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之人,如果具备这五种心态,恭喜离精进不远了

2019-10-13 更多文章

Hi 陌生人你好!

繁体 推荐 纠错 目录 说明

返回到上一页 存储网页 随机浏览

每个信佛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功课修为日渐精进。但是,假如他缺少“随喜功德”的心态,就不会知道自己为何要信佛。于是也更枉论哪些应该关注、哪些应该释怀、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这样的信佛人,就很难达到法喜充满之境,更无法得到精进了。

我认为,信佛之人,如果不能活得知足自在,老是觉得自己的生活处处充满烦恼与矛盾,那就需要自我检讨了:也许,是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作为一个信佛之人,如果有了如下五种心态,那就恭喜您,离精进就不远了:

1.尽人事,听天命

所谓“尽人事”,也就是恪尽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义务。每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谁也逃脱不了社会属性。于是,对于父母而言,自己是子女,对于子女而言,自己同时又是父母,自己尽到了作为“父母”的责任,有没有尽到作为“子女”的责任呢?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对信佛之人来说,都是一种“机缘”,有没有把握好这份机缘,就看它的生活态度了。

如果做到了“尽人事”,也就是尽到了自己的本职,那就该具有一份坦然的欢喜。因为信佛之人,只讲“因”,尽责就是种下了“因”,其它的果报,都是注定了的,无需为之或喜或忧。

如果没有尽责,那要做的也不是惶惶不安。毕竟,人无完人,只要知错能改,也是善莫大焉。忏悔与改过,也是信佛的欢喜。释迦牟尼过去世时,不也有“敲鱼头”之过吗?因此,能忏悔失责,就应该有一种欢喜的心理。

2、无嫉妒、得随喜

嫉妒是人的一种本性,就人性而言,嫉妒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但佛学认为,应该摒弃嫉妒之心,见人喜而如我喜,见人得而如我得。这样才能常抱一份谦虚之心,对学习有一份敬畏之心。每个人擅长的各不一样,谁能做到处处领先?这就是“随喜”的心态,

真正的信佛之人,心里了无不平之忿,自然不会嫉妒别人的好。也就消除了给人障碍的业,不会因为别人的精进强于自己而心生不满,所以才能活得坦然知足。

3.不算计、真般若

信佛之人,修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世俗人处处“会”算计的行为,只是一种小聪明。锱铢必较之下,无论事情大小,都得瞻前顾后,算计出自己将付出多少,会获得几何,这样怎么能轻松?怎么能静心修行?

佛道渐趋精进的信佛之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大智若愚”。他们看上去似乎不懂算计,有点好“糊弄”,其实只是不愿去算计而已,“非不能也,实不愿耳”,也就是一种“难得糊涂”的心理。既然佛言众生平的,世间万物自然就没有贵贱之分,算计得再清又与我何干?因为不需记挂,是故逍遥自在,修行也更容易精进。

4、无奢求、求往生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人有追求能促进社会进步,本是好事。可跟随追求一起出现的,就是“贪欲”,而贪欲更是个无底洞,永无止歇之日。所以萁子见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就知道商纣将会灭亡。信佛之人,正是需要避免这种贪欲。

信佛之人要戒贪欲,但是,也并非彻底的无欲无求,信佛之人,他们追求的是解脱,是往生而不是当下。所以严格来说,信佛之人的无求只是没有贪欲,只是他们的欲求标的与世俗人不同而已。

5、不选择、安于世

信佛之人,应该安于现状,尽量减少对世事的选择。所谓减少选择,指那些惧苦求荣、贪生怕死的分别心。而能做到随遇而安,对身处的环境了断忿恨之心。这个和道家所说的“他强任他强,他横由他横”殊途同归。

如果对事物有了选择,就必定会有后悔的时候,所谓多歧亡羊,言多必失。信佛之人如果能做到一心向佛,不被其他的杂念吸引或干扰,自然就远离了烦恼,从而更容易获得欢喜与精进。

信佛之人,即使他身受皈依,如果活得不知足欢喜,就需要反省以上五点了。因为这五点,都是信佛修行获得精进的基础。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勇敢面对那些欠缺,对过失诚心忏悔,就能体味到当前目下的轻松与快乐,以这样的态度修佛,那么他离精进就不会太远了。

南无阿弥陀佛

下一篇:仁者无敌的真意

如果觉得资料对您有用,可随意打赏。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发表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