢在身后,而为获取那些财富和权势所造下的恶业却将跟随着我们,并导致将来的痛苦。死时,只有善业和恶业跟随着我们,而只有佛法能够保护我们。如果现在我们忽视佛法,只关心那些对我们仅有短暂影响的世俗生活,我们则必定被种种烦恼和积累的业债所左右。没有佛法我们将完全没有希望。难道我们不应该放弃对世俗利益的关注,立即行动起来去尽力修行佛法吗?

这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对此你不能优柔寡断。如果你打算有更多时间、年纪再大一点或者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地方后再去修行,你的修行将永远不会开始。正如帕丹巴桑耶(Padampa Sangye)所说:

如果要等到你不再忙碌时才去修行,

你将永远没有时间;

人们啊!在你想到的那一刻,赶快去做吧!

因此,无论我们离死亡还有多远,都要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必须求助于佛法。正如巴珠仁波切下面的颂文所说:

(8)

我们要得到的当然是对自己的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

如果我们没能为自己领会佛法的精髓,

我们岂不是在毁灭自己的生命?

没有人会对自己心怀恶意。人们从不会认为自己患病是好事,也不会希望自己残废、贫穷或被抢劫。他们希望的是自己快乐、富有和舒适。但是这些想法从何而来呢?它们来自于有“我”这一信念。正是这一根深蒂固的信念才使我们将自己放在首位,在这种心态下我们将永不满足。即使已经是整个宇宙之王,我们仍会渴望更多的权利、财富和快乐。

对与我们亲近的人们——丈夫、妻子、孩子和朋友,我们也有同样的愿望。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喜欢他们胜过他人,所以我们希望人人都赞扬、帮助他们,这样我们便会感到异常高兴。但这不是真正的爱,这是基于“他们属于我们”这一想法而产生的。

虽然我们如此深爱着自己,然而我们却没有一点办法使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照顾自己的能力如同一个精神错乱者。我们从放荡、名誉和财富中寻找幸福,却忘记了一个事实——死亡将带走这一切。当跨入死亡的门槛时,我们将不能带走任何财产,哪怕是曾付出巨大辛劳才得到的财产中之一点点。最多,我们经过艰辛的努力可能获得了一点短暂的快乐,但这一点快乐却以巨大的努力为代价。

获得真正持久幸福的唯一稳妥之路便是从在心底深处虔诚地向我们的上师祈请,并以正确的方式修行佛法。借助因果规律和三宝的加持,我们将来的生生世世都将转生到佛法兴盛之地,将总能遇到精神导师,并不断走向觉悟。我们获得的果报同付出的努力相比是多么巨大!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认为修行佛法与善行无任何意义,做恶也没有害处,并认为现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情享乐,那么我们注定要转生到三恶道,或在转生之地连“佛法”这一词都听不到。

通常,我们确信自己最令人钦佩的行为便是照顾那些对自己好的人、征服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人。这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希望现世能做出有价值的事情,那就致力于修行佛法吧。

在修行的第一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修行上而不是过早地帮助别人。目前对我们来说,根除我执还有一段漫长的道路。我们只有调伏自心才可能帮助别人,否则帮助别人将是多么荒唐可笑。这就是佛法中所说“认识自己,慈悲他人”的原因。借助见、修、行,我们便能根除我执与烦恼,从而真正有能力帮助别人。通过如理的戒律去制服我们那放荡不羁之心,种种缺点渐渐消失,菩萨的一切品质将逐渐显现。正如龙树菩萨所说:

有人曾草率行事,

但后来谨慎小心,

这人便如出云之月般美丽。

虽然我执看上去难以驾御,但我们还是可以摆脱它的束缚并培养慈悲心。

受持别解脱戒可为我们调伏内心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清净的戒律,我们可逐渐培养自己对行为的取舍能力。要掌握佛法的全部内容十分困难,但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位合格的上师,以正确的方式承事他,接受他关于见、修、行的开示并付诸行动,我们必将证悟佛法的精髓。

如果你对上师信心十足,那么他的一切功德也将不断在你的心中生起。如同摩罗耶山上旃檀林中其他种类的树木,被从旃檀树叶上落下的滴滴树液所熏染,数年后这些树木便也具有了旃檀树所特有的芳香。(汉译者注:摩罗耶山,亦称牛头山,为南印度山脉。因山峰状如牛头,故名。于此山中,生旃檀树。此牛头旃檀,为旃檀中最香者,且亘久不朽,故古来多用以造佛像、殿堂、器具等。)反之,如果你不去寻找真正的善知识,而是信赖那些自心尚充满烦恼、只会指导你积聚更多恶行的朋友,你就会象落入污水中的吉祥草一样很难洗净。正如下面所说的那样:

首先,审慎地寻找上师;

然后,用心地承事他;

最后,严格地依他的开示修行。

谁在这三方面深思熟虑,

谁就将在解脱路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在此五浊恶世,由于人们缺乏足够的智慧和坚强的毅力,因此他们需要一种精练的修行方法。虔诚地视上师与观世音菩萨无二无别并持诵六字大明咒的修法便符合这一要求。六字大明咒——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本心,不但非常容易持诵,而且凝聚了一切佛法的精髓,具有无穷无尽的加持力。如果你将六字大明咒作为自己的主要修持方法,人、天甚至恶鬼都将善待你,你将免受疾病之苦并克服种种障碍而获得长寿,来世你将转生极乐佛土——普陀山,或至少转生于佛法兴盛之地。这是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心咒中蕴涵着诸佛无尽的加持与大悲。

任何成功的关键都在于内心的坚毅。如果你执意要变得富有,从点滴积累你将便成富翁。如果下定决心去学习,你总有一天会有学识。如果你决意修行,你终将找到一条完全解脱的成佛之路。现在是你选择正确目标的时候了。如同一个无敌的国王去征服其祖先的敌人一样,通过修行佛法,你将彻底战胜无量劫来给你带来无尽痛苦的敌人——我执。

(9)

五浊恶世中的人们,所思所做均无价值。

不但没有人帮助你,他们还将欺骗你;

而你也很难帮助他们;

远离所有卑鄙的角逐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在五浊恶世中,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依靠,因为他们不能指导我们按照佛法去生活。通常,我们的亲朋好友认为有价值的——尽管是出于他们的美好意愿,也不过是积累财富,战胜敌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已。他们不断地追逐这些目标,心中充满了执著和敌意。他们总是在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讨厌、孩子们是如何忘恩负义以及房屋需要修理等等。如果我们的心总是在这些想法中循环流转,我们便放弃了佛法。当然,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亲人,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但重要的是,我们应尽可能使自己的身、语、意变得高尚,并尽力修持佛法。

面对愉快的体验,即使是小得如品尝一勺食物这样的快乐,我们都不愿让别人享受,而只希望自己拥有。事实上,这种私欲没有一点意义;这不仅使他人痛苦,而且从长远观点看也给我们自己带来痛苦,一心只想着自己便使我们远离了菩萨的六度万行。对真正的上师充满信心并放弃财富、衣食和同伴带给你的困扰不是更好吗?

如果你效仿五浊恶世中的大多数人,你将把生命浪费在对那些难以实现目标的追求上,并象那些骗人的专家一样结束自己的生命。你将象儿童一样因忙于玩耍而忽视了饥饿和寒冷,也没有注意时间的流逝,直到夜幕降临才突然想起妈妈并开始哭泣。如果真希望利益众生,你首先要完善自我。如果你制订许多宏伟计划——经商、广收弟子并以上师自居,你将作茧自缚。将时间花费在这些俗事上,你便不会注意到时间的飞逝,直到有一天当你突然意识到时,死亡已经就在眼前。你曾倾注全力克服俗事上的艰难困苦,但是,这些困难不同于佛法修行路上的磨练,它们对你的进步没有任何帮助。

令人敬仰的噶当派上师们总是以非常谦卑的方式修行,他们完全无视舒适与享乐。还有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他抛弃了王宫的享乐,苦修六年之久。既然我们是他的弟子,难道我们不应抛弃对世俗利益的追逐,忘掉亲朋的无尽困扰,全身心地按照真正上师的指导去修行吗?

陷入轮回中的争端有何益处?轮回中的一切都经历着无间断的剧变。今天百万富翁变成乞丐,明天乞丐又变成百万富翁。无论发生什么,人们都永远不会满足。如果他们有一百万,便想要二百万;如果有了二百万,还想要三百万。如是他们怎能满足呢?只有一件事你应永不满足,那就是对佛法的修持。如同一头饥饿的牦牛,它吃草时总是时刻向前看,以便找到更多的青草。如此修行,你便不会失望。

如果你真的希望此生获得想要的一切,你则永远没有足够的时间。如先哲所说:“一切计划都如同孩子们的游戏。如果我们将其付诸行动,它们则永远不会完成。但如果将其放下,它们便立即完结。”

(10)

虽然你为上司服务,但他们永远不会满意;

虽然你对部下关照,但他们永远不会满足;

虽然你关心他人,但他们并不关心你,

仔细想想吧,然后下定决心。

无论做什么,你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有权有势者与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区别,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取悦、服务他们,他们并不真正感激你。而且,他们很容易因为你的一些小错而发怒,惩罚、鞭打你,甚至把你关进监狱。至于那些依靠你的人,虽然你尽量地关照他们,你仍不能令他们十分满意。虽然你的朋友可能是好意,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按照他们的建议去做,你将陷入越来越深的轮回网中。战胜敌人与关照亲人永远没有尽头,这完全是浪费时间。要帮助别人首先要完善自己,要完善自己必须首先斩断三种束缚:对大人物言听计从,纠缠在无关紧要的助人企图中,以及听信他人所言。

试图令大人物满意只能使自己心烦意乱。试图以世俗的事物帮助他人只能给轮回火上加油。你以这些方式给别人带来的满足充其量只是暂时的;当死亡来临时你的所作所为便完全失去了意义。事实上,以这些方式服务于人是对悲心的误解。真正的悲心是要使众生获得圆满觉悟的永久快乐。

陷于轮回中的你应如同关在地牢中的犯人一样,除了考虑如何逃出外别无它想。认识到世俗事物的无益,噶当派上师曾说:

让心以佛法为基础,

让佛法以谦恭的生活为基础,

让谦恭的生活以念死为基础,

让死以僻静的山洞为基础。

住在偏僻的隐修处以摆脱困扰是确保你实修佛法的最好方式。

难道我们不应该将此教诲铭记在心并致力于完善自己吗?这是迈向真正利益众生的第一步。

(11)

在这个时代,博学对佛法并无帮助,它只会产生更多的争吵;

在这个时代,证悟对别人并无帮助,它只会带来更多的指责;

在这个时代,担负重任对治国并无帮助,它只会导致反叛的蔓延。

想想这个令人悲哀和厌恶的时代吧!

在此五浊恶世,虽然一些有极高修行成就的上师确实示现在充满烦恼的人群中,但他们的处境却如同落入尘埃中的水银一样。他们虽然已经完全掌握了五明并慷慨地教人修学佛法,但是大多数人或曲解法义、吹毛求疵,或对佛法丝毫不感兴趣。甚至少数人闻法一两天后即变得不耐烦,丝毫也未认识到获得佛法是何等稀有珍贵。

那些听闻了佛法而未真实修行者,虽然获得了一些肤浅的知识,但这只会增长他们的傲慢而已。他们可能受持了某种戒律,但这只会增长其对自己优点的陶醉。他们可能身处高位,但这只会加重其贪欲、对权力的滥用,从而引起民众的反叛。这样的修行者并不比普通人好多少,他们既未服务于佛法也未帮助他人。

在过去的年代,合格的上师会准确无误地阐释佛法,指导学生们讨论以纠正其对法义的曲解,并写作论著对法义予以说明。这三种行为好象提纯黄金的不同步骤一样使佛法得以维持和传播,把人们引向真正的修行,并最终走向无上正觉。但是如今种种违背佛法的行为却把各种传统引向傲慢与嫉妒的顶峰,勾心斗角、苛求挑剔和恶意怨恨之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他们对三昧耶戒的违背毒化着真实修行的氛围。(汉译者注:此处的三昧耶戒指密乘的戒律。)

对莲花生大士和无垢友(Vimalamitra)这样已经完全证悟、具有五神通的大成就者来说,他们有能力显示神迹,只要人们看见、听见或想到他们,便能被引入解脱之路。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大觉者,人们依然设法寻找他们的错误,对他们所获成就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认为完全是谎言和巫师的把戏。

在此五浊恶世,弟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均被扭曲,这只能导致其对三昧耶戒的违背。因此,那些大成就者们无法真实地利益众生,佛法也不可能广泛传播、兴旺发达。

那些心底善良、开明地治理城市和国家的领袖也会发现人们反叛他们,有时甚至要杀害他们。正如常言道: “地位越高,痛苦越大。”

为什么帮助别人这么困难,连大成就者也不例外?巴珠仁波切解释如下:

(12)

你虽解释法义,但人们或者误解或不相信;

虽然你出于真实的利他动机,但人们并不这样认为。

这个时代,小人视君子亦为小人,

你无法帮助任何人,放弃对他们的所有希望吧!

这个时代,一旦你向人们解释佛法,他们便会说:“多么愚蠢啊!他只知道一点佛法而根本不懂世间的生活。”如果你解释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避免转生三恶道,人们根本不会相信你。他们因偏见而曲解你所说的一切。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被蒙住双眼的人却认为是黑夜,显然问题出在他们错误的知觉上。这个时代流行的种种观念使人们丧失了本来的健全心智。

如果你以最纯洁的动机给人以忠告,他们会认为你想以某种聪明的方式占他们的便宜。如果你告诉人们去修行佛法,他们会认为:“这将断送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最终我将一无所有。”他们甚至不能承认你正在试图帮助他们。如果你讲授得多,人们只是说:“噢,他的口才真好!”但他们并不思考你言语中的真正含义。他们无法领会从长远来看什么对自己最好,而只是认为你试图伤害他们。这些人的心如同弯曲的古树一样曲解本意,无论他们内心如何理解也只是歪曲真相而已。

在过去那黄金时代,父母提出忠告,孩子们便会遵照而行。现在这个时代却并非如此,因此我们最好保持沉默。人们不愿依上师的开示真实修行。大部分人将精力用于挣钱、使生意兴隆、获得满意的职位。基于这些目的,人们的心灵被贪爱和野心所扭曲。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欺骗狡诈,只关心自己的私利。这些小人之间又如何能互相帮助呢?

如果你仔细考察这些令人悲哀的状况,你将清楚地看到轮回中那些癫狂的活动是多么无意义。你将越来越肯定,唯一有意义的追求便是致力于佛法的修行。难道米拉日巴不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吗?他断除了世间的一切分心之事,隐居一处,全身心投入佛法的修行。如果你也能这么做,那么你所获得的成就任何人也无法夺去。

我们应如何修行佛法呢?伟大的噶当派上师们认为最珍贵的教法就是智悲双运。他们反复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从四无量心中,利益众生的种种功德可以毫不费力地生起。以对佛法坚定不移而著称的这些上师们首先自己认真研习法义,然后再通过禅定去直接体验。这是获得进步的正确方法,并将引导我们走向无上正觉的大乐。

噶当派传承的奠基者、被尊为“第二佛”的阿底峡大师将菩提心和修心的教法带到西藏。在自己的修行中,他坚持不懈地修持慈心和大悲心。如果我们也象他那样,怀着对众生的大悲,在心中牢固树立起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的意愿——菩提心,那么我们将无坚不摧。如果没有菩提心,我们的悲心就成为对真正大悲心苍白无力的模仿。如先贤所说:“愿他人幸福,甚至愿那些要伤害我们的人幸福,是完美幸福的源泉。”当最终达到这一程度时,对一切众生的大悲将在我们的心中油然生起。

当佛陀在兜率天上将来人间成为此劫的第四尊佛时,他宣布将转生在南赡部洲并示现如来的种种事业。菩萨和天人都劝阻他说,那里现在正是五浊恶世,邪见横行。但是佛陀回答说,他对实现自己的利生大愿有充分把握。佛陀何以会有如此大的信心?因为他的悲心无限,而且他知道依靠大悲心的力量,他将成办一切利生事业。然后,作为对他所言的证明,他吹响了一只法螺,螺声如此美妙和雄壮,超过所有天乐之总和。

为了培养这样广大的悲心,我们必须抛弃通常的世俗生活方式,致力于调伏顽固、混乱的自心。如果我们将佛法的修习与世俗追求混杂在一起,我们的觉悟便有缺陷,如同被染污、没有光泽的黄金。仓促行动只不过是对真正菩萨行软弱无力的模仿,与其这样还不如首先在内心里下功夫。当证悟到空性和大悲密不可分时,我们将毫不费力地踏着佛陀和菩萨们的脚印前行。

如果仔细审视那些你致力于追求的世俗目标的价值,并试图发现这些目标的来源,你会发现它们起因于对事物的错误认识。通常我们为如下自欺欺人的假设所控制:任何事物都具有某种真实的本体。但是,当你更仔细地考察事物时,你会发现,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如同彩虹——虽鲜艳多采,却无丝毫实体可以触摸。

世上令我们迷惑的事物依其性质可分为三类:物质的、语言的和心理的。关于物质现象的迷惑,巴珠仁波切如是说:

(13)

佛说:“一切事物都是幻相”;

但这个时代的幻相比以往更加虚妄,

这些都是狡猾的幻师施展的幻术,

请小心五浊恶世中的种种幻相!

轮回和涅槃中的一切事物悉皆如幻。在整个宇宙中没有那一个事物具有固有存在的自性。没有哪个国王能永远统治他的王国;没有哪个人能永生不死;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切事情就如同一台戏,人们在戏中演绎着战争、苦难和死亡。一切事情又如同幻梦,时好时坏。

在此五浊恶世中,我们达到了幻相的顶峰。人们早已遗忘了劫初黄金时代的纯净。人们根本不顾来生而只管眼前的满足;他们不可信赖、反复无常,将佛法埋葬在堆积如山的恶行之下。世界和人们如同风中摇曳的麦杆一样变换不定,早晨还是正确的事情到了晚上就变成了错误。不合时令的雨雪、冰雹、冷热搅乱了正常的四季。看到这一切,我们应当懂得,当好事现前时,我们不必过分高兴,它随时可能变成坏事;身处逆境,我们也不必过于沮丧,同三恶道中无数众生所受的苦难相比,我们面临的困难微不足道。

幻师永远不会被自己的幻术蒙骗。当变现出牛、马、马车等幻相时,无论它们看起来多么逼真,他自己都知道这些东西并不真实存在。正如幻师自己不会被幻相愚弄一样——因为幻相是自己所制造,已经证悟了一切事物的空性、认识到一切世俗追求皆为虚妄的菩萨便不会受烦恼或我执的影响,即使这位菩萨是一家之主。由于认识到世俗活动的空性,他既不喜欢也不害怕这些活动。他既不渴求成功,也不害怕失败;他对自己的闻、思、修充满信心,以至于他的所作所为都成为实现无上正觉的助缘

然而,在此时代,能获得上述认识者实在罕见。如同猴子之间互相模仿着对方的滑稽动作,妄想与妄想之间相互产生,并繁衍增长;我们已经身陷其中以至于很难找到一条逃离之路。我们已经迷失了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因此对我们来说,要做到不虚度此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佛陀所说:“一切法皆和合相,一切和合之法皆无常,无常即是苦。”因此我们应认清世俗的价值观念,放弃对财富、衣食的思虑,停止对他人的利用,尽力将佛法融入我们的心中。如果能够放弃对世俗生活的一切忙碌,我们的佛法修行将直接奔向目标。佛法修行和种种善行并不比梦幻更真实,但通过这些如梦如幻般的功德,我们将获得如梦如幻般的证悟之果。

我们必须理解一切事物都具有两种意义上的真实——相对真实的和绝对真实。(汉译者注:相对真实即世俗谛,绝对真实即胜义谛。)简而言之,相对真实属于显现的现象界,而此现象界乃依因缘和合的因果而生起。由于一切事物都是以这种方式相互联系,在相对真实的层面上它们服从必然的因果规律:善行必将产生快乐的结果、恶行必将导致痛苦的果报。一旦因缘具足,什么也不能阻挡结果的生成,如同在春季将种子埋入土地,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在雨水的滋润下,种子终将开花结果。这就是我们应该时刻对自己欲从事的种种行为——哪怕是最微小的行为予以足够警觉的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有机缘修学佛法是何等的稀有难得。现在这个机缘就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但它时刻可能被死亡夺走;我们一定不要浪费时间。心中不断思维无常将鞭策我们努力修行。正如佛陀所说:“在所有的脚印中,大象的脚印最大;在所有的要事中,牢记无常最重要。”

理解一切事情的无常也是理解一切事物空性的钥匙。空性就是绝对真实,只有那些完全的证悟者才能领会它的真义。最终,人们认识到,这两种真实在显现与空性的和谐中得到统一。

(14)

佛说:“一切言语都如同回声”,

但在这个时代,它更象回声的回声。

回声所说与人们心中的本意并不相同,

因此根本不要理会那些回声般欺诈的言语。

处于轮回中众生的一切言语和心态,无论是高兴还是不快、和蔼还是挑剔,都只不过是空谷回声。如果你在悬崖边高声呼喊着无礼或奉承的话语,这些话语会被重新反射到你的耳中,难道你会因此感到沮丧或得意吗?火声、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人们的话语这些天地间的种种声音皆毫无真实的自性。它们都不过是虚妄的回声。

在往事的故事、时事的谈论以及对未来计划的讨论中,绝大部分是关于贪爱和仇恨的毫无价值的表述。这些不实的言语来来去去,不留丝毫痕迹。早晨你还听到某人受到称赞,中午此人可能便被谴责。人们嘴上甜言蜜语,实际上却心存不善;相反,当他们出于善意时却往往忠言逆耳。如果只注意这些言语的表象,你必将误入歧途。因此,不要理睬那些世俗闲谈,而应持诵祈请颂和真言,以及大声朗诵佛经。

因赞扬和批评而产生的快乐和痛苦是短暂的。当你受到称赞时,不要骄傲,应将其视为梦幻。告诉自己,受到称赞的不是你,而是你通过修行形成的美德。实际上,唯有获得解脱的圣者才真正值得称赞。

当你受到批评时,应把其视为承认自己隐藏的缺点并增长自己谦逊的机会来接受。正如古德所说:“责备和虐待是修行之花的根。”它们是你的老师,将摧毁你心中的贪爱。如果你能走上此路,苛刻的话语和责备将激励你的修行并强化你的戒律。你如何才能报答这样仁慈的行为呢?

对于已经了悟了言语、责难和辱骂皆如梦如幻的菩萨来说,这些只能增进他的修行。顺境和逆境对他无关紧要,因为二者同样会增长他的福德与智慧。他从不会被忧虑和贪欲所左右,因为心中的正见使其泰然自若。放弃了一切对世俗利益的追求,他自然而然地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至于我们,即使倾尽全力去追求闻名世界的声望,也免不了会有人诋毁诽谤我们。假使我们获得了成功,但无论我们享有何等名望,无论我们何等勇敢、美丽或位重权高,这一切都如同过眼烟云。

因此,当你受到称赞时,应意识到这只是因为你依佛法而行的结果;当你被批评时,应提醒自己去增长利他的慈悲心,放弃导致轮回的种种行为。

(15)

你所见到的一切人并非是人,只是骗子而已;

人们所说的一切都不正确,只是谎言而已。

既然这个时代没有人值得信赖,

你最好离群独处,身心自在。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犹如陷入吃人魔鬼的岛屿一样,我们永远不能放松警觉。我们遇到的任何环境都很容易转变成逆境,我们遇到的任何人都可能令我们误入歧途。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唯有上师能给我们忠告。这一点我们必须清楚。

因为无明染污了外在的世界以及人们的言语,因此我们的心很容易被外界的假象所愚弄、被世俗的言语所纠缠,难道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去修持不是更好吗?这是培养对众生慈悲心的最好方法。如果以这种方式日积月累地修行,你终将获得菩萨所具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悲心。

全身心地去修习菩提心,直到你清楚地意识到世俗的种种活动是何等令人失望和毫无意义,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五浊恶世中众生疲惫不堪的生活将使你深感悲哀,从而产生出离轮回的强烈决心。如果这些心态扎下根,大乘的功德和成就必将从中生长出来。但是,如果摆脱轮回的出离心并未牢固树立起来的话,你的佛法修持便绝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16)

如果你的行为符合佛法,你将引来众人的敌视;

如果你的言语诚实无欺,大多数人将感到气愤;

如果你的心地善良纯洁,人们将认为这是缺点。

现在是将我们的内心隐藏起来的时候。

现在让别人认识我们价值的时机还没成熟,也不是给人忠告的时候——这只能使他们恼火。现在最适合我们做的事情就是检查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心错乱的时代,人们往往内心想的是一套而言行却是另一套。人和事都变化无常,没有什么可以成为我们的依靠。事实上,除了具格的上师以外没有人能给我们可信赖的忠告。

过去,所有受出家戒者都穿上僧衣——佛法的光荣象征,并依法修行,赢得了大众的赞许、尊敬和支持。但是,现在如果有人这样做,人们或者认为他在炫耀,或者认为他具有不适应社会的人格缺陷。

如果你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去帮助别人,他们会怀疑你一定是在愚弄他们。如果你的言语诚实无欺,你一定会显露别人的缺点,没有人喜欢这样。因此,最好将你的真正价值隐藏起来,如同埋葬在灰中之余烬。下面的颂文将为我们开示应如何去做。

(17)

隐藏你的身,于荒山野岭一人独处;

隐藏你的语,断绝与人联系,沉默寡言;

隐藏你的心,时时独自观照自己的过失。

能如是者放可称为密行瑜伽士。

只要身陷各种令人困扰的活动,你便永远无法从妄想中解脱出来。因此,远离世间隐居十分重要。在一个无人知晓的隐蔽山洞中生活和死去最好不过,那里你只能遇到飞禽走兽。在这样的环境里,你的慈悲心将不断增长,贪、嗔将从你的心中消失,你的修持不会因分心而荒废。

口是罪恶之门。我们信口开河、胡说八道,但其产生的业果却十分深远、十分严重。我们平时言语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自己心中贪欲和憎恨的表露。如果言语过多,你必将遇到麻烦,如同鹦鹉死于笼中。因此,放弃那些不必要的闲谈。

使我们陷入轮回的是心。心不断地产生着贪、嗔、痴、慢、妒这五毒,导致了我们遍及三界的妄想。我们不应让这只惹是生非的心猿为所欲为地欺辱我们自己,我们应时时观察自己的过失,只要五毒一旦生起,立即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对治。例如,通过使心对原来贪爱的目标丧失兴趣的方式来对治贪欲;通过培养慈爱之心的方式来对治嗔恨;通过思维十二支因缘来对治愚痴。善行的关键是调伏自心;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

苦行的关键是护持自心;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苦行的呢?

时时审视自心,看其是否与佛法一致,或是否被五毒侵袭。如果心持戒律并保持警醒,身体和语言便会自然而然地随之而行。这种内心修持是真正的上师。我们要时时刻刻利用佛法,否则,佛法还有什么用?

一位密行瑜伽士不会混迹于人群,并卷入种种世俗活动;他既不追求名望,也不追求弟子的众多。他的心中燃烧着对佛法修行的渴望不可抗拒,他已经抓住了佛法的根本——出离轮回的决心。现在,你可能会认为:如果现在我放弃了世间的一切活动,今后会发生什么呢?我如何去寻找食物、住处以及其他的一切呢?然而,如果任其泛滥,这些迟疑与忧虑可能会主宰你的余生,使轮回之网越拉越紧。只要这些根深蒂固的想法继续下去,你便无法摆脱痛苦。除非你真正厌恶世俗生活并随遇而安,否则你便永远无法成为一个好的佛法修行者。

(18)

多么令人厌恶,因为无人可以信任,

多么令人悲伤,因为一切都无意义,

快快决定吧,因为绝不会有时间让你满足所有的愿望;

如果你将这三点时刻放在心上,你将从中受益。

通常我们将对自己友好者视为朋友,将妨碍自己者视为敌人,但事实上这些判断极不可靠。我们现在认做朋友者将来很容易变成敌人,反之亦然。没有什么是完全不变、完全可信赖的。

如同用手指在水池中作画一样,轮回中的利害关系终究不会留下永久的痕迹。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奋斗去追求此生的成功和幸福,即使竭尽全力也将一无所有——当跨过死亡门槛时我们能带走什么呢?

当参与某项事业时,我们的心中装满了过去和未来,丧失了对当下的关注。这样我们很难摆脱五毒的束缚。无论如何,此生的时间哪怕对实现自己全部计划和理想的一半来说也不够用。认识到这一切是多么徒劳无益,并对此生的一切世俗活动心生厌倦,难道我们不应该专注于佛法的修持吗?

人总是要死的。即使是具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觉者释迦牟尼佛也同样留下自己的遗体以提醒众生莫忘无常。梵天、帝释及其他轮回中最高天界的众生,即使寿命长达一劫也终将难免一死并转生下界,因为他们并没有去除烦恼。更何况我们人类自己,身体是如此脆弱,被众多不如意之事压得直不起腰来。

如果自以为了不起,稍不顺心便恼羞成怒,你便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至今我们仍然只关心自己的舒适、成功、家庭和朋友。无数生来,我们只希望自己幸福;现在是开始谋求利益他人的时候了。我们自己目前的快乐和悲伤只不过是过去善恶种子的果实,因为这些事而被希望和恐惧所困扰没有任何意义。与无量众生的幸福相比,这些完全无关紧要。因此,我们要欢迎痛苦,是它提醒我们轮回的种种过患,激励我们去修行佛法,并有机会去承担他人的痛苦。同样,我们可以利用快乐来培养自己的菩提心,去增强自己的慈悲心。

深思这一切,悲伤、厌倦和决心将同时生起:见到众生的苦难而自己爱莫能助,你将心生悲伤;对将继续沦落于恶性循环的轮回中,你将深感厌倦;对通过修行佛法以达到自利利人的目的,你将生起坚定的信心。

(19)

如今已不再有快乐的时光,快乐已经结束;

你不希望痛苦,因此应以佛法去根除痛苦。

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当其现前时应知是过去行为的结果,

从今以后,对任何人既不要报希望也不要有怀疑。

现在,你可能体验了各种快乐和幸福,但这不可能持久,因此不要贪著。此生你注定要体验各种困难、疾病和其他麻烦。重要的是应以佛法来对待这些困难。

无论何时,当我们体验痛苦或快乐、悲伤或满足时,应知这都是我们过去行为的结果。如果你现在健康、富有或享有名望,那是你过去世中种种善行的结果。如果你现在因遭遇疾病、障碍或恶劣境遇而痛苦,这都是你过去世中种种恶行的结果。但是,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你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净化自心。当你痛苦时,你可以发自内心地祈愿,愿以自己的痛苦来替代众生的痛苦,使众生的一切痛苦因此永远枯竭。你的痛苦越多,你修习承担一切众生痛苦的机会就越多。

当困难以这种方式激励我们修学佛法时,它们便成为助缘而不再是障碍。米拉日巴尊者就是以这种方式将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和困难转变成通往觉悟之路的完美典范。难道我们不应象他一样,放弃一切对此生幸福和舒适的牵挂,无论环境如何都将其作为修行的资粮吗?

(20)

从别人那里期望很多,你便要付出很多的笑容;

你自己的需求太多,你有太多需求要满足;

为此你制定了各种各样的计划,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恐惧。

从现在起,无论遇到何事,请不要再象那样。

为了财富和权势,你不得不奉承大人物。你谄媚、虚伪地笑着,希望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你获得了权势和财富,你的内心便充满了担忧,时时被过去、现在和未来所占据。

最后,虽然我们变得有财有势,但这似乎远远不够,我们永远不会对自己已经拥有的感到满足。常言道:“贪欲如同饿狗”。如果我们品尝了天人的甘露,我们便会渴望更加美味的食物;如果我们穿上精致的天衣,我们便会渴望更加精美的服饰。因此,不要让这些无意义的事使自己筋疲力尽,如同孩子为寻找彩虹的尽头而奔跑。世俗的种种目标完全没有价值,我们应培养坚定的信念——此生中唯一有价值的目标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修行佛法。

佛法的本质在于清醒看待生活中对快乐的追求、对悲伤的恐惧。独自隐居于荒野,无论面对什么都欣然接受,你便从种种贪欲中解脱出来。这时,你的修行就变得容易起来,没有了种种障碍、散乱及冲突。另一方面,将你一生时间都用于追求各种世俗目标,其结果就如同在干涸的河床上捕鱼一样,终究一无所获。清楚地理解这一点,下定决心决不让自己的生命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追求上。

(21)

即使你今天就死去,有什么可悲哀?这就是轮回。

即使你能长命百岁,有什么可欢喜?青春早已消逝。

无论现在是死还是活,此生对你有何要紧?

为来世修行佛法,这才是关键。

如果你已经在修行佛法,那么生命便有了意义,即使就在今天因意外的灾难而死去,你也无须遗憾。

如果你尚未开始修行佛法,至少有一件事你绝对没有可能实现,那就是解脱轮回。现在你在轮回中,将来的多生多世你也将在轮回中。如同被捉入瓶中的蜜蜂,虽然时飞时落,但无法从瓶中逃脱。如果你打算浪费时光的话,无论你再活几年还是长命百岁,到头来都没什么区别。

现在,你可能已经浪费了许多时光,但一旦开始修行佛法,从现在直到死亡的每时每刻都将是你亲近上师、聆听教诲并全身心地修持上师所教佛法的珍贵时机。那时,你将清楚地懂得没有比佛法更有价值的东西了,通过修行来完善自己是一笔对此生和将来所有来生的珍贵投资。

觉知到世间的一切如梦如幻、变化无常,最终当死亡来临时,你将象一位老朋友一样欢迎它。如同岗波巴大师所说:死时,上士已经彻底去除了导致轮回的因缘,将融入大光明中;中士毫无畏惧,确信将直达如来净土;下士因为已经修习了若干佛法,心中至少没有遗憾,知道自己不会转生三恶道。

即使你非常喜爱此生的各种所有,你也无法留住它们。快乐的青春转眼便消失,如果没有佛法,就是活到百岁,你也只是在品味衰老的苦酒。只要你的内心被世间八风所污染,你便不可能对佛法进行真正的闻、思、修,因而也就不可能走向解脱。(汉译者注:八风又作八法。谓此八法,为世间所爱所憎,能煽动人心,故以风为喻,称为八风。苟心所有主,安住正法,不为爱憎所惑乱,则不为八风所能动。八风,即:(一)利,利乃利益,谓凡有益于我,皆称为利。(二)衰,衰即衰灭,谓凡有减损于我,皆称为衰。(三)毁,毁即毁谤,谓因恶其人,构合异语,而讪谤之。(四)誉,誉即赞誉,谓因喜其人,虽不对面,亦必以善言赞誉。(五)称,称即称道,谓因推重其人,凡于众中必称道其善。(六)讥,讥即讥诽,谓因恶其人,本无其事,妄为实有,对众明说。(七)苦,苦即逼迫之意。谓或遇恶缘恶境,身心受其逼迫。(八)乐,乐即欢悦之意。谓或遇好缘好境,身心皆得欢悦。)世俗的目标没有穷尽并且没有真正价值,只有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成佛这一动机驱使下的修行才是对最崇高、最有价值目标的追求。这就是菩提心——所有佛法的根本所在,此一法包含了所有佛法。

对任何事物来说都有一个恰当的时机。农民们知道何时犁地、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他们从来不会错过恰当的时机。现在,你具有修行的能力、已经遇上了上师并已经接受了他的指导,难道你愿意让那解脱的田地荒芜吗?

绝大多数人都憧憬着未来,并制定了许多计划,但是他们的计划都仅仅涉及到此生短暂的岁月。这是目光短浅的表现,因为我们以后的生生世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死亡只不过是我们不得不独自跨过的门槛,这时能帮助我们的只有对上师和三宝的诚信和对自己修行的自信。亲朋好友、权势财富及其他任何我们平时习惯依赖的一切届时将无影无踪。因此如果你现在将生命浪费在各种无休止的琐事上,当死亡来临之时,你一定会因悔恨而哭泣,并饱尝焦虑的折磨,如同刚被关进监狱、正焦急等待处罚的窃贼。正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齐拉瓦岗波多杰所说的那样:

有幸获得人身并拥有自由通常被认为十分宝贵,

但当我看到象你这样的人时却一点也不觉得其宝贵。

一个人可能会发现自己无吃、无穿、无房住,但如果其心中充满了对上师和三宝的诚信,则此人无论生时或死时心中都将充满喜悦和信心。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佛陀初转法轮时所宣说的四圣谛,相当于三乘中的小乘。这一教法指出了轮回的种种过患,以激发我们对五浊恶世的厌离心。此解脱轮回的决心是所有佛法修持的基础。第二部分将阐述对治轮回的方法:大乘的见、修、行。

第二部分:大乘之见、修、行

三乘道

第一部分概述了初级之道--小乘,旨在使我们发现身处轮回、尤其是在五浊恶世的处境,从而生起厌离心。第二部分则继续开示对治此处境的方法,即如来大乘教法的见、修、行。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介于小乘与密乘之间的显乘,其次是善巧方便的特别修持之道--密乘。

皈依

正如我们所知,轮回即是苦,因此我们决心要摆脱轮回。然而,事实上我们这么做需要帮助,求助于一位完全脱离轮回的大觉者的帮助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这就是为什么巴珠仁波切向大悲之佛观世音祈请:

(22)

啊!伟大的观世音菩萨,我的根本上师,

您是大慈大悲的源泉。

您是我唯一的护佑者!

您声音的本质-六字大明咒,是无上的佛法。

从现在起,您是我唯一的皈依处。

观世音菩萨是彻底觉悟的佛陀,他为了利益众生而化现为菩萨。一切佛都具有同一本质,他们大悲心的表现形式就是观世音菩萨。作为诸佛大悲化现的观世音同时是诸佛菩萨的根源,因为大悲是觉悟的根本。作为菩萨,观世音本身即慈悲的象征,观世音即是佛,观世音即是法,观世音即是僧,观世音即是上师,观世音即是本尊,观世音即是空行;观世音即是法身,观世音即是报身,观世音即是化身;观世音即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即是莲花生大士,观世音即是度母。更重要的是,观世音即是我们的根本上师。如同一桥跨越众多溪流一样,观世音菩萨是诸佛的总合。获得了观世音的加持即获得了诸佛的加持,理解了观世音的本质即理解了诸佛的本质。

在这黑暗的时代,观世音菩萨曾以莲花生大士的形象化现于人间。莲花生大士的智慧、慈悲与神力比其它任何佛都要迅猛有力。因为他是特别为了利益这个时代的众生,为了那些热切祈请者而化现的。观世音菩萨化现为各种形式:国王、精神导师、普通男女、野生动物,甚至山峦、树木、桥梁,总之是应以何身而度即以何身而度。甚至在炎热天气中一阵凉爽的微风、病痛者片刻的安宁都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显现。

同样,观世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哄(OM MANI PADME HUM) 是诸佛的智悲在声音上的显现。它包含了佛法中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在各种咒,如明咒(Awareness Mantras)、陀罗尼咒、密咒中,没有比观世音的六字大明咒更殊胜的了。持诵此咒(通常称为摩尼)的巨大益处如同如意宝珠般能满一切心愿,这在显密经典中都多次反复详述过。据说持诵一遍摩尼等于持诵了整个十二部正法。持诵六字大明咒可圆满六波罗蜜,并关闭一切转生六道轮回之门,这是一种简便易懂并易接受的修行方法,同时它又涵盖了佛法的本质。无论快乐还是不幸如果你都能依止这如意宝珠,观世音菩萨便总是与你同在,你对他的虔诚将越来越不费力的从你的心中生起,使你自动地走上大乘之路。

据《大乘庄严宝王经》(Karandavyuha-Sutra)所述,如果持诵一亿遍六字大明咒,你体内所有的微生物都将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当你死后,若有人吸入从你遗体燃烧时冒出的烟,他都能免堕恶道。甚至单个的咒音-嗡(OM)嘛(MA)或呢(NI)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加持与解脱之力。佛具有超人的能力,据说他能准确地知道一场持续十二年之久的暴风雨中会落下多少雨滴,但他并不能完全描述出持诵一遍摩尼所具有的功德。即使把世间所有的森林都做成纸张,也不足以写下其如海般功德之一滴。

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摆脱死亡,但观世音菩萨那温暖的慈悲之光可彻底驱散人们对死神的恐惧,这即是“无欺的皈依处”。为使众生彻底摆脱轮回,观世音菩萨时刻准备着利益有情,甚至连最细微的动作-手的姿势、闪动的双目,都深具解脱之力。当我们持诵六字大明咒向观世音菩萨祈请时,我们决不要以为他在离我们那么远的佛土而听不到我们的心声,观世音菩萨总是出现在虔信者面前。虽然我们自身的业障阻止我们到布达拉山与其对面相见,但实际上,他深具大悲从不舍弃任何一位众生,他不断的化现出各种形象以求最有效地利益众生,尤其以伟大的精神导师的形象出现。因此,我们应该明白对根本上师的信心就是对观世音菩萨这位为众生显示解脱之路的伟大护佑者不可动摇的信心。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甘露平等无私地洒向每一位众生,但是信心枯竭的种子是不能结出幸福之果的。缺乏信心如同把自己关在暗室一般,它将使你远离加持之光。然而如果你有信心,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便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

伟大的佛法广博精深不可思议,获得这无垢的智慧确实是稀有难得,但这并不够,我们还应通过运用此教法实际修行,使之与我们的心相结合,从而获得内心的觉悟。我们所获得的任何知识都是理论上的,若不依法而修,只会增长我执。

我们已经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听闻了许多教法,若不实际修行,则对我们真正的转变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将医生的处方置之枕边并不能治愈病苦。因此,把你的意识转向内心,深思法义直至它充满你的身心。

因此巴珠仁波切如是说:

(23)

我所知道的一切佛法都仅停留于理论,

现在它对我没有任何用处;

我为今生今世所做的一切,

如今对我没有一点益处;

过去我所想的一切都只是妄想,

而今对我毫无用处。

真正有益的事便是持诵六字大明咒。

就象波浪一样,世间的一切活动一个接一个无尽的延续下去,到头来只是两手空空。我们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念头,一个念头又引出更多的念头,这些念头只是增加我们的混乱与不快而已。难道还有比深思法义精髓和持诵六字大明咒更为殊胜的吗?

如我们所知,我们陷入业习的沼泽,被愤怒所驱使,我们既没有足够的自由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救轮回中的众生,我们必须寻求帮助,唯有寻求观世音菩萨无穷无尽的帮助。

(24)

从不间断地、永久地皈依三宝,

三宝的本质即观世音菩萨,

怀着对他无上智慧不可动摇的虔信,

持诵六字大明咒。

依靠梵天(婆罗门)或帝释(因陀罗)对我们并不能有真正的帮助,因为他们自己还陷入轮回的网中不能自拔。世间有权力和影响的人或亲朋好友,也只能给我们带来最有限的保护。山峦、星宿或其它任何自然现象并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全,这些都不是最终的皈依处。如果你被关在监狱里希望得到释放,你一定希望有能力解救你出去的人来帮助你而不是监狱里的其它犯人。

为了能使我们从轮回的漩涡中解脱出来,我们必须寻求已经摆脱了轮回的圣者的帮助。这是唯一的皈依处,它使我们摆脱轮回并获得完全的觉悟,拥有无限的慈悲,去利益一切需要帮助的众生,引导他们走向三宝这一觉悟之路。

三宝即佛、法、僧。佛是老师,显现四身五智。法是道路,转变及觉悟的方法。僧是修行路上的同伴,他们懂得法义并最终得以解脱。通过对三宝的虔信和供养,我们将逐渐意识到它们不是三个独立分开的实体,而是观世音菩萨的身、语、意,是佛的大慈悲。观世音的意是佛,观世音的语是法,观世音的身是僧。尽管目前我们还不能亲见观世音菩萨,但我们应该知道他所具有的无量功德就如显密经典所描述的那样。我们也应该牢记观世音与指导我们无上法义的上师密不可分,因此应怀着对他大悲的无比感恩深深地向他祈请并持诵六字大明咒。毫无疑问,我们所有的业障及不良情绪都能清除掉。我们真正在观世音的佛土上听闻他转大乘法轮的时刻即将来临。

皈依是通往佛法之门,它是所有三乘和修行所依赖的共同基础。皈依依人们对轮回所持的态度不同而异。对轮回之苦产生恐惧而为自己皈依是下士的发愿。最崇高的愿望是为解救一切众生摆脱轮回并最终走向觉悟而皈依。这样的皈依便是大乘发心。

若欲实现真正的皈依,则要培养坚定不移的虔信。虔信是修行的重要基石,它能确保我们接受诸佛的加持。没有虔信而期望获得觉悟如同南辕北辙般愚蠢。

信心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明确的信心(Clear Faith)、渴求的信心(Longing Faith)、坚定的信心(Confident Faith)和不退转的信心(Irreversible Faith)。当你一认识到佛、观世音菩萨和你的上师所具有的奇妙的、惊人的特性时,你的心中便充满了清楚的喜悦,这就是明确的信心。当这明确的信心激励你为自己和无量众生去获得观世音的圆满特性时,便称为渴求的信心。当你知道观世音的全部特性就如佛陀自己在教法中所描述的那样,坚定的信心便产生了。最后,这一信心已成为你自己极重要的部分,即使牺牲生命也决不放弃它时,便成为不退转的信心。当你的信心达到此程度时,无论周围环境如何,你都会充满完全的信心,并如是思维:“观世音菩萨啊,您无所不知,无论发生什么,我都完全信赖您的智慧与慈悲。”从那时起,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与指导便总是随你而行。毫无疑问,就是他名字的声音都足以使你免堕恶道。这就是不退转的信心,它是真实皈依的结果。

有这样一句话:“信心是解脱路上最宝贵的车轮。”信心在七种高贵品质中最为重要。阳光同样的洒向大地,但只有通过放大镜才能将干草点燃。同样,观世音的慈悲之光平等地照耀一切众生,但只有准备好信心这一放大镜的行者,才能点燃加持的火焰。

仅仅为了寻求现世的快乐或直到诸佛菩萨治愈了他目前的疾病才去皈依者是目光短浅之辈。我们应该为一切众生直至菩提而皈依。当你带着虔信,以身口意供养观世音菩萨,无论环境的好坏都一样完全地依靠他,你便达到了皈依的最高境界-真正皈依于大乘。

皈依观世音菩萨可分为外、内和秘密皈依几个层次。在外皈依方面,观世音即三宝-佛、法、僧;内皈依方面,观世音即三根本-上师、本尊和空行;从秘密皈依方面看,观世音即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因此皈依决不只是初学者的基础,事实上它包括了整个修行路上直至菩提的所有奥义。虽然有许多程度不同的皈依,但我们可以凭借对上师的虔信持诵六字大明咒,并确信我们的上师与观世音不可分割。这就是皈依三宝的唯一本质。

阿底峡尊者以他无双的智慧与觉悟在印度东西部被尊称为“第二佛”。他在西藏多次教授众生皈依,因此被称为“皈依班智达”。当听到学生这样称呼他时他说:“给予我这个名字是一种荣誉。其实,没有比皈依佛更殊胜的了。”

菩提心

认识到信心和皈依的重要性后,我们现在开始趋入大乘的精髓-菩提心。

(25)

大乘的基础是菩提心,

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路。

永不舍弃菩提心这一崇高之途,

心怀对众生的慈悲,

持诵六字大明咒。

菩提心(梵文Bodhichitta)就是为度众生愿成佛的心愿。它分为胜义(绝对)和世俗(相对)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对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的了悟,只有那些证悟了一切现象本空的圣者才能准确地掌握它。因为行者对此不易透彻理解,我们通常从世俗菩提心的修行开始,这样更容易一些。

世俗菩提心也分为两个方面: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首先是为度众生愿成佛,然后是通过六波罗蜜的修行将度生之愿付诸行动。换句话说就是,愿菩提心是确立目标,而行菩提心是达到目标的行动。大乘的核心是行愿二菩提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一切众生而成佛,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那么如何生起为度众生愿成佛的愿菩提心呢?首先,请观世音菩萨作为你的见证人,见证你为度众生愿成佛的决心。然后,尽力克服那种只愿帮助与你亲近的人而抛弃不喜欢的人的错误观念。克服这种错误观念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不要忘记,无量劫来每个众生都毫无例外地曾经是你的父母,你的这些宿世父母,甚至连最小的昆虫都唯求快乐不愿受苦,但他们不知道恶业导致痛苦,善业带来幸福。当你想到那些陷入无助的痛苦中的宿世父母就象盲人迷失在广阔的沙漠中一样,慈悲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为了进一步培养我们的悲心,观想你自己进入地狱,以下景象突然间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父母落入死神手中,死神及其朋党残酷地鞭打他们,用锐利的武器刺伤他们,用熔化的铜汁烧灼他们,用烧红的铁板压榨他们。看见他们受到可怕的折磨,你会产生一股不可抗拒的慈悲,迫不急待地要立即将他们解救出来。当这种强烈的悲心清楚地生起时,思考片刻。你挚爱的父母仅仅是无量众生中的两个而已。为什么其他众生不应得到你慈悲的呵护与关照呢?事实上那没有真正的理由。逐步地试着拓宽你的悲心。首先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和亲人,然后是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以致整个国家、整个世界,最后是轮回于三界中的无量众生。你的悲心只有达到如此广大时才能称为真正的大悲心。

一切众生都同样希望幸福不愿受苦。我们自己与其他众生最大的区别在于数量上,是一个“我”与数不尽的众生的区别。因此,我的快乐和痛苦与无量众生的快乐和痛苦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众生快乐与否。这是菩提心的基础。我们应愿众生比我们更快乐,我们尤其应该希望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以及敌人快乐幸福,否则,悲心又有什么用处呢?

对一切众生心怀慈悲是修行的开始,然后你必须把你的愿望转化为行动。阿底峡大师如是说:“只有愿望才有价值。” 如果你的心总是充满了利益众生之想,那么无论你的行为是多么留于表面,行菩提心也会自动生起。如果你能保持菩提心,你不仅永远不会迷失方向,而且沿着这条路一定会取得进步。当你的身口意完全充满着利益有情的愿望,当你的目的是为众生及自己而圆满菩提,那么即使是微小的行为,持诵一遍摩尼或一个礼拜,都将迅速无误地实现你的目标。

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的本质,是六波罗蜜的密咒形式。当你持诵此咒时,六波罗蜜便自动生起,行菩提心即已具足。

据说那些处于轮回苦狱中的众生一旦发了菩提心,佛即将其视为自己的孩子,并且受到人天的赞叹,他们整个生命也就有了新的意义 。这是如宝的菩提心的无穷力量。菩提心,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髓,同时对初学者来说,它又是这么简单易懂便于修行。

胜义菩提心是空性和自然流露的大悲的统一,它是无修饰的自然状态,超越一切概念和知识的限制。从胜义菩提心中,无缘大悲自然升起,去利益一切有情。

当你的修行取得进步时,胜义、世俗二菩提心即相互加强。即使对胜义菩提心瞬间的了悟都会给你在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上带来正知见。同时,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也将拓展你对胜义菩提心的领悟。

忏悔

菩提心已生起后,我们需要清除通往圆满觉悟之路上可能妨碍我们进步的一切障碍。

(26)

无始劫来流落于轮回之中,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并将导致进一步的沦落,

从内心深处承认并忏悔一切过错,

具足四力,持诵六字大明咒。

过去、今世,我们已经无数次的伤害过其它众生,我们说谎、欺骗、偷盗,毁坏他们,攻击杀害他们,做了种种恶事,这些累积的恶业使我们沉沦于轮回之中,这是妨碍我们进步的主要障碍。有两种障碍-烦恼障和所知障阻碍了我们对佛性的体验。

然而我们的处境并非完全无助,正如甘丹派上师所说:“恶业的唯一好处是可以被忏悔掉。”恶业亦是合和相,因此它们同样无常。所以佛说:“没有什么严重的错误不能通过四力忏悔掉。”

四力指忏悔业障的四种方便。第一种力是依止力。依止力指我们所依止的人或佛菩萨,我们在他们面前承认并忏悔我们的恶业,因而他们就成为我们忏悔的依止。在这里,我们以观世音为依止,他代表佛与菩萨的智慧。在其它修法中,还可以是金刚萨哆、三十五佛、毗卢遮那佛。仅仅是他们名字的声音就足以使我们摆脱三恶道。许多菩萨都有这种能力,所有这一切圣者都是观世音的显现,他是一切依止的精髓。

第二种力是忏悔力。当我们认识到至今我们在轮回中不断转生所经历的所有痛苦都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恶业(五无间业、十恶行、违背三乘誓言)造成时,悔恨之心便会自然生起。我们已经转生无数次,如果把转生为昆虫的尸骨堆积一处则比须弥山还高。如果将过去世因悲哀、痛苦而流出的泪水汇集起来,要比世上任何一个海洋还要深广。许多其它类似的比喻在《正法念处经》(Sublime Dharma of Clear Recollection)中也可以找到。轮回中的一切痛苦纯粹是由于你自己的恶业所致,比如撒谎、杀戮,只要尚未意识到恶行带给你的后果,你就如疯人一般。但是,一旦你清楚地知道是你的恶行使自己永无间断地流转于轮回之中,你一定会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恶行感到深深的忏悔,完全失去再造恶业的动力。带着强烈的、诚挚的悔恨,你应无所保留地忏悔你所做的一切恶行。

然而悔恨本身还不够,过去的恶行必须清除。这就要依靠第三种力-对治力。身语意所做的所有恶行必须以善的身语意来对治,并将此融入修行中。身体礼佛、绕塔,为众生和圣法服务;语持六字大明咒;意思维,如果没有观世音的慈悲,你将于轮回中越陷越深,怀着巨大的虔敬心专一地祈请观世音菩萨清除你的业障和恶行。观想:为回答你的祈请,智慧的甘露自观世音的体内流出,通过你头顶的宝冠流向你及一切众生,充满了你与众生的身体,彻底的洗清一切障碍及恶行,直至丝毫不剩。你的身体变得极为纯净,就如水晶一般清澈透明。观世音喜悦地微笑着说:“高贵的佛子,你所有的恶业都被清除了!”并化光融入你。感觉观世音的心与你的心合而为一,将此明空状态保持一段时间,超越一切概念。

第四种力是誓愿力,即具有即使牺牲生命也绝不再做恶行的坚定不移的决心。直到现在你可能还不明白为什么恶行导致痛苦,但从现在开始你没有理由不去改变自己。认为恶行这么容易被忏悔而觉得作恶也无妨,这种观点极为错误。你要从内心深处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永不做任何与佛法相矛盾的事情。这需要长时间的专注与勤奋。第四种力也包括决定将你的身口意忏净得如观世音一样。当你持诵六字大明咒时,你的恶行和障碍将消失怠尽,所有本具的佛性将开始闪现,就象太阳露出云层一样。

供养

(27)

心,执着于自我,攀缘一切-这就是导致轮回的因。

因此,供养涅盘中的圣者并布施轮回中的众生,

给予他们一切-身体、财产、美德,并将功德回向一切众生。

将执着远远地抛弃,持诵六字大明咒。

通过忏悔,你已经清除了通往觉悟之路的障碍,但是为了确保沿此路继续下去,现在你还必须积聚必要的资粮,即福德和智慧。积攒福德,通过高尚的行为与供养将获得殊胜的色身;积聚智慧资粮,在修行一切善法时远离法执,将获得殊胜的法身。二资粮的积累应通过利他的行愿来完成。

我们要明白至关重要的一点,认为“我”是真实存在的而产生执着是堕入三界的根本原因。一旦我执生根发芽,我们便开始执着于“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名字、“我的”财产、“我的”家庭等等。这些想法使我们渴望快乐,憎恨痛苦。其结果使我们无止境的交替于喜乐与厌恶之中,这些潜在的冲动导致矛盾的情感无间断地扰乱我们的心灵。

在无量的过去生中,我们曾拥有大量的财富,但我们如此惧怕失去或用尽它们,心怀吝啬,既未供养三宝也未布施与人。甚至于有些很富有的人却小气得穿着破烂的衣衫,食用最差的食物,这表明他们对无常是多么无知。不可避免的死亡来临时,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将全部失去,他们不仅不能带走财富,在他们转生之地甚至会多年听不到“食物”和“水”的名字。虽然你的财产如梦,比海市蜃楼并不真实多少,但是供养观世音菩萨和三宝将积聚如梦的功德,借此将把你引入如梦的快乐、长寿和成功,最终引向解脱。为了积聚真正的功德,心怀虔敬,戒除傲慢,奉献你的一切去供养吧。

除财产外,我们最珍视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了。我们几乎不能忍受一点刺痛,不能忍受一个小火星的烧灼。为了转变对自身的舒适感和财产的执着,将你的身体供养给佛陀,把你所有的财产供养给诸佛菩萨,这才是使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此外,凭借观想,将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精美的鲜花、清凉的花园和森林、最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芬芳、美味的饮食、最珍贵精巧的珠宝供养诸佛。一切供养中,宇宙曼达供养是最殊胜的供养:须弥山、四大部洲、珠宝山、如意宝树等等的供养。总之,整个法界充满了天人的无尽财富,以此供养安住涅盘中的佛陀与菩萨以及陷于六道轮回中的一切众生。

除了这些供养外,在显密经典中还有另外一种进一步对治我执这轮回之根的方法。在这一深奥的修习中,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甘露供养给四种宾客。首先是最值得尊敬和供养的三宝,第二是值得供养的护法,第三是需要慈悲救度的六道众生。观想你所供养的甘露化为解除他们痛苦的任何有用之物,使饥饿者获得食物,使病苦者获得良药,使寒冷者获得衣服,令无家者拥有房屋。第四是那些今生和往世你曾对他们欠下业债的众生,这些业债使他们制造种种障碍和混乱,妨碍你的修行。通过供养他们最迫切需要之物,尝还你所欠下的业债。

持诵六字大明咒也可看作是对三宝和众生的供养,它能给众生带来无尽的利益,即使是最残忍、最傲慢的众生和对法完全缺乏信心的众生,也能被此密咒制服并从中得到帮助,因为它是菩提心的源泉。它那大悲的无穷神力在与强权和暴力的较量中永远是胜利者。

通过这些布施及利他修习,你自会摆脱我执这一轮回的根本。布施众生并培植慈悲心将能使你抛弃一切系缚,这是无上的供养,是具足真正的布施波罗蜜。因为普通的布施在此已升华为智慧与慈悲。

以下的故事就是无上布施的最好例证:

从前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他以大慈悲而享有盛名。他在王宫最高处的一个房间里日复一日地修习慈悲。他深具悲心,无论多么困难,都坚持在其王国内任何人都不许杀生。一日清晨,一只鸽子从开启的窗户飞进王宫,一头撞在国王的腿上,它呼吸急促,惊恐不安。片刻间,一只搜寻猎物的鹰闯入王宫,落在国王的身边对国王说:“这只鸽子是我的。我和我那些饥饿的孩子们都需要它的肉来充饥。”

国王暗自寻思:“我不能把鸽子给这位鹰妈妈,但又找不到其它的肉给她吃。可是,如果这样,这只鹰和她的孩子们就会饿死。”正在进退两难时,国王灵机一动,他决定将自己的部分身体供给鹰和她的孩子们食用。

“你需要多少肉吃?”国王问那只鹰。

鹰回答说:“我需要和我身体同样重的肉。”

国王拿来一个天平,把鹰放在天平的一边,然后他用一把锋利的刀割下自己右腿上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边,可是天平连动都不动。他又把左腿上的肉割下来,天平还是纹丝不动,后来,他把身体上的肉都割下来堆在一起放到天平上,和最初一样,天平仍然一动不动。最后,他干脆自己坐在天平上,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供养给她们。就在这一刻,两位来检验国王悲心而化现为鸽子和鹰的天神恢复了原形,他们说:“你的的确确是一位最具悲心的人。”此时,国王的伤口奇迹般的愈合了。他就是后来的释迦牟尼佛。

现在,我们没有能力象伟大的菩萨那样供养我们自己的头颅、肢体和血肉。实际上,以我们目前的程度,试图如此供养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应从精神上供养我们的身体开始。通过此种修行及其它一切供养,你的执着会逐渐减少,你的思想会变得越来越崇高与广大。最终,你会明白“我”的自性本空;以最圆满的方式供养所有的一切,你将积聚圆满的智慧资粮-认识到一切现象的空性。

上师瑜伽

现在,我们终于走上了最根本的道路-上师瑜伽的修行。籍此,智慧将自然地在我们心中生起。

(28)

尊贵的上师具足诸佛的本质,

在一切佛中他最为慈悲。

将上师看作与观世音密不可分,

怀着强烈的虔诚,持诵六字大明咒。

你的根本上师所具有的品质和能力与过去诸佛无二无别,他对你显示的慈悲甚至更为广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正是他已准备好为你指明解脱之路。怀着对这无比悲心的深深感恩,你应该象尊敬诸佛一样永远尊敬你的精神导师。

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是依止一位精神导师而获得或将要获得成就的。诸法中最深奥的大手印和大圆满的成就是通过虔敬而不是通过智力的造作而实现的。带着不可动摇、一心一意的虔敬,将上师看作与佛无二,并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圆满无误的,那么,他的加持,即诸佛的智慧,便会毫无阻隔地充满你的身心。按照他的指导去修行,一切疑云将消失殆尽,他那慈悲之光将照耀着你,给你带来温馨与幸福。

转轮圣王这位传说中的天王,依其法轮之力来统治四大部洲。无论他走到哪里,那只奇妙的法轮总是陪伴着他。同样,如果你对上师时刻怀着虔敬心,它将毫不费力地把你引向解脱。正如伟大的佛陀所说:“我永远与那些虔敬者在一起。”如同明月在清澈宁静的湖面的映象显得更加鲜明,因此,如你具足强烈的、清晰的信心,上师的加持便以最快捷的方式充满你的身心。

正是通过上师的加持,行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圆满的觉悟。正如密典所云:

上师即是佛,上师即是法,上师即是僧;

上师是诸佛智慧的显现。

带着这种信念,将上师看作是观世音菩萨,并向他祈请。上师的功德还被描述如下:

上师的意即不变的法身,

上师的语即不灭的报身,

上师的身即具足慈悲的化身,

向具足四身的上师祈请吧!

向与观世音菩萨密不可分的上师祈请是上师瑜伽的精髓。上师瑜伽的本意是“与上师的本质相结合”。使你的心与上师的心合二为一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奥的修法,即通往觉悟的最短路径,它是一切修法生命力的体现,并具足一切修法的功德。过去一切菩萨无一不是依止一位精神导师才生起菩提心并圆满菩提的。比如常啼菩萨,他曾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血肉供养他的上师,唯求能被上师摄受。还有善财童子,他曾向一百四十三位上师求学。

因此,于一切时一切处自你内心最深处向你的上师祈请最为重要。当你坐着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头顶,并向他祈请;当你行走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右肩,并想着自己在绕他而行;当你进食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喉中,并将食物变成纯净的甘露供养给上师;当你困倦欲睡时,观想上师在你的心中,坐在四瓣的红莲上,放出的光芒充满整个宇宙。观想你所体验过的一切快乐、世间一切美好的景观及美妙的音声无限增加以致充满法界,然后全部供养给你的上师。当你周围的环境舒适惬意、事事顺心时,要想到这一切都是上师的慈悲所赐,毫无执着地去接受如梦如幻的顺境。当你被病苦、悲伤或其它逆境所困时,要想到这也是上师的慈悲,因为通过这些使你有机会得以清除过去的恶行及业债,并发愿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使众生免受折磨。

如果你能把魔鬼看作是观世音菩萨,这将去除你对恶业实体的执着,而且恶业亦将不会再妨碍你的生活、阻碍你的修行。当电闪石崩、野兽威胁时,如果你的内心时刻忆念着观世音菩萨,并全身心地依止他,你便无所畏惧。临命终时,若你一心只想着观世音菩萨,你对中阴的恐惧便荡然无存。但是,如果你被恐惧所驱使,在逃脱与躲避中徘徊,你将终生痛苦,当死神来临时,亦不能战胜对虚幻中阴的恐惧。

显密经典的一切高深修法,可以浓缩为对上师的虔诚和奉献,而这一切都包含在持诵六字大明咒的修行中。请记住,对上师的虔敬和奉献是获得成就的源泉,它是上师瑜伽的精髓。上师瑜伽即是使你的心与观世音菩萨的心相融,这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奥的修法,去持诵六字大明咒。

下一篇:彻悟大师遗集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