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斋净土诗》
《西斋净土诗》(原文全本,整理版)
【作者】:楚石大师
【写在前面】:
偶然读到这部《西斋净土诗》,大喜过望,读来晃如坐在莲花净土之中,闻香风习习,感佛光注照,着实法喜充满。
只是,我从网上找到的这个《西斋净土诗》(全本,原文)的电子版,稍微略有缺憾的是,他没有细分章节段落,满满一大篇,再加上大多数同修们都有的,对古文、诗词的文字障,读来让人生畏。故此末学发心,略略整理了一下,略微加上标注,勾分了眉目章次,并且重新排版整理了一下。
自知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只是权为大家,作一个抛砖引玉之垫脚而已。希望日后若有大德,若能将此电子版,正式印刷出书时,可能会略有裨益。是祝,南无阿弥陀佛。
《西斋净土诗》
全本西斋净土诗
【作者】:楚石大师
【目录】:
●[编者:写在前面]
●【作者简介】:
◎《梵琦(楚石)大师,略传》(转贴)
◎《西斋和尚传》/[明]姚广孝(明朝永乐大帝的国师)撰
●【正文】:
【卷上】
◎怀净土诗一百十首(并自序)
【卷中】
◎列名净土诗一百八首(并自序)
【卷下】
◎十六观赞二十二首
◎化生赞八首
◎析善导和尚念佛偈八首
◎怀净土百韵诗
◎娑婆苦渔家傲十六首
◎西方乐渔家傲十六首
●【赞序】:
◎《西斋净土诗》赞
◎《西斋净土诗》序/洪武版序一/[明]大佑法师撰
◎《西斋净土诗》序/洪武版序二/[明]宏道法师撰
◎《西斋净土诗》序/永乐版序/[明]大 法师撰
◎《西斋净土诗》序/云栖版序/[明]朱元弼撰
◎《西斋净土诗》跋/云栖版跋/[明]刘祖锡撰
●【附录】:
◎楚石和尚行状/[明]至仁法师撰
◎佛日普照慧辩禅师塔铭(有序)/[明]宋濂撰
◎诸上善人咏・西斋梵琦禅师/[明]吴郡沙门道衍
◎皇明名僧辑略・楚石琦禅师/[明]莲池大师撰
◎往生集・梵琦传/[明]莲池大师撰
◎灵峰 益论楚石大师/[明] 益大师撰
◎净土十要・西斋净土诗述/[清]成时法师撰
●【作者简介】:
◎【梵琦(楚石)大师,略传】(转贴):
嘉兴天宁楚石梵琦禅师,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之人,径山无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朱,明州象山人。
其母张氏梦见红日堕怀,遂生梵琦禅师。
梵琦禅师在襁褓中时,曾有异僧来家中化斋,摸着梵琦禅师的头顶说:“此佛日也,他日必当振扬佛法。”父母因此给他取小字昙曜。梵琦禅师四岁时父母双亡,由亲戚抚养。七岁时即灵慧大发,读书一目十行,远近之人皆称之为神童。
梵琦禅师九岁离俗,于天宁永祚寺出家,跟随讷翁谟禅师学习经论。不久便前往湖州崇恩寺,依晋翁询禅师。晋翁询禅师是梵琦禅师俗家时的族叔,与魏公赵孟 (fu)往来甚密。赵孟 一见梵琦禅师,非常器重,遂出钱为他买了僧牒。梵琦禅师因此得以正式剃度,十六岁,于杭州昭庆寺受了具足戒。后来,晋翁询禅师移住道场寺,梵琦禅师亦随而前往,先是充当侍者,不久又负责管理藏经阁。
一日,梵琦禅师阅读《楞严经》。当他读到“缘见因明,暗成无见”这一句时,恍然有省。从此以后,梵琦禅师遍览群书,其义自晓,文句自通,不假师授。
梵琦禅师出家后,由于一直与经论打交道,没有受过本色钳锤,因此他自知滞于名僧,未能尽去缠缚,这样下去是不可能获得解脱的。于是他便暂时放弃经论的学习,前往径山,参礼元叟行端禅师。
初礼元叟禅师,梵琦禅师便问:“言发非声,色前非物,其意如何?”元叟禅师反问道:“言发非声,色前非物,速道!速道!”梵琦禅师正拟思欲答,元叟禅师突然震威一喝。梵琦禅师惊愕得连连后退,从此以后,群疑迭出,胸中如置巨石,昼夜不得安稳。正好赶上元英宗诏选衲僧进京,粉黄金为泥,书写大藏经。梵琦禅师因为字写得好,又有名望,亦在被选之列。梵琦禅师于是辞别元叟禅师,前往燕京,住在万宝坊。万宝坊离崇天门很近。一天晚上,梵琦禅师睡起,准备写经,忽闻西城楼鼓震动,豁然大悟,汗如雨下,拊几大笑道:“径山鼻孔,今日人吾手矣!”遂作偈曰:“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札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点雪,却是黄河六月冰。”
梵琦禅师开悟的这一年二十九岁,正好是大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
同年,梵琦禅师南归,重上径山。元叟禅师一见梵琦禅师气象充盛,便笑道:“西来密意,喜子得之矣!”于是让梵琦禅师充当首座和尚。凡往来参叩者,多令梵琦禅师抉择。元泰定元年(1324)冬天,梵琦禅师奉宣政院之命,于海盐福臻寺出世,接元叟行端禅师之法。
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梵琦禅师又移住天宁永祚寺,在那里,他建了一座高达二百四十余尺的七级浮图。此后,梵琦禅师还先后住持过杭州凤山大报国寺,及嘉兴本觉寺、光孝寺、报恩寺。晚年,梵琦禅师隐居于天宁永祚寺西斋,自号西斋主人。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江南大德,于蒋山为阵亡将士设追荐大法会。梵琦禅师奉命升座说法。帝大悦。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诏梵琦禅师于蒋山说法,并赠内府白金。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以鬼神之理幽微难测,召十六位精通三藏的大德进京咨问。梵琦禅师与梦堂噩禅师亦在被选之列。在京城,梵琦禅师依据经论,将朱元璋所提之问,一一剖析详答,写成书稿。书稿刚一写完,梵琦禅师便示寂。
梵琦禅师沐浴更衣毕,跏趺而坐,书偈云: “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写完之后,梵琦禅师便告诉梦堂禅师道:“师兄,我去也。”梦堂禅师问:“何处去?”梵琦禅师道:“西方去。”梦堂禅师道:“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梵琦禅师于是震威一喝而逝。当时是洪武三年(1370)七月。春秋七十五岁。
梵琦禅师生前著述甚多,有《六会语录》、《净土诗》、《北游集》、《凤山集》、《西斋集》、《和天台三圣诗》、《永明山居诗》等。
◎【西斋和尚传】/[明]姚广孝(明朝永乐大帝的国师)撰
西斋和尚者,四明人,讳梵琦,字楚石,小字昙曜,俗姓朱。母张氏,梦日堕于怀而生和尚。在襁褓中,有神僧抚之曰:“此儿佛日也。昏暗众生,将蒙其光而见佛矣。”故呼之为“昙曜”。九岁渡浙水,抵秀之海盐。天宁讷翁谟师授其经业。寻依晋翁洵师于湖之崇恩。洵师,和尚从族祖也。始得 染为沙门。十六受满分戒。一日阅《楞严经》,至“缘见因明,暗成无见”处有省。于是读内外书,了无碍滞。后见径山元叟端禅师,咨决大事。叟不少假辞色,使其自证。会元英宗诏粉金书藏典,和尚亦与其选,乘驿抵燕都。夜闻崇天门楼鼓鸣,忽彻见径山为人处。即南还,再参径山。叟见之曰:“且喜子大事已了。”俾以第二座说法,众闻惊汗。
和尚自幼,知有西方弥陀教法。清晨十念,求生净土,未尝一日少懈。及住海盐天宁,筑室西偏,专志于净业,因号“西斋”焉。室中置一小床,日趺坐,默观自心三际,空空不可得。次观东方过十万亿佛刹微尘数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海,空空不可得。即于此处,有大莲华,忽然出现。其华茎叶,充满法界。有一如来,相好端严,趺坐其上,眉间白毫放出光明。其光所照,楼台、池沼、行树、阑 ,众宝间错。水鸟、天乐,皆衍苦、空、无我之法。见观世音、大势至,在其左右。清净海众,前后围绕,皆得不退转地。从定而起,返观观者,空空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此和尚之观佛三昧。
和尚归诚三宝,廑恳笃切。凡见佛必赞,见塔必礼,衣必献而后服,食必供而后餐。拜跪行道,称念思惟,无寒暑昼夜之间。年愈高,行愈苦,然而名动海内。洪武初,三被诏旨,说法于京,皇情大悦。未几遂殁于天界寺。示寂之日,沐浴更衣,书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书毕,谓其属梦堂噩公曰:“师兄,我去矣。”公曰:“子去何之?”曰:“西方。”公曰:“西方有佛,东方无佛耶?”和尚厉声一喝,泊然而化。世寿七十五,僧腊六十三。
和尚平昔于净业一门,自行之外,而复化他。于是撰《三十二相颂》、《八十种好颂》、《四十八愿偈》、《十六观赞》、《怀净土》七言长句一百十首、标名者一百八首,又《析善导和尚劝念佛偈》八首、《化生赞》及《劝念佛篇》,《娑婆苦》、《西方乐》渔家傲三十二首,又《百韵净土诗》一首。其他宗门机缘、语句有缘、住山行道、事业勋烈,备载于翰林宋公濂《塔铭》。上首弟子景 ,说法于苏之万寿。
赞曰:宗门中在昔修西方净土者,唯永明寿为最。永明而降,圆照本、天衣怀、黄龙新、慈受深、真歇了、长芦赜之辈皆修之,其明验如青天白日也。西斋和尚,童 时便知念佛,至老行之愈力,复立言以转化四众。故于死生之际,游戏去来。非真得佛祖心髓者,其孰能如此!余怪近时宗门中人,多逞空慧,视念佛为小道而不言及,况修之者哉,悲夫!
大明永乐四年,岁在丙戌,二月六日,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吴郡姚广孝识。
《西斋净土诗》
全本西斋净土诗
【作者】:楚石大师
【卷上】
●【怀净土诗一百十首】(并自序)
儒者之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说者曰:“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信斯言也!吾宗念佛,唯我自心。心欲见佛,佛从心现。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性本具足,不假外求。神通光明,极未来际,名无量寿。至于华池宝座、琼楼玉宇,一一净境,皆自我心发之。
妙喜有云:“若见自性之弥陀,即了唯心之净土。”如楞严会上,佛敕阿难:“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既无所得,但是一心。若净土缘生,秽土缘灭,则娑婆印坏,坏亦幻也。若秽土行绝,净土行兴,则极乐文成,成亦幻也。然此生灭、净秽,不离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虽终日取舍,未尝取舍。终日想念,未尝想念。在彼不妨幻证,在此不妨幻修。一发心时,已成正觉。何碍幻除结习,幻坐道场,幻化有情,幻臻极果。岂不了世出世间之幻法,调御丈夫之事乎!
昔天衣怀禅师,亲见明觉,尽佛祖不传之妙。常修净土,垂问学者曰:“若言舍秽取净、厌此欣彼,则是取舍之情、众生妄想。若言无净土,又违佛语。修净土者,当云何修?”乃自答云:“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无过此语也!
余谢事闲居,作《怀净土诗》若干首。劝同袍之士,及同社之人。凡有心者,悉令念佛。前所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出户庭,夫何远之有!
◎
有个弥陀自在心,才生一念隔千岑。
于中岂待回光照,直下翻为向外寻。
绿水青山皆妙体,黄莺紫燕总玄音。
凡夫只为贪 重,不觉身栖宝树林。
〖校注:清代三种别行本(海盐天宁寺本、《琳琅秘室丛书》本、金陵刻经处本)首句均作“自在心”。但《皇明名僧辑略》、《莲华世界诗》则为“在自心”。〗
◎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从有辉光。
食时并是天肴膳,行处无非圣道场。
庭下碧流微吐韵,殿前瑶草细吹香。
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
◎
万劫修行相好身,身光知是几由旬?
消磨岁月无穷寿,含裹虚空不老春。
四色 华香气远,诸天童子性情真。
况兼善友皆招我,来作逍遥快乐人。
◎
要观无量寿慈容,只在而今心想中。
坐断死生来去路,包含地水火风空。
顶分肉髻光千道,座压莲华锦一丛。
处处登临宝楼阁,真珠璀璨玉玲珑。
〖校注:“而今”,别行本作“如今”。〗
◎
每为娑婆苦所萦,谁闻净土不求生?
天人皆是大乘器,草木亦称三宝名。
处处园林如绣出,重重楼阁似生成。
诸贤莫怪归来晚,见说芙蕖始发荣。
◎
却望金莲宝界遥,楼台一一倚云霄。
黄莺韵美春长在,玉树枝柔岁不凋。
流水有声随岸转,好花无数逐风飘。
野人自选归来日,何待诸贤折简招。
〖校注:“金莲宝界”,别行本作“金绳宝界”。〗
◎
此邦潇洒乐无厌,遥羡诸人智养恬。
座用真珠为映饰,台将妙宝作庄严。
纯金细砾铺渠底,软玉新梢出树尖。
眉相古今描不尽,晚来天际月纤纤。
参差宝构倚层虚,纵有丹青画不如。
林影交飞金孔雀,水光倒浸玉芙蕖。
分明池上佛身现,宛转眉间毫相舒。
百亿三千大千界,尽令方寸摄无余。
〖校注:“倚”,别行本作“满”。〗
◎
放下身心佛现前,寻常盈耳法音宣。
风柯但奏无生曲,日观长开不夜天。
行趁玉阶云冉冉,坐依珠树月娟娟。
凡夫到此皆成圣,不历僧 道果圆。
〖校注:“道果圆”,别行本作“大果圆”。〗
◎
妙明觉体即如来,暂借莲华养圣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流光何止百千垓。
庄严宝具相随到,细软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绝,尘尘刹刹紫金台。
◎
作佛何须向外寻,毫悬白玉面黄金。
人人有宝名如意,种种无求不称心。
第一义天离染污,出三乘海断飘沉。
自从彻证圆通后,耳畔常闻妙法音。
◎
未归极乐尚阎浮,漂泊风尘更几秋?
残梦频惊蕉叶雨,故乡只在 华洲。
屈伸臂顷无多地,高占人群最上头。
二大士心怜老病,何妨携手上层楼。
〖校注:“上层楼”,别行本作“入琼楼”。〗
◎
法王治化宝莲宫,菩萨声闻满国中。
普覆犹如天在上,大明胜似日生东。
青螺髻接浮云岭,白玉毫辉跨海虹。
世出世间无比者,当知体性本来空。
◎
见得如来清净身,山河大地绝纤尘。
螺蛳蚌蛤神通妙,蚯蚓虾蟆法句真。
不用别求安养国,何须重结往生因。
一言勘破维摩老,堪作毗卢顶上人。
◎
纸画木雕泥塑成,现成真佛甚分明。
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还从自己生。
万树花开因地暖,千江月现为波清。
朝参暮礼常如此,在处皆通极乐城。
〖校注:“现成”,别行本作“现前”。“皆通”,别行本作“皆为”。〗
◎
念佛功深罪自除,身归极乐国中居。
丛林草木琼瑶接,大地山河锦绣舒。
香界来从移步后,宝莲结自放华初。
玉毫炳焕黄金面,天上人间总不如。
◎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
散众妙花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
却倚雕栏望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校注:“望”,别行本作“看”。“在”,别行本作“现”。〗
◎
经行地上尽奇珍,异草灵苗步步春。
国界初无三恶道,庄严自有众天人。
长空落日如悬鼓,大圣无时不现身。
从旷劫来今始悟,故乡曾不隔纤尘。
◎
满目池台锦绣横,祥光瑞霭灭还生。
了无酒色离烦恼,虽有天魔绝斗争。
渴饮醴泉多舞凤,高栖琼树足流莺。
待吾托质莲华后,却向琉璃地上行。
◎
池上 华华上人,佛光来照紫金身。
更闻妙法除心垢,尽救迷情出苦轮。
举步遍游尘点国,利生终满涅 因。
娑婆界上光阴短,极乐知经几劫春!
◎
净土真为不死乡,云霞影里望残阳。
珠楼玉殿空为体,翠树金花密作行。
款款好风摇菡萏,依依流水带鸳鸯。
分明记得无生曲,便请知音和一场。
◎
一个浮泡梦幻身,如何只是纵贪 ?
好寻径直修行路,休学愚痴放逸人。
护戒还同冰雪净,操心要与圣贤亲。
明明指出西飞日,有识还令达本真。
〖校注:“还令”,别行本作“皆令”。〗
◎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
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
◎
风满瑶台水满池,华开菡萏一枝枝。
细听凫雁鸳鸯语,正是身心解脱时。
璎珞自然成宝玉,袈裟全不假机丝。
如来相好瞻无尽,所得明门誓忆持。
〖校注:“忆持”,别行本作“总持”。〗
◎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华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
◎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华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着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
珠王宫殿玉园林,坐卧经行地是金。
舍利时时宣妙响,频伽历历奏仙音。
返闻顿悟无生理,常住周圆不动心。
触目皆为清净土,来从旷劫到如今。
◎
曾于净土结因缘,二六时中现在前。
每到黄昏增善念,遥随白日下长天。
如来宝手亲摩顶,大士金躯拟拍肩。
不借胞胎成幻质,吾家自有玉池莲。
◎
莲台得坐最高层,我许凡夫愿力能。
顷刻人心翻作佛,斯须水观化为冰。
玉抽玛瑙阶前树,金匝琉璃地上绳。
无限天花满衣 ,十方佛国任飞腾。
◎
浊恶众生也可怜,菩提道果几时圆。
总云国土随心净,争奈形神被业牵。
正剑挥来藤落树,迷云散尽日流天。
虚空毕竟无遮障,净土滔滔在目前。
◎
一国巍巍一宝王,无朝无暮起祥光。
尼拘律树真金果,优钵罗华软玉房。
见体自明非日月,知春长在不冰霜。
又游佛刹归来也,赢得天葩满袖香。
◎
将参法会礼金仙,渐逐香风出宝莲。
红肉髻光流不尽,紫金身相照无边。
重重树网垂平地,一一华台接远天。
诸佛界中希有事,了如明镜现吾前。
◎
千楼万阁宝攒成,地是琉璃向下擎。
骨肉都融身转妙,尘埃不染思逾清。
林间玉叶敲风响,池底金沙透水明。
空界不知谁奏乐,凤箫龙笛有余声。
◎
无常无我法全该,水鸟风林岂异哉。
不动一尘常在定,遍游诸刹又归来。
凡夫本自同弥勒,知识何尝离善财。
堪忍便为清净界,觉花还向妄心开。
◎
土净令人道果圆,娑婆性习一时迁。
鱼离密网游沧海,雁避虚弓入远天。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
◎
山云霭霭水泠泠,共说西方一卷经。
石虎却来岩下啸,泥人先往树间听。
风飘阳焰随波散,雨 空花逐蒂零。
极乐此时堪驻足,弥陀何处不流形。
◎
无限风光赋咏难,乐邦初不厌游观。
十虚卷入秋毫末,一粟藏来天地宽。
玛瑙殿中金钉钹,珊瑚楼上玉阑干。
妙音历历闻人耳,何处飞鸣五色鸾。
〖校注:“天地”,别行本作“法界”。〗
◎
金银宫阙彩云端,念佛人居眼界宽。
宝树交加非一色,灵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长凝翡翠盘。
不似雪山多药味,众生无福变成酸。
〖校注:“倡和”,别行本作“唱和”。〗
◎
不向娑婆界上行,要来安养国中生。
此非念佛工夫到,安得超凡愿力成。
香雾入天浮盖影,暖风吹树作琴声。
分明识得真如意,肯认摩尼作水晶?
◎
释迦设教在娑婆,无奈众生浊恶何。
欲向涅 开秘藏,须从净土指弥陀。
白云半掩青山色,红日初生碧海波。
旷大劫来曾未悟,东西谁道没淆讹。
〖校注:“欲”,别行本作“虽”。“须从”,别行本作“不妨”。〗
◎
粗境现前犹未识,法身向上几曾知。
可怜转脑回头处,错认拈香择火时。
口耳相传六个字,圣凡不隔一条丝。
堂堂日用天真佛,火急回光也是迟。
◎
兔角拈来纵复横,随君坐卧及经行。
不知自己如何是,却问弥陀作么生。
烂炒浮沤为供养,却教露柱饱彭亨。
铁船昨夜浮东海,要向须弥顶上撑。
◎
念念念时无所念,廓如云散月流天。
此人造罪令除罪,与佛无缘作有缘。
仙乐送归清泰国,好风吹上紫金莲。
遥闻妙偈琅琅说,不是声尘到耳边。
〖校注:“廓如云散月流天”,别行本作“朗如云散日流天”。〗
◎
或诗或偈演成章,塞破山人古锦囊。
净土不曾离秽土,东方何异在西方。
芙蓉冷落秋风早,蟋蟀哀吟夜漏长。
处处无非观自在,头头总是鼓音王。
◎
同人大似不相知,索我高吟《净土诗》。
实法何曾有些子,空拳只是诳婴儿。
虚空叠作红莲座,火聚开为白 池。
未免酬君颠倒欲,从头咂啖是愚痴。
◎
日夜思归未得归,天涯客子梦魂飞。
觉来何处雁声过,望断故乡书信稀。
几度开窗看落月,一生倚槛送斜晖。
黄金沼内如船 ,想见华开数十围。
◎
曾闻白鹤是仙禽,日日飞来送好音。
便欲寄书诸善友,定应知我一生心。
长思乐土终归去,肯执莲台远访临?
百岁真成弹指顷,娑婆只恐世缘深。
◎
本性弥陀一句子,金乌玉兔解提撕。
须臾入海还飞上,顷刻升天又落西。
除却昼明并夜暗,更无圣悟与凡迷。
劝君归去不归去,愁杀春山蜀鸟啼。
◎
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君念佛早回心。
直饶凤阁龙楼贵,难免鸡皮鹤发侵。
鼎内香烟初未散,空中法驾已遥临。
尘尘刹刹虽清净,独有弥陀愿力深。
◎
咫尺金容白玉毫,单称名号岂徒劳。
晨持万遍乌轮上,夜课千声兔魄高。
岁阅炎凉终不倦,天真父子会相遭。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 毛!
◎
故乡别早话归迟,何待君言我自知。
客路 无一好,人生惆怅不多时。
苍颜历历悲明镜,白发毵毵愧黑丝。
载读南屏《安养赋》,屋梁落月见丰姿。
◎
娑婆苦海泛慈舟,此岸能超彼岸否?
直指迷源须念佛,横波径度免随流。
千生万劫长安泰,五趣三途尽罢休。
纵使身沾下下品,也胜豪贵王阎浮。
〖校注:“长安泰”,别行本作“常安泰”。“王阎浮”,别行本作“在阎浮”。〗
◎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
人间苦乐事纵横,达者须寻径路行。
福报天宫犹有死,神栖佛国永无生。
风前鹦鹉琴三叠,水面芙蓉锦一 。
作计欲归归未遂,他乡又见物华更。
〖校注:“径路”,别行本作“正路”。〗
◎
说着无常事事轻,饥餐渴饮懒经营。
一心不退思安养,万善同修忆永明。
净洗念珠重换线,坚持佛号莫停声。
妄缘尽逐空花落,闲向风前月下行。
◎
马鸣龙树是吾师,念佛参禅驾并驰。
五色云横日没处,一枝华拆眼开时。
玉音了了流仙偈,金采煌煌发令姿。
旷劫相逢真父子,欲将何物报恩慈!
◎
即心即佛断千差,名教名禅共一家。
果证无边身相好,光流不可说河沙。
余方妙丽终难并,本愿精深岂易夸。
大抵熏修须及早,临终免被业缘遮。
◎
一自飘蓬赡部南,倚楼长叹月纤纤。
遥知法会诸天绕,正想华台百宝严。
此界犹如鱼少水,微生只似燕巢檐。
同居善友应怀我,已筑浮图欠合尖。
◎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宝界华池想,争得刀山剑树摧。
但自净心生愿乐,此中贤圣许追陪。
◎
西行三十二河沙,彼国庄严是我家。
但用一真为种子,全将七宝作莲华。
娑婆极厌今生苦,懈慢无令后世差。
宝月顿从心水现,如今光影正交加。
◎
劳生能有几光阴,健只须臾病又侵。
常恐浮云蔽西日,须营净舍学东林。
可怜世上愚痴辈,不及华间智慧禽。
宝树亦能谈妙法,何妨坐听罢参寻!
◎
当年大士说圆通,只在如今日用中。
都摄六根归正念,尽回三业向真空。
香林迥出圆生树,乐境高超自在宫。
总与弥陀心不异,光明寿量本无穷。
◎
学佛先须学苦空,心期妄尽障消融。
直居十二因缘外,横截三千世界中。
湛碧无痕开镜面,纯青绝点出莲丛。
男儿到此方奇特,快乐逍遥物我同。
◎
佛自凡夫到果头,亲曾历劫用功修。
净邦岂是天然得,大道初非物外求。
先悟色空离欲海,后严福慧泛慈舟。
今来古往皆如此,度尽众生愿未休。
◎
乱世人如虱在 ,炎炎火宅避无门。
早知佛国相期处,别有仙家不死村。
身相短长同父子,莲华开合表晨昏。
赤真珠树黄金屋,每夜飞来入梦魂。
◎
见说西方住处佳,凭高极目兴无涯。
世情每逐炎凉改,人事多因治乱乖。
白骨可怜萦野草,金台谁得挂庭槐?
劝君早结宗雷社,坐看云端宝仗排。
◎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
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
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奈鼓逢逢。
◎
刹海森罗一念包,于中不断圣贤交。
倾身送想浮云外,极目斜阳挂树梢。
潋滟金波随岸转,参差宝叶任风敲。
诸天叹我 老,早晚鸡栖彩凤巢。
◎
赞佛言词贵直陈,攒花簇锦枉尖新。
自然润泽盈身器,无数光明涌舌轮。
称性庄严依报土,随机劝发信心人。
愿求功德池中水,尽涤娑婆世上尘。
◎
金作层楼玉作台,琉璃田地绝尘埃。
唯心净土无高下,自性弥陀不去来。
红日初非天外没,白莲只在意根栽。
众生障重须存想,想极情亡眼豁开。
◎
盘中一缕篆烟清,坐对疏林落月明。
凡质到头非死死,圣胎从本不生生。
了知解脱空无性,还入轮回度有情。
寄语前修菩萨子,临终莫忘远相迎!
◎
水无留影雁横天,真友相携不待缘。
金地往生诸佛子,玉池开尽四花莲。
虚空物象心恒尔,法界根尘事宛然。
我欲与君谈极乐,请君那暇少流连。
◎
何处全收念佛功,水光湛碧 华红。
广长舌覆三千界,清净门开二十空。
云网相连珠的烁,风柯自奏玉玲珑。
平生不结神仙愿,自小思归极乐宫。
◎
紫金身相白毫光,对现分明不覆藏。
铺地宝花行处匝,满盘甘露渴时尝。
本来清净初无染,何用熏衣自有香。
好似一轮西坠日,明朝依旧出扶桑。
◎
衣不伤蚕食不耕,水边林下好经行。
身心快乐无诸苦,依正庄严在一生。
念念佛光从口发,时时天乐遍空鸣。
却嫌鞋袜沾泥滓,千叶莲华向足擎。
◎
莫将胎狱比华池,早向池中占一枝。
却坐大莲成佛子,何烦慈母浴婴儿。
口餐法喜真肴膳,心得明门妙总持。
般若台前回定日,令人长忆雁门师。
〖校注:“回定”,别行本及《皇明名僧辑略》、《莲华世界诗》均作“定回”。〗
◎
都言极乐向西寻,究竟不离清净心。
空影入池皆碧玉,日光穿树尽黄金。
事如梦幻虽非实,理到圆常却甚深。
八万四千真相好,请君危坐扣灵襟。
◎
当知大道绝浮沉,勿谓空门有浅深。
未入泥洹终作佛,频磨铁杵会成针。
骑鲸跨鹤非吾事,贯虱屠龙漫此心。
净土谁为问津者,临风不免自沉吟。
◎
如来愿海固难量,昼夜称名不暂忘。
梦见玉花扪玉树,身登金殿坐金床。
盘中豆子随声跃,舌上莲华遍界香。
待得工夫纯熟后,排云法侣共翱翔。
◎
岂待无心心自无,无心念佛佛同途。
但凭玉号珠轮转,略异山禽野鼠呼。
圣道形神元不二,禅门定慧必相扶。
从今净洗尘劳障,一掬清泠手自[ +斗]。
◎
百亿劫中生死罪,才称名号尽消除。
迷时妄想同春梦,我佛真身等太虚。
宫殿水晶千柱匝,园林云锦万华舒。
痴心不是分高下,上上金台始可居。
◎
天乐声清匝地闻,宝阶花雨正缤纷。
千千万万金莲萼,两两三三白鹤群。
凡地直从心作佛,义天长布法为云。
体含知见香无尽,非是娑婆兰麝熏。
◎
八表同游只等闲,须臾飞去又飞还。
玉楼冉冉红云里,珠树亭亭紫雾间。
不立君王唯有佛,平铺世界断无山。
天人一样黄金色,尽未来时但少颜。
◎
须摩提国赞何穷,不与他方佛境同。
百味酸甜长满钵,一身轻健任游空。
初心便获无生忍,具缚能教宿命通。
今古往来留传记,尽尘沙界扇真风。
◎
五浊煎熬道未成,群贤修习誓非轻。
光中每出弥陀影,梦里亲书普慧名。
绣佛虽斋防退失,火车已现急求生。
临风莫洒杨朱泪,就我西方径路行!
◎
千年暗室一灯辉,万里苍蝇逐骥飞。
腊雪暗抽春草木,人心冥感佛枢机。
始从不动真金地,直过无边大铁围。
诸子出门车并息,野田空阔白牛肥。
◎
水若澄清月始临,金容佛影现吾心。
春风不易回枯木,磁石应难受曲针。
未得往生缘障重,必期成就用功深。
譬如九转丹砂力,一点能令铁化金。
〖校注:“金容”,别行本作“当知”。〗
◎
幽居悄悄柏森森,不遣红尘染素襟。
一佛号收无量佛,后心功在最初心。
云开白月毫光满,雨过青山髻色深。
当念休生差别解,声声远唳尽玄音。
〖校注:“声声远唳”,别行本及《莲华世界诗》均作“风声鹤唳”。〗
◎
曾闻金鼎炼 砂,一服飞惊玉帝家。
轻举似风飘柳絮,美颜如日映桃花。
况修净业身心妙,兼得慈尊愿力加?
此是长生无比法,《仙经》十卷不须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