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说说我们的家文化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国人阖家团圆、欢度良宵的日子。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会许下美好的心愿,无论是“家和万事兴”,还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对传统中国人来说,家是国的浓缩,国是家的放大。在汉语词汇里,无论是“家国”还是“国家”,家与国永远紧密联系在一起,永远是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亘古不变的共同情怀!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在古代,中国人都是大家庭,世代同居,家族兴旺的,差不多六七百人,普通的也是二三百人左右。中国人的家就是社会的缩影。所以,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治家与治国是一回事,能够使几百人的家族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平等对待,扩大到国家就能治国。在传统中国人的思惟观念里,讲究“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中说:“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中国人看来,太平盛世是最终的果,而最初的因却是从个人的修身开始。所以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道、家规、家法、家风、家学。家道就是要遵循五伦的关系,也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关系包括了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人际关系,只有守好五伦关系,人与人之间才能和谐共处。家风、家规就是五常、四维、八德,家学就是孔孟之道,家业(事业)就要通过教育后代来传承。在传统中国大家庭里,有这么一个典型的代表――那就是唐宋时期,在江州德安,以纯朴厚道家风闻名的陈氏家族,人称“义门陈”。陈家合族共居已有十三代,家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足足有七百多口人。他们的祖先陈崇德高望重,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家族开办了私塾与书院,子弟一到上学年龄,就要进去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陈崇为家族制定了严格的家规,规定族人不置仆、不纳妾、不赌博、不斗殴、不淫酒色,家法森严,赏罚分明。直到陈 这一代,整个家族都谨遵祖训,和睦相处。做为一家之长的陈 ,也处处以身作则,给族中子弟树立榜样。有一年江州大旱,颗粒无收,陈氏家族为度难关,全族人勒紧裤带,连续三个月靠同饮菜羹汤充饥。官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决定赐给陈家官粮数石。陈 看到周边百姓有的连粥都喝不上,便向官府提出,只接受一半官粮,腾出另一半粮食救济周边困难百姓,共度饥荒。当时族中有人提意见,说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粮食金贵,我们卖一部分出去,得个好价钱,再置一部分田地不好吗?陈 却说:朝廷因我们家族人口众多,救济以公粮,我怎么能见利忘义、因私废公而做对不起国家的事呢?陈 的大公无私赢得了大家的敬重。陈氏耕读传家,子弟从小沿袭敦厚俭朴的家风,克勤克俭,凡事亲力亲为,没有一个人说是非或者离间的话,也从来都没听到过互相争吵的声音,老有所养,幼有所托,永远是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在陈 家中有一个非常宽阔的厅堂,每到吃饭的时候,老幼共聚一堂用餐。他们按照年龄、尊卑次第而坐,长幼有序,条理井然。全家的人只要还有一个未到,大家都一定会静静的等待,直到所有的人都到齐之后才开始用餐。他们家中还养了一百多条狗,性情都特别温顺。有趣的是,这群“家教”严格的狗也沿袭了主人的家风,它们全都在同一个大槽子里用食,每到吃饭的时候,如果有一只狗还没有来用食,那么这一群狗都会等它,没有一只狗会先吃,它们也是次序井然。陈氏家族上下同心的祥和气氛感动了家里的狗,使得它们也能做到“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狗且如此,何况人乎?乡里的人见到这种情形深受感动,于是大家纷纷起而效法,使得民俗日渐敦厚。由于陈氏家族在地方做出了很好的表率,朝廷多次对其嘉奖表彰,将“义门陈”奉为齐家的典范。千余年来,“百犬同槽”的典故在“义门陈”代代流传,它所体现的和睦友爱的孝义精神,一直激励着陈氏后人,也启迪着世人。二战之前,欧洲有一些著名学者,曾经研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三个已经消失,为什么中华文明还能存在?他们总结原因,认为可能就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这才是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五千年而不衰败的原因。也可以说,中华文明其实就是家文化,中国人的家文化以家庭教育为根本,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也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爱的教育”。在这个爱的教育下,族群和睦共处,不会有冲突。一个人做好了能影响一个家,一个家做好了能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做好了能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影响全世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经营和谐温暖的家庭,创造美满幸福的人生,离不开修身为本、教学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