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2022-05-10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首页>>佛学书库>>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云庵克文禅师语录

嗣法 福深 录

  云庵真净禅师语录叙。

真净和尚语录。板留玉几。学者艰得。每得之。遂失之。衲子酷爱之故也。半山古潭和尚。重镂板印行。以其乃舒王建寺。请开山之祖也。虽然。关西子没头脑一著子。决定不在此录中。览者宜具眼始得。

     丙子正月钟山比丘守忠拜书。

 云庵真净禅师语录目录。

序文(僧守忠 苏辙)。目录(请疏附)。

 卷第一。

住筠州圣寿语录。

住洞山语录上。

 卷第二。

住洞山语录下。

住金陵报宁语录。

 卷第三。

住庐山归宗语录。

住宝峰禅院语录上。

 卷第四。

住宝峰禅院语录下。

偈颂上。

 卷第五。

偈颂中。

 卷第六。

偈颂下。

 附录。

 大丞相请疏。

伏以。肇置仁祠。永延睿算。归诚善导。开迹胜缘。文公长老。独受正传。历排戏论。求心之所祈向。发趣之所追宗。俯惟。慈哀愍徇勤企。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日。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守司空上柱国荆国公食邑九千五百户实封三千户王安石硫。

 判府左丞请疏。

伏以。施绿野之林园。蔚然华构。立青莲之场地。宠以嘉名。申祝寿祺。推明美报。必资达识。为觉迷情。

文公长老。夙悟真乘。久临清众。若心数法。非外假于虚名。由闻思修。可内观于实相。举扬密义。和会胜缘。谨疏。

         元丰八年三月日。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知江宁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江南东路兵马铃辖上护军魏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实封四百户王安礼疏。

 附录。

 云庵真净和尚行状

 门人高安释德洪撰。

师。讳克文。黄龙南禅师之的嗣。陕府阌乡郑氏子。生而颖异。在龆龀中。气宇如神人。与群儿戏。辄相问答。语言奇怪。闻者骇愕不能晓。则复轩渠笑悦而去。奕世缙绅。既长。喜观书。不由师训。自然通晓。事后母至孝。母嚚。数困辱之。亲旧不忍视其苦。使游学四方。旅次复州。北塔寺长老归秀。道价方重于时。词辩无碍。因侧聆坐下。感悟流涕。愿毁衣冠为门弟子。秀笑曰。君妙年书生。政当嗟手取高第荣亲。乃欲委迹寂寞。岂亦计之未熟耶。对曰。心空及第。岂止荣亲。又将济之。委迹寂寞。非所同也。秀奇其志而纳之。服勤五年如一日。年二十五岁。试所习为僧。明年受具足戒。即游京洛。翱翔讲肆。贤首慈恩。性相二宗。凡大经论。咸造其微。解帙捉麈。词音朗润。谈辩如云。学者依以扬声。燕居龙门山。偶经行殿庑间。见塑比丘像。蒙首瞑目。若在定者。忽自失。谓同学者曰。我所负者。如导子画人物。虽曰妙尽。终非活者。既焚其疏义。包腰而南。平易艰险。安乐劳苦。诸方大道场。多所经历。自重其木。以求师为难。尝至云居。谒舜老夫。机语不契。不宿而去。又至德山应禅师。方夜参。雌黄先达。有六祖不乃云门之语。失笑。黎明发去。闻云峰悦禅师之风。兼程而往。至湘乡。悦已化去。叹曰。既无其人。吾何适而不可。山川虽佳。未暇游也。因此行寓居大沩。夜闻僧诵云门语曰。佛法如水中月。是否。云清波无透路。豁然心开。时。南禅师。已居积翠。径造其庐。南曰。从什么处来。曰沩山。南曰。恰值老僧不在。曰未审。向什么处去也。南曰。天台普请。南岳云游。曰若然者。亦得自在去也。南曰。脚下鞋。是甚处得来。曰庐山七百钱唱得。南曰。何曾得自在。师指曰。何曾不自在耶。南公大骇。参依久之。辞去。至西山。翠岩长老顺公。与之夜语。自失曰。起临济者子也。厚自爱。而师亦神思豁然。德其赏音。及南公居黄龙。复往省觐。南公尝谓师曰。适令侍者卷帘。问渠。卷起帘时如何。曰照见天下。放下帘时如何。曰水泄不通。不卷不放时如何。侍者无语。汝作么生。师曰。和尚替侍者。下涅槃堂始得。南厉语曰。关西人真无头脑。乃顾旁僧。师指之曰。只这僧。也未梦见在。南公笑而已。隆庆闲禅师。与师友善。方掌客。闲问曰。文首座。何如在黄檗时。南公曰。渠在黄檗时。用钱如粪土。今如数世富人。一钱不虚用。自是。为同时饱参者所服。南公入灭。学者归之如云。所至成丛林。熙宁五年。住筠州大愚。众以师有道行。奔随而至。太守钱公弋来游。怪禅者骤多。即其室。未有以奇之。翌日命斋。师方趋就席。有犬逸出屏帷间。师少避之。钱公嘲之曰。禅者固能伏虎。反畏犬耶。师应声曰。易伏隈岩虎。难降护宅龙。钱公大喜。愿日间道。乃虚圣寿寺。命师居之。师方饭于州民陈氏家。使符至。遁去。钱公系同席数十人。将僧吏求必得之而后已。有见于新丰山寺者。即奔往。陈氏因叩首泣下曰。师不往。吾党受苦矣。师曰。以我故。累君辈如此。因受之。遂阐法焉。未几。移居洞山普和禅院。元丰之末。思为东吴山水之游。舍其居。扁舟东下。至钟山。谒丞相舒王。王素知其名。阅谒喜甚。留宿定林庵。时。公方病起。乐闻空宗。恨识师之晚。谓师曰。诸经。皆首标时处。圆觉经独不然。何也。师曰。顿乘所谈。直示众生。日用现前。不属今古。只今老僧与相公。同入大光明藏。游戏三昧。互为宾主。非关时处。又曰。经云。一切众生。皆证圆觉。而圭峰。易证为具。谓译者之讹。其义如何。师曰。圆觉如可改。则维摩亦可改也。维摩岂不曰。亦不灭受而取证。夫不灭受蕴而取证。与皆证圆觉之义同。盖众生现行无明。即是如来根本大智。圭峰之言非是。公大悦。因舍第为寺。以延师。为开山第一祖。又以神宗皇帝问安。汤药之赐崇成之。是谓报宁。岁度僧。买庄土。以供学者。而自撰请疏。有独受正传力排戏论之句者。叙师语也。又以其名请于朝。赐紫方袍。号真净大师。金陵江淮。大会学者。至如稻麻粟苇。寺以新革室宇不能容。士大夫经游无虚日。师未及嗽盥。而户外之屦满矣。殆不堪劳。于是。浩然思还高安。即日渡江。丞相留之不可遂。卜老于九峰之下。作投老庵。绍圣之初。御史黄公庆基。出守南康。虚归宗之席。以迎师。师曰。今老病如此。岂宜复刺首迎送。为我谢黄公。乞死于此。其徒哀告曰。山穷食寡。学者益众。师德腊虽高。而精神康强。康山。自总祐二大士之后。丛林如死灰。愿不忘祖宗。赴舆情之望。不得已乃行。先是。黄公。尝望见师于丞相广坐中。师既去。丞相语公曰。吾阅僧多矣。未有如此老者。故。公尽礼力致之。庐山诸刹。素以奢侈相矜。居者安软暖。师率以枯淡。学者困于语言。醉于平实。师纵以无碍辩才。呵其偏见。未期年。翕然成风。三年。今丞相张公商英。出镇洪府。道由归宗。见师于净名庵。明年迎居石门。崇宁元年十月示疾。十六日中夜。沐浴更衣趺坐。众请说法。师笑曰。今年七十八。四大相离别。火风既分散。临行休更说。遗戒弟子。皆宗门大事。不及其私。言卒而殁。寿七十八。[廿/(月+曷)]五十二。茶毗之日。五色成焰。白光上腾。烟所及处。舍利分布。道俗千余人皆得之。余者尚不可胜数。塔于独秀峰之下。师纯诚慈爱。出于天性。气韵迈往。超然奇逸。见人无亲疏贵贱。温颜软语。礼敬如一。主持丛林。法度甚严。有犯令者。必罚无赦。以故五坐道埸。为诸方所法。得游戏三昧。有乐说之辩。词锋智刃。斫伐邪林。如堕云崩石。开发正见。光明显露。如青天白日。人人自以谓臻奥。至于入室投机。则如铜崖铁壁。不可攀缘。性喜施。随有随与。杖笠之外。不置一钱。行道说法。五十余年。布衣坏衲。翛然自守。于江西有大缘。民信其化。家家绘其像。饮食必祠。嗣法弟子。自黄檗道全。兜率从悦而下十人余。此其平生大概也。至其道之精微。皆非笔墨可能形容。窃尝论之。其弃儒冠而入道。类丹霞。奔经论之学而颖悟。类南泉。寻师之艰苦。凛然不衰。类雪峰。说法纵横。融通宗教。类大珠。至于光明伟杰。荷担宗教。类百丈。此非某之言。丛林学者之言也。呜呼兼古宗师之美。而全有之。可谓集厥大成。光于佛祖者欤。崇宁二年十月十五日。门人某。谨伏。

 祭云庵和尚文。

我生九岁。则知有师。寤寐悦慕。想见形仪。识师新丰。等父母慈。欣然摩顶。使执军持。长游大梁。剃发而归。省于九峰。凛然德威。霜雪雨露。物以茂滋。师成就我。妙如四时。紫霄之下。泐水之湄。前后七年。龙起云随。今古一律。床毁陷挤。爱怜收拾。终不弃遗。我昔出山。师则有辞。子幼英发。终必有为。顾吾老矣。见子无期。指其二子。藉汝教之。谴呵皆可。不可相离。德音在耳。星霜八移。师成新塔。我亦陈襄。昔师既化。品坐对啼。佥遗本明。远乞铭诗。事济而还。僵仆于地。山川隔阻。久绝音题。独携希祖。千里来辞。一酬夙心。死无憾悲。师之平生。累德巍巍。必兴其后。在我无疑。敢不激励。上答恩私。

 重修云庵塔。

蛙朝迁而莫还。弗忘其本。乌羽成而反哺。盖知其恩。何含齿戴发之可观。曾哺乌田蛙之不若。唯云庵之居庑。棋布名山。而卵塔之已颓。陵夷苍野。室有朽贯。廪有陈红。闻之而弗完。已喧余论。欲就而中辍。要亦非人。

 云庵真赞。

云庵出黄龙之门。为临济九世之孙。种性殊胜。契悟广大。指示心要。辩如曹溪。决择教乘。论如枣柏。作为偈句。词如志公。履践明验。精如永嘉。退居云庵时。已七十余。幻灭都尽。慧光浑圆。可以想见其遗风余烈。门人德洪。谨拜手稽首。为之赞曰。

于是住境  见与见缘  如梦能所  如蜜中边

唯具正眼  入此三昧  如妙莲华  出缘生海

祖师活意  如来密机  成就众住  如鶤鹘飞

使其自化  不由他悟  秀出丛林  光于佛祖

趍灭陕右  诞生江南  暗中五色  天下云庵。

 题云庵手帖。三首。

南禅师。学鲁公字[寔-是+最]工。当时归南公者。无不学之。然无出云庵之右者。昭默老人。尝与德洪。共观此书。叹慕之不已。以谓不减杨少师一道人。其珍之。崇宁五年十月十八日。门人某题。

云庵和尚。与檀越帖一纸。伏读如受训词。丛林荒寒。无复平日。此老知不复见。况笔画语言乎。门人某。流涕谨书。

右云庵寄张惠渊偈一首。惠渊。予不见二十年。闻其精进日新。真能遵受云庵之言者也。诚上人来自宣梵问其师。洎惠渊健否。偶记前偈。遂书以授诚。使归举似惠渊。较当日之本异同也。某书。

 跋山谷云庵赞。

云庵住庐山时。山谷过焉。相与游鸾溪。坐大石上。擘窠留题。其法喜之游。如黄檗裴公。乃作此赞。后二十余年。得于衡阳毛氏之家。持以还长沙开法。长老觉慈。寔其的孙。时年二十三岁。即以付之临济正脉。使流通不断。乃无所愧。此赞其敬之哉。宣和五年中秋前一日。题。

 云庵生辰。

探手取空劫。瓜分破一尘。洞然无空缺。独立不鲜陈。试问声前见。何如顶后亲。死生浪遮掩。漏泄是今辰。

 七月四日。昼梦云庵和尚教诲。久之而觉。作此示超然。

夏窗午睡谁呼觉。院静惟闻绕砌泉。梦里绪言犹可记。壁间遗象尚依然。衬珠定使拳披见。坐榻当今膝处穿。塔狂层峰衰眼力。何时同汝扫颓砖。

 云庵塔有双桐。作此寄因侄。

十年不归先师塔。闻有双桐护石根。多宝佛应分半座。主林神对现前身。诗成坐对南山祖。写寄山中玉涧因他日就阴当屋。岁时香火愿为邻。

 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

 日本 慧印 校

 洞山大师语录序

东西道邈。二三亲传。传也已渐。真间为伪。当伪之交出时。醇乎真者。独洞祖乎。自厥初诘问无眼耳乎其师。至发迹南泉之供真。异闻无情说眼处。慎柏岩姓名之问。不间云岩雍容影。蹈断过水浪。呵止云居受天供路。终设愚痴斋。明去来之数事。则实为希世之师表矣。其语言章句。散在诸家之篇集。间有集录也非。元文间。玄契老禅勤集号洞山录。以藏梓于白华林。可谓干祖考之蛊哉。然京师之途路万里。为难为乏道之拜请。而去岁庚辰之秋。江都吉祥禅寺之众徒责予复校。亦不忘祖家也。寻请老衲语。乃告曰。戏乎洞祖乎。真矣。邃矣充矣。无偏矣。克中矣。固亦江汉以濯。秋日以晒。唯可以道心见之。不可以人心见之。若至其不可窥之。不可量之。不可移之。而无己独立。则少林之下。实一人而已。赞宁言之。

      宝历十一年辛巳正月谷旦。印指月焚香拜题

下一篇:从药师如来的本愿探讨理想社会的建设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