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惜字纸”不简单
小时候就听姥爷讲过,说老辈的人们看到有字的纸得恭恭敬敬捡起来,不能随意丢弃。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读余秋雨的《中国文脉》遇到“敬惜字纸”,原来这四个字“不简单”。
余秋雨在他的《中国文脉》一书中这样描述:老家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上去,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即便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会这样做。他还说,渔民如果出海打鱼,一定会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然后把这叠字纸压在船舱底部,才敢出海远航。
原来,古人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对字纸有大不敬是罪过,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敬父母同罪,认为敬惜带字的纸,必有福报。所以民间就有了“敬惜字纸”的规矩和习俗。不要说读书人对字纸不敢亵渎,就连农夫也对字纸充满敬畏与尊重,可以说,“敬惜字纸”是古代先民自发自觉的普遍行为。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不识字的人更尊重文字,更加视文字为神明,这令今天的我们不仅匪夷所思,更让我们为之汗颜,一些现代人居然还不如古人更懂得尊重文化。
忽然想到,喜欢读书的犹太人也有个与“敬惜字纸”习俗相似的传统,在教堂里专门设一个存放废弃书籍的地方,废旧书刊、凌乱手稿从不乱扔,这个地方被称做“书冢”。据说,在犹太人家庭里,母亲会把蜂蜜滴在书上,让孩子去舔书上的蜂蜜,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感觉书是甜的,希望孩子从小爱上书籍爱上阅读。
无论是我国古代先人的“敬惜字纸”还是犹太人的“书冢”,我认为都是一种应该传承的美德。崇拜文字、敬重文化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文化传统。对书籍对文字的崇拜,不只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所有公民应该传承的文化精神。
下一篇:面瘫和脚掌疼痛的因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