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简介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译本有三种:一是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六十卷,又称为“旧译《华严》”,或谓《六十华严》。二是唐武周时实叉难陀的译本,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又称为“新译《华严》”,或谓《八十华严》。三、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亦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为《普贤行愿品》,或称为《四十华严》。此三译本中, 以《八十华严》的文义最为通畅,历来流传最广。此经是宣说的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此经与观音信仰相关的部分是《入法界品》,此品叙述了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寻师求法的历程。观音是善财童子所参拜的第二十七位善知识,菩萨为其宣说了大悲行解脱法门。
此节文义有五:第一,确定了观音的道场信仰(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
其次,善财童子拜观音信仰(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
再次,菩萨以方便济生法门(菩萨以善巧方便随所应化以及四摄等法来摄取众生)。
第四,体现了观音救难信仰(菩萨发大宏愿,欲令一切有情众生远离生老病死种种怖畏,复令其发菩提心,成就究竟菩提)。
第五,宣说了称名离怖畏法门(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此五义中,又以第一义观音道场信仰的影响最为深远,文中翔实地叙述了观音道场的方位、道场的景象以及道场的主人、眷属和众生的朝拜等,成为菩萨名山信仰的重要经典依据。
下一篇:这5句话烂在肚子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