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今注24
6.空无边处地:这是无色界天人的境界。此天天人由于厌患色界天的「色质」为有障碍(质碍),不得自在,因此加功用行,灭一切色相,而入于虚空定;住于此定中,其心明净,无碍自在,犹如虚空,无有边畔,称为无色界第一天天人的「空无边处地」。
7.识无边处地:这是无色界第二天天人的境界。因为此天之天人,厌患第一天之「空无边处地」,以其相为粗,转缘于识,与识相应,达心定不动,并观识无有边畔,其所得之自在更胜,故称「识无边处地」。
8.无所有处地:这是无色界第三天天人的境界。此天之天人,又厌患第二天之「识无边处地」,以其相为粗,故入于无所有处定;住于此定中,恬然寂静,诸想不生,故此天又称为「无想天」。此天多为外道或凡夫所修境界;佛法中贤圣,除了钝根罗汉,极少住于此天。以「无想」不能增善、进修圣道,纯粹是沉空滞寂,故贤圣不居。
9.非想非非想处地:这是无色界第四天天人的境界。「非想」,即非有想,指非如第二天「识无边处」之有想;「非非想」,即非无想,指亦非如第三天「无所有处」之无想:所以是「既非有想、亦非无想」,而称「非想非非想」。以此天天人,既厌患第二天「识无边处」之有想,又厌患第三天「无所有处」之无想,所以再加功用行,入于「非想非非想处定」;住于此定中,不见有无之相貌,泯然寂绝,清净无为。然此「无为」,非真无为,非圣教之所谓无为,而是压伏色心、令不起现行而已,其种子仍在,故报尽还生。此天亦多为外道所住,以耽于沉寂,不能生善,如水牛入于泥淖,不能自出,是故贤圣不住。又,圣教之圣人(阿那含),多寄居于第四禅之「五净居天」中。
添加新评论