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往往能处理好两件事,注定是人上人
做人,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往往能处理好两件事,注定是人上人!哪两件事呢?一件是大事,一件是小事,这两件事可以说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事情,处理好这两件事情,做人就没有不成功的,人生也会越来顺。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好这两件事呢?做人,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其处理方式是: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
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想成大事,那对一些小事就不能太计较,甚至是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牵涉到原则和底线问题即可。如果计较小事,那做人的格局就会被琐碎小事所限,落于下乘,很难成大事、立大业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人的格局有限,恰恰是大事糊涂,小事计较,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非要用放大镜去观察,真正是自己给自己找堵,在他们的认知里,似乎社会上的一切都是不能令他满意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尔虞我诈,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而那些做人真正有大格局能够成大事、担大事的人往往能处理好大事和小事,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注定是人上人!
来看一个历史故事:
宋太宗年间,有一位叫吕端的宰相,其人博学多才,颇富名气,不过,因为经历了五代末期的战乱生涯,看惯了太多人间疾苦,所以做人有些“糊涂”,或者说明哲保身,一般的事情他处理起来,都是得过且过,因此被认为是糊涂宰相。不过,宋太宗赵光义慧眼独具,认为吕端小事糊涂、不计较,大事却从不糊涂,所以力排众议,任命吕端为宰相。
此后,赵光义病重,眼看不久于人世,当时的宣政使王继恩担心太子赵恒继位后,会对他们这一党不利,所以,与参知政事李昌龄、都指挥使李继熏等人串通,想要行废立之事,废掉太子改立楚王。
吕端去宫中看望赵光义,发现皇帝已经快不行了,而太子竟然不在旁边,于是怀疑有人故意堵塞信息,担心事情有变,所以,让心腹之人赶快去请太子入宫侍候,暂时不要离宫。
赵光义死后,皇后让王继恩宣召吕端,一起讨论看要立谁为皇帝的大事。吕端这时已经明白事情不妙,所以,就请王继恩一起去书房去拿赵光义临终前赐给他的亲笔遗诏,王继恩平素就瞧不上吕端,认为他是个糊涂宰相,这次也会糊涂应对,麻痹大意之下,哪知是计,一进书房就被吕端果断锁在房中,而吕端自己则飞快来到宫中。
进宫后,皇后对吕端说:“先帝去世,长子继位才合情理,你认为呢?”皇后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立长子赵元佑为帝,而非太子。面对这等大事,吕端当然不会再“糊涂”,立马反对说:“先帝既然已经立了太子,就是不想让元佑继承帝位,先帝刚走,我们怎么能更改圣命呢?”皇后听了无言以对,也只好放弃立长子的想法了。
局势看起来稳定了,但吕端还是不放心,他要做到眼见为实,不容有任何糊涂的地方,太子即位时,吕端并没有在殿下下拜,而是请求将帘子挂起来,自己上殿确认是原先的太子后,接着才走下台阶,率领大臣们高呼万岁。
面对皇权继承的大事,吕端一改以往小事糊涂、不计较的风格,既能在事前明察阴谋,做好防范和准备,又能在事发时果断决策,击破奸主王继恩,事后还能做到眼见为实,不容一丝马虎,不仅明智,也堪称是功夫老到,真正把“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背后正是其做人大格局的体现。
做人,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这不仅是做人的大格局,也是做事的大智慧,若能掌握,注定是人上人;但如果相反的话,“大事糊涂,小事计较”,那就糟糕了,不仅做人的格局有限,做起大事来,也容易彻底搞砸了。
下一篇:什么是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